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3a8258eec3a87c24028c4b4.png)
答案 川藏线、滇藏线经过横断山区,地势起伏更大。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探究点一 [探究活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根据某省三大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状况,分析并
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村落密度(个/ 村落平均人 平方千米) 0.8 0.20 0.53 口(人/个) 300~400 100~200 <100 主要分 布形态 团状 集聚与散居并存, 以 B C 小型团状为主 散居占很大的比例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 示意图看,在 a、b 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高原 上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 平原广阔的地 为规整, 自然条件对聚落 成都、北 聚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区,聚落多呈 形态的制约作用小, 聚落 圆形或多边形 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 向四周发展 河网密度较大 的平原地区, 聚落多呈
条带 状
方 的村落
落 的 形 态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 用地比较破碎, 聚落往往 重庆、南 沿河分布和延伸, 这样一 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 条件; 另一方面交通便利 方 的村落
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
③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 ④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
是人类的活动中心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自我·检测区
解析
第一节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探究点一 [探究活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根据某省三大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状况,分析并
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村落密度(个/ 村落平均人 平方千米) 0.8 0.20 0.53 口(人/个) 300~400 100~200 <100 主要分 布形态 团状 集聚与散居并存, 以 B C 小型团状为主 散居占很大的比例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选择了山岳地区主要的交通线,那么从交通线 示意图看,在 a、b 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高原 上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 平原广阔的地 为规整, 自然条件对聚落 成都、北 聚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区,聚落多呈 形态的制约作用小, 聚落 圆形或多边形 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 向四周发展 河网密度较大 的平原地区, 聚落多呈
条带 状
方 的村落
落 的 形 态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 用地比较破碎, 聚落往往 重庆、南 沿河分布和延伸, 这样一 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 条件; 另一方面交通便利 方 的村落
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
③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 ④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
是人类的活动中心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自我·检测区
解析
第一节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参考课件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参考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c062e50b5727a5e9856a6166.png)
三种铁路选线方案中,A方 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 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 修建和运营带来极大困难;
B方案线路较长,基本沿山 谷修建,但中间也需要穿越 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 大;C方案尽管线路也较长, 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 相比而言C方案相对合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复杂地形对交通线路布 局的影响逐渐减弱,如青藏铁路的修建,英 法海底隧道的贯通。
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规
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
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8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 甲方案的概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根据图中信息
回答问题。
5. 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
其原因可能是 ( D )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青藏铁路
英 法 海 底 隧 道
概念 分类
形成和发展过程
聚
地
落
形
类型
分布
规模与 发展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基础条件
交 通 线
(地形、气候、水文) 社会经济因素
决定条件
路 (工业、农业、人口、资源、城市)
的 分
生态环境
基础条件
布
科பைடு நூலகம்条件
保证条件
《目标检测》
1.下列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山麓冲积扇的 水源条件较好
读图思考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 布与地形地貌有什么关系?
除地形之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
影响聚 落分布 的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 条件
地形 、气候、河流
交通、资源、 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件 (共33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件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8f59e2f18583d0486459ae.png)
方家洲 乙
分
水
旧县镇
江B AA 春CB B
江
富
甲
河流
聚落
高速公路
0
3.5千米
等高距:20M
3、目前C区域发获得了较快发展,分析这一情况的原因?
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科技进步、高速公路 修建使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方便。
方家洲 乙
分
水
旧县镇
江
A
春 B
B
江
富
甲
河流
聚落
3.5千米
0等高距:20M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山区中谷地地势平坦,便于农耕 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潮湿,高原往往成 为新城市良好的区位选址
我们的祖先将半坡村落布局在怎样的地形之上?该地形具有什么 特征?半坡人为什么将村落建立在这样的地形上?
公共墓地
窑址 壕沟
居民点
河流
河流下切侵蚀,是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 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河流阶地
河漫滩
河谷阶地
选择理由:
巴东县 城
聚落的外部形态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圆状、多边形 :河 流较少的平原地区, 地形比较完整、开阔 和平坦
条带状 :河网密度较 大的平原地区,村落 沿河道伸展
如: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状 如:山区地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多呈点状、条带状
3、地形影响聚落的密度
如:平原地区,一般聚落较多,密度较大 如:山区,一般聚落较少,密度较小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件 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件 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3441f33ed630b1c59eeb5c8.png)
(2)方案② (3)位于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河 运便利;土壤肥沃,有河流水灌溉,发达的农业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副产 品。
1.教材P88 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 点拨:(1)村落位于河流的北岸(向阳); (2)村落坐落在河谷阶地(土壤肥沃,接近水源,且又不会被洪水淹 没); (3)村落坐落在河流的凸岸(水流缓、浅,取水方便;泥沙沉积,产 生新土地)。
活动3.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上,各城镇 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 活动4.如自然因素中的水源、气候、河流,人文因素中的交通、农业生 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
4.教材P91活动 点拨:活动1.第三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大,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交 通线路密度依次减小。 活动2.我国东部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经 济发达,因此交通线路稠密;而西部地势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干 旱,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线路稀疏。
活动2.丽江古城西面和北面的山地是抵御西北风的天然屏障,加上纬度 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较长,导致其冬无严寒;古城坐落在云贵 高原上,地势较高,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又使其夏无酷暑。丽江古 城的形成和发展,除利用上述所说到的地形条件外,还利用了丽江坝子平 坦而且东、南两面开阔的地形,以及河流贯穿其中的有利条件。
5.教材P93活动 点拨:活动1.(1)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而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 相对平坦,水资源充足,因此兰州市沿黄河谷地分布。 (2)以东西走向为主。 (3)兰州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很大。在 高原、山区、河谷地带往往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平坦,水源充足,而成为 聚落分布区和交通线路密集区。
活动2.C 理由:A方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附近,地形坡度大,给 铁路的修建和运营带来很大困难,工程造价高;B方案线路较长,且穿越 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C方案线路也较长,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 最小,工程造价低,相比较而言,C方案比较合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共54张PPT) - 副本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共54张PPT) - 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79b1d90ccfc789eb172dc8dd.png)
乡村聚落: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案例1 半坡原始村落
窑址 公共墓地 壕沟
居民点 河流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
半坡原始村落功能示意
活动: 1)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该地形有什么特点? 2) 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 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案例3 丽江古城
丽江
活动: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主要表现:
►影响聚落的类型 ►影响聚落的分布 ►影响聚落的规模 ►影响聚落的发展
活动:
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
分析说明山区和平原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立体交通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案例4 山区铁路建设
成昆铁路盘山路段 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
活动:
山区对铁路建设有很多制约因素,说明为什么成昆 铁路、连接瑞士和意大利的铁路能够得以建设。
课堂测验
1.聚落的规模较大,平面形态呈团聚式分布
蒙古包 新疆土坯房 傣家竹楼
皖南民居
福建土楼
西藏碉楼
窑洞
Hale Waihona Puke 区村落与山区的公路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案例1 中国地势与交通密度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共26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66cb8f50e2524de5187ec8.png)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2)、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是什么走 向?
东西走向。
(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 交通线路 布局的影响?
兰州城区和主要交通线路沿着黄河谷地 呈条带状分布,说明地形影响着聚落和 交通线路的形态、密度、分布、规模等 许多方面。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 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的标志 性工程,是中 国新世纪四大 工程之一。该 路东起青海西 宁,西至拉萨, 全长1956公里。
2、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 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
⊙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上, 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
3、举例说明东宁县各村镇聚落分布的特点, 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分布特点:相对分散,规模较小。
原因:大部分为山区地形,地势较为复 杂,起伏较大,聚落多分布于山间盆地 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而聚落分 布相对分散,规模较小。
4、计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原因?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交通线 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这是因为我国的第三级阶梯海拔较低,多平原和 丘陵,因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第二级阶梯海拔多 在1000米~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 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低; 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交通线路最为稀疏。
本课小结:
平原Leabharlann 丘陵高原盆地
山地
⊙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 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 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 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 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因素对交通线 路的影响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在交通 线路选线时起决定性作用。
高中地理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件 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ad4f37f680203d8cf2f242c.png)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地形
聚 落
自然因素 气
候
的
河流
影
响
自然资源
因 素
社会经济 因素
交通 政治、军事等
聚
位置
落
分布
的
形态
特
规模
征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阅读P91正文,思考并整理知识结构: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哪些?在自然条件中,哪 种因素最为深刻?
读P89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开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 件?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读P90图4-7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图,探究:
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何关 系?与交通线又有何关系?还有什么因素?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1. 什么是聚落?
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集的场所
乡村
乡村 城市
人口主体 农业人口为主 非农业人口为主
规模大小 较小 较大
形成早晚
较早 较晚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小 村 晨
晓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温哥华的黄昏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读图P93答复以下问题 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2、兰州城区的走向是?
3、以兰州为例,讨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读上图〔P94图4-15、16〕,探究:
地形
聚 落
自然因素 气
候
的
河流
影
响
自然资源
因 素
社会经济 因素
交通 政治、军事等
聚
位置
落
分布
的
形态
特
规模
征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阅读P91正文,思考并整理知识结构: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哪些?在自然条件中,哪 种因素最为深刻?
读P89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开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 件?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读P90图4-7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图,探究:
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何关 系?与交通线又有何关系?还有什么因素?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1. 什么是聚落?
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集的场所
乡村
乡村 城市
人口主体 农业人口为主 非农业人口为主
规模大小 较小 较大
形成早晚
较早 较晚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小 村 晨
晓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温哥华的黄昏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读图P93答复以下问题 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2、兰州城区的走向是?
3、以兰州为例,讨于星期五:八点 五十七分。
读上图〔P94图4-15、16〕,探究:
高中地理-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f9532ccdd36a32d7275811d.png)
1-2 3-4 5-6 7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3~4题。
雨过山林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3.诗句描述聚落具有 特点。( )
①规模较小 ②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③聚居的人口较少
④呈团聚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产生诗句中聚落形态特点的最主要因素是( )
向 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 地,保证运输安全
市的路程要尽量短些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灾害影
灾害多发地区
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原则
原因
线 网
山地、丘陵地 区密度较小
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口 密度较小,经济比较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 修建交通线路成本高
1-2 3-4 5-6 7
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 深深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的聚落分布反映的地理环境最有可能位于( ) A.滨海地区 B.丘陵地区 C.盆地地区 D.河谷地区 2.下列关于图中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聚落都是从集市发展起来的城市 B.都属于热带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C.聚落的区位类型是河流发源地 D.聚落里的人多从事第一产业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问题导引
材料:山区的公路运输。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结合材料探究: (1)在山区,公路线是如何伸展的?为什么? 提示: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这样可以减小陡坡 的影响。 (2)人口、聚落的分布对山区公路线的分布有着怎样的影响? 提示:山区人口、聚落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所以山区公路多分 布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更多的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 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概念和分类,知道影响聚落的突出 因素。
2.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及形态的影响。
3.知道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知道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
4.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和形态的影响。
什么是聚落?
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房 屋建筑、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的集合体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湘教版必修1
思考:
西部山地高原
四川省大致 东部四川盆地 可分为哪两
个地形区? 地形有何特 点?
东部四川盆地
思考: 盆地中部平原地 区交通线路形态 特点?
川西山地高原地区
思考: 多山地区交通线 路形态特点?
山区与平原的公路形态
平原公路
山区公路
分析说明山区和平原内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和形态特征。
地方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
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
么关系?
河流沿岸的地区多形成聚落
2、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那些?
耶路撒冷
克拉玛依城的夜景
日本科学城—— 筑波
地形
聚 落
自然因素 气 候
的
资源
影
响
生产方式
因 素
形条件? 气候适宜的地区多形成聚落
1、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 上,这些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各城镇之间有交 通线路相连。 塔高2里 山、木环如盆绕地,自是气然我候国特因最别素大干中的旱内。的陆盆水盆地地中源,部、面有气积著达名候的53、塔万克河平拉方流玛千,干米沙。人漠盆文。地塔因地里形素木封中盆闭地,的的四交绿周 洲通呈、串矿珠状产分资布在源盆、地文的边化缘传,且统大、多社位于会山经前冲济积等扇。、洪积扇的中下部。这些
是区域的中心
地
产品联系 乡村为城市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和一些工业原料,城市为乡村提供日常
联
生活用品和其他工业用品
系
服务联系 城市第三产业发达,可为农村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成因联系 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城市与乡村有较大的差别,那么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
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 文化背景
形
展
布
布 路密度
第一阶 4000米 青藏高
梯
以上
原
高原 水平低、 稀疏 发展慢
第二阶 梯
第三阶 梯
青藏高
原至大
1000~2 兴安岭- 高原、 水平较 较密
000米 太行山- 盆地 低、发
巫山-雪
展较慢
峰山
500米以 下
大兴安
岭-太行
山-巫山- 平原、 水平高、
雪峰山
丘陵 发展快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湘教版必修1
小结: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平原交通线路
丽江古城远景
1、丽江纬度较低,冬季因山岭的重重阻挡,不受冬季风 的影响,故无严寒;夏季因地势较高和多阴雨天气,故无 酷暑。 2、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且地势较高,北、西两面 依山,东南两面开阔,便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惠顾,三股
干流也便读于P8居9民图用4-水5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
A
B
我国北方多平原,聚落 多团聚型、棋盘式聚落, 规模较大;南方地区多 丘陵,聚落分布分散, 规模较小。
• 我国南方与北 方的聚落有什 么差别?
地区
地形
规模
分布
人口
北方平原 地区
平坦广阔
一般较大
多呈团聚 型、棋盘 式格局
聚居的人口 较多
南方丘陵区
地形复杂
一般较小
空间分布 相对分散
聚居的人口 较少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 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丽江行政公署和丽江纳西族自治 县所在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 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称号。
汕头市一角
越南的SAPA
下图分属哪类城聚市落,两类聚落有乡什村么差异
景观差别 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交通 景观单一,建筑物密度小,道路系统
差
设施齐全
单一
别
人口差别 非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大, 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口稀疏,规模小
规模大,文化与职业构成复杂 文化背景比较一致
功能差别 功能多样,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功能单一,以农业为主,是城市的腹
以东
密集
稀疏 较密 密集
小 较大 最大
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 之,第一级阶梯最小,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的特点 2、我国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 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此地工业、农业、聚落和 人口集中,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 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 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 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不发展,聚落较少;第一级 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 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生存条件 恶劣,有广阔的无人区。
聚2.落试相从对地密形集,角规度模分较析大两,种多聚呈团落聚形型成、的棋主盘要式原布局因。。
2、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受地形的限制较 小,且耕地广而集中,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 大;山区地形则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 小,且分散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 而聚落的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
社
自
会 经
聚
然 环
济 因
落
境 因
素
素
类型 分布 规模 发展
地形 气候 资源
读下图(P89图4-3、4-4),探究:
1. 图A、B,哪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个是平原 的分1位布聚、于、图落山规3?间模是简盆、山地形区要或态聚说谷等落明地方,它,面图们相考4的对虑是主稀)平疏原要,聚差规落异模。。小山(;区平提的原示聚地:落区从多的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经济 因素风俗习惯 文化背景
聚
类型
落
分布
的
规模
特
发展
征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中国地势与交通密度 读下图(P91图4-8、4-9)探究: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1. 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 分析其原因?
海拔
范围
主要地 经济发 人口分 城市分 交通线
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概念和分类,知道影响聚落的突出 因素。
2.理解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及形态的影响。
3.知道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知道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
4.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和形态的影响。
什么是聚落?
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房 屋建筑、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的集合体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湘教版必修1
思考:
西部山地高原
四川省大致 东部四川盆地 可分为哪两
个地形区? 地形有何特 点?
东部四川盆地
思考: 盆地中部平原地 区交通线路形态 特点?
川西山地高原地区
思考: 多山地区交通线 路形态特点?
山区与平原的公路形态
平原公路
山区公路
分析说明山区和平原内交通线路的布局密度和形态特征。
地方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
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
么关系?
河流沿岸的地区多形成聚落
2、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那些?
耶路撒冷
克拉玛依城的夜景
日本科学城—— 筑波
地形
聚 落
自然因素 气 候
的
资源
影
响
生产方式
因 素
形条件? 气候适宜的地区多形成聚落
1、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洪积扇 上,这些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各城镇之间有交 通线路相连。 塔高2里 山、木环如盆绕地,自是气然我候国特因最别素大干中的旱内。的陆盆水盆地地中源,部、面有气积著达名候的53、塔万克河平拉方流玛千,干米沙。人漠盆文。地塔因地里形素木封中盆闭地,的的四交绿周 洲通呈、串矿珠状产分资布在源盆、地文的边化缘传,且统大、多社位于会山经前冲济积等扇。、洪积扇的中下部。这些
是区域的中心
地
产品联系 乡村为城市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和一些工业原料,城市为乡村提供日常
联
生活用品和其他工业用品
系
服务联系 城市第三产业发达,可为农村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成因联系 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城市与乡村有较大的差别,那么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
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 文化背景
形
展
布
布 路密度
第一阶 4000米 青藏高
梯
以上
原
高原 水平低、 稀疏 发展慢
第二阶 梯
第三阶 梯
青藏高
原至大
1000~2 兴安岭- 高原、 水平较 较密
000米 太行山- 盆地 低、发
巫山-雪
展较慢
峰山
500米以 下
大兴安
岭-太行
山-巫山- 平原、 水平高、
雪峰山
丘陵 发展快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湘教版必修1
小结: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平原交通线路
丽江古城远景
1、丽江纬度较低,冬季因山岭的重重阻挡,不受冬季风 的影响,故无严寒;夏季因地势较高和多阴雨天气,故无 酷暑。 2、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且地势较高,北、西两面 依山,东南两面开阔,便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惠顾,三股
干流也便读于P8居9民图用4-水5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
A
B
我国北方多平原,聚落 多团聚型、棋盘式聚落, 规模较大;南方地区多 丘陵,聚落分布分散, 规模较小。
• 我国南方与北 方的聚落有什 么差别?
地区
地形
规模
分布
人口
北方平原 地区
平坦广阔
一般较大
多呈团聚 型、棋盘 式格局
聚居的人口 较多
南方丘陵区
地形复杂
一般较小
空间分布 相对分散
聚居的人口 较少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 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海拔2400米,是丽江行政公署和丽江纳西族自治 县所在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以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 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等称号。
汕头市一角
越南的SAPA
下图分属哪类城聚市落,两类聚落有乡什村么差异
景观差别 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交通 景观单一,建筑物密度小,道路系统
差
设施齐全
单一
别
人口差别 非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大, 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口稀疏,规模小
规模大,文化与职业构成复杂 文化背景比较一致
功能差别 功能多样,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功能单一,以农业为主,是城市的腹
以东
密集
稀疏 较密 密集
小 较大 最大
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 之,第一级阶梯最小,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的特点 2、我国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也 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此地工业、农业、聚落和 人口集中,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 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 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 自然条件较差,工农业不发展,聚落较少;第一级 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 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生存条件 恶劣,有广阔的无人区。
聚2.落试相从对地密形集,角规度模分较析大两,种多聚呈团落聚形型成、的棋主盘要式原布局因。。
2、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受地形的限制较 小,且耕地广而集中,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 大;山区地形则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 小,且分散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 而聚落的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
社
自
会 经
聚
然 环
济 因
落
境 因
素
素
类型 分布 规模 发展
地形 气候 资源
读下图(P89图4-3、4-4),探究:
1. 图A、B,哪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个是平原 的分1位布聚、于、图落山规3?间模是简盆、山地形区要或态聚说谷等落明地方,它,面图们相考4的对虑是主稀)平疏原要,聚差规落异模。。小山(;区平提的原示聚地:落区从多的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经济 因素风俗习惯 文化背景
聚
类型
落
分布
的
规模
特
发展
征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中国地势与交通密度 读下图(P91图4-8、4-9)探究: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1. 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 分析其原因?
海拔
范围
主要地 经济发 人口分 城市分 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