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题答案(杨选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信息系统导论
一、名词解释
1.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具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2.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3.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4.决策支持系统: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交叉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控制论等学科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理论和方法,辅助支持企业,决策活动的信息系统。
二、选择题
1.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是(D)
A.信息输入与输出 B信息处理 C信息控制 D信息循环
2.决策的基础(C)
A管理者 B客户 C 信息 D规章制度
3.下列是分布式系统缺点是(D)
A难于发挥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应变能力差
C系统难于扩展 D安全控制难度大
4.集中式系统的缺点是(C)
A不利于安全控制 B应变能力差
C不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D不利于人员素质的提高
5.以下不是B/S结构特点的是(B)
A 客户端统一 B速度快
C开放性强 D 易于管理和维护
6.系统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调节自身的行为,达到与环境平衡和适应,这是指系统的(A)
A 动态性
B 目的性
C 整体性
D 相关性
三、简答题
1.简述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答: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于接收者的决策或行为具有现实或潜在意义。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还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等。
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具有客观性。
数据要经过处理和解释才有意义成为信息。
可以说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 决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决策系统分为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
3.简述信息系统的功能。
答:1)、信息处理:这是信息系统必备的基本功能,它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和输入、传输、存储、处理及输出。
2)、业务处理:这是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3)、组织管理:这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
4)、辅助决策:决策是管理的重要功能,决策存在于战略层、战术层、事物
层的各层活动之中。
4.简述C/S模式的基本结构,并分析其特征。
答:客户机/服务器的概念最早用于描述软件的体系结构,表示一个应用程序和一个服务程序之间在系统中的协调关系。
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不一定在物理层上分离,它们可能就是在同一台机器上运行的两个程序。
5.试分析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6试述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答: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 MIS)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
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MIS的重要标志。
MIS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把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联结起来,而且能够克服地理界限,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互联,形成跨地区的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另一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简称 DSS)
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展开了MIS为什么失败的讨论。
人们认为,早期MIS
的失败并非由于系统不能提供信息。
实际上MIS能够提供大量报告,但经理很少去看,大部分被丢进废纸堆,原因是这些信息并非经理决策所需。
当时,美国的Michael S.Scott Marton在《管理决策系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决策支持系统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
早期的MIS主要为管理者提供预定的报告,而DSS则是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由于支持决策是MIS的一项重要内容,DSS无疑是MIS重要组成部分;同时,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DSS是MIS发展的新阶段,而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MIS和DSS各自代表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但至今它们仍各自不断地发展着,而且是相互交叉的关系。
MIS是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DSS则是面向决策的信息系统。
DSS在组织中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也可能作为MIS的一个高层子系统而存在。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供应链管理系统:就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共同目标,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与信息流进行集成的管理和统一协调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网络与通信系统、有关数据、规章制度和人员的统一体。
3、电子商务:狭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是指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商品和提供服务;广义上,电子商务是指利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二、填空题
1、公司外部信息对下列哪类信息系统用户最重要(A)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和知识工人
C、主管
D、操作员工
2、ERP是在以下哪项基础上发展而来的(B)
A、MRP
B、MRPII
C、闭环MRP
D、SCM
3、在供应链中,信息流流动的方向是(C)
A、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
B、从供应链上游向下游
C、双向互动
D、没有固定方向
4、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中最基本的是(A)
A、客户信息管理
B、销售过程自动化
C、营销自动化
D、客户服务与支持管理
5、广义的信息资源不包括(D)
A、信息内容
B、信息设备
C、信息人员
D、信息意识
6、淘宝是实现(C)交易模式的著名网站
A、B2B
B、B2C
C、C2C
D、B2G
三、简答题
1.试分析信息系统各类用户的需求。
答:信息系统用户是企业各级人员,下面依次分析企业组织中各类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1)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的工作是制定战略规划,决定公司的所有任务和目标。
为了策划未来的进程,高层管理要对公司大方向的方针战略进行决策。
战略规划影响公司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包括长期的IT规划。
高层管理者致力于整个企业的发展并用IT规划公司的进程与方向。
为了确定一个战略规划,高层管理者还需要掌握公司外部的信息,如经济预测、技术趋势、竞争威胁和政府政策等。
(2)中层管理者和知识工人
中层管理者在公司组织层次中仅次于高层管理者,大多数公司都有这一管理层次。
中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贯彻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和执行相关领域的管理职能,为下一层的主管和小组领导提供方向、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反馈。
他们的精力集中于较短时间的目标框架上,所以其所需信息比高层管理者更详细,比管理日常运行的主管所需信息更全面。
知识工人是处理企业相关事务的专业职员,如系统分析员、程序员、会计师、研究员、培训员和人力资源专家等。
他们是企业组织必然的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他们来完成相应的专业事务。
知识工人在系统中使用业务支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用户生产率系统,对组织的基本功能提供支持。
(3)主管
主管又称为小组领导,他们在组织中管理操作员工,完成日常职责。
他们需要按照上层要求调整操作任务和人员,做出必要的决定,确保得到正确的工具、材料和培训。
像其他管理者一样,主管在系统中需要借助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用户生产率系统来完成他们的职责。
(4)操作员工
操作员工包括依靠事务处理系统输入和接收数据的人员。
在系统中,操作员工需要信息支持来完成相关任务。
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发展,许多企业通过授权的方式,赋予员工更大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操作员工在主管授权的领域还要进行相关
的决策。
通过这种授权的方式,企业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能动性和员工的满意度。
2、简述ERP系统的功能结构。
答:一般企业管理包括:生产控制、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这4大系统本身应该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就构成了ERP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
3.简述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答:1.客户关系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概念或方案,而是企业的一种哲学与战略,贯穿于企业的每个经营环节和经济部门,其目的是以有利可图的方式管理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
2.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合理平衡,即客户与企业间的双赢
3.对客户互动的有效管理是切实保证客户关系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4以因特网和数据挖掘工具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支撑。
5在不同客户表现差异性的偏好与需求的同时,他们也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
4、简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答: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吧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它更注重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为最终目的。
5.简述CIMS的基本构成。
答:CIMS分为四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
四个功能分系统分别是工程设计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和计算机质量保证分系统。
两个支撑分系统分别是数据库和网络支撑分系统。
6.试述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组成。
答:电子商务系统是信息系统向商务应用领域发展的新趋势,它是指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装置、有关人员与组织以及有关法律、制度、标准、规范的统一体。
完整的基础电子商务系统,是在Internet 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由参与交易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组织和使用Internet的消费者主体,提供实物配送服务和支付结算服务的机构,以及提供网上商务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组成。
电子商务系统不仅是一个人机系统,它更是一个社会系统。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1) Internet信息系统(2)电子商务服务商(3)企业、组织和消费者(4)实物配送中心(5)支付结算6)认证中心
7.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网上信息发布;(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3)实现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个政府部门资源共享、协同工作。
8. 简述GIS系统的构成和应用情况。
答:(1)硬件配置,包括: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输出设备。
(2)软件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撑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3)地理空间数据。
(4)系统开发、管理与使用人员。
GIS的应用主要包括:(1)资源清查和开发,(2)城乡规划,(3)物流管理,(4)灾害监测,(5)环境管理,(6)宏观决策
此外GIS还广泛应用于如下领域:(1)管道网络、交通模拟设计,包括天然气管道、污水管道、输电线路、铁路、公路等的网络模型研究。
(2)导航系统建设,包括空中管制、海图制作。
(3)城市规划,包括居民点、商业网点、道路设计、各种管网工程的设计与管理,各种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4)教练与模拟,基于GIS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飞行、军事演习等的模拟。
(5)商业分析,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在企业商业应用实现企业网点优化布设与选址、最佳路径分析等。
9、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信息资源的规划
(2)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组织
(3)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信息资源的利用
(4)对信息人员的管理和管理机构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维护。
对象的属性:反应对象的信息特征,如特点、值、状态等等。
对象的方法: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
封装性:面向对象方法中,程序和数据时封装在一起的,对象作为一个实体,期操作隐藏在
方法中,期状态有对象的“属性”来描述,并且只能通过对象中的“方法”来改变,从而外
界无从得知。
二,选择题
(1)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6个阶段。
将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变化为以数据管理为主的阶段是( A )
A.集成阶段 B 蔓延阶段 C控制阶段 D.数据管理阶段(2)下列属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特点的是( D )
A.采用自下而上的开发方法
B.系统开发周期短
C.系统开发适应性强
D.适用于开发大型系统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起始阶段是( B )
A.系统分析
B.系统规划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现
(4)以下关于面向对象方法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问题空间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空间不一致
B.继承是组装结构的重要特性
C.类是对象的抽象
D.数据与功能相割裂
(5)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将对象的使用者与设计者分开的技术称为( C ) A.隐藏性 B.继承性 C.封装性 D.多态性
(6)以下关于原型法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能及时反映用户需求
B.适合于大型系统开发
C.对开发环境和软件工具要求高
D.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7)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广泛采用的开发方式是( C )
A.自行开发
B.委托开发
C.合作开发
D.咨询开发
三,简答题
1.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答:(1)文化、社会因素,(2)科学理论因素,(3)技术方法因素,(4)专业领域知识因素,(5)环境多变因素,(6)组织管理因素,(7)经济效益因素
2.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划分
答:诺兰模型划分为6个阶段: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
3.简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部门(IT部门)的组织功能结构。
答:(1)应用程序的开发,(2)系统支持,(3)用户支持,(4)数据库管理,(5)网络管理,(6)web支持。
4.简述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包括的内容?
答:(1)信息系统规划: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分析各级部门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规模、资源,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现有资源状况和应用环境的约束,合理安排建设计划,从经济、技术、等方面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信息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义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旗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3)信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具体设计以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有分为物理设计阶段。
(4)信息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践的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报告所确定的物理模型,将设计方案转为计算机上可实际运行的人机信息系统,并编写系统实施报告。
(5)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对系统评价和维护。
5.简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答: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用系统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取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严格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5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分析,在实施阶段,则坚持自底向上
地逐步实施,即组织人员从基层的模块做起,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个系统。
6.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各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各阶段应提供什么技术文档?
答:(1)信息系统规划: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分析各级部门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规模、资源,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现有资源状况和应用环境的约束,合理安排建设计划,从经济、技术、等方面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信息系统规划: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义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旗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
(3)信息系统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具体设计以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所以这个阶段有分为物理设计阶段。
(4)信息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践的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报告所确定的物理模型,将设计方案转为计算机上可实际运行的人机信息系统,并编写系统实施报告。
(5)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对系统评价和维护。
7.简述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
答:(1)封装性:面向对象方法中,程序和数据时封装在一起的,对象作为一个实体,期操作隐藏在方法中,期状态有对象的“属性”来描述,并且只能通过对象中的“方法”来改变,从而外界无从得知。
(2)抽象性:面向对象方法中,把从具有共同性质的实体中抽象出的事物本质特征概念,称为“类”,对象是类的一例,类中封装了对象共有的属性和方法,通过实例把一个类创建的对象实例化后,自动具有类中规定的属性和方法。
(3)封装性:封装性是类特有的性质,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子类自动继承父类的属性与方法。
1继承性2抽象性3封装性4动态连接性
8.简述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答: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原型,以便尽早澄清不明确的系统需求。
在原型系统的运行中,用户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技术人员完善模型,使它逐步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四章
信息系统规划:是基于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战略制定的,面向企业信息化发展远景的,
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个建设计划,包含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信息系统的IT方案
实施策略和计划、预算等。
BSP(企业系统规划):是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的一种信息系统
规划方法。
SST(战略集合转移法):是一种确定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方法,该方法把组织的总战略
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以及其他组织支撑因素。
CSF(关键成功因素):指在规划期内影响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性任务。
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是指在项目正式开发之前,先投入一定的精力,通过一
准则,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能性、合理性,以及项
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项目是可行的结论。
系统流程图: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
表达数据在系统各部件
之间流动的情况。
是物理数据流图。
经济可行性研究:分析系统项目所需要的花费和项目开发成功之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技术可行性研究:是分析在特定条件下,技术资源的可用性和这些技术用于解决信息系统
问题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即分析使用现有的技术是否能实现这个系统,能否解决系统的技
术难点,系统对技术人员有什么样的要求,现有的技术人员能否胜任,开发系统的软件、
硬件字样是否能如其得到等。
第四章
1、名词解释
信息系统规划:是基于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战略制定的,面向企业信息化发展远景的,
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个建设计划,包含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信息系统的IT方案
实施策略和计划、预算等。
BSP(企业系统规划):是IBM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的一种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SST(战略集合转移法):是一种确定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方法,该方法把组织的总战略
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以及其他组织支撑因素。
CSF(关键成功因素):指在规划期内影响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性任务。
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是指在项目正式开发之前,先投入一定的精力,通过一
准则,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能性、合理性,以及项
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项目是可行的结论。
系统流程图: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
表达数据在
系统各部件
之间流动的情况。
是物理数据流图。
经济可行性研究:分析系统项目所需要的花费和项目开发成功之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技术可行性研究:是分析在特定条件下,技术资源的可用性和这些技术用于解决信息系统
问题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即分析使用现有的技术是否能实现这个系统,能否解决系统的技
术难点,系统对技术人员有什么样的要求,现有的技术人员能否胜任,开发系统的软件、
硬件字样是否能如其得到等。
2、选择题
(1)可行性研究采用( B )概括说明体统的物理模型。
A.数据字典
B.系统流程图
C.数据流图
D.成本/效益分析(2)可行性研究的最终结果是( D )。
A.确定项目的规模
B.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
C.评价各种方案
D.可行性研究报告
(3)经济可行性研究的问题包括( C )。
A.开发方式
B.技术风险
C.成本效益
D.运行方式
3、简答题
1.信息系统规划应遵循哪些规则?
答:A。
支持企业的总目标B。
整体上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其他各层管理 C。
要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从性。
D。
保证系统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
E。
要便于实施
2.如何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答:(1)规划准备(2)收集相关信息(3)进行战略分析(4)定义约束条件(5)明确战略目标(6)提出未来战略(7)选择开发方案(8)提出实施进度(9)战略规划文档化
(10)总经理批准
3.初步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答:(1)新系统的目的或要求(2)组织机构的概况(3)实现系统运行情况(4)企业发展规划与战略,企业产品和市场,在国内外中所处的位置等。
4.试述BSP法的基本思路与实现步骤?
答:基本思路:首先自上而下认识企业目标,识别义务流程,识别数据;再自下而上设计系统目标,识别业务流程,识别数据,再由下而上设计系统的目标,最后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规划的全过程。
步骤:(1)准备工作(2)调研(3)定义业务流程(4)业务过程重组(5)定义数据类(6)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7)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8)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5.试述SST发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答:基本思想:是识别战略集合,并把组织战略集合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集合
步骤:识别组织战略集将组织的战略集转化成信息系统的战略集
6. 什么是关键成功因素,如何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