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要点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许多研究表明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长期管理对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
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二、诊断(一) 诊断标准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
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手册

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手册目录1. 引言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3.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4.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6.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7. 结论1. 引言本手册旨在提供对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全面指南。
通过以下章节的介绍,读者将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症状,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最新策略。
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致使气道变窄、肺功能下降,并导致呼吸困难。
它通常由气道炎症和过敏反应引起,且可持续时间较长。
3.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夜间或运动时加重,并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4.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症状、肺功能测试和过敏原检测。
医生会综合评估这些因素,以确定是否存在支气管哮喘,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并减少急性发作的发生。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扩张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
6.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是避免过敏原和刺激物的接触。
这包括定期清洁居住环境、避免吸烟以及避免与已知过敏原接触。
此外,定期接受医生的随访和检查也是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
7. 结论本手册提供了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全面指南。
通过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症状,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一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于治疗期间时,应根据症状控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见表2.3.急性发作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当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期时,应根据症状和肺功能检测结果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见表3.三、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治疗原则: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1.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
2.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见表4.3.教育和管理方案: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自我管理、追踪随访等。
见表5.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疾病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包括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除此之外,还需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最大呼气流量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诊断标准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治疗原则是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措施。
非药物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呼吸训练等。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炎症和缓解症状两个方面。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教育和管理方案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自我管理、追踪随访等。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 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 增加绝对值>200ml];(3)最大呼气流量(PEF) 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以上三种试验方法分别见附录1、2、3。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支气管哮喘的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 周以上。
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
1.非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总评价: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临床表现,肺功能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对其病情进行总的估价,见表1。
2.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评价: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
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210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杨怡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 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 发生和发展有关。哮喘的发病是遗传 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 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加剧,大多数患者可经药 物治疗得到控制。
二、诊断
(二)分期
1.急性发作期:是指喘息、气促、 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 二、诊断 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 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 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2.慢性持续期:是指患者每周均不 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 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临床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 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 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计算方法】
FEV1(PEF)改善率=[用药后FEV1(或PEF)—用药前FEV1(或 PEF)]/[用药前FEV1(或PEF)]×100%。 阳性判断标准:改善率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 ≥200 ml(以FEV1为测定指标者),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临床意义】 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于判断气流受限的可逆程度,有助于哮 喘患者的诊断,也用作评价支气管舒张剂的疗效。
二、诊断
(五)鉴别诊断
三、治疗药物
1.长期维持治疗
四、治疗
2.急性发作治疗
1.长期维持治疗
I.治疗目标:哮喘长期治疗的目是达到并 四、治疗 维持症状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 包括运动;尽可能维持肺功能接近正常; 防止哮喘急性发作;防止哮喘药物治疗 的不良反应;避免哮喘死亡。 II.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选择。
(三)分级 1.控制水平的分级:见表1。 二、诊断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l)增加15%以上,且FEVl增加绝对值>200 ml];(3)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以上三种试验方法分别见附录1、2、3。
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支气管哮喘的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评价: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
1.非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总评价: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临床表现,肺功能以及为控制其症状所需用药对其病情进行总的估价,见表1。
2.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的评价: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
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2024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终稿

2024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终稿引言: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
及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全面准确的指导和建议。
诊断:1.根据儿童的家族史、症状和体征,结合肺功能检测等方法,综合评估和判断是否患有支气管哮喘。
2.初次发作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发作触发因素、症状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
治疗:1.药物治疗:a.必要时使用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SABA)进行急性发作的缓解。
b.持续使用系统性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维持哮喘控制。
c.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适当调整ICS剂量。
d.对于未能控制的重度哮喘患儿可以考虑使用长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LABA)。
e.避免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2.教育指导:a.为患儿及家长提供关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预防、早期识别和急救等。
b.指导合理使用药物,正确使用吸入器等器械。
c.促进患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哮喘发作。
预防:1.避免接触致敏原:a.避免室内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b.避免接触室内外过敏源,如宠物、花粉、尘螨等。
c.避免过度刺激性气味,如烟雾、香水等。
2.注重饮食和营养:a.增加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b.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和油炸食品。
3.增加体育锻炼:a.每天适量锻炼,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b.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本指南提供了详细的防治指导,包括药物治疗、教育指导和预防措施等。
遵循指南的建议,能够帮助患儿控制病情、减少发作,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应共同合作,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服务。
202X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
• 泼尼松的维持剂量最好≤10mg/d。
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一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 指南 (fángzhì)
重度持续 (第4级)
·每日有症状 ·频繁发作 ·经常出现夜间哮喘 症状
·体力活动受限
·FEV1<60% 预计值或
·PEF<60% 个 人最佳值 ,
·PEF 或 FEVl 变异率 >30%
第十一页,共九十一页。
表 3:哮喘(xiàochuǎn)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临床特点 气短 体位 讲话方式 精神状态 出汗 呼吸频率 辅助呼吸肌活动及 三凹征
• 1. 吸入给药 : • 这类药物局部(júbù)抗炎作用强 ; 通过吸气过程给药 , 药
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 , 所需剂量较小 ; 通过消化道和呼 吸道进人血液药物的大部分被肝脏灭活 , 因此全身性不 良反应少。 • 吸人糖皮质激素后的全身不良 反应的大小与药物剂量、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肠道的吸收、肝脏首过代谢率及 全身吸收药物的半衰期等因素有关。
增加吸入激素剂量对控制哮喘的获益较小而不良反应增加。 • 由于吸烟可以降低吸入激素的效果,故吸烟者必须戒烟并给
予较高剂量的吸入激素。 • 吸入激素剂量与预防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的作用之间有非常明
确的关系,故严重哮喘患者长期大剂量吸入激素是有益的。
第十九页,共九十一页。
支气管哮喘 防治指南 (xiàochuǎn)
第四页,共九十一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 指南 (fángzhì)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是预防哮喘急性发作和减少症状加重的关键。
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等。
一旦确诊,早期治疗可以帮助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预防和避免诱发因素: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往往会受到一些诱发因素的影响,如冷空气、花粉、灰尘螨、宠物皮屑、烟雾等。
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刺激物,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使用空气过滤器或空气净化器等。
3.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以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这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和预测发病风险。
同时,患者也可以记录症状和峰流速值等指标,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基石。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分为控制性治疗和急性发作缓解治疗。
常用的控制性药物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急性发作缓解治疗包括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和类固醇。
患者应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过度或不足用药。
5.肺功能康复:肺功能康复是通过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等综合干预手段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和提高耐受能力。
6.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治支气管哮喘至关重要。
患者应戒烟和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均衡膳食。
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规律的睡眠时间。
7.教育和自我管理:患者应接受关于支气管哮喘知识的教育,了解相关疾病的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学会使用吸入器和计量器等医疗器械,并能正确判断和处理哮喘急性发作的情况。
定期与医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指南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和避免诱发因素、定期监测和评估、药物治疗、肺功能康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教育和自我管理。
通过综合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支气管哮喘,提高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预防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预防指南(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预防指南 (2023年版)
简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导致呼吸道的收缩和气道痉挛。
为了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并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我们提供以下预防指南。
预防措施
以下是预防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措施:
1. 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在花粉季节和尘螨密集的环境中,使用空气过滤器或口罩可以帮助减少过敏源的吸入。
2. 定期使用吸入式药物:吸入式药物是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有效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开具相应的药物配方。
3. 避免诱发因素:避免暴露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环境中,如冷空气、烟雾、气体污染等。
保持室内清洁,避免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的积累。
4. 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适度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功能。
5. 定期就诊和监测:定期与医生进行咨询和检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病程变化。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调整和药物监测。
总结
通过遵循以上预防指南,可以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减少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我们建议患者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并遵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惯也是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关键。
> 注意:本文档所述的信息仅供参考。
具体的治疗和管理策略应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和判断。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篇一: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推荐的药物减量方案的选择通常是首先减少激素用量(口服或吸入),再减少使用次数(由每日2次减至每日1次),然后再减去与激素合用的控制药物,以最低剂量ics维持治疗直到最终停止治疗。
(五) 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即使给予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部分哮喘患者仍有急性发作。
一次急性发作会显著增加未来1年内再次发作的风险。
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优化哮喘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急性发作,同时,要关注并识别有急性发作高危因素的哮喘患者,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以减少未来急性发作的风险(表10)。
表10 处理危险因素减少急性发作的策略危险因素处理策略具有1个或1个以上的急性发作危险因素(包括症状控制不佳)确认患者规律应用ics 确认患者能够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对于高危险因素患者,就诊频率应该高于低危患者仔细检查患者是否掌握装置吸入技术,剂量应用是否规范识别任何可控的危险因素过去一年有1次或1次以上的急性加重调整控制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案,例如联合应用ics和福莫特罗作为控制和缓解治疗方案如果排除可控危险因素,建议升级治疗消除任何引起急性发作的诱因香烟暴露鼓励患者及家人戒烟,提供戒烟相关问题咨询如果哮喘未获得控制,增加ics的吸入剂量低fev1,尤其 60%预计值 1= 60~80%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且疗效维持3~4小时,通常不需要使用其他药物。
ocs治疗: 对saba 初始治疗反应不佳或在控制药物治疗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发作的患者。
推荐使用泼尼松龙0.5~1 mg/k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全身激素口服5~7天。
症状减轻后迅速减量或完全停药。
雾化吸入激素:哮喘儿童急性发作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大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其疗效优于单用支气管舒张剂,能减少需要住院治疗率和ocs的使用[93](证据等级c)。
有研究显示成人雾化激素改善pef较全身激素快,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可作为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选择[94]。
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手册

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手册概述本手册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以帮助医生、患者和相关保健人员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支气管哮喘症状。
以下是本手册的关键内容。
诊断与评估-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测试结果。
- 症状评估应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以及这些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 肺功能测试应包括峰流速测定和肺活量测定等指标。
预防与控制- 避免诱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草烟雾、空气污染和过敏原等。
- 进行合适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性药物和急性发作缓解药物。
- 定期监测哮喘症状和肺功能,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状态,选择合适的控制性药物,如吸入型类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 快速缓解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急性发作时的即时缓解。
- 对于难控哮喘患者,可考虑加用其他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孤儿药物等。
哮喘管理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哮喘管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状态进行调整。
- 定期复查和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提供患者教育,包括正确使用吸入器和应对急性发作的应急措施等。
预防哮喘恶化- 注意避免感染和呼吸道疾病的暴露。
- 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等。
-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急性发作处理- 急性发作时,立即使用快速缓解药物进行缓解。
- 如果症状无法缓解,立即就医或呼叫急救。
结论本手册提供了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医生、患者和相关保健人员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支气管哮喘症状。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评估。
通过预防、药物治疗和应急处理的综合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要点完整版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要点完整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气道疾病之一。
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
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前言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2.3%,我国哮喘患者已超过1亿。
为了提高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们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编写了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药师、护士及患者提供关于哮喘管理与防治的专业指导。
1. 哮喘的诊断与评估1.1 诊断标准根据我国哮喘诊断与治疗指南,哮喘的诊断标准如下:1. 典型哮喘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发作时可在呼气相听到哮鸣音。
2. 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
3. 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1.2 评估方法哮喘评估主要包括症状控制、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
使用哮喘控制测试(ACT)和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进行评估。
2. 哮喘的治疗2.1 治疗原则哮喘治疗原则为:长期、持续、规律、个体化。
2.2 治疗方案根据我国哮喘防治指南,哮喘治疗分为四个级别,具体如下:1. 轻度哮喘:使用吸入性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
2. 中度哮喘:在轻度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性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或长效茶碱制剂。
3. 重度哮喘:在轻度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
4. 危重症哮喘:需住院治疗,给予静脉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
3. 哮喘的预防与自我管理3.1 预防措施1. 避免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烟草烟雾、尘螨、宠物毛发等。
2. 控制环境湿度: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
3. 增强体质:进行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3.2 自我管理1. 了解哮喘知识,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
2. 定期监测肺功能,评估哮喘控制情况。
3. 遵循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4. 总结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多数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阅读

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与专家评估的哮喘控制水平 有较好的相关性。
另外包括痰液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 (NO)检测等。
六、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一)药物分类 控制药物(抗炎)
吸入糖皮质激素 全身糖皮质激素 白三烯调节剂 长效2激动剂 缓释茶碱
二、诊断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 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同时具备可变
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同时具备可变
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
(二)中重度急性发作的处理
(3)氧疗 控制性氧疗:低氧血症(氧饱和度<90%)和呼吸困难的
患者 氧饱和度维持在93%~95% (4)抗感染 大多数哮喘急性发作非细菌感染 除非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如发热、脓性痰、肺炎的影像学
证据。
(二)中重度急性发作的处理
2、急性重度和危重哮喘的处理 机械通气治疗:意识改变、呼吸肌疲劳、PaCO2≥45
不佳的患者 重度患者可联合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日剂量不超过
0.8g
(二)中重度急性发作的处理
(2)全身激素 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应尽早使用全身激素 口服激素:泼尼松龙0.5~1.0mg/kg或等效的其他
激素 静脉激素:甲泼尼龙80~160mg/d,或氢化可的松
400~1000mg/d(不推荐地塞米松) 序贯疗法:静脉激素2~3d,继之口服激素3~5d。
(二)制定治疗方案
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哮喘评估未控制、接触变应原、有合并症 (如变应性鼻炎、胃食管反流、肥胖、OCAS等)、用药不规范、依从 性差、过去一年曾有哮喘急性发作等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
指南
概述
本指南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管理和防治指南,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支气管哮喘。
诊断与评估
1.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病史、症状和肺功能测试等综合评估。
2. 评估哮喘的严重程度时,应考虑症状频率、夜间症状、肺功能和急性发作等因素。
常规治疗
1. 急性发作时,应立即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缓解。
2. 持续治疗中,应根据哮喘的严重程度选择长效控制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3. 长效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教育与自我管理
1.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关于哮喘的基本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
的教育。
2. 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并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和症状
监测。
3.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哮喘诱发因素,如烟雾、灰尘
或过敏原。
预防和控制措施
1. 支持公共卫生政策,减少环境污染和烟草暴露。
2. 提倡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和增强体质,以改善免疫功能。
3.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支气管哮喘管理流程,提供全面的医
疗服务。
总结
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最新的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强
调了诊断、治疗、教育与自我管理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医护人员和患者可根据指南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更好地管
理和控制支气管哮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版要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要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患病率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
规范化的诊治是提高哮喘防治水平的基础。
一、定义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塑。
近年来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一)哮喘的患病率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人。
(二)哮喘的控制现状近年来哮喘规范化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使我国哮喘患者的控制率明显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
三、诊断(一)诊断标准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⑴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⑵发作时双肺可闻散在或弥慢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⑴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⑵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⑶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或PEF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不典型哮喘的诊断1.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2.胸闷变异性哮喘:胸闷作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无喘息、气急等典型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可变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胸闷。
3.隐匿性哮喘:指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反应性增高者。
随访发现有14%~58%的无症状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可发展为有症状的哮喘。
(三)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四)分级1.严重程度的分级:⑴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间歇性、轻度持续、中度持续和重度持续4级。
⑵根据达到哮喘控制所采用的治疗级别来进行分级,在临床实践中更有用。
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2.急性发作时的分级(表2):程度轻重不一。
四、哮喘的评估(一)评估的内容1.评估患者是否有合并症:2.评估哮喘的触发因素:3.评估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4.评估患者的临床控制水平:(二)评估的主要方法1.症状:2.肺功能:3.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4.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5.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五、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一)哮喘的治疗目标与一般原则哮喘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原则是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群体水平,也要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
(二)药物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⑴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色甘酸钠、抗IgE单克隆2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⑵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受体激2动剂、全身性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
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
慢性持续期哮喘激素吸入为首选途径。
⑴吸入给药:ICS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
⑵口服给药:对于大剂量ICS联合LABA仍不能控制的持续性哮喘和激素依赖型哮喘,可以叠加小剂量口服激素维持治疗。
-受体激动剂:2.β2⑴短效β-受体激动剂(SABA):常用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该类药物吸入治疗是2缓解轻至中度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
-受体激动剂(LABA):LABA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h以上。
目前在我⑵长效β2国临床使用的吸入型LABA有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和茚达特罗等。
长期单独使用LABA有增加哮喘死亡的风险,不推荐长期单独使用LABA(证据等级A)。
3.ICS/LABA复合制剂:ICS和LABA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可获得相当于或优于加倍剂量ICS的疗效,并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大剂量ICS的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中至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证据等级A)。
目前在我国临床应用的复合制剂有不同规格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干粉剂和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
4.白三烯调节剂(LTRA):是ICS之外惟一可单独应用的长期控制性药物,可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用药。
目前在国内主要使用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LTRA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但其抗炎作用不如ICS。
LTRA服用方便,尤其适用于伴有过敏性鼻炎、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患者的治疗。
5.茶碱:中国人给予较小剂量的茶碱即可起到治疗作用。
对吸入ICS或ICS/LABA仍未控制的哮喘患者,可加用缓释茶碱作为哮喘的维持治疗。
6.抗胆碱药物:吸入性抗胆碱药物,如短效抗胆碱药物(SAMA)异丙托溴铵和长效抗胆碱药-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
本品于物(LAMA)噻托溴铵,具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但较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互补作用。
β27.抗IgE治疗:抗IgE单克隆抗体适用于需要第5级治疗且血清IgE水平增高的过敏性哮喘患者。
抗IgE单克隆抗体的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8.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IT):通过皮下注射常见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可减轻哮喘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适用于变应原明确,且在严格的环境控制和药物治疗后仍控制不良的哮喘患者。
9.其他治疗哮喘药物:第二代抗组织胺药物(H1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等、其他口服抗变态反应药物如曲尼司特等,在哮喘治疗中作用较弱,主要用于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哮喘患者。
(三)制订治疗方案一旦哮喘诊断确立,应尽早开始规律的控制治疗,这对于取得最佳疗效至关重要。
整个哮喘治疗过程需要对患者连续进行评估、调整并观察治疗反应。
控制性药物的升降级应按照阶梯式方案选择。
哮喘控制维持3个月以上可以考虑降级治疗以找到维持哮喘控制的最低有效治疗级别。
1.第一级治疗:按需吸入缓解药物。
⑴推荐治疗方案:按需吸入SABA能够迅速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但单独使用SABA存在安全性隐患,因此仅限用于偶有短暂的白天症状,没有夜间症状,肺功能正常的患者。
症状超出上述程度,或存在任何急性发作危险因素或过去1年有急性发作病史,均需要规律使用控制性药物。
⑵其他治疗方案: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除按需使用SABA外,还应考虑规律使用低剂量ICS(证据等级A)。
⑶不推荐:不推荐吸入抗胆碱能药物,也不推荐单独使用快速起效的LABA(如福莫特罗)。
2.第二级治疗:低剂量控制药物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⑴推荐治疗方案:低剂量ICS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
⑵其他治疗方案:LTRA可用于不能够或不愿意接受ICS治疗、对ICS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或合并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运动性哮喘、阿司匹林以及药物诱发哮喘的初始治疗(证据等级B)但其作用比ICS弱(证据等级A)。
对于从未使用过控制性药物的患者,低剂量ICS/LABA作为初始治疗能够更快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但没有证据表明能够进一步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证据等级A),费用也较高。
⑶不推荐:一般不推荐单独使用缓释茶碱(证据等级B)。
也不推荐使用色甘酸制剂。
3.第3级治疗:1种或2种控制性药物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
⑴推荐治疗方案:选择低剂量ICS/LABA复合制剂作为维持治疗,加SABA作为缓解治疗。
在相同剂量的ICS基础上联合LABA能够有效地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证据等级A)。
⑵其他治疗方案:其他的选择包括增加ICS至中等剂量,但疗效不如联合LABA(证据等级A)。
其他选择还有低剂量ICS联合LTRA(证据等级A)或缓释茶碱(证据等级B)。
4.第四级治疗:2种以上控制性药物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
⑴推荐治疗方案:低剂量ICS/福莫特罗维持加缓解治疗,或中等剂量ICS/LABA复合制剂加按需使用SABA。
对于使用低剂量ICS/LABA加按需使用SABA哮喘控制不佳的患者,应升级到中等剂量ICS/LABA(证据等级B)。
⑵其他治疗方案:如果采用中等剂量ICS/LABA控制不佳,可以考虑再增加一种控制性药物,如LTRA、缓释茶碱(证据等级B)。
亦可使用高剂量ICS/LABA,但增加ICS剂量获益有限而不良反应显着增加(证据等级A)。
5.第五级治疗:较高水平的治疗和/或叠加治疗。
推荐治疗方案:转诊给哮喘专科医师,考虑叠加治疗。
第五级治疗考虑采用的选择包括:⑴抗胆碱能药物:部分重症哮喘可以考虑在ICS/LABA基础上加用LAMA,能进一步提高肺功能,改善哮喘控制(证据等级B)。
⑵抗IgE治疗:抗IgE单克隆抗体推荐用于第四级治疗仍不能控制的中重度过敏性哮喘(证据等级A)。
⑶生物标志物指导的治疗:对使用大剂量ICS或ICS/LABA仍症状持续、急性发作频繁的患者,可根据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调整治疗。
对重症哮喘,这种策略有助于减少急性发作和/或减少ICS剂量(证据等级A)。
⑷支气管热成形术:是经支气管镜射频消融气道平滑肌治疗哮喘的技术,可以减少哮喘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数量,降低支气管收缩能力和降低气道高反应。
对于4级或以上治疗仍未控制的哮喘,该方法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证据等级B)。
⑸叠加低剂量口服激素:对部分难治性哮喘有效,但不良反应常见,仅限于第四级治疗不能控制,且吸入技术正确、依从性良好的成年患者(证据等级D)。
(四)调整治疗方案哮喘治疗方案的调整主要是根据症状控制水平和风险因素水平等,按照哮喘阶梯式治疗方案进行升级或降级调整,以获得良好的症状控制并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