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世纪90年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分析

合集下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摘要:通货紧缩是商品和服务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轻度通货紧缩,但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又开始高速增长,从能源、原材料到食品的价格开始不断上涨,表现出通货膨胀的迹象。

这段时期,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将向何方发展的问题,经济学界众说纷纭。

本文通过对1997年至今这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甚至短期交替、共存,不能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因,并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货币政策等方面对如何克服经济发展不稳定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交替共生产业政策调整1、通货紧缩的一般理论概括来讲,关于通货紧缩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单要素说,即物价总水平下降说此论认为通货紧缩就是指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

萨缪尔森和斯蒂格利茨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对通货紧缩的解释是,通货紧缩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每单位货币的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的上升。

其意指货币升值,即单位商品价格的下降。

(2)双要素说双要素说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此论并不仅仅同意简单地用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来定义通货紧缩。

出现通货紧缩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商品和劳动价格的持续下跌,二是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2、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通货膨胀的理解需把握住以下几点:第一,总供给相对总需求降低,但也可以表现为多种情况。

第二,通货膨胀可以由货币发行、需求、成本、经济结构、预期、垄断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最终影响人们对社会不信任程度的增加,动摇了对社会经济水平的合理预期,这便能够把经济因素中微小的不合理预期迅速放大,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第三,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的尺度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同,它与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因素相关。

3、产生通货膨胀现象的不同诱因(1)增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货币发行量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上弯曲,在总供给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相交位置上移,代表总的物价水平上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一、含义:1、马克思认为,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纸币的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的、较大幅度上升的病态经济过程。

2、现代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认为:“物价的普遍上涨就叫做通货膨胀。

”3、新自由主义者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上涨。

可见,哈耶克认为只因货币数量增加而引起了物价上升。

4、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一书中认为,通货膨胀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通上升的时期。

这里强调的“普遍上升”,显然不是指个别的、偶然的、暂时的物价上涨。

结合现代的情况,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金融现象.二、类型:(一)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信用扩张型通货膨胀和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二)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1、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在3%以下的,不叫通货膨胀,达到3%,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

2、快步或小跑式的通货膨涨,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3、恶性通货膨胀,又称极度通货膨胀,即货币贬值可达到天文数字,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国民党政府垮台前退出大陆的情况。

(三)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1、隐蔽的通货膨胀,又称压制性通货膨胀或被遏制的通货膨胀。

国家为了保持物价平稳,对物价进行管理或冻结,对某些商品进行补贴,一但放开物价,物价将全面上升。

2、公开的通货膨胀。

又称开放式的通货膨胀。

商品价格是开放性的,随市场供求自由涨落,只要出现通货膨胀,其价格水平明显上升。

(四)按通货膨胀预期分:1、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人们对通货膨胀已经产生了明显的预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经济核算时,会把物价上涨的因素考虑在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1、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

因此,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2、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表现为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所导致的持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因而又称过量需求通货膨胀3、财政赤字。

一些国家为解救经济危机,采用举办公共工程、增加政府开支、减少税收的办法,人为地增加有效需求,为相对过剩的商品寻求市场,以缓和经济危机,这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支出绝大部分为非生产性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同时,不能相应增加生产,因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货币供应量,不是为生产,商品流转所需要,是过多的货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4、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5、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积累基金规模过大,建设规模超过了工农业生产所能承担的能力或消费基金规模过大,超过了消费资料的供应能力,商品供不应求。

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由建设投资而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生产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由工资、资金等渠道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与消费资料的供应不相适应,造成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不相适应,即造成市场货币量过多,导致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讲解

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讲解

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讲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求远大于供)。

通货紧缩(deflation) 是指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求大于供)两者区别:1、含义和本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

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

4、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

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

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经济领域中特殊的金融现象,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述出发,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标签: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特征;差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更是成为了各大学者研究的焦点。

虽然二者是相对概念,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

如何有效的规避经济风险是经济学中应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通货膨胀概述1.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指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了物品在流通中的需求量,这样纸币就会不值钱,而物价也会随之上涨,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是当今社会的特殊现象,因为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时代才会出现通货膨胀,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时代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要判断是不是通货膨胀现象,首先要看物价上涨的情况,如果是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就只是个别物品的供求情况;如果只是一时的物价上涨,也不能说明这是通货膨胀现象。

只有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持续上涨,纸币持续贬值时才断定为通货膨胀现象。

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其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政府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大财政的投资,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通货膨胀发展得过于持久,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货膨胀现象一旦爆发,那么对于社会上那些固定收入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那些收入不固定的人员却可以从中受益。

而债权人也会因为通货膨胀受到损失,相反,债务人就会从中受利。

3.通货膨胀的成因社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大概分为四点。

(1)需求扩张成因在社会供求关系中,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话,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么势必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

通货膨胀研究与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案

通货膨胀研究与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案

通货膨胀研究与通货紧缩的解决方案一.通货膨胀简论㈠.通货膨胀的概念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发生过较为严峻的通货膨胀,针对通货膨胀的概念形式,M•布朗芬伦纳和F•D•霍尔兹曼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1.以为通货膨胀是一种太多的货币追赶太少的商品的普遍的逾额需求状况。

2.以为通货膨胀是总的或人均的货币存量或货币收入的增加。

3.以为通货膨胀是带有附加条件的物价水准上涨,它的预期是不完全的,它会通过本钱提高使物价进一步上涨;它可不能使就业和实际产量增加,它比某种“平安”速度变更地更快一些,它由“货币”方面的问题引发,它是扣除间接税和补助的价钱气宇,而且它是不可逆转的。

4.以为通货膨胀是由外汇汇率或黄金价钱气宇的或是由黄金逾额需求或官方汇率计算的外汇额需求表示的货币对外价值的下跌。

第一种是从大表现象上给出对通货膨胀的描述,没有指出这一现象的成因。

马克思给出的“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过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造成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属于此种类型。

第二种试图给出通货膨胀的缘故,但仍然停留在大表现象层面,而且主观的偏向于收入因素,它能够归纳某些通货膨胀的成因但很不全面。

第三种也是突出强调是由货币方面因素引发,并给出了通货膨胀的某些属性,专门强调了可不能使就业和实际产量增加,这是很成心义的,但它没有进一步剖析这一现象的内在缘故,没有找到问题的实质。

第四种给出的是一种货币层面的现象表述,从全然上舍弃了对其内在成因的探求。

咱们以为通货膨胀仅仅是一种总供给对总需求比例降低的强烈反映。

它通常表现为一个价钱水平持续上升货币持续贬值的进程,且趋势不可逆转,这一进程的不可逆转是由消费者心理预期失衡造成的。

而这一进程能够由经济系统中各类经济因素的转变(如货币发行、需求、本钱、经济结构、预期、垄断等)引发。

关于通货膨胀的明白得要把握住以下几点:1.总供给对总需求比例降低能够表现为多种情形。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与联系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与联系

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与联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作为两种截然相反的经济现象,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含义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以致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引起的原因不同。

通货膨胀主要是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3、表现形式不同。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表现为纸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经济过热;而通货紧缩表现为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下跌,经济低迷、过冷。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通货紧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待现象。

4、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

通货膨胀的出现,对企业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使人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也就变少了,这就等于减少了人们的实际收入。

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使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和实际生活水平下降,造成人心和社会的不稳定;搞乱经济关系,使价格信号失真,误导资源配置;破坏改革、开放、发展的环境,增加改革难度,影响外来投资;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破坏市场秩序等。

通货紧缩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必须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是两种相反的经济现象,而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含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这几个方面入手来学习。

我们先看通货膨胀。

如果90年代初你有1万元,可以炫耀自己是万元户,如果2000年你还只有一万元,则基本上可以称为穷光蛋了,同样是1万元,10年的时间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呢?为什么会让我们从富有变得贫穷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1990年10块钱可以买10斤猪肉,或者10公斤大米,而如果存钱存到了现在,以每年5%的利息计算,10块钱变成了28块钱,28块钱能买10斤猪肉或者10公斤大米吗?于是你发现,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放在银行里虽然数量没有变少,但买到的东西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好像他的价值被人一点一点的偷走了,而这个偷走你财富的家伙,就叫做通货膨胀。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明显的信息就是,物价涨高了,我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了有没有?对,所以通货膨胀就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而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供求影响价格,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涨,就引起通货膨胀。

其实通货膨胀很简单,也就是要引起物价上涨,有两个因素:要么是东西少了,“物以稀为贵”,物价上涨;要么就是钱发多了,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就多印钞票,当一国的财政赤字比较严重时,政府经常会借债来为这超额的支出进行筹资,但是当政府借了太多的债务后,如果再进行借贷的话,政府以后还款的负担就很严重。

所以当财政赤字依然很严重的时候,政府会采取一种不用借钱的方法为政府支出筹资,那就是发行货币,但是当政府发行过多的货币时,那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就是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值钱了,物价飞涨。

(打个比方,本来人们手中有10块钱,市场的货物有2个。

而现在人民手中钱多了,成了20块钱。

中国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成因

中国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成因
二是失业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城镇职工下岗人数从1993年的300万人猛增到1997年的1200多万人且多数集中在纺织轻工机械化工电子等传统行业若考虑到企业倒闭职工全部下岗的情况实际下岗的职工人数还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维普资讯
2O 年第 1 02 期
山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经 趋于消失 , 19 年 上半年还 占 94 全 国家 电产品 而 96 %
积压 1 , , 轿车积压 4 %, 品房大量 闲置 :生产 能力的强 3 0 商 力扩张在宏观调控不力 中很快成为过剩
表 1 固定 资产 投资、 消费品零售 总额
年份
19 91
垒社会 固定资产 投 资增 长率( %)
然 高达 1 %( 7 1 见表 1 。这样 . 资膨 胀 、 目重 复建设 . ) 投 盲 造成生产 能力过 剩 , 社会 供给大 于需求 据 国家 内贸局 商 业信息 中心 19 97统计 , 全 国 65种 主要商 品 中 , 过 于 在 0 供 求商 品占 7 %, 19 22 而 96年仅 占 0 % . 不应 求商 品 已 2 .3 供 4
包括 以下特征 :
什么是通货 紧缩 ?为什么会出现通货紧缩?与抑 制通
货膨胀的“ 被着陆” 政策是不是有关联 ?本 文将 对此 展开 分
析。

第一 , 通货紧缩从 本质上说 是一种 货币 现象 。它在 实 体经济 中的根源是供求 的不平衡 , 或现 实经济 增长率对 潜 在经 济增长率 的偏离 。当总需求持 续小 于总供给 , 或现 实 经济增长率持续地 低 于潜在 经 济增 长率 时, 则会 出现通货
l. 77
2 84
3 5 0 2 . 68
6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008年全国上下都在和通货膨胀做斗争,最高的时候,一季度达到8点几的升幅,2009年是相反的局面,CPI、PPI出现双负的格局。

有人注意我们防止通缩的风险。

现在也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大,认为前几个月我们信贷增长过快,特别是由于国际上美元贬值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我们可能又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实通胀和经济的关系、和货币的关系,我一直有一个独特的分析,和很多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包括通货膨胀的时候,包括现在通货紧缩的时候,我都依然遵循我的逻辑来理解。

我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和中国都处在一个相对低通胀时代。

货币政策当然是相对宽松,利率也偏低,当然价格也偏低,这是长期趋势。

70年代、80年代上半期,全球是高通胀,9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结束。

我一直认为,整个大的环境是全球的低通胀,中国上一轮增长经历低通胀,后来有两轮物价快速上涨,大家认为是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持续性不强,为什么?因为它的长期趋势是低的。

这是一个趋向性的东西。

另外,一定要知道价格和货币的关系,它是有两个价格在起作用。

一个是实体的CPI,就是我们讲的通胀。

一个是资产价格,房价、物价、期货市场,但是它反映的和PPI有关联,特别是商品期货,它和PPI有关联。

所以它实际上是实体和虚拟的两个价格。

它的货币供应量会影响哪个强。

这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

到了90年代,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有一个特点,就是虚拟经济增长了,它对货币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且更容易消化货币供应量,就是多了可以消化了。

而实体没有,因为实体有一个特点,为什么我前面讲那个趋势呢?它是供大于求,是一直持续的。

PPI上涨,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供不应求,这样就造成了一轮上涨,然后很快会下来。

货币就像一个池子,需要关注的是池子中的水到底往哪里流。

9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是流向虚拟经济,它会对虚拟经济造成压力。

实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我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不大可能发生。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

4.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通货膨胀。 中国目前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进口依存度逐步提高。根据统计局发布 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的对外贸易 依存度已经达到了60%,尤其是一些基 础能源的进口,国际市场价格的高企, 必然导致依靠进口能源生产的国内企业 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通过PPI(生产者物 价指数)向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传导, 造成CPI持续走高。
5、金融体系效率的降低 如果在经济过热时,银行信贷 盲目扩张,造成大量坏账,形成大 量不良资产,金融机构自然会“惜 贷”和“慎贷”,加上企业和居民 不良预期形成的不想贷、不愿贷行 为,必然导致信贷萎缩,同样减少 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6、体制和制度因素 体制变化(企业体制,保障体 制等)一般会打乱人们的稳定预期, 如果人们预期将来收入会减少,支 出将增加,那么人们就会“少花钱, 多储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 价下降,从而出现体制变化性的通 货紧缩。
三、通货膨胀的产生相关的原因
1.过度需求造成通货膨胀。
由于我国实际的GDP增速已经超过了潜在的经 济增长速度,表明存在过度的需求,总需求过度增长 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物价普遍 上涨。 而过度需求主要体现在国内房地产的过度投资及 出口增长速度过快。多年来,住房价格一直以10%左 右的速度上涨,大城市中房价的上涨速度则更快。房 价高企,将社会上更多的资源吸引到房市,并进一步 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不合理的需求推动了钢铁、 水泥、建材等一系列行业投资的增长,成为国内经济 过热的源头。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
• 对于通货紧缩的涵义,与对通货膨胀一样,在国 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争论的情况来看,大 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 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 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 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 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 要素论”。 • 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 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 即所谓的“双要素论”。 •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 下降,被称为“单要素论”。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研究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研究

通货膨胀的研究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其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作为两种重要的表现形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成为近年来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通货膨胀的影响尤为突出,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民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就其的产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作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危机、货币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以及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也使得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日益突出,我国作为一大经济实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特别是2008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通货膨胀表现更加明显一、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超过需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和快步的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隐蔽的通货膨胀和公开的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可分为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1、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即便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而经济的过快增长造成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种经济现象的不断增加,经济建设的规模超过了社会生产所能承受的压力,造成了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

2、财政赤字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大力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和大型工程建设,这些非生产性建设花费了大量的货币却不能带来相应的产出,致使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货币的供应,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货币供给。

3、进出口规模和结构的不平衡的影响。

中国依赖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出口压低和进口拉升国际市场的价格,形成了国内进口输入和出口推动的通货膨胀。

2008年以来,我国虽然遭遇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出口始终保着在较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11年上半年来,出口高位增长达到24%,强劲的出口没有国内供给和进口的相应增加做保障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转换的过程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转换的过程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转换的过程分析作者:李景曈霍跃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2年第01期摘要:世界经济发展遵循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一般轨迹。

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宏观经济运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相互转换的过程。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过程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一般轨迹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一般轨迹及相关性研究,中外学者的认识主要集中以下三点(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存在着一种趋势。

具体表现:一段时间的价格上涨和一段时间的价格跌落交替出现。

(约翰·伊特韦尔等,1996)(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由一定因素引起。

产业周期、投入流通中的商品量、价格变动、技术等因素引起通货的膨胀和收缩。

(马克思,2004)(3)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相互转换是由货币供给变化引起的。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2005)以上三点从不同方面考察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一般性。

纵观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从1825年英国爆发的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到今天发端于美国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总是在危机——高涨——危机中循环往复,这一过程就是一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交替转换的历史。

尽管世界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文化背景和政府的干预程度不同,“转换”持续的时间或“转换”的幅度各不相同,但都无一例外的经历着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的转换和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换的两个过程。

二、我国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换的过程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80年代初,通货膨胀开始出现,并于1985年、1988年和1994年形成三个高峰期,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一直为通货膨胀所困扰,但1997年下半年开始,情况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通货紧缩现象,开始由通货膨胀转向了通货紧缩。

货币金融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货币金融学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结构
• 一、需求拉上 • 二、成本推动 • 三、结构因素 • 四、其他因素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
• 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 •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导
致的货币不均衡 • 通货膨胀的深层资原因主要有:需求拉
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供给不足、 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一、需求拉上
Tips: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 我们选取某一年一九九六的物价水平作 为基准如果以九六年的物价水平计算二 0一0年的GDP为六万亿美元而以二0一0 年当年实际的物价水平来计算GDP为九 万亿美元那么平减指数为九/六=一.五说 明九六年到二0一0年平均物价水平上涨 了约五0%如果以基年九六年的物价水平 作为基准一00那么二0一0年GDP的平减 指数就变为一五0了
古典解释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 对物价普遍上涨的补充政府的管制、供 给减少的原因
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与真正的通货膨胀
• 国内观点:源于马克思经济理论
–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不兑现 的纸币流通那么在铸币时期呢
–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 持续大量的超过货币需求量
– 三、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贬值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资料来源自三一个省区、市共五 00个调查市县的五万个价格调查点包括商业业态、农 贸市场以及医院、电影院等提供服务消费的单位
Tips:批发物价指数
• WholesalePriceIndexWPI • 通货膨胀测定指标的一种根据商品批发价格
变动资料所编制反应不同时期生产资料和消 费品批发价格的变动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批 发价格是在商品进入零售形成零售价格之前 有中间商或批发企业所订其水平决定于出厂 价格或收购价格对零售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 此有经济学家认为批发价格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消费物价 指数具有更广泛的物价变动代表性

90年代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

90年代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
90年代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比较
通货膨胀的定义

含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 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定量分析:CPI 、 PPI 、 WPI 、 国民(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等

1992年以来的CPI指数折线图
25
20
15
10
5
0
-5 1992 1993 1994 1995
1993 2005
1996
1994 2006
1997
1998
1999
1996 2008
2000
1997
2001
2002
1998
2003
1999
2004
2005
2006
2001
2007
2002
2008
2003
1992 2004
1995 2007
2000
1992~1996年的通货膨胀原因探析
1. 总需求的扩张
1992年初,邓小平“南 方谈话”中号召加快改革和 发展。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 济,社。会各界也积极地投 身经济建设。中国新一轮创 业潮也在此时兴起 。接着, 全国范围内就出现了“开发 区热” 、“房地产热” 、 “股市热”等。投资与消费 同时大幅增加,总需求急剧 上升。
1992年1月22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 设计师邓小平参观深圳仙 ...
1992~1996年的通货膨胀原因探析 2.成本增加推动价格上 升

生产资料价格的放松(价格自由化) 工资的增加 外汇汇率上升,导致进口成本大 幅上升(1994年汇率并轨,从5.7元/美
元升为8.3元/美元)
2004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原因探析 背景

低利率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关于通货膨胀的议论,因为这是市场经济中经济波动的一种反映,同时相伴而生的则是通货紧缩,如同天气的冷热、阴晴,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呢?如何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如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真正了解这两个经济参数的意义,从而正确地应用之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实质是货币相对于实物增长率的失衡,根据产生程度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如下类型:1.温和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使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最多不找过5%,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

人们一般认为,如是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

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被称为“润滑油政策”。

2.快速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3.恶性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

4.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受抑制的(抑制型的)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而通货膨胀消极影响:通常认为: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在经济学中,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两种相对独立但相互关联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价值上升,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的情况。

而通货膨胀则是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经济活动高涨的情况。

本文将对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进行详细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和特征通货紧缩是指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即货币供应不足以满足经济的需求,导致货币价值上升,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

特征如下:1. 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紧缩的核心是货币供应量减少,常见的原因有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信贷紧缩等。

2. 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导致货币价值上升,购买力增强,物价呈现下降态势。

3. 经济活动萎缩:由于物价下降和购买力减弱,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经济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二、通货紧缩的影响和解决措施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利润下降: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销售下滑,企业利润减少。

2. 债务负担加重:通货紧缩导致利率上升,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负担加重。

3. 就业压力增大:经济活动减弱,企业降低投资和招聘规模,导致失业率上升。

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实施适度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支出,刺激经济活动,缓解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

2. 放宽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消费和投资。

3. 扩大外需:通过促进出口,增加外需,缓解通货紧缩对内需的冲击。

三、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特征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即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经济活动高涨。

特征如下:1. 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的核心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常见的原因有央行放宽货币政策、投资热潮等。

2.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下降,购买力减弱,物价呈现上涨态势。

3. 经济活动扩张:由于物价上涨和购买力增强,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活动蓬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中国经济于1990~1992年经历了三年的低通货膨胀期,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开始活跃。

到1993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又开始上升,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

国内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规定和监管,为房地产业大量融资,使得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计划。

这次通货膨胀的起因有人形象地总结为“四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集资热、股票热)、“四高”(高投资膨胀、高工业增长、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四紧”(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重要原材料紧张、资金紧张)和“一乱”(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混乱)。

此次通胀的治理以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提出16条措施为起点。

中央政府于1993年夏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朱镕基总理亲自任人民银行的行长。

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纪律;使国有银行与其隶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分离;所有专业银行必须立即取消计划外贷款;限制地区间贷款;派出工作组到各省检查执行情况等等。

经过3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国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

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

出现需求不足的原因是:(1)1993年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9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
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96年年底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这些紧缩政策在97年、98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

(2)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存款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

(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增加;同时乡镇企业在变革中竞争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数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

(4)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周边国家购买力降低,造成中国产品出口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大量减少。

中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

其主要政策包括:
(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仅1998年-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

(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

中央银行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与财政拨款总额也大致相等。

稳健是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主题词。

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

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稳健货币政策是在反通货紧缩趋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稳健货币政策是一种相机抉择,是既要防止经济下滑,又要防止金融风险和新一轮通货膨胀,保证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的政策.它随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其发展趋势是向前瞻性货币政策过渡。

从1993年开始,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有效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实现了国民经济“软着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

针对这种状况,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货币政策方面,不是提实行积极
的货币政策,而是提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把货币政策称之为“稳健”,而不称之为“积极”,这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商业银行自我约束能力弱,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失衡,而不是货币供应不足。

在此情况下,如果实行过分扩张的货币政策,不但无益于防止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而且还会危害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要自己稳健,而是要整个经济体系稳健。

我国的经济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影响,因而商业银行的稳健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对经济体系与金融体系可能发生的坏结果进行修正和预防,这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有战略眼光,也要有战术规范。

为保持稳健而进行的每一次调控,尽管是微调,都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调整,都会有人受损、有人获益,因而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评价宏观调控是否成功,应看经济是否正在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是否让大多数人获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