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碳酸氢钠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碳酸氢钠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又称小苏打、重碳酸钠,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
它是由钠离子(Na+)、氢离子(H+)和碳酸根离子(HCO3-)组成的。
碳酸氢钠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作为食品添加剂、药物成分、清洁剂等。
在溶液中,碳酸氢钠会分解成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这种分解反应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aHCO3 → Na+ + HCO3-根据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得出碳酸氢钠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钠离子的浓度。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每个碳酸氢钠分子会分解成一个钠离子和一个碳酸根离子。
因此,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等于碳酸氢钠的浓度。
假设碳酸氢钠的浓度为C,那么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也为C。
接下来,我们来看碳酸根离子的浓度。
根据上述化学方程式,每个碳酸氢钠分子会产生一个碳酸根离子。
因此,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浓度也等于碳酸氢钠的浓度C。
最后,我们来看氢离子的浓度。
在碱性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可以通过水的自离解反应来计算。
自离解反应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H2O ⇌ H+ + OH-根据这个方程式,水分子会自发地分解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在中性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等,都等于10的负14次方摩尔/升(mol/L)。
然而,在碱性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会增加,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会减少。
当我们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时,水分子会参与自离解反应,并影响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具体来说,水分子会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氢离子。
这个反应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HCO3- + H2O → CO2 + H2O + H+根据这个方程式,每个碳酸根离子会产生一个氢离子。
因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碳酸根离子的浓度C。
综上所述,碳酸氢钠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浓度都等于碳酸氢钠的浓度C,而氢离子的浓度也等于碳酸氢钠的浓度C。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编写:盛建文审:余佳电解质溶液有关知识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点分布的重点区域之一,其中溶液中离子(或溶质微粒)浓度大小比较一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但很多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知之不深,甚至面对题目无法下手。
本文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有关知识归纳如下。
一、紧抓两个“微弱”比较离子或溶质微粒浓度大小,考查的内容通常既与盐的水解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而这两个平衡变化的共同特征为反应或过程是“微弱”的。
1.弱电解质只有微弱电离,如稀醋酸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HCOOH)>c(H+)>c(CH3COO–)>c(OH–)。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3如HS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2S)>c(H+)>c(HS–)>c(S2–)>2c(OH–)。
2.弱酸(碱)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
如NHCl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由大到小的4顺序为:c(Cl–)>c(NH4+)>c(H+)>c(NH3·H2O)>c(OH–)。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如NaS溶液中,c(Na+)>c(S2–)>c(OH–)>c(HS–)>c(H2S)2>c(H+)。
二、牢记三个“守恒”离子间的定量关系,也就是三个守恒关系。
在建立守恒关系前,我们需清楚建立平衡的微粒,以及离子间建立定量关系的前提。
1.电荷守恒:衡量的是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定量关系,在此定量关系中,只含有离子而不含有分子。
建立电荷守恒关系,需分两步走:第一步,找出溶液中含有的所有离子;第二步,把阳离子写在等式的一侧,阴离子写在等式的另一侧,各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的系数等于离子的带电荷数。
2.物料守恒:利用起始量、起始物质中含有的除H、O元素外的元素原子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平衡溶液中各离子(H+、OH-除外)和分子(水除外)物质的量或浓度间的定量关系。
建立等量关系,需分两步走:第一步,找出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和分子(H2O、H+、OH-除外);第二步,利用起始物质中原子的定量关系,确定含有该原子的离子或分子间的定量关系。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碳酸氢钠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化合物,其溶液在水中可以发生部分离解,形成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一个重要的化学问题,涉及溶液的离子平衡和化学反应,下面将对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根据溶解度平衡常数的定义,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可以表示为:NaHCO3 ⇌ Na+ + HCO3-根据上述平衡反应,可以看出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包括钠离子(Na+)、碳酸根离子(HCO3-),下面将分别讨论它们的离子浓度大小。
首先是钠离子(Na+)的离子浓度大小。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钠离子是单原子阳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可以直接表示为Na+的摩尔浓度。
根据电离平衡原理,碳酸氢钠的溶解平衡可以表示为:NaHCO3 ⇌ Na+ + HCO3-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以得到Na+的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总NaHCO3浓度的一半。
因此,在碳酸氢钠溶液中,Na+的离子浓度大小与溶液中NaHCO3的浓度有直接的关系。
其次是碳酸根离子(HCO3-)的离子浓度大小。
碳酸根离子是多原子阴离子,其在溶液中存在着与H+之间的酸碱平衡。
碳酸氢钠溶液中HCO3-的浓度大小与H+的浓度有关,而H+的浓度与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
根据碳酸氢钠的弱电解质性质,其溶液可以视为含有弱酸H2CO3和其共轭碱HCO3-。
在溶液中,碳酸氢钠的平衡反应可表示为:H2CO3 ⇌ H+ + HCO3-在碳酸氢钠溶液中,HCO3-的浓度大小受到H2CO3的浓度和pH值的影响,一般情况下,H2CO3的浓度较低,HCO3-的浓度大小与Na+的浓度相近。
综上所述,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主要取决于Na+和HCO3-的浓度大小。
在溶液中,Na+的浓度等于NaHCO3的浓度的一半,而HCO3-的浓度受到H2CO3的浓度和pH值的影响。
通过适当的实验测定和计算,可以准确比较碳酸氢钠溶液中不同离子种类的浓度大小。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就是指在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碳酸氢钠(NaHCO3)后得到的一种溶液。
那么,在这个溶液里,有哪些离子呢?主要有钠离子(Na+)、氢氧根离子(OH-)和碳酸根离子(HCO3-)。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比较这些离子的浓度了。
我们来看看钠离子的浓度。
钠离子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元素之一,所以它的名字叫做“老大”。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是最高的,因为它是主要的阳离子。
那么,老大的浓度有多高呢?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Na+ = [NaHCO3]/[H2O]。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在一个完美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每个分子的钠离子都被水分子包围着。
所以,老大的浓度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氢氧根离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氧原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氢原子组成的离子。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相对较低,排在第二位。
虽然它的浓度不如老大那么高,但它在溶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有了氢氧根离子,碳酸氢钠才能与水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所以,氢氧根离子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来看看碳酸根离子的浓度。
碳酸根离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碳原子和三个带负电荷的氧原子组成的离子。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是最低的。
这是因为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碳酸根离子很容易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所以,虽然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不高,但它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却非常好。
总结一下,我们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离子:老大、老二和老三。
其中,老大的浓度最高,排在第一位;老二的浓度次之,排在第二位;老三的浓度最低,排在第三位。
这里的排名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各种离子的比例。
比如说,如果我们想要制作一种口感更好的面包,就需要增加老大(钠离子)的浓度;而如果我们想要制作一种酸性更强的食物,就需要增加老三(碳酸根离子)的浓度。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
如H3PO4的溶液中,c(H+)>c(H2PO4)>c(HPO42) > c(PO43---)。
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
(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则要注意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
如在①NH4Cl②CH3COONH4③NH4HSO4溶液中,c(NH4+)浓度的大小为③>①>②。
(3)如果题目中指明溶质只有一种物质(该溶质经常是可水解的盐),要首先考虑原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水解程度如何,水解后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
(4)如果题目中指明是两种物质,则要考虑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有无剩余,剩余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若恰好反应,则按照“溶质是一种物质”进行处理;若是混合溶液,应注意分析其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进行综合分析。
(5)若题中全部使用的是“>”或“<”,应主要考虑电解质的强弱、水解的难易、各粒子个数的原有情况和变化情况(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6)对于HA 和NaA的混合溶液(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在比较盐或酸的水解、电离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时,由于溶液中的Na+保持不变,若水解大于电离,则有c(HA) > c(Na+)>c(A) ,-显碱性;若电离大于水解,则有c(A) > c(Na+)> c(HA),显酸性。
若电离、水解完全相同(或不水解、--不电离),则c(HA) =c(Na+)=c(A),但无论是水解部分还是电离部分,都只能占c(HA) 或c(A)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零点几,因此,由它们的酸或盐电离和水解所产生的c(H+) 或c(OH)都很小。
--【例1】把0.2 mol·L1的偏铝酸钠溶液和0.4 mol·L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c(Cl)>c(Al3+)>c(Na+)>c(H+)>c(OH) B.c(Cl)>c(Al3+)>c(Na+)>c(OH)> c(H+)----C.c(Cl)> c(Na+) > c(Al3+) > c(H+) > c(OH) D.c(Na+)> c(Cl)> c(Al3+) > c(OH) > c(H+)【解析】偏铝酸钠与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NaAlO2+HCl+H2O===NaCl+Al(OH)3,显然,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与Al(OH)3进一步反应:Al(OH)3+3HCl=== AlCl3+ 3H2O,故反应后,溶液为AlCl3-与NaCl的混合溶液,Cl浓度最大,反应前后不变,故仍然最大,有部分Al存在于没有溶解的Al(OH)3沉淀中,若Al全部进入溶液中与Na+浓度相同,故c(Na+) > c(Al3+),由于AlCl3水解溶液呈酸性,-故c(H+) > c(OH),故正确答案为C。
有关NaHCO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问题的探讨

有关NaHCO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问题的探讨1 引言高中化学第二册《电离平衡》一章的习题中,有一类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常常给出不符实际的答案,对学生产生误导。
今以NaHCO 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例,对此加以阐述:例:0.050 mol/L 的NaHCO 3溶液呈碱性,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A 、)()()()(23323--+++=CO c CO H c HCO c Na c B 、)()()()()(233---++++=+OH c CO c HCO c H c Na c C 、)()()()()(233-+--+>>>>CO c H c OH c HCO c Na cD 、)()()()(2332--++=+OH c CO c CO H c Hc这些习题的答案通常为B ,均把C 选项认为是正确的,他们的理由是:0.05mol/L 的NaHCO 3溶液呈碱性,所以c(OH -)>c(H +);溶液中存在HCO 3-H + + CO 32-,H 2OH + + OH -,第一个平衡电离出的H +浓度等于CO 32-浓度,而第二个平衡又多电离出部分H +,所以c(H +)>c(CO 32-)。
笔者对此有异议。
2 问题的讨论以0.050 mol/L NaHCO 3溶液为例,计算溶液中)(+H c =? )(23-CO c =?已知32CO H 的1a pK = 6.38 2a pK =10.25NaHCO 3的质子条件式:)()()()(2332--++=+OH c CO c CO H c H c代入平衡关系:)()c(H )c(HCO )()()(3321++--+++=+H c K K K HCO c H c H c w a a)(+H c 的精确式为:12)(1)()(33a w a K HCO c K HCO c K H c --+++=)(3-HCO c 是未知的,因1a K 与2aK 相差较大,所以)(3-HCO c ≈050.0=c∵2a K × c = 30.125.1010--=55.1110->>w K∴精确式中忽略w K ,即与-3HCO 的酸性相比,水的酸性太小)(+H c 为:111)(a a K cc K H c +=+∵ 1a K c = 38.630.11010--= 08.510>>20 ∴忽略分母中的1,即-3HCO 的碱性也不弱,水的碱性可忽略)(+H c 的最简式为: )(+H c =21a a K K代入数值进行计算:)(+H c =21a a K K =25.1038.610--=32.810-下面计算0.050 mol/L NaHCO 3溶液中,)(23-CO c 的大小)(+H c =21a a K K根据多元酸中各型体的分布规律:)(23-CO c = 21121)()(2a a a a a K K H c K H c K K c++++=2121121212)(a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K K K K K c++=212112121a a a a a a a a a K K K K K K K K K c++≈21121a a a a a K K K K K c(∵211212a a a a a K K K K K <<)=212a a a K K K c=12a a K K c= 38.625.1030.11010·10---=29.310-∴在NaHCO 3溶液中,)(23-CO c >>)(+H c 。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碳酸氢钠(NaHCO3)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是化学领域中一个常见并且复杂的问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深入探讨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化学现象。
1. 碳酸氢钠的溶解让我们简单理解一下碳酸氢钠的溶解过程。
碳酸氢钠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离解,生成氢氧根离子(OH-)、碳酸根离子(CO32-)和氢离子(H+)。
这个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2NaHCO3 → 2Na+ + 2HCO3- + H2O → 2Na+ + CO32- + H2O+ CO2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碳酸氢钠的溶解是一个离子生成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多个离子的生成和溶解平衡。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关系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 离子生成和平衡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关系受到溶解度积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溶解度积是溶质在给定温度下溶解成溶液中离子的积(如NaHCO3的溶解度积= [Na+] x [HCO3-]),而化学平衡则是指在溶液中各个离子之间相互转化的平衡状态。
这些因素使得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关系变得复杂而有趣。
3. pH值和离子浓度另外,需要考虑的是碳酸氢钠溶液中的pH值和离子浓度的关系。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OH-离子和H+离子的浓度会决定溶液的酸碱性质。
当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离子时,溶液呈酸性;当含有较多的OH-离子时,则呈碱性。
这种离子浓度和pH值的关系将进一步影响溶液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化学角度来看,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溶液中离子生成和平衡的原理,以及离子浓度与溶液性质的关系。
这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应用化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回顾在本篇文章中,我系统地介绍了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二元弱酸酸式盐NaHCO3、NaHS和NaHS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探究

HCO3- ���������������H+ +CO23-
Ka2
=
[H+ ][CO23- [HCO3- ]
] ⇒
[CO23-
]=Ka2[[HHC+ O]3-
]
(2)HCO3- 的 水 解 平 衡 :
HCO3- +H2O ���������������H2CO3+OH-
电离程度的 NaHCO3溶 液 和 NaHS 溶 液 中 各 离 子 浓 度 的 大 小关系,以及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 NaHSO3溶 液 中 各 离 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通 过 查 阅,笔 者 发 现 分 析 化 学 中 测 定 某 种 弱 酸、弱 碱 的
电离常数所使用的溶液浓度 是 0.01~0.003 mol������L-1,因 此
二元弱酸酸式盐 NaHCO3、NaHS和 NaHSO3溶 液 中 离 子 浓 度 大 小 的 探 究
刘清华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有关二元弱酸酸式盐 NaHB 溶液 离 子 浓 度 大 小 比 较 时,我 们 通 过 定 性 分 析 得 出 稀 溶 液 中 水 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的二 元 弱 酸 酸 式 盐 中 NaHB 溶 液 离 子 浓 度 大 小 的 结 论 是c(Na+ )>c(HB- )>c(OH- )>c(H+ )> c(B2- ).本文利用质子守恒以及假设c(HB- )≈c(NaHB),详细推导计算得出 NaHCO3溶液和 NaHS溶液浓度在0.1mol������L-1 到0.01 mol������L-1内的关系为c(Na+ )>c(HB- )>c(B2- )>c(OH- )>c(H+ ),这与我们高中教学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 同. 并 且,笔者还探究了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 NaHSO3溶液,在溶液 浓 度 为 0.1 mol������L-1到 0.01 mol������L-1内 的 浓 度 大 小 关 系 为 c(Na+ )>c(HSO3- )>c(SO23- )>c(H+ )>c(OH- ),也 与 我 们 高 中 定 性 分 析 的 结 果 不 同 .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一、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理论依据1.电离理论(1)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产生的微粒都非常少,同时还要考虑水的电离,如氨水溶液中:NH3·H2O、NH4+、OH-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H3·H2O)>c(OH-)>c(NH4+)。
(2)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级电离(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
如在H2S溶液中:H2S、HS-、S2-、H+的浓度大小关系是c(H2S)>c(H+)>c(HS-)>c(S2-)。
2.水解理论(1)弱电解质离子的水解是微弱的(水解相互促进的情况除外),水解生成的微粒浓度很小,本身浓度减小的也很小,但由于水的电离,故水解后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
如NH4Cl溶液中:NH4+、Cl-、NH3·H2O、H+的浓度大小关系是c(Cl-)>c(NH4+)>c(H+)>c(NH3·H2O)。
(2)多元弱酸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其主要是第一步水解,如在Na2CO3溶液中:CO32-、HCO3-、H2CO3的浓度大小关系应是c(CO32-)>c(HCO3-)>c(H2CO3)。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取决于弱酸根离子水解和电离的程度比较。
如NaHCO3溶液中c(Na+)>c(HCO3-)>c(OH-)>c(H+)>c(CO32-)3.在正盐溶液中,与其性质相反的离子浓度最小,如Na2CO3溶液中,c(H+)最小;Cu(NO3)2溶液中,c(OH-)最小。
二、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定量关系1.电荷守恒规律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都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其表达式的特点是:全部是离子,无中性物质,阳离子与阴离子各在等式的一边,且离子前面的数值与该离子所带电荷数值一致,在解题时,只要题中的式子全部是离子,无论是判断还是填空,一般就按电荷守恒处理。
高中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其规律

高中化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其规律在判断能水解的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时,首先要明确盐的电离是强烈的,水解是微弱的,其次还要明确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而且第一步是主要的,最后不要忘记水的电离。
电离和水解两个过程产生离子或使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所以离子浓度的比较一般从这两方面着眼考查。
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不等式关系的正误判断和等式关系的正误判断两类。
一、不等式关系(1)多元弱酸溶液例1.0.1mol/L的H2S溶液中所存在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解析:在H 2S溶液中有H2S H++ HS-,HS—H+ + S2-,因为多元酸的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第二步电离较第一步弱的多,但两步都电离产生H+。
答案:c(H+)>c(HS—)>c(S2-)>c(OH-)。
点拨:判断多元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规律是:(显性离子)>(一级电离离子)>(二级电离离子)>(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2)一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例2.0.1mol/L的CH3COONa溶液中所存在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解析:在CH3COONa溶液中CH3COONa === Na++ CH3COO—,CH3COO-+ H 2O CH3COOH + OH-,从而使c(CH3COO-)降低且溶液显碱性,有c(Na+)>c(CH3COO—)>c(OH—)。
-), c (OH-)>c(H+)。
因盐的水解程度一般较小,则有c(CH3COO答案:c(Na+)>c(CH3COO-)>c(OH-)>c(H+)。
点拨:判断一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规律是:(不水解离子)>(水解离子)>(显性离子)>(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3)二元弱酸的正盐溶液例3.0.1mol/L的Na2CO3溶液中所存在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解析:在Na 2CO 3溶液中Na 2CO 3 === 2Na + + CO 32-,CO 32-+ H 2OHCO 3- + OH -,HCO 3-+ H 2O H 2CO 3 + OH -,CO 3-水解使溶液县碱性,有c(OH -)>c(H +)。
高中化学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各种题型总结分析

高中化学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各种题型总结分析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1.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 NH3·H2O+OH H2OH++OH 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c(NH3·H2O)>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 H2CO3H++ H++H2O H++OH H2 CO3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c(H2 CO3)>c(H+)>c(H CO3-)>CO32->c(OH-)。
2.水解理论: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c(NH4+)>c(SO42-)>c(H+)>c(NH3·H2O)>c(OH-)。
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例如: CO32-+H2O HCO3-+OH-,H2O+HCO3-H2CO3+OH- c(CO32-)>c(HCO3-)Na2CO3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C(Na+)>C(CO32-)>C(OH-)>C(HCO3-)>C(H+)。
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nahco3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nahco3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NaNH2CO3离子浓度大小顺序:
1、Na+:Na+离子是NaNH2CO3中最多的离子,其离子浓度是最大的。
2、NH2CO3-:NH2CO3 -离子其浓度位于Na+的离子浓度之后,其次继续是NH2CO3-离子的浓度。
3、H+:NaNH2CO3中H+离子的浓度在其它离子浓度之下,分别于Na+和NH2CO3-离子的浓度之后。
4、HCO3-:HCO3-离子的浓度在NaNH2CO3中属于最小的,其离子浓度位于Na+、NH2CO3-、H+之后。
NaNH2CO3离子的大小顺序是:Na+ > NH2CO3- > H+ > HCO3-,正是由于这个顺序,才使得NaNH2CO3有了各种使用价值。
可以在化妆品、衡器、医药等行业中使用,并且还有生物技术、电解质分离、农药助剂、工业水处理等。
同时,NaNH2CO3还可以用来降解有机污染物,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此外,
NaNH2CO3对紫外线具有阻挡作用,能够有效调节中性盐的pH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和等量关系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和等量关系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和等量关系是高考的热点,是我们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大多数学生在刚学这部分内容时觉得非常抽象,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要做好这类问题的分析,首先要有较好的电离平衡知识和盐类水解知识作为基础。
在解决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这类问题时我们常从物料守恒、电何守恒及质子守恒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1.电离理论(1)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弱电解质及产生的离子是微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溶液中水的电离。
例如在25℃时,0.1mol/L的如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
(2)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主要是以第一步为主。
例如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 (OH-)。
2.水解理论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
如NaHCO3溶液中:c(Na+)>c(HCO3-)⑵水解是微弱的,水解消耗的弱离子及产生的微粒也是微量的。
如(NH4)2SO4溶液中:c(NH4+)> c(SO42-)> c(NH3·H2O)⑶多元弱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是以第一步为主。
如Na2CO3溶液中:c(Na+)> c(CO32-)> c(OH-) > c(HCO3-)> c(H2CO3) > c(H+)⑷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如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如等浓度的NH4Cl溶液和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由于氨水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c(NH4+)>c(Cl-)>c(OH-)>c(H+)[练习1]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Cl-)>c(NH4+)>c(H+)>c(OH-)B.c(NH4+)>c(Cl-)>c(H+)>c(OH-)C.c(Cl-)=c(NH4+)>c(H+)=c(OH-)D.c(NH4+)=c(Cl-)>c(H+)>c(OH-)[练习2]在0.1 mol / L Na2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a+) =2c(-23CO) B.c(OH-) =2 c(H+)C.c(-3HCO)>c(H2CO3) D.c(Na+)<[c(-23CO)+c(-3HCO)][练习3]将20mL 0.4mol/L硝酸铵溶液跟50 mL 0.1mol / L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A.c(-3NO)>c(OH-)>c(NH4+)>c(Ba2+)B.c(-3NO)>c(Ba2+)>c(OH-)>c(NH4+) C.c(Ba2+)>c(-3NO)>c(OH-)>c(NH4+) D.c(-3NO)>c(Ba2+)>c(NH4+)>c(OH-)[练习4]0.1 mol·L-1 NaOH和0.1mol·L-1 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正确的次序是( ) A.c(Na+)>c(Cl-)>c(OH-)>c(H+)B.c(Na+)=c(Cl-)>c(OH-)>c(H+)C.c(Na+)=c(Cl-)>c(H+)>c(OH-)D.c(Cl-)>c(Na+)>c(OH-)>c(H+)[练习5].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H4+)>c(Cl-)>c(H+)>c(OH-)B.c(NH4+)>c(Cl-)>c(OH-)>c(H+)C.c(Cl-)>c(NH4+)>c(H+)>c(OH-)D.c(Cl-)>c(NH4+)>c(OH-)>c(H+)二、溶液中离子浓度等量关系⑴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如Na2CO3溶液中:c(Na+)+ c(H+)=c(HCO3-)+2 c(CO32-)+ c(OH-)⑵物料守恒:就是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专题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⑵、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例:100 mL 0.1 mol·L-1 醋酸与50 mL 0.2 mol·L-1 NaOH溶 液混合,在所得溶液中( A) BACD、、、、ccc(c((N(NNNaaa+a++)+))>)>>=ccc(c((C(CCCHHHH333C3CCCOOOOOOOO-)--))>-)>>>ccc(c((H(OHO+H+)H)>-=)-)>c>c((cOcO((HHHH+-)+-)))
c(Na+) > c(OH-)
2010年江苏卷
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
A. 室温下,向0.01 mol/L NH4HSO4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中性:
c(Na+) > c(SO42-) > c(NH4+) > c(OH-) = c(H+)
Bc(.N0.a1+)m+olc/L(HN+a)H+CcO(3N溶H液4+:) = c(OH-)
②Na2CO3溶液,pH﹥7:
大小关系: c(Na+)﹥c(CO32-)﹥c(OH-)﹥c(HCO3-) ﹥c(H+) 电荷守恒: c(Na+)+c(H+)=2c(CO32-)+c(HCO3-)+c(OH-) 物料守恒: 1/2c(Na+)=c(CO32-)+C(HCO3-)+C(H2CO3) 质子守恒: c(OH-)=c(H+)+c(HCO3-)+2C(H2CO3)
因此: c(H3O+) + c(H3PO4) = c(OH–) + c(HPO42-) +2 c(PO43–)
H3PO4溶液:(基准物H2O,H3PO4)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比较(学习资料)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比较(Ⅰ)王在强引入: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比较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学生在解答此类型问题时,常感到思维混乱,无从下手。
原因是没有抓住问题的题眼和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过程,从而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模式。
本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遵循两个原则:一、解题思路(一)两弱原则①电离程度“小”该原则主要是指弱酸、弱碱溶液的电离程度很小,产生的离子浓度也很小。
适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题型,遵循的方法是:首先写出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的平衡关系,确定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
由于电离或水解很弱,决定了溶液中原有溶质离子或分子的浓度一定大于水解或电离得到的微粒的浓度。
1、一元弱酸或弱碱的电离例1、0.1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大小关系如何?首先写出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关系,[投影] CH 3COOH CH 3COO - + H +H 2O H + + OH -由于电离或水解很弱,决定了溶液中原有溶质离子的浓度一定大于水解或电离得到的微粒的浓度,在此溶液中溶质为CH 3COOH 。
由CH 3COOH 电离的c(H +)、C(CH 3COO -)相等,但水会继续电离出H +,因此c(H +)>c(CH 3COO -)。
由于溶液呈酸性,一般来讲c(OH -)最小, 即c(CH 3COOH)>c(H +)>C(CH 3COO -)>c(OH -)2、多元弱酸溶液的电离例2、0.1mol·L -1H 3PO 4溶液中离子分子浓度大小关系如何?首先写出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关系,[投影] H 3PO 4H + +H 2PO 4-H 2PO 4-H + + HPO 4 2-HPO 42-H + +PO 4 3-H2O H + + OH -H 3PO 4分三步电离,首先H 3PO 4少量电离出H +和H 2PO 4-接着H 2PO 4-少量电离出H +和HPO 4 2-,由于本来电离出的H 2PO 4-就很少,加上它少了个H ,电离的倾向就更小,所以它电离出的HPO 42-会少到可以忽略,最后HPO 42-少量电离出H+和PO 4 3-就更少了所以计量H 3PO 4电离能力和它的酸性只考虑第一步电离,溶液中离子分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H 3PO 4) >c(H +)>c(H 2PO 4-)>c(HPO 4 2-)>c(PO 4 3-)>c(OH -)【练习】在0.1mol/L 的H 2S 溶液离子分子浓度大小关系如何?答案: c(H 2S) >c(H +)>c HS -)>c(S 2-)>c( OH -)解析:溶液存在平衡:H2O H + + OH -H2S HS - + H + HS - S 2- + H +溶液中原溶质为H 2S ,多元弱酸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持观点为 1 的认为: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每电离
1mol HCO
3
,便产生
1mo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O
23
和
1mol
H + ,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水的电离,而每
1mol 水的电离便产生 1mol H +和 1mol OH -因此必
有
c(H
+
)>c(CO
2-
3)
;持观点
2 的认为:由于
NaHCO 3的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而碱性越强则
,更符合实
①K a1= c ( H ) c( HCO 3 ) c ( H 2 CO 3 *)
6.3
10
2
②K a2= c ( H ) c (CO 3 )
c( HCO 3 )
10 .3
10
③c( H )= K a1 ( K a 2 ( HCO 3 K w )) ( K a1 c ( HCO 3 )
{ Ka1(Ka2([HCO3-]+Kw))/(Ka1+[HCO3-])}1/2
把 NaHCO 3 溶液体系看成是封闭体系并加以研究。 2.由于 c(H2CO3)/c( CO2(aq))=10 -3,且 CO2(aq)+H 2O=H 2CO 3 的速率很小,所以我们
把 CO2(aq)和 H2CO 3 两种物质和并成一种假象物质 H2CO3* ,且根据我们的实验和有关资料,
在 18-25℃时有:
的浓度很大, 此时溶液碱性较强, 此时应有 [CO32-]>[H+] ,所以该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某一浓
度,进而根据这一浓度确定 [H+] 和[CO32-] 的排序问题。
2.定量分析过程: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常见类型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常见类型湖北孝感汉川市第二高级中学吴鹏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三章盐类水解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高中化学的重要题型之一。
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微弱、三守恒”,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水解和电离都是微弱的,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现将此类题的解题方法和常见题型做如下总结。
一、多元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例1]0.1 mol·L-1的H2S溶液中所存在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解析:在H2S溶液中有下列平衡:H2S⇌H++HS- HS-⇌H++S2-已知多元弱酸的电离以第一步为主,第二步电离较第一步弱得多,但两步电离都产生H+,因此答案应为:c(H+)>c(HS-)>c(S2-)>c(OH-)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显性离子)>c(一级电离离子)>c(二级电离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二、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例2]氨水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解析:在氨水中有下列平衡:NH3﹒H2O⇌ NH4+ + OH- H2O ⇌ H+ + OH-,水的电离程度远比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大,根据电荷守恒就可以得到答案。
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一般关系是:c(显性离子)>c(碱电离的另外一种离子)>c(水电离出的另一离子)三、能发生水解的正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例3]在CH3COONa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c(Na+)>c(CH3COO-)>c(OH-)>c(H+)B.c(CH3COO-)>c(Na+)>c(OH-)>c(H+)C.c(Na+)>c(CH3COO-)>c(H+)>c(OH-)D.c(Na+)>c(OH-)>c(CH3COO-)>c(H+)解析:在CH3COONa溶液中CH3COONa====Na++CH3COO- CH3COO-+H2O⇌CH3COOH+OH-而使c(CH3COO-)降低且溶液呈现碱性,则c(Na+)>c(CH3COO-),c(OH-)>c(H+),又因一般盐的水解程度较小,则c(CH3COO-)>c(OH-),因此A选项正确。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

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
NaHCO3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和电离,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其水解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NaHCO3溶液呈碱性,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c(OH-)>c (H+),所以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CO3-)>c(OH-)>c(H+)>c(CO32-);故答案为:c(Na+)>c(HCO3-)>c(OH-)>c(H+)>c(CO32-).
碳酸氢钠(NaHCO₃)(Sodium Bicarbonate),俗称小苏打。
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
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低毒。
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
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
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
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以碳酸氢钠溶液为例简介质子酸碱理论中两性物质的离子浓计算方法

外对市爱戴阳光实验学校以碳酸氢钠溶液为例简介质子酸碱理论中物质的离子浓度计算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认为:但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但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既可以给出质子表现为酸,又可以接受质子表现为碱的物质,称为物质。
本文以NaHCO3溶液为例介绍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方法。
物质,平衡常数(ka1,ka2,kw, 质子条件式(PCE): G642 文献标识码:A1923年,布朗斯特在阿累尼乌斯酸碱电离理论的根底上,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但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但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但如HCO3-离子,它在H2CO3-HCO3-体系中表现为碱。
而在HCO3--CO32-体系中却表现为酸,这种既可以给出质子表现为酸,又可以接受质子表现为碱的物质,称为物质。
HCO3-+H2O→←H3O++CO32-HCO3-+H2o→←H2CO3 +OH- 或HCO3-+H3O+→←2H2O+CO2对于碳酸氢钠溶液,要进行精确的量分析,便要涉及到H3O+ 离子,OH-离子,CO2分子,HCO3-离子和CO32-离子5个未知量,为此要列出5个方程式组成联立方程组,其中三个方程可通过Ka1,Ka2和Kw建立的三个平衡关系,另两个可来自溶液呈电中性和质量守恒的特性;要解这些联立方程是十分困难,为此要寻找某种使问题简化的假设。
参看如下两个反:HCO3-+H2O→←H3O++CO32-HCO3-+H3O+→←2H2O+CO2这两个反要到达一种平衡状态,因为溶液中不能有大量H3O+离子积累(否那么,第二个反将要消耗掉大量的H3O+)但也不可使H3O+离子耗尽〔否那么,第一个反要使H3O+ 得以补充〕。
其结果两个反必须进行到同样的程度——第一个反产生的H3O+ 离子恰好被第二个反用掉了,从而使溶液中的H3O+ 离子保持一个平衡浓度。
还可以假上述两个反的方程可以合并成为一个式子,为此可将上述两式相加得到下式:2HCO3- →← CO32- + H2O+ CO2这个反式可以用来描述NaHCO3 溶液中所在的主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思是说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和水解都很微弱】 所以,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基本上没有减小,也就是说: c(HCO3-)≈c(NaHCO3) = c 上式就成为:
c(H+) =√[Ka1×(KW+Ka2×c)]/(Ka1+c)
c(H+) =√[Ka1×(KW+Ka2×c)]/(Ka1+c)
如果Ka2×c 远大于KW,即 KW + Ka2×c≈Ka2×c 则:c(H+) =√(Ka1×Ka2×c)/(Ka1+c) 【精确】 如果c远大于Ka1,即 Ka1+ c ≈ c 则:c(H+) =√(Ka1×Ka2×c)/c =√Ka1×Ka2 【近似】
③ H2 O H++OH- c(OH-)=Kw/c(H+) 【3】
Kw = c(H+)×c(OH-)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有“质子守恒”关系式: c(H+)+c(H2CO3) = c(OH-)+c(CO32-) 即: c(H+) + 【2】= 【3】+【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H+)+c(H2CO3) = c(OH-)+c(CO32-) 即: c(H+) + 【2】= 【3】+【1】 -) K × c (HCO a2 3 c(CO32-)= 【1】 + c(H ) c(H+)×c(HCO3-) c(H2CO3) = 【 2】 Ka1 c(OH-)=Kw/c(H+) 【3】
-) K a × c (HCO 2 3 据【1】:c(CO32-) = c(H+) = 5.6×10-11×0.100÷(4.85×10-9)= 1.15464×10-3mol/L
c(H+)×c(HCO3-) 据【2】:c(H2CO3) = Ka1
= 4.85×10-9×0.100÷(4.2×10-7)= 1.15476×10-3mol/L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0.100mol•L-1NaHCO3溶液中, 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也谈谈NaHCO3溶液中
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
老生常探
关于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在网上见到 过以下几种排列关系:
1、c(Na+)>c(HCO3-)> c(OH-) >c(H+) >c(CO32-) 2、c(Na+)>c(HCO3-)>c(OH-)>c(CO32-)>c(H+)
3、c(Na+)>c(HCO3-)>c(CO32-)>c(OH-)>c(H+) 从以上不同的结论中可以看出,有3个关系是共同的看法, 即:
把分子分母都乘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c(OH-)×c(H2CO3) ×c(H+) = KW/Ka1 得:Kb2= + c(HCO3 ) ×c(H )
看式中,白色部分是碳酸的一级电离常数的倒数,蓝色部分是KW 。
c(OH-)×c(H2CO3) Kb2= 【*】 c(HCO3-)
Kb2×c(HCO3-) 【*】可以变形为c(H2CO3) = c(OH-) = KW×c(HCO3-) Ka1×c(OH-) c(H+)×c(HCO3-) = 【2】 Ka1
其它关系则说法不一。 有不少高中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提出过疑问,也有的因为不 太满意老师的解释,而在网上提问。但是也很少得到满意 的解释。本文拟通过具体计算,来谈谈我的看法,相信后 面的计算原理,高中同学是能够看得懂的。供参考。
在NaHCO3的溶液中,存在如下3个平衡: ①HCO3-的电离平衡:HCO3- H++CO32- c(H+)×c(CO32-) Ka2= c(HCO3-) -) K × c (HCO a2 3 可以变形为c(CO32-)= 【1】 + c(H ) ②HCO3-的水解平衡:HCO3-+H2O H2CO3+OH- c(OH-)×c(H2CO3) Kb2= 【*】 c(HCO3-)
[c(H+)]2×[1+c(HCO3-)/Ka1]=KW+Ka2×c(HCO3-) c(H+)= = KW+Ka2×c(HCO3-) 1+c(HCO3-)/Ka1 Ka1+c(HCO3-) Kb2=2.3×10-8 根号内分子分 母都乘以Ka1
Ka1×[KW+Ka2×c(HCO3-)]
因为Ka2和Kb2都很小 Ka2 = 5.6×10-11
c(Na+)>c(HCO3-)>c(H2CO3)>c(CO32-)>c(OH-)>c(H+) 2.1 0.1 4.85 1.15476 略<0.1 1.15464 ×10-6 ×10-9 ×10-3 ×10-3
-) +)×c(HCO -) K K × c (HCO c (H a2 w 3 3 + c(H+) + = Ka1 c(H+) c(H+)
Kw Ka2×c(HCO3-) c(H+)×c(HCO3-) ]= + c(H+)×[1+ + Ka1 c(H ) c(H+)
两边都乘以c(H+): [c(H+)]2×[1+c(HCO3-)/Ka1]=KW+Ka2×c(HCO3-)
在两性物质不很稀时,水的电离可以忽略, 如果c≥10Ka1时,可以用近似公式; 如果c<10Ka1时,应该用精确公式。 此结论可以推广到其它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 《分析化学》P301 辽宁出版社 【对于通常的碳酸氢钠溶液来说,溶液的pH值与溶液浓度无 关,都等于8.31 。】
例:计算0.100mol•L-1NaHCO3(Ka1=4.2×10-7 Ka2=5.6×10-11) 溶液中(除水分子以外)的各种微粒浓度。
c(Na+) = 0.100mol· L-1 因为c远大于Ka1,Ka2×c远大于KW,c>10Ka1, 所以可以用近似公式计算: c(H+) =√Ka1×Ka2 = √4.2×10-7×5.6×10-11 = 4.85×10-9mol· L-1 【pH=8.31】 c(OH-)=Kw/c(H+) =1.0×10-14/4.85×10-9= 2.1×10-6mol· L-1 c(HCO3-)≈c(NaHCO3) = 0.100mol· L-1 【略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