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73ff2f552ea551811a68718.png)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反应式: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f2f02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4.png)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3、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5、我观察的狗尾草:小草矮小,茎细软,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6、小草和大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大树: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根、茎、叶,都会开花结果,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4、水生植物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3、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1都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3都有根、茎、叶;不同点:1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是沉水植物;2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体;4、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不同点:狗尾草是长在土里的,结种子的;水葫芦是长在水里,直接繁衍;5、植物的叶1、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2、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3、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4、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答:相同:它们的形状相同,都有叶片、叶柄,叶片上有叶脉;不同:新鲜的叶是有生命的,绿色的;落叶完成了生命的历程,是死的,变黄了;5、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答: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3、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答:狗尾草的叶片变黄了,菊花的花蕾变大了,杨树的落叶变多了;4、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树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着;5、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树叶会生长,衰老,直至死亡;6、说一说大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春天发芽;夏天枝叶茂盛;秋天叶变枯黄,开始落叶;冬天树叶落尽;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我认识的陆生植物有:杨树、柳树、蒲公英、狗尾草、车前草;水生植物有:金鱼藻、水葫芦、水花生、浮萍、荷花;2、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3、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5、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它是草本植物;6、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答: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资料库1、野草一生的时间不到一年;2、冬小麦夏种秋熟一生不到9个月;春小麦仅有半年光景;3、植物中的老寿星是龙血树;4、千年不死最长命的种子是古莲子;5、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6、植物如何繁殖后代柳树用茎;土豆和大蒜用地下茎;蒲公英,甘薯用根;秋海棠、茶花用叶;21、动物、植物都是生物;第二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2、秋天能在附近观察到那些小动物蝴蝶、蚯蚓、蟋蟀、蝗虫、瓢虫;3、在寻访小动物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2、蜗牛一1、蜗牛是软体动物;2、蜗牛的身体由壳、腹、头、眼睛、触角和口组成;3、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4、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6、蜗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3、蜗牛二1、蜗牛休眠了,要唤醒它,把它放入水中试试看;2、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地吃下去; 3、蜗牛用气孔呼吸,靠肛门排便;蜗牛的粪便是褐色线状的;4、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5、蚯蚓1、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里;2、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3、蚯蚓是环节动物;4、把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往上爬;不要把蚯蚓长时间放入水中;5、蚯蚓受刺激时,身体会伸缩;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不同点:蚯蚓在地下生活,而蜗牛在地面生活;蚯蚓没有触角,而蜗牛有触角;蚯蚓后背没有壳,蜗牛有;6、蚂蚁1、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2、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3、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答: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4、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7、金鱼1、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2、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3、水中也生活着很多小动物,鱼是常见的一类;4、金鱼的特点是:金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身上长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帮助尾游泳;金鱼喂得太多会被涨死,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5、鱼在水中不停地吐泡泡是因为它在呼吸6、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7、实验设计:如何知道金鱼是用鳃呼吸的材料:金鱼、红食用色素水、吸管、水;过程和方法:观察水中的金鱼时,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从鳃部流了出来;原来金鱼没有喝水而是在呼吸;结论:金鱼用鳃呼吸;8、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蜗牛、蚯蚓、蚂蚁、金鱼是怎样运动答:蜗牛靠腹足爬行,蚯蚓伸缩爬行,蚂蚁用足爬行,鱼用鳍qi游泳;2、蜗牛、蚂蚁、蚯蚓、金鱼遇到危险时会有哪些反应答: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3、蜗牛、蚂蚁、蚯蚓、金鱼的食物有哪些答:蜗牛——菜叶等绿色食物;蚂蚁——小虫,甜食等;蚯蚓——枯叶等;金鱼——小虫等;4、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5、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资料库1、草履虫和变形虫寿命最短,象龟寿命最长;2、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100多万种;3、昆虫用气管呼吸,即由气门和气管组成的气管系统;4、昆虫依靠腹部的一张一缩,通过气门、气管进行呼吸;5、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非洲象是陆地最大的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1、我们周围的材料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xianwei、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5、我们身上的物品由哪些材料制成校服——纤维,拉链——金属、塑料,钥匙——金属,扣子——塑料,发卡——塑料;6、书包里的物品由什么材料做成的铅笔——木头,尺子——塑料,书本——纸,文具盒——金属、塑料,橡皮——橡胶;7、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由什么材料做的桌椅——木头,窗户——玻璃、金属,门——木头、金属,电风扇——金属;2、哪种材料硬1、按硬度从大到小排列: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2、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3、我们周围有哪些用金属做成的物品勺子,铁桶,小刀,文具盒,自行车,电风扇;4、金属看起来是什么样的看起来很坚硬,具有金属光泽;可以拉丝或打成薄片吗可以拉丝或打成薄片;5、我们知道哪些金属名称金、银、桶、铁、铝;6、生产铝罐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质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7、喝完饮料后的空铝罐,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答: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送回工厂的空铝罐经过加热熔炼后能够再制成铝材薄片,生产出新的铝罐;这要比开采铝土矿节省许多资源和能源;3、比较韧性1、许多物品需要具有韧性,能变形,但不断裂;弯曲度大说明了韧性大;2、按韧性弯曲程度从大到小排列:塑料条>卡纸条>木条>铁条3、生活中有哪些塑料制品雨衣,雨伞,盆子,油壶,水壶;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导热、防水、不透气、质轻、可重复利用等;5、生活中有哪些塑料制品可以重复利用它们为什么能够重复利用呢答: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塑料袋、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就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因为它们可以反复融化成型;6、塑料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可以重复利用;7、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答: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不乱扔旧塑料制品,将它们放进垃圾箱进行回收,以使其可以重复利用,减轻环境污染;4、它们吸水吗1、按吸水性从大到小排列:纸>木头>塑料>金属2、造纸术是由蔡伦发明的;3、纸的特性:质轻、吸水性强、硬度小、柔韧性较差,易折叠、不易导电;4、纸是由纤维构成的,里面很多小孔、空隙,所以吸水能力强;5、我们知道哪些种类的纸,它们都利用了纸的什么性质餐巾纸——柔软、吸水性强,书写纸——轻便、容易着色,牛皮纸——轻便、结实,报纸——易折叠;6、我们在学习中有许多用过的废纸,应该怎样对待它答:合理利用回收;可以用它做草稿纸;多次重复使用;可以卖废品;7、自己制造一张纸的步骤: A.将纸撕碎放在水中浸泡,直至能捣烂; B.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C.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像木头、塑料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浮的;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3、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要生长几十年;由于环境污染和人工采伐,世界上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人们现在已经开始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屑和木材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广泛使用;所以,我们要珍爱木材资源,增强爱护树木的环保意识;4、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软、可燃烧、容易加工、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5、你知道哪些木材替代品金属,塑料,陶瓷6、砖瓦和陶器、瓷器1、砖瓦的主要用途是造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2、砖瓦陶瓷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烧制的;4、砖瓦——我可以这样描述它:砖四四方方,砖瓦表面比较粗糙,有颗粒,颜色不均匀,比较坚硬,韧性不好,吸水性较好,放在水里会沉;5、陶瓷——我可以这样描述它:形状不一,陶器表面不如瓷器光滑,比较坚硬,韧性不好,陶器吸水性不如砖瓦,瓷器不吸水,放在水里会沉;6、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6、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成的物品:金属——剪刀、钢尺、锅,塑料——塑料尺、发卡、扣子;木头——铅笔、凳子、桌子;纸——课本、作业本、报纸;砖瓦——红砖、青砖、瓦片;陶器、瓷器——碗、缸、盆;2、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类加工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有的却不能;3、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4、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呢答:1节约使用,少用一次性用品,多用环保袋;2可回收利用金属、塑料、纸等;3反复使用,变废为宝;第四单元水和空气1、水1、水和空气,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2、水的样子: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3、水的存在方式:冰、雪、淡水、云、海洋等形式;4、水的用途:洗衣、做饭、饮用等;5、水和生物的关系:植物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微生物离不开水;6、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8、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答: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比如:洗洁精,饮料,食用油,醋等;2、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3、水重食用油轻;4、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说明水和食用油都没有固定形状;5、水和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不黏,比油重,水滴是圆的;油是淡黄色,有气味,有味道,半透明,有点黏,比水轻,油滴是扁平的;相同点: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液体、透明、都有重量、都会形成滴状、都有一定的黏度;3、谁流的更快一些1、按流动速度从快到慢排列:水>食用油>洗洁精水最快,油较快,洗洁精最慢2、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3、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有点透明;都会形成滴状;有黏度;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有些透明有些不透明;不会形成滴状;相同点:都有重量,有形状;4、比较水的多少1、你有什么方法来比较不同瓶中水的多少答:1倒在同一个大杯子;2用小杯子来量3称重量2、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用量筒测量的;3、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或升;5、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6、生活中一些常见液体的体积:牛奶250ml毫升、食用油5l升、矿泉水350ml;7、5毫升水大约是一小勺;5、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2、空气的用途:人类呼吸需要空气,植物离不开空气,木材燃烧离不开空气;3、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实验一:将带有空气的袋子上开个小孔,纸条放在开口处,我们可以看到纸条在飘动,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并占用一定的空间;实验二:将带有空气的袋子放入水中,将袋子上开个小孔,我们可以看到有气泡出现,说明空气确实存在;4、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重;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轻;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都会流动,都无固定的形状;生物都离不开它们;5、证明空气比水轻的方法:用塑料管将空气吹入水底,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水面;6、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1吹肥皂泡;2风吹动树枝;3用扇子扇风;6、空气占据空间吗1、实验设计:研究问题: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研究方法:将纸巾放入玻璃杯底部,倒扣着按入水槽中;试验现象:纸巾不湿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注意问题:A. 纸巾一定要塞紧,不要掉下来;B. 将玻璃杯倒扣按入水中时,一定要使杯口水平;2、吹气球时是什么让气球变大空气;压一压气球,气球的形状会改变,这是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3、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即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4、注射器里的空气和水的变化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而水占据空间不会变化;5、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打气筒,打篮球;洗手液瓶子;7、空气有重量吗1、证明空气有质量重量的方法:用木棍做一个天平,将两段各系一个吹满气的气球,使之平衡;将一端的气球刺破,天平就不再平衡了;2、空气有重量;3、把相同体积的水、空气、石头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石头>水>空气.。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97e2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8.png)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
- 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
- 物体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
- 物体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
2. 空气和水
- 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我们无法看见但可以感受到。
- 空气可以通过吹风筒、风车等实验来观察其存在。
- 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3. 物体的运动
-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物体可以做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
- 物体在运动中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 动物的特征
-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等不同类别。
- 动物可以通过形态特征、生活性、食性等进行分类。
- 动物具有生长、繁殖、呼吸、运动等基本特征。
5. 植物的特征
- 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不同类型。
-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器官进行生长和吸收养分。
- 植物通过花、果实等结构进行繁殖和传播。
6. 食物的营养
- 食物可以分为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 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 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79c670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e.png)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复提纲1.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包括看、听、摸、问、测量和闻等。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茎的质地和寿命长短等。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子,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这是它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包括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有: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和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可以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提纲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观察蜗牛时,要注意观察它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和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和肛门。
6、蜗牛和蚯蚓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6d62fe4028915f804dc291.png)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60c1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a.png)
第一单元《水》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2、(通风)和(加热)可以让水蒸发得更快。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水在沸腾时,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以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蒸发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加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温度),石棉网的作用是(均匀受热),三脚架的作用是(支撑)。
6、酒精灯的火焰有( 3 )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不能)用嘴吹灭。
8、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要持平。
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外界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水结冰时会向周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会(降低)。
10、食盐在水结冰实验中的作用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11、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周围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12、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是:①、能变成极小的微粒。
②能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③没有沉淀。
④不能被过滤出来。
13、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溶解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
14、50毫升水能溶解(18 )克或(7 )份食盐,50毫升的水能溶解(5)克或(2)份小苏打。
15、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研碎)。
16、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菜油)(面粉)(淀粉)(食用油)等。
17、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可乐,可乐当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可以通过(过滤)和(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土。
分离后的水到哪去了(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546bcd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6.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6.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7.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9.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0.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枝摇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11.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晴: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云量超过八成。
12.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13.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制作简易雨量器,需要准备平底直筒的透明杯子、透明塑料尺、双面胶等。
15.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16.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17.防范暴雨的方法:①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②在房屋门口或地下是出入口放置挡水板或沙袋③及时清理城市、小区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畅通。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18994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1.png)
1、色龙在树丛中随环境改变,体色袋鼠在草原上跳的又快又远。
鸽子在空中自由飞翔2、鲤鱼的皮肤表面长有鳞片,刺猬的皮肤上长着刺。
大象的皮肤非常粗糙。
3、侧线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多长在于身体的两侧,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
4、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长毛,这些长毛是中空的,无色透明。
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白色,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5、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等。
6、海燕能在暴风雨中飞翔,信天翁,能在天空中滑翔。
7、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
8、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9、有的植物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
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10、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11、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的作用12、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13、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14、花瓣落下来会逐渐变成土壤的一种成分15、在加热土壤的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在反思16、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17、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
含沙多的是沙质土,含沙少的是黏质土。
含沙适中的是壤土。
这三类土壤渗水能力不同。
18、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厚度有的竟达1米。
19、土壤上种植着很多农作物。
土壤的形成过程很漫长。
20、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21、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2、观察岩石的特征,需要在岩石的新断面上观察。
23、花岗岩中有黑色的斑点24、给采集来的岩石分类,制作岩石标本。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6ed1c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a.png)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3.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5、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6.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根、茎、叶,都会开花结果,有种子,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大多是一年生,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大树和小草的质地也不同。
8.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9、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等10、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等。
11.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2.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3.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有什么相同点: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会死亡,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不同点:水生植物水葫芦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
陆生植物狗尾草等生长在陆地上。
14.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5、叶的结构图:参见书第13页16.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7.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8. 树枝上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 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19.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c36df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d.png)
第—单元水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肯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汲取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聚: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天空中的云〕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觉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枯燥,水蒸发越快;③外表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不同点: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
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
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肯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当加热到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时就是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 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 100 摄氏度,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设定的。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7.酒精灯的使用:②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酒精最少不少于 1/3;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④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最好用火柴点燃;⑤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⑥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⑦万一酒精撒出并燃烧,应马上用湿布或者沙子扑盖。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a11e5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4.png)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大自然与我- 大自然包括了地球、太阳、月亮和星星等。
- 大自然的变化有四季变化、天气变化等。
- 大自然对人类有很多好处,如提供食物和水源等。
第二单元:物体的性质- 物体的性质包括形状、颜色、大小、重量等。
-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物体可以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等。
-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 物体的运动受到力的影响。
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土壤等。
-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分进行生长和吸收养分。
-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需要的环境。
第五单元:动物的特点-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鱼类等。
- 动物有不同的体形、生活性和食物来源等。
- 动物需要环境来提供食物、栖息地和保护等。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能源- 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化石能等。
- 能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发电、照明和取暖等。
- 合理使用能源可以保护环境并节约资源。
第七单元:金属- 金属的一些特点包括光泽、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 金属可以用来制作工具、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等。
第八单元:运动与健康- 运动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如增强体质和锻炼心肺功能等。
- 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
- 要注意安全和适度,避免运动过度引起的伤害。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6e94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c.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一、植物。
1. 植物的身体。
- 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和养料;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花一般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它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果实里面有种子,种子可以繁殖后代。
2. 植物的生存需要。
-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
例如,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养料;水分能使植物保持挺拔的姿态,也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溶剂;空气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温度适宜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3. 观察植物的方法。
- 我们可以用眼看、鼻闻、手摸、耳听等方法观察植物。
看植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闻植物的气味,有的植物有特殊的香味,有的可能有臭味;用手触摸植物的茎、叶等部位,感受它们的质地,如光滑或粗糙等;有些植物在风吹动时会发出声音,我们可以用耳听。
在观察植物时,要注意保护植物,不随意采摘。
二、动物。
1. 动物的特征。
- 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
例如,蚯蚓身体柔软,细长且由许多环节构成,它生活在土壤中,靠身体的伸缩爬行,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鳃呼吸,靠鳍游泳;蚂蚁身体很小,有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它们喜欢群居,通过触角交流信息,寻找食物等。
2. 动物的生存需要。
- 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水、空气、适宜的栖息地等。
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如兔子吃青草,老虎吃肉等;水是动物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必要物质;空气为动物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栖息地为动物提供居住、繁殖和觅食的场所,像鸟类需要在树上筑巢,松鼠需要树洞等。
3. 动物的分类。
- 可以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d856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0.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第一章:身体健康与保健1. 身体的组成身体由头部、躯干和四肢组成。
头部包括脑、眼、耳、鼻和嘴巴等器官;躯干包括胸部和腹部;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
2. 饮食均衡要保持身体健康,饮食要做到均衡,包括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 锻炼与休息适量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4. 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剪指甲等,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第二章:物体与物质1. 物体的特性物体有形状、颜色、大小和质量等特性。
不同物体有不同的特性,如金属物体具有导电性,纸张具有可燃性等。
2. 物体的分类物体可以根据形状、材质、用途等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3. 物体的测量使用工具进行物体的测量,如尺子、天平等。
测量可以得到物体的长度、重量、容积等数值。
4.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改变其性质。
物理变化如融化、凝固;化学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组成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组成。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输送物质,叶进行光合作用,花结实繁殖。
2. 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土壤、光线和水分等条件。
种子萌发后,会经历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等阶段。
3.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使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制造出了氧气,并吸收了光能。
4. 植物的繁殖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茎、根和叶等进行繁殖。
种子繁殖包括授粉、传粉和结实等过程。
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分类动物根据进食方式和体内结构等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昆虫、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2. 动物的特征动物有呼吸、运动和感知等特征。
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点,如昆虫有六足、鸟类有翅膀等。
3. 动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食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926aad6f1aff00bed51ef3.png)
1.植物的根1.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2.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3.像葱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4.植物的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
②吸收水分。
③储存养分。
2.植物的茎1.柳树,竹子,玉米的茎都分节,节上长有叶子。
2.茎的各种形态:①直立茎:凤仙花②缠绕茎:葡萄花③攀缘茎:牵牛花④匍匐茎:红薯3.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①支撑植物的“身体”。
②运输水分。
③保护植物。
④输送养分。
3.叶的蒸腾作用1.叶的表面有气孔。
2.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3.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①蒸腾作用可以给植物降温。
②促进根吸收水分养分。
③让空气变得湿润。
④降低大气温度。
4.植物的花1.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2.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作完全花。
3.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叫作不完全花。
4.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①花萼——保护未开的花。
②花冠——吸引昆虫。
③雄蕊——制造花粉。
④雌蕊——接受花粉。
5.植物的果实1.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
2.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苍耳:表面带有毛刺,可以粘在经过的动物身上。
九节:颜色鲜艳,味道鲜美。
可以吸引小鸟或其他动物帮助它传播。
豌豆:自身炸裂,弹射种子。
蒲公英:重量很轻,靠风传播。
3.植物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根:吸收、固定作用茎:支持、运输作用叶:制造养料果实:保护种子种子:萌发、长成新的植物体花:发育成果实实验一: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活动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活动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末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2441e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1.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
1、自然界的归纳:
(1)地球构造——大地构造(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跟地表构造(山脉、河流、海洋、湖泊、冰川);
(2)气象现象——云、雾、雨、风、雷。
(3)地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状态变化、混合物;
(2)化学变化——分解和水解等;
3、物品的处理:
(1)如何处理易碎的物品;
(2)收集用品的存放;
(3)如何正确使用重力;
4、能源:
(1)用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的转换、存储及使用。
5、科学研究:
(1)常用的观察与探究方法:观察、询问、拍照、实验;(2)如何科学地记录实验结果、表格填写;
(3)安全措施及文献检索。
6、安全:
(1)怎样正确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及化学药品;
(2)安全使用电器、分类处置电子废弃物;
(3)小动物饲养与安全注意事项;
(4)怎样拯救在灾难中的人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f84b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e.png)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物质有很多不同的性质。
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也可以是有颜色、有味道、有形状等。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冰可以融化成水,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这些变化可以是可逆的(可逆变化,例如水蒸气可以再冷凝成水)、也可以是不可逆的(不可逆变化,例如木头烧成灰烬)。
3. 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做事或产生变化的能力。
我们的身体需要能量来运动、思考等。
能量可以转化形式,例如风能可以转变为风车运动的力量,电能可以转变为电灯的光能。
二、生活中的科学1. 空气与水的重要性空气和水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空气呼吸,水与我们的身体紧密相关。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水可以传播光波。
2.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生长变化。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动物也有成长的过程,从幼年到成年。
3. 环境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保护环境可以通过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实现。
三、人类与自然1. 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是自然界的规律之一。
春天气温逐渐回暖,花草蓬勃生长;夏天阳光明媚,是出游的好时光;秋天温度适宜,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寒冷,大自然进入休眠状态。
2. 气象与天气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气象现象来了解天气情况。
例如,云朵的形状、风向、气温等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
3. 太阳系与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行。
地球上有陆地和海洋,也有大气层和磁场保护着我们。
四、科学实验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科学实验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是观察和提出问题,然后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2. 科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
例如,实验中要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注意用火源的安全使用等。
3. 科学实验的意义与应用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科学原理,深入了解自然规律。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8f2a3c852458fb770b56c8.png)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时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气温计是由单位(℃)、刻度、内径很细的玻璃管液柱、玻璃泡五部分组成。
4.我们在读取气温计的数字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在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表示风向。
7.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8.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9.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10.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1.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2.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13.降水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呈14.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15.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问:根据校园气温变化图,说说一天中白天的气温时是如何变化的。
答: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天中白天的气温变化特点是先升高,后降低。
天中清晨(8时)的气温最低,下午(14时)的气温最高。
问:风有时大,有时小,那么我们平时如何来判断它的大小呢?答: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比如外边的风是0级时,烟柱会直直地往天上飘;3级风时,树叶会动红旗会飘扬,7级风时,我们迎着风走可能会走不动,不便走路。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1.像猫、狗这样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像鸡、猫头鹰这样由脱离母体的卵孵化出来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3.像鸽子、燕子、这样身体覆盖羽毛、长有翅膀、用喙取食、卵生的动物叫作鸟类。
4.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主要包括头、颈、驱干、四肢等部分,身体表面毛,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一般胎生,哺乳。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aa016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3.png)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1.蒸发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2.通风和加热可以加速水的蒸发。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00℃,水在沸腾时,水面上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变成水蒸气以后,体积会增加。
5.在蒸发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加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温度,石棉网的作用是均匀受热,三脚架的作用是支撑。
6.酒精灯的火焰有3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进行加热。
7.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不能用嘴吹灭。
8.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要持平。
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外界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从液态变成固态。
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水结冰时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
10.食盐在水结冰实验中的作用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11.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周围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12.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的特点是:①能变成极小的微粒。
②能均匀的分散在水中。
③没有沉淀。
④不能被过滤出来。
13.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溶解的,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
14.100毫升的水能溶解36克食盐,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食盐。
15.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16.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菜油、面粉、淀粉、食用油等。
17.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比如可乐,可乐当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可以通过过滤和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沙土。
分离后的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了。
19.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把瘪的乒乓球放到滚烫的热水里面,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是利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0.水(液体)、水蒸气(气体)、冰(固体)各自的特点:物质 | 状态 | 特点 |水 | 液体 | 看得见、摸得着,无色、无味,会流动 |水蒸气 | 气体 | 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会流动 |冰 | 固体 | 看得见、摸得着,无色、无味,不会流动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空气》一、基本知识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人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火柴燃烧离不开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1)在透明玻璃杯的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7、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叶子是不同的。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
18、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
19、你所种的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越来越高,越来越粗)20、植物茎有什么作用?1、支撑植物2、运输水分和养料。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的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1、凤仙花、串红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丝瓜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叫缠绕茎;葡萄、爬山虎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西瓜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22、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23、茎的横切面大部分为圆形,如树的茎;有的呈四方形,如蚕豆,金钱草的茎;还有的呈扁圆状,如仙人掌的茎。
24、到了植物开花期间,植株有什么变化?(增长缓慢直至停止)25、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椭圆形,由绿色变成黄色)26、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四个时期:(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
27、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
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
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28、做实验时,为什么在试管中的水面上滴些植物油?答:防止水分蒸发29、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放入一些生物。
1号钟罩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3号钟罩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二号钟罩:老鼠刚开始可正常生活,后来会死亡。
原因:老鼠不断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密闭的罩氧气不足,最后窒息而死。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所有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衰老直至死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蚕卵的颜色变化:白色--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
3、刚出生的蚕宝宝像黑色的小蚂蚁,所以称它为蚁蚕。
4、养蚕窍门四步骤。
①出卵用毛笔或羽毛轻刷到桑叶上…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5、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洒水?(因为蚕的生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空气和湿度)6、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7、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8、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种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卵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9、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10、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
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
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11、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12、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长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
胸部长有3对足。
腹足、尾足消失。
胸部、腹部都有环节。
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
体色呈褐色。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13、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
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每只雌蛾大约产300-500粒卵。
14、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15、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6、蚕的外形是白色,圆筒状,有头、胸、腹三部分。
在蚕要吐丝前,它不怎么吃叶子,且身体开始发黄发亮。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17、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
18、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19、蚕茧用热水浸泡,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
在蚕茧,除蛹外,还有一层蜕掉的皮。
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制品。
20、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1、常见的昆虫: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等都属于完全变态的。
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22、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
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现象。
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
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23、动物:卵生:从卵孵化而来。
如蚊子、苍蝇、蝗虫、乌龟、鱼、青蛙、鸡、蝴蝶、鸟、蜻蜓、鱼……胎生:由母亲直接生下来。
如猫、人、牛、猪、羊、狗、熊猫……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太大。
如蜻蜓、蝴蝶、蟾蜍……不变态: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不大。
如鸡、山羊、熊猫、鱼……24.动物分类方法2种,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另一种按卵生和胎生(由有母亲直接生下)分类。
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25、人的周期: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16一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26、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5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27、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20岁间。
28、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增长得很快,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有显著的变化。
29、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以育的重要条件。
30、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共20颗,一副恒牙,共28颗-32颗。
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31、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三年级第三单元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他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