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原理实验
小孔成像原理实验
小孔成像原理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实验材料:一个带有小孔的板(如纸杯底部扎有小孔的纸杯)、屏幕(如烹调纸)、光源(如蜡烛)以及固定光源和屏幕的材料(如橡皮筋、胶带等)。
2.设置实验环境:在暗光条件下,将屏幕平整地放在适当的位置,将带有小孔的板置于屏幕与光源之间,确保光源、小孔和屏幕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3.点燃光源:点燃蜡烛,让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小孔映射到屏幕上。
4.观察成像:观察屏幕上形成的影像,注意影像的形状、大小和清晰度。
轻轻移动纸杯的位置,观察屏幕上烛焰影像的变化。
实验现象与解析:
5.屏幕上会形成烛焰的倒立的影像。
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烛焰顶部发出的光从较高位置穿过小孔后向下倾斜,映射到屏幕的下端;烛焰根部发出的光从较低位置穿过小孔后向上倾斜,映射到屏幕的上端,因此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影像。
6.烛焰离小孔越近,得到的影像越大。
这是因为烛焰距离小孔越近,则烛焰顶部和根部发出的光在小孔处形成的夹角越大,相应地,在屏幕上的影像也越大。
7.小孔越小,成像越清晰,但是亮度会比较小。
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并理解小孔成像的原
理和特点。
这个实验是墨子和他的学生首次进行的,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小孔成像的知识点
小孔成像的知识点小孔成像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利用光线通过小孔进行成像的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介绍小孔成像的知识点,并详细讨论其原理、应用和限制。
一、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线传播的直线传播规律。
当光线穿过一个非常小的孔时,光线会在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这是因为光线在穿过孔时会发生折射,从而改变了光线的传播方向。
而由于光线的传播速度很快,所以人眼看到的是一个连续的图像。
二、小孔成像的特点1. 倒立:小孔成像的图像是倒立的,这是由于光线的传播规律决定的。
2. 实像:小孔成像的图像是实像,即可以在屏幕上观察到。
3. 聚焦:通过调整小孔的大小和位置,可以使图像在屏幕上聚焦,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
三、小孔成像的应用1. 相机:相机的镜头就是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来将景物成像在感光材料上,从而记录下来。
2. 望远镜:望远镜利用小孔成像原理,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放大远处的景物。
3. 投影仪:投影仪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将图像通过光源和透镜成像在屏幕上,实现放大和投影。
4. 显微镜:显微镜利用小孔成像原理,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放大微小的物体。
四、小孔成像的限制1. 分辨率限制:小孔成像的分辨率受限于小孔的大小。
当小孔的直径越大时,图像的分辨率越低。
2. 光线损失:由于光线的传播会发生折射和散射,所以小孔成像会导致光线损失,从而降低图像的亮度。
3. 焦距调整困难:小孔成像需要通过调整小孔的大小和位置来调整焦距,这对于一些复杂的设备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小孔成像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其原理是基于光线传播的直线传播规律。
小孔成像具有倒立、实像和聚焦的特点,并被广泛应用于相机、望远镜、投影仪和显微镜等设备中。
然而,小孔成像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分辨率限制、光线损失和焦距调整困难等。
通过深入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利用和改进。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
把一支削得很尖的铅笔,在一张硬纸片的中心部分扎一个小孔。
孔的直径约三毫米左右。
设法把它直立在桌子上。
然后拉上窗帘,使室内的光线变暗。
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
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
这样,你就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
我们称它是蜡烛的像。
前后移动白纸,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
当白纸离小孔比较近的时候,像大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小孔的时候,像慢慢变小,亮度变暗。
改变小孔的大小,我们再来观察蜡烛的像有哪些变化。
你可以在硬纸片上,扎几个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孔,孔和孔之间相距几厘米。
这时候在白纸上,就出现了好几个和小孔相对应的倒像。
它们的大小都一样,但是清晰程度不同,孔越大,像越不清楚。
孔只要够小,它的形状不论是方的、圆的、扁圆的,对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影响【实验方法】1 .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
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2 •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第二种: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小洞。
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物体,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问题解释这个实验至少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孔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像的清晰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把蜡烛的火焰看成是由许多小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都向四面八方射着光。
总会有一小束光,笔直地穿过小孔,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小光斑。
烛焰上的每一个发光点都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对应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纸上就组成了一个烛焰的像。
小孔成像特征
小孔成像特征小孔成像特征是指通过一个小孔来实现成像的特性。
在光学领域中,小孔成像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相机、望远镜等光学器件中。
本文将对小孔成像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孔成像原理小孔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特性以及光的衍射现象。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光线会在小孔周围形成一系列的衍射环。
其中,中央的衍射环最亮,逐渐向外依次变暗。
当光线通过小孔后,会在背面的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1. 倒立像:小孔成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形成的像是倒立的。
这是因为光线在通过小孔后会发生折射和衍射,导致像的方向与物体的方向相反。
2. 放大效应:小孔成像还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
由于光线经过小孔后会发生衍射,形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来说会有一定的放大效果。
3. 清晰度:小孔成像的清晰度与小孔的直径有关。
当小孔的直径越小,成像的清晰度越高。
这是因为小孔直径越小,光线衍射现象越强烈,使得光线更加集中,成像更加清晰。
4. 深度:小孔成像的深度对成像的清晰度也有影响。
当小孔到物体的距离越远,成像的深度越大,物体的前后位置差异越小,成像越清晰。
5. 分辨率:小孔成像的分辨率与小孔的直径和光的波长有关。
当小孔的直径越小,光的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
这是因为小孔直径越小,衍射现象越强烈,光线更容易发生干涉,从而提高了分辨率。
三、小孔成像的应用1. 相机:相机中的孔径是通过调整镜头的光圈大小来实现的。
光线经过相机镜头的孔径后,形成倒立的图像,再通过透镜系统将图像投射到感光材料上。
2. 望远镜:望远镜通过调整望远镜镜头的孔径来调节成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小孔成像的特性使得望远镜能够观测到更远的天体,并提高观测的清晰度。
3. 显微镜:显微镜中的孔径是通过调整物镜的光圈大小来实现的。
小孔成像的特征使得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微小的细节,并提高观察的清晰度。
4.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中的光信号通过光纤的传输,也可以看做是通过一系列的小孔成像来实现的。
小孔成像的特性使得光信号能够在光纤中进行有效的传输。
小孔成像实验知识点总结
小孔成像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原理1.1 光的传播特性在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折射、反射、衍射等现象的影响。
而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主要涉及到了光的衍射现象。
1.2 衍射原理衍射是光波穿过狭缝或物体边缘后发生的偏离传播现象。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光波会在小孔周围发生衍射现象,形成一种特殊的光学成像。
这种成像主要是由于光波在小孔边缘和空间中相互干涉形成的。
1.3 小孔成像原理在小孔成像实验中,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后,会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小孔的成像。
通过观察这个光斑以及其特定的特征,可以推导出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二、实验装置2.1 实验材料进行小孔成像实验需要的主要材料包括:一台光源(如激光)、一个小孔孔径可调的装置、一个屏幕、一个支架以及一些辅助器材。
2.2 实验装置搭建在进行小孔成像实验时,首先需要在实验台上搭建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装置。
具体步骤如下:(1)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的一端,并将其调整好光线方向;(2)将小孔装置放置在光源的前方,并调整孔径使其与光线垂直;(3)在小孔的另一端放置一个屏幕,用以观察光斑的成像。
2.3 实验注意事项在搭建实验装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对齐,保证光线尽可能的直射到小孔上,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验步骤3.1 调整光源首先要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其尽可能地垂直照射到小孔上,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2 调节小孔孔径根据实验的需求,可以通过调节小孔孔径来改变光线的传播条件,从而观察不同条件下光斑成像的细微差别。
3.3 观察光斑成像当光线穿过小孔后,会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光斑。
可以通过调节小孔孔径和观察距离来观察到不同大小和清晰度的光斑成像。
3.4 记录实验数据在进行实验时需要记录下观察到的光斑的尺寸、形状以及明暗程度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推导。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上述实验步骤的执行,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关于光斑成像的实验数据。
小孔成像知识点总结
小孔成像知识点总结一、小孔成像的定义小孔成像是指利用小孔的透镜原理来成像的一种光学现象。
在光学中,小孔成像是一种基本的成像方式。
当光线通过小孔时,会在背面形成一个倒立、虚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是通过小孔中的光线来形成图像的,因此也被称为光栅成像或小孔投影。
二、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孔成像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光线的传播规律和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
在小孔成像中,光线会通过小孔进入,并在背面形成一个倒立、虚像。
这是由于光线从物体上的各个点穿过孔径大小与入射角有关的小孔,经小孔投影到屏幕上就能得到物体与小孔位置成为所需图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其应用却很广泛。
三、小孔成像的应用小孔成像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在科学研究、医疗、工程技术、摄影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昼夜激光通信系统: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昼夜激光通信系统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
它通过小孔成像的原理,利用光学原理来传输通信信号。
在激光通信系统中,根据不同的孔径大小和入射角,通过小孔投影可以使信号传输更加可靠。
2. 摄影与摄像:在摄影领域,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可以实现一些特殊的拍摄技术,比如针孔相机、小孔摄影等。
这些技术可以产生一些独特的光影效果,在摄影和摄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星空观测:在天文学中,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可以观测一些微弱的光源。
通过小孔投影可以使光线聚焦,进一步提高观测精度,提供更加准确的观测数据。
四、小孔成像的相关知识1. 小孔成像的分辨能力小孔成像的分辨能力是指小孔成像系统在成像过程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物体或最小细节。
分辨能力与孔径大小、焦距、波长等因素有关。
通常来说,小孔成像的分辨能力越高,成像效果也就越好。
2. 小孔成像的失真问题在小孔成像中,由于光线的折射和散射等因素,可能会产生一些失真,比如模糊、畸变等。
这些失真问题会对图像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小孔成像系统进行优化,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小孔成像的条件原理特点
小孔成像的条件原理特点
小孔成像是一种光学成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学系统将经过小孔的光线汇聚到成像平面上,形成像。
以下是小孔成像的条件、原理和特点:
1. 条件:小孔直径越小,成像越清晰。
但是,直径过小时,可透过的光线数量会变少,图像亮度会降低。
因此,小孔的直径应该是合理的。
2. 原理:小孔成像的原理是通过小孔将光束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光线只能沿着一条路径传播,从而形成像。
3. 特点:小孔成像具有成像清晰度高、深度范围大、不易受到干扰等特点。
同时,小孔成像也具有图像亮度不足、成像速度较慢等缺点。
另外,小孔成像还可以用于消除像散现象和提高图像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小孔成像原理解释
小孔成像原理解释
小孔成像原理是指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并射向一个屏幕时,光线会在小孔处发生衍射现象并形成一个影像。
这是由光的波动性质所决定的。
当入射光线通过小孔时,光的波动效应会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光线在小孔后形成一个辐射光线锥。
这个射出的辐射光线锥在空间中展开,并最终投影到屏幕上。
在投影过程中,由于每个入射光线的角度不同,因此在屏幕上形成不同位置的亮点。
这些亮点的集合就形成了通过小孔成像得到的影像。
小孔的直径越小,则形成的影像越清晰。
因为小孔的直径越小,光线经过衍射后的弯曲程度越大,从而使得光线更加集中,减少了光线的散射。
所以,小孔成像原理适用于解决光线传播和成像的问题,尤其在需要清晰影像的情况下非常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小孔成像原理不仅适用于光线的传播,还适用于其他波动性质的物质,如水波、电磁波等。
因此,小孔成像原理不仅在光学领域有重要应用,也在其他领域具有广泛意义。
小孔成像实验过程及原理
小孔成像实验过程及原理
小孔成像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光学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光通过小孔后的成像特性。
下面是小孔成像实验的简要过程及原理:
实验材料:
1. 光源:如白炽灯或激光器。
2. 小孔:可以使用针尖、针孔或者物体表面的小凸起等作为小孔。
3. 屏幕:用于观察小孔成像的屏幕。
4. 遮光板:用于调节光线通过小孔的数量和位置。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其位置和亮度。
2. 在光源的前方固定一个小孔,注意使得小孔与光源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3. 在小孔后方的屏幕上,观察小孔成像的情况。
可以通过移动屏幕的位置来调整成像的清晰度。
4. 使用遮光板遮住小孔的一部分,或者添加多个小孔,观察光通过小孔的数量和位置对成像的影响。
实验原理:
小孔成像实验的原理主要涉及到光的折射和散射现象。
当光通过小孔时,光线会以小孔为中心发散出去,形成一束光线。
这束光线在空间中传播,会发生折射和散射的现象。
根据菲涅耳衍射理论,当光通过孔径与光的波长相近的小孔时,会形成一个衍射图样。
根据巴比涅原理,只要小孔的孔径足够小,光线会尽可能地保持沿着直线传播,形成一个倒立、放大和清晰的成像。
总结:
小孔成像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光学实验,通过研究光通过小孔后的成像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折射和散射等现象。
同时,小孔成像实验也为人们后续研究和应用光学技术奠定了基础。
小孔成像知识点
小孔成像知识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
它是指当光线通过一个十分小的孔洞时,会在背后形成一个倒影的图像。
这种现象可以用于解释相机、眼睛和显微镜等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基于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光线会在孔洞的周围扩散,而形成的图像则会在光屏上倒立显示。
这是因为光线在穿过小孔时,会发生折射和散射,使得光线的传播路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图像的形成。
小孔成像的图像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清晰度和亮度。
清晰度指的是图像的边缘锐利度,而亮度则是指图像的明暗程度。
清晰度和亮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孔径大小、光源强度和物体距离等。
首先,孔径大小的影响。
孔径是指小孔的直径,它决定了通过的光线数量。
当孔径足够小的时候,通过的光线数量有限,图像更加清晰且锐利。
相反,如果孔径较大,通过的光线数量会增多,导致图像模糊不清。
其次,光源强度的影响。
光源的强度决定了通过小孔的光线的亮度。
当光源较为明亮时,通过小孔的光线足够强烈,图像会更加明亮。
相反,如果光源较暗,通过小孔的光线弱化,导致图像昏暗。
最后,物体距离的影响。
物体的距离会影响光线的传播路径和角度。
当物体离小孔足够远时,光线几乎呈平行状态,这样通过小孔的光线会更加聚焦,使图像清晰度增加。
而当物体距离小孔较近时,光线的传播角度变大,导致通过小孔的光线较散,图像变得模糊。
小孔成像不仅仅用于理论研究,还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光学设备中。
例如,相机和眼睛就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来获取图像。
相机中的光圈控制孔径大小,快门控制光线进入时间,从而通过镜头和图像传感器捕捉图像。
眼睛中的瞳孔则控制孔径大小,眼球的晶状体将通过小孔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使我们能够看到清晰的图像。
此外,小孔成像还可以用于显微镜中。
显微镜是通过放大小孔成像的图像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工具。
通过调节镜片和光源,显微镜能够放大图像并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综上所述,小孔成像是一种基于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光学现象。
小孔成像_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 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包括像的倒立、放大或缩小等;3. 学习如何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小孔成像是一种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成像现象。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线会从物体表面反射或透过,并在小孔的另一侧形成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的规律如下:1. 像是倒立的;2.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3.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光屏离小孔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大;4. 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三、实验器材1. 硬纸片;2. 蜡烛;3. 打火机;4. 薯片罐(或废旧圆柱形小筒);5. 硬纸卡;6. 半透明薄纸;7. 尺子;8. 夹具;9. 小针;10. 蓝色大纸片。
四、实验步骤1. 制作小孔成像仪:在硬纸片中心扎一个小孔,孔的直径约为1mm;2. 点燃蜡烛,并将其固定在薯片罐内;3. 将硬纸片竖直放置,并将薯片罐放在硬纸片上方,使小孔与蜡烛火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4. 在薯片罐后放置蓝色大纸片,调整其位置,观察在纸片上形成的蜡烛火焰的像;5. 保持蜡烛和硬纸片不移动,调整蓝色大纸片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和亮度变化;6. 重复步骤4和5,使用不同直径的小孔进行实验,比较成像效果;7.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像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小孔成像的像是倒立的,且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光屏离小孔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大;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2. 像的亮度:实验中发现,当光屏离小孔的距离较远时,成像亮度较低;当光屏离小孔的距离较近时,成像亮度较高。
这是因为光屏离小孔越远,光线在传播过程中越分散,导致成像亮度降低。
3. 小孔直径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直径的小孔成像效果存在差异。
小孔成像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小孔成像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像距孔越近,所成像越小且亮;像距孔越远,所成像越大且暗。
小孔成像: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因: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的特点:
1.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越亮。
2.一定程度内,孔越小,清晰度越高,画幅越大,记录内容更多。
3.比孔小的物体或物体上的比孔小的部分是无法被成像的。
小孔成像镜头缺点:
1. 画质低。
2. 进光量太小,画面暗,
3. 不能调节孔的大小。
小孔成像的规律口诀
小孔成像的规律口诀
小孔成像的规律口诀是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像越大,成的像是实像,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比列相同,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规律
1:小孔成像的规律,一是小孔成像的物距与像距对像的大小有关。
二是只要小孔足够小,无论孔的形状如何,对所成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2、像距孔越近,所成像越小且亮;反之,越大且暗。
3、孔距蜡烛越近,所成像越大且暗;反之,越小且亮。
4、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放大还是缩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如图成像原理,物体AB上点A、B发出的光线分别通过小孔O,射到右面的光屏上,形成像A'B',三角形ABO相似于三角形A'B'O,所以A'B'和AB的大小关系取决于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关系。
相机小孔成像原理
相机小孔成像原理
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将物体的图像通过镜头进入机身,通过影像传感器转换成
电信号,通过处理器处理,再将图像保存在存储卡中的设备。
相机小孔成像原理,是指利用光在经过小孔之后的衍射现象,将光线聚焦在成像面上,形成清晰图片的物理原理。
其原理与人眼视觉相似,都是通过聚光作用,将光线聚焦在一
点上,形成物体图像。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相机小孔成像原理的具体过程:
1. 光线经过小孔后发生衍射
小孔可以让进入相机的光线在进出孔的过程中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是光的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光通过一个小孔或者障碍物时,会发生弯曲或者弯道绕射等现象。
2. 光线在成像面上产生聚焦点
进入小孔的光线在通过着一个小光圈后,会呈现出来典型的光线散射图样,但是光线
并非是在各个方向上均匀散射的,而是在不同的方向上散射得到的光线会相交,会在成像
面上产生一个聚焦点。
3. 图像形成
当物体通过镜头进入相机时,图像就被成像在成像面上。
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对于每
个点物体上的点,光线经过镜头多次反射后聚焦在成像面上,形成一个点,所有聚焦的点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像。
4. 景深
小孔成像原理也决定了相机的景深,即能在成像面上呈现出清晰的图像所需的前后距
离范围。
景深是指物体在各个距离上的清晰区域范围,这个范围受光圈大小、焦距、物距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小孔成像原理及应用
小孔成像原理及应用小孔成像原理是指通过一个非常小的孔来实现图像的成像。
根据光的传播特性,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时,会在背后的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图像。
这一原理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的,并被后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技术。
小孔成像原理的关键是光的衍射现象。
当光线通过一个孔洞的时候,光线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光线会朝多个方向传播并在背后形成干涉图案。
而这个干涉图案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倒立的图像。
根据小孔成像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光学设备和仪器,例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它们都是通过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来实现图像的放大和成像。
其中,相机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相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镜头将光线汇聚到一个小孔上,然后光线通过小孔进入相机内部,最终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图像。
感光材料上的图像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或者直接观察来获取。
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控制着光线的进入和感光时间,从而实现对图像曝光的控制。
显微镜是另一个应用小孔成像原理的典型例子。
显微镜通过一个透镜和一个非常小的孔将光线汇聚到待观察的样品上,然后从样品中传播的光线再次通过孔洞,最终形成放大的图像。
显微镜常用于生物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可以观察到微观尺度下的细胞、组织和微粒等。
除了相机和显微镜,小孔成像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太阳能收集器和激光器等光学设备中。
太阳能收集器通过将阳光聚焦到一个小孔上,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将太阳能集中,并转化为热能或者电能。
激光器则是通过通过一个小孔来发射高强度的激光束。
此外,小孔成像原理还被用于创建艺术作品和设计。
一些摄影师和艺术家会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来创作独特的图像效果。
他们通过在相机或者其他设备上加装小孔来控制光线的入射角度和传播路径,从而创造出一种模糊、扭曲或者多重曝光的图像效果。
总的来说,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学成像领域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广泛应用于相机、显微镜、太阳能收集器和激光器等设备中。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实现更好的图像成像效果,也为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手段。
小孔成像
思考题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小孔成像实验 简单的东西是找两个大小相差不多的牙膏盒,把大点的一个去掉一个底,在没有去掉的底上用针钻一个小孔, 小点的一个两个底都去掉,一端蒙上半透明的纸(塑料袋也行),把小牙膏盒套进大牙膏盒中,小孔成像像机就做 成功了. (用易拉罐等同样见效) 得到的道理 1、只要小孔足够小,无论孔的形状如何,对所成像的清晰程度和像的形状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2、像距孔越近,所成像越小且亮;反之,越大且暗。 3、孔距蜡烛越近,所成像越大且亮;反之,越小且暗。 4、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且像的大小、清晰程度与上面的结论有关。
古代故事
古代故事
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 《墨经》中这样纪录了小孔成像: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 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3.毛玻璃屏的毛面应对着小孔,观察者即可从屏的毛面对光的漫反射看到实像,也可从毛玻璃屏透射的光 看到实像。
4.本实验应在暗室中进行。
参考资料
用几个小灯泡组成如图2.2-2所示的图案,作为物屏,代替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
将物屏、小孔屏和毛玻璃屏按图2.2-3所示摆好,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依次点亮物屏上的小 灯泡,如从箭头尾部的灯泡开始,可以看到,在毛玻璃屏上依次出现一个个小的圆形光斑,直到屏上显示出由圆 形光斑组成的与物相似的图案。这个实验可以很直观地看到物点和像点一一对应关系。实验所用的小孔孔径可取 大一些,以增大像的亮度。
小孔成像的三个特点
小孔成像的三个特点
倒立、放大、实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三个特点是倒立、放大、实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辱,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
·些照相机和摄影机就是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一一镜头是小孔(大多数安装凸透镜以保证光线成像距离),景物通过小孔进入暗室,像被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显影剂等)留在胶片上(数码相机、摄影机等则是把像通过一些感光元件存储在存储卡内)。
中级2-小孔成像ppt
2.小孔成像原理
光沿实像 2.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3.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 状有关吗? 无关 4.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像的清晰、明亮程度和哪些因素有 关?
3.小孔成像有关问题 3.成像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当物与小孔的距离一定时: 白屏靠近时像变小、变亮、变清晰,远离 时像变大、变暗、变模糊。 2.当白屏与小孔的距离一定时: 物靠近时像变大、变暗、变模糊,远离 时像变小、变亮、变清晰。
4.像的清晰、明亮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当孔比较小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 会到达屏幕的不同的部分,而不会在屏幕上相 互重叠,所以屏幕上的像就会比较清晰。 但小 孔小,到达屏幕的光线少,像不明亮。
4.像的清晰、明亮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当孔比较大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 会在屏幕上重叠,屏幕上的像自然也就不清晰。 但小孔大,到达屏幕的光线少,像比较明亮。
4.设计制作注意!
要想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注意什么?
第一、注意小孔的大小。 第二、注意物、小孔,屏幕之间的距离
5.古代故事
大约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翟 (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 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 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 次科学解释。
6.利用小孔成像制作照相机
6.生活中的应用
小孔成像
1.演示实验
1.小孔为什么能成像 2.猜猜小孔会成怎样的像
1.演示实验
1、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点燃蜡烛,调整 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 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 大。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 实像。 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 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光源到小孔的距离叫物距,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叫像距。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即物距和像距发生变化),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操作注意:放好蜡烛(光源)、小孔和光屏(屏幕)。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屏幕的中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1、小孔成像都是倒立的。
2、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和火焰一样)3、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光屏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像比火焰本身要大)4、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光屏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比火焰本身要小)5、移动蜡烛或光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孔越近或光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二、给你以下材料,请选择物品设计一个小孔成像实验:1、可乐瓶一只2、薄铁片一块3、台灯一盏4、蜡烛一支5、半透明纸片一张光的直线传播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月亮C、萤火虫D、电灯2、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日食和月食B、影子的形成C、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以上说法都正确4、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A、树叶的影子B、太阳的像C、太阳的影子D、树叶间的空隙的像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大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条形的7.一根长50cm的竹竿,竖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测出其影子长30cm,与此同时测出一旗杆的影子长度为12m,则该旗杆的高度是()A.12m B.7.2m C.19.2m D.20m8.产生月食的原因是()A.太阳光照到月球的侧面 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中途被地球挡住 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中途被月球挡住 D.阴雨天没有太阳光9、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小孔成像_ppt
5.设计制作
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同学们 回家自找材料,工具,自己设计制 作一个小孔成像,下次活动将进行 评比,看看谁作得最好。
物理兴趣小组
第一次探究实验活动: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
1.小孔成像原理 2.演示实验
3.小孔成像有关问题
4.设计制作
1.小孔成像原理
光沿直线传播
2.演示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小孔成像有关问题
倒立 1.成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实像 2.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3.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 状有关吗? 无关 4.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像的清晰、明亮程度和哪些因素有 关?
3.小孔成像有关问题 3.成像是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当物与小孔的距离一定时: 白屏靠近时像变小、变亮、变清晰,远离 时像变大、变暗、变模糊。 2.当白屏与小孔的距离一定时: 物靠近时像变大、变暗、变模糊,远离 时像变小、变亮、变清晰。
4.像的清晰、明亮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当孔比较小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 会到达屏幕的不同的部分,而不会在屏幕上相 互重叠,所以屏幕上的像就会比较清晰。 但小 孔小,到达屏幕的光线少,像不明亮。
4.像的清晰、明亮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当孔比较大的时候,物的不同部分发出的光线 会在屏幕上重叠,屏幕上的像自然也就不清晰。 但小孔大,到达屏幕的光线少,像比较明亮。
4.设计制作注意!
要想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注意什么?
第一、注意小孔的大小。 第二、注意物、小孔,屏幕之间的距离
5.设计制作
第一种方法: 1、放好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屏。点燃蜡烛,调整蜡 烛和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 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 调整后,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 2、移动蜡烛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蜡烛距小 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远,得到的像越大。 第二种方法: 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层塑料膜,在罐底钻一个 小洞。将小洞向外对着发光物体,即可在塑料膜上得 到倒立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及全部光学内容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
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像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
(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注意指数)。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
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
【实验表格】【实验现象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r)。
【注意】① 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将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 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
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如图2-3,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叫做反射角。
4.光的反射的两种类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这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即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5. 如果想在平面镜内看到全身像,镜子高度至少为身高的一半。
6. 画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的方法(1)画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的依据是光的反射定律。
(2)当绘制完成的时候,图中必须包含以下元素:平面镜、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标好箭头)、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标志(如果给出角度,还要标好角度)、法线(虚线)和垂直标志。
(3)已知平面镜、入(反)射光线、入(反)射角时,先过入(反)射点作法线。
然后在法线的另一侧量出与入(反)射角相等的角,作出反(入)射光线。
最后将其他元素补全。
(4)已知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时,先作两线交角的角平分线,作为法线。
然后过两线交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
最后将其他元素补全。
7.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可以用屏接到,也可以用眼睛看到。
虚像: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屏接到。
平面镜的应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⑵球面镜①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汽车头灯,天文望远镜。
②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路面拐弯处的反光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白色光不是单色光。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复色光:由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的色光(1)光的色散: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的现象。
雨后的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
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通过用放大镜观察,就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光照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会透过它。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就呈现什么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通过什么颜色的光,就呈现什么颜色。
2.看不见的光(1)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光谱)中,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具有热效应所有物体都在不停的向外辐射红外线。
应用:红外探测器﹑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追踪导弹、遥控(3)紫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中,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
特点: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荧光物质发荧光。
(4) 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五、透镜1.名词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