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

合集下载

孝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孝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孝道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尊重和弘扬。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孝道的价值在当今社会是否仍然适用呢?一方面,孝道的价值是不变的。

孝顺父母是一种对父辈的尊重和感恩,也是对家庭的忠诚。

这种道德观念不仅为家庭和谐提供了保障,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

此外,孝道还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增强家庭凝聚力。

另一方面,孝道在当今社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许多人不再把孝道作为生活的重要价值观念,甚至不再重视对父母的孝敬。

总的来说,孝道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理解孝道的价值,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只有在深刻理解和尊重孝道的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孝道的精神。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孝道的教育。

通过向年轻一代传授孝道的知识和理念,培养他们的孝顺父母的意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孝道的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使父母能够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以促进孩子对孝道的理解和尊重。

另外,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孝道的实践。

孝道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承诺,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我们可以多多关心照顾父母,为他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父母的建议和意见表示尊重。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家庭事务,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并且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

这些都是我们对孝道的具体实践。

最后,孝道是一种多方面的道德观念,它不仅涉及到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还涉及到对家庭和谐的保障和推广。

因此,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加强对孝道的重视和推广,使它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发扬。

总的来说,孝道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理解和尊重,并从多方面加强对孝道的推广和传承。

只有这样,才能使孝道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发扬,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观念居于核心地位,几千年来,忠孝观念一直深深地融入人民血液中,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孝观念旨在调动人们团结一致地护佑家国,统治者要以节制自我,先行以榜样示人民;而子孙则要对父母尊重、仁爱,以忠孝的胸怀、勇敢的毅力服从长辈,考虑家庭利益。

忠孝观念也让家庭变得稳定,和谐完备。

忠孝观念的现实意义,就是协助家庭、国家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

忠孝有助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以消除矛盾,回归原始的理性。

孝行有助于增强人际信任,杜绝人人把利己放在首位,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家族关系,从而创造社会安定的氛围。

当然,现代社会流行以个人主义观点,面对社会现实和变化,忠孝观念并未不起作用,但它仍然雄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只要我们能坚持传统的忠孝观念,一家人团结友爱,进而共建和谐的社会,社会的进步object11y会得到更可观的收获。

孝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孝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孝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孝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代表了尊敬、感恩、孝顺等价值观念。

在当代社会,孝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孝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伦理观念。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关系的多样化,孝文化也需要不断地被传承和弘扬,以使其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和深刻的生活内涵。

其次,孝文化有助于将人们的行为规范化。

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关爱亲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孝文化的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加注重家庭伦理,遵守社会规范,从而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最后,孝文化也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家庭幸福感和社会归属感。

尊重家庭,关爱亲人,不仅能够增强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更能够带来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同时,在当代社会中,孝文化的传承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和亲情关系的建立,提高人们的社会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因此,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孝文化传承下去,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指导作用和深刻内涵。

- 1 -。

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孝文化的现代价值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深远的现代价值。

以下是一些现代价值的例子:
1. 人际关系:孝文化强调家庭中的亲情和互助关系,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孝文化教导人们要尊敬父母长辈,关心和照顾家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这与现代社会中强调家庭价值、关注家庭和睦的观念相契合。

2. 社会和谐:孝文化强调家庭中的和谐与团结,扩展到社会层面,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尊敬和孝顺父母是孝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每个人都能秉持这种价值观,社会中的亲情关爱将更加普遍,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3. 个人发展:孝文化注重培养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在现代社会中,这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孝文化中的关键特质,如恭敬、尊重、忍让和关怀,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认同感。

4. 传统文化的传承: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孝文化的传承对于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孝文化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它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有着积极影响,也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弘扬孝文化的精神,让其在当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孝的当下意义

孝的当下意义

孝的当下意义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家庭伦理观念,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的表现。

孝的当下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体与家庭关系中,更是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孝在个体与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都面临着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等各种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孝成为了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

孝顺父母不仅是对他们的感恩之情的表达,更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孝是一种对父母的尊重和关怀,是对父母的爱的表现。

只有孝顺父母,才能真正让家庭充满温暖和幸福。

孝在社会中具有引领作用。

孝不仅仅是在家庭中表现出来的,更是在社会中实践的。

孝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是对社会的关心和热爱。

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他们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孝是一种社会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孝在国家层面上也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孝顺父母的人,往往也具备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风家训。

他们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注重传承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他们将孝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孝的当下意义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更是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孝顺父母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现代人应有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当重视孝的价值,培养孝顺父母的意识和行动,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只有在孝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孝的当下意义不可忽视,它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美德和目标。

孝亲敬老的现代意义探讨

孝亲敬老的现代意义探讨

孝亲敬老的现代意义探讨孝亲敬老一直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具有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

然而,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孝亲敬老这一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孝亲敬老在当下社会的现代意义。

首先,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孝亲敬老的意义愈发凸显。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老年化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尊敬老人、关心关爱家人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

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体现了家庭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其次,孝亲敬老在当代社会中承载着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在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时间成为了珍贵的资源。

因此,人们有时会忽视对父母、长辈的关心和照顾。

然而,孝亲敬老不仅仅是一种尊重长辈的传统仪式,更是对家庭关系的维护和承诺,体现了人们对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担当。

再次,孝亲敬老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带动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意义。

尊重长辈、关心家人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家庭和社会建设的基石。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才能和谐稳定;只有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不仅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孝亲敬老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的延续,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践行,以及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只有让孝亲敬老这一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弘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现代社会。

希望每个人都能铭记孝亲敬老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实践孝亲敬老的现代意义,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忠孝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道德和社会意义。

忠孝观念强调忠诚和孝顺的品质,并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忠孝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孝顺更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对父母或长辈的敬爱和尊重。

孝顺不仅表现为言行举止上的尊敬,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尊敬父母、照顾长辈、孝顺祖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义。

孝顺能够培养人的家国情怀,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忠孝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忠诚和孝顺是社会关系的基石。

保持对事业、组织和家庭的忠诚可以增加信任和合作的机会,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其次,忠孝观念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忠诚和孝顺要求人们有责任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这些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忠孝观念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们对家庭和社会的忠诚和奉献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协作和尊重,进而促进社会的共同进步。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忠孝观念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信息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尤其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潮,对于忠孝观念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

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也造成了一些家庭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承继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使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持忠孝观念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理解。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将忠孝观念融入到教育和培养中,使年轻一代能够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价值观。

其次,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对家庭和长辈的尊重和关心。

父母应该起到榜样作用,教育孩子懂得珍惜和孝顺家庭,从小培养其忠诚和孝顺的意识。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支持,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增加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尊严。

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

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

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内容摘要:“孝”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倍受推崇。

现代家庭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意识的蔓延,使得孝亲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

从而也出现了很多人伦关系失调、家庭关系紊乱等社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重新认识和提倡儒家伦理中重视孝道的思想,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题词:家庭美德孝敬尊老儒家伦理对于现代家庭关系问题的讨论,笔墨日益集中于夫妻双方关系的处理和协调,这是否意味着现代家庭中子女越来越少地关注对父母的赡养与孝敬问题?易言之,传统社会中浓厚的孝亲观念在现代家庭中还处于何种地位、起着多大的作用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当代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敬”问题进行了访谈调查。

调查是在烟台开发区的一个居民小区中进行的。

由于地处开发区,集中了许多年轻的和中年的夫妇,与地处开发区的特点有关,这里聚集的年轻人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文化素质。

我们的访谈对象集中于那些与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了解他们对儿女的孝亲观念的看法。

这些回答似乎反映了某一年龄段(25--35岁)、某一文化层次(大专以上学历)的城市青年(或中年)人对孝亲问题的态度。

在谈及儿女对父母是否“孝敬”的问题时,这些老人的回答大都是肯定的。

然而,这些肯定的回答在我们听来,都带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无奈。

在他们看来,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受到儿女的照顾,就很满足了。

而这种满足似乎来自于与那些歧视打骂父母、吃父母的、要父母的、拿父母的儿女的对比。

从他们的谈话中还得知,对于洗衣、做饭、照看孩子等家务,他们也都心甘情愿地承担了,目的是为了在自己能干活的时候,不要成为子女的包袱。

至于象子女不高兴了,说话时不在乎父母的感受、甚至带有训斥的口吻等情况,他们也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接受了。

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多的是来自于与孙子、外孙的感情交流,而来自于儿女的却很少。

中国孝文化的现代伦理意蕴

中国孝文化的现代伦理意蕴

中国孝文化的现代伦理意蕴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中的伦理意蕴则是指这种孝文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内涵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国孝文化的现代伦理意蕴,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孝文化的现代伦理意蕴孝文化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实践。

在现代社会中,孝文化的伦理意蕴依然存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关爱亲人与家庭价值观的延续现代社会中,由于家庭结构和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亲情和家庭关系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孝文化依然强调关爱亲人、尊重长辈的价值观念,伦理意蕴的核心是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于孝敬父母的态度有所变化,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关爱亲人和尊重长辈的情感仍然是现代社会重要的道德标准。

2. 社会责任感与公德心的培养孝文化的核心是关爱家庭,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孝文化倡导个人在社会中承担责任、维护社会公德。

现代社会中,孝文化的伦理意蕴体现在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上。

在社会中,人们需要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热心帮助他人等,这些都是孝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伦理意蕴。

3.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孝文化中的“孝”并不仅仅是尊敬父母,还包括尊重长辈、关心亲人等。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人们面临着更多的社交压力和挑战。

孝文化中注重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的伦理意蕴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这种伦理意蕴包括尊重他人、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体谅他人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

二、孝文化的现代伦理意蕴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孝文化的现代伦理意蕴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社会凝聚力孝文化注重家庭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个人主义观念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

孝文化的现代伦理意蕴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培养人际交往技巧和情感沟通能力孝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重要的启示。

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

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

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
传统孝道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

这种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孝道有助于维系家庭关系。

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薄弱。

然而,传统孝道强调的是家庭的凝聚力和亲情,通过尊敬和关心父母,子女能够加强家庭关系,减少家庭纷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次,传统孝道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尊敬和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它教导子女们如何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的辛苦和付出。

通过孝道的教育,子女们能够培养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传统孝道还能够带来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

照顾父母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关心和照顾父母,子女们能够培养出责任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能够增强自己的生活意义和满足感。

同时,父母的教诲和指导也是子女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来源,他们的爱和经验能够帮助子女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孝道也面临一些挑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使得子女们很难兼顾工作和照顾父母的责任。

此外,随
着家庭结构单一化的趋势,许多老人生活在空巢状态下,缺乏子女的陪伴和照顾。

因此,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支持和保障,以确保传统孝道的延续和实践。

总之,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维系家庭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带来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

然而,面临的挑战也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我们秉持传统孝道,注重关心父母,才能够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

孝道的现实意义

孝道的现实意义

孝道的现实意义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这一特有的精神,是区别世界三大重要意识形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重要特点。

自孔子倡导、曾子着力执行、孟子等后儒提倡与发展以来,它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项道德规范。

一部《孝经》把孝道提高到“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的高度。

有了孝,不但可以治天下、守宗庙、保爵位、“教民亲爱”,孝道还是“仁之本”。

人人执行孝,便可防止犯上作乱。

实际上孝道是产生于我国宗法制度下,维护小农经济的一种意识形态。

由于它在维系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不少积极意义,时至今日仍有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孝亲的内容为了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孝道思想,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孝道的内容。

综合各种古籍来看,孝道应该有八个方面。

1.养亲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父母,这是自然规律。

父母对子女不但要花费大量财力,还要付出很大的精力。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法用任何尺度来计算的,因此子女对父母理应尽孝。

尤其是父母老了,已经不能给社会创造财富,甚至不能自立生存时,子女对父母更应尽孝。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是禽兽的天性,儿子孝敬父母也应是天性。

所谓天性,除包括生理上的因素外,更主要是心理上、情感上的因素。

一般地说,子女孝敬父母起码是一种报恩行为,其实并不止于此。

从深层次说,是子女对父母爱心的一种自然表露。

如果孝亲只限于报恩行为,子女只能例行公事,显然不够,应以高标准要求。

《孝经》中曾子说起孝来,认为“大者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可知养亲是子女孝的最低标准。

《孝经》中曾子说起孝来,认为“大者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可知养亲是子女孝的最低标准。

2.关亲对父母奉养大都指物质方面,做子女的还要时时对父母关心、爱护。

平时关心其寒温,按时对父母看望、问候,对年老的父母、身体不健康的父母乃至患病垂危的父母应加意关怀、体贴。

《礼记》中要求“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就是说冬天要使父母温暖,夏天要使父母凉爽,早晚探望问候。

孝的现实意义

孝的现实意义

孝的现实意义
孝的现实意义如下:
1、弘扬孝道,赡养老人。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够发达。

我国宪法第49条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而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孝道。

2、修身养性,融合家庭。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

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

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传统贤孝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传统贤孝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传统贤孝道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传统的道德观念是时代发展的结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贤孝道德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理念“仁爱”,增进内心和谐。

贤孝道德体现了家庭重视亲情友情、孝顺关系,增进家庭和谐。

它也
能培养出自私自利之外的合作精神,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贤孝道德一墒促使人们孝敬、孝顺,注重团结开诚布公、破除老少阶
层界限,坚持突破个人理想,而不是以危害家庭成员和平等为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促进社会层次亲密、自然和谐,让人人都享有
社会尊严、公平对待。

总之,传统贤孝道德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
个人品行,促进家庭和谐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我们建设
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析孝的现代意义

浅析孝的现代意义

浅析孝的现代意义
孝,乃中华文化之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有道,道者治世,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符号。

从古至今孝在中国古代文
化中是一个严肃且严重的内容,被认为是道德的基础。

今天,孝道仍然在
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家长会将孝道教育作为第一个重要礼仪。

孝的现代意义可以从一个宽泛的角度看,即人际交往中的民主和自由、家庭中的爱和尊重、社会个人間的责任感、国家公民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
任的贯穿。

首先,孝在今天的社会中被看做是一种责任感和尊重。

在社会上,人
们要尊重彼此,学会尊重老人、尊重孩子、尊重弱者,从而达成和谐的社
会关系。

其次,孝在今天的家庭关系中更体现为一种爱。

家庭是人们交往最多
的地方,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给予彼此爱和关怀,共同建立家庭和谐。

因此,家庭中的孝道更多的体现在爱的行为,人们可以用爱心去尊重父母,和关爱孩子。

最后,孝在国家公民的道德行为上,也是一种责任感。

在社会上,每
个成年人都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为国家贡献力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孝道对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有助于培养
和谐社会、维护国家法律法规,提升全社会的道德风气。

总之。

孝亲敬老的好处

孝亲敬老的好处

孝亲敬老的好处摘要:1.孝亲敬老的定义与意义2.孝亲敬老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3.孝亲敬老对个人品德的培养4.孝亲敬老对社会和谐的影响5.孝亲敬老的现代价值与实践正文: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体现了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和尊重之意。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亲敬老被视为人伦之本,为国之本。

从古至今,孝亲敬老的好处不胜枚举,既对个人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和谐产生深远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认识到孝亲敬老的宝贵价值,并将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首先,孝亲敬老对个人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孝亲敬老,年轻人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长辈的付出与辛苦,从而培养出感恩图报的心态。

此外,孝亲敬老还能让年轻人学会承担责任,关心他人,锻炼自己的耐心与毅力。

这些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生涯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孝亲敬老对社会和谐产生深远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子女能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充满和谐与温馨。

而当每个家庭都如此时,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此外,孝亲敬老还能够促进代际沟通,使年轻一代能够从前辈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孝亲敬老的传统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为了传承这一美德,我们应该从教育、宣传和社会氛围等多方面入手,让孝亲敬老成为每个人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在教育层面,我们应该加强对孝亲敬老的教育,让年轻一代从小就知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家庭中,父母要身体力行,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和尊重。

在学校里,教师要通过课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培养责任感。

在宣传层面,我们应该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大对孝亲敬老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认识到这一传统美德的价值。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孝亲敬老日、孝亲敬老模范评选等,来表彰那些践行孝亲敬老的人,激励更多人向他们学习。

在社会氛围层面,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尊重孝亲敬老的社会环境。

孝的当下意义

孝的当下意义

孝为何在当下仍然重要?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孝的重要性有些被忽视。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孝亲的价值和意义。

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和社会责任。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孝在当下的意义。

首先,孝表达了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交圈,而孝正是家庭文化的基石。

通过孝亲,孝心换孝道,让下一代知道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爱和付出,进而懂得回报。

其次,孝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与社会融合。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人们的社交圈变得更加广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很容易出现“孝顺不足”,甚至出现了很多人不顾家庭的双赢,在社交活动中却表现出一种过于自我中心的态度。

而孝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进入社交圈。

此外,孝还可以使我们保持良好的家族关系和人际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

最后,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在现代社会中,相互关心和体贴变得越来越困难。

通过孝亲,我们不仅可以关注长辈的健康和需求,还可以了解他们的感受。

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关心和体贴带到更广泛的家庭和社会中,真正为他人的幸福和福祉而奋斗。

总之,孝是家庭、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下,孝的意义仍然十分重要。

我们要秉持孝心,注重家庭文化和社会责任,把温暖和和谐带给自己和他人。

现代生活中的孝道观念

现代生活中的孝道观念

现代生活中的孝道观念孝道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被视为人们的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孝道观念也在逐渐演变和变革,而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孝道,以及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扬光大,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传统孝道观念的演变孝道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孝顺父母是人们尊重传统、弘扬家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表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孝道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演变和变革。

传统孝道注重尊敬和孝顺父母,而现代孝道观念则更加注重关爱和陪伴。

现代人们更加重视家庭情感,注重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以及在父母年迈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二、现代生活中的孝道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孝道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在现代生活中,孝道观念不仅仅体现在照顾和关心父母身体上,还体现在尊重和支持父母的人生选择、关注父母的情感需求等方面。

具体而言,现代生活中的孝道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爱和照顾现代人们更加注重关爱和照顾父母的身体健康,经常给父母买保健品、陪伴他们做运动等。

同时,现代人们对于父母的精神需求也更加关注,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聊天、陪伴他们看电视等。

2.尊重和支持现代人们更加尊重和支持父母的人生选择,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决定,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例如,在父母退休后,允许他们追求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或者支持他们去旅游、学习等。

3.传承和弘扬现代人们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孝道观念,通过各种方式让孝道观念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例如,传承家族文化、传统节日等;参加志愿活动、捐助慈善事业等,体现了尊重父母、关爱他人的精神。

4.理解和沟通现代人们更加注重理解和沟通,尤其是在家庭中。

他们更加倾听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与父母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现代人们也更加理解和包容父母的一些行为和言语,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孝在当代的意义

孝在当代的意义

孝在当代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孝道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伦理道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孝道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父母子女之间的和睦关系,也约束了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崇拜以及关心。

在父辈参军守卫国家,子辈抚育广大国民的古代历史中,孝道被视为支撑社会秩序、维持家庭立足点的重要柱石,其与时俱进的演变也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

进入21世纪,孝道也经历了多方变化,中国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更加关注孝道的涵义和内涵,孝的表达也慢慢走向丰富多彩,并以不同方式为今天的社会发展而贡献着无穷力量。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孝道的理解也从传统的以家庭为中心、依据“六孝”传统来发展表达的模式,转变为体现“尊老爱幼”、注重社会关系,把促进身边人关系和关心社会的表达方式也当做孝的背景,让孝道的内涵更加多元化。

首先,孝在当代的意义包括尊重与爱护。

不仅是家庭内的尊重、爱护,还有对他人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对父母的尊重,把他们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关爱照料,孝敬尊老爱幼。

此外,凡事以礼相待,言谈举止有礼貌,以温柔以待,无论是内外,都要以德言行,表态表现出对社会的尊重。

其次,孝道在当代的意义也包括孝顺和忠诚。

对家庭、社会的孝顺是今天孝道的责任,不论是团结多元的家庭关系,还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心愿,都要秉承忠顺之心,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另外,忠诚也是孝道的重要内涵,从家庭内凝聚领导和父母的权威,到社会朝野各方以忠心己任为本,都是当代孝道的责任。

最后,孝在当代的意义还包括分享、关怀与参与。

分享是孝道的重要内容,在家庭中要和睦相处,分享精神物质财富,在社会中则是以宽容的心态,把握发展的方向,从宽不从严,调动群众智慧,共建社会环境。

关怀是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家庭内要团结协作,多花精力爱护家人,外界要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治理,做好家庭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时刻把自己的行为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今天,孝道早已不再是“沿袭传统,跟随家风”的老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更多的是以改进家风、实现公正和促进和谐,更加关注社会福利,更加重视为社会贡献力量,而这一切,铺就了今天孝道在当代的新定义分享、关怀与参与。

传统美德之崇尚孝亲

传统美德之崇尚孝亲

传统美德之崇尚孝亲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推崇和尊重。

崇尚孝亲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当今社会,虽然价值观有所改变,但崇尚孝亲的精神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孝亲的含义和意义孝亲,即对父母尊敬、关心和照顾,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亲情的一种重要表达和尊重。

崇尚孝亲是一种家庭伦理,它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怀和支持的情感品质。

崇尚孝亲可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亲情,促进社会和谐。

其次,崇尚孝亲有助于传承家族文化和家风。

家庭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单位,家族的发展离不开代代相传的家风。

崇尚孝亲的家庭会传承和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这不仅有助于家族的繁荣,更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此外,崇尚孝亲还能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

一个积极崇尚孝亲的社会,会形成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和谐氛围,共同营造一个和睦、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个充满孝亲精神的国家,能够凝聚人心,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孝亲的实践方式和方法1. 尊重和关心父母的意见和想法。

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应该尊重父母的决策和意见,关心他们的需要和感受。

多与父母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并且在经济、生活等方面给予父母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2.照顾和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

父母年迈后,身体健康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子女应该注重父母的饮食、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照顾和关怀。

3. 尽量与父母多相处。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子女经常会因工作和生活压力忽略与父母的交流和相处。

而孝亲正是通过互动和关怀来表达对父母的尊重和爱。

尽量安排时间与父母共进晚餐,参加家庭聚会,通过一起散步、聊天等方式增进感情。

4. 孝敬父母的传统日子和节日。

中华民族拥有许多孝敬父母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

子女可以在这些日子里表达对父母的敬意和关怀,比如带父母去拜祭坟墓,亲自为父母包粽子等。

三、崇尚孝亲的现实意义当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传统的孝亲观念逐渐受到冲击。

当代青年如何理解“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

当代青年如何理解“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

当代青年如何理解“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当代青年如何理解“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当代中国社会中,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文化价值观开始被挑战和置疑。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如何理解和传承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和挑战。

一、孝敬父母的含义孝敬父母,顾名思义,是指儿女孝顺、尊敬、照顾父母的行为。

这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被视为家庭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尊敬和照顾父母是儿女的责任,也是一种道德义务。

《大学》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以孝事之”,即是说,在父母需要自己时,儿女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孝顺父母。

“三年之丧”、“五服之制”等中国古代的礼制,也旨在规定照顾父母的时间和方式。

二、当代青年如何理解和实践孝敬父母1、尊重父母的自主决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父母一代人思维的变化,年轻一代应该尊重父母的自主决策。

不论是在生活、教育还是事业与婚姻上,年轻人可以通过耐心地关心与沟通,理解并支持父母的选择和决策,而不仅是为他们的决定买单或表面上顺从他们的意愿。

2、照顾父母的身心健康在当代社会中,父母的身心健康无疑是孝敬父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的照顾父母,年轻人不应该仅仅给父母物质上的供养,而是应该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陪伴他们度过快乐健康的晚年生活。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年轻人不妨陪伴父母多出门旅游或参加一些文化活动,以陶冶父母的情趣。

3、创新方式来孝敬父母在当代社会中,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多种创新方式。

年轻一代可以使用社交媒体或电话来定期与父母沟通和交流,通过传照镜头、视频电话等的方式来保持联系。

还可以为父母策划健康丰富的日常餐饮和运动,以帮助保障父母身心健康。

此外,为父母安排护理人员、买礼物、代理一些家事等,也都可以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孝敬父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内容摘要:“孝”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倍受推崇。

现代家庭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意识的蔓延,使得孝亲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

从而也出现了很多人伦关系失调、家庭关系紊乱等社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重新认识和提倡儒家伦理中重视孝道的思想,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题词:家庭美德孝敬尊老儒家伦理对于现代家庭关系问题的讨论,笔墨日益集中于夫妻双方关系的处理和协调,这是否意味着现代家庭中子女越来越少地关注对父母的赡养与孝敬问题?易言之,传统社会中浓厚的孝亲观念在现代家庭中还处于何种地位、起着多大的作用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当代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敬”问题进行了访谈调查。

调查是在烟台开发区的一个居民小区中进行的。

由于地处开发区,集中了许多年轻的和中年的夫妇,与地处开发区的特点有关,这里聚集的年轻人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文化素质。

我们的访谈对象集中于那些与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了解他们对儿女的孝亲观念的看法。

这些回答似乎反映了某一年龄段(25--35岁)、某一文化层次(大专以上学历)的城市青年(或中年)人对孝亲问题的态度。

在谈及儿女对父母是否“孝敬”的问题时,这些老人的回答大都是肯定的。

然而,这些肯定的回答在我们听来,都带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无奈。

在他们看来,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受到儿女的照顾,就很满足了。

而这种满足似乎来自于与那些歧视打骂父母、吃父母的、要父母的、拿父母的儿女的对比。

从他们的谈话中还得知,对于洗衣、做饭、照看孩子等家务,他们也都心甘情愿地承担了,目的是为了在自己能干活的时候,不要成为子女的包袱。

至于象子女不高兴了,说话时不在乎父母的感受、甚至带有训斥的口吻等情况,他们也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接受了。

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多的是来自于与孙子、外孙的感情交流,而来自于儿女的却很少。

儿女也没有很好地意识到应该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而把孝仅仅理解为赡养父母。

这与中国传统社会对“孝”的理解相距甚远。

“孝”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倍受推崇。

如孔子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孟子的“仁之实,事亲也者”(《孟子·离娄上》)、《孝经》上的“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都把孝视为仁、义的根本,“人伦之公理”。

后世的思想家和历代统治者也把它当作维护社会伦理关系和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并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孝”的含义、内容以及各种具体要求。

I.孝道为什么这样为古人所重视呢?在儒家思想家看来,孝敬是性德,即本性中所具有的品德。

儒家讲人性本善。

人性的本善体现在人生而具有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羞恶之心的基础上。

而建立在父子亲情这种自然的伦理关系之上的孝敬,最容易体现出人生而具有的恻隐之心等。

因此,讲孝最容易开发本性,使本具的性德昭显。

儒家仁的思想正是建立在孝这个根本的基础上的。

因此,这个字绝对不能疏忽。

理解了这个字,也就理解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从孝这个字的构成来看,孝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

孝这个字的含义就是说,上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不是两个。

如果有两个这个观念,那就不是孝了。

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

在外国,中国人还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传统,外国人不理解,问:几百年、几千年前的祖先,认都不认得,还祭祀他们干什么?但是他们不懂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道理。

中国人祭祀祖先,这个情存的深厚!远祖不忘,对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敬的道理呢?儒家从纵的方面讲孝的教育,从横的方面,则讲兄弟之间的悌,又把它推广到“四海之内皆兄弟”。

可见,孝悌教育做好了,整个社会的人伦关系就自然会井然有序了。

推行孝道责任重大的是老师。

因此,孝亲和尊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儒家特别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强调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的恩德是一样的。

这在古礼中表现的特别明显。

在《礼记》中记载,男子20岁行冠礼。

从此以后,他的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亲戚都不再叫他的名了,而改称他的字,甚至连皇帝也是如此,都称他的字表示对他的尊敬。

只有父母一生都可以称他的名,还有就是老师也可以称他的名。

可见,老师与父母的恩德是相等的。

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而老师去世,也要守(不穿孝服的)心丧三年。

皇帝接见老师,也要降阶,不能以君臣之礼接见,而必须以宾主之礼接见,即皇帝站在东面,老师站在西面。

可见,儒家对师道尊严是何等的重视,把孝道和师道看成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儒家讲的孝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父母之志,不能让他们常常担心。

如果自己常常让父母担忧,那就对不起父母,就是不孝了。

例如,到学校读书,功课不好,让母亲担忧,就是不孝;不敬老师,和同学不能相处,让父母担忧,就是不孝;蹋进社会,工作不认真负责、不尽心尽力,让父母担忧,是不孝;对长官不尽忠,是不孝,与同僚不能合作,让父母担忧,也是不孝。

因此,《论语》上讲:孝就是能够做到“父母惟其疾是忧”,即父母仅为其疾病担忧,而完全不必为任何其它事情担忧。

可见,一个常常怀有孝心的人,就几乎是一个完人了。

因此,古代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是不无道理的。

II.古代关于孝的有些论述和要求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家庭生活的和谐也仍有可供借鉴的内容。

从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观念出发,儒家所讲的“孝”,其合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赡养父母。

早在《尚书·酒诰》中就提出了“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意思是说,臣民之所以努力种植各种谷物,是为了事奉他们的父兄。

农功既毕,牵着牛车将谷物运到远处去贸易,也是为了奉养他们的父母。

这里就提出了赡养父母的道德问题。

《诗经》上也有很多篇章,一再强调子女应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诗经·小雅》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出我腹我”。

意思是说:爹生我,娘养我。

抚摸我,爱护我,养大长大教育我,照顾我啊挂念我,出门进门抱着我。

因此,子女赡养父母,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更是把赡养父母作为庶人的主要孝道,指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可见,传统儒家伦理对于赡养父母是十分重视的。

有时候,甚至超出了道德范围而以法律形式加以保证,规定不孝在法律上要受到处罚。

《孝经·五行章》有:“五行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的说法,规定对不孝者要“斩首枭之”。

北齐律首创“重罪十条”,而其中不孝罪为“十恶不赦”的罪名之一。

唐律规定,骂祖父母与父母的要处以绞刑,殴者处以斩刑,从而对不孝的种种罪行作出了更具体的处罚。

第二,尊敬父母。

一般人认为赡养父母就是尽了孝道,针对这种看法,孔子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犬马。

皆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就是说,仅仅把“养”作为“孝”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对于养犬马而言,也是“养”,不敬重父母,就与养犬马无法区别了。

《礼记·祭义》上也讲,“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事奉父母,重要的是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的真诚的尊敬之情,保证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使他们心情愉悦。

所以孔子说:“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意思是说,事奉父母时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食让父兄先吃,这样做就能称得上是孝了吗?对父母和颜悦色,尤其要表现在当父母犯错误的时候,不能发火:“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论语·里仁》)。

意思是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轻微委婉的劝说,操劳而没有怨言。

可见,儒家的孝道把尊敬父母视为孝行的高层次要求。

养与敬相比,敬是更根本的。

因此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第三,“尊老”。

儒家把孝不限于父子关系,还扩大到家族亲戚之间,如《礼记·坊记》提出,“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主张“入则孝,出则悌”,即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长者,把家庭敬老观念推广到社会。

自汉代以来,儒家的尊老、爱老、养老的伦理观念牢固地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人们奉行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也要用同样的感情去敬爱别人的父母。

在儒家看来,至少要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称得上是“孝”,以这种标准来衡量今天的“孝”子,恐怕有很多人就很难名副其实了。

一些在古人看来是孝敬父母的起码要求和必备礼节,在现代许多年轻人眼中无异于“天方夜谭”。

实地访谈的结果表明,要使儿女总是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的“愉色婉容”,已经很难做到了。

至于子女偶尔不高兴向父母发点脾气,在一些家庭中已成为“家常便饭”。

而这些老人却只是默默忍受了,总觉得比起那些“不肖”子孙而言,自己的儿女已经做得不错了。

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子女的孝亲观念尚且如此,一般社会大众、特别是农村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对这一点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的调查,但翻开反映老农生活的报刊杂志,亲生儿女(儿媳)打爹骂娘、遗弃侮辱父母、视父母为包袱或保姆等事例随处可见,许多老人凄凉悲苦的生活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令人目不忍睹。

这与中国儒家伦理历来倡导的养亲、尊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III.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影响中国人上千年的孝亲观念的衰退呢?其一,对传统孝道的猛烈批判,忽视了传统孝亲观念中的合理成分。

中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的十年文革期间,孝道连同一切封建道德受到了猛烈的批判,人们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揭露了封建孝道的弊端与危害。

不可否认,传统孝亲观念是在重视阅历和经验的农耕社会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受到宗法等级制度的深刻影响,“孝”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宗法等级色彩,有许多愚忠愚孝的内容和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

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等等。

但是,应当明确的是,这些消极的因素并不能代表儒家孝道思想的主流。

同时,对儒家经典中的这些论述,也不能作断章取义的曲解。

由于一些人对传统孝道良莠不分的批判,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在当代社会产生了不良社会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