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光潜《谈读书》有感越青春悦读书
读朱光潜《谈读书》有感 越青春 悦读书
![读朱光潜《谈读书》有感 越青春 悦读书](https://img.taocdn.com/s3/m/b48a519eb7360b4c2f3f6404.png)
读朱光潜《谈读书》有感:越青春,悦读书化学工程学院煤磷132班周万鹏95一时兴起,为了读书而买书,买书而藏书,束之高阁的美,是读者的诱惑。
读书是诱惑的,束之高阁的美,就是对精神信仰的思触。
翻阅那厚厚的书页,拾起一二行字,细细追悟,纵有万般情怀,却止于言而又意无尽,道不全,书中真理,悦不尽,此中深意。
读书,是静忆时光暇美间的回忆。
喜欢读书之人,心灵有如清泉晶莹透彻,视野宽阔如海,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更是一种境界。
唯在繁乱的尘世中寻求一方净土,用一颗美丽、纯洁的心去感悟和体验生活,叹惜时间匆忙、短暂,却只能用那纤细的素笔在流年的扉页上书铸时光清浅,似水流年,墨染一纸温暖。
像一抹阳光,朱光潜先生的《谈读书》让我眼前一亮。
支离破碎的回忆早已模糊不清,泛黄的书页黑字浓情、清晰而见,残损的书页,那充满活泼朝气的笔迹,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解读、思虑。
朱光潜先生谈读书,从读书的方法、乐趣以及体悟三个方面、六个部分,分别从教育、美学、文艺等角度向读者阐述了“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以及“为什么读书?”进行阐述。
这本书每篇的篇幅都很短,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厚渊博的知识,而在细细品味中享受读书的乐趣,生动活泼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彩,淋漓尽致的叙述读书与做人、做事的哲理。
真可谓一书在手,尽览朱光潜先生的书香情怀、美学思想和博大的智慧,并从中汲取到他的人生境界、阐释人生真谛。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怎样读书的问题,我之前就是想读很多的书,以满足内心的自豪感,结果什么书都没有读出味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学习,领悟其中的道理,品味其中韵味,心有所思,洋情四溢。
读书是件辛苦事,心有所思,思什么?朱先生说,必须要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
读《谈读书》有感:读书的亮堂
![读《谈读书》有感:读书的亮堂](https://img.taocdn.com/s3/m/d9081576b307e87101f69658.png)
读《谈读书》有感:读书的亮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朱光潜先生是一代美学宗师,学问广博专精,学养根深叶茂。
他的《谈读书》,读来让人深得读书之道、之趣、之悟。
《我所欣赏的书评》中,他说:“真正的批评的成就永远是对于作品的兴趣和热情的养成。
”即书评是发自内心和语出天然,不带任何功利。
做书评的态度要公平,公平源自学识、见解。
客观是学识和见解的结晶,唯有客观才能写出真正的书评。
理想的书评是一种艺术,能引导读者从作品中发现他自己梦想不到的哲学、艺术技巧和许多美丑,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和融合。
“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一首诗。
”“好的书评是再造。
”好的书评家犹如探险家,让读者看到最高的山峰。
这是说书评,说书评的实质,对文艺批评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但此番真知灼见更是道出了读书源自兴趣和热爱的缘由和道理。
读书无穷无尽,唯好书不厌百回读。
“《书经》是最古的政治史料,《易经》是最古的解释自然的企图,《诗经》为中国纯文学之祖,《春秋》为中国编年史之祖……”先生循循善诱。
日记和随感录对读书有很大的帮助。
《漫谈日记》中,他以《春秋》为例,畅谈其中奥妙:“这种以私人资格写成的编年纪事实在就已经是日记。
”“任何史籍都必须采取一个观点。
”《春秋》是站在尊周尊鲁的观点上,还有《归田录》《梦溪笔谈》等,像罗马大将凯撒“备忘录”也都类似于日记。
日记具有很好的史料价值、传记资料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能较真实地提供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弥补许多正史的不足,是内心生活的自传,也是对于人生、自然与文艺的深切感想。
《只言片语妙天下》中谈随感录,如“人人都埋怨自己的记忆力不好,没有人埋怨自己的判断力不好”这样的随感语录,就很微妙精巧,耐人寻味。
通常来说,第一流的随感录的作者具备哲学家与诗人的特质,看得高远,寓情于理。
随感录在法国最发达,英、德等国亦盛,像歌德、培根、尼采等,都是以言语妙天下的。
《谈读书》朱光潜读后感
![《谈读书》朱光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689b7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8.png)
《谈读书》朱光潜读后感两件事谈读书,看朱光潜《谈读书》。
第一件,浊决大国的子民一直以来都在五千年的“文化自信”里傲视群国。
疫情来了之后,不久就收到了从日本飘洋而来的捐助物资,不同地域的物资箱子上写着不同的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等。
相形之下“武汉加油”,“武汉不哭”就像被扯烂的棉袄飞出了白花花的棉絮里子一样。
以至于网上流行起了《论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连捐赠留言都写不过人家的言论。
第二件,“211”全部人都在家竖扫把。
竖个扫把本没什么小题大做,往乐里说就是穷极无聊找个乐子。
然后就出现了以下这样的言论堂而皇之地自信满满地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着。
第一件事看出人对不读书、没文化的慌长。
第二件事看人在读书,但却读出了没文化的荒谬。
国人不是不读书朱先生的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而我们大多数国人的生活还只停留在“享受”。
就连生活观也只在于满足“肉体享乐”。
譬如工作是为混口“饭吃”,学习是为混个“铁饭碗”,成功后第一件事就是“扩金屋“广“藏娇"。
问国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个人觉得提问不准确。
应该问,国人更愿意读什么样的书?就此,读书之前,我们也可问问自己:“我的生活观是什么?”狭隘的“学问观”源于扭曲的“生活观”,扭曲的“生活观”又筑建狭隘的“学问观”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知其“一观”也就知其“另一观”。
你问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多数人都会感叹说:“哪有时间啊!”事实上不是没时间读书,只是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无用”书上。
读“无用”书很难,孤零零的一个人又加上欠缺物质效益作为激励基础,读书动力就已失去一半。
读书的时候又没条件邀人捧场起哄,不仅如此,你还要为读一本书而放掉五光十色的娱乐,放掉闲聊里对虚荣的炫耀。
更难的是,读书不仅花时间还需花出专注力、理解力、共情力。
读书又不见可立马获利的效益。
读书这件事里不见容易只见艰难,既是如此,务实的国人理所应当的选择了“无用而弃,畏难而返”。
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想读书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cda5dbb680203d8ce2f246a.png)
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想读书体会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想读书体会篇一: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李蕾我们的生活过得太躁。
看完朱光潜老先生送给我们的十二封信后,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十二封信,每一封有着一个主题,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在我看来却包含了所有。
每一封信中都显示着这位美学大师的学识渊博,相比之下,我们太过渺小。
渺小的我们可能一生本就达不到那种高度,却仍不肯踏实下我们那颗浮躁的心。
先生在开端便推荐的那些书目,坦白讲,看过的聊聊无几。
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有时连午休的时间都被占用。
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各种各样的大赛、学生会工作,每天忙到不可开交,没时间上课、没时间做作业、更没时间看书。
每天熄灯后,静静躺在床上,好累,却想不出来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对被消费的时间又充满愧疚,无能为力的进入梦乡。
一个月后,又发现我们想做的一件都没有做成。
我们真的很忙吗?答案,不忙,浮躁且急于求成。
每天抽出点时间读点书,在朱光潜先生看来这是最重要的吧,要不然也不会放在第一封信的位置。
是啊,我们都在忙,不过应该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看看书,并不一定要获得黄金屋,至少可以修身养性,增加修养。
俞敏洪大学四年读了800本书,现在想想,平均一天半一本书,这还是要算上放假的时间。
我们四年下来,能看上80本书的人,应该都算不少了吧。
我们缺少的不是看书的时间,而是一颗愿意静下心来看书的心境罢了。
十二封信如碗圣水般洗涤我们浮躁的心,无论是读书、静动、选择,亦或是亲情、友情、爱情,给我们的不是直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而是用渊博的知识,一位长者的口吻,引发着我们的思考。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刘同,用他亲生的经历,引发着每个共鸣器发出自己声波;用他奋斗的经历述说着,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他曾经说道:现在的学生,特别希望有人能告诉自己一个如何能够快速成功的方法,越来越焦急,可大多数只停留说,远离了做。
是啊,我们多么渴望成朱光潜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功,能够有一番作为,太着急了。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朱光潜教你如何读书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朱光潜教你如何读书](https://img.taocdn.com/s3/m/6c55393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60.png)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朱光潜教你如何读书篇一: 朱光潜教你如何读书2014-09-14 凤凰读书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
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
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
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到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
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
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中国学生们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学时代就欢喜煞有介事的谈一点学理。
他们——包括你和我自然都在内――不仅欢喜谈谈文学,还要研究社会问题,甚至于哲学问题。
这既是1种自然倾向,也就不能漠视,我个人的见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重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重想象。
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我自己便没曾读过几本“青年必读书”,老早就读些壮年必读书。
比方中国书里,我最欢喜《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中的《书笺》、《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花间集》、《张惠言词选》、《红楼梦》等等。
在外国书里,我最欢喜济慈、雪莱、柯尔律治、白朗宁诸人的诗集,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和《奥塞罗》,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戏剧集,屠格涅夫的《处女地》和《父与子》,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说集,小泉八云关于日本的著作等等。
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
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
读朱光潜《谈读书》有感:书香醉人其乐无穷
![读朱光潜《谈读书》有感:书香醉人其乐无穷](https://img.taocdn.com/s3/m/00200aae3169a4517623a301.png)
读朱光潜《谈读书》有感:书香醉人其乐无穷“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是的!喜欢读书之人,心灵如清泉晶莹透彻,视野宽阔如海,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更是一种境界.唯在繁乱的尘世中寻求一方净土,用一颗美丽、纯洁的心去感悟和体验生活,叹惜时间的匆忙、短暂,却只能用那纤细的素笔在流年的扉页上书就时光清浅,墨染一纸温暖.就这样伴着书香浅行,让人生其乐无穷……――题记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的陪伴与滋养.“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凡是值得阅读的书,需要细细品味,涵泳咀嚼,边读边思,就像法国思想家蒙田说的“通过读书能领略、感悟出一个头脑”大概就是读的功效.朱光潜先生在关于读书中这样说:要使读书像一棵花,一只鸟或是一个人,成为一种活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把“死”知识变“活”.有人说,读书好,书中自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清贫却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理的读书人,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草根人,不过多数都是关于农业科普、健康与养生类的,小说主要是中外名著.现实生活中,土豪越来越多,而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我作为一名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对读书有着强烈的热爱与激情,读书让我获益匪浅,成为我精神家园的动力源泉,我要为梦想而读书.读书让我了解到伟人、名人的辛酸与掌声都是那么的精彩靓丽,让我明白了在成功的背后有着无数的坎坷、磨难和泪水,让我的心灵更坚强,对成功的信念更坚定.读书给了我快乐与力量,也给了我智慧.如果说吃饭穿衣是人的物质需要,那么读书就是人的精神食粮,不能缺少.有人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读那些老古董有用吗?有!为什么呢?因为它关心的问题是永恒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人生,啥叫幸福,什么是智慧……这一个又一个问题永远回答不完.比如: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在孔、孟、墨、韩那里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们读到了人生智慧.读书中我们能看到风行走的样子,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能在翻书的朝朝暮暮里,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呼吸.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一个爱看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幽婉的安慰者.通过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我认为,在如今网络时代,无功利的阅读是最好的方式,古今中外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里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里运行,生活中的琐事烦恼,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滴答流淌出蓝天、白云、花开、鸟鸣与和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为学与从教的基础.一个师长,倘若没有对书籍的沉醉与热恋,没有对求知的渴望,没有开阔的人文视野、博大精深的知识修养,就无法言传身教.朱光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教育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他不仅著述甚丰,而且更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品格.通过阅读朱光潜的书籍,让我联想到我自己.我的父母亲,一生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到了我这一辈,父亲说什么也要我们兄弟姐妹好好读书、勤奋学习.可是,那个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的年代,哪有钱买书、哪有时间读书学习.改革开放后不久,我便怀着绿色而美好的理想走进部队、走进了部队这所我人生的大学.是部队给我提供了学习知识的平台.从此,我便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武装自己,读书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为我的写作之路奠定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读书使我的生活多姿多彩,作为一名返乡的农民工、一名共产党员,我愿把自己投身到我热爱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事业中去,用知识丰富村民的头脑、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这正是:“人生路上书做伴,和睦家庭细耕读.书啊,你是多么的崇高,多么的伟大啊!我从那淡淡的书香中,美丽的图画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快乐,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细细品味出书中的香甜,才能感受到回味无穷的魅力!我不但喜欢读书,还喜欢写作.我写美丽的大自然、勤劳淳朴的农民、欣欣向荣的村庄;写家乡兴平的变化……当一篇篇文章刊登在各种媒体上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喜悦,就像一朵绽放的花儿,这种喜悦仿佛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一直鼓励着我,让我收获着对读书更加浓浓的爱!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的心灵深处,最依恋的是永无止境的书山.它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它像一片灿烂的阳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它像一首动听的歌曲,唤醒了我沉睡的智慧……它,给予了我知识,力量和勇气.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书中充满了想象,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人生的惊喜,充满了生灵的奇迹.浓浓的书香里,散发出的芬芳与诱惑,让我不由得从心里发出一声感叹:读书有趣、书香醉人,净化心灵、其乐无穷!让我们以书为伴,一起都来读书,读好书吧!(作者为陕西省兴平市花王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王选练)。
2023年《谈读书》读后感 6篇
![2023年《谈读书》读后感 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99835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a.png)
2023年《谈读书》读后感 6篇《谈读书》读后感 1不知道你们读了书有没有什么启发,或是明白了什么道理,反正我多多少少有一些。
有些人看了一本书和没看一本书都差不多,只是花了一点点时间把里面的内容全看完。
说实在吧,我读书的心情至少会和内容有所变动,我经常看着看着,满脸是泪。
甚至有时过于气恼,差点把书撕了。
可看了《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后,突然感觉我之前做得并不好,还需要改进。
首先,要读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记住这本书的内容。
其次,读的时候要大声。
比如说我的班级,早自习读书时,大多都读得有气无力。
只有一部分在认真读,而这一部分中,可能只有两三位同学在大声朗读。
而另一小部分呢?虽然有认真读,但害羞,认为大声读会被听到,几个人声音合起来也没有一个大声朗读的声音大。
单单只是朗读声音大不行,还要一心读书,而不是读着书想着玩,这样的朗读,丝毫没有好处。
所以有些人读课文读了十几遍了也背不下来,有些人读了几遍就背得滚瓜烂熟。
原因在哪?在心上啊!不要像某些同学一样死气沉沉的读,就算会背了也记不了多久!我从今天开始,要做到大声朗读,用心朗读!《谈读书》读后感 2学了培根的《谈读书》后,我又反复看了几遍,觉得__中的每一句话都富有哲理,也是我受益匪浅。
__大致写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和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三个方面。
培根在文中写出了很多读书的好处和读书的方法。
比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张才;读书能补天然之不足;读书时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书有的须全读。
而只有的只需大体涉猎……培根的这些观点与想法都深深的启发了我,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去读书。
看了培根的这篇__后我觉得读书的好处数不胜数。
自己也要多去读书。
读书时应该用心去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应该看表面的意思,只要领会了作者写作的意图,才能理解这篇__。
读书时要把自己幻想成书中的人物,深临其境,体会书中的妙处,这样才会使人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书中的精彩与魅力;读书还要有探索精神,不能完全相信书中的内容,对有所怀疑的地方要去探求他的'真伪,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手中的资料去验证,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书中不正确的观点引向歧途。
朱光潜读书笔记谈读书
![朱光潜读书笔记谈读书](https://img.taocdn.com/s3/m/8ecc6e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8.png)
朱光潜读书笔记谈读书朱光潜读书笔记谈读书(优秀5篇)关于对朱光潜读书笔记谈读书,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朱光潜读书笔记谈读书篇1朱光潜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朱光潜,安徽人,原名朱邦藩,字玉潭,号光潜,别号我欲等。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
他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美学的萧伯纳”。
二、深入分析朱光潜的读书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精”“深”“博”“杂”。
他主张读书要精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深入理解其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同时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做到“博”“杂”结合。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以《西方美学史》为例,朱光潜通过系统梳理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对美学理论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美学史不仅是对美的研究,更是对人性、对生活、对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在阅读过程中,朱光潜不仅关注美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还关注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了“精”“深”“博”“杂”的完美结合。
三、个人观点我认为朱光潜的读书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首先,精确把握作者思想是读书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才能更好地吸收其精华。
其次,深入理解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再次,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博”“杂”结合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四、对比与参照相比于其他读书方法,朱光潜的读书方法更加注重深入思考和系统学习。
与其他只注重表面印象和短暂感性的读书方法相比,朱光潜的读书方法更加全面和深入。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朱光潜的读书方法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五、结论与评分综上所述,朱光潜的读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读书方法。
它既注重精确把握作者思想,又强调深入理解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同时强调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并且提倡“博”“杂”结合的方式。
《谈读书》读后感
![《谈读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f5d57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3.png)
《谈读书》读后感《谈读书》读后感范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读书》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谈读书》读后感范文篇1三大师谈《红楼梦》内容简介:当研究“红学”热潮迭起之时,重读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三大师的“红学”论著,将对今天的“红学”研究多有助益。
本书收入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胡适、蔡元培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三篇文章,即《<红楼梦>评论》、《<石头记>索隐》和《<红楼梦>考证》。
买这本书是因为我在看《红楼梦》,我的老师说不仅要自己看,自己悟。
还应当多多看看别人的评论,这样看书才好。
想来如今红学研究方面的书还真是不胜枚举,因此还是找来一些资深的大家来看。
本书是由国学大师王国维、北大校长蔡培和白话文发起者胡适所著。
三位前辈的见解一定是很值得我们后生晚辈学习的……王国维的论文从美学、伦理学、哲学的角度讨论了《红楼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悲剧意义。
感觉作者被叔本华哲学深深吸引,文中多次引述且涉及哲学理论的部分也只以叔本华的为主。
虽然我并不了解也没有读过叔本华的哲学,但从这里分明感觉到王国维之投水自尽与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影响难脱干系。
王国维喜欢这样的悲剧气氛,喜欢《红楼梦》的悲剧结局,我也喜欢,我因此也动了读一读叔本华哲学的念头。
以前之所以不读是怕自己陷进去拔不出来,罗素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主义者的积极的哲学更吸引我。
现在忽然觉得,既然人生本就是一出悲剧,读叔本华也就顺理成章。
《谈读书》读后感范文篇2生命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是过程,无论成功、失意、辉煌、落魄、绚烂、安静,都是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着,就是生命的最大快乐,享受生命,把握每一分钟,不虚度,不浪费,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
含笑面对人生的总总,生活也会回馈我们一张笑脸。
相信这个观点,并努力去做到这一点。
《谈读书》读后感(精选18篇)
![《谈读书》读后感(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b1735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d.png)
《谈读书》读后感(精选18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读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读书》读后感篇1我选择去解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或者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知识渊博的伟大历史名人孔子,也虚心的求教别人。
有一次,他和弟子开车在路上,遇见一位小孩在马路中间玩石头。
孔子很生气地说:“你怎么在路中间玩石头。
”小孩说:“你看我这块石头像不像兵。
”孔子一听,便坐下来认真观察,观察完后问了小孩叫什么,几岁了。
孔子最后说了一句:“我要拜你为师,让你当我的师父。
”还有一次,孔子遇到了几个不会的题。
孔子并没有去找什么大人物求教,而是向自己的弟子去提问解决那一个个题。
人们说:“孔子真是热爱学习,勤勉学习,而且也向别人去虚心学习。
我们班也有几位同学,遇到问题不会时,会时常向学习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所以,我也要虚心地去向别人请教,这样知识才会越来越多。
而不是目中无人,藐视那些学习不如自己的人,让自己的知识捉襟见肘。
学无止境,我要让知识满满的如滔天巨浪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尽。
《谈读书》读后感篇2今天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深受启发。
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既然学习如此重要,那么怎么学?这个问题让《古人谈读书》来回答你。
对我来说,第五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启发最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像在追赶什么东西,总怕追不上,追上了又怕失去。
“学而不厌”,如果追上了就认为不会失去,这说明你满足了,这是不可能学好的,你总会遇到比自已厉害的人。
毛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就像追赶东西,一天不追,就会被落下一大段,就不可能追到了。
相信有许多人像我一样,什么班级第一呀,什么年段第一呀,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开心得不要不要的。
谈读书读后感(共5篇)
![谈读书读后感(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d3114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4.png)
谈读书读后感〔共5篇〕第1篇:谈读书读后感谈读书读后感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摘自《谈读书》关于读书这么个涉及多方面的话题,我一直认为读书多不如读书精,选一大堆毫无营养的书藉,让那些无聊的文字充满你的大脑,倒不如先一本修心养神的书藉来升华你好,正应文章第一句话读书足以怡情。
文章还讲到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不禁使我想到我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伤仲永》,文中的方仲永天资聪颖,可自己写诗作诗,但是他的父亲却不让他接受更高的教育,反而凭借他聪颖的资质让他作诗赚钱,最后,仲永的资质被磨地消失殆尽,只沦落为一个普通人,真是伤仲永啊!如果仲永接受了更高的教育,那么他是否会成为一代名人呢?就如他天生就是一棵上好的佳木,可假设不经修剪移接,也会胡乱生长,最后归为众多花木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位。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天生天赐天赋予的这些东西就是好的,正如一句话所说: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决定的。
要应用自己的好天赋,再加上后天努力,这样我们一定会成功。
另外一点读史明智、读诗灵秀、数学周密、科学深刻、伦理学庄重,逻辑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很赞同,并不同于我们开篇说到的一大堆杂文,这里是讲要广泛涉猎,接纳不同科类的书籍,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博学多才,各个方面都懂的人。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我认为更应该是天生我才必读书。
所以,带着你的天赋、你的书籍、你的决心、你的努力,向前跑,加油吧!第2篇:谈读书读后感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谈读书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
谈读书读后感〔一〕不久前我看了一篇培根写的《谈读书》,从中收益非浅。
感觉里面句句都是真言,使我对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朱光潜的《谈读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朱光潜的《谈读书》](https://img.taocdn.com/s3/m/34db530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0.png)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朱光潜的《谈读书》当再次展读朱光潜先生的《谈读书》时,较之先前所读又有新的感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形象的比喻说出书籍在人类文明演进史中所发挥的作用。
诚然,从目不识丁到识得文字,并觉解文字之意,这是人类从蒙昧走向开化的质的飞跃。
人类的进步史,书籍之功无可替代。
但是,万不可因为这一点就完全赋予书籍百利而无一害之意义。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朱光潜先生谆谆告诫我们说:“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就是说,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书籍都是精粹,都是经典。
书籍的良莠不齐为读书增加了很多困难。
读书之前,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要甄别,要去粗取精。
读有益的书,是开卷有益;读无价值,甚至有害的书,会让读书者变得愈加庸俗鄙陋。
读书是精神的修行。
既然是修行,就是人生的境界不断地提升与完善。
言及此,并非意味着只要读书就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一个人的一生要读三种书:专业的书、生活人生的书和放松消遣的闲书。
当然,不论是什么样的书,首先要保证所读之书不是精神垃圾,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精华,而非糟粕。
阅读经典,就是与高尚的人对话。
基于此,读书时应戒除附庸风雅的虚荣之心。
客观地审视自我,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驳杂的图书世界中精挑细选,选择适合自己的,并能够读下去的,从中能够获得精神给养的书。
这样,在书籍世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会有真正的益处。
这里自然就涉及读书多与少的问题思考。
虽然书籍中不乏垃圾,但精品、经典毕竟占大多数。
再者,与一个人紧密关联,能够给人带去积极意义的书籍很多。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即使皓首,也无法穷经。
所以读多少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与其水过地皮湿的蜻蜓点水,不如精思傅会于少量的图书中,懂得取舍,才是大智慧。
诚如朱先生的劝诫,读书在精不在多。
一个人专业是否精进,不是看你读书的量的多少,而是看你对所读书籍精专的程度如何。
朱光潜有感(精选4篇)
![朱光潜有感(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781e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4.png)
朱光潜有感(精选4篇)朱光潜有感篇1近日读朱先生的《谈美》,颇为喜爱,感觉收获颇多。
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涵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便是免俗。
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逾越,有一些精神的拜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此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逾越利害干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污染心灵,得到品德精神的提拔。
谈美鄙谚讲:距离孕育发生美。
卖火柴小女孩读后感其实朱老师在此明白的指出了艺术和生存的距离。
真实世界包围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遐想,其形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孕育发生了距离,因此有了从古到今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所谓:艺术泉源于生存又高于生存。
应该也是此中原理。
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计划在此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孕育发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明白,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谈美读后感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剧有唱、念、坐、打。
相声有说、学、逗、唱。
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纪律如夸张、变形等方式,拉开同现实生存的距离,而其内容又不脱离生存。
人们对于熟习的事物总是容易纰漏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现实生存中的利害干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奇怪的、不相识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孕育发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收回美感,使人向往。
如此所谓:政府者迷,观看者清。
做卓越的教师读后感一天的时光转瞬即逝,而就在本日,我度过了一个故意义的时光。
我读完了第一三封信。
然而通过这第一三封信,我对美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这便是朱光潜老师在八三岁那年写给青年的美学认识读物《谈美》。
朱光潜有感篇2寻美,撑一根心篙,向人流深处漫溯、漫溯,去探索并宣告美的真谛。
六年级习作 让我百看不厌的一篇文章----谈读书
![六年级习作 让我百看不厌的一篇文章----谈读书](https://img.taocdn.com/s3/m/b6e6f3a89ec3d5bbfc0a7454.png)
六年级习作让我百看不厌的一篇文章----谈读书这篇文章让我百看不厌,是朱光潜爷爷写的《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的一篇文章,“谈读书”。
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妈妈去新华书店买书,我在“经典名著”栏那里挑书。
我想,名著一定写的很好,我就情不自禁的向那里走去,我一眼就看到了《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七个大字,再定睛一看,原来作者是朱光潜爷爷,他可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
回家以后,我就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我看到了“谈读书”这篇文章。
看完以后,我在想:这篇文章怎么能写的这么好呢?这篇文章告诉了我读书的重要性,教会了我该怎么读书,不应该把时间花在不应该读的书上面,这篇文章是一个个关于读书的小故事构成的,让我读起来轻松愉快,把所有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其中最启发我的一段话是“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者半分钟功夫么?如果你每天抽出半分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是啊,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如果你能在睡觉前留出20分钟时间,那么读书就不成问题了,你可能会说:我学业很忙的,哪有什么时间读课外书啊!朱光潜爷爷在“谈修养”里曾说过:“我常分析中国的病根,觉得可以归原到一个字上----懒。
”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如果因为懒,不愿意去‘挤海绵’,那时间老人永远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我们都应该做到的。
你如果没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间可以寄托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校园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读书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嗜好,每个人都应该和它“做最好的朋友”;应该和这位“好朋友”“形影不离”,这就是我百看不厌的文章!教师评语:小作者朱泊宇不仅对朱光潜的《谈读书》一文有着非常深刻的领悟,而且还发出了十分诚挚的召唤,整片文章深入浅出,耐人寻味而又不失幽默诙谐,正由于小作者经常拜读大师的作品,所以所写的文章已经开始流露出大家的风范,这不正是“以书为友”,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的最有力的见证吗?。
《谈读书》的读后感
![《谈读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4c66ec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3.png)
《谈读书》的读后感《谈读书》的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收集的《谈读书》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我个人认为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看书,看一本或一篇从未看过,也可以是重新看的书,第二,学习,上学校,多用于现代社会中,孩子出门前,都说一句:“我读书去了!”不想读书不爱读书的人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读书(指课外书),80%的孩子都会答复没时间,我想换成是我,也会那么说的。
其实,生活中,空闲的时间是很多的,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在书桌前发呆的时候,玩疯了需要平静一会的时候,一个人闲着无聊的时候,……那些细小的时间,要靠你去拾掇。
有一个作家说得很好,每天你就是再忙,看三、四页书的时间总是有的,慢慢积累起来,将是一个很惊人的数目。
“读书”也就是“学习”,那“学习”又得分开说:“学”是学习新的知识,只有学了,才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习”便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学了,转而又忘了,那等于白学,白学又不如不学,所以温习不可少。
学习后还得“思”,“思”便是思索学过的知识,不思,便不理解,不理解学来也无用。
读书必是自愿,只有自愿做的事情才更快乐,更有效果。
别人逼你,你本身不愿意,只怀着满肚子的气读书,脑里便不能“思”了。
比方说我吧,一本《家》,看了一个月还没看完四分之一,我自己也火了,看不下去有何方法?但同样厚薄的儿童小说,仅一小时,便半本“下肚”。
那时我还想:人生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在我眼里,暂时没有。
我想,看书是需要耐心的,名著确实不同于其他小说,慢慢琢磨,才其乐无穷。
既然我早已读过这篇文章,还写了,就不能光说不做。
走,看书去啦!读书是人类的专利,人类创造了书籍这种方式,用来传承知识,积累文化,修养情志,使新一代的知识起点承接在上一代的知识终点上,步步登高,走向辉煌。
如果到动物园,看见猴子拿着书来读,那大家会感到很滑稽;但是如果看见小孩拿书来读,那大家都会去称赞他,觉得他有长进。
谈读书读后感
![谈读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fdc40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d.png)
谈读书读后感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心灵的慰藉,是思想的宝库。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对读书发表过自己的见解。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能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丰富内心世界。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读书的文章和书籍,感触颇深。
读书,是一场自我提升的修行。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忙于追逐物质的享受和外在的虚荣,而忽略了内心的滋养和精神的成长。
然而,读书却能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安抚。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这种自我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
就像春雨滋润大地,无声无息却又影响深远。
读书,能够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走进作者构建的世界时,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
有些可能与我们的固有观念相符,而有些则可能大相径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整合,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种思考的过程,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能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使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更加冷静、理性地思考,做出正确的决策。
例如,在阅读历史书籍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对历史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有力武器。
读书,是心灵的一次旅行。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领略大自然的壮丽风光,感受人性的美好与丑恶,体验不同的人生百态。
在书中,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可以跨越地域,感受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可以走进虚构的世界,与主人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
这种心灵的旅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即使身处狭小的空间,我们的心灵也能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朱光潜书香醉人其乐无穷素材201906111104
![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朱光潜书香醉人其乐无穷素材201906111104](https://img.taocdn.com/s3/m/df4af5d6b8f67c1cfad6b8e5.png)
读朱光潜《谈读书》有感:书香醉人其乐无穷王选练“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
”是的!喜欢读书之人,心灵如清泉晶莹透彻,视野宽阔如海,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更是一种境界。
唯在繁乱的尘世中寻求一方净土,用一颗美丽、纯洁的心去感悟和体验生活,叹惜时间的匆忙、短暂,却只能用那纤细的素笔在流年的扉页上书就时光清浅,墨染一纸温暖。
就这样伴着书香浅行,让人生其乐无穷……——题记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书的陪伴与滋养。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凡是值得阅读的书,需要细细品味,涵泳咀嚼,边读边思,就像法国思想家蒙田说的“通过读书能领略、感悟出一个头脑”大概就是读的功效。
伴随浓浓的书香气息,在琳琅满目的全民阅读活动中,人民网隆重地向读者推荐了由朱光潜编写、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谈读书》新作,作品中文笔优美精炼,资料翔实可靠,说理明晰透彻,见解独到精辟。
这本书既是他通向学术顶峰的必经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
深厚的美学修养,让他能欣赏书中微妙精深的乐趣;谦虚诚恳的治学态度,让他对求学求知有独到的见解。
本书从读书的方法、乐趣以及体悟三个方面、六个部分,分别从教育、美学、文艺等角度向读者阐述了“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以及“为什么读书”。
这本书每篇的篇幅都很短,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厚渊博的知识。
在细细品味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作者用生动活泼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彩,淋漓尽致的叙述读书与做人、做事的哲理。
一书在手,尽览朱光潜先生的书香情怀、美学思想和博大的智慧,并从中汲取到他的人生境界、阐释人生真谛。
朱光潜先生在关于读书中这样说:要使读书像一棵花,一只鸟或是一个人,成为一种活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把“死”知识变“活”。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自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
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
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不少沽名钓誉之徒。
《谈读书》读后感
![《谈读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01d38c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a.png)
《谈读书》读后感《谈读书》读后感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遇。
”我觉得“善读”不仅仅是指多读书,也在告诉我们读书需要讲求方法。
就读了培根的《谈读书》一文后,的确是启迪多多,感到受益匪浅。
首先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一个人的学识气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古典名著有许多都值得品读。
文中说道:“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顺畅。
”所以说书籍如浩瀚海洋,应取己所需而读,我们应有选择性地去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某一方面的书籍去读,而其次在其它一些方面的书籍则应大体涉猎,取其精华去读。
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不去读其它书籍,只是应在读书的比例中能正确分配。
在读书的过程中应适宜地做一些批注,在读懂全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后,用笔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圈点勾画出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同时培根也说“狡黠都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在读书过程中要明确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只是读书中的表面文字,也应将它们与生活实际起来,再将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实践于生活,将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总之,读书的方法各有不同,像陶渊明认为应“好读书,不求甚解”,朱熹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说我们应参照前人的读书方法,结合自身实际,用自己的读书方法去“善读书”。
《谈读书》读后感2不知道你们读了书有没有什么启发,或是明白了什么道理,反正我多多少少有一些。
有些人看了一本书和没看一本书都差不多,只是花了一点点时间把里面的内容全看完。
说实在吧,我读书的心情至少会和内容有所变动,我经常看着看着,满脸是泪。
甚至有时过于气恼,差点把书撕了。
可看了《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后,突然感觉我之前做得并不好,还需要改进。
首先,要读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记住这本书的内容。
其次,读的时候要大声。
比如说我的班级,早自习读书时,大多都读得有气无力。
只有一部分在认真读,而这一部分中,可能只有两三位同学在大声朗读。
而另一小部分呢?虽然有认真读,但害羞,认为大声读会被听到,几个人声音合起来也没有一个大声朗读的声音大。
谈读书的读后感
![谈读书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9feb3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d.png)
谈读书的读后感读书,是一件既平凡又神奇的事情。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仿佛就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能够领略到无数的风景,感受到无尽的智慧。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读书的文章和书籍,心中颇有感触。
读书之美,在于它能拓展我们的视野。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个人的经历和见识总是有限的。
然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打破这种局限。
一本历史书籍,能让我们穿越千年,了解古代文明的兴衰;一本地理杂志,能带领我们游历世界,欣赏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一本科学著作,能向我们揭示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奇迹。
在书的世界里,我们不再被现实的藩篱所束缚,思维能够自由地驰骋,视野也随之变得无比开阔。
读书之妙,在于它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当我们沉浸在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我们会为他们的喜悦而欢笑,为他们的悲伤而落泪,为他们的困境而担忧,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呼。
通过这种情感的共鸣,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体会到人间的冷暖。
而且,读书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让我们更加关心他人,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美好。
读书之益,在于它能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和推理的过程。
我们需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考其中的逻辑关系。
这种思考和分析的训练,能够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和严谨。
同时,读书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时,往往会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读书之乐,在于它能给予我们心灵的宁静。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读书是一片宁静的港湾。
当我们手捧一本书,沉浸其中时,外界的喧嚣仿佛都与我们无关。
我们可以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放松和慰藉。
而且,读书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当我们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内心会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
然而,读书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要有正确的读书方法。
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要学会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对于重要的经典著作,要反复研读,深入思考;对于一般性的书籍,可以快速浏览,获取关键信息。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简(最新)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简(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128275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f.png)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简最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就像朱光潜先生站在我身边语重心长地与我谈话一般,诚恳真挚,亲切自然。
里面的每封信都令我受益匪浅,很多的话读来虽然浅显易懂,但都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
下面选取几封信谈谈我的感受。
第一封,《谈读书》。
读完这封信,不禁想了想过去的自己,空闲的时候还能抽出一点时间看看书,但稍微忙一点,就会将读书这件事置之脑后。
不仅是看书,背单词,锻炼也是如此但扪心自问,再忙的日子,其实也能抽出时间完成这些有益的小事,只是自己不断给自己找借口一样。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退伍落后。
我们在大学正是吸收各种养分的时候,应该抓紧一切时间,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第二封,《谈情与理》。
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三句话: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
我们都知道,理性固然重要,但感性却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理性能让我们置身事外看清某个东西,但感性更能让我们深入其中感受这个事物。
感受加思考,感性与理性,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拥有的态度。
十二封信,各有各的侧重点,各有各的哲理,朱光潜先生的十二封信,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早晨醒得早,花了近一个小时,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谈读书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
所以实践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
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你自己也须得费些功夫去搜求。
关于读书方法: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
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朱光潜《谈读书》有感:越青春,悦读书
化学工程学院
煤磷132班
周万鹏
95
一时兴起,为了读书而买书,买书而藏书,束之高阁的美,是读者的诱惑。
读书是诱惑的,束之高阁的美,就是对精神信仰的思触。
翻阅那厚厚的书页,拾起一二行字,细细追悟,纵有万般情怀,却止于言而又意无尽,道不全,书中真理,悦不尽,此中深意。
读书,是静忆时光暇美间的回忆。
喜欢读书之人,心灵有如清泉晶莹透彻,视野宽阔如海,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更是一种境界。
唯在繁乱的尘世中寻求一方净土,用一颗美丽、纯洁的心去感悟和体验生活,叹惜时间匆忙、短暂,却只能用那纤细的素笔在流年的扉页上书铸时光清浅,似水流年,墨染一纸温暖。
像一抹阳光,朱光潜先生的《谈读书》让我眼前一亮。
支离破碎的回忆早已模糊不清,泛黄的书页黑字浓情、清晰而见,残损的书页,那充满活泼朝气的笔迹,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解读、思虑。
朱光潜先生谈读书,从读书的方法、乐趣以及体悟三个方面、六个部分,分别从教育、美学、文艺等角度向读者阐述了“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以及“为什么读书?”
进行阐述。
这本书每篇的篇幅都很短,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厚渊博的知识,而在细细品味中享受读书的乐趣,生动活泼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彩,淋漓尽致的叙述读书与做人、做事的哲理。
真可谓一书在手,尽览朱光潜先生的书香情怀、美学思想和博大的智慧,并从中汲取到他的人生境界、阐释人生真谛。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怎样读书的问题,我之前就是想读很多的书,以满足内心的自豪感,结果什么书都没有读出味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学习,领悟其中的道理,品味其中韵味,心有所思,洋情四溢。
读书是件辛苦事,心有所思,思什么?朱先生说,必须要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
在读一本书之前,就须得问自己,我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解决心中疑惑、寻找答案,还是为陶冶情操?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快读呢还是精读,这些都是我们在读一本书前应该考虑清楚的,目标一定,就要做到斩钉截铁、淋漓尽致。
继而思考,怎样选择一本好的书目来供自己阅读。
琳琅
满目的书架上陈列着与之相关的书籍,选择一本有质量的书可以迅速补充能量,选择决定了效率。
而我最喜的就是,选择老师、校长、或是人民日报读书栏目的推介书目,这是我目前选择读什么书最喜欢的一种方式。
书找到了,心有所思了,便可以悦读了。
朱先生说,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这是《谈读书》介绍给我们的读书的基本方法。
当然,这里的读两遍,既是数量的要求,也是对读者如何进行“做笔记”的一个思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点滴笔记纲要,是对整篇文章脉络的感悟,可以逼着你去思考精髓所在,更能刺激大脑记忆,但大脑的记忆毕竟是短暂的,就需要不停的去刺激、去创作,这就是朱先生的“做文章”。
做文章就是从零到一的过程,看过一本书,喜欢这篇文章,心中难免会想到一点道理,一些感触,提笔记录瞬间的灵感,再创作,认真推敲、反复琢磨,总有其中一两句能够引人入胜。
当然,读书是一种享受,是精神的愉悦,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读书本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只是,如果不读、不思、不做,那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