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匠心,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以及民居式建筑。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构造方式。
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通常是为皇家或贵族所建,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
它们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宫殿式建筑均采用对称的形式,通过形象的数字和符号表达皇权神圣性。
2. 庙宇式建筑庙宇式建筑是供奉神灵崇拜和宗教仪式所用。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特别崇拜神灵,庙宇式建筑则成为人们表达敬意和崇拜的场所。
庙宇式建筑通常采用高大雄伟的层层式建筑,以示神圣和庄严。
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风格。
中国的园林是以人为本、注重景观效果的建筑形式。
园林通常以山石、水池、廊、亭、楼、台、阁、桥等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再现自然的美景,并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4. 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广泛的一类,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中国的民居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分割与连接,通常采用通透的布局和合理的结构。
一般住宅的建筑风格朴实、实用,注重环境和谐。
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建筑秉承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传统建筑的设计和布局融入了周密的天文地理知识,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宇宙万物的氛围。
建筑的布局和材料选择都契合了自然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礼制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往往遵循着严谨的礼制文化。
宫殿式建筑在设计上充满了对等和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古代建筑风格描写
古代建筑风格描写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建筑风格描写:
1. 飞檐斗拱: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通常呈现出翘起的弧形,犹如飞鸟展翅,称为“飞檐”。
斗拱则是屋檐下的支撑结构,由斗和拱组成,形似蜂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 红墙黄瓦:许多古代建筑的墙壁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屋顶则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这种色彩搭配既显得庄重又富有活力。
3. 对称布局:古代建筑通常采用对称的布局方式,以中轴为对称线,两边的建筑在规模、形制和装饰上都相对称,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
4. 园林景观: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中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花木扶疏,营造出一种优美、恬静的氛围。
5. 雕刻与彩绘:古代建筑中常常运用精美的雕刻和彩绘艺术,如木雕、石雕、砖雕等,以及彩绘的壁画和彩画,这些装饰既增添了建筑的美观,又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6.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传统的民居形式,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庭院。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结构。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风格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风格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与风格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历经数千年的历史,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带您一窥这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建筑之美。
一、木结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点,尤其是木梁和木柱的应用。
木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质地坚韧耐用,使得这些古代建筑能够经受住岁月长河的洗礼。
同时,木材还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灵活性,使得建筑师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
二、飞檐翘角中国古代建筑的飞檐翘角是其特色之一。
飞檐是指屋檐的下部向外延伸的部分,而翘角则是屋檐末端外翘的部分。
这些飞檐翘角的设计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起到遮阳和防雨的功能。
飞檐翘角的形态各异,有的像龙头,有的像凤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对于细节的精雕细琢。
三、大门与院落中国古代建筑的大门与院落也是其独特的特点。
大门的设计通常非常庄重华丽,往往由奇石、门楼、对联等元素组成。
而院落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核心,是人们生活、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院落多由四合院构成,四面围合,中间为天井,形成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内部空间。
四、建筑色彩中国古代建筑以色彩的运用独具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色为贵”。
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神圣的颜色,因此古代建筑往往以黄色为主题,黄色的建筑通常是皇家或寺庙等宗教、政治场所。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广泛运用红色、绿色、蓝色等鲜艳的色彩,增添了建筑的生机和活力。
五、工艺与雕刻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致的雕刻而闻名。
木结构的梁柱上往往镶嵌着精美的雕花图案,这些雕花图案既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又能够加固建筑的结构。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广泛运用砖雕、瓦片彩绘等工艺,使得建筑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六、山水相融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尤其是山水景观。
传统的园林建筑往往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一幅幅宛如画卷般的美景。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意义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在建筑领域的造诣,还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从宫殿到庙宇,从园林到民居,每一种建筑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代表了特定的意义与价值观。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风格1. 宫殿风格宫殿是古代帝王举行朝会和居住的地方,因此其建筑风格极为庄严宏伟。
典型的例子有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明宫。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严谨的对称结构,使用斗拱和彩绘装饰来突显尊贵与权威。
2. 庙宇风格中国古代庙宇的建筑风格以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影响最为显著。
庙宇通常采用方正的平面布局和重檐歇山顶的屋顶,以及精美的彩绘和雕刻。
著名的庙宇有北京的天坛和杭州的灵隐寺。
3. 园林风格中国古代园林是艺术与自然的奇妙融合,追求的是自然美和人文情趣的结合。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物有亭、楼、阁、桥、廊等。
园林建筑多采用曲线形状,以及水池、假山等景观元素。
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都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杰作。
4. 民居风格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风格因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北方地区的民居多采用四合院的格局,并注重炉灶和水井等基础设施的布局。
南方地区的民居则多采用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方式,如典型的福建土楼和南京的居民楼。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意义1. 体现尊贵与权威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宫殿风格的建筑,常被用来表达统治者的尊贵与权威。
宫殿的庄严和宏伟的气势,彰显了帝王的统治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秩序和治理的重视。
2. 表达宗教信仰庙宇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象征。
佛教、道教和儒教对中国庙宇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庙宇建筑不仅提供了宗教仪式的场所,也象征了人们对神灵和信仰体系的敬意。
3. 彰显审美追求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人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
园林建筑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审美理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艺术再现,塑造一个优雅、赏心悦目、令人放松的环境。
4. 传承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结构特点。
这些古代建筑不仅是久经沧桑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木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注重木构件的运用。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斗拱结构”,即将大梁与墙体之间用“斗拱”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结构。
这种木质结构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地震中具备了一定的抗震能力。
2. 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对称和谐的美感,常常采用对称布局。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通常由四个房屋围合而成,构成一个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这种对称布局不仅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3. 巧妙雕刻: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细节雕刻,通过雕龙画凤、刻花绣鸟等手法,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华丽。
这种巧妙的雕刻技艺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水平。
4. 重视色彩:中国古代建筑在色彩运用上非常注重平衡和谐,采用红、黄、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以及金、银等宝贵的金属材料,营造出壮丽的视觉效果。
这些色彩不仅是对建筑物的装饰,更是对中国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呈现。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斗拱”和“檐翘”结构。
斗拱结构是指将木梁和木柱用水平梁和垂直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
而檐翘结构是指屋檐由多个檐瓦逐层向外翘起,形成悬空的形状。
这些屋顶形式不仅美观,还有利于排水和抗震。
2. 柱式和梁式:中国古代建筑在柱和梁的运用上非常讲究。
柱式包括单柱、重柱和柱群等形式,常用于支撑屋顶或构成柱廊。
梁式则是将大梁与墙体相连,形成稳定的结构。
这些柱式和梁式的运用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更加坚固可靠。
3. 建筑构件: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丰富多样,包括斗栱、飞檐、廊柱、玲珑砖雕等。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风格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风格中国传统房屋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长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由于中国传统房屋建筑建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需求,所以其风格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赞誉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主要风格。
一、四合院式建筑风格四合院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之一。
四合院的形状呈中心对称的方形,周围有建筑围合而成。
四合院式建筑一般由主体建筑、左右厢房和后院组成。
主体建筑位于四合院的正中央,多数是两层木质结构,形式简洁,富有传统韵味。
左右厢房一般是单层建筑,用来起到功能性的作用,如起居、储物等。
四合院的后院常常是个花园,种满了各种树木和花草,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二、吴越式建筑风格吴越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的一种重要风格,主要流行于中国的东南地区。
吴越地区的自然环境多山多水,所以吴越式建筑通常采用水乡特色和山水意境为主题进行布局和设计,给人一种婉约秀丽的感觉。
吴越式建筑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的统一,常常利用平台、廊道、亭台等结构体现出山水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同时,吴越式建筑也注重材料的选用和细节的处理,建筑的檐口和墙上常常会绘制各种吉祥的图案,给人一种美好和祥和的感觉。
三、单檐式建筑风格单檐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一种独特的风格。
它通常只有一层,采用大檐的设计,能够很好地遮挡阳光和雨水。
单檐式建筑常常被用来作为庙宇、官府和民居的建筑风格,其具有简约、庄重和宏伟的特点。
单檐式建筑往往会有屋顶上的瓦片进行雕刻和装饰,给人一种精美和尊贵的感觉。
四、宫殿式建筑风格宫殿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最具壮丽和宏伟的风格之一。
宫殿式建筑常常是中国古代皇帝和贵族的居住地,给人一种尊贵和庄严的感觉。
宫殿式建筑一般采用多檐多脊的设计,屋顶上常常会有拱券和琉璃瓦进行装饰,给人一种华贵和庄重的感觉。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丰富多样,其中秦汉建筑、隋唐建筑和明清建筑是三种典型的风格。
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隋唐建筑则展现出宏伟壮丽的气派。
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园林的美学思想以及浪漫主义的情调。
明清风格则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强烈和精细,徽派建筑就是明清建筑的突出代表。
徽派建筑讲究风水布局,崇尚“天人合一、顺适自然”的理念,其主要特点是依山面水,以木构架为主,粉墙黛、瓦墙多进院落式集居,三合院式为多。
坐北朝南,砖石土砌墙,使用木雕、石雕、砖雕做装饰,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内向合院。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以下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1.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特点: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地和祭祀场所为主。
宫殿建筑大多采用方形布局,以木材和土石结构为主。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兵马俑。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特点: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西亚和中亚的影响,基本建筑结构采用集中式布局,并增加了一些外来元素。
特别是佛教寺庙的兴起,使得寺庙建筑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3.隋唐时期(公元589年-907年):-特点: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丰富的装饰和雕刻,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稳固和庄重。
佛寺和宫殿以及各种公共建筑得到了大规模的建造。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大雁塔,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4.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特点: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改良,建筑结构更加优雅和精致。
曲尺式建筑布局和建筑雕刻、装饰得到了大力发展。
-代表建筑:北京的颐和园,浙江杭州的灵隐寺。
5.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特点: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北宋时期的优点,注重平面布局和建筑细节的精湛雕刻。
特别是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代表建筑:苏州的拙政园,江苏扬州的个园。
6.元明时期(公元1279年-1644年):-特点: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蒙古和西亚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更为宏伟和壮观,采用多变的色彩和装饰。
-代表建筑:北京的故宫,四川成都的武侯祠。
7.清代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特点:清代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庄重和对称。
宫殿和寺庙采用明亮的色彩,装饰华丽,以黄色为主色调。
-代表建筑:北京的天坛,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以上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概括。
虽然每个时期的特点各异,但都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其独特的风格与结构特点不仅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结构特点。
一、风格特点1. 木质结构与斗拱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木质结构的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师巧妙地运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在一起,使建筑物更加稳固耐用。
而斗拱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用以支撑屋顶,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
斗拱的运用不仅形成了建筑的美观,更使建筑具备了抗地震的能力。
2. 四合院与庭院式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对空间的运用也有独到之处。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庭院为中心,四面建筑围合而成。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也能够提供足够的采光和通风,营造出一个宽敞而舒适的环境。
3. 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帝王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如故宫、颐和园等。
这些宫殿建筑不仅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更展示了中国建筑师的建筑才华和工程技术。
宫殿建筑多采用斗栱、彩绘、砖雕、瓦片等华丽的装饰,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风格,并以中轴线为设计基准,奇妙地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美感。
二、结构特点1. 双檐歇山顶双檐歇山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
它由两个歇山构成,中间有一条脊檩贯穿,形似山峰,因此得名。
这种屋顶不仅能够防雨遮阳,还具备一定的景观效果,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之一。
2. 通霄结构通霄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梁柱结构体系。
它由一根大梁置于墙壁顶端,用于承受梁木的重力,并传导到四面墙体上,使建筑物更加稳固。
通霄结构的运用改善了建筑的承重性能,也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3. 地基工程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地基工程,尤其是对于高大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更加重视。
中国建筑师智慧地利用土木工程的原理,采用木桩、石头等方式夯实地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地基工程的手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风格一、古代建筑风格1.木构架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具有抗震、防火、通风等特点。
主要包括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结构形式。
2.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对称、和谐、平衡,常见的布局有庭院式、四合院、八卦阵等。
3.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如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4.建筑装饰: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包括彩画、雕刻、砖雕、木雕等,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二、古代艺术风格1.绘画:中国古代绘画擅长表现自然景色、人物、花鸟等,风格多样,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2.书法:中国古代书法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体现了文字的美感和韵味。
3.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主要有佛像、石刻、陶俑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4.陶瓷: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精湛,品种繁多,如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等。
5.工艺品:中国古代工艺品包括玉器、金银器、漆器、绣品等,展现了古代工艺的细腻和巧妙。
6.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讲究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主要包括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三、代表性时期与作品1.夏商周:如殷墟甲骨文、三星堆青铜器等。
2.秦汉:如秦始皇兵马俑、汉画像石、汉铜雀台等。
3.魏晋南北朝: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4.隋唐:如唐代壁画、宋代瓷器、元代书画等。
5.明清:如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风格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学习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结构的特点。
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木构架结构的相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答案: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结构具有抗震、防火、通风等特点。
主要包括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结构形式。
2.习题:请解释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的对称、和谐、平衡的含义。
方法:参考课本中关于建筑布局的相关内容,分析对称、和谐、平衡在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得到了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古代建筑以其雄伟壮丽的气势、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展开探讨。
一、木结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采用了木结构。
这种建造方式以其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而备受推崇。
中国古代建筑师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采用卯榫结构和斗拱系统等独特的方法,使建筑物具备了出色的抗震性能。
例如,中国传统寺庙和宫殿常常采用斗拱结构,通过木材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了稳定的建筑体系。
二、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注重平衡感和整体美。
以皇家建筑为例,前殿、中殿和后殿通常按照严谨的对称原则进行设计。
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主要建筑物和重要空间,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着辅助建筑物和辅助空间,形成了和谐与秩序的范例。
三、攀附自然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个独特特点是攀附自然。
中国古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并努力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例如,在山区建造的寺庙常常利用山体和树木,借助自然地形以及自然石材进行建造,使寺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建筑方式不仅使建筑物更具美感,还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敬。
四、装饰与绘画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装饰和绘画而著名,这些装饰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精致细腻。
在建筑的外部,人们常常使用坡瓦、琉璃瓦和彩绘木雕等装饰方式,为建筑物增添了异彩纷呈的色彩。
同时,建筑内部的壁画、彩绘以及木雕等也是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积淀。
五、宫殿式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式建筑以其恢弘壮丽的气势而闻名世界。
皇家建筑群中的宫殿常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设计,使得建筑显得高大而庄严。
宫殿内部的布局也严谨有序,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
前殿常用于接待来客,中殿是主要活动空间,后殿是最重要的祭祀场所。
这种建筑风格展示了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也体现了中国建筑师在设计方面的丰富创造力与造诣。
中古建筑的基本风格
一.基本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
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
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
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
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
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的建筑。
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修精致。
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
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
其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
以上4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3种类型,帝王陵墓则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二.地方民族风格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1、北方风格。
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
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
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2、西北风格。
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
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
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解析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解析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符号。
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建筑风格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格出发,对其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一、汉代建筑风格汉代,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特点。
在汉代建筑中,以宫殿、城墙和陵墓最为典型。
其中,宫殿建筑注重布局和装饰,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
例如,洛阳白马寺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它采用了典型的汉代建筑特征,如华丽的琉璃瓦、雕刻精美的石雕和壁画等。
此外,汉代城墙的建造也十分精湛,以善于运用土木工程技术而著称。
二、唐代建筑风格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发展的巅峰时期,其建筑风格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重要影响。
唐代建筑注重平面布局的规划和对称感的表达,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也非常讲究。
在唐代建筑中,以寺庙和宫殿最为典型。
著名的大雁塔就是一座代表性的唐代建筑,它采用了典型的木构砖砌结构,外观庄严大气。
唐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有大明宫和乾陵。
这些建筑不仅在结构上讲究平衡和谐,还融入了浓厚的宗教和文化元素。
三、宋代建筑风格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建筑风格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
宋代建筑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入,追求“山水之美”,注重建筑的美感和动静结合。
宋代建筑以庙宇和园林为代表。
其中,著名的灵隐寺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建筑,它采用了典型的木构砖砌结构,布局优美,融入了大量的装饰元素。
此外,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也是宋代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它们以水为主题,注重营造一种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
四、明清建筑风格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风格。
明代建筑风格注重宏伟和庄重,强调“大而不倚”;而清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对称和细节处理,追求“精雕细刻”。
中国古代各朝代建筑风格
北京故宫、天坛
清
传统与外来文化综合体现,宫殿和陵墓为主,吸收蒙古、西亚等地建筑技术和装饰风格
北京颐和园、清东陵
隋
融合了南朝先进的规划和建筑技术,建筑风格宏伟
大兴城(长安)、东都(洛阳)
唐
壮丽、世俗,大规模寺庙、宫殿和陵墓
大雁塔、大明宫、洛阳龙门石窟
宋
雅致、典雅,儒家思想影响显著,斗拱层数增多,减柱法、移柱法使用
开封府、汴京御道、晋祠
元
与蒙古、西亚文化融合,建筑风格粗放不羁,多用白色琉璃瓦
妙应寺白塔、永乐宫
明
中国古代各朝代建筑风格
朝代
建筑风格特点
代表建筑
先秦
起始阶段,典型的框架结构和木质建筑
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秦
结构主体的木构架趋于成熟,开始使用斗拱
秦始皇陵、阿房宫遗址
汉
建筑风格独立自由,重檐式屋顶和砖木结构
华清宫、洛阳白马寺
魏晋南北朝
受佛教影响,高层佛塔出现,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
中国历史朝代建筑风格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建筑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古代:早期的古代朝代如夏、商、西周等,建筑风格主要采用了祭祀建筑和城墙等。
古代朝代的建筑风格还包括了一些简陋的房屋,如茅草屋和土坯房。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宫殿建筑,如楚国的江陵城和鲁国的齐鲁故城。
这些城市和宫殿建筑采用了更加宏伟和精致的建筑风格,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原和西域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风格。
典型的建筑包括了秦始皇陵和汉长城。
此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砖、石结构的出现,以及对山水环境的注重。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佛教建筑,如洛阳龙门石窟和山西云冈石窟。
这些佛教建筑以洞窟和石窟为主要形式,结合了中原和西域的建筑风格。
5.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建筑风格呈现出了更加精致和成熟的特点。
唐代的大型建筑如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大明宫,宋代的大型建筑如开封宋皇宫和杭州大宋御街,都采用了协调的建筑比例和精巧的绘制。
6.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演进阶段。
元代建筑承袭了唐宋的风格,但又引入了一些蒙古和西亚文化
的元素。
明代的建筑风格以明式建筑为主,追求庄重、典雅的特点。
清代更加注重建筑的规划和布局,大量修建了宫殿和园林,如北京故宫和苏州园林等。
总的来说,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但都受到了前朝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些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中国房屋的建筑风格
中国房屋的建筑风格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特点,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以下将介绍中国房屋的几种主要建筑风格。
1. 传统四合院传统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四合院的布局呈“回”字形,由四个独立的建筑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天井。
这种建筑风格注重私密性和家庭生活的团结性。
四合院的房屋结构严谨,以木质梁柱和青砖瓦为主要材料,外墙多采用石灰和黄土作为涂料,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2. 宋代建筑宋代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比例的协调。
宋代建筑在传统建筑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如增加斗拱、飞檐和穿斗式屋架等。
宋代建筑的特点是宽敞明亮,窗户较多,墙体采用砖石结构,给人一种轻盈和舒适的感觉。
宋代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3. 明清建筑明清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巅峰时期。
明清建筑延续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同时又进行了一些创新。
明清建筑注重对称和层次感,建筑结构更加严谨稳定。
在建筑材料方面,明清建筑大量使用了砖石和灰泥,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明清时期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4. 西方建筑风格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建筑风格也开始吸收和融合西方建筑元素。
这种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城市中的现代建筑上,如高楼大厦、商业中心和居民楼等。
西方建筑风格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使用的材料多样化,如钢铁、玻璃和混凝土等。
这种建筑风格给人一种现代化、国际化的感觉,体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房屋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传统的四合院、宋代建筑和明清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而西方建筑风格则展示了中国现代城市化的发展。
这些建筑风格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对中国房屋的建筑风格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建筑的美。
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风格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风格有哪些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风格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
这些建筑风格代表了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艺术风貌。
以下将介绍中国古代的几种重要建筑风格。
1. 木构建筑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
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代人民就开始运用木材搭建简单的房屋。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构建筑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以北京的故宫为例,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采用了大量的木结构。
木构建筑以其独特的纹样和精湛的工艺享誉世界。
2. 砖木结构砖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建筑结构多见于明清时期。
它采用砖石作为基本结构材料,通过砖与木材的结合来承重。
砖木结构在保持了传统木构建筑的优点的同时,还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中国的古建筑中,如北京的天坛、苏州的拙政园等都广泛采用了砖木结构。
3.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独有的建筑风格,被誉为“造园艺术的巅峰”。
古代的园林建筑通常以城市或乡村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入人工设计,力求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谐的环境。
这些园林建筑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艺术手法,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4.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居住和政务活动的场所,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
典型的宫殿建筑如北京的紫禁城、西安的大明宫等,体现了古代中国帝王权力的威严和繁华。
宫殿建筑不仅注重建筑结构的稳定与雄伟,还讲究色彩的应用和细节的雕刻,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赋予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5. 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艺术创作的载体。
寺庙建筑以其庄严肃穆、宏伟壮观的形象著称于世。
供奉着佛像和其他神灵,寺庙建筑通常由大雄宝殿、碑亭、钟楼等构成。
如峨眉山的峨眉寺、山西的应县木塔等都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杰出代表。
以上是中国古代的几种重要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风格。
古代建筑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居住和工作场所,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和建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审美追求。
二、建筑风格的分类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宫殿式建筑、寺庙式建筑、园林式建筑、宅院式建筑以及特色民居式建筑等。
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主要用于皇家和贵族的居住和政务活动。
它通常采用严谨的布局,庄严肃穆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装饰。
代表性的宫殿建筑包括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
2. 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用于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信仰场所的建筑风格。
这类建筑常以庙宇、塔楼、殿堂为主体,它们以高大威严和庄重肃穆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著名的寺庙建筑有承德的普宁寺和杭州的灵隐寺。
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以它自然融洽的布局和精美细致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类建筑常常通过精心设计的水池、假山、亭台楼阁和花木等元素,打造出和谐宜人的环境。
著名的园林建筑有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
4. 宅院式建筑宅院式建筑是古代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它以庭院为核心,以家庭生活活动为基础。
这类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注重空间的合理布局和整体美感。
典型的宅院建筑包括四合院和围屋等。
5. 特色民居式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常见于中国的山区和水乡地区,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它们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石质材料,外观质朴朴实,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典型的特色民居建筑有青岛的红瓦白墙和苗族的吊脚楼。
三、建筑特点的汇总古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 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中国建筑充分尊重自然环境,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物融入周围的山水景观,形成一种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美感。
2. 尊重人的尺度:古代中国建筑注重与人的相互关系,根据人的需求和福祉设计建造,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尊重。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传统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认知。
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其特点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体系、装饰艺术以及环境融合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格,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宫殿式建筑、庭院式建筑和园林式建筑。
宫殿式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它追求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建筑形式。
庭院式建筑强调私密性与家庭生活的融合,以故宫的后院为典型代表。
园林式建筑则注重景观的塑造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
这些不同的风格代表了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结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非常独特,主要包括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
榫卯结构是指利用榫、卯、楣、柱等零部件的相互咬合和连接,使建筑构件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承受外力,还能使建筑整体更加稳固。
斗拱结构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创造,它以横梁和斗拱的相互支撑来构建建筑的大跨度空间,同时也能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结构体系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堪称精致独特。
其中,彩绘、雕刻和窗棂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
彩绘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绘制壁画、彩灯等。
雕刻则常见于建筑的梁柱、门窗等部位,以其精细的工艺和富有艺术感的造型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窗棂则是传统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成为建筑的亮点之一。
四、环境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的布局常以园林、山水为背景,有意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同时,传统建筑还注重采光、通风等环境因素的考虑,以确保建筑内部的舒适性与健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然,整个故宫建筑由于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但是,从故宫建筑群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是世界上优秀的建筑群之一。而这一杰作,从明代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断重建、改建,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之力奉一人”。所以,这宏伟壮丽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一座欧洲建筑,是比较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古建筑,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地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从这里也可知道,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主要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这里着重欣赏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
三、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
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并且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便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的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到了汉代,除宫殿与陵墓外,祠庙和大中型坟墓也都使用。现存的四川雅安高颐墓阙,形制和雕刻十分精美,是汉代墓阙的典型作品。汉代以后的雕刻、壁画中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阙,到了明清两代,阙就演变成现在故宫的午门。其它常见的富有艺术性的衬托性建筑还有宫殿正门前的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一、宫殿
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8900米。汉高祖刘邦曾因见到这座宫殿建筑的奢华而动怒,主持这一工程规划的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重威。”这说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也可以作为巩固其政权的一种工具。萧何的这个看法,使以后历代帝王更加重视都城和宫殿建筑。所以,秦汉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成为遗迹。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首推北京的故宫。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故宫是最能体现建筑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持续性艺术的最好的例子。人们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故宫,穿过端门和午门时,两旁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再进去就是太和门和“三大殿”,这一系列建筑、特别是其中的三大殿仿佛是一部乐章中的一个重要乐段。然后又出现“后三宫”。它们是大同小异建筑的不断的重复,可说是又一个乐段,或者说是乐曲主题的“变奏”。而每一座宫殿的本身,也都是由许多构件形成的重复。至于东西两侧比较低矮的廊、庑、楼、门等建筑则犹如配合主调的伴奏。这样,人们漫步故宫中的感受,是在时间进程中对一系列连续的空间序列印象所产生的总和,这与乐曲的艺术效果是很相象的,所以,整个故宫,就象一部大型的、凝聚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