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涉及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教育学常考知识点1. 教育学的概念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以研究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教育活动规律为主要内容。

教育学的特点包括理论性、实践性、对象性和科学性等。

2. 教育的基本范畴教育的基本范畴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

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原则是教育活动的规范和指导;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原则的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3. 教育发展理论教育发展理论主要包括进化论、心理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等。

进化论认为教育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心理发展理论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理论关注教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4.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和反思的过程,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

二、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与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它以研究学习、记忆、思维、情感、人格和行为等心理活动为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包括个体性、动态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构造主义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活动;构造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互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3. 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有意识和目的性的行为方式。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意愿,它对学习的持续性和积极性起到重要影响。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大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资料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早在中国春秋时期,《学记》就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中包含了循序渐进、启发性教学和教学相长等重要思想。

捷克夸美XXX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美国XXX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苏联赞XXX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则主张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苏联XXX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的概念包括广义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的学校教育,以及偏义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则具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书”和“五经”,贯穿了儒家思想。

然而,遗传素质并不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社会环境才是决定性因素。

同时,环境决定论也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以及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全面发展教育则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其中,“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因素。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而XXX则于1912年最早提出了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的任务则包括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讲授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2)讨论法,是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3)实验法,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4)案例法,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5)游戏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和掌握知识。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109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梳理汇总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109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梳理汇总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109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梳理汇总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⑵1)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3.1)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6.1).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8.1)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9.1)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1。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两个学科,它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以及培养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旨在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品质和智慧。

2.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目标是对学生个体和社会的期望,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任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

4.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成果和发展情况的评估,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考试制度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手段,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是组织、协调和监督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

教育领导是指在教育机构中具有指导、激励和推动作用的人员。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内容。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解释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指导着教学实践。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 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业水平。

它包括智力测量、兴趣爱好测试、性格评估等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

5. 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的专业服务。

它通过个体或集体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引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相关心理现象的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必备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意识地引导,促使个体在思想、知识、品德、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2.2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可分为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社会效益目标是指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和繁荣。

2.3教育内容的分类教育内容可分为学科知识、技能和德育三个层面。

学科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技能是指实际操作中所需的技能和技巧;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4教育方法的分类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科学,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2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获取、加工、组织、运用信息,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新等环节。

3.3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4.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4.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学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师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我深知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虽然它们在整体试卷分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它们却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上的相关资料很多,但它们可能会让人感到凌乱复杂,而且网上许多知识总结都已经过时。

因此,我上传了这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热爱教师行业的考生们。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和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世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和荀子。

9、孟子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荀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的专门讲古代大学教育的著作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的考证是由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学史上的奠基之作。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的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1)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教育者——教师的主体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四、教育的起源(12)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特征:(1)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其他国家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

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教师招聘考试_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_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汇总师范生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记必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 .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 )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 )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 年撰写的《大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 )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 传统教育派” 的代表;(4 )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二、教育及其发展1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 中介” 的总和2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1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 )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 )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 )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 )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 )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3 )信息技术与教育: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 )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 )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2 )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 .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 .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 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 )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2 )遗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 )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教育受成熟制约,成熟对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教育以成熟为前提,同时又要积极、能动的促进个体成熟;3.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 )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机遇,条件和对象;(2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 )学校教育规范了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2 )学校教育加速了个体的发展;(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5. 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复习资料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考点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考点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

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其特征1、人本主义;2、古典主义;3、世俗性;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二、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选择)3、教育学的发展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批判教育学c.当代教育学发展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专题二小学教育一、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点大全

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知识点大全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学派。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人的认知过程: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联想、想象等;2.人的情感过程:情绪、情感、价值观等;3.经验对学习的影响:类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行为习惯等;4.成长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的阶段、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5.社会文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原则:1.个体差异的教学:个体差异的特征及教育对策;2.情感体验的教学:情感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3.有效性和困难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困扰的解决;4.信息处理的教学:注意力、记忆、思维等信息处理过程在教学中的应用;5.自主学习的教学:自主学习的定义、特征、培养策略和教师的角色;6.教师引导的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效果。

四、学习与记忆的心理机制:1.多种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启示;2.记忆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五、学生发展与教育:1.儿童、青少年、成人发展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2.心理问题学生的诊断与教育。

六、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教师行为与教师效能;2.学习策略、评价、激励和自我调节;3.教育潜能的发现与培养;5.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

七、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技术:1.研究方法及其实施步骤;2.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3.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八、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1.学习障碍的概念、特征和诊断要点;2.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矫治方法;3.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

总结起来,2024年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原则、学习与记忆的心理机制、学生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技术、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教育。

备考时,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和综合应用。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和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个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确定。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分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两个层面。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历和环境刺激的作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联想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个学派。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过程。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动机等。

5. 教育心理测量:教育心理测量是指通过观察、问卷和测试等手段,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教育学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研究,为教育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教育要适应自然和“泛智教育”思想。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连续性、(空间)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包括:感知、理解教材)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有效的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4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50、教师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二、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态度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理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归因训练; (5)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利用外部奖赏;(6)提供及时、明确的反馈,有效运用表扬。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