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案例分享: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院感管理新模式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监测系统
院内感染监测系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 段之一。
院内感染现状与问题
院内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医疗保 健领域的重大问题,每年有大 量患者因医院感染而受到不必 要的痛苦和死亡。
医院环境的复杂性、患者群体 的特殊性以及医疗操作的侵入 性等因素,使得医院感染的防 控面临诸多挑战。
案例分析:监测系统的应用与效果
实时监测
院内感染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用药情况以及微生物耐药性等信息,及时发现潜在 的感染风险。
数据分析
系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感染发生的 规律和趋势,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感染率
通过实施监测系统,医院能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有效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质量。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统计分析,识 别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
数据收集
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 病情况、治疗过程以及感染情况等数据。
报告与反馈
将分析结果以书面报告或电子形式反馈给医院相 关部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建议。
实施效果评估
感染率下降
通过监测系统的实施,医院感 染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系统 有效地控制了感染的发生和传
预警与报告模块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发 生的感染事件进行预警,并提 供相应的处置建议和报告。
用户管理模块
负责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包 括用户注册、权限分配、角色 管理等。
监测系统的运行机制
01
数据实时采集
02
自动分析
03 人工审核与确认
04
预警与处置
反馈与改进
医院感染防控的新技术与方法
医院感染防控的新技术与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医院感染防控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以提高病人的安全和康复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在医院感染防控中被广泛应用的新技术与方法。
一、智能感应系统智能感应系统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病房环境、医护人员和病人行为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对病房卫生状况和感染风险的预警和管理。
比如,将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数据纳入监测范围,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减少感染风险。
二、无接触洗手系统手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洗手方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操作复杂、效果不佳等。
而无接触洗手系统则解决了这些问题。
该系统利用红外线或声波等技术,实现自动感应和控制洗手流程,避免了直接接触水龙头和肥皂盒,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消毒机器人消毒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人工消毒存在效率低、难以覆盖整个病房等问题。
而消毒机器人则提供了一种高效、全面的解决方案。
该机器人配备多种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可以对病房内空气和物体进行全方位消毒,减少了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四、单次使用医疗器械单次使用医疗器械是指在使用后即弃,不进行再利用的一次性产品。
相比传统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单次使用医疗器械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确保了病人手术和治疗过程的安全。
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单次使用医疗器械,以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五、呼吸机故障预测系统呼吸机在重症监护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机器故障会对病人造成严重威胁。
呼吸机故障预测系统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呼吸机的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前预警可能的故障和问题,减少因呼吸机故障引发的感染风险。
六、新型防护材料新型防护材料在医院感染防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抗菌涂层可以应用在各类医疗设备和表面,有效杀灭病原体;空气净化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防护服和口罩的材料也在不断创新,提供更高的防护效果等。
这些新型防护材料为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
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总结词
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征兆,防 止感染扩散。
详细描述
早期预警能够让医护人员在感 染迹象刚出现时采取措施,有 效控制感染源,降低交叉感染
风险。
中期预警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在感染发展中期,对可能恶化的患者状况 进行预警。
中期预警基于患者的病情变化趋势,预测 感染的发展趋势,提前发出警报,提醒医 护人员采取干预措施。
通过医疗设备、实验室检 测、病历资料等途径获取 医院感染相关数据。
数据清洗
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包括数据去重、异常值处 理、缺失值填充等。
数据标准化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标 准化处理,统一数据格式 和单位。
数据分析与挖掘
统计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医院感 染数据进行描述性和推断 性分析,如发病率、病死 率等指标的计算。
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
界面布局
设计简洁明了的用户界面,提供 友好、易于操作的用户体验。
信息展示
合理安排信息展示方式,突出关键 信息,便于用户快速获取所需内容 。
交互设计
设计人性化的交互方式,如提示信 息、操作反馈等,提高用户操作的 准确性和便捷性。
03
实时监测功能
病患监测
监测病患体温、心率 、呼吸等生理参数,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数据验证与校准
数据源校准
对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证方法
采用多种方法对系统进行验证,如对比实验、盲测等,确保系统准确预警医院感 染。
效果评估指标与方法
评估指标
包括系统准确率、误报率、漏报率等 ,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
评估方法
。
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医疗机构的创新管理模式成功案例分享
医疗机构的创新管理模式成功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升级和改善,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创新管理模式成为了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率、提升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个医疗机构成功实施创新管理模式的案例,并探讨其成功之处。
张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疗机构,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然而,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医疗机构的管理面临诸多难题,如患者排队时间长、就医流程繁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医院采取了创新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张医院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医疗数据的互通共享,提高了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在线预约挂号,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
医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患者的就医历史、检查结果等信息,提高了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效率。
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整体效能。
二、优化医疗流程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张医院对医疗流程进行了优化。
通过引入分科室的方式,将患者按病种分类就医,避免了患者在医院中跑大半天的情况。
同时,引入了多点诊疗,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病种的患者进行就医,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此外,医院还加大了检查科室的设备投入,提高了检查的效率和精准度。
三、推行团队合作张医院注重团队协作和专业配合,打破了传统的各科室之间的壁垒。
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合作团队,共同制定并执行工作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护士密切配合,互相协作,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效率。
此外,医院还鼓励医生参与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
四、积极开展患者关怀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张医院积极开展患者关怀工作。
医院建立了患者意见反馈系统,及时回应患者的投诉和建议,改善服务质量。
医院还组织定期的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和免费就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近年来,医院感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给患者的康复和医疗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许多医疗机构纷纷引入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优势,并探讨它在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的作用。
一、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定义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病房、手术室、ICU等医疗场所中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预警患者是否感染的系统。
它基于一系列传感器和网络设备,能够自动化地收集、分析和监测医院环境中的数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监控信息,以便他们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功能1. 实时监测和分析环境指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和分析医院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情况等指标,了解患者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和风险水平。
2. 患者监测与预警:该系统可以通过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设定的阈值,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从而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感染。
3. 感染病例追踪: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医护人员可以追踪感染病例的来源和传播路径,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控制策略,遏制感染的蔓延。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生成:系统能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统计报告,为医疗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帮助他们改善医院的感染控制措施和管理模式。
三、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优势1. 提高医疗质量: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预警感染风险,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医疗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更加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和措施。
3. 提升工作效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自动化特点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患者的治疗和照顾,减少人为疏忽导致的感染风险。
医院感染感染控制的信息化管理
医院感染感染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医院感染控制的信息化管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医院感染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成为了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信息化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信息化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1. 病历信息管理为了实现医院感染的有效监控和控制,医院需要对病院内感染事件进行记录和跟踪。
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电子病历的建立和管理,方便医务人员对感染情况的监控和分析。
通过对病历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反映医院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感染监测和预警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整合医院不同科室的感染监测数据,并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
一旦发现感染事件超过预设警戒线,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报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对感染源进行控制和隔离,以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3. 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的平台。
通过系统化的教育课程和在线培训,医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感染控制知识和培训要求。
这些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二、信息化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优势1. 提高数据准确性和效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电子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收集的效率。
相比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电子化管理系统能够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漏洞,并且可以快速准确地为医务人员提供所需信息。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面监控和分析功能,医院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感染控制资源的配置。
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系统对资源的统一管理,降低操作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科学决策支持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大量的感染控制数据和分析结果,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决策者可以了解感染控制工作的实际情况和趋势,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决策措施。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1.1 基本要求: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实现医院感染病例主动发现机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实现与医院现有临床系统的融合,实现医院感染相关的报表的电子化,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1.2 存贮和传输:采取安全的数据库系统,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可以通过磁盘镜像、磁盘双工、 RAID 等数据维护技术进行数据容灾备份。
1.3 数据要求:根据业务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业务软件系统的数据,通过系统自身的数据模型实现医院感染相关数据的聚合,支持从现有业务系统中采集、聚合所需数据。
1.4 安全要求:系统应具备抵御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失误的能力,防止非法用户侵入;对存储的数据,应有冗余保护措施,保证用户数据的随时可提取性,对于容错及冗余都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1.5 接口要求:能够实现与医院现有系统的数据对接,自动完成 HIS、 LIS、 RIS、 EMR 等系统的数据加载,并自动完成各项院感数据匹配工作。
2.1 基本要求2.1.1 系统应提供自动实时预警功能,且实时预警必须不依赖临床医生手工上报、不依赖简单的条件组合查询生成,而是由系统智能产生、自动报告;预警生成的同时,系统不仅报告给感染科专职人员,也要同时报告给临床医生。
2.1.2 采用主动监测,医生上报和院感科监测相结合模式,监测院内可能发生感染的各种状况,通过预警监测机制将院内感染控制在萌发状态。
2.1.3 通过嵌入专业筛查策略,每日进行院感疑似病例筛查,能自动获得数据完成 ICU 监测、高危新生儿监测、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并能随时开展现患率调查等。
2.2 报表展现要求2.2.1 提供报表导出功能,能方便地将报表导出成 Excel 等格式。
2.3 实施与升级2.3.1 投标人所投软件的实施和升级工作无需医院信息建设办公室及原有系统开辟商再进行程序开辟。
2.4 数据共享2.4.1 在医院范围内可将医务部、感染管理科、检验科、临床科室等感染监测相关科室组建成一个医院感染监测网,实现全院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和通讯。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钟山【摘要】目的:解决医院感染实时监测问题,实现感染病例智能化识别与预警,提高监测效率,全面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方法:采用PDCA设计理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并开发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结果:实现了住院患者全程监测、疑似病例智能预警,通过建立信息交互平台,使专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感染诊断,形成完整的医院感染管理网络系统。
结论:通过高效预警机制和临床干预———反馈机制,实现了感染防控的“关口前移”,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监控水平和工作效率,开创了医院感染防控新模式。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by real-time monitoring of hospital infection, identify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hospital infection cases.Methods A hospital infec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was designed using computer network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the PDCA design concept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s .Results The hospital infec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could monitor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early warn the suspected patients.The system maintenance technicians and medical staff participated in the diagnosis of hospital infection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platform and a complet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network system was thus formed.Conclusion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hospital infection monitoring are improved through the highly effective early warning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feedbackmechanism , thus a novel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医院感染;实时监控;信息预警监测系统【作者】钟山【作者单位】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深圳 518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4;R197.324医院感染监控覆盖面广、流程复杂,涵盖医院消毒卫生学监测、医院感染发生高危因素及干预、感染病例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等多方面内容,需要统计分析大量数据[1],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难题。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通过可视化报表,直观展示医院感染情况和分析结果,方便医生 和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预警与干预
预警机制
通过设定预警阈值,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醒医生和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干预措施
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隔离治疗、消毒清洁等,有效控 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05
系统应用价值及效益评估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数据清洗和标准化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 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存储和备份
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 据库中,并定期备份数据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 靠性。
数据分析与监控
数据分析模型
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包括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对数 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
实时监控
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和干预。
实时监控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爆 发。
数据分析
系统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帮助医护人员和院感管理人员了解感染现状和趋势 ,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预警功能
系统能够根据数据异常情况自动触发预警信号,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感 染进一步扩散。
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01
规范操作
通过系统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感染风险
。
02
优化诊疗流程
系统帮助医院重新审视和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03
减少并发症
通过准确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有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
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降低医疗成本与资源消耗
智慧医院建设中的院感防控技术创新
智慧医院建设中的院感防控技术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运营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过程中,医院感染防控作为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院感防控技术创新的深入探讨。
一、智慧医院院感防控的背景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感染,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医疗负担,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在智慧医院的建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院感防控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院感防控技术创新方向1. 大数据分析与预测在院感防控中,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的医疗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患者历史感染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出潜在的感染风险,从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医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使用情况等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患者发生院感的风险。
根据预测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对高风险患者实施重点监控和预防措施。
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对医院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在院感防控中,物联网技术可以用于监测病房的温湿度、空气质量等,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
技术创新实践:医院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病房安装了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质量监测器,实时监测环境指标。
同时,通过智能手环监测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确保了感染控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人工智能(AI)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可以辅助医护人员进行院感防控。
自动化技术则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引入了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对患者影像学资料的快速分析,协助医生及时发现感染灶。
此外,自动化消毒机器人被用于病房的日常消毒工作,减少了人力资源的同时,提高了消毒的效率和效果。
4. 云计算与移动医疗云计算为医院提供了一个弹性、可扩展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平台。
医院感染监测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案例分析一、案例一: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感染事件1. 背景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多例术后感染病例。
感染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2. 感染原因分析(1)手术操作不当:部分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后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2)抗生素使用不当:术后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剂量不足或过度使用,导致菌群失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得以繁殖。
(3)病房环境因素:病房空气质量不佳,消毒不彻底,患者间交叉感染。
3. 防控措施(1)加强手术操作规范:提高手术团队技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
(3)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病房通风,定期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二、案例二:某综合医院呼吸科感染事件1. 背景某综合医院呼吸科出现多例病毒性肺炎病例,经调查,感染源为流感病毒。
2. 感染原因分析(1)患者流动性大:呼吸科患者流动性大,容易导致病毒传播。
(2)防护措施不足:医护人员在接诊患者时,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感染。
(3)病毒变异: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疫苗保护效果有限。
3. 防控措施(1)加强患者管理: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降低患者流动性。
(2)提高防护意识: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3)疫苗接种: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三、案例三:某儿童医院新生儿感染事件1. 背景某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出现多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感染病原体为大肠杆菌。
2. 感染原因分析(1)产房感染:部分新生儿在产房过程中,接触到感染源。
(2)医疗器械污染: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新生儿感染。
(3)母乳喂养问题:部分母乳喂养不当,如哺乳器清洁不彻底,导致感染。
3. 防控措施(1)加强产房管理:提高产房卫生标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2)严格医疗器械消毒:确保医疗器械消毒彻底,降低感染风险。
院感管理病例分析
院感管理病例分析Introduction:院感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预防、控制和管理医院内发生的感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对一例院感管理病例进行分析,以展示如何应用有效的院感管理措施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Case Study:患者A是一位60岁的男性,入院目的为进行心脏手术。
在手术后的第三天,患者A浮现了发热、咳嗽和呼吸难点的症状。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迅速介入,对该病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Case Analysis:1. 感染源鉴定:通过对患者A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现其呼吸道标本中检出了军团菌属的细菌。
这表明患者A的感染源是院内感染。
2. 传播途径分析:通过调查患者A的住院情况和接触史,发现患者A在手术后转入了重症监护室,并接受了呼吸机辅助通气。
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A的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符合院感管理标准的操作,例如未及时更换呼吸机管路和消毒呼吸机面罩等。
3. 感染防控措施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对院感管理措施进行了评估。
发现在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的院感管理措施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手术室空气净化设备的维护不到位、重症监护室的消毒频率不够等。
4. 应对措施:为了控制患者A的院内感染,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采取了以下措施:- 对患者A进行隔离,防止感染传播给其他患者。
- 对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符合院感管理标准。
- 加强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的清洁消毒工作,提高消毒频率和质量。
- 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管理培训,加强对呼吸机使用和消毒的操作规范的培训。
5. 结果评估:经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患者A的症状逐渐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呼吸难点明显减轻。
同时,未发现其他患者浮现类似的感染症状,表明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Conclusion:通过对院感管理病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院感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针对感染源鉴定、传播途径分析、感染防控措施评估、应对措施和结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措施制定,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采购需求(一)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概况随着医院发展,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对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需求及相关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管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重点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功能,实现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功能,确保医疗安全。
(二)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遵循的原则11、标准化: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应遵循国际上成熟的、通用的标准、规范和协议(如HL7、DICOM等);其次要遵照执行国家颁布的现有标准以及各类规范如《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
投标人须具有所投院感系统软件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22、安全性:系统必须实现7某24小时连续安全运行,性能可靠,易于维护。
有严密的用户权限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关键数据加密的措施。
1)系统安全;数据库设计阐明用何种方式保证系统安全。
2)应用级安全(工作站的权限验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工作站现时是否有权运行系统、操作员现时是否有权使用某系统、数据加密、应用操作系统权限。
系统具有抵御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失误的能力;有足够的防护措施,防止非法用户侵入;保证不因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导致系统的崩溃等。
3)操作员的权限验证:系统管理应能根据员工的职务和所承担的工作进行角色划分,通过角色划分进行权限分配,当操作人员超越权限进行登录时,系统应能拒绝并记录在系统日志中。
4)数据加密:除了以上所属的登录/使用验证以外,系统还应能采取对某些关键数据进行加密的方法,来提高安全性。
5)数据安全管理机制: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数据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模式。
6)备份与恢复:对存储的数据,应有冗余保护措施,保证用户数据的随时可提取性,对于容错及冗余都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
【感控推荐】如何运用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进行精确导航与决策支持
【感控推荐】如何运用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进行精确导航与决策支持如何运用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进行精确导航与决策支持索继江杜明梅邢玉斌霍瑞刘伯伟陈春平林健刘运喜前言2015年以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印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1],全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编写制定《NIHA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集实施指南》,以期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如何利用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对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精确导航和提供决策支持,引导本院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关注感染防控工作的关健因素和要求,提升医院感染防控的整体水平,是专职人员必须面对和解的问题,作者将我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精确导航和决策支持的实践,介绍给大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材料方法1. 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T-NISS)[2]我院自 2009 年研制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RT-NISS)以来,实现了对住院患者全过程感染发生监控,并实现了感染病例的三级诊断模式,即计算机智能识别感染预警病例,专职人员从预警病例中甄别出感染疑似病例,将感染疑似病例推送给临床医生进行确诊形成感染确诊病例。
确保了感染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建立了感染病例数据库,为医院感染的综合分析和各种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的获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各种测试,在各种医院医疗系统的支持下,包括 HIS、LIS、PACS、手术麻醉系统等等,RT-NISS 能够提取医疗过程中的数据,计算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 年版)》13 个指标中的 12 个客观指标。
2.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1)建立院级感染管理质控指标。
从2009年开始,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文件要求的指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了我院的感染管理指标体系,如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学送检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I 类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I 类Ⅱ类切口手术0.5-2h 预防用药率、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复检)等初步形成了我院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案例剖析之武汉协和医院: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院感管理新模式
院领导层
上报系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U 武汉协和医院 nion
住院患者实时监控 感染病例主动发现 临床沟通上报便捷 暴发预警干预及时 监测全面数据支持
——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更好服务患者
U 武汉协和医院 nion
Ø 住院患者实时监控 Ø 阳性标识一目了然 Ø 异常结果及时干预
U 武汉协和医院 nion
Ø 自动识别预警 Ø 主动发现病例 Ø 专职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诊断 Ø 准确性、及时性高
U 武汉协和医院 nion
全面覆盖 精细化
监测
培训
弥补个人 培训盲点
上报
主动上报 意识提高
U 武汉协和医院 nion
Ø 2015年监测住院患者172500人,其中,系统预警11278人 ,预警总数17149次,发生医院感染1773人,医院感染发 病率1.03%
Ø 医院感染发病率持续下降,无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发生
• 中国医院协会“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 • 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先进单位” • 连续获得“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集体” • 连续获得湖北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 • 连续获得“医疗卫生消毒合格单位”
20
18
出院患者增长
16
14
VS
12
10
工作量加大
手工查阅病历 效率低
时间滞后
依赖医生上报 依从性差 漏报率高
U 武汉协和医院 nion
难以早期发现 暴发,难以实 时干预和反馈
传统 医院 感染 监测
数据统计分析 工作量大
U 武汉协和医院 nion
Ø 2013年引进“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感染管理科 工作站
(专职人员)
医院管理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医院管理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医院管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各大医院纷纷探索医院管理的创新模式。
本文将分享一些医院管理方面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希望对医院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有所启发。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管理也逐渐转向信息化。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等,可以实现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同时,电子病历的使用也能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成本。
二、人性化的服务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对医院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些医院采用了人性化的服务方式,比如增加科普宣传、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患者教育等,以及在环境、设施方面进行改善。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也能够增加医院的美誉度。
三、强化团队协作医院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作。
一些医院通过建立团队协作机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比如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开展团队培训等,提高了医疗服务的综合水平,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四、加强医院管理人员培训医院管理人员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的能力对医院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此,加强医院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医院通过举办管理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
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医院管理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与世界一流医院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可以推动中国医院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六、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出现,为医院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
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医院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无纸化互动,可以大大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一些医院已经开始尝试在线挂号、远程医疗等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结起来,医院管理的创新模式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更新的过程。
院感质量改善案例
院感质量改善案例一、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培训与教育为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操作规范,某医院通过加强院感培训与教育来改善院感质量。
他们组织定期的院感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大纲和资料。
培训内容包括院感知识、手卫生、消毒灭菌、床单更换等方面,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院感防控知识和操作技巧。
二、建立院感监测与报告系统该医院建立了院感监测与报告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院感相关数据,及时掌握院感发生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了院感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院感数据的实时上传、分析和报告。
通过这一系统,医院能够及时发现院感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三、加强手卫生管理手是传播院感病原体的重要途径,为此,该医院加强了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
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手卫生操作规范,并进行定期的手卫生培训与考核。
医院还配备了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消毒液,方便医务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操作。
通过这些措施,医院成功改善了手卫生质量,有效减少了院感感染的发生。
四、强化环境清洁与消毒环境清洁与消毒是预防院感感染的重要措施。
为确保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质量,该医院加强了对清洁工人的培训和管理,制定了详细的清洁操作规范,并加强了对清洁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医院还加强了对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管理,确保消毒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这些措施,医院成功改善了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减少了院感感染的风险。
五、推行预防性用药策略在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院感感染的关键。
为了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该医院推行了预防性用药策略。
他们建立了抗菌药物使用审核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开展和使用,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同时,医院加强了对抗菌药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策略。
通过这些措施,医院成功降低了院感感染的发生率。
六、加强患者的院感宣教患者是院感感染的易感人群,为了提高患者的院感防控意识,该医院加强了患者的院感宣教工作。
院感三级管理案例
院感三级管理案例院感三级管理是针对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的一种管理模式。
该模式将院感工作进行了三级管理,即以部门为单位的基层管理、以医院为单位的中层管理和以医疗行业为单位的顶层管理。
三级管理能够将各级管理者职责和管理内容清晰明确地界定,可以更好地协调各级管理者的工作,提高医院的院感管理水平。
以下以某医院某内科为例,介绍院感三级管理的实践操作:一、基层管理基层管理是院感管理工作的基础。
内科的基层管理主要由感控员和责任护士组成。
感控员主要负责院内感控的宣传普及、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报告,以及制定感控方案等。
责任护士则负责日常的隔离措施执行、定期巡查患者环境、服从感控医嘱等。
为了确保基层管理的顺利进行,内科特别设立了院感会,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会上汇报上一月基层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讨论并制定下一步的感控措施。
同时,内科还定期组织针对护士、医生的感控培训,提升其对院感管理工作的认识。
二、中层管理中层管理是在基层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上层管理与基层管理之间的衔接。
内科的中层管理主要由院感科和护理部组成。
院感科主要负责内科与医院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制定院感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定期进行院内感控评估和审计等。
护理部则负责护士感控意识和操作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和执行院感管理政策和措施等。
定期开展感控绩效评估、设计和实施感控培训、组织院内感染抗议月等,都是内科中层管理的重要内容。
同时,通过与整个医院的沟通协调,内科的中层管理不断优化感控工作,提高院感管理的水平。
三、顶层管理顶层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卫生部门和国家科研部门组成。
顶层管理的目标是维护医疗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建立和完善预防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调动社会力量,提高公众的医疗安全意识。
内科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不仅要按要求制定自己的感控方案,同时还要遵守整个医院的感控政策和法规,履行抵御医院感染的义务。
通过依照上层管理要求,制定适合本科的院感管理指南和流程,不断推进院感管理工作到了新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医院感染率
CRBSI 日医院感染率 VAP日医院感染率 CAUTI日医院感染率
社区感染病原体部位分布
易感因素 CRBSI(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VAP(呼吸机相关肺炎)
CAUTI(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死亡统计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医院感染在线培训考试软件
开发“医院感染在线培训考试软件” 落实三级培训:医院、科室、个人 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 记录个人学习及考试进程,保持学习连贯 提高学习主动性
住院患者实时监控
住院患者实时监控 阳性标识一目了然 异常结果及时干预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感染病例主动发现
自动识别预警 主动发现病例 专职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诊断 准确性、及时性高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临床端上报便捷
将院感上报嵌入电子病历系统 操作简单,“确认”or“排除”,一键上报 降低漏报率,提高上报依从性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分会 常委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 常委 湖北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消杀控专业委员会 常委、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会传染病防治与消毒卫生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 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先进单位” 连续获得“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集体” 连续获得湖北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先进集体” 连续获得“医疗卫生消毒合格单位”
患 病 率
统计与分析(图形、报表展示与导出) 院领导层 上报系统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实现:
住院患者实时监控
感染病例主动发现 临床沟通上报便捷
暴发预警干预及时
监测全面数据支持
——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更好服务患者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感染管理科 工作站 (专职人员)
②预警
个案预警病例 疑似感染病例 确认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病例数据库
③判别
④推送 ⑤确认/上报
临床科室 工作站 (医生)
全院综合性监测 暴 发 预 警 危 险 因 素 查询 基 本 指 标
目标性监测 成 人 新 生 儿 病 房 手 术 部 位 药 细 菌 耐 抗 菌 药 物 ICU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可通过临床端随时上报,简化流程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感染暴发预警控制
主动监测 早期预警 关口前移 实时干预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感染暴发预警控制
感染病例时空分布图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目标性监测
监测项目全面
传统医院 感染监测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案例介绍—执行过程
2013年引进“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HIS LIS RIS AIS EMR OTHERS
数据访问中间件
感染信息基础数据库
专业筛查策略
交互平台
临床干预模块 干预效果评价模块 防控方案模块 病例上报与反馈模块
①筛查 ④ ⑤
ICU医院感染监测
NICU医院感染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细菌耐药性监测
数据自动抓取 指标自动统计 节省人力时间
临床病情 等级评定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数据指导工作
数据客观、全面、系统 科学性、指导性强 时间灵活(日、周、月、季度、半年、年) 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督促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能对持续改进效果进行评价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数据指导工作
现患调查
医院感染率 社区感染率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 社区感染病原体分布
住院患者感染统计分析
医院感染率 社区感染率
住院患者感染率趋势分析
医院感染率 社区感染率
日医院感染率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医院感染病原体部位分布
学会 任职
• • • • •
(部分)
获得 荣誉
• • • •
案例介绍—背景
出院量(万人次)
20 18 16 14 12 10 11.1 13.8 15.8 17.5
18.6
出院患者增长
VS 工作量加大
手工查阅病历 效率低
依赖医生上报 依从性差 漏报率高 数据统计分析 工作量大
时间滞后
难以早期发现 暴发,难以实 时干预和反馈
执业医师:1609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是扎根武汉 历史最悠久的卫计委直管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已 有150年历史,由本部、肿瘤中心、西区及国际 医院组成,形成“1+3”四位一体立体化布局。
执业护士:3134人 药 检 技:324人 行政管理:559人
院感科简介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 员会、创建医院感染 管理办公室 使用“医院感染监测及 数据直报系统”,实现 医院感染数据网络直报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 湖北省医院协会医院感 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并挂靠我院 在全省率先引进“医院 感染实时监控系统”, 实现对全院所有住院患 者的实时监控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临床沟通与干预
临床医生与专职人员随时沟通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诊断准确 实时发送干预措施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实时查看感染数据,随时关注患者安全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职业暴露在线填报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的
院感管理新模式
分享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医院级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 录
一 二 三 四 医院简介
院感科简介
案例内容 成果成效 总结体会
五
Union hospital
武汉协和医院
医院简介
编制床位:4600张 临床科室:43个 医技科室:14个 研 究 所:7个 治疗中心:15个 实 验 室:103个 在职职工:6487人
作为首批医院加入卫 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
1989
• • • •
1990
1996
2004
2008
2013
现有专职人员13人,其中: 正高2人,副高2人,中级6人,初级3人 博士4人,硕士3人,本科4人,其他2人 近5年科研课题9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 SCI收录3篇
院感科简介
•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 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