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辉煌成就

合集下载

十一五时期的辉煌成就以及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的辉煌成就以及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一、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体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水平提升,境外投资明显加快,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超过8万亿,达到8308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

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十一五”时期治淮成就辉煌

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十一五”时期治淮成就辉煌

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十一五”时期治淮成就辉煌一、水质改善。

在“十一五”时期,治理淮河水体污染成为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排污口监管,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淮河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淮河水质治理成果显著,淮河水体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的比例大幅提升。

二、农田灌溉规模扩大。

在“十一五”时期,淮河流域的农田灌溉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深入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水资源紧缺问题,提高了农田产量和农民收入。

三、治理河道漂浮物和淤泥。

在“十一五”时期,对淮河河道的漂浮物和淤泥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治理。

通过引进先进的清淤船和漂浮物拦截设施,有效减少了河道的淤泥量和漂浮物的堆积程度,恢复了河道的通畅度和流量。

四、生态修复和保护。

在“十一五”时期,通过开展深层次的生态修复行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恢复了淮河流域的生态格局。

加强湿地保护,提高湿地保护面积和质量,保护和恢复了生物多样性。

大量植树造林,增加了森林和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空气质量。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五、防洪抗旱能力提高。

在“十一五”时期,淮河流域的防洪抗旱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修建和加固河堤,提升河道排水能力,有效减少了洪水灾害的发生,并提供了可靠的防洪保护。

改善了农田的排灌条件,减少了旱灾的发生,保障了农业生产。

六、水资源综合利用。

在“十一五”时期,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配,推动优先发展节水型工业,加大水资源节约利用力度。

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十一五”时期淮河治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水质改善、农田灌溉规模扩大、河道清理、生态修复和保护、防洪抗旱能力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加强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道路,加大治淮工作力度,以确保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

十一五光辉成就.doc

十一五光辉成就.doc

谈谈我国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取得的光辉成就编者按:“未来的五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杨伟民说,“十二五”规划将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乡区域结构的调整,同时将加强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杨伟民说:“这五年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个很不平凡的五年,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年均可以增长10.1%左右,也是民生大为改善、区域协调良好的五年,同时也是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五年。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从“第一个”到“第十一个”,我们的成绩与辉煌、信念与精神,都留下了清晰的历史轨迹。

而“十一五”,却注定要在新中国历史上大书一笔:五年间,我们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汶川特大地震的磨砺,接受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检验。

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答卷上,我们重重地写下了这样的关键词组: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经济转型、人民共享、社会和诣……毫无疑问,这份答卷透着自信和喜悦。

当时空的钟摆行至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并且将开启“十二五规划”时,我们不由自主地回望五年间中国发展的印记。

这就是“十一五”!我们的辉煌“十一五”!环境: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住建部要求把公共建筑节能纳入“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国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指标把握大增中国央企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十一五”研发经费超百亿元“十一五”前四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5.61%辉煌十一五:营造绿色之都——北京初步形成“三低”经济发展模式教育:重视教育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回应大众关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并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论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论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论十一五成就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

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我们遭受并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喜事,我看喜事办得也是喜庆振奋。

所以在这点上来说,我们的国家在这五年里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主要有以下个方面: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了11.2%,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美元。

财政收入达到了830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1.6倍。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五年来,总理报告里讲了,城镇累计新增就业的人员达到了5771万,转移了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大家都在研究收入分配,实际上这五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

“十一五”的时候,我们当时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的指标提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先见的举措。

经过大家的努力,完成了19.1%。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体制改革在不断向前推进。

就是在这五年里,实际上取消了农民的农业税,集体林权的改革全面在推进,资源税的改革顺利实施,包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整体都在往前推进。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现在大家都在讲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到世界第二位,对外贸易额去年一年是2.9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了2.8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十一五的辉煌

十一五的辉煌

十一五的辉煌(部分)一、为什么把“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我国从1953年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0个五年计划。

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从计划到规划,一字之差,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理念、政府职能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体现了从作为组织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向作为政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手段转变。

体现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体现了更加注重政府履行职责的领域,弱化市场调节的领域。

二、十一五取得的成绩1、“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

2、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

3、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4、“十一五”期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料4200亿。

,“十一五”(2006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可达420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吸纳中国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之一,直接吸纳就业人员约4500万人。

商务部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累计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十五”(2001年到2005年)期间的1.5倍左右。

全球排名由“十五”期末的第4位上升至第2位,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商务部提供数据显示,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其创造的工业产值、税收、进出口额分别达到全国的28%、22%、55%左右。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商务部指出,“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吸收外资占全国总量的比重由11%上升到14%左右。

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方面有明显进展:电子、汽摩、航空航天、医药制造、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初具规模,部分领域开始与东部地区实现同步发展。

“十一五”规划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规划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五年建成铁路新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5亿千瓦,其中水电9601万千瓦、核电384万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煤炭、钢铁、水泥、焦炭产能。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推进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辉煌十一五(2006—2010)系列

辉煌十一五(2006—2010)系列

辉煌十一五(2006——2010)“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领先全球“十一五”是中国经济极不寻常的5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以及旱灾、水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次第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走过了跌宕起伏的道路,共同经受了空前严峻的挑战。

这5年,中国经济既有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长高物价的过热场面,更因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遭遇了经济急速下滑、通胀和通缩轮番登场的考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虽然还未落幕,中国经济“十一五”实现新的跨越业已基本定局。

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又实现了11.1%的增长。

走过5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009年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万亿美元和6.9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

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经济的分量在加重,中国经济的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09年,中国全年GDP增长达到8.7%,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战斗中率先实现了总体回升向好。

中国动力不仅驱动着中国经济,更传递到世界经济中。

联合国发表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200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当之无愧地成为2009年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

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是2005年的1.5倍,世界排位从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走过“十一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在又好又快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成就和经验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成就和经验

我国十一五期间的成就和经验09园林(1)班吴思玉“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辉煌的成就我们的国家在这五年里头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简单地从五个方面讲:第一,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去年我们完成了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了11.2%,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美元。

财政收入达到了830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了1.6倍。

第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五年来,总理报告里讲了,城镇累计新增就业的人员达到了5771万,转移了农村劳动力4500万人,大家都在研究收入分配,实际上这五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去年末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比“十五”末增长了1.8倍,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平均每年增长了10%。

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全覆盖。

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第三,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

“十一五”的时候,我们当时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作为约束性的指标提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先见的举措。

经过大家的努力,完成了19.1%。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四,体制改革在不断向前推进。

就是在这五年里,我们实际上取消了农民的农业税,集体林权的改革全面在推进,资源税的改革顺利实施,包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整体都在往前推进。

第五,这条是大家都知道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2005年至2024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时期。

在这五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了11.2%,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同时,中国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一、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在十一五时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连续增长,总量从2005年的18.23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9.798万亿元。

其次,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投资增速和消费支出增速分别年均达到了15.6%和10.5%。

此外,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加。

二、收入水平提高:在“十一五”时期,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

居民收入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加大了农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改善了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三、减贫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这五年间,中国成功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大幅减少。

2005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2.19亿人,而到2024年末,农村贫困人口数目减少到了1.08亿人,贫困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

这一成就得益于中国政府大力实施农村扶贫政策,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扶持力度。

四、科技、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十一五”时期,中国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投入比例逐年增加。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医疗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综上所述,中国在“十一五”时期取得了多方面、重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收入分配不平衡等。

这些问题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需要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落实施十一五的辉煌成就(图文)

中国落实施十一五的辉煌成就(图文)

中国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取得的主要成就国内生产总值: (1)资源利用效率: (2)居民可支配收入: (2)高等教育: (3)调结构: (3)产业升级: (3)汽车产业: (3)能源: (3)图表:“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稳定增长新华社发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朱绍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将讨论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11年至201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下基调。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落实情况如下:国内生产总值:提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

2010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

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

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前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

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

居民可支配收入:2006-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3587元,4140元,4761,5153元。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图表:“十一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令人欣喜新华社发高等教育:2006年,全年在学研究生110万人,在校本专科生1739万人;2009年,全年在学研究生140.5万人,在校本专科生2144.7万人。

2010年同时也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谋划之年,专家认为调结构、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调结构:中国政府“十一五”规划期间设定了7.5%的GDP增长目标,出于重视调整结构的信号,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目标将下调。

十一五辉煌成就

十一五辉煌成就

十一五辉煌成就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与困难的洗礼并顽强的战胜了他们。

如我们熟知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到,我们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让我们看一组数字的对比——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根据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年均增长7.5%,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

我国GDP已实现年均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快了1.6个百分点,更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平均增速超过10%,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将超额实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高速增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以及国内一连串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取得的。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而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也令经济运行一次次承受严峻的考验。

从当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迅速下滑,到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一度跌至6.1%。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接连不断的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出台并实施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从而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现8.7%的增幅,超额完成“保8”目标。

在世界经济一片惨淡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的五年,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村经济“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农村经济“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农村经济“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一)“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昌吉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加快了传统农村社会向新型农村社会的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过万元奠定了建设基础。

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昌吉州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7.1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9.76亿元,年均增长14%。

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4.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2.65亿元,年均增长1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5586.9元增加到2009年的7334元,年均增长8.5%。

2010年,2010年昌吉州实现农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23.5%;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达到8806元,较上年增加1472元;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39%提高到45%。

综合生产能力较大提升。

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主要农产品产能大幅提升,形成了182万吨(其中小麦110万吨)以上粮食、13.9万吨棉花、48万吨肉类、近65万吨蛋奶的生产能力,分别占到自治区同类产品产量的18.2%、5%、24%、33%,商品粮供应占到全区的33%,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97万亩,蔬菜产量达到6.5万吨、瓜果770吨,总纯收入达到1.60亿元。

酿酒葡萄、制酱番茄、甜菜、油料、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在自治区占有重要地位,是首府乌鲁木齐最重要的副食品供应基地。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全州已建成251家“农”字号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6家、区级48家、州级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10家,其中“六有”合作社达到40家,入社率由2005年的10%增加到2010年的50%以上,带动辐射农户11.5万多户,农产品订单率达到85%以上,覆盖种植面积550万亩,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68%以上。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第一篇:“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期间,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特别是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开始改变了中国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面貌,为中国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十二五计划”即将实施,那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十一五计划”这五年对我国发展的直接作用。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五年里,艰苦努力,抓住机遇,化解矛盾,战胜困难,所以才可以取得如此成就。

一、我国经济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实践证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国家面貌,还将赢得更长时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五年来中国金融业实现历史性飞跃。

五年来,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持续增长,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成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十一五”取得主要成就及“十二五”发展战略

“十一五”取得主要成就及“十二五”发展战略

3、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 “加快转变、赢得先机,最根本的依靠是科技,最关键的措施是大力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权威人士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与 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品质和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规模优势向技术 优势转变。
加大第三产业
• 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只占42%,相对于同等水平的发展 中国家要低10个百分点。 • 他指出,“服务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需求,也可以提升产品的 质量,实际上有利于拓展产品的市场。我们需要完善经济政策,改善 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服务业比重,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优势。”
•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 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 十一五”规划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 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国民经济。 • 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 • 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2008年,近百年世界 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猛烈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 中国经济快车。 • 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 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 下。
• 中部也没有落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2009年,国家又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 见,明确了中部崛起的工作目标和进度。
● 区域经济发展精彩纷呈
• 2009年以来,国务院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先后将12个区 域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 • 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 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珠三角”、“长 三角” 、 “环渤海经济区”已成中国经济三大引擎,沿海有 串串明珠,西部有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三大重点经济区, 中部有武汉、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有长吉图、沈阳经济区……

十一五以来的成就

十一五以来的成就

一“十一五”以来的成就自“十五”中期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强市”战略以来,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深化工业体制改革,把工业经济的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加快企业的改组、改制、兼并、重组,大力引进、建设了一大批工业项目,使我市的整体工业实力得到了较快的提升。

进入“十一五”后,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以推进项目为抓手,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第一号工程,大力支持安钢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鑫盛机床、锻压设备制造、轻工业装备制造等已初具规模,重点发展了钢铁、装备制造、食品、煤化工等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了食品、煤化工、汽车零部件、机床、大豆纤维等一大批优势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如数码光盘、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等不断发展,使我市的工业经济从总体实力上保持了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2008年我市有15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百强行列,企业数居全省第一位。

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90.8亿元,增长18%,总体实力在全省排第5位。

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5年的51%上升的2008年的57%,三年年均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

2009年,安阳工业在困难中前行。

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3.4%,在2、3、4月连续下滑后,从5月份开始止跌回升,11月份当月工业增长30%。

遇见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70亿元,比2008年增长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0亿元增长15.7%。

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占到60.1%左右。

回顾几年来的工业发展,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成就喜人。

注意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

2005年全市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市GDP的份额依次为51.9%、54.6%、57%,预计到今年年底,工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60.1%,四年提升了9.1歌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这对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市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

十一五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

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玉树强烈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

经过灾难的洗礼,中国人民更加成熟、自信、坚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不可战胜。

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五年来,我们:(1)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3)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4)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5)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正在启航
十一五辉煌成就
十二五规划展望
我们共同走过“十一五”。

我们经历了它,参与了它。

五年间,我们国家经历了巨大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见证了中国的GDP荣升世界第二,看到了民生改善但灾难也频繁。

我们的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宇航员太空漫步坐巡九天;我们的高铁从无到有日新月异,跑出了世界第一的惊人速度;新能源汽车,引领世界环保汽车新潮流;我们的三农欣欣向荣,新农村建设喜气临门;我们逐步推进全民公平教育,向着人力资源强国大跨步迈进;我们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核电发展提速,在建规模扩大,节能环保力度空前。

同时,我们遭受并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时刻提防着国民经济、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我们经受住了一系列灾难与困难的洗礼并顽强的战胜了他们。

如我们熟知的国际金融危机、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但
中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到,我们在抵抗危机的同时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们经历了干旱、洪涝和百年一遇的南方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害,我们成功战胜了自然灾害。

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

我们抢时间、高速度发展经济、国防、科技,我们弘扬正义、友善、和谐,我们学会在困难中前行。

当世界杯到来的时候,国足沦为亚洲三流;当糖高宗、蒜你狠、豆你玩、房价、拥堵一起“挑战”民意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监管层的“智谋”;当低碳成为流行语,人人都希望过低碳生活的时候,中国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企业在发展,收入在增加。

买房的,买车的,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普普通通的工薪一族实现了以车代步的梦想,过去的“乡下人”华丽转身,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健身的人多了,养生的人多了。

淘宝的人多了,网购的人多了。

种花的人多了,养草的人多了。

养猫的人多了,遛狗的人多了。

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及投入更多了。

同学们参加各种学习班的越来越多,学校同时也组织了各种文体活动,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素材多了,教育质量也提高了。

学习方面的压力减轻了,我们都能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

回眸“十一五”,留下了辉煌,
展望十二五,未来的道路更宽广。

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五年。

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十一五”留下辉煌的同时,也提出了“十二五”我们该怎么走?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
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国内,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辛勤劳动,耕耘希望,紧跟时代步伐,开发聪明才智,创造更快速度、更高质量、更好效益。

让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让幸福启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