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梁与基础拉梁分析
如何判断是基础梁还是基础连梁

承台梁则是指特殊形式的桩承台。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中叶没有“基础梁和承台”的连接构造,因为正常的正规设计,不可能设置了承台再做基础梁!
承台梁其实也是桩承台的一种。可以这样认为,桩承台或者说是独立桩承台是“点”式的,而桩承台梁是“线”式的。
不要把所有埋在地下的梁都叫做“基础梁”。
严格地说,基础梁是承受上部荷载的梁。例如:筏形基础的基础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梁。
基础连梁与地下框架梁的区别在于,地下框架梁的梁底标高是高于基础顶面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地下框架梁是连结两个框架柱的,它与一般框架梁的区别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上;而基础连梁是连结两个独立基础或桩承台的,它的梁底标高是低于基础顶面的。上述这些,在06G101-6图集第68页的上下两图中可以看得清楚。
看究竟是基础梁还是基础连梁,不是看代号,而是看梁上有没有荷载作用,梁下有没有地基反力。如果某梁其上有荷载作用,其下有地基反力存在,就是基础梁;反之,如果某梁其上没有荷载或仅仅只有首层砌体荷载,其下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就不是基础梁,而是基础之间的拉梁。
有桩基承台的基础不存在基础梁 ;因为有桩承重,有抗震要求时,设计会在承台之间设置拉梁,拉梁不是基础梁。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基础梁地下有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又有相当的宽度,板中有按计算配置的受力钢筋;拉梁底下只有几百mm宽的拉梁垫板,构造配点小钢筋。如果一个桩基工程,既然打了桩,不可能再做条形基础,配置基础梁。因为现在大家都忙,没有现成软件,谁肯化力气担风险!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1、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2、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源自一丁老师的“平法看图与钢筋常见问题解析”1)基础梁: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
一般是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
2)基础连梁: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不承担由柱传来的荷载。
调节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可在上面布置砖墙,不做抗震要求。
多跨基础连梁以柱为支座,单跨基础连梁(若图纸未注明),以承台(或独立基础)为支座,06G101-6,P70。
3)地下框架梁:特点是±0.000以下,基础顶面以上,以框架柱为支座,见06G101-6,P68。
4)基础拉梁应该和基础连梁是一个概念。
5)地梁个人认为是笼统的叫法,(拉梁)、基础梁、地下框架梁也有叫地梁。
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 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精品文档]基础梁、拉梁、地框梁和基础连系梁的区别
![[精品文档]基础梁、拉梁、地框梁和基础连系梁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db7593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c.png)
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
因为此种情形,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
再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
基础梁、拉梁、地框梁和基础连系梁的区别

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 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
基础梁与基础拉梁分析

基础梁与基础拉梁分析【摘要】分别对基础梁、基础拉梁做出了定义,对其设置位置,计算及其构造作出了简要的介绍,以方便设计人员理清概念,合理设计。
【关键词】基础梁;基础拉梁;定义;设计1. 基础梁与基础拉梁的定义(1)基础梁简单说就是在地基土层上的梁。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如柱下条形基础、筏板基础中基础梁,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起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起到基础的效果。
(2)基础拉梁又称为连系梁,一般起到承担柱底弯矩、地震时承担轴向拉力、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低层隔墙的荷载的作用,实际计算模式中,拉梁可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重传给两边基础的单跨梁或连续梁。
但实际施工中由于基底下土层为老土或压实填土,且在协调变形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也会有一定的土反力。
因此,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筋,一般上下钢筋均通长配置,且钢筋配置一致。
2. 基础梁的设计(1)柱下条形基础一般由基础梁和翼板组成,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梁和基础底板组成。
当地基较为软弱、柱荷载或地基压缩性分布不均匀,采用扩展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常将同一方向(或同一轴线)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连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或梁板式筏形基础。
这种基础的抗弯刚度较大,因而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并能将所承受的集中柱荷载较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基底面积上。
(2)计算方法有反梁法和弹性地基梁法及剪力平衡法。
反梁法适合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它的内力刚好与正向连续梁相反,弯矩为跨中上拉,柱下下拉;弹性地基梁法分为普通弹性地基梁、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弹性地基梁,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梁,一般按普通弹性地基梁计算,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剪力平衡法假定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但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拉梁是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计算方法依其作用而异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
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
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3.上两相并兼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两种结果之一组合进行计算。
4.构造措施梁宽b=1/25~1/35L,梁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并满足构造要求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地梁、基础梁、拉梁的区别

地梁、基础梁、拉梁的区别
在实际工程种可能很多新手工程师都不区分地梁、基础梁、拉梁,也有很多新手工程师不能区分这个三种埋置在底下的梁到底有什么区别!!现在我对我所理解的者三类梁的区别做一个简单介绍:
地梁,又称地框梁,在图纸种表示DKL,他是拉结柱子一般设置在-0.060处的梁,设置在这个标高处可以减去做防潮层这道工序。
一层砖墙也在这条梁上开始砌筑。
这道梁由于埋置深度较浅,在抗震设计时需要满足抗震构造措施。
拉梁,在图纸种表示JLL,是拉结基础、承台的梁,主要是为保持基础的整体性、稳定性而设置,在10高规3.12.3条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中也提到独立基础之间宜采用拉梁连接。
基础梁,在图纸种表示JL,它是拉结基础,且直接放置在地基上,是会承受基地反力的梁,类似为条形基础的受力形式,梁配筋需要倒置。
而前面两者都是在浇筑完之后进行素土回填的,所受的基底反力很小。
拉梁与基础梁的计算和设计

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
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
(4)基础梁一般采用C20或C25等级的混凝土浇筑;
(5)注意基础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为6m时,梁高一般取500;
b.跨距为7.5m时,梁高一般取600或650;
梁配筋大小应根据其荷载计算确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
002:当基础按轴心受力计算,上部结构传来底弯距由基础梁平衡时,基础梁应设置在基础顶面,当基础梁仅起连接作用或作为首层墙体基础时,可设置在-0.05标高处。
单独计算,承受底层墙荷载,按连续梁计算!
这两种地梁在PKPM里的建模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
1:基础拉梁即地基梁,应在JCCAD里按地基梁输入计算出图。
2:设在0.00处的地梁,是上部结构的一部分,应在PMCAD里一个标准层建模。用 TAT或STA计算出图。由于没有楼板,板厚和荷载都赋0。楼板应定义为弹性板。地下室层数应赋1。还要注意短柱问题。
补充基础梁的有关内容:
(1)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
(2)基础梁地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础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须明确,基础梁支座若没有完全落在基础短柱上,即基础梁端部悬空或局部悬空时,应注明梁下以同标号同浇素砼填充,基础短柱严禁出现外凸现象;
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基础拉梁与基础地梁的区别

基本拉梁和基本地梁的区别之羊若含玉创作我们常说的基本地梁实际上是指基本梁,属持续基本;基本拉梁仅是传力构件,目标是将其上的荷载传递给基本基本地梁其实是指基本梁,而基本拉梁是为上削减不平均沉降,传力用的构件,也有的是充当上部墙体的基本2 基本拉梁(框架构造),只是一部分,图名正确的应该是“基本拉梁”在盘算模式中,拉梁可以斟酌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双方基本的双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斟酌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双方基本内钢筋不持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盘算同一般的上部构造双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并且在协调变形的进程中会承受一定的双方基本的变形差别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成能的.因此,守旧地说,拉梁盘算应斟酌上下部均设置装备摆设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产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设置装备摆设一致.至于实际盘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捉襟见肘.构件设计要知足使用要求,可能产生什么就要知足什么.公式和概念虽然死板,但是实质照样为了实践的应用,所以要灵巧应用.连梁照样基本梁不是一个字面有区别或者设计时界说了就能知足不合实践要求的,症结照样知足实际需要.大家疏忽了一点,那就是梁的翼缘.如果说你设置的梁没有翼缘,虽然实际照样给下层土留有一定的承载面积,但是影响不大,特别是连梁宽度不过200~300mm的情况.此刻,这根梁想当作基本梁也不成了,没有底面积嘛,它定然是拉梁.那么有了底面积的梁是基本梁了吗?这个问题自己就有问题,为什么?如果一根宽度有3M的梁,上面除了点覆土,连墙重也没有,它就算依照基本梁模式去进行弹性地基梁或者其它模式的盘算配出钢筋又怎么样呢?你认为它是基本梁了?它只是具备了作为基本梁的一部分条件,但是实践上没有什么作用,是糟蹋.概念是搞清楚了,可是对于实践没有正确用上没嘛. 实践就是,一根有翼缘的梁,下层土是好土或者处理过的可以持力的土,经自力验算可以承受墙重和自重等荷载总量的,至少在两端的柱下基本是可以斟酌不分管这些总量了,可以做小一点,对不合错误呢?这根有翼缘的梁管他是什么梁,依照知足强度和变形的各方面要求用一种合理的算法详细盘算出具详图,对于实践来讲分不分清是不是拉梁有何用?不分清也知足实践要求了,并且概念其实异常清楚嘛.当然,非要说是不是,那就是有了翼缘并且上有一定分量下来的应是基本梁.不是说,衔接柱下基本的梁就要有基本梁和拉梁之分,那是书本上的知识,是理论,理论就必须要概念和概念分离立项,便利懂得.其实拉梁和基本梁的概念是要具体应用中才有定论的嘛.实践上,一根梁往往又作为协调双方柱下基本变形的构件,又兼受墙重,这种梁在粗设计不斟酌墙体基本时就是拉梁,施工图时建筑专业定下墙体位置了,构造设计就同时斟酌这根梁的承受墙体荷载的作用,那就变成基本梁和拉梁二合一了吧,呵呵(自己认为,那就是基本梁).如果最后这根拉梁上面照样没有荷载,那就不要加翼缘糟蹋业主金钱和国度建材,做个矩形梁就OK了,不是拉梁是什么?总之,拉梁和基本梁是实践使用上的概念,不是什么绝对的界说.只要知足实际要求,那就是概念清楚,就是及格的构造师. 基本梁或地梁的作用:1.贯穿连接各自力基本或承台,提高构造整体性;2.抵抗柱底弯矩及剪力;3.调节沉降;4.承受底层填充墙荷载等.但在各类情况下某些作用是次要的,某些作用是主要的,比方地震区在土质较好的情况下,提高构造整体性是主要作用,调节沉降是次要作用;但在非地震区在土质又较好的情况下,主要作用可能就只是承受底层填充墙荷载;而抵抗柱底弯矩及剪力主要在单桩或两桩承台时起作用.而条基、筏基中的梁应该叫肋梁,肋梁和条基翼板或筏基板配合组成条基或筏基.PKPM软件中,地梁是属于基本部分,也就是条基的肋梁、筏板肋梁或矩形梁,盘算是算做基本一部分.基本梁则是框架部分1.贯穿连接各自力基本或承台,提高构造整体性;2.抵抗柱底弯矩及剪力;3.调节沉降;4.承受底层填充墙荷载等.基本梁,乃是众多基本类型中依照构件型式区分下的一种基本,其它基本可以是基本承台(有桩无桩都能这么叫),基本板,基本箱体...等等;在其它分类型式下,基本可以分成浅基本、深(桩)基本...柔性基本、刚性基本...原状式基本、加固式基本...总之,基本梁就是基本的一种型式嘛.通过以上说明,大家应该明白,浅基本的实质是底面积,承台面积最小,基本梁大一些,十字条基还大,板筏基本根本就把底面积做到底了,再也大不了了(别抬杠,地基浅层处理增强地耐力之类的就别跟我提了,我只是举例,都是指一般情况别学究气,嘿嘿),筏基也不敷的话,就要靠桩基本了.所以说,基本梁的重点是基本,一般它是用来承受各类上部力的重要构造构件.这种是最牛的基本梁.地位差一些的,我认为就是兼作协调变形作用的基本梁了,不是上部构造主要传力目标,但是它也要相符基本梁的各类要求,上部有一定荷载传下,不做成带翼缘的基本梁不成.能不带翼缘的梁如果不是设计错误,就有两种可能,一种:出于各类原因不克不及做翼缘,梁承受一定力传给两端的基本(型式不限,耶).还有一种就是所谓拉梁了.拉梁嘛,重点是拉(楼上说的很好,压也不是不成能),实质是下协调两端基本变形.不过呢,拉梁(纯的那种,矩形截面,不纯的自己认为就是基本梁)主要作用可不是什么抗震要求,呵呵,抗震要求对框架有,对基本也有,对拉梁似乎没什么哦.一般只进行水平地震验算,水平地震力要由基本承受(各方面指标都要相符规范),拉梁要是起作用就麻烦了.那么拉梁干吗用呢.大家想,两排柱下条基,各自验算通过,强度验算各不相干,但是变形验算有关哦,就算知足两条基本梁间沉降倾斜等要求,但是呢总是不成能完全沉降一致,虽然不会对上部构造一定能造成影响,但是一个不巧呢,上部墙体就要开裂喽,因为基本的有深有浅嘛,上部构造可不克不及有上有下的.这个时候,拉梁来了,它协调了两端的基本梁,几根或者十几个拉梁配合起作用,把整个建筑物基本尽力结合成刚度协调、变形一致的东东,不让上部构造杂乱无章.基本拉梁与基本梁-1001:拉梁的盘算办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盘算.按此法盘算时,柱基本按偏幸受压斟酌.基本土质较好,用此法较勤俭.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本按中心受压斟酌.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盘算办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盘算.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如按0.1N法盘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许多于615平方毫米.填补基本梁的有关内容:(1)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本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本短柱顶平);(2)基本梁地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闲暇;(3)基本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须明白,基本梁支座若没有完全落在基本短柱上,即基本梁端部悬空或局部悬空时,应注明梁下以同标号同浇素砼填充,基本短柱严禁出现外凸现象;(4)基本梁一般采取C20或C25等级的混凝土浇筑;(5)注意基本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a.跨距为6m时,梁高一般取500;b.跨距为7.5m时,梁高一般取600或650;梁配筋大小应依据其荷载盘算确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002:当基本按轴心受力盘算,上部构造传来底弯距由基本梁平衡时,基本梁应设置在基本顶面,当基本梁仅起衔接作用或作为首层墙体基本时,可设置在-0.05标高处.003:拉梁的设置情况:1.有抗震设防,基本埋深不一致2.地基土质散布不平均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4.基本埋深较大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平均沉降等.多层建筑,基本埋深较浅,宜设在基本顶面;高层建筑,宜具体情况而定基本拉梁与基本梁-1004:1.我想基本埋置很深时,可以在o.oo下50或60设基本梁,这样可以下降底层柱的盘算高度;2.如果基本埋置不深,明知基本梁拉在接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本顶面;如果非得拉在接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本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3.何时设基本梁,楼上说得很清楚,我想填补以上两条,请列位大虾指教;005:Q:请问基本梁配筋是按什么算的?比方开间6m的门式钢架,柱下自力基本,基本梁(我们说的地梁)高为l/12~l/10取,配筋怎么算?A:如果上面没有墙体荷载的话,一般取较大柱底轴力的1/10,按轴心受拉构件盘算一下就行了.基本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协调地震时各基本的变形,使基本能配合协调工作,所以我认为基本梁最好设在基本顶面处.只有当基本埋深很深时,才在接近室内地面处再设一道梁,以减小首层柱的盘算高度.“若基本埋深较浅时,基本梁设在某个接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基本梁到基本顶之间的柱就异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合意见.所谓要防止短柱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并产生脆性破坏.而基本梁到基本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其实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做也没什么.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本梁设在基本顶面处. 单独盘算,承受底层墙荷载,按持续梁盘算!在PKPM中地梁不需要输入,只是在盘算基本时把地梁上的荷载加到节点上.地梁不是基本梁,仅是上部填充墙的基本或框架之间的拉接,它下面的土反力是不克不及盘算在内的,所以不必斟酌什么基床反力系数,一般按简支梁来盘算即可.注意地梁和基本梁的区别!。
地基梁与拉梁知识详解

地基梁与拉梁知识详解
地梁也叫基础梁、地基梁,简单地说就是基础上的梁。
,一般用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中,框架柱落在地梁或地梁的交叉处。
其主要作用是支撑上部结构,并将上部结构的荷载转递到地基上。
1
可为条形基础和筏板梁肋),它可以承担地基反力,计算是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
2、基础拉梁:连接独立基础之间,条形基础之间的梁为拉梁。
拉梁的两个作用:一是承担上部墙体的重量;而是减小底层柱计算长度,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
拉梁的计算:1).拉梁不作为柱底弯矩平衡结构时(柱底弯矩有基础承担):
a)拉梁弯矩:由其承担的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例如承担上部墙体对梁产生的内力;b)拉梁拉力:0.1倍较大柱轴力;
c)按偏拉构件,对称配筋,计算纵向受力钢筋;
d)不需要按抗震框架梁设计拉梁。
2).拉梁作为柱底弯矩平衡结构时(柱底弯矩不能由基础承担,如柱下单桩基础):
3)
1.
2.
3.
4.
,宜。
基础梁、拉梁、地框梁和基础连系梁的区别

前一篇:[转载]道路工程中的黄土、石灰和粉煤灰 后一篇:[转载]做切块饼干的心得---夏威夷坚果曲奇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宇文耐尔 正好遇到这个问题了,转走细看。 9月24日 17:56
发评论
5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发评论] 回复(0)
登录名:
密码:
gfedcb 分享到微博
g f e d c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
w
推荐:揭秘日本人妻婚后真实生活 男女出轨截然不同的表现 ×
页码,1/4(W)
登录 注册
晨光中的向日葵的博客
/u/1861613900 [订阅] [手机订阅]
首页 博文目录 图片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向日葵
Qing
微博
加好友 写留言
发纸条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40 博客访问:2,827 关注人气:2 获赠金笔:0 赠出金笔:0 荣誉徽章: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 三人行结构设计培训
关于“JCCAD里无法自动生成基础施工 琪花瑶草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案与工艺 园林资料库
9 喜欢
0 赠金笔
基础梁与承台的关系 茅洪斌
/s/blog_6ef5f94c01015eul.html
2014/9/27
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 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 意义上的地基反力
1)基础梁: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 一般是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
【转】基础拉梁与基础梁

【转】基础拉梁与基础梁【转】基础拉梁与基础梁基础拉梁与基础梁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独立基础拉梁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独立基础两个方向都会设基础梁,既可以提高基础整体性,也可以用来承担底层的墙体。
请问大家一般基础梁是设在基础顶面,还是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如果是前者,那么在基础埋深较大时,不仅浪费底层墙体,而且会造成底层柱计算长度过大,导致底层的整体刚度较二层刚度之比过小。
如果是后者,那么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可见过不少人这样设计,不知道为什么,规范是不提倡这样的啊。
(基础梁就是基础拉粱,主要是为了提高基础整体性,应与基础相连. )现在许多住宅首层架空,此时仅在首层设梁,不再设基础梁。
但七度及以上层数较多时,还是加基础梁为好(虽然有点浪费)。
首层以下的柱当然按短柱处理。
基础梁最好与基础直接相连,第一种较好.原因如下:1,基础梁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所以才按拉梁设计,因此是用来协调基础的,而不是协调柱子.2,底层柱计算长度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有较多的解决方法,不应该为了讲究柱的刚度值而牺牲基础梁的作用.3,短柱问题十分明显,不用细说.4,若必须按方案二做,结构的计算简图也应该取到基础顶面,所以方法二不提倡,其力学概念不明确.5,若要减小柱的计算长度可以适当把基础顶面提高(对多层建筑有效).设置拉梁的情况: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4.基础埋深较大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多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高层建筑,宜具体情况而定1.我想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o.ooo下50或60设基础梁,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2.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3.何时设基础梁,楼上说得很清楚,我想补充以上两条,请各位大虾指教;如果确实较深的话,我看还是变一下方案,改用桩基础。
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

前不久,一个朋友问我,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我当时就和他讨论了一下。
并且我也找了相应的资料,现在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

3.何时设基础梁,楼上说得很清楚,我想补充以上两条,请各位大虾指教;
005:
Q:请问基础梁配筋是按什么算的?
比如开间6m的门式钢架,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梁(我们说的地梁)高为 l/12~l/10取,配筋怎么算?
拉梁是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计算方法依其作用而异
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
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
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
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 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 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 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 可能性的发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及计算方法

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拉梁是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计算方法依其作用而异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
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梁的区别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
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3.上两相并兼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两种结果之一组合进行计算。
4.构造措施梁宽b=1/25~1/35L,梁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并满足构造要求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基础拉梁和地基梁

面有位仁兄说的些许不足,基础拉梁和基础梁是两个概念基础拉梁是指独立基础,在基础之间设置的梁。
可起到抵抗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一般仅承担首层墙体荷载。
可按构造设置,而不按计算设置。
其宽度一般与墙同宽或略宽50-100,且不小于250,宽度宜大于等于L/25~L/35,高度大于等于L/15~L/20基础梁是指条形基础的地基梁或筏板基础的肋梁,也叫地梁,地基梁。
基础梁基础梁作为基础的一部分,主要起到柱子间连系的作用,使基础形成较稳定的结构,也部分抗弯和抗剪的作用,当独立柱之间不均匀沉降时会起到抗剪的作用。
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8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
具体请看地规74页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梁与基础拉梁分析
【摘要】分别对基础梁、基础拉梁做出了定义,对其设置位置,计算及其构造作出了简要的介绍,以方便设计人员理清概念,合理设计。
【关键词】基础梁;基础拉梁;定义;设计
1. 基础梁与基础拉梁的定义
(1)基础梁简单说就是在地基土层上的梁。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如柱下条形基础、筏板基础中基础梁,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起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起到基础的效果。
(2)基础拉梁又称为连系梁,一般起到承担柱底弯矩、地震时承担轴向拉力、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低层隔墙的荷载的作用,实际计算模式中,拉梁可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重传给两边基础的单跨梁或连续梁。
但实际施工中由于基底下土层为老土或压实填土,且在协调变形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也会有一定的土反力。
因此,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
筋,一般上下钢筋均通长配置,且钢筋配置一致。
2. 基础梁的设计
(1)柱下条形基础一般由基础梁和翼板组成,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梁和基础底板组成。
当地基较为软弱、柱荷载或地基压缩性分布不均匀,采用扩展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常将同一方向(或同一轴线)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连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或梁板式筏形基础。
这种基础的抗弯刚度较大,因而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并能将所承受的集中柱荷载较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基底面积上。
(2)计算方法有反梁法和弹性地基梁法及剪力平衡法。
反梁法适合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它的内力刚好与正向连续梁相反,弯矩为跨中上拉,柱下下拉;弹性地基梁法分为普通弹性地基梁、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弹性地基梁,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梁,一般按普通弹性地基梁计算,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剪力平衡法假定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但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求出净反力后,基础上所有的作用力都可以确定,按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出任意截面上的弯矩和剪力。
一般反梁法和弹性地基梁法算出的弯矩值比较接近,剪力平衡法算出的弯矩边支座与前两种接近,中间支座和跨中相差较大,具体工程设计中,应
仔细分析选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同时注意复核比较,在配筋时适当调整。
(3)柱下条形基础及梁板式筏形基础中的基础梁还有构造要求。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3节。
如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4~1/8。
翼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
当翼板厚度大于250mm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1:3;2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条形基础至少扩出柱50mm;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顶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另外还要考虑梁刚度和变形协调要求,及计算受剪、抗扭、局压等计算。
3. 基础拉梁的设计
(1)基础拉梁一般设置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之间。
(2)基础拉梁对承台的作用主要是协调两个承台的水平、竖向位移及转动变形。
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防止形变的拉压杆传力构件,把水平荷载均匀的传给各个基础,在地震作用下,基础承台变形大,基础拉梁可以起到一定的耗能作用。
一般基础拉梁顶面标高与承台顶面标高同。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11
条,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连系梁: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压应力差别较大;基础埋深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桩基承台之间。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5.23条承台之间的连系梁的设置及配筋也提出了要求:单桩承台应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桩承台应在短向设置;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独立承台宜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连系梁宽度不小于250mm,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小于400mm;连系梁主筋计算确定,上下纵筋不小于2根12,按受拉要求锚入承台。
(4)拉梁的梁上荷载如隔墙,应考虑相应荷载所产生的内力;拉梁还需平衡柱底弯矩;另因拉梁起到加强基础的整体性,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的作用,拉梁还需承担其所拉结的两端柱轴力较大值的1/10的拉力或压力,按受拉构件计算配筋,计算所得的钢筋通长布置;按受压构件计算其稳定性。
(5)当建筑存在地下室,需进行地下室抗浮设计时,基础拉梁除应考虑以上的荷载外,还应承受向上的水浮力,此时水浮力作为活荷载进行荷载组合,不与向下的其他活荷载同时组合,当水浮力较大时,基础拉梁的钢筋构造应按筏
板基础梁的构造,基础拉梁的钢筋应通过有水浮力和无水浮力计算比较后取大值进行配置钢筋,上部钢筋应通长布置,钢筋接头位置不得布置在跨中。
底部通长钢筋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还不应少于顶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4. 结语
(1)基础拉梁在表层地基土比较好如承载力特征值高、中低压缩性土、土层较厚等或梁下换填处理效果较好时,拉梁底部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力作用,类似基础梁的作用,一般根据工程经验,可适当考虑拉梁下地基土对拉梁上部荷载的部分抵消作用。
(2)综上,基础梁和基础拉梁在基础中起的作用、计算方法、构造措施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工程实践中,要分清楚基础梁和基础拉梁的概念,合理设计。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4]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5]夏念恩,谭正清.浅谈基础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的区别―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为例[J].建筑设计.2010.
[6]朱丙寅.>(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