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基础上面的一些梁

合集下载

基础、基础连梁与承台梁的区别

基础、基础连梁与承台梁的区别

基础、基础连梁与承台梁的区别基础梁有三种,一种与筏板组合使用构成梁板式筏形基础,它有主次之分,基础主梁代号为JZL,基础次梁代号为JCL;一种与柱下条形基础翼板组成的有梁式条基,或称条基梁,无主次梁之分,统称基础梁JL;第三种是独立的基础梁,不与任何基础基础构件相关联,一般位于纵横向主轴上,形成格式基础梁,也有的设计在一个主轴方向上设置基础梁。

基础梁端部一般有外伸,也有设计不外伸的。

基础梁是混凝土柱、墙的支座,基础梁端部不存在锚固,只是“收边”,这与上部框架梁不同,框架梁是锚入柱中,柱锚入基础梁内。

一般情况下本体构件的截面要大于关联构件的截面,但基础梁截面并不一定比柱截面大,而是通过在柱位置四边加腋解决梁包柱问题。

基础梁主要承受地基反力,是主要受力构件,与筏板、条基等共同支承上部结构。

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

连梁,顾名思义,主要是连接承台、条基或独基之间的梁(JLL),起平衡作用,协调各承台、独基之间的受力,可以减少基础间沉降差异,二是可用作砖墙的承重基础。

连梁标高位置有三种:一种是顶平,一种底平,第三种位于中间。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第 8.5.20中要求基础连梁宜与承台面位于同一标高。

连梁不是主要受力构件,是次受力构件,因为相对于承台和独基,基础连梁的截面尺寸小,配筋率低,只考虑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重量,并将之传给两端绞接支座,所以只要锚入承台或独基内即可,不必贯通。

也不排除有的设计把本属于基础连梁设计成基础主梁,把它作为主受力构件,如平衡柱底弯矩,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

这时,它不能只锚入承台,而是贯通承台,并配置箍筋,因为它的用途和作用改变了。

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

承台梁其实与承台受力原理相同,是狭长承台或称条形承台,是把上面的力均匀地传递给桩基础,其端部构造也与承台相同。

基础梁与承台梁之间仅仅是端部弯折长度有区别。

各种梁及其区别

各种梁及其区别

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概念一: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06G101-6)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

因为此种情形,DKL 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

再看(06G101-6) 69页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见(06G101-6) 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

基础拉梁与基础地梁的区别

基础拉梁与基础地梁的区别

基础拉梁和基础地梁的区别我们常说的基础地梁实际上是指基础梁,属连续基础;基础拉梁仅是传力构件,目的是将其上的荷载传递给基础基础地梁其实是指基础梁,而基础拉梁是为上减少不均匀沉降,传力用的构件,也有的是充当上部墙体的基础2 基础拉梁(框架结构),只是一部分,图名正确的应该是“基础拉梁”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捉襟见肘。

构件设计要满足使用要求,可能发生什么就要满足什么。

公式和概念虽然死板,但是本质还是为了实践的应用,所以要灵活应用。

连梁还是基础梁不是一个字面有区别或者设计时定义了就能满足不同实践要求的,关键还是满足实际需要。

大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梁的翼缘。

如果说你设置的梁没有翼缘,虽然实际还是给下层土留有一定的承载面积,但是影响不大,特别是连梁宽度不过200~300mm的情况。

此刻,这根梁想当作基础梁也不行了,没有底面积嘛,它定然是拉梁。

那么有了底面积的梁是基础梁了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为什么?如果一根宽度有3M的梁,上面除了点覆土,连墙重也没有,它就算按照基础梁模式去进行弹性地基梁或者其它模式的计算配出钢筋又怎么样呢?你认为它是基础梁了?它只是具备了作为基础梁的一部分条件,但是实践上没有什么作用,是浪费。

概念是搞清楚了,可是对于实践没有正确用上没嘛。

实践就是,一根有翼缘的梁,下层土是好土或者处理过的可以持力的土,经独立验算可以承受墙重和自重等荷载总量的,至少在两头的柱下基础是可以考虑不分担这些总量了,可以做小一点,对不对呢?这根有翼缘的梁管他是什么梁,按照满足强度和变形的各方面要求用一种合理的算法详细计算出具详图,对于实践来讲分不分清是不是拉梁有何用?不分清也满足实践要求了,而且概念其实非常清楚嘛。

基础梁、地梁、圈梁的区别

基础梁、地梁、圈梁的区别

从pkpm软件的介绍里面可以看出来,没有关于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所以不建议使用软件计算柱下条形基础。

按照《地基规范》8.3.2,正常做起来能够完全满足8.3.2.1要求的连续梁做的时候不是特别多,但是如果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到现在还没发现有比较适合手算的方法。

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尽量把梁按照连续梁的要求做。

通常是先按照构造要求初选截面,这时候通常要满足基础梁高度不小于1/6柱距;尽量使用连续梁的计算方法计算,按照8.3.2.1的要求调整弯距,可以使用pk作图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 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配筋为0.1N 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另外如果基础埋置深度深的时候可以用多建一个标准层的方法,把拉梁作为一个标准层建模,然后把地下室“土层抗力系数”改为1,楼板开洞,算一下,一般都是按构造配筋!关于地基梁等的一些概念: 1、基础梁或地基梁是指:柱下(梁式)条形基础、筏板梁肋、桩基础的承台梁(也可为条形基础和筏板梁肋),它可以承担地基反力,计算是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

2、基础拉梁:连接独立基础之间,条形基础之间的梁为拉梁。

拉梁的两个作用:一是承担上部墙体的重量;而是减小底层柱计算长度,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

拉梁的计算:1).拉梁不作为柱底弯矩平衡结构时(柱底弯矩有基础承担): a)拉梁弯矩:由其承担的竖向荷载引起的弯矩,例如承担上部墙体对梁产生的内力; b)拉梁拉力:0.1倍较大柱轴力; c)按偏拉构件,对称配筋,计算纵向受力钢筋; d)不需要按抗震框架梁设计拉梁。

【编辑】基础梁与上部结构梁受力区别及相关分析图

【编辑】基础梁与上部结构梁受力区别及相关分析图

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地梁受力与顶板梁受力相反是吗,板梁是下部筋受力下部钢筋大,而上部主要是支座筋,而地梁相反正确,地梁(基础梁)受力与普通梁正好相反,所以受力筋与支座筋位置也正好相反。

地梁受力与框架梁梁受力相反,支座负筋位置也相反是的。

有梁式筏板基础中的梁(JZL、JCL)与楼层框架梁(KL)及屋面框架梁(WKL)的受力方向是相反的。

好像是倒盖楼。

但有区别:当承受地震横向作用时,柱是第一道防线,楼盖梁是耗能构件,所以要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梁要考虑箍筋加密区、塑性铰等问题;但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通常不考虑参与抵抗地震作用计算。

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受力是相反的地梁承受基础的反作用力,荷载是向上的,而板顶梁承受的是向下的荷载,两者受力是相反的地梁承受地基反力方向向上,顶梁承受荷载向下,所以受力相反,至于钢筋上部大或下部大那就不一定,要作受力分析.基础梁是基础的一种型式,是结构的一部份,用于承受上部负荷及调整各基础内力,使各基础处于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改善基础受力的连续基础,它一般与桩基、条基、筏基共同受力,单一的基础梁受力已很少见。

条基、筏基中的梁应该叫肋梁,肋梁和条基翼板或筏基板共同组成条基或筏基。

基础拉梁是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防止形变的拉压杆传力构件,它把水平荷载均匀地传给各个基础,有时充当上部墙体的基础。

拉梁顾名思义是连接和协调了两端的独基、承台或基础梁,许多拉梁共同起作用,把整个建筑物基础联合成刚度协调、变形一致的基础。

基础梁的作用:1.提高结构整体性;2.抵抗柱底弯矩及剪力;3.调节沉降;4.承受底层填充墙荷载等。

基础梁分为:柱下条形基础梁、筏形基础梁和纯基础梁(没有基础底板);承台间基础拉梁和墙下基础梁,柱下基础梁一般设置在基础底部,有的设计沿一个方向布置(主要用于排架结构),但更多是沿XY双向布置的十字条基,它虽然受地基反力,人们也往往把它所看成是倒框架结构,其实它是作为柱的支座,而框架梁则是以柱为支座,正好相反。

连梁、框架梁、基础拉梁区别

连梁、框架梁、基础拉梁区别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梁的划分

梁的划分

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再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

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意义上的地基反力一根地下梁,两端锚入基础或桩基承台,其上仅仅只承受底层墙体的荷载,如果这根地下梁的下面有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那么,它就是基础梁和基础拉梁两梁合一;如果这根梁地下未设置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仅仅只有宽出梁两侧各25~50mm的纯混凝土垫层,那么,墙体的荷载还是通过这个地下梁传递到地下梁两端的基础或承台。

条形基础上的基础梁高度

条形基础上的基础梁高度

条形基础上的基础梁高度在建筑工程中,条形基础和基础梁的高度可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事关大事,特别是它们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这就像是盖房子时,地基不能马虎,得让它稳如泰山,才能承受上面的重重压力。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条“基础”之路,怎么让我们的房子稳如老狗。

1. 什么是条形基础?1.1 条形基础的概念首先,大家可能会问,条形基础是什么鬼?简单说,就是一种长条形的基础,通常用在承重墙下。

它的好处就是可以均匀分散上面的负载,就像给每个砖头都安排了一个“司机”,让它们能更轻松地承担重任。

这个设计的理念,听起来有点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对吧?1.2 条形基础的作用条形基础不仅要把房子撑起来,还得防止房子下沉。

这就好比你穿着新鞋子出门,底下得有个稳固的鞋垫,否则走两步就变成了“跛子”。

在一些软土地基上,条形基础能帮助分散压力,防止沉降,让房子更牢固。

就像是扎根深厚的大树,风再大也不怕。

2. 基础梁的高度2.1 基础梁的定义说完了条形基础,接下来咱们聊聊基础梁。

基础梁,就是连接条形基础和上部结构的那根“桥梁”。

它的高度可不是随便定的,得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就像买裤子得量一下自己的腰围,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2.2 基础梁高度的重要性基础梁的高度直接影响到房子的承载力。

如果基础梁太矮,就好比你用个小凳子去撑一个大台面,时间长了肯定会不行。

而如果基础梁太高,除了浪费材料,还可能导致结构不均匀,最终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

这就像你做饭时,调料放多了,味道就跑偏了。

3. 如何确定基础梁高度?3.1 计算基础梁高度的步骤那么,怎样确定基础梁的高度呢?首先得知道房子的用途。

如果是高层建筑,那基础梁就得高一点,以便承受更大的重量;如果是小别墅,适当的高度就行。

其次,地基的土质也得考虑,软土就得加高,硬土就可以适当降低。

3.2 常见的计算公式其实有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参考,就是根据建筑物的总荷载和基础的宽度来算高度。

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多考虑几个因素,确保安全就行。

地梁、基础梁、拉梁的区别

地梁、基础梁、拉梁的区别

地梁、基础梁、拉梁的区别
在实际工程种可能很多新手工程师都不区分地梁、基础梁、拉梁,也有很多新手工程师不能区分这个三种埋置在底下的梁到底有什么区别!!现在我对我所理解的者三类梁的区别做一个简单介绍:
地梁,又称地框梁,在图纸种表示DKL,他是拉结柱子一般设置在-0.060处的梁,设置在这个标高处可以减去做防潮层这道工序。

一层砖墙也在这条梁上开始砌筑。

这道梁由于埋置深度较浅,在抗震设计时需要满足抗震构造措施。

拉梁,在图纸种表示JLL,是拉结基础、承台的梁,主要是为保持基础的整体性、稳定性而设置,在10高规3.12.3条抗连续倒塌概念设计中也提到独立基础之间宜采用拉梁连接。

基础梁,在图纸种表示JL,它是拉结基础,且直接放置在地基上,是会承受基地反力的梁,类似为条形基础的受力形式,梁配筋需要倒置。

而前面两者都是在浇筑完之后进行素土回填的,所受的基底反力很小。

中国木造房屋梁的结构名称

中国木造房屋梁的结构名称

中国木造房屋梁的结构名称
1.大梁(或称主梁、脊檩):位于房屋正中的主要承重梁,通常对应于屋顶最高处,连接前后坡屋面。

2.柁梁(或称柁子):在北方民居中特指支撑屋顶重量的核心横梁,位于柱子顶部,常用于抬梁式结构中。

3.穿枋(或称穿梁、顺梁):垂直于建筑物轴线方向布置,连接并支撑前后排柱子的梁。

4.瓜柱(或称童柱):短柱,上面放置梁头,起着承托梁的作用。

5.月梁:形状如新月般弯曲的梁,多用于门楼和殿堂等重要建筑部位,具有装饰性。

6.挑檐枋(或称檐檩):位于房屋外檐下的梁,直接支撑椽子,形成出檐部分。

7.金柱与檐柱:金柱是支撑屋内梁架的柱子,檐柱则是支撑屋檐部分的外柱。

8.雀替(非梁但与梁有关):安装于梁枋下部,起到加固和装饰作用的部分。

9.斗拱体系中的若干构件也与梁结构密切相关,如栌斗、栱、昂等,它们共同承载梁的重量并将力分散到柱子上。

常见的基础形式

常见的基础形式

常见的基础形式当房屋结构类型不同及地基土层不同,基础的组成形式也不同,组成不同形式基础及基础构件一般有以下几种:(1)独立基础(2)桩基承台(3)基础梁(4)基础连梁(5)承台梁(6)地框梁(7)条形基础(8)伐板基础(9)筏形基础(10)箱形基础。

(一)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行或矩形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一般是指结构柱基,高烟囱,水塔基础等的形式.独立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独立基础的特点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

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共用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的特点二,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二)桩基承台承台指的是为承受、分布由墩身传递的荷载,在基桩顶部设置的联结各桩顶的钢筋混凝土平台。

承台是桩与柱或墩联系部分。

承台把几根,甚至十几根桩联系在一起形成桩基础。

(三)基础梁基础梁简单说就是与基础上的梁。

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基础梁作为基础,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四)基础连梁基础连梁系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

(五)承台梁所谓承台梁,顾名思义,承受上面重大荷载的。

而承台梁便是在承台为桩的时候,在桩口起的地梁,一般比承重梁配比高,结构要求高。

它的作用是为了承受上面巨大的荷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承台一般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中。

承台板便是在地梁之上的板,和周围的地面一体,上面素灰抹平。

(六)地框梁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正负0.000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基础梁、拉梁、地框梁和基础连系梁的区别

基础梁、拉梁、地框梁和基础连系梁的区别

前一篇:[转载]道路工程中的黄土、石灰和粉煤灰 后一篇:[转载]做切块饼干的心得---夏威夷坚果曲奇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宇文耐尔 正好遇到这个问题了,转走细看。 9月24日 17:56
发评论
5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发评论] 回复(0)
登录名:
密码:
gfedcb 分享到微博
g f e d c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
w
推荐:揭秘日本人妻婚后真实生活 男女出轨截然不同的表现 ×
页码,1/4(W)
登录 注册
晨光中的向日葵的博客
/u/1861613900 [订阅] [手机订阅]
首页 博文目录 图片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向日葵
Qing
微博
加好友 写留言
发纸条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40 博客访问:2,827 关注人气:2 获赠金笔:0 赠出金笔:0 荣誉徽章: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 三人行结构设计培训
关于“JCCAD里无法自动生成基础施工 琪花瑶草
柱下独立基础施工方案与工艺 园林资料库
9 喜欢
0 赠金笔
基础梁与承台的关系 茅洪斌
/s/blog_6ef5f94c01015eul.html
2014/9/27
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 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 意义上的地基反力
1)基础梁: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 一般是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

基础梁的表示方法

基础梁的表示方法

基础梁的表示方法
基础梁啊,它的表示方法就像一种独特的“语言”呢。

在建筑图纸上,基础梁一般会有专门的代号。

常见的就是JL啦,就像它的小名字一样。

这两个字母一出现,懂行的人就知道是基础梁在和大家打招呼了。

然后呢,基础梁的尺寸表示也很有趣。

它会像介绍自己的身材一样,告诉你它的宽度和高度。

比如说,300×500,这就意味着梁的宽度是300毫米,高度是500毫米,是不是很直白呀?就像在说“看,我就这么宽这么高呢”。

配筋的表示更是基础梁“说话”的重要部分。

它会告诉你里面的钢筋是怎么分布的。

纵向的钢筋,就像梁的骨架一样,会标明数量、规格。

比如说4根直径20的钢筋,这就是在说它的“骨头”很结实呢。

而箍筋呢,就像给这些“骨头”扎上的小腰带,也会标明间距、规格等。

像间距100毫米,直径8的箍筋,这就是在告诉你它是怎么把纵向钢筋紧紧团结在一起的。

还有哦,基础梁的标注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小符号。

比如“+”“ - ”号,“+”号表示梁的上部钢筋,“ - ”号表示下部钢筋。

这就像是在区分梁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力量分布呢。

基础梁在图纸上还会标注它的跨度,也就是它从这头到那头的距离。

这就像在说自己的活动范围一样。

跨度的大小也会影响到梁的设计和配筋呢。

有时候啊,基础梁还会有特殊的标注,比如说如果它有悬挑部分,就会有特别的表示方法,告诉你悬挑出去多长,这里的配筋又有什么特殊要求。

就像是基础梁在说“我这里还有个小尾巴,要特别对待哦”。

什么时候设置基础梁

什么时候设置基础梁

什么时候设置基础梁什么时候设置地框梁,什么时候设置基础拉梁?1、基础拉梁和地框梁可以认为是同一类型的梁,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位置不同,拉梁的位置一般位于基础顶(梁底),而地框梁一般在正负0.000(梁顶);二是功能上有差别,地框梁除了承受底层墙体荷载、平衡柱底弯矩以外,还同时起到了降低底层层高的作用。

工程设计中,一般当基础埋层浅、底层层高不大时设置基础拉梁,基础埋层深、底层层高过大会引起底层刚度过小时设地框梁。

2、基础梁和基础拉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梁”。

基础梁是基础,要承受地基反力,把上部结构的荷载传给地基。

而基础拉梁不是基础,它是拉结基础的梁,除了1条中的功能外,还可以起到减少各独立基础间沉降差的作用,也就是合各个独门的基础一起沉降,另外基础拉梁是不承受地基反力的。

3、一般根据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荷载情况,框架结构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当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条件下,采用柱下条形基础,也就是基础梁。

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3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高规7.1.5,连梁跨小截面大,抗扭能力超级差;主梁不宜搭其间,否则遇震易散架)。

浅谈基础梁与基础联系梁的差异

浅谈基础梁与基础联系梁的差异

浅谈基础梁与基础联系梁的差异摘要:实际工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经常会在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或桩基承台间设置基础梁或基础联系梁。

本文将对两种构件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设计要点,以便于设计人员理清思路。

关键词:基础梁;联系梁;基础;拉梁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oundation beam and foundation connecting beamXuziqiang(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enya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 110015,China)Abstract:In practical engineering,for some reasons,we often set foundation beams or foundation connecting beams between strip foundation,independent foundation or pile cap. This paper will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structure elements,and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of design,so that the designers can clear their minds.Key words:Foundation beam;Connecting beam;Foundation;Straining beam1 基础梁与基础联系梁的定义基础梁,侧重于“基础”。

作用于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荷载与自重,沿着竖向构件传递到基础,基础再将其传递给地基。

基础对地基形成作用力的同时,地基相应也会给基础一个反作用力,我们称之为地基反力。

凡是这类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各种梁的分类

各种梁的分类

各种梁的分类1、JKL应该是地框梁,你的梁在条基内,不可能是框架梁,应该是基础梁的一种。

用基础梁来定义。

2、DKL是框架梁、2、基础梁的概念1)首先看在基础什么部位,判断有没有支座,这比较重要,2)基础梁有分为:基础梁(主梁)、基础连梁(次梁)、地框梁三部分,三者不同的,基础梁受力在上,而基础连梁以基础梁为支座,地框梁以基础柱为支座的,它受力同框架梁,3)框架梁它在楼层上,它的受力主要是下部受拉,上部受压,从你那信息(JKL)可以定义为地框梁。

第一:确定规范;确定该图纸为03规范还是11规范;03规范与11规范相比,03规范有基础连梁和地框梁,但在11规范中将地框梁和基础连梁都整合成了基础联系梁,且多了承台梁一类;第二:确定楼层;一般来说,地下层(包括基础层)会涉及到:基础连梁(03规范)、地框梁(03规范)、基础联系梁(11规范)、承台梁(11规范);地上层会涉及到:连梁、楼层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井字梁、框支梁(03规范与11规范相同);第三:确定此类梁在工程中的作用;如果此梁为受力或承重构件,会承受墙、板的压力;则对应软件应该为基础梁或地框梁;如果此梁为拉结构件,不承重,只为加强构件之间的整体性;则对应软件应该为基础连梁或者基础联系梁;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门窗上方的梁;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的承重构件;第四:还可以根据梁底标高区分;如果此梁的底标高同基础平齐,则对应软件设置应该为基础梁;如果此梁底标高高于基础底标高,则对应软件设置应该为基础连梁或地框梁(03规范),或基础联系梁;第五:可区分梁的支座;1、如果支座为柱,可能是楼层/屋面框架梁或者地框梁;2、如果支座为梁,可能是非框架梁;3、如果支座为独基、条基和桩基础,可能是基础连梁;4、如果支座为桩承台,可能是承台梁;5、连梁没有支座钢筋。

6、基础梁在规范的结构分类中归类于筏形基础或条形基础(见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平法制图的基础梁有两种,分别是04G101-3的【筏形基础梁】和06G101-6的【条形基础梁】,实际是与规范保持一致。

基础梁的概念

基础梁的概念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该帖被浏览了1589次| 回复了16次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建筑专业 2011-03-11 13:02:53 阅读16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

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

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

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

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

因为此种情形,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

再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

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意义上的地基反力一根地下梁,两端锚入基础或桩基承台,其上仅仅只承受底层墙体的荷载,如果这根地下梁的下面有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那么,它就是基础梁和基础拉梁两梁合一;如果这根梁地下未设置宽度≥700mm 的“条形基础”,仅仅只有宽出梁两侧各25~50mm的纯混凝土垫层,那么,墙体的荷载还是通过这个地下梁传递到地下梁两端的基础或承台。

一个直观的体认,房屋建筑基础与地基之间只能是“面接触”,不能是“线接触”。

面接触是地基托起了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线接触是像刀片那样在切割地基土,嵌入或切入地基土壤,这是显然不行的。

源自一丁老师的“平法看图与钢筋常见问题解析”1)基础梁: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

一般是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

2)基础连梁: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不承担由柱传来的荷载。

调节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可在上面布置砖墙,不做抗震要求。

多跨基础连梁以柱为支座,单跨基础连梁(若图纸未注明),以承台(或独立基础)为支座,06G101-6,P70。

3)地下框架梁:特点是±0.000以下,基础顶面以上,以框架柱为支座,见06G101-6,P68。

4)基础拉梁应该和基础连梁是一个概念。

5)地梁个人认为是笼统的叫法,以前砖混结构基础下面的梁叫地梁,现在基础连梁(拉梁)、基础梁、地下框架梁也有叫地梁。

前一段时间我也研究了一下,基础梁,基础拉梁,地梁之类的,具体的看下面:1、现有观点在基础梁的现有计算方法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1) 对墙下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承台梁以上墙体为半无限平面弹性地基,基础梁与墙体(半无限弹性体)共同变形,视基础梁为桩顶荷载作用下的倒置弹性地基梁,按弹性理论求解基础梁的反力,经简化后作为作用在基础梁上的荷载,然后按普通连续梁计算内力。

(2) 对柱下条形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为弹性地基梁计算,即将桩顶反力作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上,柱为梁的支座,按普通连续梁分析其内力,桩顶反力按弹性地基架计算确定。

对于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基础梁,现有观点在计算过程中,均曾视其为弹性地基梁,所不同者,墙下基础梁视为倒置弹性地基梁,而柱下基础梁则视为弹性地基梁。

但应指出的是,现有观点的以上处理方法,是与弹性地基梁的定义不符合的。

2、笔者观点2.1 墙下基础梁现有观点视基础梁上墙体为半无限弹性地基,基础梁为桩顶荷载作用下的倒置弹性地基梁。

此处,问题的症结在于,能否视墙下基础梁为倒置弹性地基梁?笔者认为墙下基础梁不能视为倒置弹性地基梁;其原因如下所述。

(1)基础梁以上墙体,高度一般在18m(例如8度区)左右,宽度在12m左右,抗弯刚度极大,加之该墙体还承受着相当数量的楼面荷载及墙体自重,故该墙体在桩顶荷载作用下,并不会产生变形,亦谈不到弹性,不符合半无限弹性地基假定条件中关于弹性的假定条件。

(2)基础梁以上墙体,因每层均有圈梁,故各层墙体间,被圈梁分隔成独立部分,已不存在连续性,整片墙实为砌体与混凝土梁的组合构件,但砖砌体与混凝土梁的弹性模量相差甚大(约10倍),故在受力中,二者是不协同的。

因此,墙下基础梁不符合半无限弹性地基关于连续的假定。

(3)基础梁以上墙体,系由砖砌体与混凝土梁两种构件组成,且砖砌体系弹塑性材料,其弹性模量从一开始,应力与应变就不成比例。

而在地震发生时,即使在小震作用下,根据震害调查,8度区框架,填充墙亦将产生较多裂缝,而中震和大震下,则裂缝更为普遍,即使是框架梁、柱,亦将产生裂缝。

此外,砖砌体与框架梁亦不属各向同性构件,故墙体是不符合半无限弹性地基的假定条件的。

由上述可知,基础梁上墙体,并不符合半无限弹性地基的匀质、连续、弹性假定条件,故墙下基础梁不应视为倒置弹性地基梁进行有关计算。

2.2 柱下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柱下基础梁可视为弹性地基梁计算,与该观点相应的计算原则有两种:其一是将桩顶反力作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上,柱作为梁的支座,桩顶反力按弹性地基梁计算确定,然后按普通连续梁分析内力;其二是视基础梁为弹性地基梁进行分析计算。

按照前者,基础梁受桩顶集中力作用,柱为梁的支座。

须知此时,由于桩顶集中力与桩底轴向力平衡,则桩顶集中力并不在基础梁内产生内力,仅底层填充墙在基础梁内产生较小内力。

此外填充于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间的填充墙,系彼此隔离的小面积独立墙片,同时填充墙目前多采用大孔洞免烧砖,故基础梁以上之填充墙是不符合半无限弹性地基条件的,且因基础梁底部只与回填土接触,并不与地基土接触,只有桩头才与地基土接触。

虽然地基土(例如卵石层)在端阻力作用下将产生一些变形,桩身亦会产生弹性压缩变形,但柱下基础梁并不符合倒置弹性地基梁定义。

而对于后者,由于同样的原因,柱下基础梁亦不能视为正置弹性地基梁。

综上所述可知,问题的要害是应区分弹性地基梁与普通基础梁的界限,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弹性地基梁与普通基础梁在两个主要方面存在不同:(1) 普通基础梁的超静定次数是有限的,弹性地基梁的超静定次数是无限的;(2) 普通基础梁可略去地基的变形,弹性地基梁由于梁与地基共同变形,故必须考虑地基变形,方能满足变形连续条件[2]。

3、结论(1) 对于墙下基础梁,梁上墙体不应视为半无限弹性地基,基础梁不应视为桩顶荷载作用下的倒置弹性地基梁。

(2) 对于柱下基础梁,不应视为弹性地基梁。

(3) 墙下基础梁及柱下基础梁,均应按普通连续梁计算。

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 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