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大纲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2fc07856529647d26285202.png)
血浆(血清+纤维蛋白质: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以上来源于Na + Cl -)%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Na + Cl -等于食物,不需进行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血浆消化道、组织液、淋巴<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成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与其他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形成突触。
过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地址经扩散(比电信号慢)通过突触间隙,与突出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糖蛋白)结合,引起后模点位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与大脑皮层的某些特定区域有关W 区(书写中枢)失写症;V 区(阅读中枢)失读;S 区(说话中枢)运动性失语;H 区(听话中枢)听觉性失语。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它使人们认识到除了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存在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激素含碘,缺碘引起其分泌不足,刺激垂体和下丘脑分泌TSH,TRH 分泌增多,作用于甲状腺引起组织增生(勉强维持代谢)。
<三>:神经和体液调节 <四>:免疫调节化学本质:固醇0.8~1.2g/L >1.8高 <0.45低。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69b6ae52b4daa58da1114a16.png)
3.1植物激素调节知识框架运输方向分布部位含义植物激素生长素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低高浓浓度度促抑进制生生长长,体现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合成部位芽、幼叶、发育中的种子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运输方式极性运输(主动运输)横向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发现达尔文实验詹森实验温特实验拜尔实验种类细胞分裂素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乙烯作用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作用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实例乙烯利;2,4-D 等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传递特点电荷特点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基本方式组成结构础基大脑的高级功能分级调节静息状态外负内正动作状态外正内负双向传递特点结构单方向传递突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同记忆的关系激素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体温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血糖调节胰岛释放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升高血糖降低血糖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人工合成激素类似物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细胞外液组织细胞外界环境成分水分、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等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调节网络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调节直接防线功能分类防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物质基础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抗体浆细胞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功能监控和清除对象肿瘤细胞异常免疫失调病AIDS防卫不足防卫过当病因HIV 攻击免疫系统,使T 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散失一切免疫功能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病因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病因正常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免疫调节应用疫苗、人工标记抗体、免疫抑制剂与器官移植3.4种群和群落群落斗争互助主要内容物种组成体现丰富度规律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竞争斗争寄生捕食斗争群落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分层现象发展群落演替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自然条件调查方法基本单位种群特征死亡率-+出生率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预测性别比例影响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数量变化“J ”型曲线“S ”型曲线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理想条件类型3.5生态系统结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圈最大人工生态系统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功能能量流动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e780031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9.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高中生物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修三作为高中生物的核心课程,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基础知识框架,并重点介绍其中的四个知识点: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人体生理学。
一、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基础知识框架1.生物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方式。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3.生物的营养和代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化作用等。
4.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等。
5.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概念、群落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6.人体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二、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的科学,它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遗传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涉及到基因的概念、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等内容。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是生物体中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由DNA组成的,它控制着生命体的全部功能。
基因在不同的位置,负责着不同的功能。
3.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基因控制着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功能。
三、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包括生态学的概念、群落结构与演替、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2.群落结构与演替:群落是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局部地域范围内所有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的发展和演替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之一。
3.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生态系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的有机集合体,它包括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素。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框架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59169c4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c.png)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框架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点框架学习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时,有个知识框架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有利于我们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三生物必备知识点框架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3、群落中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4、群落的空间结构: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二、群落的演替: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必修三必备生物知识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2、种群的特征空间特征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0ee5fdb0717fd5370cdc48.png)
作用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作用 脱落酸
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 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 和脱落
特征 基本单位种群
出生率 +
迁入率 +预
年龄组 成
种群密 度- -
测影
死亡率 迁出率 响 性别比
例
调查 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4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S”型曲线
种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 和
物种组成体现 丰富度 规律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群 落
群落
互助 互利共生 主要内容 种间关系包括斗争 寄生
斗争 竞争
斗争 捕食
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分层现象
发展 群落演替
过程 初生演替 裸 地 苔
岩衣藓 阶阶阶 段段段 次生演替
草 灌森 本 木林 阶 阶阶 段 段段
类型 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最大
生物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构
分解者
成
食物链
食物网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不同记忆的关系
水盐平衡调节 体温调节
下丘脑
释放
垂体
抗利尿激素
甲
下
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释放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25bb986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9.png)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3.6生态环境 保护
特异性免疫 分类
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异常 免疫失调病
防卫不足 防卫过当
AIDS 病因
HIV攻击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 导致患者散失一切免疫功能
过敏反应 病因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
特征 基本单位种群
出生率 +
种群 度- 死亡率
迁入率 年龄组
+ 密
-
迁出率
预 测影
响
成 性别比
例
调查 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4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S”型曲线
种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
和
群落
物种组成体现 丰富度 规律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群 落
互助 互利共生 主要内容 种间关系包括斗争 寄生
斗争 竞争
斗争 捕食
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分层现象
发展 群落演替
过程 初生演替 裸 地 苔
岩衣藓 阶阶阶 段段段 次生演替
草 灌森 本 木林 阶 阶阶 段 段段
类型 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最大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a95e52f121dd36a22d827e.png)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框架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bf5001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e.png)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框架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1.1 细胞膜:构成、功能和特点1.2 细胞质:组成、功能和特点1.3 细胞核:结构、功能和特点2. 细胞的生命活动2.1 细胞的代谢过程:物质的吸收、消化、运输和排泄2.2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3. 细胞的运动3.1 鞭毛和纤毛的结构和功能3.2 假足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 遗传物质的发现和分类1.1 DNA和RNA的结构和特点1.2 核酸的合成和复制1.3 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2.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2.1 转录的过程和调控因子2.2 翻译的过程和调控因子3. 基因工程和应用3.1 DNA重组技术和基因克隆3.2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第三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进化理论的形成1.1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1.2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和生物比较等2. 自然选择与适应2.1 自然选择的原理和作用2.2 适应与生物的进化3. 生物的分类体系3.1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2 分类的层次和命名规则3.3 生物的共同祖先性及分类的动态性第四章: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1. DNA指纹技术与人类鉴定1.1 DNA指纹的形成和应用1.2 DNA指纹技术在人类鉴定中的应用2. 克隆技术与生殖2.1 人工克隆的原理和方法2.2 克隆技术在生殖中的应用和伦理问题3. 基因治疗与人类疾病3.1 基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3.2 基因治疗在人类疾病中的应用和挑战第五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1 生物群落的构成和特点1.2 生态位与能量流动2.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2.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2.2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3.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3.1 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形式和影响 3.2 环境修复的原理和方法。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de24054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9.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高中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和演化、生物的分子基础、遗传和演化、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内容。
具体来说,以下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重点框架:一.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1.生物分类的概念和方法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级别和分类名的命名规则等。
2.生物演化的基本过程进化的几个基本要素:变异、遗传、选择、适应。
进化的分子机制和分子证据。
进化的模式、和速率等。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种类和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生物的分子基础1.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功能。
具体的分子结构和分子机制。
2.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
生物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机制等。
三.遗传和演化1.基因的本质及其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遗传密码的规律和特点。
2.基因的调控基因表达调控的方式和机制。
遗传密码的规律和特点等。
3.基因变异及其在遗传性状中的表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状的关系。
四.生物技术及其应用1.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基因转移的原理和方法。
克隆技术和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学的原理和前景。
2.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重点框架。
这门课程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生物分类、生物演化、生物大分子、生物调控、基因变异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也介绍了基因转移、克隆技术和PCR技术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对于深入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学习生物的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门课程,尽可能多地掌握其中的知识。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a4cb9e0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a.png)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前面为大家介绍了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点,现在为大家介绍必修三知识点,并附带框架图,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通用1篇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通用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4ff05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b.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通用1篇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 1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免疫调节1、基础:免疫系统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吞噬细胞免疫细胞(发挥免疫淋巴细胞T细胞作用细胞) 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疫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5、抗原与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6、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二次免疫)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7、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二次免疫)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8、免疫系统疾病: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9、免疫学的应用: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高中生物必备知识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梳理: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2、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20多种)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Zn 、Mo、Cu、B、Fe、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多的是水)数量最多的元素:H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鲜重下含量最多),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框架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c481a1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1.png)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框架一、细胞与遗传物质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1 细胞膜:结构、功能以及半透性;1.2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3 细胞核:核膜、核孔与染色体;1.4 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长与繁殖2.1 细胞生长:维持稳定的细胞内环境、细胞生长的周期;2.2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2.3 细胞增殖与发育:营养生长、体细胞分裂与生殖细胞分裂。
3. 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3.1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双螺旋结构、碱基对、DNA复制;3.2 RNA与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过程。
二、遗传与进化4. 遗传的基本规律4.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等概念;4.2 隐性与显性遗传、自交与杂交;4.3 遗传变异:突变。
5. 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5.1 DNA分子与基因:核酸、DNA组成;5.2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5.3 突变与突变的影响。
6. 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6.1 进化的基本概念与演化论;6.2 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6.3 地质记录与生物化石等证据。
三、生物技术7. DNA工程与基因工程7.1 DNA修饰的方法及应用;7.2 基因工程概论;7.3 克隆与克隆动物;7.4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问题。
8. 细胞工程与生物药物8.1 细胞培养技术;8.2 酶工程;8.3 蛋白质工程;8.4 生物药物的生产与应用。
9.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9.1 物种概念与物种形成;9.2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9.3 生物多样性保护;9.4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是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框架,包括了细胞与遗传物质、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基础,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生物学的整体认识,并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点,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42b1fc4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c.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503e09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e.png)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框架高中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涵盖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准备学习生物学和未来从事生物学相关领域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基于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生命的基本单位、遗传与进化以及生态环境,为大家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的基础知识框架。
一、生命的基本单位作为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第一个主题,生命的基本单位主要探讨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生命活动。
首先是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分类。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其中原核细胞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真核细胞则包含了细胞核、细胞质等复杂的结构,大部分生物都是由真核细胞组成。
接下来则是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器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其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是进行能量代谢和光合作用的关键细胞器。
最后则是细胞分裂和生殖,涉及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以及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差异。
二、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的第二个主题,是研究生物发生和演化的重要部分,涵盖了遗传规律、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工程等内容。
首先是遗传规律的探讨,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互作和基因突变等。
其次则是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包括基因的显性和隐形、基因的连锁和自由等重要知识。
之后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包括人类基因组解码、克隆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和新方法。
最后则是演化论和生态学的探讨,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对生物环境的影响等议题。
三、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的第三个主题,旨在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人口与环境和环境保护等课题。
首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探讨,涉及到物种、群落和生态位等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名词。
同时也需要了解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修复等问题。
其次则是人口与环境的关系,需要探索人类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最后则是环境保护,需要了解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等新兴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植物激素调节知识框架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4种群和群落
3.5生态系统
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
食物网
构
成
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圈
最大
人工生态系统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功能
能量流动
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途径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信息传递
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物质循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3.6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