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十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必备知识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必备知识一、考纲要求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三.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在文章的具体语境中分析: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得体,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如优美、华丽、淡雅、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深刻等。
四.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1.鉴赏评价表达方式。
描写——描写手法是散文中最常运用的手段①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②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环境描写是散文中常用的描写手段。
环境描写的两个基本的作用:一是制造或突出一种气氛,一是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
当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多,常见的还有揭示主题、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⑤细节刻画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基本作用,即1.与上下文形成照应或对比,2.细节描写的中心意思(刻划人物的是体现人物的精神,描写事件的是体现事件的意义)。
3.为全文中心思想服务(深化、升华、突出、铺垫主题)。
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等作正面、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这种笔法比较含蓄、委婉,给读者留下较大的自由想像空间,增加描写对象的主题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2.鉴赏评价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文章线索、起承转合、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铺垫、悬念伏笔,衬托渲染) ——结构布局是否完整、合理、匀称、上下连贯、曲折有致。
现代文阅: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现代文阅: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技巧现代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查赏析、评价一篇文章的能力,要求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
这类试题往往是从这几个角度命题:什么是形象,塑造形象的方法,形象在文章的地位和意义;语言的特点、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表达方式、选材剪裁、表现手法、结构安排等。
所谓“鉴赏”,是指鉴别欣赏文章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主题的社会意义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做出的赏析。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物象、诗歌的意象等。
鉴赏形象是指能够把握形象特征,感受形象意境,体味审美作用。
鉴赏时,要考虑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有什么意义等。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是作者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来的,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点。
包括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怎样独特的表现力;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等。
小说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表达上多用描写;戏剧的语言,侧重对话的机智、韵味、内涵、幽默等;散文的语言,讲究散而有神,短小生动,用比喻、排比、拟人、类比的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方式塑造形象和表达作品内容。
从四个角度分析: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②表现手法(想像、联想、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等);③篇章结构(过渡衔接、起承转合、铺垫照应等);④修辞格(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反复、设问、对偶等)。
可以从四个层面去理解1.是什么——问作品的某一处是什么意思,即对词句篇章的理解,通过对词语本身的理解赏析文章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
如2004年天津卷《春从心出》的第2题:结合文章内容,阐释“书中毕竟有人生,人生毕竟一部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者:唐惠忠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5年第10期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广泛,既包括具体的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应弄清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
其次,还应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层次。
高考试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结构,如开头与结尾、铺垫与呼应、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
再次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创作背景。
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更好地把握形象。
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解题时应当注意把握。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重要词句的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加以分析。
例如:(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作用PART 1:表达方式1.议论(表达方式一)论证方法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事实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道理,从而提高说服力。
引用论证增强说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从而提高说服力。
对比论证使论点更鲜明,更突出,增强论辩的逻辑力量。
备注:各种论证方法均要理会对于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
2.记叙(表达方式二)(1)手法一:记叙方式顺叙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脉络分明,线索清晰。
插叙内容与主要事情有关,但不是主要事件,可以丰富作品内容,深化主题,调整叙述节奏,使行文跌宕多姿。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引起兴趣;使情节更曲折,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补叙补充说明,起到诠释作用;使行文更缜密。
关于补叙: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2)手法二:人称手法第一人称联系自我直接抒情,感情真挚;能够真切自然地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情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 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文章更加亲切感人;制造气氛;抒发感情,呼告抒情更强烈。
第三人称 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地反映客观现实。
(3) 手法三:叙述线索 明线和暗线:以事件、事物、人物、感情或某句话、某个行动为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而且使主旨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3. 描写(表达方式三) (1)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人物描写细节 更加准确传神地反映人物个性,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白描 抓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特点进行描写。
正侧面描写 正面实写和侧面虚写相结合,侧面描写有衬托、映衬和烘托的效果。
【精品】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高中语文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分清具体类别关注内容形式——解读文学作品阅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13003 江苏常州高级中学郭家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中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试最高的一个层级,它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需要文学、历史以及其他许多知识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它是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
要求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作具体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主要指人物形象,有时也包括物象,如对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的形象的鉴赏。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呈现形式,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要不同的语言,如议论文讲求严谨周密,说明文讲求简明准确,记叙文有的讲求朴素自然,有的讲求生动形象,也有的追求新颖精美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般从四个角度分析: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评价。
②从艺术技巧的角度去评价。
③从篇章构思的角度去评价。
④从修辞的角度去评价。
复习备考首先就要结合往年的一些考题弄清各种考查点,然后针对不同考查点的设置、作答摸索答题方略。
1.鉴赏形象:概括特征,揭示意义。
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对人的形象的分析,也包括对物的形象的分析。
无论哪种,最终都是为了揭示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作用的分析,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
如2 006湖北,18:在普鲁文斯省,当天气温暖起来时,把家畜送到阿尔卑斯山里去已经习惯了。
畜牲和人在那里要过五六个月。
夜间便睡在露天底下高齐腰际的草里…………但是最动人的是那些狗,那些忠于职务的牧羊人的狗,它们跟在羊群后边十分忙碌,在农庄上就只看到它们。
守夜的狗在它的窝里唤它们回来是徒劳的,井边盛满了新鲜的水的水桶向它们做手势也全无用处,在羊群进来以前,在粗大的门闩把小栅栏门关了以前,在牧羊人到低矮的小屋里坐在桌子周围以前,它们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的。
而在这时候,它们才仅仅同意进到群狗的窝里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表达技巧 “这样写”指的是什么,“好处”又 这样写”指的是什么, 好处” 这样写 如何评定呢? 如何评定呢? 所谓“这样写”是就表达技巧而 所谓“这样写” 言的, 好处” 言的 , 而 “ 好处 ” 是就技巧所产生或 达到的效果而言的。 达到的效果而言的。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表达文章内容所运 用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 用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等;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对比、衬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对比、 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4)篇章结构:层次、线索、顺序、开头与结 篇章结构:层次、线索、顺序、 尾的方式、呼应、详略、以小见大、过渡照应、 尾的方式、呼应、详略、以小见大、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等。 伏笔铺垫等。
15.文章四、五两段中, 15.文章四、五两段中,“孩 ”“老人”“热恋中的情人 老人”“热恋中的情人” 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 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6 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 (1)孩子:对生活感到新奇,对未来 充满渴望。 充满渴望。 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 (2)老人:对死亡从容坦然,对人生无 怨无悔。 怨无悔。 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 (3)热恋中的情人:对生活满怀激情, 对世界充满眷念。 对世界充满眷念。
2、叙述方式
①.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 行记叙。 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 插叙: 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 些交代。 些交代。 ⑤.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 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 体。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要求]1.准确把握形象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
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
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
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要对人物的年龄等外貌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中的定义来源作出阐释。
2正确理解词句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诗歌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
正确理解词句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背景分析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o3.鉴赏表现手法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
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
[能力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
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①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该句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开阔苍凉的氛围。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宿建德江盂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中的“客”指的是“客”指诗人自己,“低”字意为“低”为动词,意为“使旷野之中的树显得低矮”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形象、语言
鉴赏要点
1/2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 来表现文章内容。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 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 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 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照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1、从表达方式角度: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 绪清楚,照应得体。
鉴赏指津
4/17
⒉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
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它是散文的主要表现手法,
可以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第一描写的对象
⑴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
大纲考纲解读
《语文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 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江苏《考试说明》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2006年要求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作具体分析。
2007年要求从文本出发,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作 整体感知和把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 现力。
鉴赏指津
7/17
㈡鉴赏表现手法
1、象征法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 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
印象;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
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2、对比法
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 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
②第二人称:是指作者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描述 的笔法。作者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话, 把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及鉴赏表达技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 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 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笼包子,强对服 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 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 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 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 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 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鉴赏要点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1、鉴赏语言自然美 文学作品的语言朴实无华、准确逼真、简洁流畅、 清新绚丽、是自然美的具体表现。
2、鉴赏语言的含蓄美
3、鉴赏语言的音乐美
4、鉴赏语言的立体美 抓住那些最能描绘客观事物、人物性格及作者 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浮雕似的语言。
鉴赏语言的个性美
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成人物语言 和叙述人语言两大类: (1)人物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对话、 独白,作品中的人物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 要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表现人 物的心理状态。 (2)叙述人语言,也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描绘 人物、叙述事件、描写环境、评价生活等使 用的语言,同样具有个性美,对文学作品语 言的鉴赏一般主要就叙述人语言而 言.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现代文阅读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皿子对不同的文体,鉴赏的的方式、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以记叙、抒情为主的文章,要善于反现撞击情感之“钟”,即作品或文章的美感因素,判断其审美价值及审美趣味,从而达到欣赏鉴别的目的。
对于以说明、议论为主的文章,要善于把握文章的观点和价值。
说明文要看是否说明事物的功用以及是否传达了新的观念,给人以新的知识或认识,议论文主要是对观点的评价,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是否带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是否合理。
我们要建立理性的思维判断,客观、全面地评价文章的得失。
一、鉴赏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联系背景,知人论世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风格、思想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即使是同一作家,也可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动、个人感情的变化,写出不同情调的作品。
当然,这不是对鉴赏所有的文章都管用,而是对因时为事而作、表达作者特定思想情感的文章是必不可少的。
(二)把握整体,鉴赏局部文章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而各个局部又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不能脱离局部而鉴赏文章,也不能脱离整体,鉴赏局部。
要立足于文章的整体来鉴赏局部。
这样,才不致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文道统一,鉴赏技巧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
鉴赏文章,不能割裂它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要抓住思想内容来鉴赏表现形式,要通过鉴赏艺术形式本体来体会思想感情。
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足以见内容和形式在鉴赏时的重要关系。
鉴赏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鉴赏文章词句的表现力。
语言是文章的外壳,作家根据表达的需要遣词造句。
因而培养从关键词句入手,来体会文章的内容入魅力的能力非常重要。
2、鉴赏文章修辞的表现力。
3、鉴赏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表现力。
4、鉴赏文章的布局谋篇。
(四)正确评价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
赏析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文言诗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有:
•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 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 凝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义丰富。 • 含蓄,主要指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 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 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
(二)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 使语言表达更有特色。
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方法(1种):比喻、比拟、对比、对偶、排比、反复、 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
1.叙述
(二)表达方式
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 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 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 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 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甚至可以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象征。 它需要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体味这种形象 是否底蕴深厚,是否具体丰满。
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 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具有准 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的特点。
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 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 突出人物、事物。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 工笔指细腻入微的笔法。
描写的角度 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 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3)远与近、高与低; 4)实与虚
3.抒情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
8.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③段的景物描写。(4分) 12.分析作者描写多种声音的意图。(5分)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的方法与练习(DOC)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的方法与练习一、形象概括地讲,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既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诗中所描写的主人公。
常见的有:1.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
2.戍守边陲、建功立业的形象。
3.豪放洒脱、怀才不遇的形象。
4.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5.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6.独守闺房、心怀凄婉的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松竹梅菊等自然景物;事物形象指人们在生活中使用或常见的东西,如琴、画等。
有时二者也可笼统地说成是自然形象。
我们常说的意象也就是体现了诗人情感的自然形象,人物形象虽然也属于意象,但在古诗中最常用的还是这些自然类的意象。
常见的有:1.送别诗常见意象:柳、船、长亭短亭、南浦等。
2.爱情诗常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红豆等。
3.边塞诗常见意象:边关、羌笛、胡人、明月、阴山等。
4.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清风、农家、菊花、酒等。
5.行旅诗常见意象:驿道、征铎、杜鹃、浮萍、雁等。
2009年全国卷、宁夏卷、天津卷等多地高考试题就此设题考查。
考试中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词的上阕(或下阕)描绘了什么景象?请简要描述。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3.请简单描述一下诗中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4.“……”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5.两首诗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一)怎样分析诗词中的自然形象:【例析】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①,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①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解析】①用名词性短语概括。
如果问有哪些意象,从诗中提炼概括即可,一般应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如本题中的“萋萋芳草”等。
如不好组织,也可用主谓或动宾短语。
②用形容词性短语概括。
有的时候问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实际上就是让考生找出其定语,而定语主要是由形容词性短语来充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十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精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审美活动,设置本考点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广义的,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于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考查对文学形象的鉴赏,一般采用散文、小说等文体形式。
鉴赏文学语言,首先应该弄清文学语言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
其次还应该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档次。
考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⑪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⑫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⑬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⑪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⑫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⑬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⑭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⑮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解题思路和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必须首先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
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
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语言背景。
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便更好的把握形象。
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解题时应该注意把握。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该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来分析。
精典例题:例①: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吃苦是一种资本①吃苦,是一种资本。
假如你没有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②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位被击倒的拳击乎,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里还淌着鲜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给他鼓掌;只是在旅游中看过的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弯腰垂首将沉重的纤绳深深地勒进肩膀……③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④没有经历饥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耘者的可敬,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的可悲和伸手乞讨的可怜。
⑤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你便无法塑造坚强的性格。
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⑥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
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⑦。
⑧某报一篇专稿报道,武汉市一年仅19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七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
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泡在蜜罐子里长大。
蜜喝多了,竟会这般脆弱。
⑨聪明的日本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前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
据说,为了让大和民族的后代继承父辈创业的秉性,不少学校特地设立劳动场所,记孩子们使用锉刀、榔头,目的是学会吃苦。
⑩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未免过于娇嫩了,还是狠狠心把自己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吧。
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
以后你就知道这种养分会让你终身受益1 1.“吃苦是一种资本”,文中与“资本”的含义相近的一个词是。
2.第⑨节中加点的“这种病变”指什么?(可引用文中语句回答)3.“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根据这一观点,为第⑦节补充一个典型事例,写在下面。
(50字以内)4.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请写出并简要说说理由。
解析:第4题是测试品味语言特色的能力。
答题时,先通览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中心内容。
接着捕捉筛选信息,可意识到“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这句话富有哲理。
然后联系文章中心,赏析这句话,可明确: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方法,生动形象地阐明深刻的人生道理。
舒适安逸的生活,虽然能让人心宽体胖,但使人堕落,丧失进取心。
比喻贴切,对照鲜明。
其他题答案:1.养分2.“蜜喝多了,竟会这般脆弱”。
3.略(所举事例要典型、有说服力,内容要体现“折磨人”、“锻炼人”两方面,语言要符事议论文中记叙的要求。
) 例②阅读《枯枝与鲜花》,回答l-4题:枯枝与鲜花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
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
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他们原本就是浑然一起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硬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在第①段,作者描写了“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
⑪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⑫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称这是奇迹?(不超过10个字)?2.在第③段中,作者写枯树和牵牛花各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3.阅读第④⑤⑥段,填写下面的空白。
文章的这部分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和的写法,表达丁对枯树和柔藤的生命现象的赞美。
4.文章在结尾说“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你觉得作者从枯树和鲜花的生命现象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解析:第3题中的第2个空是考查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扣住第⑥段,仔细品味这两句话,将“枯枝傲然地挺立着”和牵牛花“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对照起来揣摩,就会明白其写法。
参考答案:1.⑪落叶时节繁花满枝。
⑫枯树与牵牛花(柔藤)复活。
2.枯树把身躯借给牵牛花,牵牛花把鲜艳的花簪上枯树头顶,结果它们复活了,和谐、美丽地生活地一起。
3.拟人;对比;相互依存、互相帮助。
4.人生只有彼此信赖、宽容、帮助、合作,才能超越自我,充分实现生命的价值。
(从原文出发,合理即可)巩固练习: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一)柏树“锦官城外柏森森”是老杜的名句。
(甲)说起柏,尤其是参天的古柏,人们无不肃然起敬。
(乙)除了“丞相祠堂”的黄帝陵、曲阜孔庙、北京故宫……几乎所有庄严的场所都有森森的古柏在肃立。
(丙)柏在我国似乎一直是人们所礼赞的树木。
(丁)柏,南北半球均有出产。
柏科共22属,约150种。
我国产9属,40余种。
常见的除柏,还有侧柏、刺柏和桧等。
柏的英文名(Cypres)可能源自“塞浦路斯”。
因为这地中海的岛国自古就以产柏著称。
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摩尔人时代,柏便种来环绕宫殿。
至今罗马人仍爱用柏来装点他们的别墅。
柏树提供的木材,在欧洲是珍贵的木料。
君士坦丁堡的城门,是柏木做的,它经历11个世纪,直到1453年才在战争中损坏。
罗马的圣彼得教堂的大门,也经历了同样长久的岁月,直到教皇优哉内亚四世换用铜门时,上千年前的柏木门仍毫无损伤。
亚历山大帝王的战舰及幼发拉底河上的木桥,据传说,都是柏木建造的。
柏木如此的经久耐用,以致在欧洲,它是不朽的象征。
雅典人在安葬他们的英雄时,用的是柏木棺材。
这样做,似有双重意义:他们希望英雄像柏木那样不朽。
柏木不怕虫咬,欧洲人十分重视柏木衣箱。
英国南肯星顿博物馆藏有一柏木箱,据说有六七百年历史。
柏木因有弹力,还是制造乐器(竖琴和管乐器)的理想材料。
柏在我国的身份,除了与西方相同或类似的那些外,有一点很大不同,就是我国的知识分子一直用它来比拟忠贞。
魏征在《柏树赋》中便有“高节未彰,贞心谁识”的诗句,元稹也有过“树罕贞心柏’’的诗句。
杜甫多次吟咏丞相祠堂的柏,他也许是用它来颂扬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汉代御史的公署被人们称之为柏台、柏府、柏署,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指廉政公署。
柏木囚较珍贵,在我国很少用作建筑材料。
汉武帝元鼎二年,用香柏为梁,在长安造了一台,称为柏梁台。
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三辅旧事》)。
每首诗限定每人一句,每句用韵,句句要有独立的内容,后世称为“柏梁体”的这种联句方式便是由此而来。
1.“如杭州岳坟的‘精忠柏’,铭志着中国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尊敬和景仰”,这句话应放在第一段的处(填写在甲、乙、丙、丁中的一处)。
2.第4段说明柏树具有的特点;第5段说明柏树具有的特点;第7段引用汉武帝的故事,是为了说明。
3.文中为什么用加点的“据说”“也许”等推测性的词语?4.第4段中—这样做,似有双重意义”,这“双重意义”是指:①②5.文中提及杜甫、诸葛亮、岳飞、魏征、汉武帝等人物,请按朝代由远到近的顺序给他们正确排列。
6.“锦官城外柏森森”是杜甫的律诗《蜀相》中的一句,以下是按原诗的顺序剩余的七句,那么,文中出现的这一句应是原诗的第几句?①蜀相祠堂何处寻②映阶碧草自春色③隔叶黄鹂空好昔④三顾频烦天下计⑤两朝开济老臣心⑥出师未捷身先死⑦常使英雄泪满襟(二)故宫为何用红墙黄瓦①故宫及其他封建帝王宫殿,为什么绝大多数建筑都用红墙黄瓦?难道这里面有什么讲究?②黄色,我国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正色,它在五行(火水木金土)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尚书大传》)。
华夏民族世代息居黄土高原,对供给他们衣食住行的黄土大地,有一种特别崇仰而依恋的感情,黄土之色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独尊的崇奉。
因此,黄色象征着尊贵。
据宋人王懋《野客丛书》中“禁用黄”一节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可见,最晚在唐代,黄色就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任何人都不许在服饰上使用。
到宋代,封建帝王的皇宫开始采用黄琉璃瓦顶。
至明、清两代,更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殿、陵墓及奉旨兴建的坛庙等,才准使用黄琉璃瓦,其他建筑一概不得擅用,否则即是“犯上”,要处极刑。
③红色,在我国历来被视为一种表示美满、喜庆的色彩,富有庄严、幸福、富贵的寓意。
据说早在十几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山顶洞人就喜欢用红色来装饰自己的住处。
为显示帝王的尊贵富有,从周代始,宫殿建筑普遍采用红色,并一直延传下来。
④故宫是封建最高统治者居住之所,必须处处显示出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尊贵富有”,因而绝大多数建筑都采用红墙黄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