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版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填写说明 2014-07-30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填写说明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填写说明第一篇: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填写说明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填写说明封面报告编号:软件自动生成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设备品种:见《特种设备目录》(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第Ⅲ类中压容器、第Ⅲ类低压容器、第Ⅱ类中压容器、第Ⅱ类低压容器、第Ⅰ类压力容器)设备代码:见产品数据表或由登记机关编制(比制造单位代号多一位)使用单位:使用单位提供或根据公章填写单位内编号:使用单位提供检验类别:首次或定期检验检验日期:检验结论日期,与结论报告一致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结论报告报告编号:软件自动生成设备名称:见产品铭牌或产品合格证、产品数据表检验类别:首次或定期检验容器类别:Ⅰ、Ⅱ、Ⅲ类设备代码:见产品数据表或由登记机关编制(比制造单位代号多一位)单位内编号:使用单位提供使用等级证编号:见使用登记证制造单位:见产品数据表,产品数据表在质量证明书内安装单位:见安装竣工资料。
安装竣工资料都有什么使用单位:使用单位提供或根据公章填写使用单位地址:使用单位提供具体地址设备使用地点:设备安在单位内的固定地点,如某车间。
如不在使用单位内,填写设备使用地的详细地址。
使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使用单位提供邮政编码:邮编000000 安全管理人员:使用单位负责该容器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外聘管理人员的填写外聘人员姓名(见《TSG R5002-2013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附件B,b3.9)。
根据《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查规程》6.6及《TSG R5002-2013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第七条的规定,个人认为此人员应为持证人员。
联系电话:安全管理人员手机或单位固定电话设计使用年限:见产品数据表。
技术资料未提供的划“—”投入使用日期:使用单位提供,一般是安装监检报告结论签署日期或注册登记日期主题结构型式:见产品数据表。
(单层、双层、多层、管壳、球形)运行状态:填写设备的用途(自用、租赁和生产、生活)和运行方式(长期使用、间歇使用、备用)。
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记录报告填写要求及说明A
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记录和报告填写要求及说明××××××××××为了提高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质量,便于管理考核,加强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化管理,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记录和报告的填写要求说明如下:1. 检验记录/报告的所有栏目均应按规定逐项填写,检验结果栏中打“√”表示无问题或者合格的检验项目;打“×”表示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或者打“/”表示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打“—”表示无法检验的项目。
有但无法确定其内容的项目在相应栏填写“不详”,不能空白。
2. 检验记录填写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而准确。
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当划改,不可擦涂掉或者使字迹模糊或者消失,应当把正确的内容填写在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当有改动人签名和日期;如遇一页有多处划改,可在每处划改地方增加标注@,然后在任意改动处记录标注改动的次数及改动人签名和日期。
3. 检验记录/报告填写应字迹工整、清楚,不得有修改痕迹。
4. 填写内容说明:4.1记录/报告封面填写4.1.1记录/报告编号:按我所《检验记录、报告编号办法》的规定统一编号;4.1.2 设备名称:图纸、铭牌或产品质量证明书上的设备全称;也称产品名称,如无资料,按使用单位提供填写。
4.1.3 设备品种:按“按“质检总局[2014]31号”文件通知中的《特种设备目录》填写;4.1.4 设备代码:按照产品数据表上的内容填写,该代码具有唯一性。
没有就划“—”。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件D特种设备代码编号方法,由设备基本代码、制造单位代号、制造年份、制造顺序号组成,中间不空格。
)4.1.5 使用单位:设备使用单位全称。
4.1.6单位内编号:填写使用单位对设备进行管理自行编制的设备内部编号。
4.1.7检验类别:如果是安装投用后首次定期检验,填写“首次”,如果是第二次定期检验,填写“定期检验”。
R01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原始记录填写规定(参考Word)
记录编号:【1】对应报告编号:【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记录设备品种:【3】设备代码:【4】使用单位:【5】单位内编号:【6】检验类别:【7】检验日期:【8】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记录编号:共页第页共页第页记录编号:不合格的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的表示规定没有的检验项目,划“—”的表示规定有而实际未检的检验项目。
共页第页记录编号:根据实际的测定部位的情况填写。
本附件的有关单项记录,记录、评定栏目不够时,可以按照其相应的记录、评定格式增加续页。
本注不印刷。
]共页第页记录编号:注:本校核不代替设计计算,不能免除设计者责任。
共页第页射线检测记录记录编号:共页第页超声检测记录共页第页衍射时差法(TOFD)超声检测记录记录编号:共页第页记录编号:共页第页记录编号:共页第页声发射检测记录共页第页材料成分分析记录共页第页共页第页共页第页安全附件检验记录注:附具体的检测记录共页第页耐压试验记录共页第页气密性试验记录共页第页氨检漏试验记录共页第页氦、卤素检漏试验记录共页第页附加检验记录第页共页《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记录》填写说明1 基本说明1.1 我院检验报告、记录的填写、审签记录填写按本院HNGJ/ZD002-2014-1/1《技术记录填写规定》的要求填写并执行DB 41/T 580-2009《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及报告(证书)出具通用要求》(豫锅检字【2011】015号文件)。
1.2 报告中的日期为检验日期或出具报告的日期。
1.3 空白表格处填写“无此项”的表示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空白表格处填写“—”表示无法检验的项目。
因软件原因无法录入的项目,在检验报告结论页的说明栏说明原因。
2 封面填写3 《定期检验记录目录》填写规定3.1 项目按实际检验项目和所出具的报告填写,并填写相应页码。
若某项报告有附页和附图应在其后的栏目中加以说明。
3.2 检测记录,可在后面补充编号,写明哪些方法的无损检测报告,页码可填附件,分项报告中可用“×”表示。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2014新版资料
报告编号: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设备品种:
设备代码:
使用单位:
单位内编号:
检验类别:(首次定期检验)检验日期:
景德镇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
注意事项
1.本报告书依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检验的结论报告。
2.报告书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涂改无效。
3.本报告无检验、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和检验机构的核准证号、检验专用章或者公章无效。
4.本报告一式两份,由检验机构和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5.受检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检验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单位地址:景德镇市曙光路404号
邮政编码:333000
联系电话:(0798)7088195
电子邮件:jdzsgjzx@
注:检验结果栏中,打“√”的表示无问题或合格的检查项目,打“×”的表示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的表示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打“-”的表示无法检验的项目。
超声波检测报告
衍射时差法(TOFD)超声检测报告
材料成分分析报告
安全附件检验报告
耐压试验报告
氦、卤素检漏试验报告
附加检验报告
搪玻璃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
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的表示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划“—”的表示无法检验的项目。
压力容器类检验报告及原始记录填写说明
0、记录和报告填写的一般要求0.1检验记录必须用纯黑、篮黑、篮色的钢笔,签字笔填写;检验记录上字迹应清楚、整洁;填写应完整、签名齐全、文字精洁、用词确切、数据准确。
原始记录如有涂改处检验人员应在原始记录错误处划上一横杠,再填写正确项,并签上自己的姓名及更改日期。
不应有的东西不应在记录上。
报告中不得有涂改处。
表格中不能有空项,测厚、硬度、无损检测、理化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测等报告的数据、内容终结端应填写“以下空白”字样。
没有或未进行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无问题或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并在备注中说明。
有测量(试验)数据的,应在结果栏或单项报告中记载实际数据;结果数据按数字修约规则(JATJCY29-2013)处理。
发现缺陷需要由图才能表示其位置、性质、尺寸的,应当在报告中附图描述缺陷的位置、性质及尺寸。
0.2记录(报告)编号:原始记录与报告编号使用同一个编号,依据景德镇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2013年版《管理文件》中《技术档案分类编码管理规定》JATJGL28-2013的规定填写,该编号必须是唯一的统一编号。
0.3使用单位:设备使用单位全称。
0.4单位地址:设备使用单位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0.5管理人员: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或特种特备安全管理人员。
0.6联系电话:联系管理人员的电话。
0.7邮政编码:设备使用单位所在地的详细地址的邮政编码。
0.8设备名称:图纸或质量证明书上的设备全称。
0.9单位内编号(使用编号):填写使用单位内部的设备编号(使用单位无内部编号打“—”或“无”)。
0.10使用证号:使用设备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给予此设备注册的证号。
0.11设备代码:按设备编码规则由设备制造厂生成的设备唯一的21位标识码。
由于目前此项工作还没有开展,可先使用设备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给予此设备注册的20位注册代码。
0.12单位代码:设备使用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
压力容器产品制造监检报告填写说明
压力容器制造监督检验记录及报告检验栏目的填写规定1. 记录填写按本院HNGJ/ZD02-1/0<<技术记录填写规定>>的要求填写,其中包括:数据有效位数的确定及修约、检测数据的取值、数据异常时的处理、计量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数据的转换、测量和非测量数据的读取等具体规定。
本规定中,仅对记录的检验栏目的填写作出规定。
2. 对设备基本信息、签字、日期、数据等栏目的填写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如实填写。
3. 在检查情况栏内有口的,在其内打“√”表示有,不填表示无。
4. 对检验栏目中的检验结果的填写,规程标准中有规定的按规定填写,无规定的按以下规定填写:1)、对实测数据栏目,填写“合格”或“不合格”。
2)、对审查、检查栏目,填写“符合”或“不符合”。
3)、如果本次检验的设备没有所列的检验项目,如:胀接,应在该栏中注明“无此项”。
4)、如果对已有的项目本次检验没有进行,则在该栏中划“/”。
5. 检验栏目中的工作见证的填写:根据检验方法(资料核查、实物检查、现场抽查、现场监督)的不同,填写诸如:设计资格证编号、图纸或资料号、记录号、确认签字、资料确认、核查存档、已检查、见单项检验或抽查报告等。
6. 对检验汇总结论的填写:“符合要求”或“某项不符合要求”。
7. 检验栏目记录的填写,原则上照下面的样本填写。
其中,检验栏目中的粗体字为填写格式,括弧内的文字为填写说明。
对设备基本信息、签字、日期、数据等栏目的填写在本规定提供的样本中均被省略。
附件:(1)压力容器制造监督检验记录表填写规则(2)石墨及石墨衬里压力容器制造监督检验记录表填写规则(3)搪玻璃压力容器制造监督检验记录表填写规则(4)《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书》填写规则压力容器制造监督检验记录表对应证书编号:(填写监检证书编号)制造单位:(填写制造单位名称)产品名称:(填写监检的产品名称)产品编号:(填写监检的产品制造编号)容器类别:(填写监检的产品容器类别)制造日期:(填写产品制造完成日期)监检编号:(填写产品制造厂内流水编号(如2014001))搪玻璃压力容器制造监检专项记录表制造单位:对应证书编号:石墨及石墨衬里压力容器制造专项监检记录制造单位:对应证书编号:(对于搪玻璃压力容器或石墨及石墨衬里压力容器,当监检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在对应的监检项目栏填写不合格或不符合,并在存在问题综述栏记录存在的不符合具体情况,并根据严重程度出具《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联络单》或《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对存在问题未有效整改或纠正的,不得出具监检证书。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
设备品种:
设备代码:
使用单位:
单位内编号:
检验类别:
检验日期:
(印制检验单位名称)
注意事项
1.本报告为依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定检验的结论报告,检验结论代表该压力容器在检验时的安全状况。
2.本报告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者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涂改无效。
3.结论报告无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等签字,以及检验机构核准证号、检验专用章或者公章无效。
4.本报告一式两份,由检验机构和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5.受检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检验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检验机构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报告编号:
注:检验结果栏中,打“√”表示无问题或者合格的检验项目,打“×”表示有问题或者不合格的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表示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划“—”表示无法检验的项目。
共页第页
注:测厚记录表格不够时,可以按照测厚记录格式增加续页;名义厚度和实测最小厚度的栏目根据实际的测定部位的情况填写。
本附录的有关单项报告、记录的数据栏目不够时,可以按照其相应的报告、记录格式增加续页,以下类似的均同。
共页第页
共页第页
射线检测报告
超声波检测报告
衍射时差法(TOFD)超声检测报告
共页第页
共页第页
声发射检测报告
材料成分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硬度检测报告
共页第页
金相分析报告
安全附件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填写规则
检验报告、记录填写规则1 总则1.1 为了进一步统一各类检验报告、证书、记录的填写格式,使各类检验报告、记录更加规范、标准。
依据各相关规则要求,特制订本规则。
1.2 本规则适应下列检验报告(证书)及记录:1.2.1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检报告(证书)、记录;1.2.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安全监检报告(证书)、记录;1.2.3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报告、记录;1.2.4无损检测专项检验报告、记录;1.2.5 移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记录;1.2.6 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记录。
1.3 检验报告(证书)一律用电脑打印出具,不得更改。
1.4 各类检验报告均应按本单位检验报告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并登记。
1.5 每个检验人员均应对自己填写的检验报告、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性负责;审核人员应对检验报告、记录结论的准确性、检验项目的完整性负责;批准人员应对报告结论和检验、审核签字的规范性负责。
1.6 检验报告、证书纸型一律采用A4,所填写字体为楷体。
报告、证书填写的字号大小规定应和报告、证书正文的字号一致。
1.7 各类检验报告、证书的式样、格式,必须采用检验机构颁布执行的各类格式,且必须满足检验项目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2 一般要求2.1 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检、安装安全监检证书和监检项目记录表应严格按本规则和附件1《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安装安全监督检验证书(报告)及项目记录表填写说明》及相应的监督检验规则的要求进行填写。
2.2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报告、记录应严格按本规则和附件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报告、记录的填写说明》及相应的定期检验规则要求进行填写。
移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记录应严格按本规则和附件4《移动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记录的填写说明》及相应的定期检验规则要求进行填写。
检验报告、记录记述问题要简练、清楚,附图要规范。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设备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内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制检验单位名称)注意事项1.本报告为依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定检验的结论报告,检验结论代表该压力容器在检验时的安全状况。
2.本报告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者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涂改无效。
3.结论报告无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等签字,以及检验机构核准证号、检验专用章或者公章无效。
4.本报告一式两份,由检验机构和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5.受检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 日内,向检验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检验机构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报告编号:报告编号压力容器资料审查报告报告编号压力容器宏观检验报告报告编号注:检验结果栏中,打“J”表示无问题或者合格的检验项目,打“*表示有问题或者不合格的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表示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划“—”表示无法检验的项目。
共页第页报告编号注:测厚记录表格不够时,可以按照测厚记录格式增加续页;名义厚度和实测最小厚度的栏目根据实际的测定部位的情况填写。
本附录的有关单项报告、记录的数据栏目不够时,可以按照其相应的报告、记录格式增加续页,以下类似的均同。
共页第页报告编号注:本校核不代替设计计算,不免除设计者责任。
共页第页射线检测报告报告编号超声波检测报告报告编号:衍射时差法(TOFD)超声检测报告报告编号:磁粉检测报告报告编号渗透检测报告报告编号声发射检测报告报告编号材料成分分析报告报告编号硬度检测报告金相分析报告报告编号安全附件检验报告报告编号。
R01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原始记录填写规定
记录编号:【1】对应报告编号:【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记录设备品种:【3】设备代码:【4】使用单位:【5】单位内编号:【6】检验类别:【7】检验日期:【8】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记录编号:共页第页共页第页记录编号:不合格的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的表示规定没有的检验项目,划“—”的表示规定有而实际未检的检验项目。
共页第页记录编号:根据实际的测定部位的情况填写。
本附件的有关单项记录,记录、评定栏目不够时,可以按照其相应的记录、评定格式增加续页。
本注不印刷。
]共页第页记录编号:注:本校核不代替设计计算,不能免除设计者责任。
共页第页记录编号:共页第页共页第页衍射时差法(TOFD)超声检测记录记录编号:共页第页记录编号:共页第页记录编号:共页第页声发射检测记录共页第页材料成分分析记录共页第页共页第页共页第页安全附件检验记录注:附具体的检测记录共页第页耐压试验记录共页第页共页第页共页第页氦、卤素检漏试验记录共页第页附加检验记录第页共页《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记录》填写说明1 基本说明1.1 我院检验报告、记录的填写、审签记录填写按本院HNGJ/ZD002-2014-1/1《技术记录填写规定》的要求填写并执行DB 41/T 580-2009《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及报告(证书)出具通用要求》(豫锅检字【2011】015号文件)。
1.2 报告中的日期为检验日期或出具报告的日期。
1.3 空白表格处填写“无此项”的表示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空白表格处填写“—”表示无法检验的项目。
因软件原因无法录入的项目,在检验报告结论页的说明栏说明原因。
2 封面填写3 《定期检验记录目录》填写规定3.1 项目按实际检验项目和所出具的报告填写,并填写相应页码。
若某项报告有附页和附图应在其后的栏目中加以说明。
3.2 检测记录,可在后面补充编号,写明哪些方法的无损检测报告,页码可填附件,分项报告中可用“×”表示。
4 《全面检验结论记录》填写规定5 《资料审查报告》填写规定6 《宏观检验记录》填写规定7 《壁厚测定记录》填写规定8 《壁厚校核记录》填写规定9 《射线检测记录》填写规定10 《超声检测记录》填写规定11 《衍射时差法(TOFD)超声检测记录》填写规定12 《磁粉检测记录》填写规定13 《渗透检测记录》填写规定14 《声发射检测记录》填写规定15 《材料成份分析记录》填写规定16 《硬度检测记录》填写规定17 《金相分析记录》填写规定18 《安全附件检验记录》填写规定19 《耐压试验记录》填写规定20 《气密性试验记录》填写规定21 《氨检漏试验记录》填写规定22 《氦、卤素检漏试验记录》填写规定23 《附加检验记录》填写规定。
2013版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原始记录(常用印刷版)
PGTJ-JJ-10报告编号:PTR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原始记录设 备 名 称:设 备 品 种:设 备 代 码:使 用 单 位:单位 内编号:检 验 类 别:检 验 日 期: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PGTJ-JJ-10注意事项1.本记录为依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的原始记录。
2.本记录应在资料审查和检验现场实时填写,记录应当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修改时应按相关要求执行。
3.本记录的填写应当用词准确,用语规范,表达清晰,符合相关规范和体系文件的规定;4.本记录的内容应符合定检规则的要求,内容详尽、真实、准确,计量单位应当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数据的有效位数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5.本记录预留栏目不够时,背面可作为记录或示意图附页使用,仍不满足记录需要时,可另加附页,但应在显著位置指示本记录有增加的附页。
6.本记录无检验(检测)及复(审)核人员签字无效。
单位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90号核准证号:TS7210076-2014邮政编码:617000联系电话:0812--3380920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报告编号:PTR序号检验项目页码本台记录页备注1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原始记录目录 3 □2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项目人员配置表 4 □3 压力容器检验过程控制卡 5 □4 现场检验检测设备、仪器配备表 6 □5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资料审查原始记录7 □6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宏观检验原始记录8 □7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壁厚测定原始记录9 □8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检测附图10 □9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无损检测原始记录(RT、UT)11 □10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无损检测原始记录(MT、PT)12 □11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硬度测试原始记录13 □12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安全附件检验原始记录14 □13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衍射时差法(TOFD)超声检测原始记录15 □1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声发射检测原始记录16 □15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材料成分分析原始记录17 □16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金相分析原始记录18 □17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耐压试验原始记录19 □18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气密性试验原始记录20 □19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氨检漏试验原始记录21 □20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氦、卤素检漏试验原始记录22 □21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附加检验原始记录23 □注:“本台记录页”:本台容器该页有检验原始记录,打“√”,无则打“/”。
压力容器检测报告)
附录2
报告编号: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
使用单位:
容器名称:
单位内编号:
使用证号:
设备代码:
检验日期:
(印制检验机构名称)
注意事项
1. 本报告书为依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检验的结论报告。
2. 报告书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涂改无效。
3. 本报告书无检验、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和检验机构的核准证号、检验专用章或者公章无效。
4. 本报告书一式二份,由检验机构和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5. 受检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检验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目录
报告编号:
序号检验项目页码附页、附图
1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结论报告
2 压力容器资料审查报告
3 压力容器宏观检查报告(1)
4 压力容器宏观检查报告(2)
5 壁厚测定报告
6 壁厚校核报告
7 射线检测报告
8 超声波检测报告
9 磁粉检测报告
10 渗透检测报告
11 声发射检测报告
12 材料成分分析报告
13 硬度检测报告
14 金相分析报告
15 安全附件检验报告
16 耐压试验报告
17 气密性试验报告
18 附加检查、检测报告。
CG06-《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填写规则
现场检验日期加检验周期,填写到月
例:2019年01月
【14】
检查发现…
不限
填写本次检查所发现的缺陷位置、程度、性质,每处缺陷都应提出处理意见。当有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时,也可以在此填写;当需要附图或附页时,附图及附页的每页均应填写报告编号、单位内编号、页码;未发现缺陷或问题的,填“未见异常”。
注册代码
数字
与有效使用证一致。
《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注意事项)
格号
格名称
准填字符
填写内容与规则
填写格式和范例
数据修约
【1】
单位地址
字母/数字
填写所在地的地址。
【2】
邮政编码
数字
填写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3】
联系电话
数字
填写所在地的电话号码。
《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结论报告)
格号
格名称
准填字符
填写内容与规则
【9】
设备使用地点
不限
填写锅炉使用地点的详细地址
【10】
安全管理人员
汉字
如实填写。
【11】
联系电话
数字
使用单位的电话号码。
【12】
安全状况等级
数字
上次检验报告中的安全状况等级 注册登记表中的安全状况等级。(年度检查一般不重新定级,如确需重新定级,按本次划定的安全状况等级填写)
【13】
下次定期
检验日期
【2】
报告编号
字母/数字
同封面【1】一致。
【3】
检验结果
符号
按报告下方注解在“—”、“√”“×”中选一。
【4】
备注
不限
填写问题或不合格项的说明,如无说明则填“-”。
压力容器类检验报告及原始记录填写说明
0、记录和报告填写的一般要求0.1检验记录必须用纯黑、篮黑、篮色的钢笔,签字笔填写;检验记录上字迹应清楚、整洁;填写应完整、签名齐全、文字精洁、用词确切、数据准确。
原始记录如有涂改处检验人员应在原始记录错误处划上一横杠,再填写正确项,并签上自己的及更改日期。
不应有的东西不应在记录上。
报告中不得有涂改处。
表格中不能有空项,测厚、硬度、无损检测、理化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测等报告的数据、容终结端应填写“以下空白”字样。
没有或未进行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无问题或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并在备注中说明。
有测量(试验)数据的,应在结果栏或单项报告中记载实际数据;发现缺陷需要由图才能表示其位置、性质、尺寸的,应当在报告中附图描述缺陷的位置、性质及尺寸。
0.2记录(报告)编号:原始记录与报告编号使用同一个编号。
0.3使用单位:设备使用单位全称。
0.4单位地址:设备使用单位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0.5管理人员: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或特种特备安全管理人员。
0.6联系:联系管理人员的。
0.7邮政编码:设备使用单位所在地的详细地址的邮政编码。
0.8设备名称:图纸或质量证明书上的设备全称。
0.9单位编号(使用编号):填写使用单位部的设备编号(使用单位无部编号打“—”或“无”)。
0.10使用证号:使用设备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给予此设备注册的证号。
0.11设备代码:按设备编码规则由设备制造厂生成的设备唯一的标识码。
也可使用设备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给予此设备注册的20位注册代码。
0.12单位代码:设备使用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
0.13检验日期:受检设备检验结束或某项目检验结束的日期。
0.14测量仪器(设备)型号:为检测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型号,按仪器出厂资料填写。
0.15测量仪器(设备)编号:为该仪器(设备)在本所的仪器设备编号,每台仪器设备有且只有唯一编号。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2014新版.doc
报告编号: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设备品种:
设备代码:
使用单位:
单位内编号:
检验类别:(首次定期检验)检验日期:
景德镇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
注意事项
1.本报告书依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检验的结论报告。
2.报告书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涂改无效。
3.本报告无检验、审核、批准人员签字和检验机构的核准证号、检验专用章或者公章无效。
4.本报告一式两份,由检验机构和使用单位分别保存。
5.受检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15日内,向检验机构提出书面意见。
单位地址:景德镇市曙光路404号
邮政编码:333000
联系电话:(0798)7088195
电子邮件:jdzsgjzx@
注:检验结果栏中,打“√”的表示无问题或合格的检查项目,打“×”的表示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的表示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打“-”的表示无法检验的项目。
超声波检测报告
衍射时差法(TOFD)超声检测报告
材料成分分析报告
安全附件检验报告
耐压试验报告
氦、卤素检漏试验报告
附加检验报告
搪玻璃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
检验项目,填写“无此项”的表示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划“—”的表示无法检验的项目。
压力容器检验报告记录填写规则(范文大全)
压力容器检验报告记录填写规则(范文大全)第一篇:压力容器检验报告记录填写规则青岛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常用项目报告、记录填写规则填写通用规则各单项检验检测报告、记录中该台设备涉及不到的检验项目的栏目中填写“无此项”,并在相应原始记录表卡中划“/”;对检验中应该进行检测(试验)而现场实际又无法检检测(试验)的项目的项目栏中填划写“—”,并在原始记录中注明无法检测(试验)的原因;对需要填写检测(试验)数据的项目栏,填写现场实际检测(试验)的数据值,对非数据检测结果填写“符合”或“不符合”;对于发现缺陷,应在报告中附图表示其位置、性质、尺寸。
1.压力容器全面检查报告封面(1)设备品种:填压力容器(2)设备代码:填写注册代码。
(3)使用单位:按有效营业执照填写全称。
(4)单位内编号:使用单位对容器有单位内编号的,按实填写,若无,填设备的出厂编号。
(5)检验类别:填首次或定期检验(6)检验日期:填写“××××年××月××日”如“2013年01月01日”,其它各类检验报告和记录中日期的填写均按此要求2、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目录:按所做项目填写页码.没有的在序号前打×。
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结论报告3.1报告编号:按《报告和证书的控制程序》要求填写。
3.2设备名称:有原始资料(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监检证书等)按原始资料填写,若无,按上次检验报告用名称填写。
3.3检验类别:填首次或定期检验 3.4容器类别:填写Ⅰ、Ⅱ、Ⅲ类 3.5设备代码:填写注册代码。
3.6单位内编号:使用单位对容器有单位内编号的,按实填写,若无,填设备的出厂编号。
3.7使用登记证编号:按实填写。
3.8制造单位:根据出厂资料填写。
3.9安装单位:有资料证明是专业安装单位的填写该单位名称,不明的填写“不明”。
3.10使用单位:按有效营业执照填写全称。
压力容器报告填写规定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填写规定1. 总体要求1.1 本所完成的检验工作及质量应完整、正确的体现在检验报告(证书)中。
本所及本所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1.2 报告(证书)格式:(1)本所采用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的统一格式;(2)国家未统一制定报告(证书)格式的,则采用本所制定的格式,报告(证书)格式经过规定人员的审核、批准。
1.3 报告(证书)要求:(1)不得有涂改痕迹;(2)明确标明分包方提供的检测结果;(3)标识(编号)清楚;(4)包括所有检验结果和结论,以及其他所需要的信息,所有信息应准确、清晰的表述;(5)只能由承担该项目的持证检验人员出具报告,各栏目由相应人员亲笔签名。
1.4 检验报告(证书)须经检验责任工程师审核,质量管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加盖检验专用章。
1.5 本所检验报告(证书)的审批、批准按本所[2005]48号文的规定办理。
1.6 检验检测报告(证书)专用印章由质量管理工程师指定专人保管。
1.7 报告(证书)的更正:(1)不影响检验检测结论的更正,采用补充说明方式,书面传递给客户;(2)影响检验检测结论的更正,书面通知客户,将原报告(证书)收回、注销、归档并记录,重新发出更正后的报告(证书);(3)结论更正为“不合格”的,检验员应按要求填写检验案例,由业务室及时上报和告知负责该设备注册登记的质检部门。
1.8 检验报告(证书)的传递、发放、存档,应保证报告(证书)的妥善传递、保管和防护,并按本所有关程序文件执行。
2.“检验方案”的判定2.1属于三类容器的大型设备检验,应按规定制定专项检验方案,检验方案包含以下内容:(1)明确检验项目和内容;(2)确定各项内容的检测方法和工艺;(3)准备检验队伍,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格;(4)准备检验设备,仪器和工具;(5)安全防护措施;(6)检验程序及工作计划;(7)检验结果的合格和处理;(8)检验报告出具。
3.“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报告目录”的填写3.1 表格中“已进行的检验项目”在“页码”一栏中,填上相应的序号, “未进行检验的项目”在“页码”一栏中用“一”将相应的项目画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式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记录/报告》填写说明1基本说明1.1 报告与记录的检验人员签字应保持一致。
1.2 报告中的日期一般为出具报告的日期。
1.3 空白表格处(除另有规定)应填“/”。
1.4 操作条件为常温、常压、标准大气压等时,应注意不加单位。
1.5 检验记录中控制卡内容应填写完善,无损分包时,应在对应的检测项目后填写“分包”并签字确认。
1.6 注意记录里日期的先后顺序,一般为“各分项检验——检验结论——控制卡”。
1.7 注意编写记录页码,包括分包报告部分。
1.8 注意报告目录,不要漏掉项目。
1.9 本说明以下内容,重复内容一般只在第一次进行说明。
2封面2.1 报告编号:检验单位出具的《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报告》的统一编号,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编制。
2.2 使用单位:设备使用单位名称,一般应与组织机构代码证一致,需要加装置或车间名称时一般在单位名称后加“()”注明。
2.3 容器名称:使用登记证或图纸或质量证明书上的设备全称。
2.4 单位内编号:设备使用单位对本单位设备的编号。
2.5 检验类别:对固定式压力容器,填写“定期检验”;对移动式压力容器中的铁路罐车、汽车罐车和罐式集装箱,填写“年度检验、全面检验”;对移动式压力容器中的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填写“定期检验”;对医用氧舱,填写“年度检验、全面检验”;如果是首次检验,在各类检验前加“首次”。
2.6 检验日期:受检设备检验的日期范围。
3全面检验结论报告3.1 设备名称:即封面上的“容器名称”。
3.2 容器类别:填写“Ⅰ、Ⅱ、Ⅲ”。
3.3 使用单位地址:设备使用单位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3.4 设备使用地点:填写设备安装在单位内的固定地点,如某某车间、某某场地等。
移动式压力容器,填写“移动”。
3.5 使用单位代码:设备使用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
3.6 管理人员:设备使用单位从事该设备使用管理的人员。
3.7 联系电话:联系管理人员的电话。
3.8 邮政编码:设备使用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3.9 设备品种:按“国质检锅字[2004]31号”文件通知中的《特种设备目录》填写。
固定式压力容器填写如: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第Ⅲ类中压容器、第Ⅲ类低压容器、第Ⅱ类中压容器、第Ⅱ类低压容器、第Ⅰ类压力容器;移动式压力容器填铁路罐车、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包括管束式集装箱);氧舱填医用氧舱、高压氧舱、再压舱、高海拔试验舱、潜水钟。
3.10 主体结构型式:按照产品数据表填写(产品出厂资料);为利于报告格式调整,一般填写以下四种(应严格按此四种名称填写):单腔圆筒形、球形、管壳形、夹套形。
3.11 运行状态:填写设备的用途和运行方式。
用途包括自用、租赁和生产、生活,运行方式包括长期使用、间歇使用、备用。
只有自用才填写生产、生活、长期使用、间歇使用、备用进行组合,中间可用“/”分开,如自用/生产/长期使用。
3.12 设计使用年限:按照产品数据表填写(产品出厂资料);技术资料中未提供的,划“—”。
3.13 投入使用日期:填写办理登记的设备正式投入使用的开始日期(见登记使用证或卡)。
3.14 主要检验依据:填写检验本设备时主要参照的法规、规程和标准。
一般情况下只填写“《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TSG R7001)”即可,必要时可填写“**装置风险评估报告及策略(20**)”等。
3.15 检验发现的缺陷位置、程度、性质及处理意见:检验中发现的问题的说明及处理要求。
将发现缺陷情况详述,并说明缺陷的封闭情况,如“按检验方案,对该设备进行壁厚测定时发现壁厚减薄,经校核,满足至下一检验周期强度要求;其它未见异常;根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参照该容器具体情况及运行状况,安全等级评定为3级。
”。
未发现异常问题时可填写“/”即可。
3.16 经检验本台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级:是经检验后对本台容器的定级。
3.17 允许/监控运行参数:根据评定的安全状况等级,选择相应项目说明“允许运行参数”或“监控的运行参数”。
3.18 检验结论:综合评定安全状况等级为1级至3级的,检验结论为符合要求,可以继续使用;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检验结论为基本符合要求,有条件的监控使用;安全状况等级为5级的,检验结论为不符合要求,不得继续使用。
3.19 说明一栏:填写检验中需要说明的重要问题,相当于备注。
特别注明了如果该设备有变更情况,需要在此予以说明。
参见《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附录b。
3.20 下次全面检验日期:给出进行下次进行全面检验的具体日期。
3.21 检验人员:进行此设备检验的人员姓名,可以打印,不需要签字形式。
3.22 编制:报告编制人(或者分项报告中检验、检测的签字人)应当具有相应检验资格并且参加现场检验工作、对该台容器检验下结论的检验人员(不是录入检验报告的文秘人员)。
3.23 审核:对本报告进行审核的授权审核人的签名,要求是本单位授权的审核人签名;其他单项页的审核人,无需授权审核人签名,仅要求有相应资质即可。
3.24 审批:检验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审批人员签字。
3.25 机构核准证号:由国家质检总局给予检验单位的检验资格编号。
4资料审查记录/报告4.1 使用证号:设备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发给的使用证编号。
4.2 设备代码:按设备编码规则由设备制造厂生成的设备唯一的21位标识码。
由于目前此项工作还没有开展,可先使用设备所在地安全监察机构给予此设备注册的20位注册代码。
4.3 焊缝系数:根据设计文件,明确填写设备不同部位的焊缝系数。
4.4 设计单位:本台设备的原设计单位全称或简称。
4.5 设计日期:设计计算书或图纸上的设计日期。
4.6 产品标准:设计、制造所依据的规范和标准的国别、年代和标准号等。
4.7 容器图号:总图的图号或图纸审批的批准号。
4.8 制造单位:本台设备制造单位的全称或简称,若是国外制造还应注明制造国。
4.9 产品编号:在出厂时由制造厂给出的本台设备编号(出厂编号)。
4.10 制造日期:本台设备的制造或出厂日期。
4.11 安装单位:承担本台设备的安装的单位全称。
4.12 上次检验日期:本台设备上次定期检验的日期,本次为首次定期检验时,划“/”。
4.13 容器内径:图纸上标注的容器主体公称内径,必要时注明其他部分的公称内径。
4.14 容器高(长):图纸上标注的容器主体高度或长度,一般立式容器填写“容器高:”,卧式容器填写“容器长:”。
4.15 容积:一般除换热器外的容器填写此项,根据容器的结构填入设备的公称容积,单位m3。
4.16 换热面积:一般换热器填写此项,单位m2。
4.17 安装形式:立式、卧式。
4.18 充装质量/系数:本台设备规定的最大充装重量或充装系统或图纸上标明的公称充装重量。
用于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
4.19 封头型式:封头的结构型式,如标准椭圆、椭圆、球型、碟型、锥形、凸型、平盖、椭圆+锥形、椭圆+平盖等封头。
4.20 支座型式:支座的结构型式,如支承式、鞍座式、裙座式、悬挂式、转轴支承式、支脚式、圈座式、框架式、立式支承式、卧式支承式等型式。
4.21 保温绝热方式:按实际情况填写,如保温棉;高温容器采用保温方式有:石棉、硅藻土、珍珠岩、玻璃纤维、泡沫玻璃混凝土、硅酸钙、岩棉硅酸铝、低密度发泡聚乙烯等保温材料做保温隔热层。
低温容器采用保温方式有:真空粉末真空夹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氯乙烯泡沫塑料、氨酯泡沫塑料、软木等保温材料做保温隔热层。
没有划“/”或填“无”。
4.22 主体材质:分别说明筒体、封头、壳程、管程、内筒、夹套、换热管、内衬等不同结构部位所用材料的牌号。
4.23 主体厚度:分别说明筒体、封头、壳程、管程、内筒、夹套、换热管、内衬等不同结构部位厚度尺寸。
4.24 设计压力:设计时对壳体、内筒、壳程、、管程、夹套等所依据的压力值。
4.25 设计温度:设计时对壳体、内筒、壳程、、管程、夹套等所考虑的温度值。
4.26 腐蚀裕度:设计时筒体、内筒、壳程、、管程、夹套等腐蚀量的理论值。
4.27 工作压力:设备运行时壳体、内筒、壳程、、管程、夹套等的最高压力。
4.28 工作温度:设备运行时壳体、内筒、壳程、、管程、夹套等的最高温度。
4.29 工作介质:设备运行时壳体、内筒、壳程、、管程、夹套等内部的主要介质。
4.30 资料审查问题记载:填写在资料审查时发现的部分资料的缺失或错误。
4.31 上次全面检验问题记载:填写上次检验中的部分主要问题、安全状况等级及实测最小壁厚等,,做为本次检验的参考。
5宏观检验记录/报告5.1 宏观检验报告:分别记载本台设备结构检验、几何尺寸及焊缝检验、壳体外观检验、和隔热层、衬里检验等其他检验。
这些项目要求比较详细,无需做进一步的说明。
检验过程中应逐项按要求进行检验,并按要求填写检验结果和在备注做相应说明。
要求对宏观检验出的问题进行封闭处理。
其结论可填写“未见异常”,或有问题经过处理或不处理时,检验结果可接受。
5.2 各项检验应按相应标准规范进行检验,超出所用标准要求时按《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简称《检规》)。
5.3 检验结果栏:无问题或者合格的项目打“√”,有问题或者不合格的项目打“×”,实际没有的检验项目填“无此项”,无法检验的项目填“—”。
5.3.11~6项,检查无不允许的项目均填写“√”。
5.3.27~11项,一般首次检验是填写;以后的检验根据所查容器要求进行检查,没有或未进行的检查项目应填写“/”,一般应删除所填写处的单位。
5.3.313项,内外表面的腐蚀,应在备注里注明是“内”还是“外”表面。
5.3.422项,检查时有保温拆除情况时,应注明拆除或部分拆除。
6壁厚测定记录/报告6.1 测量仪器型号:为测厚时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按仪器有关资料填写。
6.2 测量仪器编号:为检验单位同类型仪器的内部编号。
6.3 测量仪器精度:为测量时所使用仪器有关资料或经检定确定的精度。
6.4 耦合剂:包括工业浆糊、水、机油、甘油、专用耦合剂等,一般填写“专用耦合剂”。
6.5 表面状况:指被测表面的状态,如原始表面、砂轮打磨、砂纸打磨、化学清洗等,一般填“打磨”。
6.6 测厚点部位图:测厚点的分布示意图,应能反应每个测厚点的相对位置及定位,一般填“见附页”。
6.7 测点编号:按测点上的编号填写,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与测厚点部位图一一对应。
6.8 检测结果:比较实测最小壁厚(应考虑至下一检验周期的腐蚀量)与公称厚度,依规范或标准给出测厚的结论及说明。
检测结果填写“可接受”或**部位进行强度校核(如:管程封头应进行强度校核);有接管壁厚值时,应在结果后面添加“(几号测厚点为接管壁厚,仅供参考)”。
7壁厚校核记录/报告7.1 壁厚校核部位:进行壁厚校核的部位,如筒体、封头、壳程筒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