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阅读复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48f7005856a561253d36f90.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文我也懂。
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祭祀。
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
③卮(zhT);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
遂________ 亡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蝴蝶泉(明)徐霞客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注释:①东向:向东。
②漱:用水清洗。
泉水自树的根部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
③可鉴:可以当镜子照。
④方丈:一丈见方,也就是平方丈。
⑤沼:水池。
⑥须翅栩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
⑦焕然:光彩夺目的样子。
⑧乃已:才停歇。
徐霞客游记序(节选)(清)杨名时霞客之游也,升降于危崖绝壑,搜索于蛇龙窟宅。
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学者之于道也,若覃(tán)思鼓勇,亦如霞客之于山水,则亦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注释:①覃思:深思。
②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意思是什么样艰深的学问都能穷究,什么样高远的境界都能达到。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f451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4.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
②谏:劝阻。
③舍人:侍从。
④三旦:三天早晨。
⑤委身:曲身。
⑥傍:同“旁”。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⑧患:忧患、灾祸。
1.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2分)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2分)蝉←__________←__________←人4.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2分)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b7cd6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4.png)
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字义解释。
①执_________ ②亦_________ ③俄有_________ ④至_________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多一点)2. 文言文阅读。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癝食以数百人等。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__)好一一听之(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癝食以数百人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⑥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⑦家君法⑧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c54f706ef78a6529657d531c.png)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à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9f084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3.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感悟。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
少女:________ 故:________[2]翻译: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学习精卫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后羿①射日尧②之时,十日③并④出。
焦禾稼⑤,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尧命羿射十日,中⑥其九日。
日中九乌⑦尽死,堕⑧其羽翼⑨,故⑩留其一日也。
万民皆⑪喜,置尧以为天子⑫。
——选自《淮南子》(注释)①后羿(yì):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善于射箭。
②尧(yáo):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
③十日:十个太阳。
④并:一起。
⑤焦禾稼(jià):烤焦了禾苗庄稼。
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
⑥中(zhòng):射中。
⑦鸟:传说日中有三足鸟。
后也以乌指代太阳。
⑧堕(duò):掉下。
⑨羽翼(yì):翅膀。
⑩故:特意。
⑪皆:都。
⑫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所以称帝王为天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十日并出(__________)(2)中其九日(__________)(3)日中九乌尽死(__________)(4)故留其一日也(___________)(5)万民皆喜(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后羿为什么特意留一个太阳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aa751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8.png)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期末复习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1教育网1.【知音相遇】伯牙为什么只把子期看作知音?下列说法最合适的一项是()。
A.子期的专注,让伯牙感动B.子期理解他的琴声,他们心意相通C.子期的赞美,让伯牙提升了琴技2.【知音相知】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太山巍巍、流水汤汤,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一写。
方鼓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3.【知音离开】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
请你写一写伯牙“破琴绝弦"时心中的想法。
_________4.【知音难觅】下列各项中不是表达“知音难觅”意思的一项是()。
A.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B.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C.四海之内,皆兄弟也5.【短歌悼知音】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你认为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伯牙视子期为知音的一项是()。
A.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B.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C.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答。
孔子学琴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③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
”有间⑤,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浙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浙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3cf0b6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f.png)
浙教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金钩桂饵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
其持竿处位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1]解释下列字义:①好(______)②饵(ěr)(________)③是(_______)[2]翻译句子:(1)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训练。
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
”妻适④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⑤。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⑥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⑦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⑧也。
”遂烹彘也⑨。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市:集市。
②女还;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顾:等到。
反:通“返”,返回。
彘:猪。
④适;到、往。
⑤特……耳:不过……罢了。
特,不过,只是。
耳,同“尔”,罢了。
⑥欺:欺骗。
⑦而:则;就。
⑧成教:教育有效果。
⑨遂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之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妻止之曰止:____________________(2)曾子欲捕彘杀之欲:____________________(3)特与婴儿戏耳戏:____________________(4)婴儿非有知也知: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42343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8.png)
5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孔君平诣其父造诣B.甚聪惠惠顾
C.儿应声答曰答应D.此是君家果君子
5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5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5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
A.在对方姓氏上做文章,机智应答。
B.用类推的方法否认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阅读短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A.绝句B.绝技C.绝妙D.断绝
4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45.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46.短文告诉我们知音就是。
47.小学六年,你一定积累了很多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诗句,马上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请你写一句送给你即将告别的同学:,。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日中:正午时分。②元方:陈太丘长子。③委:丢下,舍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49421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2.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ǐng 居乡里。
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ú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ǔ饲sì。
两月乃能飞。
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íng几jī间。
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
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ā,悲鸣不已。
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
”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
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
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_____ 径:______ 携:______ 躬自:______匝:_______ 已:______ 适:______ 孰谓:______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
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è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
狩猎之获,常逾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字词解释:故:_______ 恶:_________ 无以:______ 疾耕:______数:______ 逾:______ 然:_____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à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ì尾”,每出必从。
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奋而咋zé蛇,蛇死焉。
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ǐng 人事。
犬疾走至家,嗥háo吠不止。
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èn 绝委地。
车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
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
字词解释:畜:______ 从:______ 为:______ 咋:______仆:_______ 疾:______ 举:______ 因:______乃:______4乌鸦喜谀yú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ī乌鸦。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34add5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5b.png)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牛郎织女①天河②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③劳役④,织成云锦⑤天衣⑥,容貌不暇整⑦。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衽⑧。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⑨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⑩。
相传是日⑪河鼓⑫与织女会于汉⑬东,役⑭乌鹊为梁⑮以渡,故毛皆脱去。
——选自《月令广义》(注释)①牛郎织女:神话人物。
②天河:银河。
③机杆(zhù):织布的梭子。
④劳役:劳苦。
⑤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
⑥天衣: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⑦不暇(xiá)整:没时间修饰。
眼,空闲。
⑧织衽(rèn):指织布之事。
狂,衣襟,衣袖。
⑨涉秋:入秋。
⑩髡(kūn);制掉头发(使成秃头)。
此指乌鹊头上羽毛脱落。
⑪是日:当日。
⑫河鼓:星名,即牵牛星。
⑬汉:天汉,即银河。
⑭役:使唤。
⑮梁:桥。
[1]根据义意,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容貌不暇整____________(2)天帝怜其独处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第一段按句意划分有三个层次,你认为正确的划分的是()A.第一层①②;第二层③④;第三层⑤B.第一层①;第二层②③①;第三层⑤C.第一层①②;第二层③;第三层④⑤D.第一层①;第二层②;第三层③④⑤[4]省略句子成分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
阅读下列句子,在空格处各填一个字(词),使句意更完整。
天帝怜其独处,许(________)嫁河西牵牛郎。
天帝怒,责令(________)归河东。
2.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旁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a4a6c4bed5b9f3f80f1c87.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附答案)1.阅读与思考。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友人家,主人与食,嫌淡而无味。
主人闻之,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尚尔①,况多乎?”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然食已口爽②。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无益,反害之。
【注释】①尚尔:尚且这样。
②口爽:这里指味觉败坏。
(1)解释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主人闻之________ ③益盐________(2)翻译句子。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无益,反害之。
(3)请摘录最能体现愚人愚蠢表现的句子。
2.阅读答题。
华佗巧治有一郡守①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②,乃多受其货③,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④使勿逐,守嗔恚(chēn huì)⑤,吐黑血数升而愈。
一选自[西晋]陈寿《三国志•方技传》【注释】①郡守:古时候的官名。
②差:通“瘥”,病愈。
③货:财物。
④属:通“嘱”,嘱咐。
⑤嗔恚:愤怒。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
①留书骂之________②属使勿逐________③吐黑血数升而愈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3)用文中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②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采取了什么措施?(4)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3.文言文阅读怀素写字①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
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挥洒】挥毫写字。
④【名】命名,起名。
⑤【庵】住所。
(1)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何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ea8f0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4d.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以:________日中:________及:________盘盂: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孰:________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d6e87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8.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文欣赏。
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恐已暮矣(暮:晚了)B.安敢戏其君(戏:戏弄)C.日出之阳(阳:太阳)D.何不炳烛乎(炳:点,点燃)[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于”与“晋平公问于师旷”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请救于齐B.苛政猛于虎C.闻达于诸侯D.黄鸟于飞[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针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针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eaab63ec1c708a1294a44b3.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狮子王与豺chái1曩nǎng有狮子王,于深山攫jué一豺,将食之。
2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shú。
”狮子王悦。
3 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
期jī年,鹿尽,豺无可送者。
4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 5 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
字词解释:曩:_______ 攫:_________ 月:______ 以:______期jī年:______ 图:______2子产受骗1 昔者有馈kuì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xù之池。
2 校xiào人烹pēng之。
反命曰:“始舍shě之,圉yǔ圉焉,悠然而逝。
”3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4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字词解释:馈:______ 畜:______ 烹:______ 反命:______舍:_______ 孰:______ 既:______3楚子发母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字词解释:问:______ 得无:______ 恙:______ 内:______数:_______ 今:______ 谢:______4鹿亦有智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
六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六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89ffc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b.png)
六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
邻人卖犬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肩两犬而西。
艾子呼而问之曰:“子担犬安之①?”邻人曰:“鬻诸②屠。
”艾子曰:“是吠犬也,乌③屠?”邻人指犬而斥曰:“此畜生,昨夜盗贼横行,惧而噤不敢出一声。
今日启门,不能择人而吠,妄啮而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
”艾子曰:“善!”注释:①安之:即“之安”,到哪去。
之,到。
②诸:相当于“之于”。
③乌:为什么。
[1]解释①西______________②斥______________③启______________④啮______________⑤是以_______________⑥善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担犬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鬻诸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鬻诸屠”与“乌屠”中的“屠”词性及含义均不同。
前者的词性是:______,解释为_______;后者的词性是_______,解释为_______。
[4]主人要把犬卖掉,其原因是(用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伯牙绝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shǎo shà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éi wèi)鼓琴者。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按原文内容将“”补充完整。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伯牙善鼓琴。
善哉乎鼓琴。
B.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志当存高远。
C.终身不复鼓琴。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A(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A(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cef1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1.png)
六班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A《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3)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白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日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4)不病.于无鸡乎?(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告知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需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当在所不惜。
B.一个人假如在纷繁简单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f529c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e.png)
小学六年级苏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
至之市⑤,而忘操⑥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⑧,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⑨足?”曰:“宁⑩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
欲:将要,想要。
②履(lǔ):鞋子。
③先:首先,事先。
度(duó):测量,衡量。
④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
置:安放,搁。
坐:通假字,通“座”,座位。
⑤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⑥操:拿、带。
⑦乃:然后,才。
持:拿、带。
度(dù):量好的尺码。
⑧及:等到。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⑨以:用。
⑩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 (2)置之其坐__________ (3)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 (4)吾忘持度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宫中饮,饮甚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至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
”左右曰:“可罢,改日而猎。
”文侯曰:“不可。
人若无信,岂③能信于他人哉?又岂能治国?”遂行。
注释:①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员②焉至:到哪里去③岂:副词,难道、怎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吾与虞人期猎期___________猎___________(2)人若无信信___________(3)遂行遂___________[2]文中“可罢”的“罢”的意思,同现代汉语中“罢工”、“欲罢不能”中的“罢”的意思是一样的,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3]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看了这则故事,根据获得的启示,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针对练习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针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3a1c8c30066f5335b812160.png)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
”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曰豆腐是性命,今日如何不吃?”客曰:“今见鱼肉,何及性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2]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今见鱼肉,何及性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笑话讽刺了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字词意思竞走:_______________ 尝:________________信然:_______________[4]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古文阅读。
晏子之御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②之妻从门间③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技巧
一、方法 1、直译法:逐字逐句翻译。 例: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翻译: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2、意译法: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 例:无丝竹之乱耳。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 二、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主旨 1、分析人物形象。《弈秋》 2、寓意或道理。《东施效颦》、《鹬蚌 相争》
下次再见
2、成语印证法 例:1).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草木皆兵、节衣缩食 皆:都;节:减少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也。 莫名其妙、不可名状 名:说出。
3、组词推断法 例: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教诲、教导 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擅长
4、古今对照法
例: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老婆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
三、“乎”的用法 1、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乎:句末语气词,吗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介词,相当于“于”,在
四、“者”的用法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者:代词,……的人(物,事) 2、陈胜者,阳城人子之矛,陷子之盾。 以:介词,用。 2、以一饭为节。 以:介词,把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动词,认为。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以:介词,因为
5、语境推断法
例: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陷:刺穿。 例: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拉。
虚词用法汇总
一、“之”的用法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之1:助词,的 之2:代词,西施 2、而不知其之所以美 之:助词,无义 3、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动词,到
二、“其”的用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 其1:代词,他的 2、其人弗能应也。 其2:指示代词,这个
文言文阅读
句 读(dò u)
考点
实词、虚词意思
翻译
主旨(评价人物、作者观点、揭示道理)
现代词语解释方法:
1.扩展法。如:羞愧--感到羞耻和愧疚。 2.近义词反义词法。 如:模糊--不清晰 3.联系上下文解释。如:书信成了我俩沟通心灵的桥梁。
答题技巧
文言词语解释方法:
1、课文迁移法 例:其里之富人见之 其:代词,这个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其:代词,他,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