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曹冲①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②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③曾致④巨象,太祖⑤欲知其斤重,访⑥之群下,咸⑧莫能出其理⑨。
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⑩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⑪——选自《三国志》(注释)①曹冲:曹操之子。
②智意:智谋。
③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④致:送给。
⑤太祖:指曹操。
⑥访:询问。
⑦群下:僚属,群臣。
⑧咸:全,都。
⑨理:办法,道理。
⑩校(jiào):比较。
⑪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时孙权曾致巨象(____________)(2)访之群下(_____________)(3)咸莫能出其理(____________)(4)则校可知矣(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最能体现曹冲机智聪明的是哪一句话?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伯牙鼓琴:_____________(2)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3)志在太山:_____________(4)汤汤乎若流水: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师旷论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③之明。
炳烛之明,熟与④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出自《说苑》,有删减)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②[问于师旷]对师旷提问。
师旷,晋国大夫,博学多才。
③[炳烛]点亮蜡烛(或火把)。
④[孰与]比……怎么样。
⑤[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1]仔细读文中划“﹏﹏﹏”的语句,完成下列问题。
(1)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可以看出师旷对晋平公“七十欲学”的态度是(_____)A.不赞成,觉得他年纪太大了。
B.赞成,觉得学比不学好。
[2]文中师旷连用三个比喻,把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老而好学比作炳烛之明,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文中用___的方法叙述两人学弈的态度。
[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3. 文言文阅读。
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①。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②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④侍立⑤不去。
颐既觉⑥,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注释)①洛:洛阳。
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考试(含答案)
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考试(含答案)本次考试共设12道选择题和2篇阅读理解题,分别为古诗文《登高》和《孔乙己》。
总分为100分,满分为120分。
选择题1.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B)A. 我们要学会研究,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2. 古诗《登高》的作者是(D)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3.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众不同?(A)A. 掩耳盗铃B. 调虎离山C. 孟母三迁D. 画龙点睛4. 古诗《登高》中的“千山鸟飞绝”一句的意思是(B)A. 千山之中没有鸟儿B. 在登高之处可以看到千山和飞鸟的美景C. 天空中有千只飞鸟D. 千山的其他地方有飞鸟5. 古诗《登高》的下一句是(C)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 单怀万古心,无为谁生外。
D.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6. 古诗《孔乙己》中的“小店”是(A)A. 饮食店B. 木材店C. 衣帽店D. 鞋店7. 古诗《孔乙己》中的“饱经忧患”一句的意思是(D)A. 没有经历过什么悲伤和困难B. 活得非常优哉游哉C. 时常感到惆怅D. 面对很多的烦恼和痛苦8. 下列哪句话体现了《孔乙己》中的“儒雅”主题?(C)A. “那时店内的一切——破旧粗陋的茶几凳子,柜里凌乱的饭食酒菜轻盈的小贩——都凝聚成庄严而又优美的涵义,深深地侵入我们的记忆。
”B. “我早已饱吃了数不清的爆米花和饮料,也看厌了现场放映的电影,乘机准备离开,可一个人突然走到了我的身边。
”C. “那人举止儒雅,走起路来依旧双手负在腰间,显得极有风度。
”D. “酒醒后漏长,罚款二元,留店工作一个时辰。
”9. 古诗《孔乙己》的作者是(B)A. 贾平凹B. 鲁迅C. 龚自珍D. 钱钟书10. “守株待兔”这个典故出自于(C)A. 《左传》B. 《孟子》C. 《列子》D. 《庄子》11. 唐代诗人中,以思想深邃著称的是(A)A. 李白B. 王维C. 杜牧D. 白居易12. 古诗《登高》和《孔乙己》的时代相差(D)A. 战国B. 秦朝C. 汉朝D. 五代阅读理解古诗文《登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材料。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曰:非然也。
[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B.惟弈/秋之为听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通国: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一)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1)过:拜访。
(2)突:堗,烟囱。
(3)嘿:同“默”(4)居无何:过了不久。
(5)上行(hānɡ):上坐。
(6)突:烟囱[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___________)(2)余各以功次坐(___________)(3)乡使听客之言(___________)(4)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划线的词。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________②遂成大学________[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
①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_______。
[4]匡衡为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苏轼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
②自若:神情不紧张。
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④寻:副词,随即,不久。
⑤去:离开。
⑥被:施加,给……加上。
[1]写出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虎熟视久之。
(____)(2)虎亦寻卒去。
(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怀素写字①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
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挥洒】挥毫写字。
④【名】命名,起名。
⑤【庵】住所。
(1)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何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2)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
(3)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的部分。
①通国:________②为弈秋之为听:________③诲:__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3)本文选自《________》,讲述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不同,所以________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道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小学六年级部编人教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小学六年级部编人教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神农①化民古之人民皆食②兽禽肉,至于③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④,分地之利,制耒耜⑤,教民劳作。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⑥之神农也。
——选自《白虎通义》(注释)①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②食:吃。
③至于:到了。
④因天之时:顺着天时。
因:顺着。
⑤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
也用作农具的统称。
⑥故谓:所以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__________)(2)故谓之神农也(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谓之神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本文中可知,神农为什么教民众农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农氏不但是传说中农业的发明者,还是医药的发明者,你还知道哪些与神农氏有关的故事?请简述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理解。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吾剑之所从坠(这)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代词,代指剑)C.不亦惑乎(糊涂)D.求剑若此(像)[2]翻译下面的句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①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zhù)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_____)众皆弃去(_____)[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2)众皆弃去(_______)(3)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_____)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
(_____)A.离开B.距离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穷:尽,完③遂:于是④辞:告辞⑤弗止:没有劝阻⑥郊衢(qú):城外大道旁⑦抚节:打着拍节⑧遏:阻止⑨谢:道歉⑩反:通“返”,返回。
[1]给加点的“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薛谭学讴于秦青。
(_____)(2)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______)A.往,去,向 B.在 C.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D.于是[2]文中表现秦青高超歌唱技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找出原句)[3]从“薛谭乃谢求反。
”可以看出薛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一下这个故事,并说说你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或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时人畏服如是时人:同乡[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________)②辄默记辄(________)③儿痴如此痴(________)④恬若不见恬(________)⑤父怒挞之挞(________)⑥曷不听其所为曷(________)[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ǐng 居乡里。
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ú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ǔ饲sì。
两月乃能飞。
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íng几jī间。
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
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ā,悲鸣不已。
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
”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
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
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_____ 径:______ 携:______ 躬自:______匝:_______ 已:______ 适:______ 孰谓:______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
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è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
狩猎之获,常逾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字词解释:故:_______ 恶:_________ 无以:______ 疾耕:______数:______ 逾:______ 然:_____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à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ì尾”,每出必从。
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奋而咋zé蛇,蛇死焉。
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ǐng 人事。
犬疾走至家,嗥háo吠不止。
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èn 绝委地。
车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
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
字词解释:畜:______ 从:______ 为:______ 咋:______仆:_______ 疾:______ 举:______ 因:______乃:______4乌鸦喜谀yú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ī乌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①涉:过,渡。
②遽:急忙,立刻。
③契:用刀雕刻,刻。
④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
⑤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
⑥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1]对“刻舟求剑”中“求”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寻找B.要求C.请求D.追求[2]对“舟止”中“止”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脚B.停止C.阻止D.中止[3]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A.行驶的是船,而不是剑。
B.船已经行动了,剑还没有行动。
C.小船已经可以了,而剑还是不行。
D.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
[4]与“刻舟求剑”的寓意最相近的一项是()A.自相矛盾B.亡羊补牢C.守株待兔D.揠苗助长[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l)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遵循这种变化。
(______)(2)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______)(3)不要随意去批判别人,认为别人都是一无是处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______)2.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离《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为加点字注音。
(1)所宝以百数(__________)(2)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尾搐人两股间_____________(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作者是苏轼,下面诗句中,也是苏轼作品的一项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
刮骨去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zú)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矢镞——箭头[1]选择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填写序号)尝:①经历②曾经③辨别滋味(_______)贯:①连贯②事例③贯通(_______)[2]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羽”指的是小说《___________》中的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
2. 文言文阅读。
冯梦龙《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②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靠下。
③更加。
[1]简述上文所说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本文使你听白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习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__________(2)_______[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尝暑中过河阳________;②渴甚________③众争取啖之________;④或问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试练习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试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
《书戴嵩画牛》(节选)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组是()A.搐(chǔ)入两股B.拊(fǔ)掌C.曝(pù)书画D.谬(miù)矣[2]“处士笑而然之。
”句中带点字词的解释是()A.然而B.认为对的C.一件接一件D.既然这样[3]你喜欢谁?请联系人物的言行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1]在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2]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伯牙鼓琴__________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__巍巍乎若太山______________[3]本文选自_________,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用“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如: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①意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尝致②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③之群下,咸④莫能出其理⑤。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⑥可知。
”太祖大悦,即施行⑦焉。
[注]①智:通“知”,知识。
②致:送来。
③访:询问。
④咸:都。
人教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①字稚圭(ɡuī),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②。
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匡(kuānɡ)衡:西汉经学家。
②逮:到,及。
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在墙上凿洞。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衡乃穿壁引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哪则成语故事?(选一选)()A.囊萤映雪B.凿壁借光[3]你认为匡衡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期行:相约同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1]借助注释,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试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试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往①而不来,非礼②也;来③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④,无礼则危⑤。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选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注释:①往:施人恩惠②非礼:不合礼③来:施恩惠于自己④安:安定⑤危:倾危[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①礼尚往来__________②往而不来____________③来而不往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__________)此独以跛之故(__________)[2]翻译下列的句子。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寓言蕴含了什么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荀巨伯探病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为木兰之柜中①,熏以桂椒②,缀③以珠玉,饰以玫瑰④,辑以羽翠⑤。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⑥者,未可谓善鬻⑦珠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为(wéi):制作。
木兰:一种高级木料。
柜:这里指小盒。
②熏:香草;这里作动词,用香料熏染。
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
③缀(zhu ì):连结,装饰。
④饰:装饰。
玫瑰(méi gui):一种美丽的玉石。
⑤辑:同“缉”,连缀,也就是装饰边沿。
羽翠:翠鸟的羽毛。
⑥椟(dú):匣子。
⑦鬻(yù):卖。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于:_________(2)缀以珠玉以:__________(3)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还:_________(4)此可谓善卖椟者善:__________[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____________(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____________(3)遂饮其酒____________(4)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吸取什么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③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 ④非然也________[2]翻译: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
人教版六年级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共16篇)1、XXX买履XXX想买鞋,先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鞋放在椅子上。
到了市场,却忘了带尺子。
当他买到鞋后,才说:“我忘了带尺子。
”回去取尺子的时候,市场已经结束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别人说:“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他说:“我相信尺子,不相信自己的脚。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量一下自己的脚的尺寸2)宁信度——相信尺子的尺寸2)吾忘持度——忘了带尺子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他回去取尺子后,市场已经结束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2)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把鞋放在椅子上而忘操之——忘了带尺子何不试之以足——试一试鞋子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要注重实际。
它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对富者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者说:“你凭什么去?”贫者说:“我只带了一个瓶子和一个碗。
”富者说:“我几年都想买船去,还没实现。
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者从南海回来,告诉富者。
富者感到惭愧。
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在蜀地有两个僧人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人们立志不如蜀地的僧人吗?②吾欲之南海——我想去南海④子何恃而往——你凭什么去?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蜀地的僧人吗?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对比的手法,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
4.写一句关于志向的名言:立志之人,不畏艰难险阻,方能成功。
三、与善人为伍,就像进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会被他们感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小升初民校联考题回放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
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
——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的依据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011年广州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4、古文认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仿照前两句,用“/”划分横线处句子的朗读节奏。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绝:。
复:。
——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二、课内文言文理解(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二)《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①句子含义: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4、成语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5、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6、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三)《学弈》弈秋,通国之_______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______之矣。
这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__。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惟:援:俱: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
()3、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
4、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回答问题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故去人近:及日中: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①孔子不能决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4、有关《两小儿辨日》中的科学知识。
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
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射大地,中午太阳射大地。
三、课外文言文理解(一)精卫填海——《山海经》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它是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邓林”是指:2、夸父追日象征着(四)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理解词句意思。
履:度:遂: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事(五)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理解词句意思。
短:“更”的读音是():“不肖”的“肖”读音():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2、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我知道成语的意思是3、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的人。
(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六)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誉:其矛:其人: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七)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
”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闵(mǐn):同“悯” ,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⑦趋:快走。
⑧往——去,到……去。
⑨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是()。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八)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作者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修辞手法。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句子的意思是:2、作者讲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就的道理。
(九)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补天,我觉得女娲是的人。
2、用自己的话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