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间件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面向智慧城市的多源数据集成实践
面向智慧城市的多源数据集成实践一、智慧城市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它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模式。
智慧城市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1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集成和分析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来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
这包括但不限于交通管理、能源管理、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居民服务等方面。
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更加宜居、高效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1.2 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依赖于多种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分析、(AI)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使得城市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控城市运行状态,预测和响应各种城市问题。
二、多源数据集成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多源数据集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城市中的数据来源多样,包括政府机构、企业、居民以及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
有效地集成和分析这些数据,对于实现智慧城市的各项功能至关重要。
2.1 数据集成的重要性数据集成是将来自不同来源、不同格式和不同结构的数据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在智慧城市中,数据集成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数据集成,城市管理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视角,更好地理解城市运行的复杂性。
2.2 数据集成的挑战尽管数据集成在智慧城市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数据的异构性、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数据的实时处理需求以及数据的质量管理等。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管理手段。
三、面向智慧城市的多源数据集成实践面向智慧城市的多源数据集成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和策略,展示了如何在智慧城市中实施有效的数据集成。
3.1 数据采集策略数据采集是数据集成的第一步,需要确保从各种来源获取高质量的数据。
智慧城市的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城市的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城市系统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高效运行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系统。
智慧城市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智慧城市系统需要有一套完备的基础设施来支撑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工作。
包括物联网传感器网络、通信网络、数据中心、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等。
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是实现数据采集的核心,需要在城市中布设大量的传感器和节点设备,并通过无线通信等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通信网络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基础,需要建设一套高速、稳定的网络,包括城市内部的局域网和城市与外部的互联网。
数据中心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的地方,需要建设一套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数据库等。
二、数据采集和传输方案数据采集是智慧城市系统的核心,需要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对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数据采集。
传感器可以采集到各种环境数据,如气温、湿度、空气质量、噪音等;还可以采集到交通数据、能源数据、人流数据等。
这些数据需要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
传输过程中要考虑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等。
同时还要考虑数据的加密和安全性,以确保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案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智慧城市系统的关键环节,对采集到的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为城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处理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
可以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来挖掘出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提供智能化的城市服务。
比如根据交通数据进行交通拥堵预警,根据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报等。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可以建立模型和算法,通过对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实现对城市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和预测。
四、应用服务方案智慧城市系统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服务,如交通管理、环境监测、能源管理、安全监控等。
智慧城市数据中台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数据中台项目建设方案XXX科技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建设背景 (3)二建设目标 (3)三建设内容 (5)3.1 数据基础平台 (5)3.2 数据采集汇聚 (6)3.3 数据治理融合 (7)3.4 数据共享开放 (7)3.5 数据应用场景 (8)3.6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升级 (9)3.7 数据标准规范体系 (11)3.8 数据考核评价体系 (12)3.9 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12)3.10 数据运营服务体系 (12)3.11 市、县(市、区)平台一体化 (13)一建设背景2023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2022年10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22〕102号,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对阻碍全国政务大数据“一盘棋”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剖析。
强调要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结合实际统筹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政务大数据体系相关体制机制和应用服务创新,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6月,XX省人民政府印发《XX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牵引,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着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2143”重点工程,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先开展数据价值化试点。
XX市新型智慧城市(一期)数据中台项目(以下简称“数据中台”)建设以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要求以及国家、XX省、XX市数字政府相关政策为导向,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我市各部门对数据服务、应用支撑服务的需求,支撑XX市数字政府治理能力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3)1.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点 (3)1.1.1 智慧城市的定义 (3)1.1.2 智慧城市的特点 (3)1.2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3)1.2.1 促进经济发展 (4)1.2.2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4)1.2.3 改善生态环境 (4)1.2.4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4)1.3 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4)1.3.1 现状 (4)1.3.2 趋势 (4)第二章建设目标与规划 (4)2.1 建设目标与愿景 (4)2.1.1 建设目标 (4)2.1.2 愿景 (5)2.2 规划设计原则 (5)2.2.1 以人民为中心 (5)2.2.2 可持续发展 (5)2.2.3 创新驱动 (5)2.2.4 系统集成 (5)2.2.5 安全可靠 (5)2.3 建设任务与阶段划分 (5)2.3.1 建设任务 (5)2.3.2 阶段划分 (6)第三章技术体系与架构 (6)3.1 技术体系框架 (6)3.1.1 概述 (6)3.1.2 技术体系构成 (7)3.2 关键技术与应用 (7)3.2.1 物联网技术 (7)3.2.2 大数据技术 (8)3.2.3 云计算技术 (8)3.2.4 人工智能技术 (8)3.3 系统架构设计 (8)3.3.1 总体架构 (8)3.3.2 数据层架构 (8)3.3.3 网络层架构 (9)3.3.4 平台层架构 (9)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 (9)4.1 通信网络设施 (9)4.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10)4.3 城市感知设施 (10)第五章数据资源与管理 (10)5.1 数据资源规划 (10)5.2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5.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1)第六章应用系统建设 (12)6.1 公共服务平台 (12)6.1.1 建设目标 (12)6.1.2 建设内容 (12)6.1.3 实施方案 (12)6.2 行业应用系统 (13)6.2.1 建设目标 (13)6.2.2 建设内容 (13)6.2.3 实施方案 (13)6.3 创新应用开发 (13)6.3.1 建设目标 (13)6.3.2 建设内容 (13)6.3.3 实施方案 (14)第七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4)7.1 政策法规制定 (14)7.1.1 制定背景 (14)7.1.2 制定原则 (14)7.1.3 制定内容 (14)7.2 标准体系构建 (15)7.2.1 构建背景 (15)7.2.2 构建原则 (15)7.2.3 构建内容 (15)7.3 政策宣传与培训 (15)7.3.1 宣传内容 (15)7.3.2 宣传方式 (15)7.3.3 培训内容 (16)7.3.4 培训对象 (16)第八章项目管理与组织实施 (16)8.1 项目管理流程 (16)8.1.1 项目启动 (16)8.1.2 项目实施 (16)8.1.3 项目验收 (16)8.2 组织结构与职责 (17)8.2.1 组织结构 (17)8.2.2 职责划分 (17)8.3 项目评估与监督 (17)8.3.1 项目评估 (17)8.3.2 项目监督 (18)第九章产业培育与创新发展 (18)9.1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8)9.1.1 产业链现状分析 (18)9.1.2 产业链构建策略 (18)9.1.3 产业链优化措施 (19)9.2 创新体系建设 (19)9.2.1 创新体系现状分析 (19)9.2.2 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19)9.2.3 创新体系建设措施 (19)9.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9)9.3.1 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9)9.3.2 人才培养策略 (19)9.3.3 人才交流机制 (20)第十章智慧城市评价与持续优化 (20)10.1 评价指标体系 (20)10.2 评价方法与流程 (20)10.3 持续优化策略与措施 (21)第一章智慧城市建设概述1.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点1.1.1 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核心,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整合和管理,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案例分享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案例分享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 (2)1.1 智慧城市定义与特征 (2)1.2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2)第二章: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2.1 智能交通信号系统 (3)2.2 智能停车管理 (3)2.3 公共交通优化 (3)2.4 无人驾驶技术应用 (4)第三章: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4)3.1 智能电网 (4)3.2 分布式能源系统 (4)3.3 能源大数据平台 (5)3.4 节能减排技术 (5)第四章:智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6)4.1 智能环保监测 (6)4.2 污水处理优化 (6)4.3 垃圾分类与处理 (6)4.4 环保大数据分析 (7)第五章: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7)5.1 智能医疗信息系统 (7)5.2 远程医疗服务 (7)5.3 医疗大数据应用 (7)5.4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8)第六章: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8)6.1 智能校园管理系统 (8)6.2 在线教育资源 (8)6.3 教育大数据分析 (8)6.4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9)第七章:智慧安防基础设施建设 (9)7.1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9)7.2 大数据分析与预警 (10)7.3 互联网社会治理 (10)7.4 智能安防产品应用 (10)第八章: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1)8.1 智能物业管理 (11)8.2 社区大数据平台 (11)8.3 智能家居系统 (11)8.4 社区公共服务优化 (12)第九章: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2)9.1 智能旅游导览系统 (12)9.2 旅游大数据分析 (13)9.3 智能景区管理 (13)9.4 互联网旅游营销 (13)第十章: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与展望 (13)10.1 智慧城市政策法规 (13)10.2 智慧城市国际合作 (13)10.3 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13)10.4 智慧城市未来展望 (14)第一章:智慧城市概述1.1 智慧城市定义与特征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建设方案目录CONTENTSC建设背景01设计思路02建设内容03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应急 指挥被动、跨部门联动难等城市治理不同区域教育失衡、医疗卫生条件待完善等民生福祉决策支撑少,企业创新、 升级转型困难等产业发展污染监控不足,绿色能 源发展不足等环境生态快速发展的城市面临严峻挑战数据壁垒较为明显缺乏数据整合数据只存在各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中,形成数据孤岛,缺乏数据整合,整体数据基础较为薄弱数据价值挖掘不足缺少融合利用目前数据平台,仅仅简单数据接入,未作数据治理,数据价值未能充分挖掘,缺少数据资源融合高效利用应急指挥手段传统缺乏远程指挥面对各类公共事件,缺少统一的跨层级跨业务可视化远程指挥能力城市智慧应用薄弱缺少平台支撑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卫星气象等多个领域的智慧应用较为薄弱,缺少基础信息化平台支撑以部门为主导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形成更多信息孤岛建设背景新基建赋能城市大脑创新发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大背景之下,由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VR/AR)、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引爆的智慧治理时代已经到来,正在引领着城市大脑建设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家发改委2020年7月,发文要求有序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ü依托已有基础集约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强化标准协同、系统对接,推进应急、市政、交通、卫健、社区等公共领域部门间数据整合共享。
ü集约建设数据中心,推进与省市平台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安徽省政府对全省建设“城市大脑”提出具体实施路线省委书记李锦斌指出:加快建设“数字江淮”是顺应科技产业变革、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抉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安徽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落子。
ü到2020年底,全省16个市全部启动“城市大脑”建设 ü到2022年底,全省16个市建成3-5个“城市大脑”全国样板ü到2025年底,全省“城市大脑”建设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目录CONTENTSC建设背景01设计思路02建设内容03打造“天+地+人+物+事+运营”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地多元多样的网络物联网|通讯网|时空数据人丰富多样的参与者领导决策者|数据局|业务部门城市管理者|企业|居民政务服务|社区资讯事包罗万象的服务事项政务服务|城市资讯物无处不在的感知设备RIFD |传感器|摄像头|物联终端天千姿百态的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应用系统运营直观互动的支撑能力驾驶舱|显示大屏|操作软件智慧城市主平台(城市大脑)整体架构总体设计架构以“聚能-赋能-释能”为主线,按照“大数据、大平台、大应用”原则,构建AI+城市超级大脑总体架构,包含“三层架构、三大体系”“三层架构”分别是聚能·智能基础设施层、赋能·智能运行中枢层、释能·城市大脑应用层“三大体系”分别是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建设运营服务体系智慧城市主平台(城市大脑)总体设计架构智慧城市主平台(城市大脑)业务运行逻辑示意图XX 市城市大脑运营指挥调度中心运营指挥调度中心(决策)基础支撑平台(管理)人口模型组织模型空间模型经济模型教育大脑交通大脑平安大脑社区大脑环境大脑民生大脑业务操作平台(执行)雪亮工程公共安全智慧城管智慧养老党建管理智慧社区智慧环卫智慧水务应急管理交通执法智慧教育质量溯源智慧旅游智慧医疗其它平台......智慧城市主平台(城市大脑)数据应用示意图政策事件数据指标组织大数据空间大数据经济大数据教育大数据协同人口大数据平安大数据社区大数据环境大数据民生大数据交通大数据政府数据政府数据政府数据政府数据政府数据把握城市运行状态城市运行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城市运行实时监控仪表盘基于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决策支撑人口专题产业专题城市科学决策分析和业务优化通过系统对接实现业务协同应急交通城管城市大脑高效支撑业务应用智慧城市主平台(城市大脑)业务协同管理示意•动态图表•综合指标•专题汇报•应急预警•软硬结合•权限管理•急速响应•环境控制数据可视化协同工作赋能智慧城市综合指挥应用高效决策组织模型城管大脑环境大脑社区大脑人口模型环保大脑空间模型政务大脑民生大脑交通大脑经济模型平安大脑政务大脑目录CONTENTSC建设背景01设计思路02建设内容03建设内容CONTENTS03Part Three基础硬件资源建设1数据湖平台2城市大脑赋能平台3城市大脑基础支撑平台4智慧城市主要应用场景5基础硬件资源建设1互联网广电网无线网络政务网环境感知NB-IoT网格员物联网终端智能终端视频终端云数据中心无所不在的感知终端无缝覆盖的网络强大的云数据中心强化“云网端”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感知能力1基础硬件资源建设|云数据中心升级扩容加强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和安全保障1基础硬件资源建设|运营指挥调度中心建立统一的可视化智慧城市运营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内容CONTENTS03Part Three基础硬件资源建设1数据湖平台2城市大脑赋能平台3城市大脑基础支撑平台4智慧城市主要应用场景5数据湖平台2建设一个实现城市级数据存取、处理、分析及传输的超级数据仓库数据源API流文件数据库ETL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虚拟化/容器实时采集批量采集作业调度代理组件集成接口ODBC/FTP /API/HTTP采集数据湖基础设施层(云能力)S3LXCSDN云编排自动化运维数据湖基础能力(云能力)数据治理与安全元数据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融合关系数据库MPPHadoop Spark 机器学习R 语言未来其他应用运营运维层数据统计监控数据处理技术管理多云资源管理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共享汇聚跨行业的数据共享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利用数据产学研的合作应用领域赋能平台数据共享云化服务数据OLTP or ODS城市级数据仓数据交换数据治理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数据湖平台|多源数据接入平台2终端网络链路业务系统多源数据接入平台数据融合平台社区网格员监控终端物联网终端摄像头智能终端监测传感器互联网无线网络宽带网络政务网广电网络数据交换平台行业业务系统标准化数据接入平台视频数据接入平台物联网数据接入平台地理信息导入平台数据共享与服务NB-IoT多源数据接入平台数据加工与处理数据采集与汇聚实现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全面接入数据湖平台|数据融合平台2基础实体库人口库|法人库|房屋与城市部件库|车辆库主题资源库工业数据库|电子证照库|社会关系库|社会信用库|……专业数据库空间与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电子病历|学生学籍库|……业务数据库社保库|公积金库|商事主体库|全员人口信息库|……标准数据库构建区域“标准数据资源”体系,形成数据资源池,提供开放的数据服务建设内容CONTENTS03Part Three基础硬件资源建设1数据湖平台2城市大脑赋能平台3城市大脑基础支撑平台4智慧城市主要应用场景5城市大脑赋能平台3定位于解决政府多层级、跨地域、多部门间的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通过资源目录注册发布、数据清洗治理、汇聚共享,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开放。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智慧城市简介 (2)1.2 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概述 (2)第二章城市基础设施集成 (3)2.1 城市交通系统集成 (3)2.2 城市能源系统集成 (4)2.3 城市给排水系统集成 (4)2.4 城市照明系统集成 (5)第三章城市安全监控系统 (5)3.1 视频监控系统 (5)3.2 火灾报警系统 (5)3.3 环境监测系统 (6)3.4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6)第四章城市信息资源共享 (6)4.1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6)4.2 数据采集与处理 (7)4.3 数据分析与挖掘 (7)4.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8)第五章智慧政务服务 (8)5.1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8)5.2 电子政务应用 (8)5.3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9)5.4 政务数据开放 (9)第六章智慧公共服务 (10)6.1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0)6.2 市民卡应用 (10)6.3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集成 (10)6.4 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 (11)第七章智慧医疗健康 (11)7.1 医疗信息系统集成 (11)7.2 健康管理平台建设 (11)7.3 远程医疗服务 (12)7.4 医疗大数据应用 (12)第八章智慧教育 (13)8.1 教育资源平台建设 (13)8.2 信息化教学应用 (13)8.3 教育大数据应用 (13)8.4 教育管理与评估 (14)第九章智慧社区 (14)9.1 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14)9.2 社区安全管理 (15)9.3 社区服务与活动 (15)9.4 社区大数据应用 (15)第十章智慧环保 (16)10.1 环保监测系统 (16)10.1.1 监测技术手段 (16)10.1.2 数据传输与处理 (16)10.2 环保大数据应用 (16)10.2.1 数据挖掘与分析 (16)10.2.2 应用场景 (16)10.3 环保管理与决策 (16)10.3.1 管理体系优化 (17)10.3.2 决策支持 (17)10.4 环保宣传教育 (17)10.4.1 线上宣传 (17)10.4.2 线下活动 (17)第十一章智慧旅游 (17)11.1 旅游信息平台建设 (17)11.2 智慧景区建设 (18)11.3 旅游大数据应用 (18)11.4 旅游管理与服务 (18)第十二章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19)12.1 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19)12.2 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 (19)12.3 城市环境监测与治理 (19)12.4 智慧城市评估与优化 (20)第一章概述1.1 智慧城市简介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智慧市政综合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智慧市政综合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一、背景与需求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
传统的市政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
智慧城市智慧市政综合管理平台旨在整合城市市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环境、能源等,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平台架构智慧城市智慧市政综合管理平台采用多层架构设计,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感知层通过各类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实时采集城市市政管理相关的数据,如道路状况、空气质量、水质、路灯状态等。
传输层利用有线和无线网络,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数据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模型,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
应用层包含了各种市政管理应用系统,如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公共设施管理系统等。
展示层通过大屏幕、PC 端、移动端等多种方式,向城市管理者和公众展示市政管理的相关信息。
三、功能模块1、城市交通管理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路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供智能导航和停车引导服务,缓解交通拥堵。
2、环境监测与治理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3、能源管理对城市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能源的合理调配和节约使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4、公共设施管理对城市路灯、井盖、垃圾桶等公共设施进行数字化管理,及时发现设施故障,提高维护效率。
5、应急管理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理,保障城市安全。
6、政务服务提供在线政务服务,方便市民办理各类市政相关业务,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透明度。
四、数据采集与整合为了实现平台的功能,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包括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传感器监测数据、互联网数据等。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建设方案完整版-V1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建设方案完整版-V1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建设方案完整版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领域内,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进行城市的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的升级改造,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可持续生存。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科技含量,更能够提升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
下面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及建设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数据中心+平台”模式,另一种是“平台+应用”模式。
数据中心+平台模式是指以城市数据中心为核心,整合城市各类数据资源,以开放、共享、融合为目标,建设城市数据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提供各类城市管理决策支撑和市民服务。
平台+应用模式是指在城市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构建城市各领域的应用场景,如交通出行、社会治理、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并打造智慧城市的全面服务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要建设多层次、多场所、多种类的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共享、融合和开放。
2. 建设城市信息平台。
城市信息平台是数据中心的延伸,要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和社交服务平台,以实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社交服务的综合集成。
3. 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如通讯网络、电力网络、水电气等,为城市提供便利和智能化的服务。
4. 建设城市应用场景。
根据城市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建设交通出行、社会治理、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应用场景,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深度应用。
5. 建设城市安全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资源,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城市信息资源的安全和可靠性。
6. 建设城市运营体系。
建设城市运营体系,实现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服务的全流程管理和创新发展。
智慧城市参考模型
智慧城市参考模型智慧城市参考模型是整个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基础性内容,它是对智慧城市知识框架的概括总结,是其他标准制订的主要依据之一。
实际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总体性的体系结构相关标准的指导和支撑,各地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和智慧应用的体系结构设计和建设过程的评价等方面差异较大,需要统一对智慧城市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行动。
因此,在2013年7月1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立项计划中就包含了《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标准计划号是20130395-T-469),归口单位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该标准将给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模型、演进模型和技术参考模型三大模型描述,并规定了基本技术原则和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智慧城市信息通信技术的整体规划、具体项目建设及建设效果的评估。
同时,该标准也是制定后续智慧城市其他标准的依据。
针对智慧城市的概念模型、演进模型和技术参考模型,具体介绍如下:(一)智慧城市概念模型智慧城市概念模型综合了演进周期、应用领域及智慧要素的多维视角,揭示出智慧城市的整体范畴,描述了智慧城市不同概念在这三个不同视角之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
图14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1)演进周期维度演进周期维度反映了智慧城市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过程。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成长型的、渐进的演进过程,处于不同演进阶段的城市所具有的特征和成熟度有所不同。
演进周期可分为初始阶段、协作阶段、可重复阶段、集成阶段、优化阶段。
2)应用领域维度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不仅包括特定行业领域,也包括综合型应用领域。
其中,综合型应用通常涉及较多跨行业、跨部门协作的集成业务应用,比如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
比较典型的行业应用领域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
3)智慧要素维度智慧要素主要是指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过程所需要的ICT 技术相关要素,可分为横向要素和纵向要素。
横向要素可实现或有助于实现物联感知、网络通信、计算与存储、数据与服务融合等功能要求,同时相关要素可共同发挥作用以实现各类具体的智慧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主要有哪些?(详细解析)
1.1总体架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概括“1425”体系,即为1个中心,4大建设领域,25个重点项目,“1425”体系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促进业务协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1个中心即大数据中心,包括大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中间件能力平台、城市基础数据库、数据挖掘分析系统和两个门户,智慧城市信息服务门户、智慧城市运营决策门户和智慧决策管理中心。
4个建设工程涵盖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
25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建设、地理信息云平台4个项目;城市管理包括智慧政务、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安监、智慧警务、智慧管网、智慧水务、信用平台、智慧城管8个项目;民生服务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人社、智慧环保、市民一卡通7个项目;产业发展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创新云服务平台6个项目。
1.2重点项目规划1.2.1基础设施1.2.1.1网络基础设施以实施城市百兆光纤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推进光网城市和农村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大幅提高网络速率,到2020年实现城区光纤入户覆盖率100%,城区家庭用户带宽50M以上,农村用户带宽12M以上,企业用户带宽达到1000M以上。
提高无线宽带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在公共场所向公众提供无线宽带基本接入服务,实现市区无线宽带全覆盖,打造“无线城市”。
实施“三网融合”工程,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升级改造,着力开展宽带电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共享共建及业务应用融合。
深入推进“通信村村通”,实现所有行政村“三网”全覆盖。
建设政务专网和无线政务网,将为移动政务、平安城市、智慧交通、WiFi惠民等服务提供网络支撑,满足各业务单位的业务承载需要,包括满足视频监控点量大、流量大、时延低的要求。
智慧城市及其解决方案
一城市:作为人类的贸易中心和聚集中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智慧城市:具有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的城市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扩大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领域应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历史进程。
智慧民生: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是,它直接影响到智慧城市建设效果,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更是智慧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涵盖交通医疗教育居住智慧建设路径:创新驱动型,服务管理服务型,多目标发展,产业驱动型,可持续发展型。
智慧城市的特点:1.更全面的信息资源2.更深入的互联互通3.更有效的协同共享基础设施:1.市政安全(城市道路、燃气管网、给排水管网)2.信息设施: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导向:1.信息化建设由系统建设转向购买服务2.从应用为主转向平台和数据的整合3.由工作人员为核心转向公众为核心4.社会服务无处不在我国拟人化模型:智慧人群为主体,智慧城市健康发张的指挥中枢,智慧治理(管理)和智慧民生(服务)是关键,智慧产业(躯干)支撑智慧城市持续发展重要力量,智慧基础设施是发展部分,智慧环境是发展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支撑二主体构成:1.政府是智慧城市的倡导者、管理者、应用者,倡导城市建设,把握发展方向 2.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主体,直接参与建设运营3.公众是城市主人,是智慧城市参与者、体验者维护者智慧城市体系框架:1.技术层是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技术支撑体系(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2.应用层是基于云计算、海量存储、数据挖掘等服务支撑的各种智慧应用和应用整合3.主体层是建设的主体,包括企政众4.智慧产业体系是在技术应用带动下形成的具有竞争力的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产业,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动力5.智慧支撑保障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运行是否满足需求、达到预期目标的标准,也是及时修正和调整智慧城市建设方向以及决策的科学依据智慧城市层次结构:1.基础设施(资源层与中间件层)2.决策支持(核心服务层)3.服务应用智慧城市技术层次:1.感知层(信息感知与收集)2.接入层(传送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3.网络层(承担数据激活和支撑服务)4.应用层(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和分析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的触发)三感知方式:1.身份感知通过条形码、RFID、智能卡以及信息终端等对物体地址、身份、静态特征进行标识2.位置感知利用定位系统及无线网络技术对物体位置进行感知3.多媒体通过录音摄像等设备对物体表征、物体状态进行感知4.状态感知利用传感器及传感网对物体的状态进行动态感知感知层:利用RFID、传感器、摄像头、遥感遥测等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城市中人和物进行全面感知,扩大人的感知范围、增强人的感知能力,提高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水平,是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的首要环节,主要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为智慧城市高效运营提供基础信息自动识别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是数据编码、数据标识、采集、管理传输的一种标准化手段,即通过被识别物体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的获取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定位技术:是测量目标的位置参数,时间参数,运动参数等时空信息的技术,主要有卫星定位,无线电波定位,传感定位以及声纳定位等。
智慧城市中台方案
智慧城市中台方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而智慧城市中的“中台”方案则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
本文将就智慧城市中台方案的概念、内容和实施进行论述。
一、智慧城市中台方案的概念智慧城市中的“中台”是指对城市数据和资源进行整合、汇聚和管理的平台。
该平台能够实现各类数据的共享、分析和利用,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持和便利。
中台方案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旨在实现城市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设施支持,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和管理。
中台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数据存储、安全传输、处理能力、数据标准等诸多因素,以满足智慧城市的需求。
二、智慧城市中台方案的内容1. 数据整合与共享:中台方案的核心是整合和共享城市中的各类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人口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能源数据等。
通过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的互通互联,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跨部门合作,并为智慧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2. 平台开放与应用支持:中台方案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为第三方开发者和企业提供接口和工具,以便他们能够开发出各类智慧应用。
平台还需要提供应用支持和服务,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后台管理、数据分析、调度指挥等功能,确保应用的稳定和可靠性。
3. 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台方案需要考虑建立稳定的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
这些基础设施将为智慧城市中的各类应用提供支持和便利,同时需要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智慧城市中台方案的实施1.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在中台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的格式和结构,方便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隐私和安全问题,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使用。
2. 打造开放的平台:中台方案需要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与第三方开发者和企业合作,吸纳外部创新力量,推动智慧应用的发展。
云中间件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五)
云中间件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云中间件作为连接物联网设备和传统云平台的桥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云中间件在物联网领域的几个应用案例,探讨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和潜力。
一、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已经成为物联网最为普及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云中间件的支持,各种家居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智能控制。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温度、窗帘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
云中间件将传感器和设备连接到云平台上,实时接收和处理数据,并与用户的智能设备进行交互,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家居体验。
二、智能交通云中间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连接到云平台,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实时获取车辆、路况等信息,对交通流量进行监控和分析。
基于云中间件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优化交通信号控制、调整道路配比,提升交通效率。
同时,云中间件还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路况导航、实时交通信息等服务,提高驾驶体验和道路安全性。
三、远程健康监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远程健康监护成为一个重要的需求。
通过云中间件,医疗设备可以与云平台连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
患者可以通过智能手环、医疗传感器等设备,随时随地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并将数据上传到云平台。
医护人员可以实时获取患者的健康数据,及时做出干预和诊断。
云中间件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健康监护的效率和便利性。
四、智能农业在农业领域,云中间件的应用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将土壤湿度、温度、气候等传感器连接到云平台,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农田的状况,并做出相应决策。
通过云中间件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提供智能灌溉、施肥等方案,优化农业产出和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云中间件还可以实现智能物流管理,提升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效率。
五、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应用的综合体现,云中间件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将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连接到云平台,实现数据的汇集和处理。
智慧城市可以通过云中间件实现市政设施的远程监控和调控,提供智慧停车、垃圾管理、环境监测等服务。
“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创新经济为支撑,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
下面是一个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的简要介绍。
项目背景和目标: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的背景是传统城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公共服务的优化以及居民生活的便利化。
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项目范围和内容: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的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创新经济三个方面。
1.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包括城市物联网建设、城市安全监控系统、城市能源管理系统、城市交通管控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2.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涵盖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居民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建立统一的在线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服务交互。
3.创新经济:项目可以包括城市创新创业平台、城市智能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支持创新企业和引导创新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项目实施方案:1.资金投入:项目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等多渠道筹集。
2.技术支持:项目需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可以引入专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3.政策支持:项目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
4.项目管理:项目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组织机构进行统筹和协调管理。
可以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项目成效评估:项目实施后,可以进行成效评估来衡量项目的效果和效益。
可以从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总结: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
智慧城市物联网中间件平台
智慧城市物联网中间件平台采购需求文档一、项目背景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并称为“智慧城市”的支柱,其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市政、交通、应急、水务、环保、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出现了以交通诱导、灾害预警、环保监测、食品溯源等为代表的一批典型应用,并逐渐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正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
智慧城市物联网的技术体系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
其中,感知层和网络层相对发展比较成熟,基本上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
当前,物联网所面临的是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面上的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的问题。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接入的物联网硬件设备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不同类别的设备运行环境不同,通信协议也不同,而上层应用需要对这些这些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信息获取和设备控制。
这需要应用的支撑平台可以适配各种异构环境,并且有接入海量硬件设备的能力;●城市级的应用需要接入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海量设备会产生大量的并发事件和传感数据,物联网应用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操作和数据存储。
这需要应用的支撑平台能够提供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用云计算技术是目前的主要方式。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市政、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不同类型应用需要共享城市里的硬件设备爱资源,这需要应用的支撑平台可以对城市资源进行抽象,以满足不同应用对硬件资源的快速访问。
而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正是为了解决智慧城市物联网中资源整合问题而出现的。
中间件平台作为沟通底层感知层设备和上层应用层业务的重要桥梁,封装底层设备和网络的异构性,提供统一、通用的访问接口,实现数据和计算资源的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中间件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探索摘要:本文首先描述了智慧城市的一般性建设思路,提出基于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建设以及智慧应用的综合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从总体来看,阐述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哪些部分,进而深入每个部分,基于中间件进行分析,从实用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阐述基于中间件建设智慧城市的模式。
进一步阐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中间件是如何解决逻辑体系(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业务逻辑处理成、页面展示层等)的各个层面的核心问题的。
关键词:智慧城市;中间件;云计算;物联网;soa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3-0000-051 前言发展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与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
智慧城市已是目前各个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
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
虽然各大城市相继推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但是由于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地方特色各异,导致每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思路不太一致。
国外的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基础相对较好,加之充分的“数字化”铺垫,使得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明确,范围清晰。
但是,国外很少有像中国这样为数众多的大型、超大型城市。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也鲜有如此参差不齐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因此,可借鉴的意义有限,更不能完全照搬,必须有选择地摘取符合地方区域发展特点的建设方式。
比如,国外多从智慧服务着手,强调区别于以往的“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强调所谓“智慧”是以公众服务为核心。
这是因为其信息化起步早,基础设施都已经完备。
但中国大部分城市没有进行达到如此高的信息化水平,或者信息化水平无法一概而论,因此,数字城市等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作为“智慧城市”的前提条件,也在同时推进过程中。
正因为此,要想缩短这种基础层面的差异、快速发展适合地方建设需要的智慧城市体系,就必须整合现有的建设成果,充分利用国内信息化水平发达行业的经验和理念,迅速汲取经验教训,取其精华。
一方面少走弯路,同时又大胆创新,将先进的技术、业务成果转变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利器。
而中间件作为各个行业、各个技术领域最为直接的即有成果,正好适合于这种思路。
一方面因为中间件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行业、一类业务应用、一种建设模式甚至一个功能点不断提炼总结、积累、改进、再发展的过程,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因为中间件涉及到的具体领域广泛而丰富,能够留存于世的,本身就是经历过创新、帅选以及市场实践的佼佼者。
因此,基于中间件技术,探索发展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结合基础建设、数字化建设与智慧应用共同推进的综合建设模式,为智慧城市建设思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
2 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从逻辑架构来说,智慧城市一般分为以下四个层次:智慧应用层、数据服务层、网络传输层、物联网感知层。
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一般性模式的描述,主要站在普遍性的解决思路角度,提出一般性建设思路,根据不同行业,还会有更为接近行业业务层面的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从上往下说,逻辑上分为智慧应用层、数据服务层、网络传输层、物联感知层。
以下对各个层次、子层及其涉及到的相关中间件进行了详细说明。
3 智慧应用层3.1 业务逻辑智慧应用存在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层次主要是指基于行业业务领域突破的创新点,能够为城市管理模式、民众生活带来改善的模式。
比如智慧公交中,如何智能安排每个公交车次发车时间,又比如智慧医疗中,如何发掘各种癌症的隐性风险等。
这层虽然不直接与中间件发生关系,但却是站在使用者角度,关于是否智慧最为直接的验证。
3.2 应用支撑层这类的商用软件或是开源软件数不胜数,常见的以java的开发性平台为主,比如j2ee应用服务器jboss、j2ee应用服务器glassfish、web应用服务器的tomcat、servlet容器jetty等等。
使用应用服务器作为应用底层容器已经是十分常见和成熟的模式。
4 数据服务层在数据服务层,主要解决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智慧城市的各种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应用服务支撑。
构成了逻辑上的两个主要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服务共享平台。
因此,我们能够看出,这一层的侧重在于“整合”和“共享”,所涉及到的系统通常既包括新建的系统,也包括现有的系统。
这两个平台一般基于soa架构,采用松耦合、分布式的体系架构,这样就能够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复杂度的应用进行动态伸缩,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节约开发、部署与运维成本。
另外,其技术体系与云计算技术体系保持高度兼容,可以与现有各类云计算平台融合,实现既有资源的优化使用。
4.1 资源池管理所有要被使用和管理的对象都能够称为信息资源(或者信息资产)。
这里的资源池可以分为基础设施资源、网络资源、计算资源、服务资源等等,具体分类因建设及管理需要而定。
基础设施资源指机房、空调、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等,对这些资源的管理一般会有专门的信息系统。
网络资源指网管系统、网络数据包、运营支撑系统等。
计算资源指内存、cpu或者虚拟化之后的服务器资源,也就是可以分配给应用系统使用的资源。
服务资源是指业务系统层面能够提供的服务,比如webservice,文件服务,传输服务等。
(1)计算资源管理模式一:iaas+中间件这种模式,底层是iaas层或者虚拟化层,可见的是一个一个的虚拟机和虚拟机管理工具。
对于用户来说,看到的虚拟机就是一台服务器机器,在上面部署应用服务器,再部署应用程序,与直接在物理服务器上的部署是完全一样的。
虚拟机负责对硬件资源进行动态的管理和调配,按照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的虚拟化硬件资源对硬件进行有效利用。
部署方式如下图所示,这里的中间件与传统意义上的中间件没有区别,存在于红色的虚线部分,与传统的非虚拟化的区别就在于增加了一层虚拟化层,所有应用服务器中间件部署在虚拟化层上,而传统的方式是直接部署在硬件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上。
对于这种部署模式,可以采用虚拟机镜像的方式,将操作系统、应用中间件、应用程序的部署制作成一个镜像,通过直接拷贝镜像完成多台应用的快速部署,许多行业中号称虚拟化平台的实际做法就是这样。
当然,这样在实际部署实施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量。
模式二:paas这种模式下,底层是用paas平台作为基础部署平台。
paas除了提供底层的硬件虚拟化层之外,还提供快速部署的高可用环境。
paas平台中包含了一个类似应用服务器的云中间件产品,依托于该产品,能够实现对硬件以及虚拟化资源的细粒度划分和管理,以及对应用进行按需供应计算资源。
涉及到的中间件产品就是红色虚线内的paas平台。
定位于快速部署的paas功能简述:提供比iaas更为细粒度的资源划分,也就是在一个虚拟机上还可以更细致的划分计算资源。
这个资源称为一个实例。
这也就意味着应用程序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系统资源。
提供集群功能,多个实例可以同时支撑一个业务应用系统,以保证高并发下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快速部署。
用户的业务程序,可以无需改动,直接部署在tongapplaud平台上。
相比较而言,模式一目前采用的较多,因为平台实现相对简单,与传统应用系统部署建设模式类似;而模式二虽然平台建设复杂,一旦建成,将大量减少应用系统部署工作量。
(2)网络资源管理大型规模的业务应用系统可能会有专门的网管系统,比如电信运营商有专门的oss域系统管理各类网管系统。
对网络资源的管理主要依托于这些网管设备和网管系统。
较为常见的管理方式是建设一个综合的网管平台,比如综合资源管理、综合网络监控等,通过使用集成类中间件,将这些现成的、分散的网络资源进行集中整合。
这也是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采用的建设思路。
使用的中间件包括:1)传输类中间件(如消息中间件、或者文件交换中间件)对各网管系统的整合过程中,必然存在异地、异构平台的系统整合,消息中间件作为底层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连接组件。
对于消息中间件,不论是商用还是开源,都有不少成熟产品,开源的比如active mq等。
一般的部署使用方式就是对等部署,在每个需要交换的点上安装消息中间件。
应用系统通过统一的api调用消息中间件,告知其要传输的消息内容以及传输规则和策略。
消息中间件作为目前常用的底层传输软件设施,已经被嵌入在众多的核心业务系统中,尤其是大规模分布式的业务应用,必然有跨地域、跨节点、跨应用交换数据的需求。
2)数据集成中间件各个网管系统建设厂家不同、技术体系可能不同、依照的标准也可能不相同,因此如何能够让这些多方面不同的网管系统的数据进行汇总,对营运支撑进行更有效的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统一展现、以及提供决策的展示图表,通过数据集成中间件配合以消息传输类软件就能够完成所有规模的网络资源管理。
3)服务集成中间件以更为业务标准化(相对于技术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整合时,就需要使用esb类的产品。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可以使用智慧城市中综合的服务整合平台(一般都有esb)中的esb,因此这里就可以省去单独建设服务集成平台的部分。
当然,智慧城市的建设周期一般很长,另一种做法就是各个子部分的esb单独建设,都后期再从平台层面进行更高层整合,这个过程要比直接从各个业务系统层面整合要容易实现。
4)门户内容管理中间件portalportal类产品不是必需的,通过数据集成和服务集成中间件都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要看具体需求。
当项目中特别注重网页的动态变化和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展现时,portal是个很好的选择,如果只是普通的网站,侧重在数据的进行统一展现、系统的统一入口的话,使用了portal,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开发成本,因为portal有自己的一套开发规则,必须按照其约束的规则进行开发,不但没有利用到portal的动态展现的优势,反而造成投资浪费。
(3)服务资源管理所谓服务,也就是使用和消耗计算资源的最小单位,但事实上目前能够做到按需供给计算资源的只能到应用系统一层,还无法达到功能服务层面。
这里的服务就是soa项目中的“服务”概念,也就是一些用webservice实现的、标准化后的业务功能。
之所以在这里提出对服务资源的管理,是因为soa在许多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是不争的事实标准,不论是否是智慧的应用,但通过soa实现架构的合理分层、业务系统之间的可插拔式对接,是大规模业务应用系统的不二选择。
服务资源管理从广义上说,是对所有标准化后的服务的统一管理、调度;从狭义上说,主要指soa中的服务治理相关内容,包括服务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版本管理、服务依赖关系管理等。
目前业界有专门的服务治理软件,一般与esb产品配合使用,但都存在功能不完整,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但对于服务资源的管控是项目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