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看一看(二)》。
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空间位置的相对性,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利用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卡片、实物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用于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带上自己的玩具或其他物品,课堂上互相展示并描述各自物品的空间位置。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或实物,讲解并让学生理解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含义。
3. 例题讲解: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引导学生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进行描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描述空间位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前后2. 上下3. 左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你教室里的物品位置。
2. 请观察你的房间,用文字描述一下房间内物品的空间位置。
答案:1. 教室里的物品位置描述。
2. 房间内物品的空间位置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物体空间位置的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课前游戏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东一片,西一片,猜不着,听听看。
那么,别人在看你的耳朵的时候,能不能看得见?自己能不能看到自己的耳朵?为什么呢?(指名回答)因为耳朵长在脑袋的两侧。
说的都似乎有道理,如果看你同桌的耳朵,从不同的位置看,看到的形状一样吗?2. 先别忙着下结论,全体起立,请看看同桌的耳朵,注意是从不同的位置,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了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桌的耳朵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中的《看一看(二)》板书,课件出示看一看(二)二、授新1.老师出示汽车玩具。
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走到同学中间)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在你的位置上看到的汽车的什么面,都有什么?并快速的画出来。
(教师巡视,并找出几个代表性的贴在黑板上)师:这几个同学画好的作品,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呢?生一一作答。
(正面侧面后面)师:老师给车子拍了一张照片(贴在黑板上)你能不能判断出我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板书:上面)为什么呢?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从侧面、正面、后面和上面观察的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四人一组)谁愿意汇报一下你们那一组的成果。
(板书: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2.教师出示ppt:一个好朋友天天离不了喜欢装图书用处真不少是什么呢?(书包)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书包,现在同学们把书包小朋友轻轻的放在书桌上,老师要加以表扬轻放的孩子。
师:把你的书包正面对着你,给它拍张照。
然后侧面对着你,也拍张照。
(咔嚓)背面也对着你,还有一个侧面,赶紧拍一下。
3.现在老师把书包放在了大屏幕上了(出示书包题目),请你断一下,从书包的背面看,会看到哪幅图?画“√”从书包的侧面看,会看到哪幅图?画“O”4.我们来换一张图片,请看,出示ppt茶壶图案,师生一起完成。
(你怎么判断出来这个是笑笑看到的呢?判断的非常准确)三、课外延伸1. 学习了这么长时间同学们讨论的也非常激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画几个作品,出示黑板上的三个O,我添上几笔之后,它就会变成几个不同的图片,请看:(能不能告诉同学们,这是从什么面看到的呢?)(老师把这个大大的笑脸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2.老师也给我们美丽的学校拍了几张照片,同学们看看这些是从哪面拍的?三、小结欣赏了这些美丽的图片,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准备的玩具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分小组说一说你们各自看到的有什么,又是从什么面看到的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和反思-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和反思-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掌握算术结构:数的分类和数的比较。
2.能够用适当的方法判断两个数及多个数的大小。
3.能够灵活运用大小比较符号(<, >, =)比较数的大小。
4.能够听懂题意,理解掌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汇。
5.能够通过练习提升自己的大小比较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数的分类:引导学生根据数的位数来分类整数,如19为一位数,1099为两位数等。
2.数的比较:通过一些实际的场景,引导学生根据位置来比较数的大小。
3.认识大小比较符号:学习使用大小比较符号(<, >,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场景来认识数的大小关系,如用秤来比较一根木棍和一片A4纸的重量,让学生确定哪个更重等。
数的分类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写着“1元”,让学生数一数,这是几位数的数字。
2.引导学生根据数码来做数的分类,如将09分类为一位数、1099分类为两位数等。
3.让学生自己去数一数教室里的各种数字,将它们分为几类,并且说出每类数字应该叫什么名字。
数的比较1.让学生看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个人和一张椅子,让学生说出人和椅子的数量以及它们谁多谁少。
2.让学生用秤来比较不同长度的木棍,判断哪个更长。
3.再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哪个数字更大。
符号的认识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数字,让学生说出哪个数字更大。
2.让学生在黑板上用组合的方式写出一些可以比较大小的数字。
3.引导学生观察大小比较符号并认识其含义。
4.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来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讲解了数的分类、数的比较以及大小比较符号的认识。
通过教学,可以看到学生的数学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情境引入应该更加具体。
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观察和分析数字大小,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章《看一看(二)》。
这一章节主要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2. 能够使用尺子和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深刻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以及如何换算长度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卷尺、教学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尺子、一张卷尺、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长度。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具和教学卡片,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厘米和米,并明确1米等于100厘米。
3. 动手操作:让孩子们用尺子和卷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桌子的高度、教室的长度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4. 例题讲解:用实物模型展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讲解测量步骤和换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分组,互相测量身高并换算长度单位,然后汇报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单位:厘米、米1米 = 100厘米测量步骤:观察、选择尺子、测量、记录、换算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和卷尺测量家里的家具长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如桌子高80厘米,床长2米等。
2. 请家长协助,让孩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换算成米和厘米。
答案:如孩子身高1.2米,即12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孩子能熟练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测量,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换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孩子对1米等于100厘米的概念理解不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看一看(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1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1.用电脑出示课本第20页全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小明看到了车的警灯,小华在车的侧面,小亮在车的后面)2.出示20页例题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分别从车的上面,侧面,后面观察。
拿出玩具车,三人一组观察车的三个方向抽学生说自己从哪个方向看到了什么?生1:我从上面看到了警灯和车顶盖生2:我从侧面看到了车门和轮胎生3:我从后面看到了车牌和尾灯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小明小华小亮也在观察小汽车。
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3.解决问题完成例题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PPT出示图片,提问:从书包的侧面看,会看到哪幅图?拿出书包观察侧面,做出选择。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
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独立完成连线,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3题。
师:笑笑和淘气在路上遇到了智慧爷爷,他们分别站在智慧爷爷的什么方向?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师:哪一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学生回答,试着连线,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
2.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初步认识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3. 运用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初步理解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但是,对于具体物体的位置描述,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引导。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交流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些折纸、彩笔等动手操作材料,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故事、游戏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呈现一些有关上下、左右位置关系的例子。
《看一看(二)》(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看一看(二)(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是针对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的教案,属于一年级下册的“数学专题”系列之一,这一系列的课程旨在让学生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本节课的主题是“用数学思维破解密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用简单的数学方法破解密码。
二、教学目标1.了解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用数学方法破解简单的密码;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首先,老师会向学生介绍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明文、密文、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等。
然后,老师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能够区分明文和密文。
最后,老师会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
2. 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练习在介绍完基本概念和原理后,老师将向学生出示一个加密过的密码,让学生尝试破解。
老师将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来推断密码,例如通过“逆运算”来推出原始密码。
3. 实践应用在破解密码的练习中,老师将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密码并破解其他同学的密码。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密码学的原理和应用,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法:老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破解密码。
3.互动交流法:老师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并自主设计密码。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向学生介绍课程主题,并简要向学生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讲解环节老师通过讲解,向学生深入解释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
3.实践环节老师出示加密过的密码,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尝试破解密码。
同时,老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密码并破解其他同学的密码,并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
5.看一看(二)教学反思(附教案)
看一看(二)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出示自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四、出示自学自导:(8分钟)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五、反馈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练一练1234题。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把自己放在了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为学生创设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想一想、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拼搭、观察、感知,使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和反思-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和反思-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数字0-10之间的数。
2.形成数字0-10的概念,并能正确地比较大小。
3.能够正确朗读并写出数字0-10。
4.能够正确使用“比……多”、“比……少”的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5.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字0-10进行计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和应用。
2.教学难点:比较数字大小,形成数量概念。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卡片、数字卡片、量杯、小球、卡片夹、小黑板、白板笔。
2.教材准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第二小节《看一看(二)》。
教学过程自然引入教师先呈现多个教学卡片,每个卡片上写有0-10中的一个数,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卡片,鼓励他们喊出每个数字。
课堂讲授1.教学数字的大小比较:教师拿出数字卡片一张张示范,让学生依次高声喊出数字。
在将数字卡片全部呈现完毕后,教师问学生:“你们平时在数学活动中都做过哪些比较呢?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后,教师将量杯中的水倒在桶里,让学生看到水量的多少并与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
教师随后出示数字卡片,提出简单的比较问题,让学生互动回答。
2.数字卡片的应用: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朗读并写下卡片上的数字。
随后,老师介绍“比……多”、“比……少”的语言描述。
接下来,教师拿出量杯和小球,让学生向量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小球,提出问题:“A比B多/少几个球?”引导学生使用“比……多”、“比……少”的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3.数字的应用:教师随后出示卡片,并提出与实际情况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运用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回答问题。
例如:“你们有几个同桌?你们班有几个学生?”等等。
课堂练习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完成,内容为:写出数字0-10,并在每个数字下面写出比它多/少几个球。
当天的课堂练习形式为小组活动,让学生组成小组,交换答案进行核对。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学生分组观察,然后集体反馈。
任务二:连一连 师:他们三人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 连一连。 课件出示:
请学生正确判断
小明、小华、小亮观
学生连线,展示反馈:
察到的形状,帮助学
老师通过提
生 形 成 各 个 面 的 表 问了解学生是否
象。
掌握本环节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我们怎样
容,并给予及时
去观察一个物体呢?
一、教学目标
2.2 看一看(二) 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上、侧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习内容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节课的学
习,学生已经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本节课拓展到从上面观察
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2.难点:根据站立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旧知
(1)在琪琪看到的图形的下面画“√”。
通过复习旧知,检
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
况,为后面学习新的
知识奠定基础。 (2)下面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
效果评价
2.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 学生:喜欢。 师:猜猜它是什么? 课件出示:
教师观察学 生的参与程度, 给予及时的鼓励 与表扬。
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
行人走两旁。(猜一交通工具)
数学《看一看二》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数学《看一看二》优秀教学反思数学《看一看二》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看一看二》优秀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看一看二》优秀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发挥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利用课件创设智慧老人过生日这一主题情境,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积极性。
我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形式新颖的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2、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把自己放在了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为学生创设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想一想、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拼搭、观察、感知,使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
本节课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搭、摆积木中,完成对本课的学习。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有时所说的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想,被我忽略,继续进行下面的教学,存在着被教案束缚,放不开的情形,这说明:本人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巩固新教育理念,不断实践反思,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力争把课改实验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看一看二》优秀教学反思篇2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方向,学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方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准确地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方向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准确地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实践活动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展示生活场景和问题。
2.教学素材: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等教学素材,用于引导学生描述物体位置。
3.实践活动用品:教师准备一些标志物,如小旗、玩具等,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个生活场景,如公园、学校等,引导学生观察场景中的物体。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站在这个场景中,怎样才能准确地告诉别人某个物体的位置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印有不同方向的标识。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标题《看一看(二)》的含义和背景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看一看(二)》教材相关材料。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3.学生学具:笔、笔记本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1.激发学生思考,引入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标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标题的重要性以及它们背后的含义呢?2.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标题为《看一看(二)》的文章,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了解该标题的含义和背景知识。
阅读与理解1.学生阅读《看一看(二)》教材相关材料并理解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文章中标题《看一看(二)》的含义是什么?它与什么有关?3.学生讨论和交流,搭建学生思维的桥梁。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包括开头、主体、结尾等。
2.指导学生讨论文章内容,让他们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3.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标题?–这个标题与文章内容有何关联?–这个标题给你的阅读带来了什么影响?总结与归纳1.学生谈谈对标题《看一看(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概括标题的含义和背景知识。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寻找其他生活中的标题,分析它们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引导学生尝试撰写自己的标题,并写出一篇与标题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标题为《看一看(二)》的文章,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了解了该标题的含义和背景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创造。
以上是《看一看(二)》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和反思-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和反思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1)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空间关系。
我们将使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重点学习第二章节“看一看(二)”。
一、教学内容1. 学习物体位置的相对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点的位置。
2. 学习方向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上、下、左、右等基本方向。
3. 学习使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知道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点的位置。
2. 能够理解方向的表示方法,知道上、下、左、右等基本方向。
3. 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知道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点的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具:一些小玩具,如小熊、小汽车等,用来表示物体。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来画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并尝试描述它们的位置和方向。
2. 讲解知识点:我会通过教具的操作,讲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和方向的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观看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尝试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进行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板书的内容主要包括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和方向的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如下:1. 请用语言描述你书桌上的文具的位置和方向。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和反思-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和反思-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1.理解并掌握二重循环结构;2.能够将多次循环的模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3.能够运用奇偶性的概念进行数学运算。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看一看(二)》,具体内容如下:1.探究2与5的倍数;2.了解偶数和奇数的概念;3.运用二重循环结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理解二重循环结构的运作原理;2.运用奇偶性的概念进行数学运算。
四、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教法1.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2.答案导向法:引导学生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3.情境法:利用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学法1.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完成任务;2.学以致用法: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练习和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2和5的倍数之间的关系;2.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
第二步:探究(10分钟)1.让学生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探究偶数和奇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使用二重循环结构完成相关的练习。
第三步:讲解(20分钟)1.运用实例讲解奇偶性的概念;2.通过图表展示二重循环结构的运作原理;3.讲解如何使用二重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步:练习(15分钟)1.针对性练习,巩固二重循环结构和奇偶性的知识点;2.鼓励学生利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总结(5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引导学生复习课上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本节课需要进行的教学评估如下:1.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学生作业:布置学生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1.导入环节较为简单,可以适当增加互动性;2.练习环节需要更加针对性,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编写练习题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案)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4、5、6的大小关系,并掌握其大小关系的记忆方法;2.掌握用方格纸画数字4、5、6的方法;3.通过数字游戏,加深学生对数字4、5、6的认识。
教学重点1.数字大小的比较和记忆方法;2.用方格纸画数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数字游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1.方格纸;2.数字游戏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老师拿出数字4、5、6的卡片,放在桌上,让学生看一下,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教学(35分钟)Step 1:数字大小比较与记忆方法(10分钟)老师分别出示数字4、5、6的卡片,让学生对照着看,问学生数字4、5、6的大小关系,然后请学生记住下面的口诀:“5大于4,6大于5,4小于5,5小于6。
”(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适当调整语言表述方式)Step 2:用方格纸画数字4、5、6(10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方格,并讲解方格的概念和用途。
然后老师拿出方格纸,示范如何用方格纸画数字4、5、6,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
Step 3:数字游戏(15分钟)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数字游戏卡片。
学生根据游戏卡片上的数字,选择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比较大小,把数字对应的卡片摆在大于、小于或等于的位置上。
完成后老师进行检查,纠正错误并进行讲解。
3. 课堂小结(2分钟)老师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课后延伸1.教师可布置学生在家自己练习用方格纸画数字4、5、6;2.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编写数字游戏道具,设计数字比大小游戏规则,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比较游戏,让学生在这种游戏的基础上体验数字比大小真实场景,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操作能力,提高了他们对数字大小的辨别能力,同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看一看(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看一看(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看一看(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章《几何图形》的第四节《看一看(二)》。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剪刀、胶水、彩笔。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支胶水、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如课本、桌面、窗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自主探究:学生分组,每组用剪刀将白纸剪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用彩笔在纸上作画,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正方形特点: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大全
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大全第一篇: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大全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洪梅中心小学高明溪一、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0—21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四、教学难点:根据站立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五、教学关键: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六、教学方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七、教具准备:小汽车模型八、教学课时: 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练习后,创设情境导入:1、口算练习:15-9=17-8=12-5=14-6= 9+6=8+9=5+7=6+8=2、在自己座位上,说一说你前后左右的同学。
3、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通过观察储蓄罐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二)、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新知:1、实物观察,直接感知,初步体会。
出示汽车模型,引导学生学习。
(1)师:同学们,这是一辆汽车的模型,今天我们就从它入手一起来观察。
谁愿意上来观察一下?(指名4名学生上台观察。
)(2)师:现在你们能看到这个汽车模型的哪一个面?生答师板书:正面。
你能说说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吗?(3)师:还有和他观察不一样的吗?生答师板书:侧面(左面、右面)(4)师:还有看到不同面的吗?生答师板书:上面。
一年级数学看一看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看一看二教学反思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受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妙的回忆。
信任很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一班级数学看一看二教学反思篇一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是做得比较胜利的: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激发了同学学习生字的爱好。
在课的开头,我注意创设吻于课文内容的活动情境。
课始,一辆小火车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儿童歌曲将孩子们带到了蔚蓝的大海边,接着充分赐予同学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边观赏风景边游玩的情境中熟悉新词、诵读韵文,从而关心同学建立了客观事物与词语内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拉近了文本与同学主体、客观事物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更让同学在韵文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大海的漂亮富裕,体验了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活动情境中学得开心,文本内容较好地转化为了同学共性化的理解,使孩子们在充分的玩味中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同学喜爱识字、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抓住韵语间的留白,加深同学对词语的理解力量。
“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纳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同学悟性与灵性、开发同学创新潜能的凭借。
注意引导儿童诵读“词串”,激发同学一边诵读一边想像,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让同学享受到审美乐趣,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
一班级数学看一看二教学反思篇二学校《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新课程已经进入深化阶段,通过近几年来的培训、实践、探究、调研,我们对学校品德课在关注同学素养进展和如何实现培育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详细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老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冲突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毕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详细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洪梅中心小学高明溪
一、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0—2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四、教学难点:
根据站立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五、教学关键: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
七、教具准备:
小汽车模型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练习后,创设情境导入:
1、口算练习:
15-9= 17-8= 12-5= 14-6=
9+6= 8+9= 5+7= 6+8=
2、在自己座位上,说一说你前后左右的同学。
3、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通过观察储蓄罐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新知:
1、实物观察,直接感知,初步体会。
出示汽车模型,引导学生学习。
(1)师:同学们,这是一辆汽车的模型,今天我们就从它入手一起来观察。
谁愿意上来观察一下?(指名4名学生上台观察。
)
(2)师:现在你们能看到这个汽车模型的哪一个面?生答师板书:正面。
你能说说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吗?
(3)师:还有和他观察不一样的吗?生答师板书:侧面(左面、右面)
(4)师:还有看到不同面的吗?生答师板书:上面。
是什么颜色?
(5)师:想一想,如果把他们的位置调换一下,再看这个汽车模型,看到的结果还和现在的一样吗?验证一下。
2、图形观察,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
出示主题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2)再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3)学生独立连一连后反馈。
3、观察书包,再体会。
出示书包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思考: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书包的哪个面看到的?
(2)学生交流:引导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3题。
)
1、第1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认真思考。
(1)说一说:他们分别在什么位置看到房子?
(2)有什么主要特征?
(3)连一连。
2、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思考下面的三幅图
(1)说一说:你能指出哪幅图是笑笑看到的吗?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2)有什么主要特征?
(3)连一连。
3、第3题。
笑笑和淘气在路上遇到了智慧爷爷。
(1)说一说:他们分别站在智慧爷爷的什么方向?
(2)思考:有什么主要特征?
(3)学生回答,试着连线,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是怎样观察物体的?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实物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正面背面侧面上面下面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结合我校课题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设计的一节新授课,我努力做好下面几个:
1、课前,我让学生猜一猜身边的同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入新课,使学生满含热情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
2、依据新课标“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的思想,运用了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
--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
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观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车,亲身体验到“角度不同,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3、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并探索出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灵活变通的运用方法,我又设计了“猜认物体”的游戏,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动笔连,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动手实践,会与人合作交流。
学习后,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5、充分使用教学实物与电教手段。
在教学中,我注重的两项的应用,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地方需要加强的,如通过学生信息的反馈,我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很薄弱,正确快速的说出正面、侧面存在着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练习中,学生能认真的观察实物进行填写,在侧面观察中,有的时候学生忽视了面对面相反性的特点,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