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利亚——现代建筑的经典与乌托邦之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利亚——现代建筑的经典与乌托邦之城
【摘要】1987年12月7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在过去被视作现代化城市的典型代表,无论是从它的城市规划理念、城市格局、构思新颖别致的建筑、还是寓意丰富的艺术雕塑,都是当之无愧的。

但是从过去的50年来看,其中的“乌托邦”气息日益显著,功能区的划分过于具体,使人们的生活中偶然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下降,从而使城市失去了活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巴西利亚这座新兴之城,并且与另一座“乌托邦之城”——昌迪加尔进行比较,论述巴西利亚的“乌托邦”气息。

【关键词】城市设计巴西利亚昌迪加尔乌托邦
【引言】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是巴西最著名、最繁华的两大城市,为何巴西人要将首都建立在一片荒地上?而且建筑耗时不是五百年、不是五十年,而是五年!巴西利亚的建成是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体现之一,同时,飞机型的设计象征着巴西高速发展的国家实力,规整的设计体现了现代人理性的一面。

但是,你愿意生活在这样一座充满着“理性”的城市吗?
一、巴西利亚的地理位置
笔者认为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巴西利亚的地理环境。

作为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中央高原上,南纬15°41′,海拔1158米。

位于中部戈亚斯州境内,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上。

海拔1100米,东南距里约热内卢900千米,南距圣保罗865千米。

连周围8个卫星城镇的联邦区,面积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万(1990年)。

地处高原 ,气候温和宜人。

年平均气温 17.7℃。

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年均最高温度为29.3°C,最低温度为17.1°C雨季集中于10月~翌年4月。

巴西利亚与沿海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最大的区别是:它在中部,是座高原城市。

因此,把首都
设在这里能够作为一个纽带一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把整个巴西联系在一起。

二、巴西利亚的设计
1922 年,巴西共和国成立100 周年,当时的巴西总统埃皮塔西奥·佩索阿决定在巴西中部戈亚斯高原的一处荒凉山头上立一块纪念碑,作为新首都奠基的象征。

三十多年后,1955年,新上任的总统儒塞利诺·库布契克将迁都提案正式落实。

建都工程正式启动,动工的地方正是纪念碑所在的这块蛮荒高原河谷。

1956年9月,承建新首都的NOVACAP(巴西新首都城市化公司)进行了巴西利亚的规划大赛。

所有在巴西注册的建筑师、工程师和城市规划专家都可以参赛。

巴西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卢西奥·科斯塔获得第一名,评委们一致认为他的设计是未来巴西行政首都的不二方案。

科斯塔设计的规划方案,明确、直接并且十分朴素,如庞贝、伦敦和路易十五的巴黎。

设计方案来源于一个象征着占有的手势。

两把斧子直角交叉,也就是说,形成十字架的符号。

接着在十字架的标记中画出两条直线,然后再把这一标记应用于这片地区的地形、自然水系。

把其中一条轴线的两端弯起来,使这一标记适合构成城市轮廓的等边三角形。

现如今,很多人把巴西利亚的平面形状形容为一架向后掠翼的飞机。

“机身”为一条长8千米、宽250米的东西向大道。

“前舱”是政府各部大厦、广场和大教堂;“后舱”是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等;“机尾”是火车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铁路。

是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再向后是小型工厂。

“机翼”为住宅区,设有托儿所、学校、运动场、影剧院、医院、商场、餐馆等。

“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为中央商业区,设有超级商场、银行、邮电大厦、国家剧院、大饭店等商业服务设施。

科斯塔设计了巴西利亚的整个城市的雏形,而巴西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奥斯卡•尼迈耶则操刀了城市内主要建筑的设计,这些建筑在日后都被视为他的经典杰作之一。

(1)三权广场
位于机头位置上的三权广场是巴西新首都政府办公区中心,广场上的建筑是具有象征色彩的议会大厦,建于1858-1960年。

它由27层高的办公大楼和两个扁平体的会议大厅组成。

会议大厅的两个半球形屋顶,一个仰口向上,象征众议
院广泛听取意见;一个覆口向下,象征参议院最后拍板定案。

也有人戏谑地说,众议院的屋顶象征一碗清汤水,参议院的屋顶象征议员喝完汤后把碗扣在桌上,愤然而去,因此是暗含着议员们的牢骚。

尽管人们调侃这样的设计,但整个大厦垂直、水平的对比强烈,一仰一覆两个半球形屋顶的构图新颖醒目,富有人情味,因而成为巴西新首都的标志性建筑。

(2)大教堂
巴西利亚大教堂一反传统,外形线条简洁,教堂内光线明亮、空间宽敞,体现着现代气息。

教堂的主体建筑在地下,地面上是教堂的“屋顶”,它由数十根抛物状的立柱束在一起,远看像巴西印第安酋长用禽鸟羽毛做成的“王冠”。

覆盖玻璃的金属顶盖。

顶盖下是悬在空中的神像。

基督和圣徒们犹如身在蓝天白云中,王冠四周有水池相围,当阳光照在水池上,水波闪动反射在教堂内的玻璃窗上,使教堂内光线一闪一闪,给人一种既神秘又悦目的感觉。

(3)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是巴西利亚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人们登上位于机尾、高达数十米电视塔,对城市优美的飞机造型一目了然。

国会大厦是全国最高的建筑物,它由两座呈H型的28层高楼并列组成,左侧的众院是一座白色碗口朝上的碗形建筑,意思是广采众议;右侧的参院是碗口朝下的白色碗形建筑,意在把众议院搜集起来的人民大众的意见由碗口朝下的参议院加以研究并予以采纳。

国会大厦两侧的马路各有7条线的双向车道,中间隔着宽阔的安全岛(确切说是广场)直通机尾的州际公路,它可算是世界上最宽的马路。

(4)司法部大楼
司法部大楼,从大楼前伸出的6块弧形水泥板不断流着水,意寓人民在流泪,它提醒司法官员要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

(5)阅兵台
坐落在巴西利亚陆军司令部前的广场上,其造型就是巴西军官佩剑的“剑柄”样式,而阅兵台前高高的旗杆仿佛是“刀鞘”,两者合一就是一把佩剑,其寓意不言而喻。

更有意思的是,阅兵台的造型具有特殊的声学效应。

站在阅兵台上轻轻呼喊一声,就能产生强烈而连续不断的回声。

(6)外交部大楼
外交部办公楼被称为“伊塔马拉蒂宫”。

整座大楼大厦立身于湖水中,四壁由玻璃构成。

大楼四周水池环绕,白云、蓝天、水、高楼群构成—幅美丽非凡的图景,被誉为水晶宫。

水晶宫正门的湖面上一块圆形巨石,“漂浮”在水面上。

走近细看,才发现它实际上是由五块形状奇特的石块绞合在一起的。

这个球象征着世界,而五块怪石代表着世界五大洲。

二、巴西利亚是乌托邦
前面介绍了这么多关于巴西利亚的城市优点。

是否会觉得巴西利亚是一座宜人居住的好城市?事实上答案是否定的,巴西利亚是个乌托邦城市。

澳大利亚建筑批评家罗伯特·休斯对巴西利亚的评价:“一个乌托邦式的噩梦”。

他的创缔者库贝切克不久就下台被流放,巴西后来由军队掌权。

尼迈耶从1964年起也自动流放到欧洲,继续做了一些设计(如巴黎的法国共产党总部大楼),才返回祖国。

巴西利亚建成后,受到高度赞赏,也遭到猛烈批评。

批评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理性派的批评,他们认为尼迈耶单纯追求纪念性忽视了功能,其结果是“好看而不好用”。

另一面是社会学角度的批评,他们认为巴西利亚并没有实现创始者的理想,高官富商们穿梭于首都和里约之间,但低收入者被赶到城外的贫民区,高收入者则另在郊外风景区建造小别墅,超级小区的居民多数是中间偏上的“精英”阶级。

对于理性派批评的巴西利亚的“不好用”,问题不是在于它太好看了,而恰恰是又是科斯塔的总体规划太一丝不苟地贯彻了理性主义功能分区的主张,把整个城市人为地分割成:政权,行政,文化,商业,旅馆,居住,体育等功能区。

不知道还存不存在巴西利亚以外的城市居然把旅馆都要集中在一个地段的。

事实上,现代城市的功能分区几乎没有纯粹实现的。

然而,正是这种“不纯性”带给了城市活力,使它们得以生存。

通常认可的功能分区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划分,在一个地区可以有它相对主要的功能,但同时也应有一些综合功能,才能带来城市活力(特别是居住区)。

对于社会学方面的批评,笔者也认为,巴西利亚的带有乌托邦的规划与设计思想并没有能够按理想实现。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尼迈耶并没有试图在巴西利亚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而是体现了库贝切克的西方议会民主思
想与他自己的各阶层和睦共居的美好愿景,但是建成后他和库贝切克都相继经历了常年的流放,他的“超级小区”也变成了“精英住宅区”。

很大程度上,这是社会造成的问题,不能过多地责备规划与设计。

再杰出的个人也不可能超越社会的现实。

这也是许多自然形成、渐变和历史积淀的城市或地域要比完全人工造成的成绩更具有生命力和应变性的原因。

使一座城市繁荣的不是摩天大楼里的钢筋混凝土,而是居住于其中的人。

因而规划是规划,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战胜规划的。

巴西利亚仅有两处人气旺盛的地方,一个是中央车站,另一个是购物中心。

因为并非所有人(事实上是只有少数人)能拥有私人汽车,而且并非所有人有经济能力居住在“机翼”上的“超级小区”,大多数巴西利亚人唯有依赖公共汽车的交通,中央车站便成了城市里人口密度最大的聚散地。

至于购物中心,它担负起了传统街道的功能,人们甚至不是因为购物,而是本能地为了互相取暖似的社交而顽强地集中到这里来。

购物中心里里外外常常聚满了十几岁的年轻人,无所事事地站着,互相打量,消磨时间,他们跟里约科帕卡巴纳海滩上的沙滩小子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

许多的人试图从巴西利亚来感受巴西。

而巴西利亚的“巴西性”到底是如何体现的?初到巴西利亚的人,特别惊讶的就是这个城市的尺度之大。

196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曾作为英雄人物访问世界各国,在新建的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加加林对当时的巴西总统库比切克说,来到巴西利亚“感觉就像踏上了另一个星球”。

或许这是一个“巨人的星球”。

然而,或许,这是这座城市“巴西性”的所在。

据尼迈耶自己分析,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只有在相当距离之外看过去,才能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想象巴西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和宽阔壮丽的亚马逊河,巴西的一切似乎都是大尺度的。

正是广袤辽阔的土地和那同样开阔的蔚蓝天空,在无形中冶炼了巴西的民族精神,培育了巴西人那种热爱自由独立的性格,滋生了巴西豪放的舞蹈和音乐,它的狂欢节,乃至他们所专长的混凝土塑造技术,使尼迈耶的自由建筑得以诞生和发展,成为显示巴西特色的精灵。

四、两个乌托邦城市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座和巴西利亚一样充满“理性”的城市——昌迪加尔。

1951年,踌躇满志的勒·柯布西埃接受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来到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规划新城。

在欧洲屡屡碰壁的他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一展才华,于是柯布西埃将其有关城市规划的全部理想一古脑地都端了出来。

一座纯粹个人纪念碑式的城市规划在刚刚独立的印度——一个有着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新兴国家——得以实现。

整个城市如同生细胞平面一般,完全划分成方格,每块面积约为100公顷,按邻里单位的概念进行规划, 居住人口各为5000-20000人。

邻里单位内的商业布局模仿东方古老的街道集市,横贯邻里单位。

邻里单位中间与绿带相结合,设置纵向道路,绿带中布置小学、幼儿园和各种活动场地。

区域分划得一清二楚政府部门区域,包括立法大楼、行政大楼、司法大楼三个主要建筑和一系列附属建筑,商业区域、金融区域、住宅区域等, 中间以宽敞的绿化带隔离道路具有不同的功能主要交通要道、次要街道、商业街道、居民区街道等等道路都非常宽敞,以应付估计中的交通流需求。

街道基本没有名称,全部采用数字和拉丁字母标号,而各个区域也都采用数字方式代表,是一个高度理性化的城市。

将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两个规划方案时,也许不能不承认}抛却其在建筑方面的成就.至少在塑造具有人性尺度的城市空间、创造复杂有活力的城市氛围、提供城市居民生活便利等方面远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或者有人会说:至少这两个城市是宏伟、整齐、干净、卫生的。

问题是,你是愿意住在一个虽然整洁,却毫无活力、冷冰冰的城市,还是愿意住在一个虽然有点混乱,但却是温馨舒适的城市?昌迪加尔及巴西利亚规划正是从个人的纯粹理性出发,忽略了作为城市主体的人——也既居民——的多种需要的复杂性,忽略了城市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综合体,以至这两个城市就像天堂中的理想国——乌托邦。

然而现实中的城市却不免有点混乱,有点复杂,是非常丰富而非单调的,不那么宏伟却有点人情味,不那么整齐却是非常生动,因而有活力的。

这样的城市当然不可能由一个人坐在图板前画出来,它是由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逐渐刨造并积累起来的,能够折射出居民对生活的体验及要求,是充分民主、自由的城市。

【总结】自然城市的生长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加以磨合,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居住在这样的城市中无疑会觉得更方便、更舒适。

由于科学的发达,过去需要几百年才能形成的城市,今天可以在几年、十几年就可以建成。

但是这样快速建成的城市,往往无法照顾城市居民的个人需要,缺乏必要的历史沉淀感及人情味。

巴西利亚和昌迪加尔这样“一夜建成之城”更需要给城市留以空间,为生活中的偶然的发生留下巧合。

【参考文献】
[1]《奥斯卡·尼迈耶与巴西利亚》(ppt).胡旭东.2011-12
[2]《爱上巴西利亚》.鹤蜚.大连出版社.2010-7
[3]《巴西新老国都:里约热内卢和巴西利亚的建筑及城市化》.伊文森(美).
新华出版社.2010-12
[4]《巴西-文化震撼之旅》.波佐(奥).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1
[5]《可见的乌托邦:城市建筑手记》.胡硕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6]《奥斯卡·尼迈耶——巴西建筑大师》.约瑟夫·M·博特(巴).辽宁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5-9
[7]《巴西文化》.刘焕卿.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1
[8]《巴西之根》.塞尔吉奥·布瓦尔克·德·奥兰达.巴西驻中国大使馆.199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