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大纲一试验的目的与任务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室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通过试验教学,是学生掌握工程集料、水泥及水泥混凝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等试验检测方法,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
其目的是根据施工要求,熟悉有关检测的技术规范,进行专业基本能力训练,提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处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编写试验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适应工程一线的要求。
二试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工程集料部分1、粗细集料筛分实验实验要求:掌握筛分方法,根据筛分结果绘制级配曲线。
细集料要求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确定砂的名称。
2、粗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实验实验要求:掌握粗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的测定方法。
正确使用天平。
要求掌握三种计算密度的方法(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理解他们的含义。
(二)水泥及水泥混凝土实验1、水泥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掌握水泥胶砂强度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水泥标号。
2、水泥混凝土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验方法,以及和易性指标的实验方法。
根据初步配合通过实验调整、强度复合、密度校正,确定实验配合比。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水泥混凝土标号。
(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实验1、沥青实验实验要求:掌握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实验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石油沥青的标号。
2、沥青及粗集料的粘附性实验实验要求:了解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评定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等级。
3、沥青混合料实验实验要求:掌握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备方法(马歇尔实验法)。
掌握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的测定方法。
掌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流值、密度、孔隙率。
并绘制其与沥青用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三实验学时及分配总学时:22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新建高校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新建高校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摘要: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新建高校的特点,针对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种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并进行实效性分析。
关键词: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模式1 引言道路建筑材料是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为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等后续课程的材料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实验教学环节是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水泥、砂、石、混凝土、沥青等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及其检测方法;能识别不同种类的材料、鉴别材料的优劣,并能根据工程要求选择材料,同时能够对因建筑材料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给以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作为新建高校,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教学如何组织和管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及其内容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及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将直接关系到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2.1 实验教学手段单一传统的实验教学按部就班,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实验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操作、动手的能力。
2.2 实验教学课时偏少,综合能力难以培养传统的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以常规实验为主,各实验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而且该课程的实验多是验证性实验,并没有把实验课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没有起到把实验课作为学生锻炼与提高专业技能的手段。
加之实验课时少,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无法开展[1],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3 实验教材陈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新的实验教学内容及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没能及时编入教材,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严重脱节[2]。
3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根据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结合我院土木工程系的实际情况,现对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如下思路。
3.1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制定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师生共同实施该项目,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3]。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
在实验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实验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结合。
通过分析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发现互动教学和案例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提升。
在实验效果评价和教学改进环节,我们通过学生反馈和自身观察,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结果分析显示,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们总结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的启示,并对未来教学提出展望和建议,以期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 道路建筑材料, 实验课, 教学实践,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实验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探讨, 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内容设计, 实践操作, 效果评价, 教学改进, 结果分析, 讨论, 启示, 展望, 建议, 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是道路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随着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加,道路建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关于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实验内容设计与实践操作的探讨,以及实验效果评价与教学改进的实践,可以推动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专业能力。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为相关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实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探讨,分析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情况,设计和实践实验内容,评价实验效果并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浅析现代教育中《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析现代教育中《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摘要:文章对现代职业教育中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指出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如下课程建设的措施:精编教案;强化实践应用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教学方法创新等。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践“道路建筑材料”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
随着道路与桥梁建筑技术的发展,用于道路与桥梁建筑的材料不仅在品种上日益增多,而对其质量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材料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在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贮运、保管、使用和检验评定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缺陷甚至造成质量事故。
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显得相当重要1学习“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目的和方法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内容相对较多,知识点比较分散,文字性叙述所占比例较大,计算部分相对较少。
课程内容包括石灰、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等多种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的方法,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课程学习是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它与物理、化学以及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虽然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因其重要性而具一定的学习动力,但在随后的教学中,这种热情逐渐消减,知识点的繁多使得学生无法融会贯通。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建筑材料课程教学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当务之急。
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不断进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教学体系。
在课程教学中,理论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并及时把学科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增加实践性环节,让学生参与建筑材料的生产、性能检验等试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公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发表时间:2012-05-15T16:02:11.623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徐红晖[导读] (2)学生评委组考核(占实验总成绩的30%)。
徐红晖(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广西桂林541003)摘要:实验教学是《公路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提出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具体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以“强化基础、重视应用、着重实验能力的培养、激励创新、全面发展,促进科学素质全面提高”为实验教学理念,并不断更新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转变实验教学方式,增设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公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一、前言《公路建筑材料》是一门应用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培养目标,配合专业课教学,传授公路工程常用材料的组成结构、工程性质、检验方法以及保管等方面的知识。
《公路建筑材料》教学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课堂理论教学着重讲述材料的性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及应用。
实验教学则着重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其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彰显。
实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联系的纽带,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与巩固,因而,把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发挥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功效,利用好实验,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对职业教育来说,实验教学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道路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措施1.改变实验教学思路。
《公路建筑材料》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学科的特点,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打破各科自成一家、各自独立的传统做法, 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将基础实验课程相重叠的知识进行分析、整合, 形成新的实验课程《公路工程材料综合检测》, 也就是将公路建筑材料、公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等学科的有关材料检测部分合并, 统一制定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案模式探讨-建筑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案模式探讨焦峪波,罗国宝,程永春,宫亚峰,毕海鹏(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道路建筑材料》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案部分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在实验教案中,主要模式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较低,实际实验操作较少,实验教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探讨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教案的新模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路建筑材料;教案模式;实验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248-02基金工程:吉林大学,2013年,道路桥梁渡河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1302)作者简介:焦峪波(1986-),男(汉族),山东青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道桥检测的教案及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宫亚峰(1977-),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面:桥梁健康监测。
实验教案环节在工程科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道路建筑材料》作为道路桥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教案不容忽视,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验教案,让学生对各种建筑材料基本性能有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于道路材料种类繁多,涉及的材料面广,各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较多,使得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教案包含的实验相对较多,主要包括石料集料的基本性能、沥青的三大指标、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水泥的基本性能实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实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以及建筑钢材和工程聚合物实验等。
目前,在本课程实验教案环节中,课时安排占总教案课时的比例较小,实验设备不足,教案方法单一等,致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蜻蜓点水,学生走马观花,很难全面而高效地完成所有实验教案内容,达到理想的教案目标。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以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实验教学创新策略及实验教学改进建议等方面的探讨,来深入研究此项教学实践。
通过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经验总结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等方面的讨论,旨在为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在道路建筑材料领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并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实验内容设计、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改进建议、重要性、经验总结、未来发展方向、教育、交通建设、实践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道路建筑材料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路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的道路工程专业中,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缺乏。
进行《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开展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可以加强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道路工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实验课教学实践研究提高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高校道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提高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开展实验课教学研究,我们旨在探索更加有效的实验内容设计与实施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策略。
试析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试析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1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概述《道路建筑材料》是路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重点讲授了各类建筑材料在路桥工程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性能。
课程内容包括石灰、水泥、混凝土、砂浆、钢材等多种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的方法,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本课程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而且试验内容较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抓住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
2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能适应社会需要。
本课程的知识点涉猎繁多,与物理、化学、力学、地质等课程密切相关,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大量枯燥的知识结构学习中逐渐消减,不能从始至终的保持学习热情,知识掌握不完全。
而且由于教材的局限性,知识更新较慢,教学内容陈旧,试验方法落后,学生学习以后,不能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
所以,必须对道路建筑材料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道路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的办法及措施3.1 教学内容改革(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公路交通建筑和城市道路基础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在公路施工方面的新材料也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新型建筑材料类型也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种类也越来越多,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也在不断更新,要想使学生能及时学习到最新最准确的建材知识,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及时掌握新材料新工艺,体现教学实用性、先进性及动态的特点。
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理论、实践相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实践教学部分的改革。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践性和操作性是他们走上日后工作岗位的必备素质,怎样使他们成为应用型人才,是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重视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是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
本文从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设计进行分析探究。
标签: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在现代道路建筑桥梁课程教学中有着非关键性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将自身所学的道路建筑材料的书面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达到验证和巩固学生的道路建筑材料理论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1.丰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方法
对于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师而言,要想创新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提高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应当丰富自身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丰富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道路建筑材料教师提高自身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丰富自身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第一,采用新型高效的多媒体技术辅助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
新型高效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为传统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课堂注入新鲜元素,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丰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
比如说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播放等功能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将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达到在吸引学生参与和学习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兴趣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加深对于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记忆。
第二,采用实际工程应用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丰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
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的道路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应用能力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然后能够拥有应用到实际道路建筑工程之中,因此,现代道路建筑材料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采用施工工程应用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提高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完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设备
教学实验设备是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能否进行正常开展和实验的基础保证,没有教学实验设备的支撑,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将无法运进行,因此,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学校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并且积极完善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设备。
首先,学校方面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资金支持。
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教学设备的购买、安装、储藏等方面主要都是由学校方面来主管和统筹,因此,要想完善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学设备,学校方面的资金支持和统筹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完善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设备。
现代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是实验课程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对整个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过程有着非常关键性的影响,而且,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是学生与学校方面相连接和沟通的主要桥梁,因此,要想完善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设备,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比如说,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关于《道路沥青路面的建筑材料分析》的实验时,需要用到显微镜、马歇尔试验仪、沥青材料、高温融化机器等实验设备,而这些设备往往由于价格昂贵、长时间未使用、需要用到的辅助材料较多等原因而导致实验仪器设备的供应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
这时,为了学生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地、有效地进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开展和进行,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和与学校方面沟通,完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设备。
3.改革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考核制度
实验成果的考核和评价是现代道路建筑课程实验教学中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它对学生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的最终成果的正确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有效地提高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现代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师应当改革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身个人性格特点,比如有的学生性格较为开朗活泼,对于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对于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但是最终的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实验成果很好,因此,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改革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使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考核制度变得更加的合理化。
然后,现代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来改革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考核制度。
综上所述,现代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师应当丰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方法,完善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教学设备,改革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的考核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商艳.新建高校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23-24.
[2] 焦峪波、罗国宝、程永春.道路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2-13.
[3] 傅珍、马峰.道路建筑材料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J].陕西教育(高教),2013,(6):6-7.
第一作者:
罗少云,男,1981年1月1日,研究生、目前为讲师,准备申报副教授,从事土木工程方面教学,主研方向:土木工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