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2035年新型工业化目标
2035年新型工业化目标
2035年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发展,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1. 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2.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3.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建设,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4.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发展,推动工业与服务业、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
5. 建设智能工厂:推进工业智能化,加强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的融合,实现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6.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技术创新合作、市场开放合作等,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重组,提升国际竞争力。
7.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总体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高效率的、低碳的、智能化的工业体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化两型
“四化两型”是一个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重大战略“四化两型”是指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一战略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主题的时代性。
“四化两型”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主题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有机统一。
它强调的是又好又快发展,凸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的是资源节约、绿色健康的生产方式。
因而,这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战略,是加快发展的战略,也是转型发展的战略。
----内容的科学性。
“四化两型”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四化”,这是实践途径;一个是“两型”,这是发展目标。
“四化”要由“两型”来引领,“两型”要通过“四化”来带动。
同时,“四化”与“两型”各自构成要素又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新型工业化是龙头,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新型城镇化是主平台,信息化是支撑其它“三化”及“两型”的手段。
“两型”不仅是节能减排,也不仅是“两型”经济,而是符合“两型”要求的经济、体制、社会、生态的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与文明形态。
----体系的完整性。
“四化两型”战略由“四化”带动、“两型”引领、加快“四个转变”(即经济结构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转变)、实现“四个发展”(即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人本发展)、建设“四个湖南”(即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和法治湖南)、做到“一个率先”(即率先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等一系列发展思路组成。
这些发展思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四化两型”的战略整体。
“四化两型”战略与“一化三基”战略既一脉相承,又有深化提高,具有一贯性、连续性和创新性,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继承主要体现在:“四化两型”战略坚持并突出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总要求,承接并拓展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强调并彰显了为科学发展打基础的重要思想。
坚持四化同步发展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李兵2013年第7期——经济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鄂州市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将按照科学发展一步到位、“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全域规划为引领,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生态文明为标准,以综合改革为动力,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具有时代特征、鄂州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争创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城市。
一、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牢固树立产业是“强市之本、发展之源”的理念,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培育产业体系,夯实经济基础,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构建城镇体系,优化重大产业布局,推动生产要素向重点发展区域集聚,加快壮大产业规模,着力培植一批奠定鄂州产业基础的百亿产业乃至一两个主导鄂州经济的千亿产业。
一是做大做强工业。
坚持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建材、能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推动钢铁产业降本增效、闲置产能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改造升级,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环保、低耗、节能的新型建材产品,建设华中地区工程塑胶生产中心。
积极争取鄂州电厂三期项目建设,提升能源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高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
推动轻纺服装产业打造自主品牌,扩大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抓住中海油LNG项目建设机遇,发展天然气热、冷两条产业链及设备制造产业,建设中部清洁能源基地。
依托鄂信钻石、镁里镁等企业,发展高性能新材料,建设华中新材料基地。
全面提高环保标准,以巨大的市场拉动力发展环保制造、环保设计、环保服务,建设环保产业基地。
二是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融 入城镇 化 全过程 , 按 照走 出一 条具 有 山区特 点 、 民族特 色 的新 型城镇 化
道 路 的总体 思 路 , 结合 全 州2 O 个 城 市综 合体 、 2 O 个特 色 小城 镇 建设 规划 , 加 快 州域空 间布局 调整 ,促 进 区域 中心城市 在 更 大范 围 内优 化 资源 配置
着力提 升 园区管理 水平 。 进一步 理顺 园
区管委会与县乡政府之间的关系、 权利
与责任 的 关系 , 合理 划 分管委 会 的规划
1 5
2 0 1 3年第3期
总第 3 4 1 掘
- I
Li l un Y u D angdai
本 期 关
注
管理职能和县兰
Li l un Y u D angdai
本 期 关
注 坚
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张万 民
党 的十 八 大 报告 指 出 : “ 坚 持 走 中 国特 色 新型 工 业化 、 信息化、 城 镇
化、 农 业 现代 化道 路 , 推 动 信 息化 和 工业 化深 度 融合 、 工业 化 和城 镇 化 良 性互 动 、 城 镇 化和 农 业现 代 化相 互协 调 , 促 进 工 业化 、 信 息化 、 城镇化、 农 业 现 代化 同步发 展 ” 。工业 化是 城镇 化 的 内在动 力 , 城镇 化 是工 业化 的 空 间依 托 , 城 市 的追赶 跨越 需要 工业 化与城 镇 化互 为 支撑 、 相 互促 进 。作 为 欠发达 、 欠开 发地 区的黔 东南 州 , 如何 加快推 进 工业 化 与城镇 化 良性 互动 发展 , 是 当前和 今后 一段 时间 的一项 重要任 务 。
“两化”互融并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乐至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践
承载 产业 ”的思 路 ,探 索 出一条 新 资四年翻 了两番多 ,年均增长 5 % , 3
型 工 业 化 新 型 城 镇 化 互 动 发 展 的 路
里 ,是 2 0 0 6年的 5倍 ,产值达 1 6 1
亿 元 :成 功 创 建 为 全 国 农 产 品 加 工
全县 地 方 生产 总 值 翻 了一 番 多 ,年 均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达 6 % ,拉 动 6
GDP增 长 1 . 百 分 点 。 工 业 企 业 4个 1 解 决 就 业 3 1万 人 ,带 动 5万 余 人 .
施 “ 业 强 县 、 项 目带 动 、 环 境 兴 工
县 ” 三 大 战 略 , 努 力 实 现 “ 强 开 加 放 合 作 、 改 善 交 通 条 件 、 破 解 水 资 源 瓶 颈 ”三 大 突 破 ,全 力 推 进 新 型
主 要 做 法 及 成 效
20 0 7年 以来 ,乐 至 新 一 届 县 委 县 政 府 深 入 贯 彻 省 、市 推 进 “ 化 两
工 业 经 济 加 快 发 展 ,带 动 城 新 项 目入 驻 搭 建 了 平 台 ,为 县 城 商 市快速 扩 张
实施 工业 发展 “ 24 ”战略 , 13 5
培 育壮 大 支柱产 业 ,增 强城市 发展动力
围 绕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狠 抓 对 外 招 引 、 对 内扩 能 , 纺 织 、 食 品 、 机 电三 大支 柱 产 业 产 值 突 破 1 0亿 元 。 O 通 过 外 引 内联 ,贵 均 、 乾 源 等 在 建
和 建 成 的 纺织 企 业 将形 成 7 0万 纱
.
明பைடு நூலகம்
怔 魁
超 迪 电 器 成 为 西 部 最 大 的洗 衣 机 生 产 基地 ,落地 了 总投 资 6 0亿 、 首
两化互动战略解读
两化互动战略解读一、什么是两化互动?1、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
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战略 ,就是要着眼实现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3日重要讲话中强调 要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2、两化互动的内涵A实施“两化”互动、B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工业化是核心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城镇化是依托“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协调联动是关键、“两化”互动、统筹城乡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是保障。
3内在要求:转型提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 , 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强调在“新型”上下功夫. 高点起步、高端切入, 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B 关键之举:改革突破,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二元体制壁垒导致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统筹城乡就是要把农村和城镇发展作为统一的整体,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解开“三农”问题最核心的症结。
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必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4.两化互动的关系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力,也是统筹城乡的基础。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工业做大做强,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A空心城镇化产业、人口产城一体,两化”互动、产城融合,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
B片面城镇化农业、三农,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坚持成片整体推进新村建设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用10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新村建设这一历史性任务。
C粗放城镇化绿色低碳、可持续D无序城镇化科学规划E被动城镇化以人为本、群众主体结语:1、要在“新型”上下功夫,在“互动”上下功夫,在“统筹”上下功夫,在“文化”上求品味。
“产城融合”助推“两化”互动发展
“产城融合”助推“两化”互动发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四川实际出发、推动全省发展跨越提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要坚持不懈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就要着力在产城融合。
一、“两化”互动和“产城融合”的科学内涵“两化”互动是指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四川“两化”凸显的科学内涵表现为:一是突出特色搞规划。
树立建设精品城市的理念,突出特色个性,科学谋划城市未来。
二是围绕特色抓建设。
坚持不求大、力求精,加快建设特色城市。
三是创新机制强管理。
积极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城市实现干净、整洁、规范、有序。
一是市场化运作,按照“建管分离、权责明确、市场运作、集中管理”思路,将城市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管理推向市场,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制度化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使城市管理步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三是人性化服务。
以“四大创建”活动为载体,营造出全民参与、双向互动的浓厚氛围。
产城融合:产是指生产急相关城市的产业园或工业区;城指城市;产城融合指将相关工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在一起,不在做人为的分离。
在许多人眼里,远离中心区的市郊新城建设,可能承担巨大风险:如果新城建设很漂亮、很现代,却人气不足,这里将沦为一座空城;如果绝大多数的人仅仅看中的是这里良好的居住氛围和相对便宜的房价,清晨到市区上班,夜晚回市郊新城睡觉,这里只能成为一座睡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故产生了产城融合。
二、产业与城市的关系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城市,则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城市宜居宜业的发展格局。
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是现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
系统谋划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必须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动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促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互配合、协调同步、整体推进。
四川产城融合发展问题探析
四川产城融合发展问题探析产城融合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
本文阐述了四川产城融合的现状,结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标签:产城融合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空心化”、“孤岛化”现象越来越严重,2011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两化互动、产城共融”的发展理念,为构建宜居宜业宜商新城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四川推进产城融合现状“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区与城镇区在空间、结构和功能上的协同支撑和有机融合,以实现城市核心功能提升、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社会人文生态的协调发展。
产城融合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
本文的“产”主要是以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因为产业园区是“两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点。
为了符合当前科学发展、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四川正努力建成一批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而一些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地方,已初见成效。
例如成都的天府新区、蒲江寿安、遂宁蓬溪、广安前锋等,依托优势,成功将工业园区转变为产业新城,带动了劳动力就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四川推进产城融合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协调。
从产业生态学来看,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机共存,才能使整个城市社区生机勃勃,和谐有序。
目前,四川部分城市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产业过多,高新技术产业太少,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无法支撑城市发展。
二是城市功能不完善。
城市功能单一,配套不足,功能分区过于机械,割裂了工业区和生活区的联系。
新区建设多以“项目”带动,其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也都是按照工业生产规划设计的,导致缺乏商业、学校及医院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受到传统规划思想的惯性束缚,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在社会服务设施、文化建设及消费空间、休闲空间塑造方面相对滞后,使新城缺乏凝聚活力的支点。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完整版)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选择。
目前,**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经济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自身区域协调发展、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等重大战略机遇。
如何抢抓重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化”互动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课题。
一、科学统筹,引领“两化”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
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辩证关系,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
推进“两化互动”,首先就要克服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不相衔接,各自为阵的弊端。
一是要在理念上体现互动。
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将促进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县城、重点乡镇聚集,从提升就业和增强带动力等方面,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持续动力;在制订城镇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要,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二是在规划上体现协调。
不仅要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上实现科学统筹,同时应结合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经济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给全市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主动对接,及时修编,使当前的规划变得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在布局上体现科学。
全市“七山两丘一平”的地理特征促使我们在推进“两化”互动的过程中应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合作发展。
彝区应通过政策强有力的扶持,推进扶贫攻坚,改善交通条件,培育特色农业,逐步推进工业化;通过大力实施就业培训和输出,促进彝区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
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二是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创新用地 保障模 式。根据具体情况 ,有序推 进 和规 范 城 镇 建 设 用 地 增 加 与农 村
建设 用 地 减 少 相 挂 钩 制 度 。 三是 积 极 探 讨 集 体 建 设 用地 参 与城 镇 建 设 的新 形 式 ,挖 掘 农村 集体 用 地 价 值 潜 力 ,将 集 体 建 设 用地 纳入 城 乡统
新兴产 业 的 比重大 致为 3 :1 ,高 耗 能 企业 增 加值 仅为 规模 以上工
业企 业 的 5 0 % 左 右 ,而 能耗 却 占全 部工业的7 0 %以 上 。二 是企 业 自主 创新 能 力 不强 ,工业 产 品8 0 %以 上 属 初 级 产 品 ,产 品 技 术 含 量 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低 ,附加值 不高 ,工业 企业 研 究
与 试 验 经 费 支 出 占 GD P的 比重 很
低 。三 是产 业集 中度不 高 ,乐 山
发展 目标 责 任 制 、首 长 问责制 , 理 顺 政府 职 能 ,严 格 规划 修 改 的 法 定 程序 ,杜绝 “ 以权 代 规 ” 的
行 为 发 生 , 保 持 规 划 实 施 的 连 续 性 。 三 是 在 制 定 规 划 时 要 注 意 体
划 管理 。 “ 两 化 ” 互 动 ,规 划 在 先 。 一 是 进 一 步 修 订 完 善 各 类 规 划 , 充 分 发 挥 规 划 的 指 导 和 调
控 作用 。加 强城 镇 建设 、产业 发 展 、土地 利用 、交 通发 展 、新 村 建设 等 各类 规划 的相互 衔 接 ,做 到 “ 多 规合 一 ” ,构建 统 筹推 进 “ 两 化 ” 的规划 体 系 。二 是建 立
仅 为城 镇居 民人均 可 支配 收入 的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国城镇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式,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低碳排放、环境友好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追求城市和人的和谐统一,推动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也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首先,要加大工业发展力度,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产能提升和工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供给能力,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持。
再次,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可以带来多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新型工业化的推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
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可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
新型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市场来支撑,而城镇化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
通过互动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可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政策保障。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概念。
新型工业化是指利用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提升工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使得各种资源都能够得到最优的合理配置,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新型工业化也是拉动力,创造供给,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新型城镇化则是推动力,创造需求。
它与新型工业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两者必须同步推进才能有效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的问题。
具体来说,新型城镇化可以为新型工业化创造需求,而新型工业化则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供给,以新型工业化引领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或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均会带来诸多经济社会问题,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只有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
总的来说,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必须同步推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是城镇化
“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是城镇化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今后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我们党既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又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而做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做好城镇化规划。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明确城镇化本身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城镇化而城镇化,也不能就城镇化论城镇化,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为此,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必须统筹产城规划和城乡规划,坚持产城互动、城乡一体,以规划为统领,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同步发展,避免片面城镇化倾向以及由此引发的产城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打造“四化同步”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四化同步”发展创造平台和拓展空间。
两新2024年度工作计划
两新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背景“两新”是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4年,我国以推进两新战略为主要内容,成立两新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两新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在2024年,两新工作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制定全新的工作计划,推进两新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二、总体要求2024年度,两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促进工业和城镇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此,制定以下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三、工作重点(一)加快新型工业化1.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中国制造2025”实施,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
2.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3.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工业发展的环境友好型。
(二)促进新型城镇化1.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布局,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人居环境,解决城市人口密集、资源紧张等突出问题。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
3.加快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协同有序发展。
(三)推进工业和城镇的协同发展1.加大中西部地区两新工作支持力度,促进内陆地区工业和城镇化发展。
2.促进工业和城镇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与城镇相互依存的新模式。
3.推动制造业与城镇化产业相结合,促进城市和乡村的有机结合发展。
四、具体措施(一)加快新型工业化1.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励企业技术创新。
(二)促进新型城镇化1.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提高城市品质和宜居性,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
2.扩大城市就业机会,加大对城乡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四化融合发展是哪四化
四化融合发展是哪四化
四化同步发展的四化是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化同步的主要表现:
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需要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反过来又通过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工业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经和正在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重塑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良性互动。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是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和载体。
三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相互协调。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是农村、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手段,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两化互动”战略中的科学发展观
济学界根据 人均 G P D 将传统意义上 的工业化 划分成为三个阶 段 :人均 G P 30 D 在 0 美元 以下 为工业化初 期 ;人均 G P D 在
80-00 0- 30 美元之 间为 工业化 中期 ;人均 G DP在 3 0 00美元 以 上为后工业化阶段 。四川省许多地区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或
一
经济社会的协调平衡 发展 , 也是我 国十二 五时期转 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要求 。工业化与城镇化 互动发展 , 特别是新 型工业化与 新型城 镇化 的互动发展 , 仅依 靠 自发 力量是不 够的 , 须把 自 必
略性新兴产业 ,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各市县 要充分发挥比
新 型城 镇 化 以
【 关键 词 】 两 化 互 动 战 略
人 为 本
新 型 工 业化
较优势 , 注意 工业化发展速度 的适度化 , 注重 工业化发 展中的 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问题等 , 切实在 工业化 过程中体现结构调 整、 内涵发展等主题 。
向后工业化 过渡阶段 。但这 种衡量方法只注重了量 的规定性 ,
忽视了经济结构等质的规定性 。 而新型 工业化 则强调 了质与量的统一 , 强调了工业化过程
8 6 《 代 经济)0 2 当 ) 1 年7月( 2 上)
当前四川省进入 工业化与城镇化 “ 双加速 ” 阶段 , 更需要遵 循工业化 与城镇化相互促 进 、 为条件的 经济规律 , 进四川 互 促
般意义上的城镇化是指伴随着现代工业化 、 社会分 工的
细化而产生的人口不断 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的过程 。其包含 多层含 义 : 农村人 口不断 向城 镇转移 , 第二 三产业不 断向城镇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发展-最新文档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立后大力发展工业的战略选择, 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忽视 轻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造成严 重的比例失衡。 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根据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和科技时代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破解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的
失衡问题,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化的前期阶段走的是西方国家的老路, 过度依赖资源的投入、 环 境不断遭到破坏, 水源土壤污染严重。 以自然环境恶化为代价的 工业增长得不偿失, 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再不能走这样的老路, 唯 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人与环境的和 谐相处。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技术替代资源消耗, 以清洁 生产替代污染排放, 发展科技产业与绿色产业, 保护环境和合理 开发资源,走“边发展边保护”的新路子。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要走一条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结中央的指导思想 与国内学者的拓展研究,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涵义 是:其一,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科技,通过科技带动工业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其二,通过科技进步,不断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经济发展绩效;其三,新型工业化要发 挥人才优势,逐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以智力代替劳力,提 高劳动生产率;其四,新型工业化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以高新产业代替传统制造业, 特别要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 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选择。
目前,__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__经济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自身区域协调发展、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等重大战略机遇。
如何抢抓重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化”互动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和课题。
一、科学统筹,引领“两化”互动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
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辩证关系,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
推进“两化互动”,首先就要克服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不相衔接,各自为阵的弊端。
一是要在理念上体现互动。
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将促进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引导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县城、重点乡镇聚集,从提升就业和增强带动力等方面,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持续动力;在制订城镇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需要,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二是在规划上体现协调。
不仅要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上实现科学统筹,同时应结合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成__经济区建设、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给全市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主动对接,及时修编,使当前的规划变得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在布局上体现科学。
全市“七山两丘一平”的地理特征促使我们在推进“两化”互动的过程中应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实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合作发展。
彝区应通过政策强有力的扶持,推进扶贫攻坚,改善交通条件,培育特色农业,逐步推进工业化;通过大力实施就业培训和输出,促进彝区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
山区则重点打“生态牌”、“有机牌”,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建设一批生态型、旅游型、农林产品加工型小集镇。
坝区则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主城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城镇集群发展,打造__最具发展活力的中心区域。
丘区可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一批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小集镇。
二、工业引擎,助推“两化”互动
加快“两化”发展,核心在工业。
__工业发展具备良的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应坚持以“高端”为切入点,朝着开放合
作、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方向,突出扩大增量调结构、提升层次增效益,加快打造现代工业强市和新兴产业大市。
一是优化工业布局。
根据全市资源分布特征,逐步形成“两江一区”工业布局,把“两江”建设成为__工业发展的走廊,把“一区”建设成为__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以物联产业园区为新平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利用为方向,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以现有机电制造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以提升品质和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发展冶金建材产业;以优势矿产资源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盐磷化工产业。
三是加快园区建设。
要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突出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用引导资金,统筹项目管理,推动新上项目和搬迁项目有序进园,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
三、城镇依托,促进“两化”互动
加快两化发展,依托在城镇。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科学处理五__系:一是新型城镇化道路与不同地区城镇化具体路径选择的关系。
应做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城镇功能与产业结构优化相协调、城镇布局规模与自然地理人口条件相协
调。
不同地区应根据这三个协调的要求,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城镇化路径。
二是新型城镇化与要素利用的关系。
必须努力探索各种要素高效集约利用的路径。
要推动要素有效聚集,挖掘城镇用地潜力,促进人口有序转化,突破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瓶颈。
三是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要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有效互动,促进城镇功能优化;强化园区载体建设,促进城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保持城镇化发展的持续动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
四是新型城镇化与化遗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强化化遗产保护观念,协调城镇建设与遗产保护、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五是新型城镇化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四、要素保障,幸福“两化”互动
加快“两化”互动,以人为本是潜在动力。
实施“两化”互动,其最终目的在于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因此,要坚持将增加G与提高幸福指数统一起来,着力抓人才、土地、资金、社会等保障,努力营造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良环境。
一是人才保障。
要坚持就业与创业相结合,以失地农民就业、市民创业为重点,制订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为城镇化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二是土地保障。
按照“对上争取、对内挖潜、对前创新”的思路,利用灾后恢复重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兴产业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的政策,在大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通过深化土地改革、清理闲置用地、建立产业用地投资强度等有效措施,满足“两化互动”发展用地需求。
三是资金保障。
牢固树立“资源资本化”的理念和“全社会融资”概念,广泛融合民间资金,保障“两化互动”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四是能源保障。
深入研究全市能源保障总体规划,以搞电力规划为基础,统筹搞水、气、视、讯规划建设。
五是社会保障。
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切实解决群众进城的后顾之忧。
建立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城乡经济社会相融,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