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合集下载

国内外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比较与创新探索

国内外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比较与创新探索

国内外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比较与创新探索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都在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模式也不断涌现。

那么,国内外新型城镇化模式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何异同之处?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我国又有何创新之处?国内新型城镇化模式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探索新的城镇化路径。

国内新型城镇化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 以产业带动城镇化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了这种模式,即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带动城市和乡村间的产业融合、人口流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典型的例子是浙江温州的“五乡联创”。

五乡联创最早于2004年在浙江温州建成,是由彩虹集团投资兴建,共涉及永嘉县五个乡镇的规划和建设。

项目旨在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和产业升级,发挥小城镇的优势,实现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化。

通过建立集生产、居住、文化、教育、休闲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小城镇,提高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 以公共服务带动城镇化当前,一些城市也在探索这种模式,即通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吸引人口入城落户。

例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公共服务优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公共服务,让人们心动、留下来。

此外,一些省份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以重庆为例,重庆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城落户。

国外新型城镇化模式国际上的城市化进程更加成熟,各国也在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

下面,介绍几种新型的城镇化模式。

1. 以文化为纽带的城镇化模式以文化为纽带的城镇化模式,主要是通过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人口和资金向城市集聚。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莱万特。

在佛罗伦萨,城市经济主要依托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建筑和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业。

如今,佛罗伦萨的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的经济支柱,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注重城市的数量增长,更要关注城市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可以探索出五大发展模式,为中国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参考。

1. 产业集聚型模式产业集聚型模式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产业集聚的效应,通过吸引和扶持特定行业的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就业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

也能够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机会。

2. 生态宜居型模式生态宜居型模式强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

这种模式能够增加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也能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3. 社区共享型模式社区共享型模式注重城市居民的参与和共享,通过社区组织和运营,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促进社区自治和社会共治。

这种模式能够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参与意识,改善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提升社区的生活品质和社会文化程度。

也能够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发展,促进社会资本的流动和城市社会的互动。

4. 智慧创新型模式智慧创新型模式强调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和创新化。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

也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文化传承型模式文化传承型模式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和特色历史街区,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园区,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吸引力。

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

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

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态势正呈现出以下几个新变化:一、城市群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由若干个城市集聚而成,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力图通过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整体发展。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杭州湾、长江三角洲、珠三角、成渝、中原城市群等一系列城市群。

城市群的发展对于优化城乡格局、提升区域竞争力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城市化比例的提高与城市品质的提升同步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化比例的提高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但是,城市化比例的提高不能仅仅通过快速提高城市人口的数量来实现,而应该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城市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各方面的提升,以提高城市品质的同时实现城市化比例的提高。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进一步加快。

超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能够为各类经济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促进城乡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城市愈发成熟。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道路、给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也逐步成熟,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城市管理、物联网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城市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得到重视。

城市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对于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城市生态和环境问题应该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恢复。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国范围内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本文将介绍全国新型城镇化的十大范例,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城市规划和发展1、城市规划和发展总体方案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地都制定了具体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总体方案,明确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这些规划考虑了人口、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因素,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2、宜居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注重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各地通过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等措施,打造宜居城市。

这些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居住、工作、教育、医疗等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经济增长点1、产业结构调整各地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

通过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集聚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地建设了一大批产业集聚区,为企业提供优良的产业环境和配套服务,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和创新。

四、科技创新与城市智能化1、科技创新支撑新型城镇化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各地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2、城市智能化建设各地推动城市智能化建设,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各地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2、资源利用和回收各地加大资源利用和回收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收入增加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发展,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和以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2、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农村电商等方式,各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新型城镇化简介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

新型城镇化简介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

着力点三:实施“城市群”战略
十八大之前,对于城镇化建设,十六大提出了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的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 小城镇协调发展”。业内人士普遍的说法是,十 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 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未来中 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遵从“公平共享”、“集 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按照“以大城 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 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的要求,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 提升“转型”。
警惕城镇化变身造城运动
新一轮城镇化正在扑面而来,在现有体制改 革(特别是政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 度改革等)没有得到应有推进的情况下,新一轮城 镇化有可能陷入如下误区,需要提前予以警示。 1、将城镇化作为增加GDP的抓手,结果可能 GDP上去了,但民生下去了。 2、将城镇化作为大搞“造城运动”的手段,结果 可能新城涌现了,但农村衰落了。 3、将城镇化作为建设“形象工程”的手段,结果 可能形象起来了,但民心下去了。 4、将城镇化作为发展房地产的手段,结果可能房 价起来了,但内需下去了。
蔡继明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落后,原因是 大量人口还滞留在农村。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 加快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蔡继明特别提到 天府新区的巨大作用:天府新区规划有利于推动 成都聚集千万城镇户籍人口。“我说的城市户籍 人口,没有户籍也行,但是一定要真正享受城市 居民的待遇。”蔡继明认定,“在变成千万(城 镇)人口的城市里边,成都恐怕是最有条件的。”
新型城镇化 以成都经验为案例
四川加快建设“四大城市群”促跨越发 展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新 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四川省九届四次全 会提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打造成 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 和川东北城市群“四大城市群”,加快建 立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区域大城市为 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 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其中,最重要 的是发展川南城市群(宜宾等)、川东北 (达州、南充)城市群,同时应把乐山、 雅安、广元发展成大城市,构成“一带 (成德绵乐)、两群(川南、川东北)、 三点(广元、雅安、攀西)”城市格局。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地区,并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新型城镇化不仅强调人口的转移,更注重人居环境的提升和城市治理的完善。

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发展模式。

本文将介绍新型城镇化的五大发展模式。

1. 资源型城镇化资源型城镇化是指基于资源优势推动城镇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开发和利用地区内的自然资源来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资源型城镇化着重于挖掘和利用矿产、水资源或其他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这种发展模式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经济。

2. 产业型城镇化产业型城镇化是指通过培育和发展特定的产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这种模式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建设产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以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当地的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型城镇化也注重提升产业链条的完整性,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这种模式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吸引外来资本和技术,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3. 人才型城镇化人才型城镇化是指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和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这种模式注重打造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创新平台,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人才型城镇化特别适合在科技、文化和创意产业方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4. 环保型城镇化环保型城镇化是指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环保型城镇化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发展,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环保型城镇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200字,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摘要1. 工业转移型城镇化工业转移型城镇化是指将传统产业转移到城镇地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实施产业升级和转移,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工业转移型城镇化可以有效利用城镇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2. 生态型城镇化生态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一种模式。

通过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型城镇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不仅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还能保护生态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3. 特色小镇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打造特色小镇的一种模式。

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产业特色和景观资源,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等,提升城镇的特色和竞争力。

特色小镇型城镇化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推动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4. 智慧型城镇化智慧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系统,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一种模式。

智慧型城镇化通过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和便利化。

智慧型城镇化能够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品质,提升人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幸福感。

5. 宜居型城镇化宜居型城镇化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一种模式。

宜居型城镇化通过改善住房条件、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社区管理,提升人民居住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宜居型城镇化注重人民需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

结论新型城镇化的五大发展模式各有特点,都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工业转移型城镇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生态型城镇化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型城镇化提升城镇特色和竞争力,智慧型城镇化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和便利化,宜居型城镇化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扩张模式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扩张模式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扩张模式一、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也逐渐增多,对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的出现,使得城市扩张模式开始向以人为本方向转变,城市的发展也逐渐偏重于生态、环保和人文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探讨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扩张模式。

二、传统城市扩张模式2.1 辐射带状模式很多城市的扩张模式就是辐射带状模式,即城市沿着主干道向周围辐射,并且形成环城公路,城市下沉和城市楼房化,铺设各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周边建立城市围栏,形成核心城市和外围城市,整个城市地域结构十分复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使得城市建设投入巨大,然而三分之二的城市基本设施未能得到合理的使用。

2.2 高密度组团模式高密度组团模式指的是城市规划里面,投资对建设密度很高,建筑越来越多,不断地塑造居住环境,城市的交通十分的拥挤,同时也造成了空气污染等问题。

2.3 无序扩张模式城市快速的发展,很多城市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无序扩张,即城市为了发展而不断向外扩张,垃圾、污水等问题开始成为困扰城镇化进程的阻力,同时也导致城市环境变差和不可持续发展。

三、新型城市扩张模式3.1 宜居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城市化下,城市扩张必须注重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例如针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和鼓励绿色出行等方式逐渐解决。

3.2 小城镇和城市群发展新型城镇化注重小城镇和城市群发展,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在城市周边建设小型城镇,缓解了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同时打造具有独特美丽风景的城市群,提高城市对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影响力。

3.3 海绵城市模式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扩张还应注重海绵城市建设模式,该模式是通过优化城市建设,处理污水、雨水等问题,实现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融合,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生态环境。

四、新型城市化下城市扩张模式发展问题4.1 投资不足新型城市化下的城市扩张,需要大量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市群创建,但是现实中仍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城市扩张模式的发展,同时也制约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北京市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北京市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城市功能在郊区的线性延伸简单走新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也不是强农惠农政策简单递加而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北京市情的要求结合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和时代特征城乡生产要素在市场条件下的统筹配置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一根本制度性鸿沟基础上的重新调整既是郊区农村发展的机遇也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业集 聚现象 , 将发 生根本性 的变革 , 由此影 响到城镇 法律 的框架约束下发 挥作用 , 做政府 应该 做的事 , 解 化空 间形态发展在未 来 的基本走 向。城镇发展 的整 决市场解 决不 了的事 , 而不是越俎代 庖 , 对经济发展
体 模 式不 再 仅局 限 于交 通 线路 而 呈 星状 的廊 道 特 产 生长期 的不利 影 响 。特别 在健 全社会 保 障体系 、
实践思考 i S h i J i a n S i K a o
新型城镇化“ 新’ ’ 在 哪里
北京 市走新 型城镇 化道 路 的思考
文 /郭光 磊
/ . 刻把握新 型城镇化道路 的深刻 内涵 , 探索解决 进 , 需要探索 一条新 型城镇化道路 , 为加快郊 区农 村 1 /I 当前城 镇 化进 程 中面 临 的若 干难 点 、 焦点 问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进行顶层设计 , 在 空间布局 、 产业 题, 明确 未来北 京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的战略和政策 , 布局 、 组织体 制机制建设等多个领域 , 正确 选择和科
时居 民生 活环境得 到改善 、 生 活条件 和生活质 量不 题 。
断提高 的过程 。随着北京郊 区城镇化进 程的快速推
“ 新” 在适应技术 创新要求 。随着信息化 革命 及
市场 的需 求 , 无法有效地配置资 源 、 实现供给与需求 承包 面积和耕 地证上面积差距 比较大 的情 况 。对于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1.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和经济特区,深圳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和促进创新,深圳实现了高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转变。

2.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上海在城镇化方面成果显著。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3.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京在城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举办奥运会和亚洲运动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北京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

4.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广州在城镇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经验。

城市规划和市政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广州逐渐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5.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成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和投资。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6.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天津在城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引进外资和大力发展制造业,天津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7. 杭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杭州在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打造互联网创新中心,杭州成为了中国的互联网之都。

8. 苏州: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苏州以其优美的环境和发达的经济,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和投资。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9. 青岛:作为中国东北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青岛在城镇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经验。

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青岛的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

10.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和投资。

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打造内陆港口,重庆实现了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市面临着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北京市探索出了五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二、科技驱动型城镇化模式科技驱动型城镇化模式注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城市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北京市通过建设科技产业园区和创新型企业孵化基地,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企业落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结构升级。

三、生态环境型城镇化模式生态环境型城镇化模式强调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建设绿色低碳、宜居环境的城市。

北京市通过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四、公共服务型城镇化模式公共服务型城镇化模式注重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北京市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五、智慧城市型城镇化模式智慧城市型城镇化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构建智能化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

北京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平台和智慧交通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六、社区参与型城镇化模式社区参与型城镇化模式重视居民的参与和自治,鼓励社区居民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城市规划和管理。

北京市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1.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方案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成效统计表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发展规划4.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手册5.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镇化: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并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

2.科技驱动: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

3.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4.公共服务:提供给公民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

5.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打造智能化、高效便捷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1. 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模式是在现有城市基础上,将周边城市和乡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经济社会区域。

这种模式以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和乡村,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

城市群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协同发展,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 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小城镇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地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注重发挥小城镇的优势,通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吸引农民进城就业,促进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3. 以历史文化古镇为特色的发展模式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历史文化古镇为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保护和开发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和城镇化进程。

4. 以生态农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追求,以生态农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这种发展模式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5. 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产业园区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

产业园区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加速城市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的五大发展模式旨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不同的发展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和推进。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科技创新与城镇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崛起,科技创新与城镇化紧密相连。

以下是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供参考:1·“智能城市”建设智能城市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与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实现城市管理、交通管控、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发展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智慧交通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城市交通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控制,提供智能导航和交通指引,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和绿色设计理念,建造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物。

通过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和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4·应用是指通过模拟人类智能和认知过程,实现具有智能的机器和软件。

应用在城镇化中可以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方面,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生活质量。

5·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指对大规模、高速产生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城市规划、资源配置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工作流程,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可以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便捷化和普惠化,推动市民参与城市事务和决策。

7·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不断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8·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绿化、水资源管理、垃圾处理等方式,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1. 地区带动型城镇化模式该模式以特定的地区为核心,通过发展该地区的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等手段,吸引人口向该地区流动,并促进该地区周边的城镇化进程。

通过地区带动型城镇化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利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农业转移型城镇化模式农业转移型城镇化模式是指通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农业生产向城市产业转移,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该模式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增加,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3. 旅游引导型城镇化模式旅游引导型城镇化模式是指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引导人口向旅游目的地流动,并以旅游业为支撑,推动城镇化进程。

该模式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地区的经济收入。

4. 产业集聚型城镇化模式产业集聚型城镇化模式是指通过发展特定的产业,吸引相关企业和人口聚集,在城市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并推动城镇化进程。

该模式可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创新,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5. 公共服务配套型城镇化模式公共服务配套型城镇化模式是指通过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向城市流动,并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推动城镇化进程。

该模式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与充分发展。

附件:- 附件1:地区发展规划图- 附件2:农业转移型城镇化案例分析报告- 附件3:旅游引导型城镇化项目计划书- 附件4:产业集聚型城镇化政策文件- 附件5:公共服务配套型城镇化示范城市建设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 城镇化: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的面积和人口规模增加的过程。

- 地区带动型城镇化:通过特定地区的发展来推动周边城镇化的模式。

- 农业转移型城镇化:通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模式。

- 旅游引导型城镇化:通过发展旅游业,吸引人口向旅游目的地流动,推动城镇化的模式。

- 产业集聚型城镇化:通过发展特定产业吸引企业和人口聚集,推动城镇化的模式。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摘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经济全方位发展离不了城市化。

根据传统式城市化缺点,明确提出新式城市发展创新方式,以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观为基本标准,充分发挥城市化优点,完成城乡一体化重要总体目标。

政府相关部门会对新式城镇化作出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为城镇化发展趋势给予对应的服务与公用设施,促进新式城镇化基本建设在规章制度监管和中取得明显发展与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有效路径;城乡一体化引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是科技创新、社会的进步和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

新式城镇化基本建设计划将众多乡村人口转移至城市,推动经济消费,扩大内需,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

城市化基本建设并不是对城市行政区域和各城市价值体现的典型方式,它肩负着整体城市住户和多元化工业化生产作用。

城市化人口并不意味着是城市人口,而是具有城市日常生活以及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设备的人口。

就中国经济经营规模来讲,大城市、中小型城市、小城镇化体系发展状况早已逐步完善,中国要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发展,务必完成新式城镇化的建立与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一)一个新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合并为一体新型城市变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中国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即全国各地城乡设备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发展,在全国各地加上城市的印记。

农户有着与群众同样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素养、收益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乡村也有和城市相近的设备。

也包括互联网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整体环境下,“技术含量高、经济收益好、能源消耗低、空气污染小、人力资本聚集”的产业体系,“以刚需为重、支撑点交易”的需要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和技术革新”日益充分发挥主导地位的因素体系结构。

1.新社会以新小区、新社会组织、新社会管理方法为基本前提,相处社会性、社会联系全球化、生活习惯智能化、住户多元性和流通性、橄榄型社会阶级宽容构建和谐社会。

2.新领域城市核心环境下的城乡,当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保护优良,资源开发节省,生态环境保护合理,人与自然关系友善,一同构建低碳绿色的生活环境。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还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北京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重复欧美城镇化的老路,也不走拉美城镇化的道路,不是城市功能在郊区的线性延伸,简单走“新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也不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单递加,而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北京市市情的要求,结合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和时代特征,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一根本制度性鸿沟基础上的重新调整,既是郊区农村发展的机遇,也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以往北京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模式总结,提炼为开发商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农民与村集体主导模式、绿隔征占模式、整建制转居模式五种。

1、开发商主导的模式目前,完全由开发商主导的模式已不多见。

一些村在发展初期,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政府财政相对紧张,往往是以开发商为主导,开发商拿走了大量的好地,产生许多遗留问题。

这类开发建设模式主要采取由开发商征占土地,依靠土地使用权证向银行融资,进行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完成城市化建设。

开发商在拿走大片土地的同时,还需完成征地拆迁、人员安置以及公共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

2004年以前,这类开发建设模式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混淆,比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本应由政府配建的项目交给开发商开发,而开发商往往不落实。

纯利润导向,开发商开发项目以利润为导向,并不能很好的考虑村民的利益。

单项目平衡,开发商只追求单个项目开发的平衡,不进行区域统筹考虑。

一次性合作,项目开发完成后,开发商便对该项目不再进行任何投入。

2、政府主导模式近年来,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方式,开始掌握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庄改造建设的主导权,并以大区域资金平衡的办法,使多年搁置的改造建设项目得以重新启动,有效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形式是以区县和乡镇政府为实施主体,主要通过土地储备的运作机制,依托土地储备中心解决融资,进行征地和一级开发,同时解决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偿、转局和社保问题。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2023版)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2023版)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1 城市交通建设●提升道路网格化规划与建设,缓解交通压力●发展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1.2 水电气供应建设●改造和扩建供水、供电和供气设施,提高供应能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资源浪费●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能源调度和利用效率1.3 城市绿化建设●打造城市绿化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绿化覆盖率●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二、产业结构优化2.1 重点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2.2 城乡产业对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增加值●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提高收入水平2.3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打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三、人才引进与培养3.1 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级人才到城市发展●提供高薪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人才●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人才创新能力3.2 培养创业人才●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创业项目和创业培训●搭建创业交流平台,促进创业资源共享3.3 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建立科研创新平台,支持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创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创业风险四、生态环境保护4.1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2 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提升生态修复技术,修复受损生态系统4.3 强化环境监管与治理●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五、城市社会事业发展5.1 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落实义务教育公平入学政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高等教育与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竞争力5.2 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效率5.3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和低保制度,保障基本生活附件:●城市交通规划图●城市绿化规划图●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人才引进政策文件●环境保护监测数据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城市交通、水电气供应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优化。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1. 宜居环境:深圳市深圳市以其宜居的环境而闻名于世。

城市规划注重绿化与景观设计,公园和绿地遍布整个城市,为居民提供了宜人的居住环境。

深圳市还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和环保措施,致力于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

2. 智慧交通:上海市上海市引入智慧交通系统,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红绿灯系统、智能停车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等设施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效率。

3. 城市规划:北京市北京市注重城市规划,通过优化道路布局和建筑设计,创造了一个高效、宜居的城市空间。

北京市还积极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和古建筑,保持了城市的历史韵味。

4. 管理平台:广州市广州市建立了全面的城市管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市民可以通过方式APP获取城市管理的相关信息,并且可以在线进行反馈和投诉,提高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5. 人才引进:杭州市杭州市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业者。

杭州市还提供了优厚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为人才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 产业转型:深圳市深圳市以其成功的产业转型而备受瞩目。

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深圳市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并且成为中国创业创新的中心之一。

7. 城市配套设施:成都市成都市以其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而闻名。

高速公路、地铁、公交系统等交通设施井然有序,大大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成都市还注重发展文化设施,建设了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中心,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8. 城市品质:苏州市苏州市以其高品质的城市环境而著名。

水乡古镇、园林和文化遗址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苏州市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且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9. 城市绿化:郑州市郑州市以其绿化覆盖率高而著名。

市区内有大片绿地和公园,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40%以上。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⒈综合型城镇化综合型城镇化是指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上,兼顾城乡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该模式的特点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民的城市化水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

⑴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革在综合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农村改革。

城市建设要注重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重点建设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农村改革要注重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⑵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在综合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综合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权益。

⒉产业化型城镇化产业化型城镇化是指以产业发展为主导,通过发展工业、服务业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

该模式的特点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⑴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化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⑵企业创新和科技支持在产业化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加强企业创新和科技支持。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⑶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产业化型城镇化模式下,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到城镇发展,构建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提高城镇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⒊生态型城镇化生态型城镇化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推动城镇发展的一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一、经济驱动型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推动城镇化进程。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具备了发展经济驱动型城镇化的条件。

在这种模式下,北京市以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为重点,吸引国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进驻,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

同时,该模式还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的商业、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在经济驱动型模式下,北京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

二、生态环境保护型模式该模式主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位于华北地区,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

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利用,并鼓励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该模式还注重生态农业和宜居环境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北京市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型模式的推动,旨在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社会公平与公共服务型模式该模式主要关注社会公平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北京市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福利水平,减少城乡差距。

在这种模式下,北京市注重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改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促进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该模式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型模式该模式主要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北京市注重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该模式还鼓励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型模式的推动,北京市旨在打造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五、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型模式该模式主要关注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治理的提升。

北京市致力于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社区,注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覆盖的社区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五种模式
作者:泛华志达 2015-04-13 13:16 关键词:北京,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人气188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还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北京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重复欧美城镇化的老路,也不走拉美城镇化的道路,不是城市功能在郊区的线性延伸,简单走“新城+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也不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简单递加,而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北京市市情的要求,结合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和时代特征,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一根本制度性鸿沟基础上的重新调整,既是郊区农村发展的机遇,也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以往北京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模式总结,提炼为开发商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农民与村集体主导模式、绿隔征占模式、整建制转居模式五种。

1、开发商主导的模式
目前,完全由开发商主导的模式已不多见。

一些村在发展初期,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政府财政相对紧张,往往是以开发商为主导,开发商拿走了大量的好地,产生许多遗留问题。

这类开发建设模式主要采取由开发商征占土地,依靠土地使用权证向银行融资,进行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完成城市化建设。

开发商在拿走大片土地的同时,还需完成征地拆迁、人员安置以及公共交通、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

2004年以前,这类开发建设模式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混淆,比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本应由政府配建的项目交给开发商开发,而开发商往往不落实。

纯利润导向,开发商开发项目以利润为导向,并不能很好的考虑村民的利益。

单项目平衡,开发商只追求单个项目开发的平衡,不进行区域统筹考虑。

一次性合作,项目开发完成后,开发商便对该项目不再进行任何投入。

2、政府主导模式
近年来,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方式,开始掌握城乡结合部地区村庄改造建设的主导权,并以大区域资金平衡的办法,使多年搁置的改造建设项目得以重新启动,有效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形式是以区县和乡镇政府为实施主体,主要通过土地储备的运作机制,依托土地储备中心解决融资,进行征地和一级开发,同时解决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偿、转局和社保问题。

在此模式下,农民的利益教有保障,一些难以开发的地块,也得以有效推进。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区域平衡。

政府可以打破村行政边界的界限,对区域进行统筹。

二是成本较高,政府大包大揽,拆迁成本高,有一定的风险。

三是以货币补偿为主。

政府主导模式一般是针对城市或城镇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

2010年北京市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的50个重点村中有24个采取此模式。

3、农民和村集体主导模式
农民和村集体主导开发模式有三类基本形式。

一是自主开发。

一般先与开发商合作,积累自由资本后自主开发。

该方式没有把土地和农民分割开,农民获得了土地增值的收益。

二是合作开发。

农民和开发商通过股份制等形式进行合作开发,开发商出资金,农民出土地。

三是乡镇统筹开发。

适用于乡镇统筹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如大兴区的榆垡镇土地基金会,统筹若干村土地流转,把产业用地向镇中心区集中配置。

其主要特征为:农民参与,农民和村集体是开发主体,农民的参与程度高。

保障社区集体利益,农民和村集体通过以资产入股的形式,能切实保障自身权益。

低成本,由于农民是主动进行开发,所以拆迁等费用大大降低。

4、绿隔征占模式
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政府征地,自主平衡,1994年开始是此模式(建设一定比例商品房平衡资金)。

二是政府占地,自主平衡,2000年后为此模式(采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式进行绿化隔离带建设)。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
占而不征。

农民集体建设用地划为绿地,不走征地程序。

资金平衡困难。

建设用地变绿地,难进行商业开发。

政策配套性差。

绿色产业开发政策(绿地的3%-5%可做配套建设)
5、整建制转居模式
整建制转居实质上也属于政府主导模式,但是大部分政府主导下的开发建设并不能把农民一次性全部转居,整建制转居本身具有诸多新的特点。

分为两种:未征地先转居和先征地后转居。

前者以石景山为代表,在留有集体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先实现了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换。

就全市而言,由征地引起的转居更具有代表性,这类整建制转居往往是整个村庄的土地被征用,村民全部转为居民,因此,这更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变革。

主要特点:
一次性全部转为居民。

异地安置。

(实行社区管理)
社会转型剧烈。

(需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就业保障)
五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有些村开发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

从趋势上看,开发商主导模式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开发商更愿意在二级市场运营,故更积极地与农民和村集体进行合作,推动了农民和村集体主导的开发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使农民获得了较高的货币与实物补偿,但有较高的市场风险。

绿隔征占模式和整建制转居模式是在特定区位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于这两类,应积极鼓励农民和村集体发挥开发建设的主题作用,政府发挥监督服务作用,变农民被动城市化为主动城市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