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

合集下载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

采编:巴中市政府办公室2011年08月10日阅读:2456次字体:大中小

李刚作重要讲话周喜安主持并讲话彭耀学熊光林出席

为奋力推动追赶跨越、加快发展,8月9日,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全省“两化”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工作,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市委书记李刚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巴中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高水平的认识、高强度的工作,主动务实的作为,推动“两化”大突破、大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喜安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耀学,市政协主席熊光林出席会议。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巴中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我们巴中而言,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包含三个层次的基本内涵,一是“加快”,二是“新型”,三是“互动”,这三个层次是有机结合的。要着眼于“快”,做大工业总量和城市规模;要立足于“好”,按照“新型”、“互动”的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创新驱动、集约节约、民生优先,更加注重“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协调发展;要着力于“跨越”,利用后发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高端切入、高端发展。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对我们这样的传统农业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就要在工业上实现突破,将抓发展“第一要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转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城镇化是我市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和平台,必须加快推进,实现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趋势与对策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趋势与对策

新视点政经观察

32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趋势与对策

文 朱克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深刻领会战略要义,准确把握内涵特征,全面贯彻实践要求。

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

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工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既有别于西方的工业化,也不同于我们过去的工业化,具有许多新的内涵。

“新”在创新驱动。这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动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就是要从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要素的投入拉动,转向主要依靠提升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

“新”在数智赋能。这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要抢抓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机遇,加快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促进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新”在融合发展。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我国工业化并非完全抛弃传统产业,而是要走一条传统产业改造不断升级,新产业不断扩张,新旧产业不断融合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工业化道路。

“新”在四化同步。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要求。与西方工业化不同,我们

要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是与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时空并联交汇、步伐上同步发展的工业化,要求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并利用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需求,反过来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议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议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议

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有利

于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推动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针对这一重要任务,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科技创新支持

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政府应该加大

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同

时建立并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

有力支持。

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

政府应该优化产业政策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布局。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推动产业链升级。加强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更加稳定和透明的政策环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重点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推

动形成多方共建格局,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有力支撑。

四、推动人口流动和集聚

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需要推动人口的流动和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政府应加

大对人才流动的支持力度,鼓励优秀人才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集聚,促进

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优化集聚。加大对农民工、流动人口的保障和服务力度,推动农业

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智慧园区背景

智慧园区背景
组织得力
精心施工
品质维护
高效响应
8
规范项目管理
序号
项目名称
5日 20日 35日
1
资源勘查
2
设计方案定稿
3
产品选型
4
工程施工
5
硬件安装
6
软件安装调试
7
应用测试
8
项目收尾
9
竣工验收
日程安排 进度情况(工作日) 65日 80日 100日 110日 120日 125日 155日
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标准,执行项目管理过程,按期按质完成项 目实施、测试、竣工验收
智慧园区背景
2
园区信息化的政策需求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 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
园区服务系统建设, 基础运营
完善园区管理及服务, 深化园区运营
智慧园区产业价值链
借助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 帮助园区从传统的招商引资 和管理职能向全方位的 政府、产业及城市综合化 服务转型,并逐渐建立园区 内外之间的整合优势, 促进建立独特的区位优势。
政府管理
基础网络建设

江西科协发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江西科协发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馆 发 展 奖 下设 辅 导 奖 、展 品奖 、创意 奖 和 贡 献 奖 .分 别 对 科 技
馆一线的辅导员 ( 讲解员、志愿者 ).展品设计 制作 的企业、
团体 和个 人 ,在 校 学 生及 社 会 各 界 为推 动 科 技馆 事 业 发 展 作 出
浙江举办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
1 F 7 .浙 江 省 科 协 、省 教 育 厅 联 合 举 办 的 浙 江 高 校 J日 2
规划》 的编制制定 .是在江西省科协 高度重 领域和科 研 、开发 、生产各条 战线 ,绝大部分 已成长 为各个 的有效落 实。 《 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带头人 .其 中4 人 当选 中国科 学院院士 ,2 视 下 按 照 中 国 科 协 的部 署 要 求 ,及 时 成 立 规 划 编 制 领 导 小 O 8 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 多人担任大学校长、副校长 8 多 组和起草 小组 .科学 制定 规划编制 工作方案 .注 重发挥科协 O O 人担任科研院所负责人 ,2 多人在 国际科技组织 中担任领导职 组织智 力密集等优势 .广 泛科学 吸收各 方面意见 和建议 ,凝 O 务。科技馆发展奖是经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 的社会力 聚全省广 大科技工作者 和科协工作者 的智慧和 力量 .数易其 ] 年多科学编制而成。 - j , 量设立奖项 ,由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设立并组织实施。科技 稿 历I 1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对策建议四川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发展时期,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阶段性发展实际,作出的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理论基础

学术界对工业化与城镇化基本理论主要有二个方面。一个是二元经济理论。代表人物是刘易斯(a.lewis)、费景汉·拉尼斯(h.fei & g.ranis)、乔根森(d.jogenson),力图研究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的增长,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逐步消减二元经济结构,认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的。第二个是产业结构理论,代表人物是钱纳里(chenery,hollis b),认为“在一个连续均衡的国民经济中,城市化可能表现为因果链条上的各类事件的最后结果,以导致工业化的贸易和需求的变化为开端,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就业的平缓移动为结果”。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工业化过程中城镇化的演进速度,与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趋势有很大关系。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效应,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对非农化的拉动效应。

二、四川省统筹城乡“两化”互动的生动实践与存在问题

2007年,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第一次提出,要“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2011年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2011年10月,出台《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

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2012年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作题为《科学发展执政为民,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议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议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建议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新型工业化要摒弃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方向,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包括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为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3.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

4. 推进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广清洁能源,降低能耗和排放,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6.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7. 深化改革创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政府应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论述题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在促进农业发展、

一、论述题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在促进农业发展、

一、论述题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在促进农业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首先,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城市。这部分农民工的劳动力,使得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他们通过工作所得的收入,不仅支持了自己的生计,还可以通过返乡投资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此外,一些农民工还通过城市中创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业发展。

其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得到了提升。这些进步的措施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医疗和教育资源,增加了他们的社会福利。此外,城镇化还推动了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生活。

最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村地区逐渐引进了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和扶持,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保险等措施,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效益的提高,使农民可以更好地从农业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农村全面发展。同时,需要注意,农民工权益保护和乡村环境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农民生活的可持续改善。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正>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经济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工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宏观调控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

【总页数】8页(P25-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7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 [J],

2.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东新型工业化的意见的通知 [J], ;

3.加快新型工业化做强做大重庆工业的作战图——黄奇帆市长在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所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意见及七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说明”摘要[J], 无

4.省政府办公厅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 [J], ;

5.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落实省政府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施意见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当代兵团33(上半月刊)

特别观察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八师石河子总场:2012年,石河子总场实现工业增加值11.5亿元。2013年,该场将按照大调整带动大发展、大项目促进大增长以及大招商、招大商的要求,依托自治区级北泉镇工业园区、国家级兵团农业科技园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工业园区,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全年确保工业实现两个增长,即“工业增加值增长40%,工业比重增长40%以上”。

同时,石总场将强化国家级科技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着力提升园区规划和建设水平,使产业发展与现代交通、物流相配套,做强国家级兵团农业科技园区,加紧做好八师工业园区升格为兵团工业园区的各项准备,按照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区、高科技农产品加工区、现代农业展示区的发展规划定位,以龙头企业带动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此外,加快推进天业精细化工、隆平红安科技、惠远种业等项目建设。做好跟踪服务,确保2012年年底落户两个园区

的宏诚伟业加气块、惠尔美生活用纸等项目尽早投产达产。

(李建荣)

五师八十九团:团场将以建市为契机,把发展壮大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突破口,把“两个力争、两个率先”目标量化到具体工作中,力争今年年底工业和三产总产值达到3.295亿元。

同时,团场依托工业园区上项目,坚持企业和项目联动,以园区为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借力发展”等方式,在实现湖北平云工贸、新疆德坤友联建材和方

良生物科技等7家落地建设和将要开工建设的企业全部投产目标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机制,再引进1家至2家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落户园区。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

业化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24.06.06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6.06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

正文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

决定

(2024年5月29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塑造我省产业竞争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转变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把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牢记“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刻领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新环境、新要求、新任务。坚持把发

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立足福建工业发展实际,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化为动力,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和创新体系,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整体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努力确保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好于国家要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2035年,工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率先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坚强支撑。

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业化 、城镇化在 “ 十二五”时期迈
上 更 高 台 阶 。 当前 ,如何 发挥 自身 优 势 ,抓 住机 遇 ,采 取 有效 应 对 措 施 ,推 动 我省 加 快 实 现 工业 化 ,加 快 提 高 城 镇化 ,是 摆 在 我 们 面前 十 分 重 要 而 紧迫 的任 务 。为 此 ,我 们 提 出如 下 意见 和 建 议 。


近 年 来 ,我 省 坚 定 不 移 地 实 施 工 业 强省 战略 ,加快 推 进 城 镇 化进 程 ,全省 工 业 化 、城镇 化 呈 现 出产 业 支 撑 能力 增 强 、园 区建 设 步 伐 加 快 、规模 企 业 发 展 迅速 、城 镇 发 展 势 头 较 好 等特 点 ,但若 把 四川 放 在 全 国范 围 内来 考 量 ,我 省 “ 两化”
民革 四川省委调查 的乐 山为例 ,该
市城 镇 化 进 程 明 显滞 后 于 工 业 化进 程 ,城镇化 率 低于工 业化率 1 6 . 2
个百分点 。一是市、县 ( 区)城镇
化进 程 很 不 平 衡 。如 乐 山市 城 镇化
率 最 高 、 已达6 1 . 6 %的 市 中区 与 城 镇 化 率 最 低 、只有 1 6 . 8 %的 马 边 县 比较 ,二 者 相 差 4 4 . 8 个百 分点 。 二 是 城市 规 模 较 小 、功 能不 完 备 、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国城镇化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等方式,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低碳排放、环境友好的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追求城市和人的和谐统一,推动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也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首先,要加大工业发展力度,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产能提升和工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要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供给能力,为城市化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持。再次,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增长。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可以带来多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新型工业化的推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其次,

可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新型工业化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市场来支撑,而城镇化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通过互动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次,可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透视四川各市州城镇化发展现状

透视四川各市州城镇化发展现状
S c透 Fu 视 热s o 点
平相对较高 ,丘陵地区相对较低 ,山区和 民族地 区比较 水 平 由 5 .%提升 到 6 .% ,全 省 排 第 一 位 。 攀 枝 花 由 35 70
落后 ,城 镇 化 水 平 的 地 区 间 差 异 很 大 。 四川 地 级 城 市 城 于 属 于 典 型 的工 业 城 市 ,城 镇 化 已处于 相 对 高位 ,因 而
均 高于 全 省 4 .3 18 %的 水 平 。低 于 全 省 水 平 的 有 1 7个 市
第二 层 :达州、宜宾 、资阳 、南充、眉山、乐山等
城 市 以超 过 全 省 提 升 水 平 的速 度 上 升 ,但 绵 阳 、广 元 、 德 阳 、 内江等 城 市则 明显 落 后于 全 省 的提 升水 平 。其 中 , 巴中市 大 力推 进 城镇 化进 程 ,累计 升 幅位 居 全 省第 二位 。

位。其典型特征 是总体经 济发展 水平偏 低 ,工业基础 全 省 工业 化 和 新型 城镇 化 的联 动推 进 。
比较 薄 弱 。
实施 区域协 调 发展 战略
通过 实施 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 ,既保 持成都 平原及丘
陵地 区 的城 镇 化 发 展 水 平 , 同时 加 快 山 区和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城镇 化 发 展 ,从 而 缩 小全 省 各市 州城 镇 化 水 平 差距 ,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个概念。

新型工业化是指利用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提升工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资源耗损和环境污染,使得各种资源都能够得到最优的合理配置,实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新型工业化也是拉动力,创造供给,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新型城镇化则是推动力,创造需求。它与新型工业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两者必须同步推进才能有效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的问题。具体来说,新型城镇化可以为新型工业化创造需求,而新型工业化则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供给,以新型工业化引领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或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均会带来诸多经济社会问题,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只有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

总的来说,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概念,必须同步推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

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论文

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新疆和田地委党校848000)

【中图分类号】f40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13-0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更是高度强调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将其定位为今后发展的重大政策导向。”三化同步”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新阶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关键性决策部署,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特别是”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张春贤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工业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指数统计分析,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前十位的制造业大国有美国、中国、

日本、德国、意大利、巴西、韩国、法国、英国、印度。尤其是”金砖四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总增值比例从4.3%上升到17.58%。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产出比例达到19.8%,略高于美国的19.4%,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根据工业化阶段的标准,我国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少数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但新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工业化水平偏后位次。所以,张春贤同志在中共新疆”八大”报告中,根据新疆的具体情况强调,新型工业化事关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的意见

各市( 州) 、县( 市、区) 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互动发展,是科学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从我省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抉择。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开创了我省加快发展的新局面。但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总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强,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性不够。从发展阶段看,我省刚进入工业化中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以下简称“两化”) ,促进互动发展,才能加快缩小我省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不协调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顺利实现现代化目标。新型工业化

是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开放合作;新型城镇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内在动力,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产业支撑、城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就是要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结合。

当前,我省正处于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启动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国内外产业向西部大规模转移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是把握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举措。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快推“两化”互动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努力保持“两化”快速推进势头,不断提升我省在西部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基本思路,以加快推进为取向,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城镇化为支撑,以协调联动为关键,加快建立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努力推动我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跨越。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3.5万元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5% , 非农就业比重达到 62% 左右,非农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9.8%,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形成一批带动作用强的万亿产业带、千亿产业园区和百亿企业,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把成都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建成10个左右100万人口特大城市,构建起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一批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300 个左右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为骨干、1500个左右小城镇为基础, 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

到2020年,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力争双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三) 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高度重视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 强化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

切实做到以科学规划指导和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切实抓好规划统筹,做到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有机衔接、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统筹安排。

——坚持产城一体。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增强城镇对资源要素的集聚作用,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城镇功能,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增强支撑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

——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建立有利于“两化”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创新与“两化”互动发展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生态环保。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更加注重节约和保护资源,实现“两化”集约发展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落实低碳、循环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坚持民生为重。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既在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的结果中充分受益,又在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受益。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使群众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科学定位、发挥优势, 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尤其要避免在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盲目发展工业和扩大城镇规模。

三、着力优化发展布局

(四) 加强规划统筹,引领“两化”互动。准确定位、充分论证,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编制规划,并强化执行刚性。切实推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的相互衔接,尤其要推进交通、产业和城镇规划深度融合, 探索编制覆盖城乡全域的总体规划, 加快构建统筹推进“两化”的规划体系。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向城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效应。各类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要统一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县城和规划人口5万人以上的城镇要按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抓好基务对接。

(五)加强区域统筹,优化空间布局。把城市群发展规划与经济区规划结合起来,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发展布局,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依托“四大城市群”和“五大经济区”,确定不同区域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