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护理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作用。
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本机构实际的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护理管理的重要性、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护理管理的重要性护理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的过程。
有效的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优化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重点环节护理涉及到患者的重要疾病防治、手术前后护理、危重患者救治等,因此,对其进行管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医疗机构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服务,防止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1. 制度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制定目的,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适用于手术科、ICU等重点护理科室。
2. 重点环节护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制定具体的护理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护理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例如,手术前护理包括清洁消毒、术前准备等,应明确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3. 护理流程和操作指南:详细描述重点环节护理的流程和操作指南,包括护理计划、记录、评估等环节。
通过流程和指南,能够提供明确的操作方法,降低护理人员在关键环节的错误发生率。
4. 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定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机制,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的内容应包括重点环节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考核主要通过模拟训练和技能实操进行。
5. 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建立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质量评审会议、组织护理质量检查等方式,确保护理管理工作获得有效的监控和改进。
三、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充分参与: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重点护理环节的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护理环节的护理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2、将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3、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绝差错事故。
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4、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剧毒、麻醉药品加锁专人保定,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5、输血管理制度(1)申请输血前由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实行谈话签字制度。
病人签定《输血同意书》,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做配血试验。
(2)发放血液时,取血者应与发血者一起进行查对,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标签清晰、无破损,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
(3)在病人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或两人以上查对,负责输血的护士必须再查对一遍后才能进行输血,并保留部分袋内血液,以备必要时检查。
(4)血液出库后原则上不可退还,如出库时间短(半小时以内),血液未经开动或做其他处理(如加温、摇动),经血库医师鉴定同意,方可考虑重新储存。
(5)值班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反应后,及时报告值班医师,采取措施并按有关规定上报。
另外,护理人员对所有输血病人均应做好护理记录和登记。
6、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管理制度(1)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
(2)一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详细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过程(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按常规做好相应处理,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
(4)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不良事件,值班护理人员应及时上报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分管院长。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在医疗机构中,重点环节护理是指对患者进行的一系列重要且关键的护理工作,包括手术前后护理、疼痛管理、病危重病人护理等。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制度内容1.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目的和原则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护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估、干预和监测,保证患者安全和照顾质量。
其原则包括患者为中心、科学规范、协作配合、持续改进等。
2. 指标和标准制定明确的指标和标准用于评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手术前后护理中,指标可以包括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在疼痛管理中,指标可以包括患者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等。
3. 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详细描述重点环节护理的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
流程包括患者接诊、护理评估、干预措施、监测记录等;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准备、切口处理、疼痛评估、镇痛药物给予等。
4. 人员要求和培训规定参与重点环节护理的护士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提供相关培训。
人员要求包括相关专业背景、持证上岗等;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传授、实操演练等。
5. 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重点环节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监测可以通过抽样调查、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估可以通过护理质量指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
二、制度实施方法1. 制定制度文件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正式形成文件,并进行全院宣贯。
文件应包括制度的背景、目的、内容、适用范围、责任分工、操作指引等内容,并由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和颁布。
2. 培训和教育对参与重点环节护理的护士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掌握重点环节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会、内部培训等方式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考试、案例研究等方式进行。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一、概述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机构重点环节护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一套系统性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是指对病情危急、病情重大或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化操作步骤进行护理,确保病人安全和康复的护理工作。
医疗机构对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制度内容1.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范围医疗机构的重点环节护理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急救、手术后护理、病情危急患者护理、重症监护室护理、麻醉后护理、新生儿护理等。
2.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原则(1)尊重生命、保障患者安全;(2)科学合理、规范化操作;(3)护理缜密、责任到位;(4)技术先进、设备完善;(5)人文关怀、服务热情。
3.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立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护管理人员、产科医师、护士长等组成,负责全院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规划、实施、总结和评估。
4.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人员培训对进行重点环节护理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急救技能、问题处理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5.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操作规范根据各个重点环节护理的特点和要求,建立各项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每一项护理操作步骤,确保病人的安全。
6.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质量评价建立重点环节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机制,对每一次重点环节护理进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护理质量。
7.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风险防范建立重点环节护理管理风险防范机制,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预防和处理,保障病人的安全。
8.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重点环节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对重点环节护理的操作步骤、护理记录等进行电子化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9.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对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全院职工对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一、制度总则
1.本制度规定了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包括病人评估、护理计划、护
理实施、记录和报告等环节的护理工作流程和规范。
2.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护理人员,包括注册护士、实习护士和助理护士
等。
二、病人评估
1.病人评估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所有病人均应接受全面的评估。
2.病人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评估。
3.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三、护理计划
1.根据病人评估结果,为病人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2.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预期结果等内容。
3.护理计划应与医生的治疗计划相协调。
四、护理实施
1.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
2.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应关注病人的感受,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3.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应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五、记录和报告
1.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评估结果、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2.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并遵循相关的医疗记录规定。
3.在需要时,应向医生、病人家属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记录和报告。
六、监督和管理
1.医院应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2.对于违反本制度的护理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
质量。
七、附则
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一、引言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病患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病患得到最专业、最安全的护理服务,建立和完善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管理目标本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的目标是:1.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确保病患的需求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满足;2.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实现护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3.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管理内容3.1 护理评估在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中,护理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护理评估包括对病患的身体状况、病情变化、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护理评估需要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及时记录和反馈评估结果。
3.2 护理计划基于护理评估结果,护理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包括对病患的各项护理措施、护理目标和护理时间等进行详细规划。
护士按照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工作,确保提供标准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3 护理实施护理实施是将护理计划具体落实到病患身上的过程。
护士需要按时、按要求完成病患的护理工作,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护理实施还包括对抗生素、药物等的合理使用,以及对病患的情绪和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安抚。
3.4 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护理记录需要对护理过程、护理效果和特殊情况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以便其他医护人员了解病患情况和护理进展。
护士需要按规定及时、完整地记录护理内容,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3.5 护理质量评价护理质量评价是对护理工作的有效监督和评估。
护理质量评价包括对护理过程、护理结果和护理方法的评估,以及病患的满意度调查。
通过护理质量评价,可以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
四、管理要求4.1 依法依规执行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如今,在医疗领域中,护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点环节护理是指对患者在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建立一个完善的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目的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1. 规范重点环节护理的执行,确保护理质量;2. 保证患者在关键环节中得到适时、有效的护理服务;3. 提高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水平;4. 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三、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1. 护理人员要求:明确护理人员的资质要求和技能要求,包括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培训证明等;2. 重点环节护理工作流程:详细阐述每个重点环节护理的具体工作流程,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准确执行;3. 资源配备:明确所需人员、设备、药品等资源的配备标准,确保在重点环节护理中能得到及时支持;4. 护理评估和记录:规范护理评估和记录的方法,以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5. 患者安全措施:制定患者安全措施的标准,包括用药安全、防止跌倒、预防感染等;6. 知情同意:明确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对重点环节护理的知情同意要求,确保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和知情权;7. 护理交接:规定重点环节护理的交接要求,确保信息的连续性和准确性;8. 管理与培训:明确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要求,包括考核、绩效评价、持续教育等。
四、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1. 制度宣贯: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宣贯,确保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制度内容和要求;2. 培训教育: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3.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重点环节护理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4. 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重点环节护理纳入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范围,激励工作积极性;5. 不良事件处理: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总结,提高重点环节护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1.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重点环节护理的评价;2. 护理质量:通过护理质量评估,评价护理人员在重点环节护理中的表现;3. 安全指标:通过安全指标监测,评估重点环节护理的安全水平;4. 数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制度实施的效果。
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护理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护理重点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病房、ICU、急诊科等。
第三条护理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护理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具体职责、工作流程、管理措施和监督机制。
第二章责任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护理重点环节的责任人员,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并明确其成员、职责和工作范围。
第六条护理重点环节的责任人员应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做到心细、细心、细致。
第七条护理重点环节的责任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保障各项护理任务的顺利进行,并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和问题。
第八条责任人员应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九条护理重点环节应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工作的安全、规范、高效。
第十条护理工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随意更改和省略操作步骤,做到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第十一条护理工作应遵循“三查五核对”原则,即查核患者身份、查核医嘱信息、查核药物和物品的配送、核对患者用药过程、核对护理操作。
第十二条护理操作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给责任人员,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第四章管理措施第十三条护理重点环节应建立完善的标识和警示标识,明确工作区域和工作内容,减少操作错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十四条护理重点环节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护理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整理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改进计划。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
第五章监督机制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落实护理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是一种管理制度,它是为了保障患者在重点环节护理中获得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而制定的,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布实施后可对医院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和监督。
二、制定目的1.规范医院重点环节护理工作的管理,提高卫生标准,促进患者康复;2.明确重点环节护理工作的职责,加强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对护士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制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法》;2.国务院关于加强医院管理的决定;3.卫生部颁布的《护理管理规定》。
四、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部门和人员,尤其是重点环节护理人员。
五、管理机构医院护理部门是实施本制度的主责部门,在医院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的各项工作。
六、职责分工1.医院领导1.领导护理部门制定、修订本制度;2.对重点环节护理工作进行监督。
2.护理部门1.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2.按照本制度要求组织重点环节护理工作的培训、考核和指导工作;3.维护本制度的正常实施。
3.重点环节护理人员1.按照本制度要求,规范和提高重点环节护理质量;2.认真执行重点环节护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七、工作程序1.重点环节护理前1.护士要仔细查看医嘱和护理记录,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2.确认所需药品、器械和物资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患者要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患者对该项护理的适宜性。
2.重点环节护理中1.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各项操作;2.做好固定通气、氧气疗法、切换病床、解除管道、解缝和拆线等操作过程。
3.重点环节护理后1.及时规范性记录护理记录;2.对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效果并记录;3.护士负责对器材和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和管理。
八、责任追究对于违反本制度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纪律或其他处理。
九、制度宣传医院护理部要把本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一起进行宣传,以提高重点环节护理的管理和操作水平。
十、制度修订医院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水平,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相关推荐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通用12篇)在现在社会,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通用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篇11.在科主任领导下,护士长全面负责手术室管理。
2.工作人员管理:2.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
2.2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专用的隔离衣、裤、拖鞋、一次性口罩、帽子。
有皮肤感染灶或呼吸道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特殊情况呼吸道感染者需戴双层口罩。
手术室工作服不能在手术室以外的区域穿着。
2.3进入手术室人员未取得院级管理部门的许可,任何个人、科室及媒体不得携带各种摄影器材进行手术拍照、录像。
任何人员不能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使用。
2.4除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见习学生和参观者,需有老师带领或经医务处或护理部批准,并通知手术室护士长和有关科室的科主任。
见习或参观者,须在指定的手术间内参观,并接受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进入其他的手术间。
然任何违规者,手术室负责人有权拒绝其进入手术室,并通知有关部门。
2.5手术室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
患者进入手术室由护理人员陪伴,保证患者安全。
2.6手术室工作人员暂离手术室外出时,需向护士长请假,征得同意并安排好工作后方可离开。
3.环境管理:3.1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严禁吸烟和喧哗,值班人员需要就餐者应在指定地点就餐。
3.2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有接台手术时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有菌手术。
两台手术间进行空气消毒。
3.3手术每周彻底清洗、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
如果超过标准,应立即分析查找原因。
如有特殊感染应及时上报感管理科。
护理安全及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及重点环节管理制度护理安全及重点环节管理制度为确保医院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以下护理安全及重点环节管理制度:一、输液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及岗位职责,确保输液工作的正常进行。
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护士长为科室输液安全管理的责任人。
二、坠床跌倒管理对危重、昏迷、瘫痪老人、老年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走失、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三、压力性溃疡预防管理对卧床病人要定期翻身,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四、病床、轮椅和平车的安全使用管理对病床、轮椅和平车的使用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病人用车的安全。
五、新生儿、婴儿和儿童安全管理对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护理要特别注意,加强监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六、导管安全管理对各种导管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导管使用的安全。
七、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对职业暴露的护士要加强防护,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八、化疗药物安全使用管理对化疗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确保用药安全。
九、用氧安全使用管理对用氧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确保用氧安全。
十、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管理对危重病人的转运要加强管理,确保病人转运的安全。
十一、微量注射泵安全使用管理对微量注射泵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确保使用的安全。
签发人: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2、病房内的贵重药物由专人保管,加锁,并确保账物相符。
3、内服药和外用药分别标签清晰,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以避免误服。
八、抢救器材应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以及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抢救器械需保持良好的性能,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清点交接。
无菌物品应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九、病房通道要保持通畅、清洁,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以确保病人通行安全。
十、加强科室水电暖管理,确保不漏水、漏电、漏气。
护理管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护理管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一、护理人员管理护理人员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体,他们承担着直接照料患者的任务。
因此,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
护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建立护理人员轮岗制度,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和病情,提高其工作经验和能力。
另外,护理部门还应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估,奖惩有据,激励护理人员努力工作。
二、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规范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护理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操作规范,详细规定各项护理操作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护理部门还应定期对护理操作规范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其与最新的护理理论和技术相符。
此外,护理部门还应加强对护理操作规范的培训和宣传,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能正确掌握和遵守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杜绝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三、患者信息管理患者信息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护理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患者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和更新患者信息数据库,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资料和护理记录等。
同时,护理部门还应建立患者信息保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避免信息泄漏和滥用。
另外,护理部门还应建立患者信息的共享机制,确保医护人员都能及时获取并查阅患者信息,提高对患者的全面了解和护理质量。
四、护理质量评估护理质量评估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护理质量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护理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明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整改。
同时,护理部门还应建立护理质量改进机制,鼓励护理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促进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五、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它旨在预防和减少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意外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于重点病患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和规范的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是指对于危重患者、手术患者、高龄患者、急救患者、感染患者等具有特殊护理需求的患者进行的护理。
制定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旨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一、制定依据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制定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如《护理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等。
二、制度内容1. 职责分工: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在重点环节护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2. 护理流程:制定详细的重点环节护理流程,包括患者入院评估、护理计划制定、执行和评估等,保证整个护理过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 护理规范:制定针对不同重点环节护理的规范,包括对护理技术、操作方法、用药用具的规范,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4. 护理措施:介绍各种重点环节护理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药物的给予、疼痛的控制、感染的预防等,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5. 信息记录:明确重点环节护理过程中的信息记录要求,包括记录的内容、方式、时间等,保证护理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6. 护理质量评估:建立护理质量评估机制,对重点环节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改进护理质量。
7. 护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对重点环节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三、执行要求1.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护理工作,不得搞虚假记录和敷衍塞责。
2. 对于重点环节护理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确保患者的安全。
3. 护理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重点环节护理中的问题和难点,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四、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应设立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的相关岗位,负责监督和评估护理工作的质量,并及时改进工作流程和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及目的重点环节护理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乎病患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有效管理和规范重点环节护理工作,制定并实施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重点环节护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减少病患的不良事件发生,保障病患的权益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各个科室,特别是重点护理科室,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科、儿科等。
三、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1. 确定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入院护理、手术护理、疼痛管理、危重病患护理、医疗器械使用与消毒等。
2. 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 确保护理人员具备相关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4. 建立健全的护理质控体系,明确护理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指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强化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医疗护理计划,并及时沟通病情变化。
6. 建立护理文档管理制度,确保护理记录的规范化和完整性,为医疗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7. 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交流,关注病患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四、管理要求1. 负责制:每个护理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重点环节护理工作的管理。
2. 管理流程: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全面、系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
3. 监督与检查:建立定期监督和检查机制,对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课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保证其适应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要求。
5. 知识与经验分享:建立经验分享的平台,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护理质量。
6. 问题处理:建立健全的问题反馈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重点环节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五、附则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管理层所有。
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护理作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建立和完善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意义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引导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开展工作,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护理效果,保障患者权益。
三、管理内容和责任1. 护理流程管理: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包括入院护理、住院护理、手术护理、转院护理等各个环节,明确每个步骤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
2. 护理质量管理:建立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3. 护理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风险管理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4. 护理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的护理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传递护理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护理培训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6. 质量监控和评估:设立质量监控机构,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护理质量,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四、管理步骤和流程1. 制定管理制度: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制定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步骤。
2. 培训和宣传: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宣传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实施和监督: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开展护理工作,监督和指导护理人员按照流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4. 检查和评估: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持续改进。
5. 反馈和总结:及时反馈护理工作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并总结经验,与其他科室和医疗机构进行经验交流。
五、效果和成果通过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规范护理工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医疗机构中涉及到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制定的一套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重点环节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下面就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情观察与评估病情观察与评估是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观察和评估项目:制定明确的病情观察和评估项目,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等指标,以及疼痛、排尿、排便、饮食、感染等方面的观察和评估项目。
2.规定观察的频率和规范: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需求,制定观察的频率和规范,避免遗漏和延误。
3.记录和交流:规定观察和评估结果的记录方式,要求准确、详细,并及时与医疗团队进行交流,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二、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规范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重要的、涉及到患者生命安全的操作流程和步骤。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操作规范:针对各类操作和技术,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明确每个步骤和应注意的事项。
2.培训和考核:对护士进行相关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3.设备和器材的管理:对使用的各类设备和器材进行清洁、消毒、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三、医嘱执行与药物管理医嘱执行与药物管理是重点环节护理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医嘱的执行流程:规定医嘱的执行流程和责任人,明确核对医嘱的步骤和要求,避免医嘱执行的错误和遗漏。
2.规范用药管理:制定药品核对和给药方法的规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3.药品贮存和保管:对药品的贮存条件和保管方式进行规定,包括温度控制、防潮、光线等因素的考虑,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四、突发事件和灾害管理突发事件和灾害管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面对火灾、地震、疫情等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救援操作。
护理安全及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及重点环节管理制度一、引言护理安全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减少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安全及重点环节的管理制度,以实现最佳的护理安全管理。
二、概述护理安全是指为患者提供安全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是指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三、重点环节管理制度1. 体征监测体征监测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为了有效管理体征监测,需要制定以下制度:(1)明确体征监测的时间、频率和要求。
(2)确定体征监测结果的判定标准和处理方法。
(3)规范体征记录的要求和格式。
(4)培训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体征监测技能。
2.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任何药物使用不当都可能导致患者安全问题。
为了保障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制定以下制度:(1)建立科学的药品储存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规范药物发放、核对和计费的程序,防止药物发生错误。
(3)明确各类药物的使用规范、剂量和频次。
(4)加强药物使用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3. 导管护理导管护理是指对各类导管的正确插入和护理,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规范导管护理,需要制定以下制度:(1)明确导管插入的相关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
(2)规范导管的护理与观察要求,包括定期更换导管和观察导管是否存在堵塞、渗血等异常情况。
(3)建立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包括正确使用消毒液、加强手卫生等措施。
4. 手术室护理手术室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护理工作,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为了保障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需要制定以下制度:(1)明确手术安全核查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手术室内所有操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2)规范手术室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手术场所的洁净度。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患者交接、手术护理、输血输液、用药护理、危急重症患者护理等。
为了确保在这些重点环节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应急管理制度。
一、患者交接环节1、新入院患者交接(1)责任护士应提前准备好床位及相关用物,迎接新入院患者。
(2)患者到达病房后,护士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住院证等相关资料,确保准确无误。
(3)与护送人员进行病情交接,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经过、特殊护理需求等,并做好记录。
2、转科患者交接(1)转出科室护士应提前与接收科室联系,告知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需要特殊准备的物品和设备。
(2)填写转科交接记录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措施等。
(3)护送患者至接收科室,与接收科室护士当面交接患者的病情、皮肤情况、管道情况等,并共同签名确认。
3、手术患者交接(1)术前护士应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核对患者的手术信息、术前准备情况、过敏史等。
(2)术后手术室护士应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手术情况、麻醉方式、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引流管情况等,并详细记录。
二、手术护理环节1、术前准备(1)护士应协助医生完成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2)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备皮、胃肠道准备、药物过敏试验等。
(3)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宣教,告知手术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术中护理(1)严格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和物品,做好手术记录。
3、术后护理(1)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应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的情况,包括手术方式、麻醉情况、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引流管情况等。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记录。
(3)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活动、伤口护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制度一.重点环节包括以下内容:1.重点环节:病人交接、病人信息的正确标识、药品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道管理、压疮预防、病人跌倒、有创护理操作、医护衔接。
2.重点时段:晚班、夜班、连班、节假日、工作繁忙时。
3.重点病人:疑难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老年病人、接受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有自杀倾向的病人。
4.重点员工:护理骨干、新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近期遭遇生活事件的护士。
二、落实组织管理护士长应组织有关人员加强重点时段的交接班管理和人员管理,根据病房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人力,对重点时段的工作、人员、工作衔接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在排班中体现。
三、落实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制度、护理操作规程。
四、落实措施病房针对重点环节,结合本病房的工作特点,提出并落实具体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保证病人的护理安全。
五、落实人力根据护士的能力和经验,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病人的护理工作,及时检查和评价护理效果,加强对重点病人的交接、查对和病情观察,并体现在护理记录中。
六、控制重点员工工作职责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安排专人管理。
护理重点环节管理内容一、危重患者管理制度1.危重患者的特点是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因此对危重患者必须给予严密、全面的观察,及时分析、评估病情变化的治疗护理的效果,提供有效护理。
2.危重患者初诊或病情变化时,如医师未到场,接诊护士应做到初步抢救处理,如吸氧、开辟静脉通道等,待医师赶到后密切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无误注意观察病情,观察特殊治疗和特殊用药用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1次注意观察病情,观察特殊治疗和特殊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1次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所有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之,事后督促医生及时、据实补记医嘱,并签署全名。
3.危重护理记录应正确、准时、清晰,记录患者病情、用药、特殊治疗及检查的时间、出入量等,时间记录至分钟,并签署全名。
4.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如眼、口、皮肤、大小便及呼吸道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做好各种导管护理,当患者身上导管较多时,各导管标识应明确、醒目、清洁、衔接正确、牢固,避免误用,观察各种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准确记录,保持通畅。
6.及时正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引流液等标本,及时送检。
7.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掌握患者主要治疗、护理及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做好预防性护理。
8.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其安全,酌情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使用保护具必须告知)。
9.各项操作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必要时两人配合进行,严防误伤、烫伤、咬伤、抓伤、撞伤、坠床等情况发生。
10.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增强了解、支持,对创伤性检查和护理操作必须取得患者或家人知情同意,尊重患者人格,维护患者隐私和自主权。
11.护理中遇到疑难问题,护士长应及时组织讨论,酌情申请院内护理会诊,解决护理难题。
12.因病情需要转院、转科、手术时,须严格执行转交接制度。
二、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1.值班护士应严格遵照执行交接班制度。
2.危重病人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并做好口头书面交接。
3.危重病人必须认真交接病情(包括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皮肤压疮)、治疗、护理措施、护理记录等。
4.交接班护士必须做到交不清不接,接不清不交。
5.危重病人转科必须有医嘱及病人家属签署转科同意书方可转科,必须有专人护送。
6.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病人,交接起止时间、约束部位、局部皮肤及血液循环情况。
7.各种引流管通畅情况、伤口有无渗血、渗液、颜色,引流袋(瓶)更换时间等。
8.护士长必须检查危重病人交接班情况。
9.病房护士长对本病房的危重、特殊病人进行访视,必须时上报护理部,实行三级访视,并对危重病人进行护理指导,有记录。
三、病房药品安全管理制度1.药品分类⑴药品种类:内服药、注射药、外用药⑵管理分类:贵重药、抢救药、毒麻药2.药品分类管理⑴贵重药:设有用药登记本,护士发给病人后由病人签名。
⑵抢救药:设有专用清点本,每班清点有签名,护士长每周检查签名。
抢救病人完毕后及时补充。
要经常检查,严禁有过期药品。
⑶毒麻药:设专人、专柜、专锁,并清点登记,每班交接并有两人签名。
遵医嘱给病人使用,用后有登记,并保留空安瓿,专人持医生处方及空安瓿到药房请假。
3.药物领取方法⑴病人用药由医生开具处方,并进行登记。
⑵口服药:从病房取回后,由药班护士摆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4.发药及用药⑴按医嘱规定时间发药,提前或推后不得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药效。
⑵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认真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物名称,必要时让病人自己说出名字。
⑶口服药做到发药到口,及时收回空药瓶。
⑷用药后应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如有过敏、中毒等么应,立即停用,并报告医生,做好记录、封存及保存样品准备检验等。
⑸做好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
病人应知道使用的药物名称,作用及注意事项,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5.病房药品的使用及保管⑴药柜随时保持清洁整齐。
⑵内用与外用药品分开放置,静脉与肌注药分开放置。
并按有效时限的先后有计划使用,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和浪费。
⑶口服药存放于原装药瓶。
⑷静脉用药现配现有。
皮试液配制后注明日期、时期,限2小时内使用。
溶媒使用要注明开启日期、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
⑸胰岛素、肝素、疫苗、干扰素等放置冰箱内保存,定期检查,避免过期。
⑹易被光线破坏的药物应避光保存,如维生素C、氨茶碱、硝普钠、肾上腺素等。
⑺抢救药放在抢救车内,每日清点有签名,用后补齐,便于急救时使用。
⑻易燃、易爆的药品放置阴凉处,远离明火,如过氧乙酸、乙醇、甲醇等。
6.毒麻药管理补充细则⑴病房毒麻药品只能供住院病人按医嘱使用,其他护士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⑵设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严格加锁,并按需保持一定基数,每班交接班时,必须交接点清,双方用正楷字签全名。
⑶见医生开医嘱及专用处方后,方可给该病人使用,使用后留下空安瓿。
⑷设毒麻药使用登记本,注明病人姓名、床号、使用药名、剂量、使用日期及时间,护士用正楷字签名。
⑸定期检查药物有效期,避免过期。
四、危重、老年、小儿、肥胖等病人发生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制度1.执行“首护”负责制,护士对病人的入院介绍要详细,对危重、意识不清、老年、小儿等病人一定要详细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以防发生意外,并请陪护家属以签字为据。
2.如家属不陪伴,又未请陪护者,医生应记录在病程录上,请家属签字,当班护士也应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并请家属签字。
3.每天护士长带领管床护士、当班护士一起到床旁交接病人病情,并督促、检查、指导护理工作存在的隐患,以便及时改进。
每班必须严格执行床旁交接。
4.防跌倒:帮助病人熟悉环境,加深对床、布局和设施的记忆;地面滑,告知病人走动时,应穿耐滑的鞋子,尽量不穿拖鞋,以防滑倒。
护士长随时检查房间及走廊地灯是否有损坏,及时修理,保证晚夜间有足够的采光。
告知老年、病情重、有体位性低血压、服用降压药、安眠药的病人尽量夜间不去厕所,在床旁备好便器。
必须下床或上厕所者,一定要陪伴入厕。
配餐员发完餐后,即时请保洁工人或护工将地面拖干净,以免地面沾油渍致病人摔倒。
5.防坠床:危重、年高、小儿、肥胖病人加护栏,对意识不清、嗜睡、烦躁不安、肥胖、身体高大的老年病人加上双侧护栏,并加用椅子防护。
6.防呛防噎: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营养,进食时,体位要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坐位。
吃干食发噎者,进食准备水,每日食物不宜过多。
7.肥胖、有睡眠综合症者,夜间睡眠以侧卧为好,平卧时,以防舌后坠引起呼吸暂停,应给予肩部垫枕,保持气道通畅。
8.注意给药安全:发药时,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在给病人服用有过敏反应的药物时,医护护士应注意其延迟反应。
当静脉、肌注给药时,初次给有副作用(过敏反应)药物时,虽然过敏试验无反应,静脉滴注速度也应缓慢,发现病人有不适立即停止用药,让病人平卧,同时报告医生。
夜间或睡眠中给口服药,护士应将病人叫醒后再服,以防似醒非醒服药造成呛咳,使药物误入气管。
9.防抓伤: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剪短指甲,去除发夹,移开床头柜上的水杯等危险物品。
五、皮肤压力伤管理制度1.凡新入院病人要作全身皮肤检查,如发现压疮要及时作好详细记录向护士长汇报,并交班。
记录的内容包括:压疮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处理措施等,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
2.病区护士长每天要带领护士检查危重病人及瘫痪病人皮肤情况及各种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根据病情制定严格的护理措施,如:确定翻身时间,皮肤清洁、营养及预防、治疗方案等,必要时设置翻身卡,并保证措施落实。
3.加强质控检查:⑴护士长随时抽查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⑵对上报的压疮由护理部、护士长及皮肤压力伤管理小组护士及时进行检查及指导。
⑶护理部每季度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4.奖惩办法:⑴新入院病人带来压疮,如接诊护士无检查、无发现、无及时记录,按一般不良事件处理。
⑵由于交接班不清楚而未发现压疮,由接班者负责,按差错处理。
⑶因护理不当导致发生院内压疮,护士长应负责,如隐瞒不报,护士长负全责。
⑷凡院外带来三期以上压疮,视面积大小,若在本片区治愈者,经皮肤压力伤护理小组检查核实后由护理部酌情给予奖励。
六、皮肤压力伤防范措施、1.对危重、年老、消瘦、长期卧床等可能发生压疮的病人入院时,要对病人进行仔细检查,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放置气垫床或建立定期翻身卡。
翻身卡的填写必须真实、准确。
2.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
随时更换脏床单元。
3.大手术后,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对病情不允许搬动的病人或不可避免的压疮应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填写压易患病人评估表上交护理部)。
5.对手术时间过长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压疮的发生。
6.对转院、转科或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双方交接清病人的病情及皮肤情况。
7.交接班时,必须班班床前交接病人病情及皮肤情况,如病人病情变化随时评估记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七、围手术期护理制度一、手术前护理1.协助医生准确及时地做好病人的全面检查:如手术前需做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及肝、肾、心、肺功能等检查。
2.心理护理: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减轻术前害怕、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增加病人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建立面对现实,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利于机体的康复。
3.皮肤准备:彻底清洁皮肤,防止切口感染。
病人应剪指(趾)甲、洗澡,手术前一日,手术区域按备皮范围剃去毛发,清洁皮肤。
4.胃肠道准备:手术前一日服用泻药或灌肠,以排出粪便。
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以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因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