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19年8月课程考试《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性本善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 D )
A.孟子 B.荀子 C. 墨子 D.孔子
2.下列规范侧重指个体德行的是(A)
A.力行 B.公忠 C.正义 D.仁爱
3.庄子提出只有才是最大的快乐(D)
A.太和 B.大乐 C.安时 D.无为
4.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以下提法不属于二程看法的是(A)
三、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 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得分)
A.入世和济世 B.人世 C. 隐世 D.济世
8.自强不息的精神在 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 )
A.汉代儒家 B.先秦儒家 C.宋明儒家 D.近代儒家
9.在政治上,道家学派主张 ( )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无为而治 C. 处下不争 D;顺时安命
10.从行为修养方面看,讷言敏行的实质是 ( )
A.少说多做 B.多说少做 C.言行一致 D.谨言慎行
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E.王者之乐
5.道家学派的人格理想是宗( )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善人 E. 至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中民之性
只有在地位最高的人和地位最低的
2.廉洁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A.入世和济世 B.人世 C. 隐世 D.济世
8.自强不息的精神在 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
A.汉代儒家 B.先秦儒家 C.宋明儒家 D.近代儒家
9.在政治上,道家学派主张 (B)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无为而治 C. 处下不争 D;顺时安命
10.从行为修养方面看,讷言敏行的实质是 (D)
A.少说多做 B.多说少做 C.言行一致 D.谨言慎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性本善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D)
A.孟子 B.荀子 C. 墨子 D.孔子
2.下列规范侧重指个体德行的是(A)
A.力行 B.公忠 C.正义 D.仁爱
3.庄子提出只有才是最大的快乐(D)
A.太和 B.大乐 C.安时 D.无为
4.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以下提法不属于二程看法的是(A )
A.知先行后 B.能知必能行 C.知难 D.行是知功
5.知行统一的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知行统一关系认识的高峰( )
A.朱熹 B.王夫之 C.王阳明 D.颜元
6.荀子把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 )
A.仁义礼智信 B.自然无为 C.自强不息 D.仁义礼法
7.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意识(A)
5.思想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6.虽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却也提出了道德应与法制协调一致的问题。
7.儒家“以德去刑”的主张,作为一种指导现实政治的理论显得过于幼稚。
8.安仁乐道的看法到了荀子那里,出现了。
9.中国传统道德主要从和伦理学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和不朽。
10.庄子的义命论中透露出的人生如梦是不足取的。
A.知先行后 B.能知必能行 C.知难 D.行是知功
5.知行统一的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知行统一关系认识的高峰(C)
A.朱熹 B.王夫之 C.王阳明 D.颜元
6.荀子把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D)
A.仁义礼智信 B.自然无为 C.自强不息 D.仁义礼法
7.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意识(A)
A.荀子崇尚礼义但不排斥功利
B.认为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C.合于礼者为义
D.尧舜尚不能去掉人的利欲追求
E.以义胜利,以义制利
3.诚信中包含着的唯心和封建成份有.( )
A.至诚如神 B.君臣有信 C.一言九鼎 D.一诺千金 E.诚实无欺
4.孟子提出的“君子有三乐”是指( )
A.天伦之乐 B.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C.南面而乐
三、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 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得分)
1.以下学者属于性有善有恶论代表的是 (ABD )
A.世硕 B.杨雄 C.王安石 D.王充 E.告子
2.关于荀子的义利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六、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介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思想。
答:“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
全部答案在第2页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全部答案在第2页
学号:全部答案在第2页
学习中心: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荀子认为,人的天性除了利欲之心,还有天生的辨有知之能。
2.性本自然论始于庄子而成于。
3.义利关系即指道德和利益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又是的关系。
4.董仲舒的名言“正共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概括了孔盂的义利思想。 .
包通过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荀子认为,人的天性除了利欲之心,还有天生的辨有知之能。
2.性本自然论始于庄子而成于魏晋玄学。
3.义利关系即指道德和利益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又是公利与私利的关系。
4.董仲舒的名言“正共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概括了孔盂的义利思想。 .
5.仁爱思想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6.韩非虽主张不务而务法,却也提出了道德应与法制协调一致的问题。
7.儒家“以德去刑”的主张,作为一种指导现实政治的理论显得过于幼稚。
8.安仁乐道的看法到了荀子那里,出现了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9.中国传统道德主要从人性本善和伦理学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和不朽。
10.庄子的义命论中透露出的人生如梦是不足取的。
3.道德修养
4.静则清明
五、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简要分析下列观点)
1.知与行,功夫须著并列。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知道的越明白,理解的越透彻那么行动起来就越坚定不移,行动的越是坚定不移,那么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深更透彻。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1.人性本善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 D )
A.孟子 B.荀子 C. 墨子 D.孔子
2.下列规范侧重指个体德行的是(A)
A.力行 B.公忠 C.正义 D.仁爱
3.庄子提出只有才是最大的快乐(D)
A.太和 B.大乐 C.安时 D.无为
4.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以下提法不属于二程看法的是(A)
三、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 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得分)
A.入世和济世 B.人世 C. 隐世 D.济世
8.自强不息的精神在 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 )
A.汉代儒家 B.先秦儒家 C.宋明儒家 D.近代儒家
9.在政治上,道家学派主张 ( )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无为而治 C. 处下不争 D;顺时安命
10.从行为修养方面看,讷言敏行的实质是 ( )
A.少说多做 B.多说少做 C.言行一致 D.谨言慎行
D.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E.王者之乐
5.道家学派的人格理想是宗( )
A.圣人 B.真人 C.仙人 D.善人 E. 至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中民之性
只有在地位最高的人和地位最低的
2.廉洁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A.入世和济世 B.人世 C. 隐世 D.济世
8.自强不息的精神在 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
A.汉代儒家 B.先秦儒家 C.宋明儒家 D.近代儒家
9.在政治上,道家学派主张 (B)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无为而治 C. 处下不争 D;顺时安命
10.从行为修养方面看,讷言敏行的实质是 (D)
A.少说多做 B.多说少做 C.言行一致 D.谨言慎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性本善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D)
A.孟子 B.荀子 C. 墨子 D.孔子
2.下列规范侧重指个体德行的是(A)
A.力行 B.公忠 C.正义 D.仁爱
3.庄子提出只有才是最大的快乐(D)
A.太和 B.大乐 C.安时 D.无为
4.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以下提法不属于二程看法的是(A )
A.知先行后 B.能知必能行 C.知难 D.行是知功
5.知行统一的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知行统一关系认识的高峰( )
A.朱熹 B.王夫之 C.王阳明 D.颜元
6.荀子把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 )
A.仁义礼智信 B.自然无为 C.自强不息 D.仁义礼法
7.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意识(A)
5.思想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6.虽主张不务德而务法,却也提出了道德应与法制协调一致的问题。
7.儒家“以德去刑”的主张,作为一种指导现实政治的理论显得过于幼稚。
8.安仁乐道的看法到了荀子那里,出现了。
9.中国传统道德主要从和伦理学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和不朽。
10.庄子的义命论中透露出的人生如梦是不足取的。
A.知先行后 B.能知必能行 C.知难 D.行是知功
5.知行统一的认识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知行统一关系认识的高峰(C)
A.朱熹 B.王夫之 C.王阳明 D.颜元
6.荀子把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D)
A.仁义礼智信 B.自然无为 C.自强不息 D.仁义礼法
7.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意识(A)
A.荀子崇尚礼义但不排斥功利
B.认为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C.合于礼者为义
D.尧舜尚不能去掉人的利欲追求
E.以义胜利,以义制利
3.诚信中包含着的唯心和封建成份有.( )
A.至诚如神 B.君臣有信 C.一言九鼎 D.一诺千金 E.诚实无欺
4.孟子提出的“君子有三乐”是指( )
A.天伦之乐 B.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C.南面而乐
三、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 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得分)
1.以下学者属于性有善有恶论代表的是 (ABD )
A.世硕 B.杨雄 C.王安石 D.王充 E.告子
2.关于荀子的义利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六、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介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思想。
答:“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
全部答案在第2页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全部答案在第2页
学号:全部答案在第2页
学习中心: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荀子认为,人的天性除了利欲之心,还有天生的辨有知之能。
2.性本自然论始于庄子而成于。
3.义利关系即指道德和利益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又是的关系。
4.董仲舒的名言“正共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概括了孔盂的义利思想。 .
包通过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A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荀子认为,人的天性除了利欲之心,还有天生的辨有知之能。
2.性本自然论始于庄子而成于魏晋玄学。
3.义利关系即指道德和利益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又是公利与私利的关系。
4.董仲舒的名言“正共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概括了孔盂的义利思想。 .
5.仁爱思想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6.韩非虽主张不务而务法,却也提出了道德应与法制协调一致的问题。
7.儒家“以德去刑”的主张,作为一种指导现实政治的理论显得过于幼稚。
8.安仁乐道的看法到了荀子那里,出现了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9.中国传统道德主要从人性本善和伦理学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和不朽。
10.庄子的义命论中透露出的人生如梦是不足取的。
3.道德修养
4.静则清明
五、分析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简要分析下列观点)
1.知与行,功夫须著并列。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
知道的越明白,理解的越透彻那么行动起来就越坚定不移,行动的越是坚定不移,那么对事情的理解和认识就会更深更透彻。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