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剂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一、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共30分)1.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3分)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恒动观念D. 辨病论治答案:D。
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恒动观念,辨病论治不是其主要特点。
2.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3分)A. 抑木扶土法B. 培土制水法C. 滋水涵木法D. 佐金平木法答案:C。
解析: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等,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符合五行相生规律。
3. 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3分)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D。
解析:肾藏先天之精,为先天之本。
二、中医诊断学部分(共25分)1. 患者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5分)A. 萎黄B. 黄胖C. 阳黄D. 阴黄答案:A。
解析:萎黄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面色淡黄,枯槁无华;黄胖多为湿邪内阻所致;阳黄和阴黄多是黄疸的不同类型,有特殊的病因病机。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八纲辨证的内容?(5分)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标本答案:D。
解析: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标本不属于八纲辨证内容。
3. 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舌红少津,脉细数,其证型为?(5分)A. 风寒犯肺B. 风热犯肺C. 燥邪犯肺D. 肺阴亏虚答案:D。
解析:肺阴亏虚,肺失濡润,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舌红少津、脉细数也是阴虚之象;风寒犯肺多有咳嗽伴恶寒等症状;风热犯肺多有咳嗽伴发热等症状;燥邪犯肺多有干咳少痰,但没有阴虚表现。
4. 患者腹部胀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舌苔薄白,脉弦,其证型为?(5分)A. 气滞证B. 血瘀证C. 气虚证D. 血虚证答案:A。
解析:气滞则胀痛,攻窜不定,嗳气或矢气后气滞减轻则胀痛减轻,弦脉也多见于气滞证;血瘀证多有刺痛、舌紫暗等表现;气虚证多有乏力等表现;血虚证多有面色苍白等表现。
中医方剂学 (4)
中医方剂学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小青龙汤的主治是。
() [单选题] *A.外寒里饮证(正确答案)B.风寒表实证C.风寒表虚证D.外寒里热证E.外感寒湿证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第二节辛温解表剂-小青龙汤主治病证的知识点。
(2)小青龙汤的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BCDE错误,A 正确。
2.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
() [单选题] *A.散风除湿,宣痹止痛B.疏风通络,散寒除湿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正确答案)D.疏风清热,宣痹止痛E.发汗解表,祛风胜湿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第二节辛温解表剂-九味羌活汤功用的知识点。
(2)九味羌活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3.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功用的方剂是。
() [单选题] *A.银翘散B.桑菊饮(正确答案)C.麻黄汤D.小青龙汤E.麻杏石甘汤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第三节辛凉解表剂-桑菊饮功用的知识点。
(2)A项,银翘散功用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项,桑菊饮的功用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C项,麻黄汤的功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D项,小青龙汤的功用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E项,麻杏石甘汤的功用是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故选B。
4.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干姜的方剂是。
() [单选题] *A.实脾散、归脾汤B.归脾汤、健脾丸C.健脾丸、温脾汤D.温脾汤、实脾散(正确答案)E.归脾汤、温脾汤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三章泻下剂-第三节温下剂-温脾汤组成的知识点。
(2)实脾散组成药物: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干姜、甘草、生姜、大枣。
温脾汤组成药物:大黄、干姜、当归、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表
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表摘要:一、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的基本概念2.阴阳五行学说3.藏象学说4.气血津液学说5.经络学说二、中医诊断学1.四诊方法2.八纲辨证3.病因病机4.病症辨析三、中药学1.中药的性能2.中药的分类3.中药的炮制4.中药的配伍5.常用中药四、方剂学1.方剂的组成2.方剂的分类3.方剂的用法4.常用方剂五、针灸学1.经络与腧穴2.针灸的治疗原则3.针灸的技法4.针灸的临床应用六、推拿学1.推拿的基本手法2.推拿的治疗原则3.推拿的临床应用七、中西医临床实践1.内科疾病2.外科疾病3.妇产科疾病4.儿科疾病5.传染性疾病八、医学伦理学与医患沟通1.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2.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内容3.医患沟通的技巧4.医疗纠纷的处理正文:中西医临床医学课程表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实践以及医学伦理学与医患沟通等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以及经络学说等。
这些理论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医诊断学是研究中医诊断方法的一门学科,包括四诊方法、八纲辨证、病因病机以及病症辨析等内容。
通过这些方法,中医师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中药学和方剂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能、分类、炮制、配伍以及方剂的组成、分类、用法等方面的学科。
中药和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
针灸学和推拿学分别是研究针灸和推拿治疗方法的科学。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和腧穴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推拿则是通过手法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中西医临床实践涵盖了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产科疾病、儿科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等方面。
这些内容体现了中西医临床医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医学伦理学与医患沟通是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医学伦理学教育医生要遵守职业道德,维护患者的权益;医患沟通则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医超级宝典 第四章 方剂学 第十四单元
第四章方剂学第十四单元理血剂■考点一概述(一)理血剂的适用范围用于血行不畅,瘀血或出血等证(二)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辨清致病原因,分清标本缓急。
2. 临证应用活血剂,做到化瘀不伤好血,行血不致出血。
3. 临证运用止血剂,当重视“止血防瘀”,必要时可以适当配伍行血化瘀之品,使止血而不留瘀。
4. 活血药性多破泄,活血祛瘀剂均能促进血行,易动血、堕胎,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应当慎用。
■考点二活血祛瘀1.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药物】桃仁、桂枝、大黄、炙甘草、芒硝。
【趣味记忆】桂将军忙逃国(桂将军芒桃国)。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证候】下焦蓄血证。
【配伍意义】桃仁破血祛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药相配瘀热并治为君。
2.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药物】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趣味记忆】学府耕牛只吃生地的桃仁四物紫草(血府梗牛枳赤生地∗桃红四物紫草)。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证候】胸中血瘀证。
【配伍意义】方用桃仁、红花、赤芍、生地黄、川芎、当归活血化瘀而兼养血。
【配伍特点】气血并调,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养活同施,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佐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3.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药物】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
【趣味记忆】川龟骑龙吃桃花(川归芪龙赤桃花)。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证候】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配伍意义】重用生黄芪为君,补气行血,使气行则血行,祛瘀不伤正。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络以治标,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
4.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助理不考)【组成药物】柴胡、酒大黄、栝楼根、当归、酒桃仁、红花、甘草、穿山甲。
【趣味记忆】将军归天山柴老献红桃。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证候】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
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着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着,金盾出版社。
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
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着,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着。
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家着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一《中医基础理论》二、《中医诊断学》(一)四诊: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二)望诊: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三)切诊: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4、晋·王叔和《脉经》(四)辨证: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2、现代·姚乃礼着《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三、《中药学》1、现代·颜正华《药性歌括四百味》1、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1、现代·王绪前《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2、清代·吴洛仪《本草从新》3、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4、民国·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四、《方剂学》1、清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2、现代·丁光迪《增订中药配伍运用》3、现代·刘子民《汤头趣记图释》4、现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附:四小经典1、明·李时珍《濒湖脉学》2、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3、清·汪昂《汤头歌诀》4、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贰、四大经典一、黄帝内经类:1《内经知要》明·李中梓《内经知要》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3、现代·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方剂学》特色简介
《方剂学》特色简介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本课程应安排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之后进行。
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方剂学的主要内容教材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是总论,重点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治法与方剂以及方剂分类、组成和配伍、剂型、用法的基本知识;下篇各论,主要是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19类。
选入基础方、代表方以及临床常用方共362首,其中正方182首,附方180首。
最后还附有“常用中成药选录”、“方剂歌诀”和“方名索引”。
每类方剂分为概说、正方、小结、复习思考题四个部分。
概说的内容包括每类方剂的定义、治法、功用、适应范围、使用注意,以及这类方剂的适应证、临床特点、常用药物、配伍方法、代表方等。
正方内容有方名与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运用、附方、文献摘要、临床报道、实验研究等项,小结内容是将每类方剂提纲挈领地予以综合、对比,分别各方的异同。
复习思考题,是根据本章方剂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方剂学则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三、方剂学的作用中医临床治疗疾病,选药配伍组成方剂,是主要手段,而方剂学研究的内容,又是以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前期基础学科的内容为基础的,因此,方剂学在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一大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已学基础学科的知识,互相印证,既能使已学的基础理论为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内容服务,又能通过有目的的联系,进一步加深理解已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好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剂学试题四
试题四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提出君臣佐使组方理论的医著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医学心悟》D《伤寒明理论》E《圣济总录》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古今名医方论》B《医方考》C《伤寒明理论》D《医方集解》E《祖剂》3、下列方剂中,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A.败毒散 B.大青龙汤 C.九味羌活汤 D.独活寄生汤E香苏散4、张介宾所创平散风寒治法的代表方剂是:A止嗽散 B香苏散 C参苏饮 D正柴胡饮 E小柴胡汤5、十枣汤的功用是:A泻热逐水 B攻逐水饮 C攻下冷积 D 补气健脾 E健脾消食6、痛泻要方的组成不含有下列哪味药A炒陈皮 B黄连 C炒白术 D 炒白芍 E防风7、患者咳嗽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治疗当首选A麻杏石甘汤 B泻白散 C清气化痰丸 D定喘汤 E苇茎汤8、左金丸原方中,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A1:1 B2:1 C3:1 D 4:1 E6:19、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代表方剂是A清营汤 B黄连解毒汤 C犀角地黄汤 D普济消毒饮 E清瘟败毒饮10、具有滋阴降火、固表止汗功用,治疗阴虚火旺盗汗的常用方剂是A当归六黄汤 B玉屏风散 C防己黄芪汤 D牡蛎散 E大补阴丸11、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共有的药物是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12、治疗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的常用方剂是A仙方活命饮 B当归补血汤 C 阳和汤 D炙甘草汤 E苇茎汤13、完带汤中用量最重的一组药物是A人参、苍术 B白芍、车前子 C白术、山药 D陈皮、甘草 E柴胡、黑芥穗14、具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的常用方剂是A龟鹿二仙丹 B右归丸 C大补阴丸 D地黄饮子 E右归饮15、易黄汤的功用是A健脾清热,祛湿止带 B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C养肝清热,祛湿止带D润肺清热,祛湿止带 E宁心清热,祛湿止带16、人参、玄参、丹参同用的方剂是A清营汤 B天王补心丹 C百合固金汤 D清燥救肺汤 E养阴清肺汤17、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共用的药物是A半夏 B生姜 C竹茹 D 丁香 E柿蒂18、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常用方剂是A复原活血汤 B当归四逆汤 C温经汤 D血府逐瘀汤 E补阳还五汤19、治疗温燥伤肺轻证的常用方剂是A桑菊饮 B桑杏汤 C清燥救肺汤 D 杏苏散 E麦门冬汤20、保和丸中连翘的配伍意义是A清热解毒 B辛凉透表 C清热散结 D疏散风热 E透热转气21、治疗寒热错杂、正气虚弱之久泻久痢之常用方剂是A芍药汤 B白头翁汤 C四神丸 D乌梅丸 E真人养脏汤22、健脾丸的辩证要点不包括A大便不通 B食少难消 C脘腹痞闷 D 苔腻微黄 E脉虚弱23、乌梅在二陈汤中的配伍意义A涩肠止泻 B收敛止血 C安蛔止痛 D生津止渴 E收敛肺气24、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25、依据“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理论而组方的方剂是A桑杏汤 B桑菊饮 C清燥救肺汤 D杏苏散 E百合固金汤26、川芎茶调散主治头痛的病机是A外感风邪 B肝阳上亢 C气虚不升 D 血虚不荣 E瘀血阻络27、复原活血汤中,对大黄炮制的要求是A先煎 B后下 C酒浸 D炒炭 E生用28、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A.木香、香附B.苍术、厚朴C.木香、厚朴D.栝楼、厚朴E.青皮、陈皮29、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A阳中求阴 B辛开苦降 C寒热共用 D三补三泻 E散中有收30、具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功用的方剂是A桑螵蛸散 B金锁固精丸 C缩泉丸 D肾气丸 E归脾汤二、多项选择题(2-5个正确答案)1、败毒散中,配伍人参的意义是A益气以扶其正 B助正以鼓邪外出 C助正以防邪入里D大补元气以固脱 E使辛散而不伤正2、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包括A大黄 B黄连 C芒硝 D栝楼 E甘遂3、具有“甘温除热”作用的方剂有A当归补血汤 B补中益气汤 C参苓白术散 D归脾汤 E小建中汤4、下列方剂组成中含有黄芪的方剂是A补中益气汤 B当归补血汤 C补阳还五汤 D玉屏风散 E炙甘草汤5、使用紫雪的辩证要点包括A神昏谵语 B 高热烦躁 C痉厥 D舌红绛 E脉数实6、桂枝茯苓丸组成药物包括A桂枝 B茯苓 C丹皮 D桃仁 E芍药7、小活络丹的功用是A养血活血 B祛风除湿 C化痰通络 D 解表散寒 E活血止痛8、使用增液汤的辩证要点包括A便秘 B口渴 C腹胀 D舌干红 E脉细数9、藿香正气散的配伍特点是A表里双解 B辛开苦降 C升清降浊 D化湿辟秽 E理气和中10、清气化痰丸的君药是A半夏 B黄芩 C栝楼仁 D陈皮 E胆南星三、填空题1、被《温病条辨》成为“辛凉轻剂”的方剂是()。
师承考试内容
师承考试内容一、师承考试内容大揭秘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师承考试内容,这可太重要啦!(一)中医基础理论部分这部分在师承考试里占的比重还不小呢。
比如说阴阳五行学说,这可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阴阳学说里,像什么是阴,什么是阳,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像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这些概念得搞清楚。
五行学说中的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还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些顺序和原理都得牢记。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一些选择题,像“以下关于阴阳关系描述错误的是()”,这部分内容大概能占20%的分值呢。
答案解析就是要把每个选项涉及的阴阳关系概念解释清楚,比如如果选项说阴阳是完全相同的,那肯定是错的,因为阴阳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二)中医诊断学部分中医诊断学可是很有趣又很有挑战性的。
四诊合参是关键,望诊里看神色形态,像面色苍白可能是血虚或者阳虚,面色潮红可能是阴虚或者实热。
舌诊也很重要,舌头的颜色、舌苔的薄厚、润燥等都能反映身体的状况。
闻诊中的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的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这些都得滚瓜烂熟。
切诊的脉诊,28种脉象的特点要能区分,浮脉轻轻按就能感觉到,沉脉要重按才明显。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病例分析题,给一个病人的症状表现,让你判断是什么证型,这部分占30%的分值。
答案解析就需要详细分析每个症状对应的证型依据。
(三)中药学部分中药学那就是各种药的大集合啦。
每味药的功效、主治、性味归经都要知道。
像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它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配伍题,像“麻黄和桂枝配伍常用于治疗()”,这部分大概占15%的分值。
答案解析就是要解释麻黄和桂枝配伍后的协同作用以及针对的病症原理。
(四)方剂学部分方剂学就是各种药组合成的方剂啦。
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方解都得掌握。
比如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它主要是发汗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剂学笔记
方剂学笔记知识提纲方剂学总论1、方剂学的发展史2、方剂与治法3、方剂的分类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5、方剂的剂型6、方剂的用法7、方剂的命名8、方剂学的学习方法个论1、解表剂2、泻下剂3、和解剂4、清热剂5、祛暑剂6、温里剂7、补益剂8、固涩剂9、安神剂10、开窍剂11、理气剂12、理血剂13、治风剂14、治燥剂15、祛湿剂16、祛痰剂17、消食剂19、驱虫剂18、涌吐剂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常用治法1、方剂的组成原则2、方剂的变化形式1、煎法2、服法总论一、方剂学的发展史1、什么是方剂?2、什么是方剂学?3、学习方剂的重要性4、发展史:(1)、商代伊尹创制了汤药。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剂著作。
(3)、《黄帝内经》,①确立了君臣佐使组方原则;②奠定了“七方类分法”(最早的方剂分类)的基础。
(4)、《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为“方书之祖”。
(5)、《肘后备急方》,其方药多价廉易得,简便有效。
(6)、《备急千金要方》,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7)、《太平圣惠方》,我国历史上由国家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8)、《太平惠民各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
(9)、成无己的《伤寒药方明理论》,开辟方解之先河。
(10)、明代朱《普济方》,历史上最大的一部方书(古代,载方64739首)。
二、方剂与治法1、方与法的关系:治法是方剂的理论指导;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2、常用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促进发汗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三、方剂的分类现代各中医院校统编的《方剂学》讲义等,都沿用了综合分类法。
四、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教案
课程名称 方剂学 年级 专业、层次 中医学专业本科
任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 解表剂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① 辛凉解表剂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0 分钟)
② 银翘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40 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 使学生了解泻下剂的用药、功用与适应证候。
② 使学生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运用及相关类方的组成、功用、主治等。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① 方剂学发展简史。( 10 分钟)
② 方剂与治法。( 80 分钟)
③ 方剂的分类。( 30 分钟)
④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80 分钟)
④ 大黄附子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对比讲解温脾汤)。( 20 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 大承气汤主治证(痞、满、燥、实)及配伍特点(攻润,引气下行)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 银翘散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 桑菊饮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及证治要点。
• 银花、连翘和荆芥、淡豆豉的配伍意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 使学生了解辛凉解表的用药、功用与适应证候。
② 使学生掌握银翘散、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运用及相关类方的组成、功用、主治等。
• 理解大承气汤主治证热结旁流的通因通用治法及煎服法。
2021方剂学第四章和解剂单元测试及答案 (20)
2021方剂学第四章和解剂单元测试及答案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用量比例是()A 1:1B 2:1 C3:2 D 4:3 E 8:3答案:E(答案分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东汉时期半斤相当于八两)2、逍遥散与蒿芩清胆汤所共有的药物是()A柴胡、白芍 B枳实、陈皮 C茯苓、甘草 D黄芩、半夏 E白术、当归答案:C(答案分析:逍遥散组成柴胡、白术、白芍、茯苓、当归、甘草、生姜、薄荷;蒿芩清胆汤组成青蒿、竹茹、半夏、赤茯苓、黄芩、枳壳、陈皮、碧玉散)3、逍遥散中养血柔肝的“药对”是()??????A柴胡、白芍 B当归、白芍 C柴胡、炙甘草 D当归、炙甘草E当归、白术答案:A(答案分析: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4、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遂成的心下痞,治宜首选()A黄连汤 B甘草泻心汤 C生姜泻心汤 D半夏泻心汤 E大柴胡汤答案:D5、和解剂中煎法要求“去渣,再煎”的方剂是()A大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四逆散 D小柴胡汤 E痛泻药方答案:D(答案分析: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6、原方主治里有浊气实热并夹有表邪者的方剂是() ?????A 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证B 小柴胡汤——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疟疾,黄疸,内伤杂病兼有少阳证C 厚朴七物汤D 麻杏甘石汤——表邪未解,邪热壅肺E 大柴胡汤{少阳病未解兼阳明热结证}答案:C?7、小柴胡汤中和解少阳的药对是()A柴胡、黄芩 B柴胡、半夏 C黄芩、半夏 D柴胡、人参 E人参、半夏答案:A8、柴胡在逍遥散中的作用是( )A 疏肝解郁 B解肌退热 C和解少阳 D解表透热 E升举阳气答案:A(答案分析: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功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
)9、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症状是()A发热头痛 B心烦自汗 C咳嗽胸痛 D胸胁苦满 E腹满便秘答案:D(答案分析:小柴胡汤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10、逍遥散与四逆散所共有的药物是()A柴胡、白芍 B白芍、当归 C白术、茯苓 D柴胡、当归 E枳实、甘草答案:A(答案分析:四逆散组成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逍遥散组成柴胡、白术、白芍、茯苓、当归、甘草、生姜、薄荷)11、蒿芩清胆汤的功效是()A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B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逍遥散C 解表清里D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痛泻药方 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答案:D?12、柴胡枳桔汤的功效是()A 和解少阳,扶正祛邪B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C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D 和解透表,畅利胸膈E 和解少阳,解表利咽答案:D13、柴胡疏肝散的功用为()A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四逆散B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逍遥散C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痛泻要方D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E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答案:D14、痛泻要方出自( )A《伤寒论》 B《丹溪心法》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金匮要略》 E《普济方》答案:B15、痛泻药方中君药是()A防风 B陈皮 C白术 D白芍 E柴胡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四逆散的功用为( )( )( )( )( )BCA回阳救逆 B疏肝理脾 C透邪解郁 D缓急止痛 E活血行气答案:BC2、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共有的药物是( )( )( )( )( )A柴胡 B黄芩 C半夏 D生姜 E甘草答案:ABCD3、和解剂的分类包括 ( )( )( )( )( )A和解少阳 B调和肝脾 C调和寒热 D表里双解 E以上均是答案:ABC4、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有( )( )( )( )( )A陈皮 B枳壳 C青黛 D柴胡 E甘草答案:ABCE5、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有( )( )( )( )( )A补泻兼施 B调和肝脾 C寒热互用 D表里双解 E辛开苦降答案:ABCE三、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痛泻要方主治____肝郁脾虚之痛泻__________。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内容四个单元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内容四个单元摘要:一、中医执业医师笔试概述二、第一个单元: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2.主要内容3.应试技巧三、第二个单元:中医诊断学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2.诊断方法3.应试技巧四、第三个单元:中药学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2.主要药物分类3.应试技巧五、第四个单元:方剂学1.方剂学的基本概念2.主要方剂分类3.应试技巧六、总结与备考建议正文:中医执业医师笔试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认证的重要环节,涉及内容广泛,要求熟练掌握。
本文将对笔试的四个单元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中医执业医师笔试概述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
每个单元都是中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二、第一个单元: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概念。
掌握这些理论对于理解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主要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精、津液等概念。
3.应试技巧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考试,建议考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其中的道理,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多做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第二个单元:中医诊断学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辨证的方法。
2.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每一种诊断方法都有其特点和规律,需要考生熟练掌握。
3.应试技巧建议考生多观察、多实践,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诊断过程中,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四、第三个单元:中药学1.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状、品质、性能、配伍、应用等内容的学科。
2.主要药物分类中药主要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每一类药物都有其特点和应用范围,需要考生熟练掌握。
方剂学第四单元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调和表里。
要点二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和解剂作用虽然平和,但也不能滥用。
2.凡邪在肌表,或已完全入里,而不在半表半里,或不属脏腑不和、表里同病者,都不宜使用和解剂。
3.因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不足而致寒热往来者,也不能使用和解剂,用之则重伤气血。
[讲义编号NODE70101700204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一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讲义编号NODE70101700204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证候分析[讲义编号NODE70101700204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组方原理】佐:半夏、生姜——一降一升,和胃降逆以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并防邪气内传使: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讲义编号NODE70101700204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要点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讲义编号NODE70101700204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101700204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组方原理】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 +小承气汤去厚朴(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枳实)+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讲义编号NODE70101700204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鉴别】大柴胡汤兼能内泻热结,用治少阳、阳明合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为主证;小柴胡汤功专和解少阳,又能扶正,用治少阳病,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脉弦为主证。
中医学基础(二)-方剂学(四)-2011年版
1、清暑益气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A:呕逆烦渴B:身热汗多C:口干心烦D:体倦少气E:脉虚数答案:A2、组成不含粳米、甘草的方剂是A:白虎汤B:麦门冬汤C:泻白散D:(王氏)清暑益气汤E:清胃散答案:E3、病人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治宜用A:导赤散B:八正散C:六一散D:小蓟饮子E:黄土汤答案:D4、炎夏之季,身热汗多,咽干口燥,体倦气短,舌红少津,脉虚细,治宜用A:六一散B:竹叶石膏汤C:清暑益气汤D:生脉散E:白虎汤答案:C5、理中丸除温中补虚外,还具有的功用是A:和中缓急B:降逆止呕C:降逆止痛D:养血通脉E:补气健脾答案:E6、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者,治疗应选用A:四逆汤B:当归四逆汤C:回阳救急汤D:右归丸E:大建中汤答案:A7、回阳救急汤除回阳救急外,还具有的功用是A:益气养阴B:养血通脉C:益气生脉D:活血止痛E:养血敛阴答案:C8、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A:小建中汤B:温胆汤C:四逆汤D:当归四逆汤E:理中丸答案:B9、以下不含甘草的方剂是A:黄芪桂枝五物汤B:小建中汤C:当归四逆汤D:理中丸E:四逆汤答案:A10、四逆汤主治证中无下列何项A:恶寒肢厥B:呕吐下利C:神衰欲寐D:舌苔白滑E:脉微细数答案:E11、小建中汤重用饴糖和芍药是针对下列何项而设A:虚劳里急腹痛B:面色苍白C:腹满食少D:神疲欲寐E:口淡不渴答案:A12、以下哪项不是理中丸的主治范围A:腹痛喜得温按B:阳虚失血C:中焦虚寒所致的小儿慢惊风D:肝胃虚寒之胃脘痛E:脾胃虚寒之下利答案:D。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 ;. 中医四大基础、四小经典、四大经典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自学
四大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四大经典一:《难经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瘟疫条辨》 四大经典二:《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四小经典:《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
另外,中医临床实践非常重要!做为自学者,很难有大量接触治疗病人的机会。
弥补的方法之一是阅读古今名医的医案类著作,如张璐的《张氏医通》、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四大经典视频教程
• 《内经》 77课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 杨旭教
授
• 《黄帝内经》 80课时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洪图教
授
• 《伤寒论》 70课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 郝万山教
授
• 《金贵要略》 80课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金匮教研室主任 王雪华教授 • 《温病学》 72课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 刘
景源教授
四大基础视频教程
•
《中医基础理论》75课时 辽宁中医学院 李德新教授主讲
• 《中医诊断学》 75课时 湖南中医药大学 朱文峰教授主讲
• 《中药学》 79课时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廷模教授主讲
• 《方剂学》 83课时 成都中医药大学 邓中甲教授主讲。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考试笔记一、中医基础理论1. 阴阳学说这阴阳啊,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是一种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阴呢,就像是夜晚那种比较安静、寒冷、内敛的感觉。
比如说女性属阴,那女性的身体特点往往比较柔和。
阳呢,就像白天,充满活力、温热、外向。
男性属阳,就比较强壮有力啦。
在人体里,脏腑也分阴阳呢。
像心、肺就属阳,肝、脾、肾就属阴。
这阴阳要是平衡了,人就健康,要是不平衡,就容易生病,就像天平歪了一样。
2. 五行学说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
木呢,就像春天的树木,充满生机,它对应的是肝。
火就像夏天的太阳,很热很旺,对应心。
土就像大地,厚实稳重,对应脾。
金就像秋天的金属,锋利又收敛,对应肺。
水就像冬天的河流,寒冷又滋润,对应肾。
它们之间还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呢。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呢,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五行的关系要是乱了,身体也会出毛病。
3. 藏象学说先说说心吧,心可不光是泵血的器官哦。
在中医里,心主神明,就像身体里的老大,管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呢。
要是心出问题了,可能就会失眠、心烦意乱啥的。
再看肝,肝主疏泄,就像身体里的交通警察,调节着气的运行。
要是肝气不舒,人就容易生气、郁闷,还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呢。
脾主运化,就像身体里的粮食加工厂,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营养物质。
要是脾不好,就会没胃口,吃啥都不香。
肺主气司呼吸,就像身体里的换气扇,把新鲜空气吸进来,把浊气排出去。
肾主藏精,就像身体里的宝藏库,藏着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对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可重要了。
二、中医诊断学1. 四诊望诊就是看啦。
看人的面色、舌苔啥的。
比如说一个人脸色苍白,可能就是气血不足。
舌苔要是厚腻,可能就是脾胃有湿气。
闻诊呢,就是听声音和闻气味。
声音洪亮的人,一般身体比较好。
要是有口臭,可能是胃里有热。
问诊就很重要啦,要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啥的。
比如说病人说头疼,那得问是哪个部位疼,是刺痛还是胀痛,疼了多久了等等。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范围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范围一、中医基础理论部分1.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有哪些呢?这可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哦。
就像白天和黑夜,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 五行学说又是怎么回事呢?它包括五行的特性、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等。
比如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相克呢,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 藏象学说里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要清楚。
像心主血脉、主神明,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等。
4. 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功能也是考点。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
5.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就像身体里的交通网络,把各个脏腑器官联系起来。
6. 病因学说中的六淫、七情等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中医诊断学部分1. 望诊里望面色、望舌象等都很重要。
正常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的,而舌象可以反映身体的很多情况呢。
2. 闻诊中听声音和嗅气味。
比如说病人声音高亢有力可能是实证,声音低微无力可能是虚证。
3. 问诊要全面。
像问寒热、问汗、问疼痛等。
比如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
4. 切诊中的脉诊。
28种脉象的特征、临床意义都要掌握。
像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等。
三、中药学部分1.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2. 常用中药的功效和主治。
比如麻黄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等。
3. 中药的配伍关系。
像相须、相使可以增强疗效,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性或副作用。
四、方剂学部分1. 方剂的组成原则。
君、臣、佐、使各有其作用。
2. 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和配伍意义。
例如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中医方剂学第4章清热剂
配伍特点
清营汤
1、体现了透热转气 2、用丹参体现了凉而不瘀
清营汤
运
辨证要点
用
本方主治温病热邪传入营分证。以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 舌绛而干,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加减变化
清营汤
可按气分证与营分证的侧重点调整方中药量: 若气分热偏盛宜重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也可加
石膏、知母; 营分热盛,则重用水牛角、生地、玄参。 若加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蚤休、蒲公英等,可增强
本方解毒之功。 ●若神昏谵语较重:加安宫牛黄丸 ●若高热烦躁抽搐:加羚羊角、钩藤、地龙,或紫雪丹 ●若寸脉细数,舌干较甚者,可去黄连,以免苦燥伤阴。
现代运用
清营汤
现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 病,具有高热烦躁,舌绛而干等营分 见证者。
清营汤
使用注意
原书指出“苔白滑者,不可与也”。使用本 方应注意舌诊,舌质绛而苔白滑,是夹湿之 象,误用本方,则助湿留邪,延长病情(因 方中生地、麦冬、玄参等是养阴滋腻之品)。 故必须舌绛而干方能使用本方。
第四章 清热剂
一、概念
药物:清热药物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治证:里热证。
—— “八法”中的“清
法”
二、立法依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三、清热剂的运用原则
一般用于表证已解,热已入里,或里热已 盛尚未结实,若表邪未解,热已入里,应 表里双解。
四、分类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营血热证(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火热毒盛证(黄连解毒汤、凉膈散、
清营汤
功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解
清营汤
方剂学考点梳理
方剂学考点梳理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科学。
2治法:将四诊所得到的病情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判断确定证候之后所拟定的具体治疗措施3治法与方剂的关系:辩证统一(治法是遣药组方的指导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手段)4治法特点:1两个层次(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治疗方法;根据具体证候确立具体治法);2多体系(脏腑辨证-宣肺止咳,和胃降逆;六经辨证-和解少阳,内泻阳明热结;卫气营血辨证-清营凉血;三焦辨证-宣上,畅中,治下)5常用治法:程氏八法《医学心语》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促进发汗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治疗表证(麻疹、疮疡、疟疾、痢疾水肿在身半以上吐法:通过药物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
“其高者,引而越之”和法: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齐亢厉之谓和消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6方剂的分类:1按组成分类:《伤寒明理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并将内经中的重改为复2按功用分类:十剂: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3按治法分类:程式八法7方剂组成原则: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2针对兼病或兼证其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2佐制药:(生姜制半夏之毒)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吴茱萸)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1引经药:即能饮方中诸药达于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8方剂的变化形式:药味加减的变化,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方剂的剂型:1汤剂: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根据病情加减使用2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携带,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3丸剂:吸收缓慢,药效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解表剂9含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10适应范围:治疗表证,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病初起之时11使用注意:不宜久煎,以便身持续微汗为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温里剂:吴茱萸汤、大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7)表里双解剂:石膏汤、五积散。
(8)补益剂:泰山磐石散、补肺阿胶汤、大补阴丸、虎潜丸、左归丸、右归丸。
(9)安神剂:珍珠母丸、磁朱丸、甘麦大枣汤。
(10)开窍剂: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紫金锭(玉枢丹)、苏合香丸。
4.方剂与药物的联系与区别。
5.配伍的目的。方剂组成中君、臣、佐、使的具体含义。“君臣佐使”理论对临证遣药组方的指导意义及其在遣药组方中的具体运用。
6.方剂变化运用的主要形式。各种变化的前提及其与功用、主治的关系。
7.常用剂型的概念、性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8.临床常用各类方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规律、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4)治燥剂:杏苏散、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15)祛湿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三仁汤、茵陈蒿汤、连朴饮、八正散、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实脾散。
(16)祛痰剂:二陈汤、温胆汤、贝母瓜蒌散、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17)消导化积剂:保和丸、枳术丸、健脾丸。
(11)理气剂: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枳实消痞丸、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12)理血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槐花散、咳血方、黄土汤。
(13)治风剂:大秦艽汤、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
(18)驱虫剂:乌梅丸。
10.下列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点
(1)解表剂:加味香苏散、升麻葛根汤、柴葛解肌汤、麻黄细辛附子汤。
(2)泻下剂: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舟车丸、增液承气汤。
(3)和解剂:痛泻要方。
(4)清热剂: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牛蒡解肌汤、导赤散、苇茎汤、清骨散、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
(11)固涩剂:金锁固精丸、缩泉丸、固经丸。
(12)理气剂:越鞠丸、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橘核丸。
(13)理血剂:七厘散、失笑散、桂枝茯苓丸、活络效灵丹、大黄廑虫丸、十灰散、胶艾汤。
(14)治风剂:消风散、牵正散、小活络丹、天麻钩藤饮、阿胶鸡子黄汤。
(15)治燥剂:桑杏汤、玉液汤、琼玉膏。
9.下列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及加减应用。
(1)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再造散、加减葳蕤汤。
(2)泻下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黄龙汤、新加黄龙汤。
(3)和解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16)祛湿剂:甘露消毒丹、萆解分清饮、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17)祛痰剂:止嗽散、三子养亲汤。
(18)消导化积剂: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
(19)驱虫剂:肥儿丸。
其他:犀黄丸、透脓散(《外科正宗》)、小金丹。
11.9、10 两项所列方剂中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
(7)表里双解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
(8)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完带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内补黄芪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
(9)安神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
(10)固涩剂:牡蛎散、九仙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桑螵蛸散、固冲汤。
四、方剂学
1.方剂和方剂学的概念。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方剂学发展概况。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主要成就、贡献及代表作。
2.治法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七方”、“十剂”、“八阵”的理论、具体内容及实际意义。
(4)清热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6)温里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