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与经济法调整方法的差异
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与区别:

(1经济法: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关系;维护宏观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
民法: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在良好环境下自由从事的主体行为加以规范。
(2*法律属性不同:经济法:社会整体调整机制,以社会为本位,维护社会利益,承担的是社会责任。
民法:自我调节机制,以个体为本位,维护个体利益,意志自由。
*调整方法不同:经济法是强制性规范;民法是任意性规范。
2(1)联系:都借助于公权力。
经济法: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关系;维护宏观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
行政法:调整有关行政管理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2)区别:*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的是具有平等关系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横向关系。
行政法调整的是地位不平等的行政管理活动,是纵向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不同:经济法的法律关系主体是经济活动主体,包括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企业内部组织。
行政法的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管理相对人、经济活动主体(包括法人、自然人、其他组织)*调整方式不同:经济法着眼于经济体制,行为人负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行政法着眼于行政体制,行为人负行政责任。
事义务的组织。
定义: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是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让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象,而与善意第三人签订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成立条件:只能在代理人无代理权而从事代理行为的情况下发生。
相对人有合理的理由或事实相信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
相对人主观上是善意的、无过错的。
相对人与行为人之间的民事行为符合民事行为的有效要见。
5(1)投资人决定解散;(2)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3)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清理,收回债务,偿还债务依法分配剩余财产的过程。
试述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和区别

试述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和区别导言经济法和民法是法律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都对人们的经济交往和社会关系起着重要的调整和规范作用。
虽然经济法和民法都属于法律范畴,但是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联系和区别。
本文将试述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和区别,以加深对两者关系的理解。
一、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1.1 共同目标经济法与民法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而存在的。
经济法旨在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而民法则是指导和规范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法律体系,保护人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基本权益。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1.2 相互影响经济法和民法相互影响,互为补充。
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必然涉及到民法的规定,在经济法律关系中需要运用民法基本原则来解决争议。
例如,在商业合同纠纷中,既需要涉及到经济法的合同法规定,也需要解析民法中的一般合同条款。
两者之间的互相依赖,使得经济法与民法密不可分。
1.3 制度框架的联系经济法和民法都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们在法律制度框架上有一定的联系。
经济法与民法都是国家法律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都受国家法律和法律原则的制约和规范。
两者共同构成了国家法律制度框架,为经济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推动经济发展。
二、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2.1 不同的调整对象经济法主要调整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而民法主要调整的是个人和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法律关系,涉及到的范围更广泛。
2.2 不同的权益保护原则经济法和民法在权益保护方面有所不同。
经济法更注重保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权益,强调市场机制和效率。
而民法则更注重保护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强调自由平等和公正正义。
2.3 不同的法律适用范围经济法和民法在法律适用范围上也存在区别。
经济法主要适用于经济活动领域,涉及到商事合同、公司法、劳动合同等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关系。
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

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对立统一的经济法与民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社会经济和法学共同发展的产物,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正义观就不同于其他的部门法。
民法是调整作为民事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组织只有以民事主体的面目参与社会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才由民法调整。
经济法追求实质正义的实现,而形式正义是民法追求的目标。
经济法和民法作为规制市场交易和经济运行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法律部门,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存在多个视角,如产生基础、调整对象、功能作用等,得出的一般结论就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主要是区别。
还有一些学者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是共存互动的关系,如西南政法大学李昌麒教授等。
笔者认为,经济法与民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统一,首先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其内涵是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经济法与民法有互矛盾之处,但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相反,它们作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统一于同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并共同发挥独特的作用,以不同而有相互补充的形式实现法的价值。
具体来讲,经济法与民法的对立统一,体现在二者的利益观、公平观之中。
一、经济法与民法利益观之差异观,就是人们对一事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那么利益观就是指人们对利益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
利益,通俗来讲就是指“好处”;从本文由收集整理利益与法律的关系角度来讲,以利益为核心而形成的利益关系是法律为实现社会正义所需要调整的对象之一。
经济法在产生之初就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主要目标。
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这三者调整对象的关系

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这三者调整对象的关系篇一: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区别与联系一、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也有相互区别的一面:(1)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
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最为密切,主要表现在:在调整对象方面,两者都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这是因为作为民法重要调整对象的财产关系,实质上就是经济关系;在法律作用方面,经济法和民法都在保护当事人合法经济权益,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2)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①具体的调整对象不同。
经济法以国家在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具有显著的服从性,属于公法范畴;民法则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以平等性为基本特征,属于私法的范畴。
②法律属性不同。
经济法强调社会本位,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基本原则,着眼于维护全局的、长远的利益;而民法则突出个体权利的本位性,强调社会个体的权利、平等和自由,能够调动和保护个体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充分运用和体现市场竞争机制。
③调整方法不同。
经济法以强制性规范为主,对违法行为综合运用财产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种制裁形式,具有惩罚性;民法则更多地采用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可以依法自由处分权利,对违法行为采取民事制裁形式,具有补偿性。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1、经济法与行法的联系:经济法所调剂的经济管理关系有许多也具有1定的行政管理性质:经济法对经济关系的调剂,必要时也采取行政手段。
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它们之间的联系,否则也无助于经济法理论的建立。
同时也必须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分。
2、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分:(1)、经济法所调剂的经济管理关系本质上是1种物资利益关系,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关系。
(2)、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地位和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的联结状态也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虽有上下层次之分,但彼此却都互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3)、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行动和经济活动都是寻求1定的经济目的,即寻求1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它从根本上说,应服从的是经济规律。
案例1:经济法与民法的调整范围有所不同[案情]
![案例1:经济法与民法的调整范围有所不同[案情]](https://img.taocdn.com/s3/m/e1d26c1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f.png)
案例1:经济法与民法的调整范围有所不同[案情]2002年3月,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房产物业管理处未与居民协商,就以水费亏本为理由,擅自将执行几年的“抄表到户、计量向用户收费”改为只抄单元总表,并强制要求居民轮流收费,否则就停止供水。
居民对这种擅自更改供水收费方式感到极为不满,曾多次要求物业管理处纠正其强制住户按楼道为其收取水费的做法,而物业管理处却对此置之不理。
后在收取水费的过程中,物业管理处以居民所居住的楼道没有交齐水费为由,锁死了供水闸门,停止供水。
2002年8月,当地居民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物业管理处及其上级山亭区房建开发公司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恢复供水,并在以后的管理中实行抄表到户,计量收费。
1[问题]原告与被告之间是什么样的法律关系?原告的主张能得到支持吗?[法理分析与参考结论]对于本案进行分析,首先必须明确涉案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属于经济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基于上下级管理关系产生的纠纷,还是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基于合同关系产生的纠纷。
前者属于经济行政法调整的范畴,后者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
民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必须平等协商,不得对另一方发出强制性的命令或指示。
就本案实际情况来看,被告物业管理处及其上级山亭区房建开发公司作为山亭区物业管理的代管者,实际上担负了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责,但这种管理职能的存在,并不影响其作为与居民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即供水合同中的供水方。
因此,双方的法律关系应属于民法的调整范围。
用民法中的平等原则来考察本案,会发现本案中有许多违背平等原则的事实。
首先,物业管理处擅自将传统的“抄表到户、计量向用户收费”改为只抄单元总表,由居民平摊差额部分水费的做法,未与居民协商,而是采用了命令式的方式。
其次,被告要求居民相互抄表,承担总表和用户表的差额,实行居民集中交费的行为,属于将应由供水企业自己履行的义务强加给对方履行,将自己单方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违反了民法规定的平等原则,也不符合《合同法》、《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民法与经济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两个重要的法律分支,它们在法律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尽管两者都属于法律领域,但是民法和经济法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民法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和利益,以及维护公平和正义。
民法的价值导向是基于个人自由、人权和公平正义的原则。
在民法中,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
民法重视个人的自治和自由,强调法律关系中的平等和公正。
民法主要调整私人间的法律关系,如婚姻家庭、财产权益、合同关系等,旨在保护和维护个人和家庭的权益。
而经济法注重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法的价值导向是基于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在经济法中,市场秩序是法律关系的核心。
经济法主要调整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关系,如经济合同、公司组织和竞争行为等,旨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民法注重保护人的权利,而经济法注重规范人的行为。
民法以人的身份为中心,旨在保护人的尊严和权益,确保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地位。
民法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格尊重,保护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益等。
而经济法则更注重规范人的经济行为,保证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和公平性,避免市场混乱和不正当竞争。
民法着重于私人关系和个人利益,而经济法则更关注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
民法强调的是私人之间的关系,如个人权利、合同约定等,其目的是维护个人利益和私人关系的和谐。
而经济法则更注重公共利益,如市场秩序、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其目的是维护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利益。
民法与经济法在价值导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民法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和利益,以及维护公平和正义;而经济法注重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民法注重保护人的权利,经济法注重规范人的行为;民法注重私人关系和个人利益,经济法注重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法律分支,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试述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试述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一、引言二、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1. 简述经济法与民法的定义2. 经济法与民法的相互依存性3. 经济法对民法的补充和完善4. 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和联系5. 总结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三、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1. 目的不同2. 适用范围不同3. 法律原则不同4. 实践意义不同5. 法律体系不同四、经济法案例分析1. 交易合同纠纷2. 股东权益保护纠纷3. 公司债务重组案例4. 土地征用赔偿案例5. 供应合同纠纷案例五、经济法与民法的启示1. 经济法的发展驱动民法的发展2. 适时完善经济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民法宗旨3. 加强经济法教育,促进法律文化素质提高4. 推进经济法与民法的深度融合5. 建设法治经济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六、结论引言:经济复杂多变,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其独特的规则体系。
而民法作为法律的基础,也是国家权力、市场机制和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法律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法与民法有许多交叉点和共同之处,但两者也存在着区别。
本文将对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和区别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经济和法律服务行业的实务工作者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1. 简述经济法与民法的定义经济法是一门以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学科。
它包括了与市场、产权、交易、税收、金融、保险、劳动就业等经济行为有关的法律规则,并规定了国家监管、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及其权利限制。
而民法是保障公民、法人等自然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也称为私法,具有概括性、涉及面比较广、原则性的特点。
它是调整自然人之间、自然人法人之间以及国家与自然人、法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法律。
2. 经济法与民法的相互依存性经济法与民法的相互依存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活动的法律关系总是建立在民法关系之上,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金融借贷、劳动合同等,这些合同的状况由民法规定。
其次,经济法通过规定市场规则、经济活动、税收、社会保障等,为民法实现合理规制提供了法律支持。
经济法与民商法的本质区别

经济法与民商法的本质区别1、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公共性经济关系,不调整人身关系。
民商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主体及主体之间关系不同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的内部组织及有关人员、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
民商法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组织。
民商法的主体是平等的,没有管理关系;经济法的主体地位却不要求平等。
3、调整方式不同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其调整方式相应地采取意思自治原则,即由当事人自己意志设定其权利和义务,国家并不予以过多干涉。
商法的主体是商事惯例,但在现代社会中,为保护交易安全,其中也渗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
国家的强制性规定也在逐渐增加。
经济法是公私兼顾的法,既强调市场之手,也强调国家之手。
因而,其调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强制性因素。
4、内容不同经济法主要设计国民经济运行中关于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市场规划、秩序维护、社会平衡、宏观调控、可持续发展等的规定,法律表现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产业法、预算法、财税法、金融法、证券法、社会保障法。
民商法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民商事主体、行为、权利、义务、责任等的规定,法律表现为:民法通则、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亲属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
5、价值取向不同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着重于社会整体利益为导向,协调个体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利益均衡,促进社会共同加之目标的实现。
民商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以保护个人利益为导向,着重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人利益最大化。
6、本质功能不同保护利益的不同,必然导致法律本质功能的差异。
民法维护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换者以自己意志设定权利和义务。
因此,民法的本质是市民社会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权利法。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民法与经济法都是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保障市场秩序、规范经济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法与经济法在其法律逻辑、价值取向、规范对象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对于这些价值差异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两个法律领域的本质,促进两者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一、价值取向的差异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看,民法注重的是对人的保护和尊重,其核心是保护当事人的人格权利、财产权利等基本权益。
而经济法则更注重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秩序和维护公平竞争。
在价值取向上,民法关注的是保护当事人的个人利益,而经济法注重的是整体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以合同法和公司法为例,合同法着眼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调契约自由和平等自愿原则;而公司法着眼于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以促进公司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为主要目标。
在根本价值取向上,民法注重的是对个体的尊重和保护,而经济法更加注重的是整体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这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规范方式和效果。
二、规范对象的差异民法与经济法在规范对象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民法主要规范的是私法关系,即个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合同、侵权、婚姻等;而经济法主要规范的是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包括公司组织、市场竞争、金融交易等。
从规范对象的层面来看,民法更偏向于对个体关系的规范,强调契约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保护;而经济法更侧重于对整体经济秩序的规范,强调公平竞争和市场行为的规范。
在经济法中,公司法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权利、公司财务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保障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而合同法则规范了民事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见,民法与经济法的规范对象不同,其相关法律制度也有所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实践效果的差异民法与经济法在实践中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于其价值取向和规范对象的不同,民法和经济法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试述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人 利 益 的保 护 。 经济法调整的是纵向经济关系。公平 价 值 在 经 济 法 L 诸 多 体现 ,包 括机 会 公 有 范的规定都是为了保护市场每一个具 体的 平 、规 则公 平 、信 息 公 平 和 分 配 公 平 等 。 【 章摘要】 文 经 济 主 体 的 合 法 权 益 。 而 在 经 济 法 体 系 虽然 民法和 经济 法部存在公平 价值 , 经 济 法 与 民法 的 区别 曾是 经 济 法研 中,每一部法律 的颁布 、每一条具体原则 但 是 两 者 是 有 区 别 的 。 究的一 个 热 点 ,以往 的 研 究 多从 调 整 对 的 设 定 ,都 以 追 求 社 会 利 益 的 保 护 为 目 象和 价 值 等诸 多 角度 分 析 , 其 实 ,经 济 标 。整个经济法 的立法直接 目的是维护市 四 、 结 语 法 与 民法 的 一 切 区别 都 以财 富分 配 内容 场 秩 序 ,最 终 目 的 即要 解 决 的 实 质 问题 却 综 上 所述 ,民法 以保 护 私 人 权 益 为 本 为核 心 。另 一 方 面 ,经 济法 与 民法 的 显 是 维 护 社 会 公 共 资 源 的合 理 配 置 和 社 会 财 位 ,其根 本作 用是保证经济主体按照 自己 著 区别正 是 两 者 密不 可 分 的 一 个 体 现 。 富 的合 理 分 配 ,它 所追 求 的是 社 会 公 共 利 真 实的意思从事 民事法律行为 ,参加 民事 益 内部 的和 谐 状 态 。 因 此 ,经 济 法 每 一 条 法律关 系,保 障经济主体意思 自由基础下 【 关键 词 】 “ 经 ” 都 体 现 着社 会 权 益 本 位 的 思 想 。 神 的交易成果 。而经济法 则以保护社会公共 民法 ;经 济 法 ;财 富 ;分 配 在 经 济 法 与 民法 的诸 多 区 别 中 ,财富 利益 为 本位 ,强调 社会 公共 资源 的合 理 配 经 济 法 学 科是 否 仔 在 ? 民 法 与 经 济 分 配 的 本 位 不 同 也 是 最 主 要 的 ,最 根 本 置 和社 会 财 富 的公 平 分 配 ;当经 济 主 体在 法两 学 科 是 合 一 还 是 分 立 ?0世 纪 8 年 代 的 。本 位 上 的 不 同决 定着 他 们 的调 整 方 式 意 思 自由基 础 下 的 交 易 成 果 明显 违 反 结 果 2 0 在 国 法 学 界 曾 引 起 广 泛 的 讨 论 乃 至 论 与 途 径 、价 值 与 目标 等 方 面 的 不 同 。 公 平 时 ,经 济 法 的 作 用 就 会 显 现 出 来 。 民 战 ,而且这场 战 火硝烟一直 弥漫到现在 。 法 与经济法在本位思想 、价值 目标和社会 但 是 , 隔 不 到 2 年 的 今 天 , H关注 的 二 、分 配 的途径 区别 事 0 昔 财富分配途径方面是有显著 区别的。 正 是 由 于 民法 与 经 济 法 在本 位 思 想 上 焦点 已经不 是经 济法学 界 热烈追 求 的 目 尽管我们认为经济法是为了弥补 民法 标 。 人们 更 愿 意 在 经 济 法领 域 内研 究 其 基 的 根 本 区 别 ,两 者 在 保 护 各 自的 本 位 权 益 的 不 足 而 出 现 的 ,经 济 法 与 民法 在社 会财 本理 论 和 中 国具 体 经 济 体 制 下 的 经济 制度 的 途径 和手 段 上 也 迥 然 不 同 。在 民法 保 护 富 分配 的 本位 、价 值 目标 、和途 径 等 众 多 问题 。历 史不 能 忘 却 ,正如 潘 德 克顿 学 派 的范围之内 ,个人的行为一般 而言是不会 方 面 有 区 别 ,然 而 经 济 法 与 民法 在 总 体 上 另 一学 派的 论 战促 进 了 德 国 民法 典 体 系 受到受限制的 ,只要当事人之间所为的法 却 有 着 一致 性 、互 补 性 和 和 谐 性 ,而 不是 的诞 牛 一 , 足 上 世 纪 8 年 代 民法 和经 律行为是以合意 为基 础的,法律不作过多 对 立的、冲 突的和互耗的。经济法在 社会 样 正 0 济法 学 科 之 争 促 成 J我 国 经 济法 研 究 的现 区 别地 对 这 些 法 律 行 为 的 后 果予 以一 体保 市场经济 关系的调整 中的地 位是客观的 , 有状 态。其实 ,经济法与民法 的是 一 种联 护。民法站在社会个体的角度 , 信奉独立 、 民法与经济法 并不是 主辅 或主次关系 ;正 系 与 别 并存 的关 系 ,而 不 仅 仅 是联 系或 平等 ,尊重市场 自由交易规则 。而在经济 是 由于经济法与民法诸 多方面 的区别 ,注 法领域 ,即使经济主体 的交易是在平 等、 定 了他 们之 间的 联 系 犹 如 挛 牛 兄 弟非 常 密 区别 的 关 系 。 双 方 合 意 的意 思 基 础 之 上 进 行 的 ,也 可 能 切 ,他 们 之 间 的 差 异性 铸 就 了他 们之 间的 分 配 的 本 位 区 别 会 受 到 法 律 的规 范 , 甚至 是 强 制 。 由于 经 联 系 。我 们 不 能 仅 仅 注 意 到 他们 之 问 的差 本位 是 若 干卡 互 独 立 的 现 象 或物 晚 中 济 法 的 本位 思 想 是 维 持 公 共 利 益 的一 种 内 异 ,更 应 关 注 的 是 这 种 在 差 异基 础之 上 形 u 哪 一 现 象或 物 崾 居 于 主 导地 位 的 一 层 次 在和谐状态 ,保 障社 会财富分配 的合理 , 成 的 紧 密联 系 。唯 有 如 此 ,他们 在 社 会资 种 关系。{ 的夺化是在整 个法律 巾权 利和 义 因 此 ,一 旦 市 场 自由 交 易状 态 难 以维 持 或 源 配 置 和社 会 财富 分 配 中 的 作 用 才会 显 得 玄 务谁 居 十主 导 地 位 的 问 题 。 法学 基 础理 达 到这 种 公 共 利益 内部 和 偕 时 ,政 府 就 会 更 和谐 和 相 得益 彰 ;总 之 一 句 话 ,民法 与 论 研 究 中 , 仪 利本 位 ”论在 法 律 界得 到 广 出 面 , 以 一 种 强 制 手 段 保 障 这 种 和 谐 状 经 济 法 作 为 规 范 市 场 经 济 的 两 部 基 本 法 “ 泛认 。“ 权利本位”的提 出, 无疑是法学 态 ,而这种强制手段就 是人们常称之 的宏 律 ,都不可 以偏废 。 圃 研 究 中 的 个 巨大 进 步 ,它 为法 学 研 究提 观 调 控 。 一 般 意 义 上 说 ,经 济 法 作 为 弥 补 自由 供 l 套 新 的 理 沦 体 系 和研 究 方 法 ,开 拓 r 【 考文献】 参 了法 学 研 究 的 新 视 野 。 由于 经济 法 和 民法 交 易状 态 下 的 民法 的缺 陷 而 出现 。在 民法 1 张 文 显 . 哲 学 范 畴 研 究 ( 订 法 修 调 整 的主 体 不 同 ,法 的 本位 放 置 于 经 济 法 调整的 自由交易状态下 ,经济法 的出现是 版 ) 中 国政 法 大 学 出版 社 .0 1 版 . . 20年 与 民 法 的 天 系 中 , 已经 小足 权 利 义务 谁 为 历 史 之 必 然 。首 先 ,在 市 场 自由 交 易状 态 2 李 步 云主 编 . 理 学 . 济 科 学 出 、 法 经 本位 的 问题 ,而 是 社会 权 益 本 位 还 是 个体 下 ,市 场 主 体 之 问 的 利 益 冲 突 再 所 难 免 。 版社 20 0 0版 . 权 益 本位 的 问 题 。 j、 张 文 显 . 哲 学 范 畴研 究 ( 订 法 修 民法 以个 人 权益 为 本 位 ,体 现 为 对 个 三 、分 配的 目标 区别 版 ) 中 国政 法 大 学 出版 社 .0 1 版 . . 2 0年 人 权 利 的 关照 。经 济法 『 以社 会 权 益 为 本 = ! 『 J l 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 位 ,『 奉现社 会整 体 利 益 的 “ 极 关 怀 ” 终 。民 系。 在民事关系中 , 当事人主体地 位平等, 【 者 简介 】 作 法 的 本位 思 想 在 民法 通 则 宗 旨性 条款 中_ 每 个 人都 能 机 会 均 等 的 占有 生产 资料 和 享 口 』 姚祺 ,女 ,1 8 年 ,本科 ,法律秘 书, 91 斑 。 民法 通 则 》第 一 条 规 定 :保 障公 有 劳动 成果 ,并 且 ,民法 对 个 体 在 民事 法 《 英 国欧华律 师事 务所驻北京代表处 民法 人的 合 法 民事 权益 。 部 民法 通 则 》 律 关 系 中通 过 合 法 途 径 获 取 的 物 质 成 果 , 整 完全 贯 穿 了个 人 本 位 的思 想 ,每 条 法 律 规 都予 以平等的保护 。因此 ,民法侧重对私 Nhomakorabea姚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民法和经济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领域,其价值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值取向不同。
民法注重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权益,重视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其价值基础是个体权益的保护和实现,以及自由平等的原则。
而经济法则以经济活动为核心,注重市场秩序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追求。
其价值基础是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法律制度的目标不同。
民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体权益的平衡。
经济法的目标是调整和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民法关注公共福祉的实现,而经济法则更关注经济发展的目标。
法律规制的范围不同。
民法主要涉及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保护,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都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经济法则主要涉及经济活动,包括公司法、合同法、金融法等。
民法更关注个体之间的平等和权益保护,而经济法更关注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的维护。
法律制度的方法和手段也存在差异。
民法主要以强制性规定为基础,通过明确的义务和权利关系,强调对权益的保护。
而经济法则更注重自由、活络的市场机制,主张契约自由和经济行为的自主性。
经济法往往通过鼓励竞争、限制垄断、保护知识产权等手段来调整经济行为和维护市场秩序。
民法与经济法在价值取向、法律目标、法规范围和法律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
民法注重个体的权益保护和公平公正的秩序,而经济法更注重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这种差异体现了法律制度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为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不同的法律保障。
民法与经济法调整方法的差异

民法与经济法调整方法的差异
民法的调整方法
一、事前调整 1、确定 (1)规定主体:如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2)规定客体:如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 (3)拟制:如将飞机、船舶视为不动产 2、范导 • 行为模式(任意性规范为主、强制性规范为辅)+ 法律后果(肯定、否定)
二、事后调整 1、修补:补充性规定
• 如《合同法》“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 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质 量要求不明确的……”
2、保障:民事救济
• 如《民法通则》规定了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 如《民法通则》134条第3款: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 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 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 以罚款、拘留。 • 惩罚的分类:非经济责任(信誉责任、行为责任、人身责 任)与经济责任
(1)行为模式例: • 任意性规范:如《合同法》“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 代理人订立合同。”,“要约可以撤销。” • 强制性规范:如《合同法》“当事人订立、履行合 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 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又如《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的规范,关于诉讼时效的规范等 (2)法律后果例: • 肯定:《合同法》“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要约 失效” • 否定:《合同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 效: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一、事前调整 1、强制性规范为主
• 如禁止不正当竞争、禁止垄断、对产品质 量的监管等 2、任意性规范(倡导性为主)为辅 • 引导:如税法对消费税的规定 • 奖励:如产品质量法对免检产品的规定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对市场主体给予必要的限制、监督和引导。
两者的价值指向均为社 行政法的立法目的,是国家有效的管理社会,
会整体利益。
实现人们公平、正义、秩序、自由和和平的追
求;经济法是为谋求社会经济的公平,他从社
41
经济法
本位 商人团体利益 理念 效率、秩序、机会
社会整体利益 实质正义、社会本位
原则
商主体法定、确认保护盈 利、促进交易简便快捷、 维护公平交易、保护交易 安全
国家适度干预、维护 社会整体利益、实现 社会经济效益
27
结语
经济法是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达,需要借 助于国家手段对经济活动予以干预,以弥 补传统商法的不足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法律 部门,它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对传统商法的 补充。
经济法: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到垄断时期的 需要而产生。其旨在消除市场弊害,修弥 市场缺陷,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扶
22
2、基本原则和宗 旨不同
商法:以促进营利为最基本的目标,商事自治是
商法最基本的原则。
经济法: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以经济公
平为最基本的原则。经济法强调 国家
相应
的经济干预(而非直接行政干预),
33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2、调整方式存在差异
经济法是公私兼顾的法,既强调市场之手, 也强调国家之手。
行政法是公法,强调国家机和工作人员的强 制性、隶属性和不平等性,呈强行法特色。
34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3、调整对象的不同
经 市场经济秩序关系 济 法 宏观经济利益关系
行 行政管理与服务关系 政 法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经济法与民法都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律部门,它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这是由经济法和民法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特点,在于它的平等性、私人性和自治性;强调意思自治;强调对所有市场主体都平等保护。
而经济法调整的是国家在干预、协调、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特点,在于它的管理性、公共性和干预性。
限制意思自治;强调对部分市场主体偏重保护。
2、两者的调整的方式不同民商法侧重从微观、从经济发展所需动力方面,通过保障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以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重视经济目标,国际通用,强调全球化,稳定性较强。
经济法侧重于从宏观利益协调方面减少社会经济震荡造成的破坏,从而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目标,有国别特色,突出本土化,稳定性较弱。
3、两者的主体不同民法的主体主要是公民和法人,这两者都是私人;而经济法的主体是与国家调控关系有关的当事人,主要是国家经济监管机关,都是社会公共性机关。
民商法对其所规范的市场主体假设为平等、匀质的“经济人”;经济法对其所规范的市场主体假设为不平等、非匀质、各有具体个性的经济人兼社会人。
4、两者的构成要素不同民法包括物权法、债权法等;而经济法主要由市场监管法和宏观调控法构成。
5、两者的法律属性不同民法是一种典型的私法,它以私人为主体,以私权为本位,以意思自治为圭臬,是一种自主性调整机制的法;而经济法是一种以公法为主的法,它以社会为本位,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是一种社会整体调整机制的法。
6.两者的法律责任不同民法的责任形式多为民事责任,注重事后补偿性,而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则是三者兼有。
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为什么经济法是一个独立法律部门(一)法理依据:1、经济法具有自己独立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具备“共性”的,这共性就是“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关于民法与经济法价值差异的分析
民法与经济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们在法理基础、法律规则以
及法律目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法律文化和社会经济制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民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差异进行分析。
民法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体的自主意识和权益保护。
在民法中,合同法、权益法等法律规则确保了个人的财产权、人身权等基本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民法依法保
护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维护了交易的公平和诚信,促进了市
场的自由竞争。
而经济法则注重维护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公正,强调市场经济的发
展和监管。
经济法中的反垄断法、公司法等法律规则,旨在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规范,
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
这表明,民法重视保护个人权利
和市场自由竞争,经济法注重保护市场经济体系的稳定和公正。
民法与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存在差异。
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基础,为整个法
律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法理基础和法律规则。
而经济法则是相对比较独立的法律体系,强调
经济法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功能,对整个法律体系起到了补充和完善作用。
在法律体系中,民法和经济法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构成了现
代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
民法与经济法相矛盾的地方

民法与经济法相矛盾的地方民法与经济法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法律学科,它们分别处理个人与经济事务之间的关系。
虽然民法和经济法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在某些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
民法注重保护个人的权益和自由,强调个人的人格尊严和自主决策权。
然而,经济法更加注重市场经济的运作和企业的利益。
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经济法可能会限制个人的权益和自由。
例如,为了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经济法规定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规则,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了限制。
这可能会与民法中保护个人自由的原则相冲突。
民法强调公平和正义的原则,追求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与之相反,经济法更加注重市场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经济法可能会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
例如,经济法规定了合同法和劳动法等规则,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但这可能会对市场自由的原则产生一定限制。
这种干预可能会导致市场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与民法中追求公平正义的原则相冲突。
民法和经济法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债权法中,民法将债权的归属和转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而经济法更注重于债权的效率和流动性。
在知识产权法中,民法强调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创造成果,而经济法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和利益最大化。
民法与经济法在一些方面存在矛盾。
民法注重保护个人的权益和自由,追求公平和正义的原则;而经济法更加注重市场经济的运作和效益最大化。
尽管存在这些矛盾,但民法与经济法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共同构建了一个法治的社会经济秩序。
通过不断协调和完善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促进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事后调整 1、修补:补充性规定
• 如《合同法》“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 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质 量要求不明确的……”
2、保障:民事救济
• 如《民法通则》规定了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十种民事责任
3、惩罚:民事制裁
• 如《民法通则》134条第3款: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 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 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 以罚款、拘留。 • 惩罚的分类:非经济责任(信誉责任、行为责任、人身责 任)与经济责任
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一、事前调整 1、强制性规范为主
• 如禁止不正当竞争、禁止垄断、对产品质 量的监管等 2、任意性规范(倡导性为主)为辅 • 引导:如税法对消费税的规定 • 奖励:如产品质量法对免检产品的规定
二、事后调整 • 惩罚: (1)经济责任:罚款、没收财产、罚金 (2)非经济责任:行为责任、信誉责任、资 格减免责任、人身责任
民法与经济法调整方法的差异
民法的调整方法
一、事前调整 1、确定 (1)规定主体:如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2)规定客体:如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 (3)拟制:如将飞机、船舶视为不动产 2、范导 • 行为模式(任意性规范为主、强制性规范为辅)+ 法律后果(肯定、否定)
(1)行为模式例: • 任意性规范:如《合同法》“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 代理人订立合同。”,“要约可以撤销。” • 强制性规范:如《合同法》“当事人订立、履行合 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 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又如《民法总则》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的规范,关于诉讼时效的规范等 (2)法律后果例: • 肯定:《合同法》“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要约 失效” • 否定:《合同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