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公共关系

合集下载

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

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

一、警察公共关系概述(一)警察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内涵1、公共关系的含义要准确把握警察公共关系的概念,深刻理解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就必须对公共关系进行分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公共关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进入我国。

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观点:(1)管理职能论。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将公共关系定义为一种管理功能,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

各类组织机构通过公共关系试图赢得相关者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地协调他们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侯平:《公共关系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7页。

] (2)传播沟通论。

这种观点是根据公共关美国人约翰·马斯顿认为,公共关系就是运用有说明力的传播去影响重要的公众。

(3)社会关系论。

这类观点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希尔滋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社会意义。

[杨丽萍主编:《公共关系理论与技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33页。

] (4)现象描述论。

这类观点倾向于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是个人或组织为获取大众的信任与好感,借以迎合大众之兴趣而调整其政策与服务方针的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

(5)表征综合论。

这类观点将公共关系的各种表征综合起来。

1978的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大会将公共关系定义为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一连串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共利益。

[赵晓兰等主编:《最新公共关系学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2月第2版,第149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共关系是指,团体或组织为实现自身目标,运用有效的信息沟通手段,增进与公众的了解,维护公众的利益,赢得公众的依赖、支持与合作,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概念的认识

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概念的认识

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概念的认识摘要一、公共关系的发展二、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三、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特点和职能四、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一)监测分析,提供解决方案(二)通过传播活动影响、引导公众舆论(三)拓展沟通渠道,赢得公众支持一、公共关系的发展公共关系是从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简称公关。

“public”在英文中有公共的和公众的意思,有学者认为应翻译为公众关系更准确。

公共关系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是用于保护大的商业利益,以反对新闻界的揭丑运动和政府的法规。

其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向说服阶段,人们把公共关系看成是影响别人的一种宣传努力;第二阶段是双向沟通阶段,人们认为公共关系是促进互相了解的艺术和科学;第三阶段为策划阶段,人们认为公共关系是给组织领导人提供咨询和实施计划的行动方案。

由此,学者给出了这样一种定义:“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在公共关系中,公众是指与组织有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而不仅仅指公民或群众。

公共关系特别是政府公关在我国是比较晚的,但是,从2001年申奥成功、2003年“非典”、“5.12”汶川地震、奥运成功举办等大事,就不难看出中国政府正是在面临一系列所遇到的大事件的危机决策和解决方案中认识到,采用专业的公关方法应对大事件特别是危机事件的重要性。

于是,2004年初,中央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启动了新闻发言人制度,随后各级新闻发言人培训也逐步展开,大学的公关学者、外国公关专家开始走进政府公务员培训的讲堂。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那么,什么是警察公共关系呢?关于警察公共关系的定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孙娟教授作了这样的描述: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组织为了促进与其公众的良性互动,建立并维持与公众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关系,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树立警察和警察组织的良好形象而进行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活动以及对沟通活动的管理过程。

警察公共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

一简述警察公共关系的特征?(一)以切实履行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为最终目标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提升“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方法。

(二)以“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为出发点和目的警民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它是国家政权与人民大众关系的直接体现,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问题(三)以“塑造警察形象”为目标塑造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的中心问题。

(四)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原则公共关系是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的。

警察公共关系坚持以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安工作性质的必然要求。

必须把为人民服务而产生的社会效益作为警察公共关系活动的最高目标来追求。

以“警察队伍长远建设”为方针(六)以“诚实守信”为信条以事实为基础是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必须切实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七)以“沟通和传播”为手段二全警公关应树立哪些意识?结合实际谈谈树立这些意识的做法?公众意识。

一切为了公众、为公众服务、争取公众支持、克服“特权”思想、形象意识。

是衡量警察队伍好坏,能否正常、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标志。

服务意识。

开展多方面的爱民、利民、便民、助民活动、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摒弃特权思想,克服官僚作风、恪守“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庄严承诺”执法为民意识。

执法为民要树立“三个观念”要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执法为民要做到“四个第一”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执法为民要做到“五个必须”必须在执法思想上与时俱进;必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必须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法制意识。

警察公共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的监测功能就是通过信息 采集、处理和反馈对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 的行为态度作出监视和预测。监测是协调 的前提,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把通过采集而 掌握的最新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决策 层那里,以使公安机关作出相应的反应, 采取必要的措施,让自身的运行与公众的 要求一致起来,并使这种运行持续在相对 平衡的过程中,最终保证公安机关目标的 实现。另外,警察公共关系要特别监视大 众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不但要注意当前 对公安机关直接有关的信息,更要注意以 后可能会对公安机关产生影响的信息。
公共关系的传播,是一种双向沟通的方式, 这种沟通可以是大众传媒,也可以是分众传媒。
大众传媒 报纸 杂志 电视电影 广播 户外广告
v s
分众传播 网络 电话 手机 人际
大众传媒
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新闻传 播工具 (news media) :传递新 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 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 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警察公共关系与其他社会组织所开展的 公共关系一样,其功能主要有四项。 • • • • 协调功能 监测功能 凝聚功能 形象塑造功能
首先,警察公共关系要防患于未然,预先调节公 安机关在运行过程中和公众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和 谐,甚至摩擦。要求公安机关通过诸如上门汇报 工作、组织座谈、推出微笑服务等一系列公共关 系的专门活动形式,尽量避免因公众的不理解而 产生的一些摩擦和矛盾。其次,在摩擦和矛盾发 生之后,警察公共关系主要是通过各类传播活动 来争取公众的谅解,只有在这种争取谅解的公关 意识的指导下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才是妥善解 决矛盾的方法。
警察公共关系以信息交流为手段, 通过各种方法来沟通广大民警的心理 情感,协调公安机关内部成员的关系, 它和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使公安 机关内部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为公 安机关正常运行扫除内部障碍。

警察公共关系的类型及特点

警察公共关系的类型及特点

警察公共关系的类型及特点陕西省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李祖华根据公共关系功能的不同,警察公共关系活动模式有十种:宣传型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服务型公共关系、社会型公共关系、征询型公共关系、建设型公共关系、维系型公共关系、进攻型公共关系、防御型公共关系、矫正型公共关系。

一、宣传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内部沟通方法,开展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主要做法是: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交流方式,进行内外传播,让各类公众充分了解组织、支持组织,从而形成有利于警察组织发展的社会舆论,使警察组织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合作者,达到促进组织发展的目的。

二、交际型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是在人际交往中,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一种模式。

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有利于组织发展的人际环境。

其方式是进行团体交往和个人交往。

团体交往包括各式各样的招待会、座谈会、工作午餐、宴会、茶话会、舞会等。

个人交往有交谈、拜访、祝贺、信件往来等。

三、服务型公共关系服务型公共关系是一种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其目的是以实际行动来获取社会的了解和好评,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所谓“公共关系就是百分之九十要靠自己做好”,其含义即在于此。

活动方式。

服务性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包括各种教育、培训、指导、服务、接待公众和访问公众、为公众提供优惠服务及其他各种完善的服务措施等。

活动特点。

服务性公共关系是一种最实在的公共关系,它的最大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人情味足、反馈灵敏、调整迅速。

四、社会型公共关系社会型公共关系是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的活动,宋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模式。

其目的是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声誉,赢得公众的支持。

社会型公共关系活动能够为组织树立了较完美的社会形象,使公众对组织产生好感,为组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概述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概述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概述目录前言 (1)一、警察公共关系概述 (2)(一)警察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含义 (2)(二)警察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2)1、警察公共关系主体 (2)2、警察公共关系客体 (3)3、公共关系手段 (3)(三)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 (3)1、客观性 (3)2、组织性 (4)3、互利性 (4)4、强制性与服务性统一 (4)5、开放性与封闭性统一 (5)6、特殊性与普遍性统一 (5)(四)公共关系的功能 (5)1、搜集信息 (5)2、咨询决策 (6)3、协调沟通 (7)4、树立形象 (7)5、引导舆论 (8)二、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作用 (8)(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 (8)1、警察公共关系由警察组织、社会公众和传播沟通三大要素构成 (9)2、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是处理和协调警察组织与内外公众的关系 (9)3、警察公共关系活动追求的目标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使之更好地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 (9)(二)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作用 (10)1、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利于促进警务公开,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 (10)2、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利于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113、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13)4、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利于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15)5、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公安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7)三、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8)(一)全警公关原则 (18)(二)诚实守信原则 (19)(三)公正平等原则 (21)前言警察公共关系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警察公共关系作为公安机关塑造形象和沟通内外关系的管理活动和艺术,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警务活动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3年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了“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的要求。

这表明在今后的公安工作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试析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试析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试析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当前全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要关在头,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如何构建与社会、群众的关系也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人们更多的去追求物质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是那么亲密,一些群众不愿意与警察打交道,给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了不利地影响。

为此,公安部提出要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毫无疑问,警察公共关系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及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意义在全国“二十公”会议上公安部领导提出了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这一概念后,诠释警察公共关系含义版本样式繁多。

笔者以为,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和途经,加强与社会、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联系与沟通,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推行政策措施、了解群众意见并制定既符合法规又符合民意的管理政策措施、最终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警察公共形象、维护社会和平的新型公安管理工作形式。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警察公共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贯彻落实“执法为民”重要思想的现实要求。

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执法为民,贯彻落实“执法为民”是全面加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系公安工作的大局。

公安机关通过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助于公安机关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进一步增强公安机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真正落实“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要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进一步增进警民关系、树立警察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和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出现诸多社会矛盾。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在缓和、调处各种社会矛盾中往往处于第一线,部分利益受损的群众往往把问题的矛头转向公安机关,把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向公安机关发泄。

部分人民群众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往往把当前治安形势严峻归结于公安机关没有履行好职责,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开展宣传教育,实现与社会大众的协调沟通,消除误解,避免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受到更大损害。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认识与思考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认识与思考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认识与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公安机关的性质、特点、职责和任务决定了做好当前的公安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认真研究警察公共关系,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推进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警察公共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积极、持久、有计划地运用各种信息和传播沟通手段,加强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合作,不断促进公安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为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创造条件的警务运作模式。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能的一个重要条件。

它是由公安机关、公众和传播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公安机关是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客体,传播则是连接公安机关与公众的桥梁。

警察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公安机关运用传播手段开展的活动,其任务是协调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职能是促使公安机关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时期警务活动在公众中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提出公安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通过传播和沟通,再收集反馈的信息,对下一阶段的警务活动进行新的策划。

警察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为公安工作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取得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

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精神是诚实、开放、互惠互利。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以实现的一种载体。

二、什么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外延与内涵。

警察公共关系有它广泛的外延和深邃的内涵。

在外延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公众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公众是指与公安机关存在着某种现实的或潜在的利益关系,从而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公安机关内部和外部的社会群体,它与政治学、社会学中的公众概念有明显的区别,不仅由人群构成,还包括政府、社区、媒介等机构。

公众是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对象,因此,公众对公安机关确立警察公共关系的认同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警察公共关系的成功与否。

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陕西省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李祖华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开展警察公共关系的指导思想。

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统领警察公共关系工作主线。

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利益为核心;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以遵守法律和政策为灵魂;以全警公关为基础;以诚实守信为信条;以警务公开为条件;以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为方法;以互惠互利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依据。

一、以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利益为核心警察组织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成部分,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的领导。

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其执政地位。

警察公共关系坚持以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安工作性质的必然要求。

坚持这一原则意味着警察组织和人民警察要在公共关系工作中服从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尽量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警察组织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不能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要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

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是由警察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这一原则要求警察公共关系要以公众利益为目标,把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即始终将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

三、以遵守法律和政策为灵魂公共关系必须在法律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实施。

公共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市场经济对警察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要坚持法治原则。

市场上的竞争是在法律规范下的竞争,各种管理和服务也就必须依法进行。

作为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警察公共关系也就必须依法进行。

公共关系的活动设计应该体灵括性,但不得违背相关的法律规定,不得违背公认的道德准则。

四、以全警公关为基础全警公关的原则是指全体警察都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主体,都应树立公关意识,即“我的形象就是代表警察组织的形象”,在警务活动中要自觉地维护警察形象,为警察组织增光添彩。

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基本概念与知识点

公安机关警察公共关系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摘要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二、警察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一)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二)警察公共关系的客体(三)警察公共关系的手段(四)警察公共关系的目标三、警察公共关系的特点(一)主体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二)客体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三)警察组织与公众联系的天然性和紧密性(四)目标的公共性和政治性四、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一)收集信息(二)监测环境(三)协调沟通(四)树立形象(五)引导舆论五、警察公共关系的原则(一)全员公关原则(二)诚实守信原则(三)公正平等原则(四)务求实效原则六、警察公共关系的作用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含义警察公共关系,是指公安机关运用传播和沟通等手段,促进内部和谐,塑造组织良好形象,增进社会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更好地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一)警察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安机关,具体来说是指公安机关的相关机构和人员。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客体社会公众,指与公安机关相关的个人、组织和团体。

(三)警察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与沟通。

“传播”常用于组织或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沟通”常用于个体之间的交流。

(四)警察公共关系的目标促进内部和谐,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增进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更好地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

三、警察公共关系的特点(一)主体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警察公共关系必须由公安机关组织开展。

(二)客体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公众不是单一的,而是由社会各方面人员、组织构成的广泛而复杂的群体环境。

传播与同沟通(警察公共关系)

传播与同沟通(警察公共关系)
传播与同沟通(警察 公共关系)
目录
• 引言 • 警察公共关系的意义 • 传播与沟通的策略 • 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践 •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定义
传播与沟通
传播与沟通是警察公共关系的核 心,旨在建立警察与公众之间的 良好关系,提高公众对警察工作 的理解和支持。
警察公共关系
于消除误解和增进互信。
02
强化媒体合作
与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能够更好地传递警方的信息,同时也能有效
应对负面报道。
03
提升公关意识
警察应增强公关意识,了解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主动与公众沟通,树立
良好形象。
对未来的展望
创新传播方式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警 察公共关系应积极探索 新的传播方式,如社交 媒体、直播等,以更直 接地与公众互动。
塑造形象
展示警察正面形象
通过积极的传播与沟通, 可以向公众展示警察正面、 负责的形象,提高公众对 警察的认同感。
传播警务工作成果
警察可以通过公共关系活 动,向公众传播警务工作 的成果和贡献,增强公众 的安全感。
引导社会舆论
通过有效的公关策略,警 察可以引导社会舆论,维 护警察部门的形象和声誉。
03
提高效率
优化警务资源配置
通过了解公众需求和意见,警察可以更合理地配置警务资源,提 高警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
快速响应突发事件
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有助于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情况,使警察能够 迅速作出反应,控制事态发展。
减少重复工作与资源浪费
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可以避免重复工作,提高警务工作的整体 效率。
传播与沟通的策略
媒体关系管理
建立良好媒体关系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第一篇: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五大措施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为了充分展现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促进警民之间的沟通交流,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多年来,XX县公安局积极采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警民和谐关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公安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一)严格队伍管理,塑造良好形象。

民警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公共形象,该局要求全局民警牢固树立‚形象代言人‛的理念,并从执法服务规范、为民服务意识、细节养成等方面加强教育管理。

一是重点加强窗口民警的管理。

我局对派出所、治安、交警、110指挥中心等窗口单位制定了具体的执法服务规范,公布了‚提倡用语‛和‚禁忌用语‛,要求民警对待群众要热情大方、文明礼貌、服务周到、执法规范;公布县局纪委、督察大队的投诉电话,引导群众正确选择投诉渠道,避免在更大范围产生不良影响,并将群众投诉情况作为对单位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是重点加强新进民警的管理。

县局对每期新警认真上好‚克服特权思想,践行为民宗旨‛第一课,有新警的部门按照一帮一的模式为新进民警一一落实指导老师,负责帮助新进民警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

三是重点加强形象细节的管理。

县局制定了内务管理规范,对警容风纪、警车管理、作风建设、执法执勤、内务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细致的规范约束,从细节上保障了公安良好形象的树立。

同时,该局局党委领导班子认真分析近年来队伍发生变化的情况,积极实施‚公心、交心、关心、联心、恒心‛‚五心‛工程,用情感带队伍,以业绩论英雄,实现队伍管理‚零‛违纪。

在2009年3月召开的全省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该局作为全省5个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之一,介绍了经验。

(二)强化公安宣传,增进群众了解。

一是领导重视,完善软硬件建设。

该局历来都十分重视公安宣传工作,把公安宣传工作作为加强和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不放。

早在2004年年10月,就率先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成立了第一个警察公共关系股,负责做好宣扬公安、宣传法律、与各新闻媒体、内部单位、社区民众沟通的职能。

警察公共关系的类型及特点【精选资料】

警察公共关系的类型及特点【精选资料】

警察公共关系的类型及特点陕西省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李祖华根据公共关系功能的不同,警察公共关系活动模式有十种:宣传型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服务型公共关系、社会型公共关系、征询型公共关系、建设型公共关系、维系型公共关系、进攻型公共关系、防御型公共关系、矫正型公共关系。

一、宣传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内部沟通方法,开展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主要做法是: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交流方式,进行内外传播,让各类公众充分了解组织、支持组织,从而形成有利于警察组织发展的社会舆论,使警察组织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合作者,达到促进组织发展的目的。

二、交际型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是在人际交往中,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一种模式。

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有利于组织发展的人际环境。

其方式是进行团体交往和个人交往。

团体交往包括各式各样的招待会、座谈会、工作午餐、宴会、茶话会、舞会等。

个人交往有交谈、拜访、祝贺、信件往来等。

三、服务型公共关系服务型公共关系是一种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其目的是以实际行动来获取社会的了解和好评,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所谓“公共关系就是百分之九十要靠自己做好”,其含义即在于此。

活动方式。

服务性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包括各种教育、培训、指导、服务、接待公众和访问公众、为公众提供优惠服务及其他各种完善的服务措施等。

活动特点。

服务性公共关系是一种最实在的公共关系,它的最大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人情味足、反馈灵敏、调整迅速。

四、社会型公共关系社会型公共关系是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的活动,宋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模式。

其目的是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声誉,赢得公众的支持。

社会型公共关系活动能够为组织树立了较完美的社会形象,使公众对组织产生好感,为组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研究

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研究

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研究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提升警察形象、改善警民关系,进而推动公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性工程。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是最直接接触公众的单位,因此,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针对目前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开展教育培训学习优秀公关案例、加强宣传构建警、媒联合公关机制、牵住工作“牛鼻子”建立考评制度、完善公众反馈机制等四大方面提出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期推动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一、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关系概念界定1.公安派出所概念。

公安派出所是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保障公民权利,根据《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而设立的市、县公安局管理治安工作的派出机关,是公安机关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单位。

2.警察公共关系概念。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公共关系机构及人员为了提升警察形象、改善警民关系并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与公众之间所建立起来的双向互动关系[3]。

警察公共关系机构及人员主动地、科学地开展公关活动,与警察机关中的内部成员与外部的人民群众、媒体所形成的良性互动关系就是警察公共关系。

二、公安派出所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现状随着科技的进步,公安派出所也在不断更新公关手段,并根据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公关路径,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公关的局面。

公安派出所线上公共关系建设主要通过三微一端平台和网上警务室等方式进行。

当前,许多派出所都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微博和公众号,并将日常警务工作、公安知识和基本法律进行宣传。

网上警务室则是公安机关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而设立的专用警务网站,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进行报案、提供线索、举报投诉、提出意见,这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群众。

公安派出所线下公共关系建设主要通过宣传海报栏、主题活动、公益活动、警务开放等形式进行。

派出所依托街道或社区的宣传海报栏展示工作成果,宣传法律政策,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浅论我国警察公共关系

浅论我国警察公共关系

浅论我国警察公共关系“二十公”提出:“发扬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传统,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这是警察公共关系产生的背景, 同时也体现了近年来警察公共关系的意义。

当前公安队伍越来越多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因此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正在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在这种大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警察公共关系,使之有效地对我们所开展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现阐述以下几个观点: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的公众结成一种社会关系。

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而警察公共关系则是警察或是警察组织为了公共利益和各种公众建立的良性的联系。

活动中主要是通过不同的传播方式,获得更多的公众支持并有效地维护公众利益和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及更好行使管理和服务职能。

二、警察公共关系的形象塑造警察组织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警察组织综合认识后形成的印象和评价。

警察组织形象对于社会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组织的形象如何,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树立良好的警察组织形象,是当前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任务和首要目的。

警察组织形象的塑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内宣传。

靠民警共同实现,先向民警宣传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和改革方向,让他们成为警察形象向外推广的主力军。

二是对外推广。

对外推广必须针对不同的公众,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媒体与手段。

最常见的就是利用人际传播在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传播,比如:通过街头宣传、讲课等形式。

另外还通过大众传播方式向公众进行警察组织形象宣传,如新闻媒体、传单等方式。

三、警察组织与公众的协调公众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客体要素,是警察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

建立和谐的公共关系,不但是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者追求的理想目标,而是警察公共关系的基本内容。

协调警察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利益的协调,无论社会组织还是公众,都有自身特定的利益,不同的组织和公众有不同的利益。

传播与沟通(警察公共关系)

传播与沟通(警察公共关系)

危机公关处理
危机预案制定
01
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制定详细的应对预案,确保危机发
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危机处置与信息发布
02
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
消除恐慌和误解。
危机后评估与改进
03
对危机事件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危机应
对机制。
04
警察公共关系的挑战与对 策
及时性
互动性
警察机关应及时发布信息,确保公众 获得最新、最准确的信息,避免信息 的不对称和误解。
警察机关应积极与公众互动,听取公 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关切和诉 求,增强警民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透明性
警察机关应保持工作的透明度,主动 公开警务工作情况,满足公众的知情 权。
02
传播与沟通在警察公共关 系中的作用
传播与沟通(警察公 共关系
目录
• 警察公共关系的概述 • 传播与沟通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 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践 • 警察公共关系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析
01
警察公共关系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机关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作,旨在建立和维护 良好的警民关系,树立警察形象,提高警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03
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践
媒体关系管理
媒体关系策略制定
根据警务工作重点和公众关注热点,制定媒体关系策略,确保信 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新闻发布与报道
定期组织新闻发布会,提供警务工作进展和重要案件的最新信息, 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媒体监测与反馈
及时监测媒体报道,了解公众对警务工作的评价和反馈,为改进工 作提供依据。

警察公共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

警察形象危机事件中(de)公共关系警察公共关系,是指警察机关或警察个人为了实现自身和广大民众共同发展(de)目标体系,促进国家机构(de)和谐顺利运行,而运用传播沟通手段与民众间建立互相了解和互相适应(de)持久联系,以争取民众对警察机关及个人工作(de)理解和支持(de)综合性管理活动.研究和实践警察公共关系,对于公安机关塑造自身形象、收集信息、沟通协调、咨询决策有着重要(de)意义.然而,一些类似“躲猫猫”事件、“背砖砖”事件、杨佳袭警案等突发事件,都是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de)关于警察形象(de)危机事件,使民众对警察这个职业产生一定(de)误解和质疑,也使警民关系面临一定(de)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化解危机,并将公关工作常态化,就成了亟待解决(de)问题.一、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出现(de)原因分析(一)个别警察执法不规范几乎每一起冤假错案,都可以从警察(de)不规范执法上找到源头,同时,每一起冤假错案,都会极大地伤害人民警察(de)形象.侦查人员急于破案,先人为主地将嫌疑人认定为犯罪人,采取刑讯逼供(以精神或肉体(de)方式)、暴力取证或者引供、诱供、指名指事问供等不合法(de)取证方式,迫使嫌疑人承认莫须有(de)犯罪事实,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引起被逼供人及其亲友(de)反社会情绪.另外,由于长期以来特权意识重,漠视公民权利,在日常执法(de)过程中,简单粗暴、态度恶劣,在与公众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够有效处理,在特定情形下,就会将矛盾激化,演化成社会影响恶劣(de)群体事件.个别警察工作作风散漫、效率低下,对待群众态度冷漠、粗暴,虽然这些行为并无明显(de)违法违纪,但是对公安队伍形象(de)损害也是无法弥补(de).(二)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错误(de)处理方式,也是导致危机产生(de)一个重要因素.如2009年陕西丹凤县19岁高中生猝死公安局,被网络称为“背砖砖”事件,警方因为不规范执法,刑讯逼供,致使犯罪嫌疑人猝死,形成危机事件.在案发后,当地警方粗暴对待嫌疑人家属,又一度封锁消息,不能公开解答公众质疑,不能正确面对媒体,导致谣言四起.而媒体只有采访死者家属来制作相关节目,却少了本应唱主角(de)当事人(当地警方)(de)声音,真相迟迟得不到公开,群众(de)质疑得不到解答,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了恶劣(de)影响.个别警察(de)行为影响了当地整个公安系统(de)形象,也使警察成了暴力(de)代名词,进了公安局就要被暴打,这样(de)印象会给当地民众留下阴影,造成人民群众对警方(de)不信任.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造成即使警察(de)正当执法也会被质疑,也会得不到应有(de)配合.(三)媒体和网络片面或不实(de)舆论引导一些商业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在一起危机事件发生时,往往断章取义,致使案件(de)情况得不到如实(de)反映,使公众(de)注意力和判断力发生偏差.更有个别新闻媒体不讲职业道德,追逐名利,为寻找“卖点”,不甘落后地挖掘警界“丑事”,将警察“妖魔化”.也有个别律师,通过发博客文章、向商业报纸记者炒作观点,引导舆论走向,提高个人影响力,煽动不明真相(de)网络民众.据2010年11月22日发布(de)2010年中国公民(de)网络表达与公共管理分析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新媒体(de)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诉求、抒发已见、监督权力、建言献策(de)重要途径,网络舆论已达到任何机构无法忽视(de)地步.在政府处理迟缓(de)情况下,各种流言也会产生,并利用网络得到迅速(de)传播,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同时,网络语言(de)强度,对事件相关主体相应(de)受褒贬程度有着极其重要(de)影响.如2008年(de)上海“杨佳案”,由于后期主流媒体报道和反思(de)缺失,各种信息开始通过论坛或个人博客流传,网络上纷纷出现偏激言论,形成公众愤怒,一时间,形成了同情杨佳,向公安机关发难(de)舆论状态.二、危机事件公共关系(de)处置(一)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及时发布信息危机事件(de)发生,往往不是偶然(de),而是矛盾积蓄到一定程度(de)产物.公安机关在面对公关危机时,必须以积极正确(de)态度来面对,稳扎稳打,并逐步建立起危机预警与管理机制.在出现问题之后,要求涉及事件(de)当地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来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在事件发生(de)第一时间,成立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是非常有必要(de),如果本地区公安机关在处理此类事务上不够专业:成熟,可以请口碑较好(de)危机处理公关公司来帮忙,增强专业性.世界上很多大公司和知名大企业在发生公关危机时,也是请相关专家来做.该机构组成人员包括:组织负责人、业务部门、法律部门、公共关系部门负责人、经过培训(de)新闻发言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以及有关专家等.事发后在12-24-小时内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是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de)关键.新闻周期(de)作用通常是两周,如果在两周之内警方没有声音,以后就会被动了.公安机关此时应主动打破沉默,及时向公众说明真相,才不致使公安机关(de)公信力受损.危机事件处理小组需设立一名新闻发言人,由小组以职业(de)态度来面对公众,时刻关注事件(de)进展,及时向媒体发布信息,充分尊重被曝光(de)问题,诚实回应公众质疑,引导舆论走向.这时,一切捂着压着(de)方法,都会“欲盖弥彰”,对于问题(de)解决没有实质意义,反而造成事态(de)扩大.(二)主动出击,实时跟进危机一旦发生,当事机关往往会成为全社会关注(de)焦点,其一举一动都要接受公众(de)严格审视.在诚实应对(de)同时.还要主动出击、扶正消负,尊重和善待记者,积极以合作(de)态度回答公众质疑,主动承担责任,对违法违纪(de)民警,要及时给予处理,做好相关(de)善后和赔偿工作,安抚受害人及其家属,树立正面形象,消除负面影响.通过官方途径,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de)调查进展,以及对当事人(de)处理意见和结果;同时,要与媒体建立良好(de)关系,进行良性沟通,以负责任、勇于担当(de)态度面对.加强和国内知名网站(de)合作,对于网民(de)批评和建议要虚心听取,必要时也可以及时地发帖、回帖、跟帖,澄清事实,表明态度,主导舆论走向.(三)组织形象重建警察形象建设,是一项长期(de)工作.在出现问题之后,需要公安机关主动向公众道歉.寻求民众谅解.同时开展警察内部反思和教育整顿(de)活动,并将反思和教育(de)情况及时通过媒体发布给群众,以期争取公众(de)理解和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公安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de)理解、支持和帮助,公安工作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贯彻服务意识,尤其是加大对弱势群体(de)帮扶,这样,可以帮助形象受损(de)公安机关尽快地重建形象.2010年11月22日晚柬埔寨金边市发生(de)重大踩踏事故后,河北省公安厅网络发言人曾在微博上发布“踩踏事件中自救方法”,受到网友(de)热捧.2010年11月29日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课间操下楼时发生踩踏事故后,河北省公安厅通过官方微博再次以图文方式发布“踩踏事件中自救方法”教群众如何应对踩踏,得到了广大网友(de)一致好评.同时,一面对辖区内(de)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保卫人民财产安全;一面利用网络、电台、报社等宣传渠道,对警务动态加大宣传力度,也可以和民众进行良性互动,让普通民众走进“神秘”(de)公安机关,了解各警种(de)人民警察工作(de)繁重与艰辛,体会人民警察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工作而做出(de)牺牲,提高公安机关(de)公众关注度、信任度和美誉度.三、公共关系(de)常态化建设(一)机关内部公共关系(de)机构设置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别很大,在公共关系(de)工作上,要结合当地特点,寻找适合当地(de)公关模式;但无论使用何种模式,建立专门(de)公共关系机构或者由特定机构负责日常公关工作是非常必要(de).在具体行为方面,可在本单位内部挑选合适人员,作为新闻发言入,一旦需要,直接以新闻发布会(de)形式面向公众.2004年3月,湖北武汉市公安局成立(de)“公共关系处”,被称为全国第一个公共关系处.2010年7月13日,北京市公安局宣布成立“公共关系领导小组”,由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担任组长,并由刑侦总队等三个单位各出一名副总队长,作为新闻发言人,出席由北京市公安局举行(de)新闻发布会,这是一个很好(de)开始.目前,在各地,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在逐渐建立,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常态发布机制,对于加大公安新闻发布力度,提高公安机关(de)公信力和亲和力,都发挥着重要(de)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3家公安机关设立了旨在拉近警民关系(de)警察公共关系科(处),这一数字在全国庞大(de)公安系统只占微小(de)比例,公共关系(de)机构(de)常态化设置,还有很长(de)路要走.(二)加强公务礼仪(de)培训,规范执法行为在公众心目中,破案率和一个民警外在形象(de)好坏,同样重要.警察不是公众人物,但一言一行却代表了一个群体,因此,对警察强调公务礼仪,是建立良好(de)人际关系,树立良好形象,与公众有效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de)有效方式.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和警察个人,要严格遵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在公务礼仪(de)培训上,要从日常养成做起,要从细微处人手,促使警察形成良好(de)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和纪律作风,要求做到内务有序、警容严整、礼仪规范;对于民警(de)窗口接待、社区走访、执勤工作、涉外往来等礼仪方面,要严格规范,积极用为人民服务(de)思想武装自己,打造亲民形象.另一方面,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依法办事、公正文明,杜绝特权行为和以收受贿赂代替处罚(de)行为,减少非警务活动和规范罚没款收支管理制度.推行警务改革,提高执法工作(de)透明度,从各种途径加强执法监督,尤其是对于网络舆论监督,不能一味限制,而是在执法规范化(de)前提下,积极面对网络舆论,坚定不移地推行阳光执法.(三)大力发展社区警务,创建和谐警民关系社区警务,是在警民之间建立合作(de)一种新(de)理念和组织策略,社区和警察作为平等(de)主体一起工作,通过建立良好和谐(de)警民关系,广泛发动群众,去识别和主动解决当前存在(de)问题,构建严密(de)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以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提高该地区(de)生活环境质量.良好(de)警民关系,可以促进警民之间(de)互动与沟通,塑造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e)良好形象,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一个“有困难,找片警”(de)亲民形象,同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这样一个良好(de)形象基础,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以平时(de)良好工作,来获得民众(de)支持和谅解.社区警务,面对(de)是本辖区(de)居民,任何口号式(de)宣传和作秀般(de)活动都不如一个民警实心实意为辖区居民所办(de)一件又一件(de)小事和实事.大力发展社区警务(de)同时,要加大目前(de)警务机制(de)改革,使警力下沉,让警察从办公室走出来,真正走到人民群众中间,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警务机关从高高在上(de)办事机关,变成群众(de)好邻居、人民(de)守护神.。

建立与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建立与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

建立与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随着社会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治安的任务越来越重责,人民警察作为执行任务的重要力量,需要时刻与民众保持良好的关系,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因此建立与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是当前人民警察应该重视和积极开展的工作。

一、新时代下的公共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警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工作环境,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技能、新的手段才能胜任工作。

对于人民警察来说,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是提高工作效能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工作安全和实现全面从严治警的必要手段。

新型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对话、参与、共治”,即通过多方面的沟通和协作,建立互信互惠的合作关系,使社会治理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公平、公正。

在新时代下,人民警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责,主动与民众沟通和交流,打造开放平台和社交网络,增进互动和共享,让群众丝毫不感到与警察之间有任何隔阂或距离感。

二、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对于推进法治建设、深化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社会联防联控。

人民警察应当与社会各界开展友好协作,创新联防联控机制,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

人民警察要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治安巡逻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加强对刑事犯罪、违法犯罪和治安问题的监控和打击,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

2、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为人民警察提供更加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技能培训,提高警察在处理案件中的效率和质量,让工作更加优化和便捷。

3、增进对人民警察工作的信任度。

一个优秀的人民警察队伍不仅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还要着重注重良好的公共关系,树立良好的警察形象。

通过不断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互动,积极向社会传递警民情感,增强公众的对警察的信任和支持,为警察办案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

三、建立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发展新型人民警察公共关系,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

浅议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议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浅议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社会群众对公安工作及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治安防范和服务群众等多重任务,日常工作涉及各种社会领域,与公众的接触面广,要想更好地履行职责,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重视公共关系。

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对内提升队伍素质,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对外加强警民之间的双向沟通和理解,密切警民关系,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增进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公安机关通过各种活动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公安机关谋求内部团结、外部发展的重要手段。

警察公共关系是警民关系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延伸,是在原有警民关系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新型警民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不单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包括公安机关与其它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以及新闻媒体等之间的关系。

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谋求互动,共创和谐”。

公安机关只有加强内部管理,管严队伍、规范执法、完善警务,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在于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的同时,根据“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主动安全防范,创新平安建设的社会参与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现状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对公共关系建设越来越重视,相继开展了“大讨论”、“大接访”、“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等活动,加强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

如开展“大走访”、“警民恳谈“等,向辖区群众代表报告工作,主动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大力宣传典型,用典型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地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公安事业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冷静思考 (二)分析形势 (三)积极回应
1、要求撤销或更正; 2、一起刊登后续报道; 3、要求赔礼道歉; 4、要求播发刊登警方的立场和观点; 5、依法维权。
(四)开展针对性沟通; (五)提供有说服力的新闻稿; (六)后续措施。
二、警察形象危机
• 警察形象危机是指因新闻媒体对公安工 作和队伍建设的负面报道以及对个别民 警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报道造成的公众 对警察形象的认知危机。
一、媒体对公安工作的 消极作用?
1、损害警察形象,使警察丧失公 信力; 2、不实报道和负面宣 传,会瓦解警察的工作士气; 3、 暴露侦破手段,增加了破案难度。
二、如何与媒体处理好关系?
• • • • • 1、了解媒体的特点; 2、认识新闻工作规律; 3、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 4、树立“全警公关”的意识; 5、建立高素质的警察公关部门;
四、危机处理程序
(一)对危机迅速做出反应
1.成立临时专门机构 2.迅速隔离危机险境 3.控制危机蔓延势态
4.及时搜集有关信息
(三)处理危机事件技巧
1.内部 (1)规范言行,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
(2)通领全局,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
(3)直面目标公众,正确引导舆论; (4)弥补过失,勇于承担相关责任; (5)安抚情绪,妥善协调内部关系。
(三)处理危机事件技巧
2.外部 (1)建立互信,寻求政府力量支持;
(2)借助外力,寻求第三方支持;
(3)真诚相待,尽力赢得各方谅解; (4)谨言慎行,防止对外沟通过度; (5)善于示弱,巧妙博取舆论同情; (6)化危为安,寻找良机。
案例分析
• 躲猫猫
失误
• • • • • 1、信息不透明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2、舆论监督缺位 ; 3、危机公共意识淡薄 ; 4、缺乏技能临危无措 ; 5、不称职的新闻发言人影响政府新闻发布 效果(随意发言随便表态 ); • 6、对家属的安抚不够;
五、警察危机状态下与媒体沟通原则
• 2、统一口径的原则; • 3、留有余地的原则; • 4、坦诚性的原则幻灯片 30
第三讲 负面报道与危机公关
负面报道
• 是指新闻媒体就公安机关的某个事件或者 某种现象所做的可能对公安系统的形象造 成不良影响的报道。 • 失真女交警被撞.flv • 偏差 • 真实四警察找小姐.flv
动教养人员”;
三、如何在媒体记者面前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
• 1、这个情况我不太清楚,为了给你一个负 责任的答复,等我了解清楚情况后,再回 答你; • 2、我现在手上的事很多,稍等一会我联系 一个人接待你好吗; • 3、我无权回答你的问题; • 4、我暂时还没听说此事;
三、如何在媒体记者面前说“不”
5、我也是刚得知此事,还需核实; 6、对于这个问题, ⅹⅹ 部门ⅹⅹ 人比我理 解得更全面,我帮你联系他(她); 7、对这个问题,我们正在调查之中; 8、如果有这方面的信息,我会及时告诉你; 9、请问你能告诉我消息的来源吗?
(一)新闻媒体涉警报道的常见病
• • • • 1、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2、恶意炒作,渲染无度; 3、暴露手段,诲淫诲盗; 4、狐假虎威,谋取私利;
(二)警方应对媒体的不适症
• • • • 1、夜郎自大,诿过护短; 2、感觉良好,被动应付; 3、装聋作哑,态度暧昧; 4、委曲求全,代人受过;
(三)警察在对外宣传报道中的用语
三、如何在媒体记者面前说“不”
10、假设性问题;幻灯片 15 11、我的心情跟你一样,都想尽快了解情况; 12、无权回答的问题;幻灯片 16 13、目前我对此没有什么评论。
四、警察常态下与媒体沟通的原则
• • • • 1、主动性原则 2、诚恳性原则 3、适度性原则 4、以我为主的原则
五、警察危机状态下与媒体沟通原则
• 1、“第一时间”的原则 “24小时法则”——危机事件发生之后, 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媒体也会给予 广泛的报道。公安机关应在获悉危机发生 后的24小时内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并做好 准备工作,如各方言论的搜集、基本立场 的确认、“官方”声明的拟定等,相关资 源亦应协调到位。如不然,则会造成信息 真空,让各种误会和猜测产生。
• 1、不用“公安干警”,应为“公安民 警、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 2、公安机关认为应予以刑事处罚的犯 罪嫌疑人不用“罪犯、犯罪分子、案 犯、人犯”,应用“ⅹⅹ犯罪嫌疑人、
涉嫌ⅹⅹ行为、在逃人员”;
(三)警察在对外宣传报道中的用语
• 3、不用“重点人口、耳目、特情、眼 线、卧底等内部用语; • 4、对于已经释放的人员,不用“两劳 人员”,应用“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
违反原则
• • • • 第一时间原则 统一口径原则 留有余地原则 坦诚性原则
阳光警察
• (1)警方将警察形象作为对内增强警察职业自豪感,对 外赢取社会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抓手,进一步丰富文化强警 的工作举措,切实增强青年民警对自身岗位的热爱及对社 会的责任意识,将维护优化警察阳光形象作为自觉行为, 进而达到凝聚警心、提升战斗力及和谐警民关系。 • (2)形象重于生命。将警察形象作为一种品牌向社会公 众推荐,让“阳光警察”形象深入人心,争取公众理解和 认同,将人民群众对警察的“需要”转换成一种“喜爱”, 切实将“警务社会化”产生质的飞跃。 • (3)开辟“阳光警察”宣传专栏,宽视角、多领域地宣 传公安队伍中的“阳光”形象,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警 察的工作生活情况,进一步拉近人民群众与警察之间的距 离,增进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的认同。 • (4)以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作为实施“阳光警察”计 划的主阵地,加强公共宣传与互动活动,采取请进来、走 出去的方法,拉近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努力 实现工作服务“零距离”,切实增强公安机关社会美誉度。
(一)危机事件的主要特点
1、危害性
2、突发性
3、潜伏性
4、冲击性
2、处 理阶段
3、善 后阶段
(二)危机的发展阶段 1、发展过程阶段 (1)危机突发期 (2)危机扩散期 (3)危机爆发期 (4)危机衰退期
三、危机处理的方法
• • • • • • • (一)了解危机事件的全貌 (二)公布危机事件真相 (三)采取有效措施 (四)公布处理结果 (五)制定好危机传播方案 (六)危机发生后的应对 (七)危机发生后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