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司匹林

合集下载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知识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知识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知识
1.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前列腺素是一种炎症介质,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疼痛、发热和炎症反应。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减轻疼痛、发热和炎症。

2. 药理作用:除了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外,阿司匹林还具有其他药理作用。

它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解热作用,可用于降低发热。

3. 药物代谢:阿司匹林在体内代谢迅速,主要通过肝脏代谢。

它的代谢产物包括水杨酸和水杨酸葡萄糖醛酸苷,这些代谢产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4. 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它可以增加某些药物的出血风险,如华法林和肝素。

同时,阿司匹林也可以降低某些药物的疗效,如布洛芬和萘普生。

5. 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胃痛、恶心和呕吐等。

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来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出血倾向或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群,应谨慎使用。

阿司匹林读后感

阿司匹林读后感

阿司匹林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与副作用三、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四、阿司匹林与替代药物的比较五、阿司匹林的合理使用与注意事项六、结论正文:作为一名职业药师,我近期阅读了关于阿司匹林的专著,对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合理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阿司匹林的读后感。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非处方药物,其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酸酯。

长期以来,阿司匹林以其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阿司匹林的使用也并非一帆风顺。

其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例如,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出血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权衡利弊,合理使用阿司匹林。

那么,在众多替代药物中,阿司匹林的优势何在?首先,阿司匹林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次,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病情。

最后,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缓解患者的痛苦。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阿司匹林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遵循医嘱,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同时尽量避免副作用。

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可供大家参考:1.遵医嘱: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药物适用症、禁忌症及剂量。

2.个性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医生会为患者制定合适的用药方案。

3.避免长期大量使用: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副作用累积,增加患者风险。

4.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食物等的相互作用,以免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5.定期检查: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患者需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总之,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药物,在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务必遵循医嘱,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

浅析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浅析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二、临床应用
鱼腥草因其广泛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1、呼吸道感染:鱼腥草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具有 明显的疗效,可以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2、尿路感染:鱼腥草可以治疗尿路感染,帮助排尿,减轻尿频、尿急等症 状。
3、皮肤病:鱼腥草外用可以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如湿疹、痤疮等。
参考内容二
一、药理作用
鱼腥草,也被称为蕺菜,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主要的活性 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等,这些成分使得鱼腥草具有显著的抗 炎、抗氧化、抗肿瘤及抗菌等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鱼腥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2、出血倾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虽然这种风险相 对较低,但仍需注意。如有出血迹象,应立即就医。
3、肾功能损害:部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加重肾病患 者的病情。但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三、阿司匹林的未来发展方向
1、精准医疗: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阿司匹林的使用将更加个性化。 基于基因和表型特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并减少 不良反应。
1、肿瘤预防: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 癌症发病率。一项基于超过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 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
2、心血管保护: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根据一项涉及名受试者的研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 生率降低25%。
参考内容
阿司匹林: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 应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自189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用于镇痛、抗炎 和抗血小板治疗。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已不再 局限于这些传统领域。本次演示将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以帮 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药物。

药理学——阿司匹林

药理学——阿司匹林

体内过程
阿司匹林体内过程:口服后,小部分在胃、大部分在 小肠吸收。0.5~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在吸收过程 中与吸收后,迅速被胃粘膜、血浆、红细胞及肝中的 酯酶水解为水杨酸。因此,乙酰水杨酸血浆浓度低, 血浆t1/2短(约15分钟)。水解后以水杨酸盐的形式 迅速分布至全身组织。也可进入关节腔、脑脊液,并 可通过胎盘。水杨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可达 80%~90%.水杨酸经肝药本酶代谢,大部分代谢物与 甘氨酸结合,少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自肾排泄。
3.防止血栓形成
血栓素A2 (TXA2) 是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内源性 物质,可直接诱发血小板释放ADP,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聚集过 程。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COX活性,减少了血小板 TXA2的合成,因而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过量则 可引起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抑制 血管内皮细胞中COX活性,减少PGI2(prostacylin.前列环素) 的合成。PGl2是TXA2.的生理拮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能促进 血栓形成,故常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用于预防 心肌梗死
可以使被细菌致热原升 高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调定点恢复(降至) 正常水平,故也用于感 冒、流感等退热。该品 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 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 因,故需联合用药。
3.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4.防止血栓形成
可使急性风湿热患者于 24~48小时内退热,关节红、 肿、疼痛缓解,血沉缓慢, 症状迅速减轻。由于控制急 性风湿热的疗效迅速而确实, 故可用于鉴别诊断。对类风 湿性关节炎也可以迅速镇痛, 使关节炎症消退,减轻及延 缓关节损伤的发展。
9.其他
驱虫;治疗小儿皮肤黏 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 病);治疗X线照射或放 疗引起的腹泻;降压保 胎等。

深入浅出阿司匹林讲的什么

深入浅出阿司匹林讲的什么

深入浅出阿司匹林讲的什么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它可以帮助患者治疗心脏病、中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它的主要成分是阿司匹林,它是一种抗凝血药,可以阻止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从
而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阻止血小板凝聚,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聚
因子,减少血小板的凝聚,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此外,它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降
低血管壁的粘稠度,减少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它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副
作用。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该先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总之,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它可以阻止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但是,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该先咨询医生,以确保安全有效的
使用。

浅谈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药的原因及干预

浅谈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药的原因及干预

浅谈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药的原因及干预阿司匹林是常用的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镇痛、解热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阿司匹林已被证明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有预防作用,因此被广泛使用。

然而,许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会不合理地停止服用,这会导致阿司匹林预防作用的丧失,使健康风险增加。

本文旨在探讨不合理停药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一、不合理停药的原因1.病情缓解:许多人需要阿司匹林来缓解疼痛或其他不适,一旦症状得到缓解,就会不自觉地停止用药。

2.忘记用药:忘记服药是许多患者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需要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3.药物副作用:阿司匹林虽然是一种安全的药物,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过敏、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不得不停止使用。

4.心理压力:有些患者因为用药时间长、需长期使用且对健康不利,因而产生了不愿进一步使用的心理。

二、不合理停药的危害1. 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停药会使预防效果丧失。

2. 阿司匹林还可以防止炎症,促进自然免疫力,抵抗感染,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等,停药会使自身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增加。

3.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癌症和其他疾病,如果停药,有可能导致疾病的恶化甚至导致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干预措施1.教育宣传:对于阿司匹林的使用需求与时常现实,及其预防作用的重要性进行逐一阐述,使患者了解到不合理停药的危害,以及正确使用药物的重要性。

2.定期复查: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复查计划,定期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和疾病的恶化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继续使用阿司匹林以及推荐适当的剂量和用法。

3.注意药物使用安全:提醒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剂量和用法,避免药物滥用以及药物与众多药品的相互作用。

如有必要,患者可以找到医生,寻求更详细的建议。

4.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定期吃饭后用牛奶或饮食碱性水稀释阿司匹林、在特定的时间吃药等可以大大减少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使患者更愿意继续使用药物。

浅谈经久不衰的阿司匹林

浅谈经久不衰的阿司匹林

浅谈经久不衰的阿司匹林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阿司匹林是乙酰水杨酸, 相对分子质量,一个非常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诞生一百多年来, 仍然被广泛地应用, 是个“神奇”的药物。

1 由天然产物水杨苷发明了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诞生起源于水杨酸的解热止痛作用, 后者可追溯到更久远的柳树皮的应用。

早在古埃及的Ebers 药书就记载了柳树皮的浸液可治疗风湿痛, 到18 世纪确定浸液中的有效成分是水杨苷(2,salicin), 后来证明水杨苷在体内水解成葡萄糖和水杨醇, 水杨醇经体内氧化成水杨酸而发挥解热止痛作用。

1897 年德国拜耳药厂的化学家霍夫曼(FelixHoffmann) 合成了水杨酸的衍生物, 纯化后首次得到乙酰水杨酸, 其父率先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表明仍有止痛效果, 而对胃的刺激性低于水杨酸。

1899年命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治疗疼痛和解热, 在20世纪50 年代成为销售非常成功的药物。

但是到20 世纪60 年代, 由于众多的解热镇痛药上市, 应用阿司匹林日益减少。

2 后继的非甾体抗炎药由水杨酸和阿司匹林的引领, 研发出一批解热止痛药物, 被称作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例如芳丙酸类药物布洛芬(5, ibuprofen) 和氟比洛芬(6,flurbiprofen); 芳乙酸类类吲哚美辛(7, imdomethacin)和双氯芬酸(8, diclofenac); 氨基芳甲酸类甲芬那酸(9, mefenamic acid) 和氟芬那酸(10, flufenamic acid)等数十种, 作为解热镇痛药物, 阿司匹林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3 发现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重新引起人们对阿司匹林的关注, 是临床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极少有冠状动脉阻塞和冠脉供血不足的症候, 继之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阻止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这些与后来发现前列腺素、环氧合酶及其催化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密切关系。

浅谈阿司匹林

浅谈阿司匹林

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论文名称浅谈阿司匹林学生学号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生物化工工艺班级生化1110指导教师摘要阿司匹林,即乙酰水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酸的商品名。

本文主要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药理作用及前景等方面来谈谈对阿司匹林的认识。

关键词:阿司匹林:合成:水酸目录摘要 (1)1 引言 (1)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1)2.1阿司匹林的简介 (1)2.2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2)3阿司匹林的作用 (4)3.1 镇痛、解热 (4)3.2 消炎、抗风湿 (4)3.3 关节炎 (5)3.4 抗血栓 (5)3.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5)3.6 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6)3.7 老年痴呆症 (6)3.8 降血糖作用 (6)3.9 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 (6)3.10 白障 (6)3.11 注意事项 (7)4 阿司匹林的药物毒性 (7)5 市场前景 (8)6.1国外市场发展稳定 (8)6.2国市场前景光明 (9)6 结语 (9)致 (10)参考文献………………………………………………………………‥11正文1 引言阿司匹林,即乙酰水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2.1阿司匹林的简介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2]分子量:138.12结构式:密度: 1.35g/cm3性质: 白色针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酸味。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阿司匹林,也被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用药物。

它具有退热、镇痛和抗炎的效果,常用于缓解头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退热作用:阿司匹林能够通过影响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
内PGE2的合成,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在发热过程中,PGE2能够促进体温升高,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PGE2的合成,能够帮助降低体温。

2.镇痛作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酶的活性,降低体内前列腺素的
合成,从而抑制疼痛传导。

前列腺素是一种能够促进疼痛传导的物质,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疼痛感受。

3.抗炎作用:阿司匹林能够干扰花生二烯酸(PGA2)的合成,从而降低
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PGE2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

PGE2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这些症状。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来实现的。

COX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类,在炎症过程中,白细胞释放的花生二烯酸通过COX酶转化为前列腺素,在感染或损伤情况下,前列腺素会促进炎症反应的进行。

而阿司匹林抑制COX酶的活性,干扰了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炎、镇痛和退热的效果。

总的来说,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通过干预体内花生二烯酸代谢途径,抑制COX酶的活性,实现了其退热、镇痛和抗炎的药理作用。

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要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药理学阿司匹林

药理学阿司匹林

比水杨酸更具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临床应用与推广
03
20世纪初,阿司匹林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全球使用
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Hale Waihona Puke 阿司匹林的主要用途解热镇痛
阿司匹林可用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的缓解。
抗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减轻关节肿胀和疼 痛。
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
阿司匹林的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禁忌症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类药物过敏 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友病 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孕妇和哺乳 期妇女禁用。
慎用情况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 以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慎用阿司匹 林。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靶向制剂
利用纳米技术、脂质体 等载体,将阿司匹林精 确输送到病变部位,提 高局部药物浓度,降低 全身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 (如氯吡格雷、他汀类 药物等)联合使用,可 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 效。
阿司匹林的未来发展方向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基因型、病情严重程度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阿司匹林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性质
阿司匹林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于乙醇, 在乙醚、氯仿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中溶解,但同时分解。
阿司匹林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发现
01
阿司匹林的发现源于柳树皮提取物中的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
作用。
合成与改进
02
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通过合成方法得到阿司匹林,并发现其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不良反应。

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不良反应。

1.简述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不良反应?
答: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阿司匹林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头痛、牙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强,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2、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栓形成: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性疾病及手术后有静脉血栓形成倾向患者,能减少缺血性心脏病发作和复发的危险,也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口服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损伤。

2、凝血障碍:一般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3、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可致中毒反应,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以及视力和听力减退等,统称为水杨酸反应。

4、过敏反应: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

5、瑞氏综合症:对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年,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瑞氏综合征的危险。

阿司匹林的新用途

阿司匹林的新用途

阿司匹林的新用途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小板聚集。

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能还有其他的用途,包括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癌症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阿司匹林的新用途。

首先,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它被用于预防心脏病和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和中风。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高风险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有家族史的患者。

另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对某些癌症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使用与结直肠癌和其他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生率的降低有关。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减少炎症、抑制肿瘤血供、减少肿瘤血管生成和诱导癌细胞凋亡等方式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通过干扰前癌症细胞克隆发展为实际肿瘤等机制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

阿司匹林还被认为可能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有益。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抑制凋亡和改善神经元合成等方式来发挥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的使用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降低有关。

但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研究还处于初期,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是否能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药物。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对其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例如,阿司匹林可能有助于降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动过速发作频率;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活性可以帮助预防血管内膜增生,对血管支架植入术后的血栓形成起到保护作用;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对自体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总结来说,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老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其多种新的用途。

它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被认为可能是一种廉价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药物。

然而,阿司匹林仍然是一种药物,对剂量和用药时间等细节应该谨慎使用。

浅谈阿司匹林药理毕业论文

浅谈阿司匹林药理毕业论文

浅谈阿司匹林姓名:XX指导教师:XX专业:班级:20XX 年X月X日目录1.引言 (2)2. 国内外的生产情况以及需求量 (2)2.1国外生产状况以及需求量 (2)2.2国内生产状况以及需求量 (2)2.3对我国今后产销的建议 (3)2.3.1努力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3)2.3.2生产多种释药方式的阿司匹林以及水杨酸的衍生物品种 (3)2.3.3发展多种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衍生物,满足市场需求 (3)3.应用及市场前景 (3)3.1. 广泛用途 (3)3.1.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4)3.1.2防治心血管疾病 (4)3.1.3治疗结膜炎 (4)3.2阿司匹林新用途 (4)3.2.1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4)3.2.2老年痴呆症 (5)3.2.3降血糖作用 (5)3.2.4糖尿病引发的心脏 (6)3.2.5白内障 (6)3.3. 市场前景 (6)4. 结语 (6)5. 参考文献 (6)6. 致谢 (7)浅谈阿司匹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摘要:本文通过论述阿司匹林国内外的生产情况,需求量,扩展到其应用及发展前景,借以希望人们能够更加了解阿司匹林这个药品,充分利用起阿司匹林。

关键词:阿司匹林,生产情况,需求量,应用及发展前景1. 引言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内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阿司匹林的作用: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阿司匹林是好药,这些用药常识要了解

阿司匹林是好药,这些用药常识要了解

阿司匹林是好药,这些用药常识要了解阿司匹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多年前,世界上大约70%的人都服用过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药物,作用也比较广泛。

因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常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合理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部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但是很多人对它的毒副反应不够了解,而常发生一些问题。

这里介绍应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一、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引起出血。

另外还可引起痛风,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能会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或其他过敏性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急性胃溃疡、对阿司匹林过敏、蚕豆症患者、血友病病人、肝肾功能衰竭者、妊娠的最后三个月禁止服用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应该餐前吃还是餐后吃不少人认为阿司匹林对胃有刺激,饭后服用对胃的刺激会小一点。

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阿司匹林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司匹林普通片。

如果你购买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那么就应该空腹吃更好。

因为空腹吃阿司匹林肠溶片,它可以顺利通过没有食物的胃,到达肠部,然后被很好的吸收。

但是阿司匹林普通片就不一样,需要餐后服用,减少药物直接接触胃,避免产生更多刺激。

三、阿司匹林到底有哪些功效解热镇痛: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感冒、流感等退热。

消炎抗风湿: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

治疗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

抗血栓:心肌梗塞、心房颤动、心绞痛、人工心脏瓣膜、手术后血栓形成等。

抑制血小板凝集:高海拔登山时使用阿司匹林,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和聚集。

其他作用:用于川崎病、预防消化道肿瘤、抵抗癌症等作用也有新发现。

四、阿司匹林的一些其他注意事项1、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造成术后出血不止。

2、饮酒后不宜服用,因为酒精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3、潮解后不宜服用,阿司匹林吸水潮解后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用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浅谈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问题

浅谈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问题

浅谈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问题发表时间:2016-08-08T16:13:19.7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作者:曾发古 (综述) 苏倩郝小江 (审校)[导读] 阿司匹林的抵抗。

阿司匹林虽然经历百年洗礼,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其新的作用,让这一经典老药焕发出新的光彩。

曾发古 (综述) 苏倩郝小江 (审校)(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31)【摘要】阿司匹林是临床处方量最大的常用药物,是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聚集药。

随着对该药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药理作用也不断出现,其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甾体类药物。

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随剂量不同而不同,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预防癌症、多种眼科疾病及妇产科疾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进展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086-03【Abstract】Aspirin, one of the largest common clinical prescriptions of drugs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s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whose is the first for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Key words】Aspirin;Cinical applicationadverse;Reaction阿司匹林(Aspirin)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从柳树皮提取的苦味粉末用来镇痛、退烧。

1853年,弗雷德里克。

浅谈正确应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

浅谈正确应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
群包 括年龄 > 6 5岁 、 有消化道 溃疡或 出血病史 、 合并 幽 门螺杆菌
血小板在血循环 中有 7 d的生存期 , 且血小板成熟 后 自身没 感染 、 联合抗 血小板治疗 或抗凝治疗 , 或联合 使用非 甾体类抗炎
糖皮质激 素类 药物治疗 的人群 。 在这部分 高危人 群使用阿司 有合成 蛋 白的能力 , 环氧化 酶失活后 在其 生存 期 内不 能得 到补 药 、
敏反应 , 即特 异性体质者 服用阿 司匹林后 可引起皮疹 、 血管神经
首先对 已发生 过心 脑血 管疾病 的人 群 。 如无 阿司 匹林禁 忌 性水肿 及哮 喘等过敏反应 。服用阿 司匹林后 引起 的中 心脑血 管疾 病 主要有 : 稳 定 型心绞 状 、 肝损 害、 肾损 害 、 缺铁性 贫血 、 心脏毒性 、 瑞 氏综 合征 , 只见于 痛, 不稳 定型心绞 痛 , 急性 心肌梗死 , 短暂脑 缺血 发作 , 脑 梗塞 , 长期大量抗炎 、 抗风湿治疗 中( 一 日3  ̄ 6 g ) 。 高血压 , 有冠心病 和脑 血管病病史 者 , 周 围血 管疾病 、 动脉粥样 、
形成 。阿斯匹林可抑制血小板 中的花生 四烯酸 , 从而发 挥抑制环 为 了最大程度地 减少使用 阿司匹林抗血栓 时对 消化 道的损
氧化 酶 、 过氧化物 酶和血 栓素合 成酶 的作 用 , 减少 血栓 素 A 2生 伤 . 在使用 中要 注意识别易发生 消化 道损伤 的高危人群 。 高危人 成。 从而 起 到抗血栓 的作 用。
患者每 1 ~ 3 个 月要 检查粪便 潜 血 , 出现 溃疡 、 出 偿, 故 口服 1 次阿司匹林即可使抗血小板作用 的时间持续 5 - 7 d , 换 匹林 抗血 栓时 , 言之, 抑制住血小 板 的促凝功 能, 直到有新 的血小板进入 血液循 血 时不 建议使 用氯吡格雷替 代阿司 匹林 ,而应联合 质子泵抑制 环才能恢复功能。每 日口服小剂量 , 连续 7 ~ 1 0 d即可完全抑制血 剂治疗 。 小板氧化酶的活性 , 因而直 到抗 血栓 的作 用。 2适应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 的人群 在用小剂量 阿司匹林对抗血栓 的治疗 中, 还有极少发生的过

浅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浅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高 的心肌梗死 的 可能性 。早期 的抗栓 治疗 ,阿 司匹林 加肝 素是非 sT段 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治疗 的基础 。 作
为二级预防 ,在急性 冠状 动脉 综合 征后 阿 司匹林 应该 无 限 期使用 ,如 阿 司匹林 过 敏 或不 能 耐受 ,可 选 用 氯 吡格 雷 。
论 著
Tet rai s
中 国 民  ̄ I .e医 药 RJI ' '
C ieejunlo tnm dc e ad eh ohr ay hns ora feho e in n tnp am c i ・1 ・ 7
中 医— — 辨证 论治
郑 永 吉
浙江省金华市赤松卫生院 ,浙江 金华 3 1 2 . 02 2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论 著
Tr a i e ts
1 ・ 6
C ieeju lo tn m de e ad eh ohn ay hns o ma fe o e in n tnp a ̄ c h i
浅 谈 阿 司 匹林在 心 血 管疾 病 中 的应 用
邵 群 慧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中卫市人 民医院心血 管内科 宁夏 中卫 7 50 5 00
【 摘
要 】 阿司匹林应用 于临床 已有 1 o 0 余年的历史 ,近年来其抗血 小板聚集作 用备受 关注 。我们 概述 了阿司 匹林 的作用 机制 以及
其 在心血 管疾病 中的临床应用 ,对更好的使用阿司匹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阿 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应用 【 中图分 类号 】R 1.5 742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8 1 (02 6 01 — 2 07— 57 21 )0 — 0 6 0

浅谈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应用新途径

浅谈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应用新途径

浅谈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应用新途径阿司匹林作为临床上一类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可通过有效抑制患者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解热、镇痛、消炎及抗风湿的目的,且常与其他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加确切的临床效果。

现笔者通过总结与分析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应用新途径,旨在为临床医疗工作者提高可靠的理论依据,提升治愈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阿司匹林;药物相互作用;新途径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时间较长且较为广泛,以其强大的镇痛及退热作用被临床工作者及患者所接受认可[1]。

目前,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阿司匹林的应用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镇痛及退热功效上,其新用途越来越多,且可有效防止及治疗多种疾病。

现笔者将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及臨床应用的新途径进行分析与总结,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1.1阿司匹林与硝苯毗啶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环化加氧酶的作用,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的作用,常用来预防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症,但临床效果较为一般。

而阿司匹林与硝苯毗啶联合应用后,能够显著加强阿司匹林原有的药物效用,且并发症较少。

1.2阿司匹林与维拉帕米阿司匹林与维拉帕米在对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同等作用的药物作用,不仅能够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且可有效改善心血管的功能,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不但减少了阿司匹林的用量,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提升安全性[2]。

1.3阿司匹林与异烟肼因阿司匹林作为一类强效的酯化剂,将其与异烟肼合用后可导致后者灭活,导致生物利用度明显较低,延长了生物半衰期,减慢了药物吸收与排泄的速度,从而降低了临床疗效。

因此,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不宜将二者进行联合应用。

1.4阿司匹林与甲氨蝶呤目前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肿瘤等疾病的药物即为甲氨蝶呤,其作为一类叶酸拮抗剂,在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后,不但可减少甲氨蝶呤与蛋白结合的数量,甚至减缓其在肾内的代谢速率,导致其在肾内大量积聚,引起急性肾衰竭,危害了患者的生命[3]。

阿司匹林安全性评估

阿司匹林安全性评估

阿司匹林安全性评估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小板聚集等。

然而,阿司匹林也有一定的安全性考虑。

首先,阿司匹林可能引发胃肠道问题,如胃炎、溃疡甚至出血。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性屏障,导致胃酸对胃黏膜的腐蚀作用增强。

因此,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或有消化道问题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其次,阿司匹林对于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不太安全。

阿司匹林可引发哮喘发作或鼻窦炎等过敏反应。

因此,在具有过敏史的人群中应慎重使用。

此外,由于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长期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这对于某些特定患者,如正在接受手术、容易出血或正在使用其他抗凝药物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虽然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有效的药物,但其安全性还是需要谨慎评估。

使用前应注意剂量、个体差异、患者特殊情况等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论文名称浅谈阿司匹林学生姓名学号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生物化工工艺班级生化1110指导教师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

本文主要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药理作用及前景等方面来谈谈对阿司匹林的认识。

关键词:阿司匹林:合成:水杨酸摘要 (1)1 引言 (1)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1)2.1阿司匹林的简介 (1)2.2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2)3阿司匹林的作用 (4)3.1 镇痛、解热 (4)3.2 消炎、抗风湿 (4)3.3 关节炎 (5)3.4 抗血栓 (5)3.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5)3.6 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6)3.7 老年痴呆症 (6)3.8 降血糖作用 (6)3.9 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 (6)3.10 白内障 (6)3.11 注意事项 (7)4 阿司匹林的药物毒性 (7)5 市场前景 (8)6.1国外市场发展稳定 (8)6.2国内市场前景光明 (9)6 结语 (9)致谢 (10)参考文献………………………………………………………………‥111 引言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

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内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2.1阿司匹林的简介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2]分子量:138.12结构式:密度: 1.35g/cm3性质: 白色针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潮会缓缓水解为水杨酸和醋酸。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在沸水中分解, 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并分解[3]。

2.2 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为2-(已酰氧基)苯甲酸(2-(acetyloxy)benzoic acid)。

阿司匹林(Aspirin)是商品名,学名是乙酰水杨酸,或邻乙酰氧基苯甲酸,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或微带乙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

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4]。

人们对阿司匹林的认识可追溯到古埃及法老时代。

当时通过浸泡柳树皮获取了一种物质并被记载于公元前1550年汇集的医疗处方之中。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人经常使用金鸡纳树的树皮作镇痛药。

西班牙人来到那里以后发现这种树的树皮还可以降低病人的体温;在1763年6月2日。

当时一位叫Edward Stone的牧师在伦敦皇家学会宣读一篇论文,题为:《关于柳树皮治愈寒颠病成功的报道》。

几乎一世纪以后,一位苏格兰医生为了证实柳树皮提出物是否能治疗急性风湿病,而发现柳树皮中的提出物是一种强效的止痛、退热和抗炎消肿药。

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牧师斯通在18世纪发现了柳树树皮的用途,这使得柳树树皮迅速获得广泛的应用。

它比奎宁要便宜得多,所以,最终被广泛应用。

1826年,法国人亨利·莱罗克斯在分离柳树树皮中看起来是有效成分的物质上,取得了部分的成功。

两年以后,慕尼黑的约翰娜·毕希纳成功地将之提纯,并第一次使用水杨苷来为这种浓缩药物命名。

其他人在同样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相似的方法。

水杨苷被证明是由人体将它转为水杨酸的。

1838年,意大利化学家拉菲勒·皮里亚(Raffaele Piria)直接从柳树树皮中生产出了水杨酸。

不管是水杨苷还是水杨酸都有着令人厌恶的副作用。

它们会破坏人的内脏,会引发出血、腹泻甚至死亡。

1853年,一个法国的药剂师--查尔斯·杰哈德发现了一种缓冲水杨酸并降低它的腐蚀性的方法。

他的兴趣所在是化学而不是商业,他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满意,但他没有继续将之向前推进。

几个德国的化学家重复并改进了杰拉德的方法,但同样,他们也都没有注意到它的实际药用潜力。

1876年,一个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迈克莱根写信给《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讲述了他使用水杨苷来治疗该病的经历。

后来,其他人争论,到底是迈克莱根还是一群德国医生,首先在无意中发现了这种治疗方法。

更重要的是迈克莱根所使用的某些语言。

最初,他对这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是非常满意的“在使用它之后,我没有发现一丝的麻烦”,但他还保持着一些疑虑,并进行着令人振奋的思考。

他写道:“如果有人想试一下这种药物,且不介意发表一下他们观察后的意见,愿意热情地向我寄来他们的结论的话,无论是有利的或是其他,我都将对这些人不胜感激。

”对药品的使用要是不成功就不太可能将之发表的想法在当时是广泛存在的。

这样,在认为该药品至少会带来一定的好处方面,在医生思考的能力以及他们开药的效率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

在慕尼黑大学,化学家继续着帕金完全没有做到的事情--生产人工合成的奎宁。

1882年,由厄恩斯特·奥托·费歇尔和威廉·柯尼格斯设计的生产方法,经由厄恩斯特的堂兄埃米尔·费歇尔的修正,生产出一种奇异的化合物,他们认为这玩意儿跟奎宁相似。

尽管他们关于奎宁的分子结构的看法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他们生产出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确实看起来跟奎宁共有某种能力,即退烧。

1853年,德国的化学家霍尔曼·科尔柏弄明白了如何从煤焦油中直接提取水杨酸,而不是很麻烦地用柳树来提取水杨酸水杨酸也可以用绣线菊草来生产,这种草是水杨酸的又一替代植物来源。

这是德国化学家卡尔·罗维格在1885年发现的。

从1874年开始,这种用煤焦油生产水杨酸的过程已经被工业化,结果就是水杨酸变得非常地便宜。

1897年,拜耳公司的化学家研究出水杨酸的高级制品,他们期望这个高级制品能够提供水杨酸所有的益处,同时带来较少的损害。

水杨酸会刺激胃部,导致胃部出现小的穿孔。

拜耳研究的备用产品之一是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这是一种带缓冲的化合物,1853年由法国学院派化学家查尔斯·杰哈德特制造出来。

但杰哈德特除了将它发表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做。

1898年德国化学家Dr. Felix Hoffmann用水杨酸与醋酸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发现了一条实际可行的合成乙酰水杨酸的路线。

乙酰水杨酸被证明能体现与水杨酸钠相同的所有医学上的性质,但没有水杨酸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或对粘膜的高度刺激性,随后人们把这个新产品称为阿斯匹林。

1899年3月6日德国拜仁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

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已经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3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一向被认为是较安全、理想的对症治疗药物,近年来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上的新用途引起了笔者极大兴趣和重视。

但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了阿司匹林有一些明显的副作用,例如:过敏反应,胃黏膜损伤,肝损害,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肾损害,神经精神等症状[1] 。

3.1 解热、镇痛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者一般无影响.其镇痛作用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 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症的退热。

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

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的作用机制已被广泛研究。

1971 年,英国药理学家John Vane 等在《自然》上发表了其研究结果,认为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环加氧酶,抑制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PG调节痛感信号放大并影响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其合成受阻后痛感信号不能被放大和被大脑神经中枢感应,痛感减少并具有退热作用。

该研究结果使Vane 于1982 年获得诺贝尔奖 [5]。

3.2 消炎、抗风湿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阿司匹林在使用最大耐受剂量(3 4g/d )下有明显的抗炎,抗风湿作用,能使急性风湿热患者在用药后24 48h 内临床症状缓解,血沉下降,因此常作诊断性用药和治疗;也能明显减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和疼痛.消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该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3.3 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3.4 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