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事例(1)

合集下载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裸露的加热电 热丝点燃了油 浴中的有机物
1.油浴燃烧事故
肇事油浴
打落的反应瓶
1.油浴燃烧事故
事故原因 实验时, 试剂滴落到油浴中, 因油浴未及时更换, 导致事故的发生。
经验教训 经常更换油浴。
(另: 水泵的循环水必须经常更换)
2.爆炸事故
时间: 2019.11.9
事故经过: 用1,4-丁炔二醇和氯化亚砜在吡啶存在下制备4-氯-丁炔-1-醇, 反应 完成后用乙醚萃取。经水洗干燥后在常压下蒸去乙醚和苯, 剩下500mL 有机物, 用水泵减压蒸馏, 蒸出产物。加热温度110-120℃, 减压20mmHg, 反应瓶 1000mL。当蒸出150 mL产品时, 内温急剧上升失去控制, 随即发生爆炸。由于 通风柜的拉门处于关闭状态, 没有造成人员受伤。该反应曾多次重复做过, 因 反应量很小, 未曾发生事故。
8.多氮化合物爆炸事故
时间: 2019.11.22
事故经过: 当日上午11:00左右, 当事 人完成反应后的处理工作。她用油 泵抽干氨基四氮唑的溶剂后, 用牛角 匙刮取附在瓶壁上的产物, 即发生了 爆炸, 碎玻璃将她的脸和左手手指炸 伤。
爆炸后, 通风柜防爆玻璃门被碎玻璃 击穿的小孔, 分液漏斗被击碎。
点评: 处理醚类溶剂必须非常小心, 它不仅易燃而且易爆。回流溶剂不开冷凝 水, 是一种严重的違规操作。
13.色谱操作
•经过: 2019年7月, 某化验室正准备开启的一台102G型气相 •色谱仪柱箱忽然爆炸。柱箱的前门被炸到2米多远, 已变形, 柱箱内的加热丝、 热电偶、风机等都损坏。
•事故原因: 2个月前维修人员把色谱柱自行卸下, 而另一名化验员在不知情的 情况下, 开启氢气, 通电后发生了这起事故。当时, 幸亏这名化验员站在仪器 旁边, 幸免了伤害事故。化验员在每次开机前都应检查一下气路, 仪器维修人 员对仪器进行改动后, 应通知相关的使用人员并挂牌, 而2人都没有按规定操 作。

近期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近期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近期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案例一:油浴燃烧事故事故经过:当日深夜,大学生进行过夜实验。

其所用的油浴突然起火,幸被值日巡逻及时发现,未酿成严重后果。

事故原因:实验时,试剂滴落到油浴中,因油浴未及时更换,导致事故的发生。

经验教训:经常更换油浴。

(另:水泵的循环水必须经常更换) 案例二:油浴燃烧事故事故经过:用1,4-丁炔二醇和氯化亚砜在吡啶存在下制备4-氯-丁炔-1-醇,反应完成后用乙醚萃取。

经水洗干燥后在常压下蒸去乙醚和苯,剩下500mL 有机物,用水泵减压蒸馏,蒸出产物。

加热温度110-120℃,减压20mmHg,反应瓶1000mL。

当蒸出150 mL产品时,内温急剧上升失去控制,随即发生爆炸。

由于通风柜的拉门处于关闭状态,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该反应曾多次重复做过,因反应量很小,未曾发生事故。

事故原因:据当事人和其课题组长事后分析,含炔基官能团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容易与浓度较高的杂质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温度失控引发爆炸。

4-氯-丁炔-1-醇是含炔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可能与反应中产生的杂质在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引发爆炸。

经验教训:当事人佩带了防护镜和手套,并拉下了防爆橱门,因而该事故未造成人员伤害。

在实验中使用危险药品或产物比较活泼的,在实验前应对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有个预案,并落实防范措施。

案例三:封管事故事故经过: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

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

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一)火灾爆炸事故L实验室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灭火毯、沙箱、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消防器材的有效性并熟悉其操作规范,清楚安全通道所在位置。

2.局部起火,立即使用灭火器、灭火毯、沙箱等灭火;发生大面积火灾,实验人员己无法控制,应立即报警,通知所有人员沿消防通道紧急疏散。

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向学院领导报告,有人员受伤时,立即向医疗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人员撤离到预定地点后,实验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干部立即组织清点人数,对未到人员尽快确认所在的位置。

(二)漏电触电事故1 .切断电源,将触电者脱离漏电源;如无法及时切断电源,则用干燥的座椅板凳、木材等绝缘体设施将触电者脱离漏电源,严禁直接用手或用其他导电体接触触电者。

2 .触电者脱离漏电源后,应立即就近将其移至干燥与通风场所实施现场救护,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调度车辆送医院抢救。

3 .立即报告事故信息,指挥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制止人员围观等。

4 .做好漏电源周边的警戒工作,防止人员进入漏电区域,全面查找漏电源,防止漏电范围进一步扩大。

5 .引导救援车及救援人员进入现场。

6 .必要时保护现场以便警方取证等。

(Ξ)危化品泄漏事故1 .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关闭泄漏源,转移泄漏源周边的易燃易爆品,如果搬运不便,则立即疏散人员。

2 .现场人员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抢救中毒人员,并将其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若人身受到酸、碱或其它腐蚀性药品喷溅,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进行冲洗,冲洗后相应地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若发生有毒气体中毒事件,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3 .立即拨打119、120报警电话或调度车辆送医院抢救。

4 .引导救援车及救援人员进入现场,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5 .做好泄漏区周边的警戒工作,疏散事故现场人员,防止人员进入污染危险区域,确保危害损失不进一步扩大。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___在进行盐酸试验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盐酸溅到了他的手上,引起了严重的化学气体灼伤。

事故原因:
___没有正确佩戴防护手套,也没有在通风柜内进行试验,导致盐酸溅到了他的手上,产生了有害气体。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并且必须正确佩戴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避免化学气体灼伤的发生。

三、生物实验类事故
1.病毒泄漏事故
某医学研究所的实验室在进行病毒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病毒泄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事故原因:
实验人员没有正确佩戴防护服和口罩等防护用品,也没有在通风柜内进行试验,导致病毒泄漏。

经验教训:
生物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并且必须正确佩戴防护服和口罩等防护用品,以避免病毒泄漏的发生。

四、电气安全事故
1.电击事故
某高校实验室的___在进行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当,触碰到了带电的设备,导致电击事故的发生。

事故原因:
实验设备没有正确接地,也没有进行安全检查,导致带电设备没有被及时发现。

经验教训:
实验设备必须正确接地,并且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以避免电击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图文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图文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图文附件2: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一、火灾事故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

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1.封管事故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

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

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一【事故内容】某高校进行实验室搬迁,雇了一些民工来负责搬运清理,其中有位民工发现某仓库中有十几只篮球般大小的铅罐,觉得好玩,就打开了一只,看看只有几颗小金属粒就准备重新盖好,这时正好有知情的老师过来,告诉他这是放射性物质专门储藏罐,并告之这位民工他已受到了辐射,需马上送医院检查。

所幸的是该放射性物质的强度一般,而且接触时间短,送医院及时,这位民工住院半个月,身体就慢慢恢复了健康。

【分析与教训】该实验室的管理虽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仍不规范,台账不是很清楚,搬运时又没有专门人员负责,这是管理上的问题。

而从民工的角度来说,缺乏基础知识,好奇心强,盲目操作,终于造成伤害。

因此,对于放射性物质的采购、保管、使用和废弃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杜绝随意、不负责任的行为,保障人身安全。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二【事故内容】《每日新报》2004年9月17日报道,2004年7月初,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一个管区内的研究人员发现两张存有重要数据的光盘失踪,负责管理该实验室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宣布,暂停这个实验室的一切具有保密性质的研究工作,全面查找丢失的绝密资料。

有4名雇员因涉嫌泄密被开除,1名被要求辞职,7人被降职、减薪或被要求写检查。

【分析与教训】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是全球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信息安全受到了最严格的控制。

但是,实验室一直受到设备失窃和管理不善的困扰,信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比如,当年5月,报告有机密文件丢失了,后来说是销毁了;6月,一个敏感区域的钥匙丢失了一整天。

可见,实验室信息安全绝非小事。

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三【事故内容】某实验室有一台行车,学生出于好奇,就擅自进行操作,由于不懂行车刹车的操作程序,结果连人带车一头撞到墙上,致使行车脱轨落地,学生受伤,设备、墙壁被撞坏。

【分析与教训】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不得操作起重设备。

学生在实验室工作,不能不懂又不问,更不能凭一时好奇乱动。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附件2: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一、火灾事故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

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1.封管事故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

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

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在实验室工作中,安全事故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风险,它可能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设备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起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案例一,化学品泄漏。

某实验室在进行化学试验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种有毒化学品泄漏,造成了实验室工作人员中毒。

事故发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立即进行了应急处理,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操作人员没有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同时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了化学品泄漏。

案例二,实验室火灾。

某实验室在进行实验时,由于实验台上的电热器故障引发了火灾,造成了实验室设备损坏和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受伤。

事故发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实验台上的电热器长时间使用,导致了设备故障并最终引发了火灾。

案例三,实验室爆炸。

某实验室在进行化学合成实验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了实验室内的化学品发生了爆炸,造成了实验室严重损坏和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受伤。

事故发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立即进行了紧急疏散,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操作人员在进行化学合成实验时,使用的化学品比例不当,导致了化学品发生了爆炸。

以上三起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都是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或化学品管理不当导致的。

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定期检查设备,合理管理化学品,就能够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希望大家在实验室工作中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1.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室发生爆炸。

2016年10月10日早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导致2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起因是实验员操作不当,将含有乙酸乙酯的玻璃烧杯放在加热板上,导致乙酸乙酯在高温下挥发,产生的气体集聚形成爆炸。

2.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爆炸。

2017年4月17日,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导致1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实验员操作不当,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试剂,产生的反应失控引起爆炸。

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实验室内泄漏有害气体。

2019年7月30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实验室内发生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导致5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实验室内的有害气体泄漏,导致室内空气污染严重。

4.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实验室产生严重火灾。

2019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实验室发生严重火灾事故,导致1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实验员操作不当,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试剂,产生的反应失控引起火灾。

5.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内泄漏高压气体。

2020年5月7日,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内发生高压气体泄漏事故,导致1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实验室内高压气体管道老化,导致泄漏。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时间: 2019.8.3. 事故经过
当晚8时许,当事人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 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投到氢氧化钠中。约 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当事人立即将通风橱玻璃 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当事人叫来同实
验室的一名博后请教解决 方法,即发生了爆炸,玻 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8. 多氮化合物爆炸事故
时间: 2019.11.22
事故经过: 当日上午11:00左右, 当事人完成反应后的处理工 作。她用油泵抽干氨基四氮 唑的溶剂后,用牛角匙刮取 附在瓶壁上的产物,即发生 了爆炸,碎玻璃将她的脸和 左手手指炸伤。
爆炸后,通风柜防爆玻璃门被 碎玻璃击穿的小孔,分液漏斗 被击
1. 油浴燃烧事故
事故原因 实验时,试剂滴落到油浴中,因油浴未及时更换,导
致事故的发生。
经验教训 经常更换油浴。
(另:水泵的循环水必须经常更换)
2. 爆炸事故
时间: 2019.11.9
事故经过: 用1,4-丁炔二醇和氯化亚砜在吡啶存在下制备4-氯-丁 炔-1-醇,反应完成后用乙醚萃取。经水洗干燥后在常压下蒸去 乙醚和苯,剩下500mL 有机物,用水泵减压蒸馏,蒸出产物。 加热温度110-120℃,减压20mmHg,反应瓶1000mL。当蒸出 150 mL产品时,内温急剧上升失去控制,随即发生爆炸。由于 通风柜的拉门处于关闭状态,没有造成人员受伤。该反应曾多 次重复做过,因反应量很小,未曾发生事故。
14. 其他事故
➢ 事故描述: 样品处理间的排风橱因长期使用高氯酸,在维修 时电钻产生电火花引起燃烧。
➢ 事故教训: 定期使用碱水清洗排风定期检查排风发现异常及 时上报。
➢ 事故描述: 做分液萃取,先是用50ml HCl洗涤有机相(含产 品),然后再用50ml 5% NaHCO3洗涤产品,结果振摇的时 候,塞子被冲开,产品全部喷出。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8.润滑油开口闪点分析燃烧事故
某厂化验室做润滑油开口闪点分析,当班化验员做实验时加热速度过快, 使润滑油很快达到燃烧温度,遇火发生爆炸。化验员当时慌了手脚,没 有采用旁边的灭火器灭火,而是大叫起来,结果在通风橱风力作用下, 火焰更大、烟雾弥漫,其他人听到喊叫声冲进化验室,及时用灭火器将 大火扑灭。灭火后发现整个木制通风橱被烧的面目全非,玻璃都被烧变 了形。
水与钠反应:2Na+2H2O===2NaOH+H2↑
5.打翻试剂
小知 识
石油醚是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主要为戊烷和己烷的混合物。易 燃易爆,与氧化剂可强烈反应。闪点(℃):<-20。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 有浓烈的黑烟,完全燃烧时不产生任何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 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事故原因:主要是化验员为了加快蒸馏速度,调大加热功率,撤掉石棉 网,烧瓶内的液体太多,同时蒸馏瓶壁太薄,质量差。
小 知
蒸馏实验小细节:

10.色谱仪柱箱爆炸事故
2002年7月,某化验室正准备开启的一台102G型气相色谱仪柱箱忽然爆炸。柱箱的前 门被炸到2米多远,已变形,柱箱内的加热丝、热电偶、风机等都损坏。事故原因是2 个月前一名维修人员把色谱柱自行卸下,而另一名化验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氢 气,通电后发生了这起事故。当时,幸亏这名化验员站在仪器旁边,幸免了伤害事故。
小 硝基甲烷(易制爆),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 知 部门管制。禁配物:强还原剂、酸类、碱类、卤代烷烃、金属氢化物、 识 金属烷氧化物、氨、胺类等。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通风橱的玻璃门起到了 良好的防爆作用。
7. 误操作事故
事故原因
该事故是由于当事人在投料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 要使用的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 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
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它告诫我们,在实验操作过 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 台、工作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 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 封管事故
斑斑血迹 脸上的防护镜被击落
3. 封管事故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 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
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4. 过氧化物爆炸事故
➢ 卸货的的人不带防酸手套,有一桶氢氟酸盖子没盖紧,溅到 了工人手上一点儿,当场用大量的水洗,然后被送到医院, 尽管很及时,但被腐蚀得露出了骨头。
点评: 电冰箱里不能储存挥发性试剂,不能将乙醚等易挥发品 放入普通冰箱,由于挥发气体不断溢出,而普通冰箱启动时有 电火花出现,就有可能引起火灾。
11. 浓硝酸
经过: 2004年,某人接到客户送来的一瓶液体样品后,在没和 客户做进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将样品转至测试组,测试人员拿到 样品后直接打开了瓶盖,瓶里的液体瞬间发生强烈外溢,导致 该测试人员脸部被严重灼伤。原来该瓶液体是浓硝酸。
8. 多氮化合物爆炸事故
时间: 2005.11.22
事故经过: 当日上午11:00左右, 当事人完成反应后的处理工 作。她用油泵抽干氨基四氮 唑的溶剂后,用牛角匙刮取 附在瓶壁上的产物,即发生 了爆炸,碎玻璃将她的脸和 左手手指炸伤。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一)2024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一)2024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实验进行的地方,然而,由于缺乏安全措施或操作不当,实验室中常常发生各种事故。

本文将讨论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并提供预防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正文1. 化学品泄漏事故a. 不正确的存储和处理化学品导致泄漏b. 缺乏个人防护装备导致泄漏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c. 没有紧急处理计划和培训导致泄漏扩大d. 确保正确存储和处理化学品e.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必要的培训2. 火灾事故a. 不当使用火焰或热源导致火灾b. 电气故障引起火灾c. 缺乏灭火设备和紧急疏散计划d. 使用火源时要遵守安全规范e.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f. 配备灭火器和培训操作员使用方法3. 生物实验事故a. 缺乏个人防护装备导致病原体感染b. 不正确处理和处置生物废弃物c. 缺乏生物安全培训d.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e. 建立正确的生物废弃物处理程序f. 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4. 实验设备事故a. 不当使用和维护实验设备导致事故b. 设备故障引发意外事件c. 缺乏正确的操作程序和培训d. 遵守实验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要求e. 定期检查设备并进行维修保养f. 提供必要的操作培训和安全指导5. 电化学和放射性事故a. 错误操作导致电解池泄漏或电离辐射放射b. 缺乏对电离辐射和辐射源的了解c. 安全操作电解池和放射源d. 提供关于电离辐射的培训和指导e. 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设备总结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包括化学品泄漏、火灾、生物实验事故、实验设备事故以及电化学和放射性事故。

为了预防这些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正确存储和处理化学品的方法,遵守火灾安全规范,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进行培训,建立生物废弃物处理程序和进行生物安全培训,遵守实验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要求,并提供操作培训和安全指导,以及使用标准的防护设备来预防电化学和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一)2024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一)2024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实验进行的地方,然而,由于缺乏安全措施或操作不当,实验室中常常发生各种事故。

本文将讨论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并提供预防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正文1. 化学品泄漏事故a. 不正确的存储和处理化学品导致泄漏b. 缺乏个人防护装备导致泄漏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c. 没有紧急处理计划和培训导致泄漏扩大d. 确保正确存储和处理化学品e.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必要的培训2. 火灾事故a. 不当使用火焰或热源导致火灾b. 电气故障引起火灾c. 缺乏灭火设备和紧急疏散计划d. 使用火源时要遵守安全规范e.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f. 配备灭火器和培训操作员使用方法3. 生物实验事故a. 缺乏个人防护装备导致病原体感染b. 不正确处理和处置生物废弃物c. 缺乏生物安全培训d.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e. 建立正确的生物废弃物处理程序f. 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4. 实验设备事故a. 不当使用和维护实验设备导致事故b. 设备故障引发意外事件c. 缺乏正确的操作程序和培训d. 遵守实验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要求e. 定期检查设备并进行维修保养f. 提供必要的操作培训和安全指导5. 电化学和放射性事故a. 错误操作导致电解池泄漏或电离辐射放射b. 缺乏对电离辐射和辐射源的了解c. 安全操作电解池和放射源d. 提供关于电离辐射的培训和指导e. 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设备总结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包括化学品泄漏、火灾、生物实验事故、实验设备事故以及电化学和放射性事故。

为了预防这些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正确存储和处理化学品的方法,遵守火灾安全规范,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进行培训,建立生物废弃物处理程序和进行生物安全培训,遵守实验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要求,并提供操作培训和安全指导,以及使用标准的防护设备来预防电化学和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一)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一)

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实验进行的地方,然而,由于缺乏安全措施或操作不当,实验室中常常发生各种事故。

本文将讨论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并提供预防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正文1. 化学品泄漏事故a. 不正确的存储和处理化学品导致泄漏b. 缺乏个人防护装备导致泄漏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c. 没有紧急处理计划和培训导致泄漏扩大d. 确保正确存储和处理化学品e.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必要的培训2. 火灾事故a. 不当使用火焰或热源导致火灾b. 电气故障引起火灾c. 缺乏灭火设备和紧急疏散计划d. 使用火源时要遵守安全规范e.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f. 配备灭火器和培训操作员使用方法3. 生物实验事故a. 缺乏个人防护装备导致病原体感染b. 不正确处理和处置生物废弃物c. 缺乏生物安全培训d.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e. 建立正确的生物废弃物处理程序f. 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4. 实验设备事故a. 不当使用和维护实验设备导致事故b. 设备故障引发意外事件c. 缺乏正确的操作程序和培训d. 遵守实验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要求e. 定期检查设备并进行维修保养f. 提供必要的操作培训和安全指导5. 电化学和放射性事故a. 错误操作导致电解池泄漏或电离辐射放射b. 缺乏对电离辐射和辐射源的了解c. 安全操作电解池和放射源d. 提供关于电离辐射的培训和指导e. 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设备总结实验室常见的安全事故包括化学品泄漏、火灾、生物实验事故、实验设备事故以及电化学和放射性事故。

为了预防这些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正确存储和处理化学品的方法,遵守火灾安全规范,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进行培训,建立生物废弃物处理程序和进行生物安全培训,遵守实验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要求,并提供操作培训和安全指导,以及使用标准的防护设备来预防电化学和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通过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2020年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2020年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2020年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1、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原料4g,加热温度160℃。

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

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

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2、一位同事忘记关加热套,温度过高,超了温度计量程,“嘭”温度计裂开了。

3、一位同事给冰箱换插排后,忘记打开电源开关,第二天发现:冰箱里的样品全坏了,昂贵的药品,基本上全报废了。

4、夏天由于太热,进入分析室后,看桌上放有矿泉水(刚取回的二甲苯),拿起就喝,结果导致中毒!!5、配洗液,应该用重铬酸钾和硫酸,可当事人用错了,加了高锰酸钾,硫酸喷溅出来,造成面部严重烧伤。

6、蛋白质消化时,浓硫酸加得太快,与样品剧烈反应,从瓶口冲出来,手被灼伤;消化快到终点时,没人看守,后来酸液被蒸干,发生爆炸,劈劈啪啪像放鞭炮一样。

7、化验员在开启0.2mol/l硫酸溶液时,由于磨口塞与瓶口粘连,用力旋转,不慎将瓶颈拧断,左手食指一根筋断裂,不能自由弯曲,手术后治愈。

8、配溶液,通风橱里有两个大试剂瓶,当时没注意看,随便抓了个瓶子,直接把浓硫酸往里面倒,里面装的是氨水,结果溶液直接喷出来,幸好把玻璃拉下。

9、一瓶新的硫酸开盖,当时戴了一次性手套,内盖很紧,旁边又没镊子,觉得内盖上没多少硫酸,所以就拿手抠。

启开的瞬间,硫酸溅出了几个点,脸上和眼睛顿时生疼,跑到水池边用水冲,疼了好一会,第二天脸上留了几个小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以及万一发生又如何来急救.
1.安全用电常识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

物理化学实验室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

下表列出了50Hz交流电通过人体的反应情况。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

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

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

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

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

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

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3)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

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4)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2.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
(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

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

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

(2)防爆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

一些气体的爆炸极限见下表
与空气相混合的某些气体的爆炸极限(20度,1个大气压下)表
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3)防火
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

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2)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钾、电石及金属氢化物等,在空气中易氧化自燃。

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

这些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进行灭火,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

可根据起火的原因选择使用,以下
几种情况不能用水灭火:
(a)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着火,应用干沙灭火。

(b)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笨、丙酮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

(c)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

(d)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

(4)防灼伤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

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

万一灼伤应及时治疗。

3.高压钢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气体钢瓶的颜色标记
(2)气体钢瓶的使用
1)在钢瓶上装上配套的减压阀。

检查减压阀是否关紧,方法是逆时针旋转调压手柄至螺杆松动为止。

2)打开钢瓶总阀门,此时高压表显示出瓶内贮气总压力。

3)慢慢地顺时针转动调压手柄,至低压表显示出实验所需压力为止。

4)停止使用时,先关闭总阀门,待减压阀中余气逸尽后,再关闭减压阀。

(3)注意事项
1)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

可燃性气瓶应与氧气瓶分开存放。

2)搬运钢瓶要小心轻放,钢瓶帽要旋上。

3)使用时应装减压阀和压力表。

可燃性气瓶(如H2、C2H2)气门螺丝为反丝;不燃性或助燃性气瓶(如N2、O2)为正丝。

各种压力表一般不可混用。

4)不要让油或易燃有机物沾染气瓶上(特别是气瓶出口和压力表上)。

5)开启总阀门时,不要将头或身体正对总阀门,防止万一阀门或压力表冲出伤人。

6)不可把气瓶内气体用光,以防重新充气时发生危险。

7)使用中的气瓶每三年应检查一次,装腐蚀性气体的钢瓶每两年检查一次,不合格的气瓶不可继续使用。

8)氢气瓶应放在远离实验室的专用小屋内,用紫铜管引入实验室,并安装防止回火的置。

4.X射线的防护
X射线被人体组织吸收后,对人体键康是有害的。

一般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用的软X射线(波长较长、穿透能力较低)比医院透视用的硬X射线(波长较短、穿透能力较强)对人体组织伤害更大。

轻的造成局部组织灼伤,如果长时期接触,重的可造成白血球下降,毛发脱落,发生严重的射线病。

但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上述危害是可以防止的.最基本的一条是防止身体各部(特别是头部)受到X射线照射,尤其是受到X射线的直接照射。

因此要注意X光管窗口附近用铅皮(厚度在一毫米以上)挡好,使X射线尽量限制在一个局部小范围内,不让它散射到整个房间,在进行操作(尤其是对光)时,应戴上防护用具(特别是铅玻璃眼镜)。

操作人员站的位置应避免直接照射。

操作完,用铅屏把人与X光机隔开;暂时不工作时,应关好窗口,非必要时,人员应尽量离开X光实验室。

室内应保持良好通风,以减少由于高电压和X射线电离作用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