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模板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模板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社区护理》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 36 学分:2适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护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也是护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前期课程为医学基础课和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及临床专业课(如成人护理Ⅰ、成人护理Ⅱ)、护理学基础课程等,集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文精神于一体,涵盖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最常用的技术,重在培养护生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岗位必需的护理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理念在充分调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以及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能力。

以校医合作为技术支撑,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需求,构建了以任务引领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三、设计思路《社区护理》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以校医合作为切入点,组建专兼结合的特色教师团队,同行业专家一道分析护理工作岗位需求,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确定十九项重点实训项目。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将素养教育全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实训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项目设计以技能为主线,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技能,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中职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中职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社区护理学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内个人、家庭、及人群的健康为目标。

它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在社区范围内,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护士为居民提供的长期性综合保健护理服务。

(二)课程定位《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社区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所必需具备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社区护理是建立在医学、护理、康复、预防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为了适应大众需求,在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的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是社区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护理》与《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构成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家庭、个人、群体以及社区等不同护理对象实施针对性护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从事社区护理或实施社区保健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中等职业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社区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社区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

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社区护理的理念,护生要在“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指导下,建立起“环境-人群-健康”的思维模式,掌握必要的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以社区护士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卫生服务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开展设计性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和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开展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实现开放性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应用前修课程知识与技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能力训练和家庭访视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区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社区护理课程旨在培养护理学生应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能力,重点强调社区健康的促进、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以及协调多学科的合作。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了解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并理解其与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如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管理、家庭关怀等。

3. 培养学生掌握社区护理评估、规划、实施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学会与多学科团队合作,提供综合护理服务。

5.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社区护理实际问题和挑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介绍社区护理的定义、原则和重要性。

2. 评估社区健康需求并进行优先排序。

3. 设计和实施社区健康促进计划,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义诊等。

4. 疾病预防和管理,关注常见疾病的高危人群和早期干预措施。

5. 家庭关怀,包括家庭护理技巧、家庭资源整合。

6. 管理慢性病患者,包括病情评估、治疗计划制定、康复指导等。

7. 社区护理中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

8. 多学科团队合作,如与社会工作者、医生、心理学家的协同工作。

9. 社区护理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10. 社区护理质量评估和改进。

四、教学方法1. 板书和投影展示,概述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和模拟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社区护理工作。

4. 实地考察,参观社区卫生机构和社区护理服务单位。

5. 阅读和文献研究,了解最新的社区护理理论和实践。

五、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社区护理理论和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个人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设计并实施社区护理计划,并展示成果。

3. 课堂参与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的评估。

4.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六、参考教材1. 《社区护理学导论》2. 《社区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3. 《家庭护理学》4. 《社区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七、教学资源1. 社区卫生机构,提供实践场所和导师指导。

《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全套

《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全套

《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CommunityNursing总学时:40讲授学时:24实训、见习学时:16学分:2先修课程: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社区护理学》是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社区护理学的知识体系由社区护理理念、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社区健康护理、家庭健康护理和个人健康护理五个部分组成。

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社区护理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健康教育、家庭访视和居家护理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进行社区护理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社区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护理的组织结构;明确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和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正确认识社区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识记:(1)社区、社区护理、健康促进和社区护理管理的概念(2)社区的含义和功能(3)社区护理的特点和工作内容理解:(1)社区护理的发展史与发展现状(2)社区护理的组织结构(3)社区护士的任职条件和要求(4)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考核与监督(5)社区护理的伦理准则(6)社区护理发展的基本原则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二章:社区护理工作方法(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护理程序、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和社区健康教育的概念,掌握常用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健康教育方法,对社区人群实施健康教育活动。

教学要求:识记:(1)护理程序、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和社区健康教育的概念(2)家庭访视的目的、对象、类型和内容(3)居家护理的对象和目的理解:(1)健康教育相关理论与模式(2)家庭访视过程和注意事项(3)家庭访视对象和与访视对象的沟通(4)居家护理的形式和程序应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运用健康教育方法,对社区群体实施健康教育活动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社区健康护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社区健康护理〃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社区健康护理的概念,了解社区健康护理常用的护理模式;掌握社区健康护理的程序;明确在社区灾害性事件的发生中社区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掌握对社区常见急症、创伤和中毒的现场救助方法;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

《社区护理学》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学》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学》课程标准编写人:审核人: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一、课程理念社区护理学是适应大众保健需求与医学、护理、社会、康复、预防医学、人文等学科密切相关、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的一门护理应用学科。

社区护理服务伴随着卫生服务的迅速发展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为拓宽护理领域、满足人们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基础课,以不同护理对象的疾病治疗和康复、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健康促进为基本框架,由是一个单元构成,主要陈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社区护理中常用工作方法以及护理技术、个人与家庭、社区、群体和组织为中心的护理,慢性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与管理、社区灾害与急救等。

课程内容系统反映了从社区逐步发展个体与家庭的健康管理,以此达到促进社区健康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构成上力求反映了医疗体系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树立社区护理新概念,应用社区护理学中的知识对家庭作出健康评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实施卫生保健,确定个人、家庭、社区诊断,使护理进入社区、家庭,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其内容包括杜区护理概论、护理方法与技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以群体组织为中心的护理、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慢性病及传染病的社区管理与病人的居家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社区康复护理、环境卫生、社区灾害与急救。

二、课程目标1. 认知目标掌握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掌握常见地方病、职业病、食物中毒、传染病以及慢性病的防制;掌握特殊人群的保健内容和方法;掌握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在疾病研究、控制中的应用;熟悉预防医学理论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了解预防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能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收集社区健康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能够开展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等服务;能够开展妇幼心理保健和计划免疫咨询服务;能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系统管理;能够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能够开展爱国卫生、除害灭媒知识的宣传。

社区护理教学大纲_附件

社区护理教学大纲_附件

社区护理教学大纲(供护理、助产专业用)一、课程任务《社区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为导向的护理、社区健康教育、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社区不同人群的保健与护理、社区慢性病及传染病病人管理和护理以及社区康复护理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树立整体护理和服务于人群观念,认识社区护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具有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未毕业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以及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社区护理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工作任务。

2.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护士的角色、任务和工作方法。

3.熟悉社区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和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4.掌握家庭护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和方法。

5.熟悉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技巧。

6.掌握不同人群(儿童、妇女和中老年人)社区保健护理工作的要点。

7.掌握慢性病和传染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护理要点。

8.具有家庭访视与评估、新生儿和产妇家庭访视的能力。

9.具有群体护理观念和良好的职业操行。

三、教学时间分配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五、大纲说明(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主要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时护理、助产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掌握: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教深刻的认识,并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社区护理问题。

熟悉:指能够领会概念、原理的基本涵义,解释社区健康问题。

了解: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记忆所学的知识要点。

2.本课程重点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论,实践课要求分为熟练掌握和学会2个层次。

熟练掌握: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和分析社区护理问题。

学会: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些社区护理技术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多媒体演示、案例引导、情景教学等教学手段。

社区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护理课程教学大纲

社区护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区护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社区护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教学与实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 使学生具备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护理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5.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三、课程内容1. 社区护理概论1.1 社区护理的定义和特点1.2 社区护理的发展历程和意义1.3 社区护理的政策法规和相关指导文件2. 社区卫生与健康管理2.1 常见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分析与解决2.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2.3 健康管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3. 社区护理技术与操作3.1 基本护理技术的应用与操作3.2 常用护理仪器的使用与维护3.3 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与操作3.4 康复护理技术的应用与操作4. 社区护理与卫生服务的管理4.1 社区护理服务的组织与管理4.2 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估和改进4.3 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五、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讲解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讨论。

2. 实践操作:设置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社区护理工作,提升实际操作技能。

3. 学习小组:组织学习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4. 观摩参观:安排学生到社区护理机构进行观摩参观,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提问和回答的质量等。

2. 实习成绩:社区护理实习中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满意度。

3. 作业与考试:书面作业、小组讨论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

4. 学习反馈: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建议意见。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社区护理学导论》《社区卫生与健康管理》《社区护理技术与操作》《社区护理与卫生服务管理》2. 参考书目:《社区护理学原理与实践》《社区护理实践指南》《社区护理技术手册》《社区护理与卫生服务管理案例分析》八、课程总结社区护理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与实习,培养学生在社区护理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能够胜任社区护理工作。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序号
主要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职业能力要求
社区护理
1社区护理概念及方法;
2社区健康教育;
3社区健康档案管理;
4家庭护理;
5社区儿童保健;
6社区老年保健;
7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
8社区常见慢性病病人的护理;
9社区康复护理。
①掌握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社区护理程序的概念;
②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内容及特点;
③掌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常见的健康教育方法;
④熟悉社区健康教育的形式、内容;
⑤掌握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方法与管理方法;
⑥熟悉社区健康档案的种类与内容;
⑦掌握家庭、家庭护理的概念及家庭生活周期每阶段的主要家庭问题和保健服务重点;
⑧熟悉家庭结构与功能;
⑨掌握不同人群(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社区保健护理工作的要点;
⑥能针对社区人群开展三级预防工作;
能对社区传染病实施居家护理;
⑦能对社区常见慢性疾病实施居家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⑧能运用康复护理程序对伤残病人实施康复;
⑨具有群体护理观念和良好的职业操行。
⑩熟悉社区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和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⑪熟悉社区疾病监测的基本步骤;
⑫熟悉宣教接种免疫和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⑬了解常见社区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⑭掌握避免传染病传播的方法;
⑮掌握社区慢性常见疾病护理方法及技能;
⑯熟悉社区慢性常见疾病的治疗知识及用药护理;
⑰掌握康复护理程序及常用康复护理技术;
⑱掌握社区康复的含义、特点及常用模式;
⑲熟悉康复护理的内容。
①在社区实践中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护理对象实施服务;

《社区护理学》第3版 教学大纲

《社区护理学》第3版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区护理学(Community Health Nursing)《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社区护理学是在护理学、医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为适应居民的健康需求,在护理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护理理念;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社区健康护理;家庭健康护理和个人健康护理。

本课程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践8学时。

此外另有2周的社区护理实习。

本课程总学分数: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序号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和讨论学时1 第一章概述 22 第二章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 4 43 第三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44 第四章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4 45 第五章社区儿童与青少年保健指导 26 第六章社区妇女保健指导 27 第七章社区中老年人保健与护理 28 第八章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 29 第九章社区康复与护理 210 第十章流行病学与社区疾病管理 211 第十一章社区灾害与急救护理 2合计28 8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社区护理“保护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的理念,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观念,以及为个人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意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社区护理见习和实习三部分。

课堂教学采用讲授、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能力。

社区护理实践的主要任务使学生通过实践,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及平时考核,总成绩=理论成绩80%+平时成绩20%。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一章概述本章介绍社区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功能;健康与社区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特点及发展的必要性、组织构成及机构设置;社区护理的概念、社区护理发展史、社区护理的功能;社区护士的定义、任职条件及核心能力;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方法与技术。

13-《社区护理学》课程标准

13-《社区护理学》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学》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二、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限选课,在第四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基础护理学》同步课程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后续课程为《临床护理实习、实训指导》。

四、设计思路《社区护理学》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2)掌握常见地方病、职业病、食物中毒、传染病以及慢性病的防制;特殊人群的保健内容和方法;(3)掌握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基本知识;预防医学理论的基本知识;(4)了解预防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5)能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收集社区健康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6)能够开展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等服务;(7)能够开展妇幼心理保健和计划免疫咨询服务;(8)能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系统管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社区护理学的相关概念;(2)会做临床病例分析。

(3)能够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4)能够开展爱国卫生、除害灭媒知识的宣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社区护理学理论课,充分意识到社区疾病护理对减少临床急重症疾病发病的重要性;(2)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其它科目的基础知识分析、理解社区学知识点及其作用的良好习惯;(3)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4)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5)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及护理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综合课程。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和对医学模式的需求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在发生着改变,原来占据首位的流行病、传染病已逐渐被老年病、慢性病所取代,而这些病更需要持续性的医疗、护理、照顾和保健指导,单纯的专科医疗护理已远远不能适应广大居民的健康需要。

社区护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课程。

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内个人、家庭及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目标。

本课程集社区护理理论、技术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为一体,吸收了国外社区护理的特点,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以护理程序为构架,系统介绍了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社区护理的新观点和新技术;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护理特点和护理措施;亚健康人、中年人以及慢性病等的主要危害因素和社区健康管理措施;社区环境与健康,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社区常见急症、创伤、中毒的现场紧急救护技术等。

通过《社区护理技术》的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社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使学生具备以个人、家庭、社区为中心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以及在社区应该如何进行可及性、综合性和持续性的整体护理基本能力。

既有助于消化学生以前学习的《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等课程,也为学生后续医院见习、临床实习及完成社区护理实践学习和运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学校与社区共同分析社区护理实施过程、归纳学习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实现学习任务工作化和工作任务学习化。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社区护理岗位能力需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通过行业企业及学校的共同参与调研,发现社区护理工作岗位不仅需要一般护理工作者的基本能力,同时需要人际沟通、综合护理能力、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有序地选择课程子情境等,(2)根据社区护理工作岗位过程需求,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社区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在社区开展健康宣教、健康评估、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包括社区卫生、营养、环境、心理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包括健康评估、健康宣教、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评估,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4. 能够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5.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计划,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结合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区护理的实际应用;2. 组织实践活动,如健康讲座、义诊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社区护理的相关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课程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五、教材与参考书1. 教材:《社区护理学》等护理学专业教材;2. 参考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护理》等。

六、师资要求与培训1. 教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和教学经验;2. 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七、教学环境与设施要求1. 具备适合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活动的场所,如健康评估室、健康教育室等;2. 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材,如血压计、听诊器等;3. 具备开展实践活动所需的场地和器材,如社区医院、康复中心等。

八、课程实施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2.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3.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总之,《社区护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护理指导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指导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指导课程标准1. 引言社区护理是指在社区中提供综合医疗和护理服务的一种健康照护模式。

为了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社区护理指导课程标准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社区护理指导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 课程目标社区护理指导课程旨在培养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 熟悉社区护理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能够有效应对常见社区健康问题;- 掌握社区健康教育和促进知识。

3. 课程内容社区护理指导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3.1 基础知识- 基本护理理论和概念- 人体解剖和生理学基础知识- 常见疾病和病理学知识3.2 技能训练- 常规护理技能训练,如测量生命体征、注射、换药等- 康复护理技能训练,如理疗、按摩、运动指导等- 社区卫生服务技能训练,如健康检查、疾病筛查等3.3 社区护理实践- 实际操作训练,包括参与社区护理活动和服务- 与居民进行医疗和健康教育的实践4. 课程评估社区护理指导课程的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知识测验:考核学员对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技能演示:学员展示护理技能的执行能力- 实践考核:学员参与社区护理活动和服务的表现评估5. 课程质量保障为了确保社区护理指导课程的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由专业护理机构或健康部门负责制定课程标准和培训计划- 指定专业教师担任课程讲师- 设置定期课程评估和反馈机制- 定期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社区护理的发展需求6.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社区护理指导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通过按照这些标准来开展社区护理指导课程,能够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照护服务。

王欢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王欢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社区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介绍了社区护理概念,社区护理工作中常用的理论与方法,注重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服务对象,遵循现代医学模式,树立以预防为主的观念,重点传授社区整体的健康、社区家庭中护理对象的健康护理及管理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将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为社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服务的方法,能够具有合理利用社区资源,运用护理程序为社区重点护理对象包括个体、家庭、小群体及整个社区提供社区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和高情感性护理服务的基本能力,维持和促进社区健康,为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教学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以社区卫生服务任务为依据确定学习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实现校内教学与社区卫生服务零距离。

2.注重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更加贴近社区卫生服务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坚持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以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经岗位能力分析,以实践工作任务为引领,同时努力体现医疗体系的改革和社区需求,以社区护理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以不同护理对象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为基本框架,达到促进社区健康。

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模拟。

社区护理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社区护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在第3学期开设。

总学时为54,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训教学18学时。

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合计一、社区护理概论 4 0 4二、以社区为导向的护理10 2 12三、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 4 0 4四、社区健康教育 4 0 4五、社区人群的保健与护理8 8 16六、社区慢性病及传染病的护理与管理 2 4 6七、社区康复护理 2 4 6机动 2 0 2 合计36 18 5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开展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社区护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把握社区护理基本概念,运用社区护理基本工作方法与技能对社区进行重点人群保健、常见慢性病患者护理与管理、社区常见传染病护理与管理、社区重型精神病患者护理与管理及进行社区急重症患者的急救,同时养成高情感的人际沟通能力,逐步形成独立的工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课程标准撰写:高仁甫课程名称:社区护理适用专业:高职护理专业参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社区护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也是护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前期课程为医学基础课和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及临床专业课(如成人护理Ⅰ、成人护理Ⅱ)、护理学基础课程等,集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文精神于一体,涵盖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最常用的技术,重在培养护生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岗位必需的护理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理念在充分调研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以及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确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能力。

以校医合作为技术支撑,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需求,构建了以任务引领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三、设计思路《社区护理》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以校医合作为切入点,组建专兼结合的特色教师团队,同行业专家一道分析护理工作岗位需求,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确定十九项重点实训项目。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将素养教育全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实训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项目设计以技能为主线,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技能,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医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社区护理》总学时36,在第三学期开设。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使护生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学习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临床护理课程,以及日后走上社区护理工作岗位,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一)知识目标掌握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掌握常见地方病、职业病、食物中毒、传染病以及慢性病的防制;掌握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在疾病研究、控制中的应用;熟悉预防医学理论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了解预防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二)技能目标能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收集社区健康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能够开展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医疗咨询等服务;能够开展妇幼心理保健和计划免疫咨询服务;能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系统管理;能够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能够开展爱国卫生、除害灭媒知识的宣传。

(三)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树立大卫生观及预防为主的观点,全方位做好临床预防工作。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任务二、社区护理任务三、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析。

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知识要求:掌握社区的护理的应用程序能力要求:1、能在社区中进行资料的收集、进行资料的分析。

2、对收集的资料做出社区护理诊断,制定一份社区护理计划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知识要求:1、能理解家庭的功能及其特点。

2、掌握家庭健康评估、家庭健康护理诊断家庭健康护理计划及其实施。

能力要求:1、能利用所学知识绘制一份家庭结构图。

任务二、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与管理力。

知识要求:1、能叙述慢性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2、掌握慢性病的社区管理与病人的居家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冠心病、脑卒中)能力要求:能运用相关知识对慢性病人进行3级预防的指导(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冠心病、脑卒中)。

素质要求:拥有医学专业的基本技能素质;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知识要求: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社区管理和病人的居家护理(结核、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

能力要求:能制作文字健康任务三、常见传染病社区护理与管理教育的宣传资料(卫生标语、传单、宣传手册、墙报或专栏、报刊或画报)素质要求:要使学生爱护关心患者、具有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要求:1、掌握伤员救护与转运的基本原则。

2、熟悉灾害引起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支持的内容。

能力要求:1、能对伤员进行安全的转运。

2、能快速的对伤员进行预检分诊。

素质要求:要使学生爱护关心患者、具有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要求:1、掌握濒死和死亡定义,死亡的分期及其主要标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2(一)教材选用与编写1.本课程教学主要选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由蔺慧芳主编的《社区护理》作为主干教材。

2.参考书(1) 林菊英主编《社区护理》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第一版。

(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1.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重视学生在校实训和社区护理工作的一致性,努力探索岗位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引导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创设仿真或模拟的工作情境,积极开展项目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1)情境教学法:如慢性病护理、各种急性突发事件等教学内容尝试使用情境教学,主要通过角色扮演方式,设定场景,帮助他们对知识有感性的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如各种常见慢性病的教学内容中,运用案例引导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效果显著。

(3)项目教学法:如在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重点护理保健的教学内容中使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4)小组竞赛法:在训练中采用小组比赛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目的。

3.教学手段采用播放操作的录像,示教、模型、实物展示等手段开展实践教学。

(三)教学基本条件1.师资要求加强校医合作,聘请行业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做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知识、能力结构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及指导实训操作的能力,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梯队,具有中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主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历,且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具备“双师型”素质,双师比例为80%。

实践教学师生比例:1:20~30,师资配置合理。

2.实训基地及仪器设备校内实训基地需设有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通风良好,采光好,备有电脑、投影仪、扩音器等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实训室配备模拟病床单元,备有呼叫器、桌椅、黑板、电脑、投影仪、扩音器等设备,能满足学生分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模拟练习需要。

同时,学校与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见习环境;聘任医院的各科主任兼任我校专家。

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材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立体合作模式,共同探索实施“理论与实践同步” 校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承担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社区护理》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校本教材、实训指导、考核标准、实训DV、教学资源库等。

六、教学评价(一)考核、评价方式考核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考核以“注重过程考核、突出技能培养”为原则。

将整体护理理念、素质养成教育纳入评价体系。

1.考核方法的多样化职业素养、实训报告、技能考核、技能比赛相结合。

2.考核时间的多效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即形成性考核。

采取综合考核形式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

(1)在校期间社区护理技能考核内容与方法1、考核内容:课堂提问、平时作业、测验及社区常用操作技能考核。

2、考核方法:学生采取口述回答、书写作业、对上述操作全面练习等方法,抽考操作练习的其中1项内容。

3、成绩计算:占毕业成绩30%。

(2)理论知识考试1、考核内容:参照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进行。

2、考核方法:笔试。

3、成绩计算:占毕业成绩70%。

课程考核成绩实训项目考核成绩(二)考核标准制定实训指导和考核标准,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形成较完善的护理实训操作规程与评分标准体系。

同时,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提高对病人的评估、与病人沟通、对病人关心和关注病人安全方面的分值,从技能知识、技能操作、态度、沟通等方面考核学生,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