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北洋军阀及北洋军阀政府性质
什么叫北洋军阀?北洋政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要解释北洋军阀,必须先解释北洋大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增多。
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改称北洋通商大臣,加“钦差”名义,按惯例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山东三省通商、交涉事务,兼督海防和其他“洋务”。
历史上,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达28年,专办清政府外交,兴办北洋海军,经办洋务,权力炙手可热,他的继任者袁世凯也同样,以至于北洋大臣的地位远高于同级的南洋大臣。
军阀是指拥兵割据一方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就是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
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李鸿章死后,袁世凯继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就任大总统,进一步培植党羽,扩大势力,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军事集团,是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统治中国,从1912年3月至1928年12月,长达16年之多。
关于北洋政府的性质,尤其是它的阶级属性,史学界颇有争议。
(1)封建专制政权。
北洋军阀是封建军阀,北洋政府名为共和,实为专制,从废除《临时约法》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内独裁,对外卖国,北洋政府的本质与清政府并无二致。
(2)带有买办性的封建政权。
北洋政府的社会基础复杂,不仅有封建余孽,而且有君主立宪派,其中还不乏带买办性的大商人。
大资产阶级。
北洋军阀各派分别投靠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各国在华代理人。
(3)带有封建性的大资产阶级政权。
由于辛亥革命的伟大影响,推翻了清朝政府,不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北洋政府也继续推进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除了客观的国际原因以外,与北洋政府的政策也不无关系。
当然,由于北洋政府带有严重的封建性,所以,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有限。
关于北洋政府的性质,建议查看一些相关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之北洋军阀的统治
(5)这些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 斗争。
(6)这些斗争说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件注定要失败; (7)斗争的结果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民主 共和,屡战屡败,一直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说明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 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宣告终结。时代呼唤新的领导 阶级和新的道路。
【例题】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共民主 革命纲领的比较。
【解析】(1)与旧三民主义区别:A民族主义:新的民族主义增 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旧民族主义主要是 反对满清统治,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B民权主义:新的民 权主义主张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 由及权利,旧的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的 民权主义已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C民生主义:新的民主主义赋 予“平均地权”新的内容,还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即具体 提出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改善工人生活问题。后来,孙中山还将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作为“平均地权”的实际内容;“节制资 本”规定,凡有独占性质的大企业、大银行归国家经营,私人资 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新三民主义和扶助农工的政策是紧密结合 的,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适应了革命思潮 和历史发展的需要。
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 阶段特征: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 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 孕育发掌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 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及民主科学思潮兴 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 命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
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
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宋教仁案”。
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13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
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
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混乱与变革的特殊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鲜明而复杂,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呈现出军阀割据、派系纷争的局面。
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占据着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他们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经常爆发战争,使得国家陷入长期的动荡不安。
这种割据状态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也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例如,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之间的争斗此起彼伏,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政权形式上,北洋政府名义上是共和政体,但实际上是军阀专制。
总统和内阁频繁更迭,政治权力成为军阀们争夺的工具。
政府的决策往往不是基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满足军阀个人的野心和欲望。
这种政治的混乱和无序,导致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低下,无法有效地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
经济方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和畸形的特点。
一方面,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在工业和商业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例如,上海、天津等地的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有了一定的进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产业和企业。
但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处于封建经济的束缚之下,农民生活贫困,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而且,军阀们为了筹集军费,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在外交上,北洋政府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事务。
北洋政府在外交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例如,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诉求被无视,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低下,国家的尊严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社会层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治安状况恶劣。
军阀混战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同时,社会道德沦丧,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军阀和官员们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社会风气败坏。
北洋军阀的统治
9
第三单元复习 第四章 北洋军阀特征
• •
• 反对张
•
• 勋复辟 (1917)
结果: 袁世凯绝望而死,北洋军阀基础未动摇 起因: “府院之争”-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概况: 各地各界群众通电反张
结果:“讨逆军”进京,段祺瑞重掌实权
5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
起因:段祺瑞拒绝恢复(约、会) • 护法运动期 概况:非常国会、护法军政府 (1917-1918) 孙中山遭西南军阀排挤 结果:孙辞大元帅职,护法失败
思考题:
• 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想基础方面分 析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的原因。 • 参考答案: • 根本原因: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违背民主共和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 社会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缺乏长期生 存的思想基础。
12
袁世凯主要罪恶活动 1
• 一、破坏镇压人民斗争 • 1、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 维新派。 • 2、义和团运动期间,1899年袁世凯任山东 巡抚,疯狂镇压义和团。 • 3、辛亥革命中,凭借帝国主义支持和北洋 军力量 ,利用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篡夺辛 亥革命胜利果实。 • 4、1913年,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二 次革命”
3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督Leabharlann 起因:“宋教仁案”—袁罢免三都 孙、黄号召南方各省独立
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知识网络]北洋军阀的统治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先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后来北洋军阀的历届统治者都实行专制统治;镇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镇压国民革命运动;杀害国民党人宋教仁和共产党人李大钊;实行军阀割据,各派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对外:和沙俄签订《中俄声明》;承认日本出兵山东,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各派军阀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以此为靠山进行军阀混战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的官僚资产阶级和国民政府的统治概况形成:1928年宁汉合流,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逐步建立起官僚资本以国民经济的控制,官僚资产阶级形成发展:抗日战争前,官僚资产阶级的势力迅速发展膨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官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顶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掠夺人民,使官僚资产阶级的实力发展到顶峰,造成国统区严重的经济危机灭亡: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后,官僚资产阶级灭亡。
其大陆的财产被人民政府没收,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政治上: 1928年,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排除异己,军阀混战,蒋介石取胜“围剿”红军;镇压人民革命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和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抗战时期,同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而片面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战争最终失败经济上:抗战前,实行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政策抗战中,推行统制经济政策抗战后,推行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掠夺人民的经济政策外交上:抗战前,奉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开展改订新约运动、面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抗战初期积极抗战,中后期奉行消极抗日的政策抗战后,投靠美帝国主义,把国统区变成美国变相的殖民地文化上:发动文化“围剿”,打击、迫害国统区的进步文化[难点解析]一、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本单元主要叙述从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1915年新文化运动之前的历史,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
(第四章第二节不作考试要求)(1)政治:袁世凯走向专制复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坚持进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得到壮大,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准备了阶级基础。
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复辟,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政局动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没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考情分析:一、考纲内容: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袁世凯专权与称帝;“二次革命”“二十一条”;护国运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
二、考查情况1.从题型上看,考查的题型比较全面,但以选择题居多,问答题偏少,所考查的问答题多为综合性题目,创设的情景新颖,问题的切入独特,并且大多联系实际。
2.从考查的内容看,北洋军阀的特点及反动措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
如2009年广东单科7题、山东文综11题和江苏单科6题都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从考点分布看,2008年考查了民族资本家张謇等,2009年集中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2010年考查了“宋教仁案”和孙中山的革命言论等。
三、命题预测:1.从题目类型看,本单元考查题目类型全面,既有知识型的又有综合型的,并且逐渐出现向分析、对比、评论等高难度、深层次能力型过渡的趋势,应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第六讲-民国初年的政治和社会
2021/4/8
2
一、从中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1、民国的成立
•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革 命派在政权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 它所颁布的各项政策,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 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比如,禁 止买卖人口、保护人权,奖励和推进实业、倡导国货,剪 辫子、禁吸烟片,废缠足,废跪拜,易服饰,改革文教制 度等。
• 民国成立后,宋教仁倾全力推进议会民主制,使
民国真正转入宪政轨道。他希望组织一个强大政
党,力争在国会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党内阁,制
约袁世凯。他先将同盟会和几个小党合并扩大为
国民党,然后展开竞选活动,四处演说。国民党
宋
在选战中大获全胜,袁世凯闻之色变。
教
仁
•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宋
• 当时中国外有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内有几千年专制统治 根深蒂固的一个你想以及帝制时代旧思想、旧观念的作用。
袁
世 凯 复
• 11月4日,袁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 资格,1914年1月甚至解散了国会
辟
帝 • 随后他又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使自己成为终身
制
大总统,且可传子传孙,已成变相君主。
2021/4/8
8
一、从民国的建立到北洋军阀的统治 2、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 袁世凯做了终身大总统之后,意犹未足,竟然想
看清了袁世凯之真面目。但如何应对宋案,国民党内产
生了分歧,孙中山力主武装反袁,黄兴则主张法律解决,
二
最终孙中山发起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次
革
命 • 由于力量悬殊,国民党内意见不一,二次革命被袁世凯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政治状况(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1916年)1、专制独裁(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2)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1914年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对外关系(1)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
(2)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复辟帝制(1)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
(2)1916年为洪宪元年。
(二)军阀混战割据时期(1916年—1928年)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内部派系纷争。
2、概况(1)军阀割据和混战(2)军阀割据和混战的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3、府院之争(1917年5月)(1)背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但进展不顺。
(2)过程: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3)结果:张勋复辟。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4、护法运动(1917 年8 月)(1)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 年8 月,南下的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5、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 年8月14 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原因(1)内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
合作;国民大革命) 经济上: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和 迅速萧条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思 想萌芽。 社会生活上:衣、食、风俗、
政治最黑暗、最 混乱的时期,
②也是新的革命 力量孕育发展时 期。
交通、传媒
政治上:
①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复辟帝制,对外投靠帝国 主义,参加一战,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 (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 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 (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 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2)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 的原因。(9分)
B 济的长足发展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
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08广州一模)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 (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 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 (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பைடு நூலகம்”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 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评卷时补充: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原因:“工人力量也随之增长” 必须有,没有的不能给1分;“民族危机”给1分,“学生运动”给 1分,“十月革命”给1分,政治上觉醒给1分。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PPT优秀课件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
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徽
因
新式婚姻
女子无才便是德
先进女性走出闺房
性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荣荣荣宗宗宗敬敬敬(((181781378—37—139—139831)89)38)
荣德德生生
材料: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
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
(3)特点:
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 ,共计146个,资本总额
①地域分布不平衡
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 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
三 、疑古开新: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统治政治黑暗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 政治 思想方面: 袁世凯尊孔复古,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西方启蒙思 想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 底批判,国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 皇宫。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文秀 从天津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 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文秀◎ 秀 5.5万元赡养费。”
护国运动 南
南方将领唐继尧、 蔡锷、李烈钧等
声望值
方 发起护国运动,
专题06 中华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解析版)
专题六中华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政治: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概况(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
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
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2.五四运动(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共产党成立(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1)兴起: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成就: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1.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第9课北洋军阀的统治
记忆:辛亥革命(1911)— 二次革命(1913)— 护国运动(1915)
袁世凯成立新内阁,制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造“宋案”实行专制统治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 孙中山发动护国运动, 国会,废《临时约法》 恢复中华民国 ,恢复帝制
张勋扶植溥仪, 复辟帝制 孙中山讨伐张勋, 再造共和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 约法》和国会,并要 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武力统一”
A、反袁专制、维护共和(根 本) 盖责任内阁之 要义,即总统 不负责也.
B、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导火线)
杀他的原因何在? 防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 早期领导人。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
刀 大 杀 人 多
(2)二次革命的过程:
“宋案”的发生使许多革命党人从对袁世凯的幻想中惊醒,孙中山力主 武力讨伐袁世凯,但因国民党内部意见不一致,孙中山终未能将国民党 的力量真正集中起来。 6月袁世凯先发制人,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国民党籍都督,同 时命令北洋军发起进攻。7月国民党人仓促应战。江西,江苏,广东, 安徽等地相继独立,“二次革命”正式爆发。
本节两条线索
1、袁世凯专制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 2、军事上: 三、袁世凯称帝 1、称帝过程 2、“二十一条” 2、革命派反袁斗争
二、 二次革命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宋教仁案” 3、二次革命 四、护国运动
1、《讨袁宣言》
2、梁启超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3、护国运动 4、《第二次讨袁宣言》
反袁斗争:舆论反袁 + 军事反袁
【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那么快就破灭了?又何启示?】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失败 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原因: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相关特点
军力量 ,利用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篡夺辛 亥革命胜利果实。 • 4、1913年,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二 次革命”
13
袁世凯主要罪恶活动 2
• 二、建立强化独裁统治,复辟帝制 • 1、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后,强迫国会选
举他为正式 大总统。 • 2、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 3、颁布独裁统治《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
4
•
起因:袁世凯复辟帝制
•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 护国运动 经过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云南独立讨袁
(1915-1916)
各省纷纷独立
•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
•
• 反对张
•
• 勋复辟 (1917)
结果: 袁世凯绝望而死,北洋军阀基础未动摇 起因: “府院之争”-张勋拥戴溥仪复辟帝制
•
主观 民族资产阶级热情(地位提高)
• 背景:
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抵制提倡)
•
客观 “一战”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
对
•
华经济侵略,
• 代表: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
新建厂矿600余家
• 表现:发展最快的是纺织面粉业 1912-1919
•
新增资本1.3亿元
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
•
体系: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体系
• 3、中国革命出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趋势。随着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队伍壮 大,十月革命的影响。
9
第三单元复习 第四章 北洋军阀特征 2 阶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PPT优质课件
核 心唯 素物 养史
观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源于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要巩固共和制度, 须彻底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
办刊的缘起 “变革中国的文化模式,
重建民族的文化心理” “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途径”
——陈钦《北洋大时代》
? 北洋 印象北洋
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一)袁世凯独裁专制(1912-1916年) (二)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年)
学习目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 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专制VS民主)
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 分析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
(
以
“改良文学须从八事入手……一曰, 白
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 话
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 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 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 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文 代 替 文 言
文
)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⑴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⑵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国粹。 ⑶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毛泽东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 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 己的时代,……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 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北大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高一历史】第6单元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知道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的史实。 2.了解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状况。 3.了解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的表现。 4.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5.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目 录
DIRECTORY
1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2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3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摘编自杨大辛《北洋政府总统与总理》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混战 (1)军阀割据
派系 首领 支持者
控制地区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等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2)军阀混战
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
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
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深度学习: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的。 (1)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是军阀割据赖 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各个军阀可以在自己控制的地盘内拥兵自重,任意搜刮,形成 “独立王国”。 (2)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决定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使任何一个帝国主 义国家都无法独占中国。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国家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工具、代 理人,为了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它们便各自寻找新的代理人,扶植地方军阀派系, 而各派军阀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扩大地盘,也分别寻找帝国主义国家当作靠山。 (3)从当时的具体背景看,袁世凯死后,北洋各派及地方实力派失去了中心,段 祺瑞、冯国璋等人都不具备凝聚各派力量、形成“统一”局面的能力。所以,在中国 形成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华 民 国 成 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中华民国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要不要平均地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
3.组织革命运动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
黄花岗起义的部分参加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预备立宪请愿代表合影 预备立宪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皇族内阁成员名单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宗室) 协理大臣大学士徐世昌(汉) 大学士那桐(满)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 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宗室) 度支大臣加贝勒衔镇国公载泽(宗室)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 陆军大臣荫昌(满) 海军大臣加郡王衔贝勒载洵(宗室) 司法大臣绍昌(觉罗) 农工商大臣加贝勒衔贝子溥伦(宗室)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 理藩大臣寿耆(宗室)
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辛丑条约 的签订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三)各地人民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四川保路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四)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苏经缫丝厂
190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的资生铁冶厂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武昌起义
1.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的原因
保路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武昌起义
2.武昌起义爆发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中华民国成立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国乐歌词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 同袍,清时幸遭,真熙臬,帝国苍 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准殖民统治,民族危机加深
(二)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三)各地人民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四)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准殖民统治,民族危机加深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使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 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二)孙中山挽救共和的努力失败,旧 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
2.理论准备: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章太炎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
2.理论准备: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
4.建立统一的 革命政党—— 同盟会
同盟会的分布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
5.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1.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掌 握 军 政 大 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1.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
(二)武昌起义(三)中华来自国成立(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辛亥革命的准备
1.组织准备: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孙中山
兴中会香港总部
中国近现代史纲
第一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