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 试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答案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f55f0ccfc789eb162dc819.png)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答案【篇一:人际关系心理学教程_论述题和答案】txt>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作这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人事管理协会)最先提出来的。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人群关系论),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勒温),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修茨)。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期望理论),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归因理论)。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个阶段是:(注意)阶段、接触阶段和(融合)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疏远)阶段和终止阶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一、填空题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 20 )年代。
2、(莱维特)为了探索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轮式传递)链式传递和( y式传递)。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戴维斯)。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分别是:(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和(流言型)。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纽科姆)。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和活动型。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https://img.taocdn.com/s3/m/71ac731b998fcc22bdd10d7a.png)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 )A.冷漠阶段B.疏远阶段C.终止阶段D.分离阶段2.提出公平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弗罗姆C.亚当斯D.费斯汀格3.决策后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两个备择物之间作一个选择,决策之后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决策者试图________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 )A.缩小B.平衡C.扩大D.忽略4.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正直的+3分,友好的+2分,有忍耐力的+1分,而对他的印象总分是+2分,那么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 )A.累加模式B.平均模式C.累计模式D.加权平均模式5.小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没关系,主要是这次考试太难了。
”这种归因是把失败归因为( )A.运气B.能力C.努力D.任务难度6.习得无助现象的归因与________有着密切关系。
( )A.可以控制的结果B.不可能控制的结果C.问题的原因D.问题本身7.由某种行为的诱发而产生一系列行为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为( )A.行为稳定性B.连锁反应C.行为链D.行为习惯8.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 )A.思想B.动作C.意志D.情绪9.一个喝醉酒的人,摔倒在路边无法爬起,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意帮助他,以下原因哪种是最有可能的?( )A.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B.旁观者对他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C.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
D.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10.想吃肉又怕发胖所引起的冲突,属于________型冲突。
( )A.接近—接近B.接近—回避C.回避—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07f4c9fad6195f302ba6c2.png)
2018 年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强化的),另一类是(认知的)。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个人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
4、强化过程是通过(奖励)、(惩罚)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情感强化)和(人际吸引)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是一种(真相倚)情形。
7、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景因素)、(个体特质因素)和(类似和互补因素)等几大类。
8、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持久)、(稳定)、(深刻)的特点。
9、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真诚),最富排斥力的是(虚伪)。
二、选择题1、“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人际交往中属于( C )因素。
A、个人特质B、类似C、情景D、互补2、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
这是( C )理论的观点。
A、强化B、对比C、得失D、相等3、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D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B、互补性因素C、类似性因素D、个人特质因素4、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D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B、后期C、中后期D、初期5、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B )。
A、道德水平B、情感因素C、相互信赖D、个人魅力6、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C的研究领域。
A、社会价值观B、伦理道德C、人际知觉D、情绪情感7、人际吸引理论中的强化观点强调我们对周围世界评价时的( A) 反应。
A、情绪反应B、认知反应C、价值反应D、自我反应8、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的作用属于(D )的心理反应。
A、延迟反应B、相仿作用C、因果效应D、首因效应9、“你注意听我讲话,我也重视你的意见”,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C)。
人际关系心理学习题
![人际关系心理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1fb68f51e79b896802267a.png)
题型:填空10×2×1’选择10×1’试卷判断10×1’名解5×4’:各章试卷,只有2题的都看,多于2题的看双数号,习得无助和自我障碍简答4×5’:第2、3、9章,诱导服从,时尚现象论述1×20’:简述任务难度与群体规模对从众心理的影响第1章绪论一、判断题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关系。
()【解析】×。
不是物质关系是心理关系。
二、选择题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处于人际关系发展的哪一个阶段?()A.融合阶段B.接触阶段C.注意阶段D.探索阶段【解析】A。
良好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三阶段:注意阶段(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开始时的彼此无关,即零接触状态,逐渐实现选择性注意)接触阶段(即由注意逐渐转入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此时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联系)融合阶段(即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2.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的人际关系恶化过程属于()。
A.终止阶段B.冷漠阶段C.零接触阶段D.疏远阶段【解析】B。
人际关系恶化的三个阶段:冷漠阶段(交往一方把交往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并伴随交往活动而产生一种痛苦情绪体验)疏远阶段(交往者在痛苦情绪体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对交往双方人际关系的厌恶、反感情绪)终止阶段(交往双方冷漠、疏远的必然产物和符合逻辑的推论是结束人际关系,双方处于完全失去联系的状态)三、填空题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人际关系恶化过程可划分为冷漠、疏远、终止三个阶段。
四、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关系,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
2.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亦即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它包括生产关系、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考试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8a3212a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e.png)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A. 是研究个体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的学科B. 是研究人类友谊和亲密关系的学科C. 是研究社会认知和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学科D. 是研究群体行为和社会动态的学科2. 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什么?A. 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动机B. 帮助人们提高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C. 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积极的社会关系D. 帮助人们了解社会趋势和文化差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3. 社会心理学中的“服从”概念是指什么?A. 个体在权威人物的指导下,按照要求和命令行动B. 个体在团体中与他人保持一致,遵循团体规范C. 个体在社会影响下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D. 个体在面对压力时,自愿地调整自己的行为4.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是指什么?A.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B. 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动机的理解C. 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认识D. 个体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的理解5.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是指什么?A.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解释B. 个体对他人性格和能力的评估C. 个体对社会规范和期望的理解D. 个体对社会角色和责任的认知6.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是指什么?A.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B. 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心理互动C. 个体在社会中的情感纽带D. 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7.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行为”是指什么?A. 一群人在特定目标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行动B. 一群人在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C. 一群人为了共同利益而产生的社会互动D. 一群人遵守社会规范和习俗的行为8.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是指什么?A. 个体受到他人的说服和压力,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B.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反应和适应C. 个体对他人观点和信仰的接受和认同D. 个体在社会比较中对自我评价的改变9.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是指什么?A. 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持久的消极态度B. 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固有观念和刻板印象C. 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期望和判断D. 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歧视和排斥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是指什么?A. 群体讨论后,其成员的观点变得比讨论前更加极端B. 群体讨论后,其成员的观点变得比讨论前更加接近C. 群体讨论后,其成员的观点变得比讨论前更加分散D. 群体讨论后,其成员的观点变得比讨论前更加统一1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A. 是研究个体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B. 是研究个体如何影响社会环境的C. 是研究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分支D. 是研究个体如何在社会互动中保持自我认同12. 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什么?A. 增进个体之间的了解和信任B. 提高沟通效率和冲突解决能力C. 影响人们对群体的看法和态度D. 所有以上都是13. 社会心理学中的“镜像神经元”是什么?A. 模拟他人动作的神经元B. 与移情能力相关的神经元C. 在道德判断中起作用的神经元D. 以上都不是14. 社会认知中的“归因理论”是指什么?A. 分析他人行为原因的过程B. 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原因的知觉C. 描述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D. 以上都不是15. 社会交换理论中的“互惠原则”是什么意思?A.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追求平等和互惠的关系B.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寻求丰厚的回报C.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关注自身的利益D. 以上都不是16.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什么?A. 团体讨论往往会强化成员的初始观点B. 团体讨论往往会改变成员的初始观点C. 团体讨论往往会激发成员的创新思维D. 团体讨论往往会提高成员的决策质量17. 社会心理学中的“服从理论”是指什么?A. 个体在权威人物的指导下改变自己的行为B.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C. 个体在社会的引导下改变自己的行为D. 以上都不是18.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满足预期”是指什么?A. 个体对自己的期望会影响其行为和情绪B. 他人对个体的期望会影响其行为和情绪C. 个体对未来的期望会影响其行为和情绪D. 以上都不是19.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锚定”是指什么?A. 个体在做决策时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B. 个体在做决策时过分依赖他人的意见C. 个体在做决策时过分依赖权威人士的意见D. 以上都不是20. 社会心理学中的“亲和力动机”是指什么?A. 个体追求与自己相似或吸引力的他人的倾向B. 个体追求与自己不同或排斥的他人的倾向C. 个体追求与自己无关或敌对的他人的倾向D. 以上都不是2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它如何影响人际关系?A.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MOOC《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答案
![MOOC《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0d5ee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3.png)
MOOC《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答案你、我、我们——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考试1、“人际行为”指的是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
2、知人者明指:知人善交、知人善任、知人善教。
3、认知自己的途径包括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4、通过与他人比较时,比较的目的包括自我强化、自我进步、准确的自我评价。
5、影响人际认知选择性的因素中客观因素包括新异性、刺激强度。
6、人际认知的投射性包括情感投射、特性投射。
7、人际印象形成的模式包括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理论。
8、人际交往原则的适度原则指自尊适度、忍让适度、热情适度、幽默适度。
9、人际吸引是指个体主观体验到在空间及时间上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依存关系。
10、通常女性比较注重感情表露,更多使用含蓄的表露风格。
11、婚姻中伴侣的好的性格是对人生认真负责、能为他人着想、能同甘共苦。
12、XXX的爱情三角论认为爱情包括激情、亲密、承诺。
13、增强人际吸引的策略包括充分开发自身资源、合理的接近他人,增进与人交往的机会、管理好自己的第一印象、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14、人际吸引中受人欢迎的个人品质包括真诚、坦率、乐于助人等。
15、沟通的原则包括平等、信用互利以及合作。
16、沟通的主要障碍存在于传递方、接收方和渠道。
17、口语沟通可以是间断的,身体语言的沟通多数时候是一个不停息、不间断的过程。
18、有助于在失恋后尽快完成心理恢复的事情包括找好朋友诉说、扩大交际面、从事浑然忘我的活动。
19、晕轮效应是由对象的某个特征推及对象的全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者丑化对象的现象。
20、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21、与人交往时,善于保持心理距离的人才不会失去原则。
22、人际情感是人际交往的核心。
23、包容的需求其行为特征表现为运用权力、权威、去超越、控制、支配与领导他人等。
24、人际关系瓦解的疏远阶段,双方开始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答案)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52b5bdbb4cf7ec4afed0de.png)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
”这是(B1P4)A.人际关系专家莉儿·朗帝的名言B.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的名言C.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的名言D.人际关系专家弗朗西斯科·阿尔贝隆尼的名言2.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把握,要从(C1P5)A.揭示人际关系的概念开始B.揭示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开始C.揭示人际关系的实质开始D.揭示人际关系的特点开始3.马克思恩格斯曾专门用一节论述交往与生产力的著作是(A2P34)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4.马斯洛的七种需要是在他的著作(A2P41)A.《动机与个性》中提出来的B.《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提出来的C.《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提出来的D.《科学心理学》中提出来的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在物质生产对于发展人际关系的作用上是指(B3P79)A.物质生产推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B.物质生产的发展促进交往范围的扩大C.物质生产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D.前代人的物质生产制约后代人的人际关系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人际关系是(D3P70)A.血缘关系B.依附关系C.宗法关系D.金钱关系7.“千里觅知音”,“人有脸,树有皮”这些古语反映的是影响人际关系的(D4P112)A.交往目的因素B.交往内容因素C.交往主体因素D.隐性因素8.在《语言与交际》一书中,将体态语言划分为动态无声、静态无声两类的是(A4P106)A.美国著名学者卡克·W·贝克B.前苏联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C.著名心理学家P·贝尔斯D.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9.按交往时间的长短可将人际关系分为(C5P153)A.长期型和规则型B.短期型和无规则型C.长期型和短期型D.短期——中期——长期型10.人际关系依不同程度的关系,且按好坏程度划分可分为(C5P154-156)A.两种类型B.四种类型C.六种类型D.八种类型11.“人们的年龄、性别、身材、外貌长相及先天的智力”是指(C6P159)A.人的生理需要B.人的生理反映C.人的生理特征D.人的健康状况12.职业类别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类型,在社会心理学家荷尼的研究中,如果无论遇到何人,首先想到的是“他喜欢我吗?”这种人际关系的类型属于(A6P175)A.逊顺型B.进取型C.分离型D.合作型13.在引发人的交往动机因素中,由于个人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竞争的压力,由于达成目标后优厚条件的吸引,激发交往动机的是(B7P208)A.内在因素B.目标因素C.外在因素D.环境因素14.具有“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心理的是(B7P223)A.自卑性羞怯者B.敏感性羞怯者C.挫折性羞怯者D.习惯性羞怯者15.个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意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是(D8P242)A.初级自我B.生理自我C.心理自我D.社会自我16.能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为“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尴尬局面消失在谈笑之中的得体的自我防卫技法是(C9P261)A.以合理化缓解B.委婉曲折C.幽默诙谐D.以升华转移l7.在自我暴露的对象中,最不适宜为暴露的对象是(A9P259)A.与你素不相识的人B.刚刚开始互相熟悉的人C.与你关系虽然不深,但仍在发展的人D.对你体贴入微或与你休戚相关的人18.失恋后的自我调适方法不包括(A10P296-298)A.塑造健全人格、加强自我修养法B.志趣转移法C.寻求社会支持法D.理智思考法19.维护家庭稳定和谐根本保证的兄弟姐妹关系的调适技法是(C10P315)A.要兄友弟敬,情同手足B.姑嫂、妯娌之间要相亲相爱,同心协力C.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D.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20.属于特殊人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的是(C11P331)A.同学关系B.朋友关系C.代际关系D.同事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舒茨认为,儿童时代的经验可能形成的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有(CDE2P43)A.自主型B.依附型C.拒绝型D.民主型E.独裁型22.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可区分为(ABDE4P118—119)A.专制型B.放任型C.平等型D.支配型E.民主型23.人际关系的类型,按其它形式划分可依据(ABCE5P128)A.不同性质关系B.不同特征关系C.不同倾向关系D.不同程度关系E.不同对象关系24.制怒的主要方法有(BCDE9P264)A.克服自卑感B.善于忍耐C.平等待人D.转移怒气E.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25.与父母和睦相处需要(ABCDE10P309—311)A.牢记父母养育之恩B.孝敬父母C.关心父母D.体谅父母E.帮助父母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实验法(1P25—26)指的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7299c47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e.png)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影响个体间的沟通效果?A. 沟通技巧B. 性格特点C. 生理状态D. 文化背景2. 在人际交往中,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A. 认知偏差B. 情绪波动C. 社交焦虑D. 信息过载3.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以下哪个维度可以衡量个体的社交能力?A. 自我认知B. 人际关系C. 情绪管理D. 问题解决4. 在人际交往中,以下哪种心理策略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A. 主动沟通B. 消极逃避C. 合作共赢D. 利益优先5.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他人意图的理解?A. 心理防御机制B. 自我中心倾向C. 情绪自我监控D. 认知复杂度6. 在人际交往中,以下哪种心理技能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A. 情绪识别B. 逻辑推理C. 语言表达D. 观察力7.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以下哪个维度可以衡量个体在社交场合中的适应能力?A. 情绪稳定性B. 社交多样性C. 自我调节D. 人际关系技巧8. 在人际交往中,以下哪种心理素质有助于应对社交挑战?A. 自信心B. 风险承担C. 乐观态度D. 专业技能9.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以下哪个维度可以衡量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A. 影响力源B. 社会认同C. 权威形象D. 情感感染力10.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的目的是什么?A. 评估个体的沟通能力B. 识别个体的性格特点C. 帮助个体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D. 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11. 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影响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测试结果?A. 个体的文化背景B. 个体的情绪状态C. 个体的测试环境D. 个体的心理需求12.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种情况表明个体可能存在人际关系问题?A. 测试中经常误解他人的意图B. 难以与他人建立联系C. 对他人的言行反应过度敏感D. 无法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意图13.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可以帮助个体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A. 沟通技巧B. 冲突解决能力C. 自我表露能力D. 社交技巧14. 在进行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时,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个体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A. 保持积极的心态B. 保持消极的心态C. 保持中立的心态D. 保持自信的心态15.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种表现可能表明个体具有较高的自尊?A. 测试中能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B. 测试中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C. 测试中对自己的评价较为客观D. 测试中对他人持批评态度16.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种情况可能表明个体需要改善自己的社交技巧?A. 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的联系B. 对他人的言行反应过于敏感C. 缺乏自信D. 无法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意图17.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种表现可能表明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过于自我中心?A. 总是在意自己的需求和感受B. 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C. 喜欢控制他人的行为D. 无法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18.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的结果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A. 作为改善人际关系的基础B. 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个依据C. 作为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参考D. 以上都是19.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的目的是什么?A. 评估个体的沟通能力B. 了解个体的情商C. 检查个体的社交技巧D. 预测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20. 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影响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测试结果?A. 个体的文化背景B. 个体的心理状态C. 个体的测试环境D. 个体的测试经验21.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自我认知B. 社交技能C. 情绪管理D. 人际关系处理22.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的分数如何解读?A. 只能用来衡量个体的优劣B. 可以用来预测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C. 可以用来指导个体进行自我提升D. 可以用来衡量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23.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的答案是否具有客观性?A. 是,因为测试是标准化的B. 否,因为答案因人而异C. 不确定,因为测试的可靠性未得到证实D. 否,因为测试的结果受到测试者偏见的影响24.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对于心理咨询师的重要性如何?A. 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这些测试方法来评估客户的心理状态B. 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这些测试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C. 心理咨询师可以依赖这些测试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D. 心理咨询师不需要了解这些测试,只需关注客户的感受和需求25.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是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A. 是,因为测试可以揭示个人的弱点和不擅长的领域B. 否,因为测试结果可能带有主观性和局限性C. 不确定,因为测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未得到广泛认可D. 是,因为测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优势和劣势26.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对于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效率有何帮助?A.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测试结果来快速识别客户需求B. 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测试结果来制定更有效的干预计划C. 心理咨询师可以依赖测试来避免与某些客户发生冲突D. 心理咨询师不需要使用测试,只需依靠直觉和个人经验27.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是否适用于所有人群?A. 是,因为测试是根据普遍规律设计的B. 否,因为测试可能不适用于某些特定的人群或文化背景C. 不确定,因为测试的适用性取决于测试的具体内容和目的D. 是,因为测试可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28.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有何影响?A. 心理咨询师需要遵守相关的伦理准则,这些准则可能与测试结果有关B. 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测试结果来支持自己的专业判断,但不能作为歧视或不公平对待客户的依据C. 心理咨询师可以依赖测试来确保自己在工作中遵循最高的道德标准D. 心理咨询师不需要担心测试结果对自己职业道德的影响,因为测试不是必需的29.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沟通效果?A. 沟通技巧B. 心理素质C. 社会文化背景D. 人际关系状况30. 在人际交往中,以下哪种心理效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情感共鸣D. 投射效应31. 人际交往中的非言语沟通包括哪些方面?A. 肢体动作B. 面部表情C. 语气和声调D. 视觉和触觉32. 以下哪个心理测试常被用于评估个体的人际关系能力?A. 人格测验B. 能力倾向测验C. 人际关系测验D. 心理健康测验33. 在人际交往中,以下哪种行为表现可能被认为是过度敏感?A. 对他人言行的过度反应B. 对他人的评价过于在意C. 对他人的小过失斤斤计较D. 对他人的优点感到异常嫉妒34. 人际交往中,以下哪种心理障碍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紧张和不安?A. 社交恐惧症B. 社交焦虑症C. 强迫性思维D. 强迫性行为35. 以下哪种心理技巧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A. 沟通技巧B. 同理心C. 内省D. 自我表达36. 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以下哪种策略更能有效地缓解紧张情绪?A. 专注于问题本身B. 暂时逃避问题C. 寻求第三方帮助D. 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37. 人际交往中,以下哪种心理现象可能导致个体对他人的优势产生嫉妒?A. 害羞B. 自卑C. 焦虑D. 嫉妒38. 以下哪种心理干预方法常被用于改善人际关系?A. 认知行为疗法B. 人本主义治疗C. 系统家庭治疗D. 心理动力治疗39.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的目的是什么?A. 评估个体的沟通能力B. 了解个体的社交技巧C. 帮助个体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D. 提高个体的自我认识40. 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舒适度?A. 自我表达能力B. 自信程度C. 外貌D. 性格特点41.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个维度用来评估个体的同理心?A. 自我意识B. 社交技巧C. 情绪智力D. 人际关系42.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个维度用来评估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A. 自我意识B. 自信程度C. 情绪智力D. 人际关系43.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个维度用来评估个体的沟通能力?A. 自我意识B. 社交技巧C. 情绪智力D. 人际关系44. 以下哪个维度可能影响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第一印象?A. 自我表达能力B. 自信程度C. 外貌D. 性格特点45.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个维度用来评估个体的情绪智力?A. 自我意识B. 社交技巧C. 情绪智力D. 人际关系46.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个维度用来评估个体的同理心?A. 自我意识B. 社交技巧C. 情绪智力D. 人际关系47. 人际交往心理学测试中,哪个维度用来评估个体的自信程度?A. 自我意识B. 社交技巧C. 情绪智力D. 人际关系48. 以下哪个维度可能影响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能力?A. 自我意识B. 社交技巧C. 情绪智力D. 人际关系二、问答题1. 在人际交往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你与他人的沟通效果?2. 当你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时,你通常如何应对?3.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4. 如何识别和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5.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情商?6.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避免过度敏感和自卑?7.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效率?8.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识别和处理人际交往中的欺骗?参考答案选择题:1. ABCD2. ABCD3. B4. AC5. ABC6. A7. B8. A9. D 10. ABCD11. ABCD 12. ABCD 13. ABCD 14. A 15. ABC 16. ABCD 17. C 18. D 19. ABCD 20. ABCD21. ABCD 22. BCD 23. A 24. B 25. D 26. B 27. C 28. A 29. ABCD 30. C31. ABCD 32. C 33. BD 34. AB 35. B 36. D 37. D 38. ABCD 39. ABCD 40. ABCD 41. C 42. D 43. B 44. ACD 45. C 46. D 47. B 48. ABCD问答题:1. 在人际交往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你与他人的沟通效果?在人际交往中,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包括:1) 沟通技巧;2) 情感共鸣;3) 文化差异;4)信任程度;5) 社交焦虑。
MOOC《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答案
![MOOC《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cea1eba45177232e60a26d.png)
《你、我、我们——人际交往心理学》结课考试1、“人际行为”是指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仪容仪表、服饰打扮、言谈举止、礼仪礼节2、知人者明指知人善交、知人善任、知人善教3、认知自己的途径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4、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时,比较的目的包括自我强化、自我进步、准确的自我评价5、影响人际认知选择性的因素中客观因素包括新异性、刺激强度6、人际认知的投射性包括情感投射、特性投射7、人际印象形成的模式包括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理论8、人际交往原则的适度原则指自尊适度、忍让适度、热情适度、幽默适度9、人际吸引是指个体主观体验到在(空间)及(时间)上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依存关系。
10、通常女性比较注重(感情)表露,更多使用(含蓄)的表露风格。
11、婚姻中伴侣的好的性格是对人生认真负责、能为他人着想、能同甘共苦12、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论认为爱情包括激情、亲密、承诺13、增强人际吸引的策略包括(充分开发自身资源)、合理的接近他人,增进与人交往的机会、(管理好自己的第一印象)、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14、人际吸引中受人欢迎的个人品质包括真诚、(坦率)、(乐于助人)等。
15、沟通的原则包括(平等)、(信用)互利以及合作。
16、沟通的主要障碍存在于(传递方)、(接收方)和渠道。
17、口语沟通可以是间断的,身体语言的沟通多数时候是一个(不停息),(不间断)的过程。
18、有助于在失恋后尽快完成心理恢复的事情包括()找好朋友诉说扩大交际面从事浑然忘我的活动19、晕轮效应是由对象的某个特征推及对象的全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者(丑化)对象的现象。
20、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21、与人交往时,善于保持心理距离的人才不会失去原则。
√22、人际情感是人际交往的核心。
√23、包容的需求其行为特征表现为运用权力、权威、去超越、控制、支配与领导他人等。
人际交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际交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380a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0e.png)
人际交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人际交往中,以下哪个因素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首要因素?A. 外貌B. 性格C. 社会地位D. 共同兴趣答案:B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个需求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A. 安全需求B. 归属和爱的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3. 在人际交往中,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是什么?A. 语言清晰B. 表情丰富C. 倾听D. 身体语言答案:C4. 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相似性原则B. 互补性原则C. 互惠性原则D. 竞争性原则答案:D5.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通常倾向于选择哪种关系?A. 付出多于回报的关系B. 回报多于付出的关系C. 付出与回报相等的关系D. 没有回报的关系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增强人际吸引?A. 外貌吸引力B. 接近性C. 相似性D. 互惠性答案:ABCD7. 人际交往中的非言语沟通包括哪些形式?A. 面部表情B. 身体动作C. 空间距离D. 语调答案:ABCD8.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A. 尊重他人B. 积极倾听C. 避免冲突D. 表达感激答案:ABD9. 人际交往中的冲突解决策略包括哪些?A. 竞争B. 回避C. 妥协D. 合作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是有效沟通的技巧?A. 清晰表达B. 适时反馈C. 保持开放态度D. 避免打断答案:ABCD三、简答题11. 简述人际交往中自我披露的原则。
答案:自我披露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适度原则,避免过度披露或完全不披露。
适度的自我披露可以增进亲密感,建立信任,但过度披露可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或造成不适。
12. 描述一下什么是社会支持,以及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的情感、信息、物质和实际帮助。
它在人际交往中起到缓解压力、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增强心理健康的作用。
四、论述题13. 论述在团队中如何运用有效沟通技巧来解决冲突。
心理学-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三)-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心理学-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三)-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https://img.taocdn.com/s3/m/17ece01ae009581b6ad9eb99.png)
心理学-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三)-1(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1.当群体在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时,群体成员每人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称为______SSS_SINGLE_SELA 社会助长B 社会惰化C 群体极化D 去个体化分值: 1答案:B[解析] 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答案为B。
2.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埋没在群体之中,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
这种现象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社会助长B 社会惰化C 群体极化D 去个体化分值: 1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去个体化的概念。
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答案为D。
3.有的人在群情激愤的群体中极易丧失理智,作出与其身份和个性极不相符、与平时判若两人的举动来,这种现象属于______SSS_SINGLE_SELA 社会干扰B 社会助长C 群体极化D 去个体化分值: 1答案:D[解析] 人们在群体中,一旦面临群情高涨,情绪激动,就很容易处于去个体化状态。
答案为D。
4.提出群体去个体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家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特瑞普里特B 费斯廷格C 阿希D 米尔格拉姆分值: 1答案:B[解析] 去个体化是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的。
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
答案为B。
5.群体成员中原有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称为______SSS_SINGLE_SELA 群体极化B 社会助长C 去个体化D 群体思维分值: 1答案:A[解析] 本题是识记能力概念的考查。
人际交往心理学考试答案
![人际交往心理学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a52a7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f.png)
人际交往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更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建立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A. 相似性原则B. 互补性原则C. 接近性原则D. 互惠性原则答案:A2.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就表现出友好和热情,那么他更可能:A. 被他人喜欢B. 被他人忽视C. 被他人怀疑D. 被他人排斥答案:A3.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追求的是:A. 情感满足B. 物质利益C. 社会地位D. 公平的交换答案:D4. 在群体中,如果一个人的意见与大多数人不同,他可能会:A. 坚持己见B. 改变观点以适应大多数人C. 保持沉默D. 离开群体答案:B5. 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更倾向于与自己有共同目标的人合作,这种现象被称为:A. 目标一致性原则B. 角色互补性原则C. 任务相关性原则D. 利益互惠性原则答案:A6.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消极情绪,那么他可能会:A. 被他人喜欢B. 被他人忽视C. 被他人排斥D. 被他人同情答案:C7. 根据自我披露理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会逐渐披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建立亲密关系。
这个过程通常是:A. 单向的B. 双向的C. 随机的D. 固定的答案:B8. 在群体中,如果一个人的地位较高,那么他的意见更可能:A. 被忽视B. 被重视C. 被批评D. 被模仿答案:B9. 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更倾向于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人建立关系,这种现象被称为:A. 相似性原则B. 互补性原则C. 接近性原则D. 互惠性原则答案:A10.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经常表现出积极情绪,那么他可能会:A. 被他人喜欢B. 被他人忽视C. 被他人怀疑D. 被他人排斥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人际交往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人们建立关系:A. 外貌B. 性格C. 社会地位D. 共同兴趣答案:ABCD2.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追求的公平交换包括:A. 情感交换B. 信息交换C. 物质交换D. 服务交换答案:ABCD3. 在群体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个体改变观点:A. 群体压力B. 个体的自我认同C. 群体的一致性D. 个体的独立性答案:AC4. 人际交往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人们的合作意愿:A. 共同目标B. 角色互补C. 任务相关性D. 利益互惠答案:ABCD5. 根据自我披露理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披露个人信息的过程包括:A. 自我披露B. 反馈C. 验证D. 调整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描述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披露过程,并解释其对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轻化工大学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轻化工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fc33272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d.png)
第一章测试1.人际交往的实质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A:错B:对答案:B2.以下属于人际交往心理因素的是()。
A:行为B:动机C:认知D:情感答案:ABCD3.人际交往的基本过程由三个过程构成,分别是()。
A:互相理解B:动作交换C:评价判断D:信息交流答案:ABD4.人际沟通分为哪两种形式()。
A:言语沟通B:错觉C:心灵感应D:非言语沟通答案:AD第二章测试1.科学健康观认为,一个人的健康应该是()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
A:心理健康B:教养C:生理健康D: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答案:ACD2.心理健康是指在()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A:情感B:智能C:动机D:身体答案:ABD3.心理不健康往往表现为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A:错B:对答案:A4.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困扰。
()A:错B:对答案:A5.人一旦进入心理不健康状态,将终生无法痊愈。
()A:对B:错答案:B6.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
()A:对B:错答案:A第三章测试1.以下属于人际交往中的常见认知心理效应的是()。
A:投射效应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刻板效应答案:ABCD2.我们所持的认知态度不同,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就可能完全不同。
()A:错B:对答案:B3.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A:对B:错答案:A4.团体辅导可以帮助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建立合理的人际交往理念,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
()A:对B:错答案:A5.认知不协调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应设法不让自己产生矛盾状态。
()A:错B:对答案:A6.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人际交往中投射效应的表现。
()A:对B:错答案:B第四章测试1.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叫心境。
()A:对B:错答案:A2.心理暗示是个人通过()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
A:自恋B:语言C:想象D:控制答案:BC3.人的表情包括()。
人际交往恐惧症测试题
![人际交往恐惧症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82fb1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2.png)
人际交往恐惧症测试题
1. 当和陌生人交谈时,你会感到不安和紧张吗?是/否
2. 面对人多的社交场合,你是否感到不适和不自在?是/否
3. 你是否害怕在公共场合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评价?是/否
4. 当要参加聚会或社交活动时,你是否会感到紧张,并且很难放松
自己?是/否
5. 你是否害怕与人交流,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或者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是/否
6. 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在社交场合中被孤立和排斥?是/否
7. 和别人交谈时,你是否会感到自己的思维变得紊乱,并且无法组
织语言?是/否
8. 当他人向你提出一些要求或要求你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你是否常
常感到不知所措,不敢拒绝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否
9. 你是否对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关系感到恐惧,害怕受伤害或被拒绝?是/否
10. 在社交场合中,你是否总是自我怀疑,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
社交技巧缺乏信心?是/否
分数计算方法:
回答“是”的题目计为1分,回答“否”的题目计为0分。
解读测试结果:
0-3分:你与人交往时自信满满,没有明显的社交恐惧症状。
4-6分:你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中可能会感到一些紧张和不适,但不严重。
可采取适当的放松技巧来改善。
7-10分:你可能患有轻度的人际交往恐惧症。
在社交场合中你会感到明显的不安和紧张,建议积极寻求专业帮助以改善症状。
请注意,上述的测试仅为给出一个初步的评估,如果你对自己的交际能力存在严重的困扰或者痛苦,请及时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只有专业的评估和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你解决问题,提升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沟通与人际关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沟通与人际关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344756e45c3b3567ec8b7d.png)
沟通与人际关系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26小题.每题1.0分,共26.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安德森认为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
A 内向B 外向C 包容D 真诚【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
人们喜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同真诚有关。
受喜爱水平最低的几个品质如说谎、假装、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
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第2题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哪四个阶段?( )A 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B 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C 情感交流阶段→情感探索阶段→稳定交往阶段→定向阶段D 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正确答案】:B【本题分数】:1.0分第3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 )。
A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B 平等性原则C 强化原则D 相互性原则【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良好人际关系原则包括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
因此,C项不是人际关系的原则。
第4题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被称为( )。
A 个人距离B 公众距离C 亲密距离D 社交距离【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析] 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①公众距离。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事物中的人际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②社交距离。
是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
③个人距离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
此时,人们说话温柔,接受大量的体语信息。
④亲密距离是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感觉刺激。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答案)2011年10月
![人际关系学试题(含答案)2011年10月](https://img.taocdn.com/s3/m/1d7a57cf89eb172ded63b75c.png)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A1P7)A.利益B.血缘C.亲缘D.地缘2.在人际交往中,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
著名心理学家P·贝尔斯曾提出把人际间的相互影响分为82类,后归纳为A、B、C、D4类,其中属于分离性或倾向于分离性的情感交流的是(D1P11)A.A类B.B类C.C类D.D类3.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趋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以(B2P35)A.交往与生产力为题目B.共产主义——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为题目C.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为题目D.社会条件下的交往为题目4.与梅奥一同参加霍桑实验并先后出版了专著和与人合著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为人群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的学者是(D2P39)A.美国学者马斯洛B.美国学者舒茨C.美国学者拉尔夫·林顿D.美国学者罗特利斯伯格5.“以等级差别为准则”是(C3P69 )A.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的特征B.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的特征C.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的特征D.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的特征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形成人际关系具体条件中属于(D3P83)A.相互接触B.相互悦纳C.互相补充D.相互近似7.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包括(C4P110)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B.交往手段、交往环境C.利益、情感、尊严D.交往目的、交往过程、交往内容8.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句名言反映在人际关系的功能中是指(B4P117)A.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B.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C.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D.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9.人际交往过程中,一方处于主要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处于被支配或服从地位,这种关系属于(A5P152)A.主从型B.合作型C.主从—合作型D.竞争—合作型10.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不包括...(B6P163)A.人的需要和动机B.人的社会地位和知识层次C.人的理想和信念D.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11.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不包括...(D6P159)A.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性别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仪表风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理想信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应用于诚信原则中,反映的是(D7P204)A.诚信原则是世界性法律原则B.诚信原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C.诚信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D.诚信原则是做人之本13.在下列原则中,体现了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动机的是(C7P208)A.诚信原则B.平等原则C.互利原则D.择善原则14.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认为别人事事都比自己强的心理是(A7P224)A.自卑心理B.羞怯心理C.嫉妒心理D.自傲心理l5.属于完善主体技法的是(D9P251)A.了解他人的技法B.说服他人的技法C.求助他人的技法D.正确认识自己的技法1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于完善主体的技法中属于(D9P253)A.正确认识自己的范畴B.恰当自我介绍范畴C.适度的自我暴露范畴D.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范畴17.朋友关系的调适技法不包括(D10P327—329)A.要顾大局、不计私怨、学会理解他人B.要有诚心,要讲信用C.要重感情、重情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D.以慎重为原则,积极选择至友18.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在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形状完全相同的叶子,在一千个人中很难找到两个思想感情完全协调的人。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二)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二)](https://img.taocdn.com/s3/m/31744caff78a6529657d5336.png)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二)一、单选题1. 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______A.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B.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本能、合作需要和自我调控的需要D.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保护的需要答案:A[解答] 人类个体进行社会交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因,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答案为A。
2. 个体基于温暖、舒适、食物和安全的需要而渴望与他人交往,这是出自人的______A.本能需要B.合群需要C.自我肯定需要D.物质需要答案:A[解答] 来自人类个体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
婴儿一出生就需要周围环境能为其提供温暖、舒适、食物和安全,以保证其健康成长。
通常母亲能为其提供这些需要。
无论是灵长类动物,还是人类,都表现了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的本能需要,而且,这种本能需要的满足,还进一步影响和制约了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答案为A。
3. 通过实验探讨处于孤独状态下的个体合群需要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赞-威克斯勒B.沙赫特C.库利D.舒茨答案:B[解答] 本题是识记能.力的考查。
心理学家沙赫特曾经做过一项实验,探讨了处于孤独状态下的个体的合群需要。
答案为B。
4. 心理学家沙赫特研究表明,高恐惧组的合群程度为______A.33%B.35%C.88%D.98%答案:C[解答] 本题是识记能力的考查。
沙赫特的实验研究结果:高恐惧组的合群程度为88%。
答案为C。
5. 当你得知你的某个观点被他人所反对时,你一定会觉得很沮丧,同时会有一种恐惧感,可是,如果这时你知道与你持同样观点的不止你一人,你就又会感到减轻了恐惧感,得到了安全感。
这体现的是人的______A.自我肯定需要B.合群需要C.本能需要D.情感需要答案:B[解答]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合群需要,个体不可能没有人际交往,适当的人际交往是人类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c74d716c281e53a5802ff34.png)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同步练习一、名词解释1.人际沟通P220 2.社会测量法P231 3.群体规范P234 4.群体的领导P235 5.社会助长P2376.社会惰化P238 7.去个体化P239 8.群体极化P240-241 9.群体思维P242 10.从众P244 11.服从P246 二、单项选择题1.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指的是( )P217 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2.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有高度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
这是一种( )P213A.包容需要 C.支配需要 B.合群需要D.情感需要3.个体有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个体有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这种需要是( )P217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4.个体有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有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这是一种( )P218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支配需要 D.情感需要5.动物学家哈罗实验发现,小猴在绒布妈妈身旁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16小时以上,可见,无论是灵长类动物,还是人类,都表现了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的( ) P213A.包容需要 B.合群需要 C.本能需要 D.情感需要6.社会学家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 )P218A.社会交换理论 B.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C.动机需要理论 D.本能需要理论7.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叫做( )P223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人际沟通 D.社会沟通8.除了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人们还使用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来传递信息。
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习题与答案
![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7fb9e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5.png)
)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单选题1、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
A. 面部表情B. 肢体动作C. 文字D. 语言符号系统正确答案:D2、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
A. 人际关系B. 人际交往C. 信息交流D. 人际沟通正确答案:D3、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心理联系或情感联系是()。
A. 人际沟通B. 人际关系C. 信息交流D. 人际交往正确答案:D4、孤儿院儿童存在的个性及社会性问题体现了人际交往具有促进()的意义。
A.自我价值B.信息获取C.安全感D.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正确答案:D5、心理学家赫伦(W.Heron,1957)的“感觉剥夺”实验体现了人际交往具有促进()的意义。
A.安全感B.信息获取C.个性和社会性发展D.自我价值正确答案:B6、人际交往的语言符号系统除了书面语言以外,还有()。
A.电子邮件B.口头语言C.副语言D.语调正确答案:B7、我们把非语词的声音信号,如重音,声调的变化、节奏、音量、音速、哭、笑、停顿等称作()。
A.语调B.副语言C.口头语言D.语言符号系统正确答案:B8、目光和表情是人际交往中所使用的()工具。
A.副语言B.非语言符号系统C.口头语言D.语言符号系统正确答案:B9、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动机更强,在人际交往时更注重()交流。
A.知识的B.物质的C.情感的D.品德的正确答案:C10、()是指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A.印象形成B.印象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正确答案:B11、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人们搜集他人或事物的有关信息并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是()。
A.印象形成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印象正确答案:A12、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叫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课外完成
1、试述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功能。
2、什么是印象管理?如何看待人际交往中的印象管理?常用的印象管理技术有哪些?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
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
3、交往中为什么要称赞别人?如何具体称赞?称赞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4、结合实例分析幽默在交往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5、试述自我的结构与特征。
6、当别人与我们交流时,我们应如何倾听?当别人给我们造成问题时,我们应怎样与之进行积极的交流(或沟通)?
7、在对他人的认识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如何克服?
说明:
(1)3、4题二选一。
(2)每题字数不少于500,用印有“江苏大学”字样的信纸手写完成。
)
第二部分课堂内完成
一、术语解释
1、巴纳姆效应
2、蹬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3、留面子效应在向别人提出自己真正要求之前,先向别人提出一个大要求,待别人拒绝之后,再提出自己真正的比较小的要求来,别人答应自己要求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4、SOLER
5、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它是指一个人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非常清晰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这个人的整体面貌做出判断。
二、以下做法在与人交往中是令人不喜欢的,请谈谈其中原因。
1.独占谈话时的话题。
2.不管别人有没有要求,都自动提出你的建议,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
3.经常津津有味地与朋友谈起一些他们不认识的人。
4.坚持要朋友阅读你认为有趣或值得一读的东西。
5.当别人谈到你不喜欢的话题时,你就不说话了。
三、谈谈你对以下观点的看法:
(1)如果被误解,怪你自己,你是传达信息的人。
(2)书面信息肯定要比口头表达的信息更清楚。
(3)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4)沟通时应把多数时间花在倾听上。
(5)人不是理智性的动物,而是理由化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