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合集下载

中国及部分省市保险行业相关政策加大创新性险种开发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中国及部分省市保险行业相关政策加大创新性险种开发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中国及部分省市保险行业相关政策加大创新性险种开发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保险,本意是稳妥可靠保障;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

国家层面保险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保险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1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中从八个方面提出了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包括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和服务机制、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区别化监管考核等,共涉及二十三项具体内容。

地方层面保险行业相关政策
显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进保险行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对产业进行规划,如吉林省规划将继续推进保险业创新,积极发展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险种,推动保险投资从债权投资向股权投资、般债|结合拓展。

加强金融合作交流,加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引进力度。

推广农业大灾保险,加快发展农业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扩大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面,开展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

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取向,落实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

涉农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

涉农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

涉农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
涉农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是指金融机构在开展农业信贷业务时,为了明确各方责任,确保风险可控,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免除机制的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责任分工:规定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在涉农信贷业务中的
责任范围和职责划分,明确各方的权力和责任。

2.风险识别和评估: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确保对农业信
贷业务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3.资信审查和贷前调查: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农业信贷业务时,进行充分的资信审查和贷前调查,确保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诚信度。

4.合规审查和内部控制:建立合规审查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
涉农信贷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避免违规操作。

5.风险警示和告知义务:金融机构要向借款人清楚地告知潜在
风险,加强风险警示,确保借款人有充分的风险意识和决策能力。

6.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
和沟通,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共同控制风险。

7.风险分担和责任追究:明确各方在风险发生时的责任分担和责任追究机制,借款人、金融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通过建立和实施涉农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确保农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保障借款人和金融机构的权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8.02.14•【文号】•【施行日期】2018.0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银行业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精神,现就银行业做好2018年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工作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乡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总抓手,聚焦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深度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力争全年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二、回归本源,明确定位,形成三农金融服务合力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坚守定位,深入推进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专业化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政策性银行要专注政策性业务领域,加大对乡村振兴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开发银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中长期信贷投放。

农发行要继续加大对粮食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重大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开发银行、农发行要发挥扶贫金融事业部作用,完善金融扶贫“四单”工作机制,优先保障扶贫信贷规模。

贵州省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省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户小额贷款在推动“三农”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和改变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势等三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些 年来贵州省农户小额贷款得到了显著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普 遍性、根本性问题。本文背景是 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 告、党的十九大会议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贵州省深 入大扶贫战略行动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时期。未来要想真 正解决小额贷 款 公 司 和 农 村 信 用 社“融 资 难、融 资 贵 ”等 问 题,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时代机遇。贵州省农户获取小额贷款 的途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当然还有民间 借贷,因为存在利 率 高,易 发 生 涉 诉 纠 纷、暴 力 催 贷、非 法 集 资等违法违规行为,所以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以内。
( 二) 贵州省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存在的问题。一是 行业整体规模小。从总量上看,截至 2017 年 12 月末,贵州省 小贷公司实收资本占全国比例仅为 1. 4% ,而贷款余额只占 全国的 1% 。从个体来看,贵州省小贷公司平均实收资本约 为 0. 31 亿元,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30% ; 二是不良率偏高。 截至 2017 年 12 月末,贵州省小贷公司不良率为 13. 52% ,远 高于全国小贷公司不良率 7. 18% 平均水平。不良贷款增多, 发展不平衡,其中,正常营业 224 家,占 56% ,未正常营业 173 家,占 44% 。三是违规经营时有发生。在 2018 年 5 月贵州 省政府金融办开展的小贷公司风险排查中,发现涉及抽逃注 册资本 15 家,超范围经营 7 家,擅自变更经营范围、经营区 域、高级管理人员等事项 25 家。四是监管力量薄弱。贵州 省 95% 以上县( 市、区、特区) 政府金融办仍属于县( 市、区、 特区) 政府办内设机构,人员数量少、素质参差不齐,监管服 务能力和水平与小贷行新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分析

构建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探析

构建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探析

| |
构建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 制探析
郭金 玉
( 宁城县农村信用联社 天义镇 04 0 ) 2 20
毫t
内容摘 要 : 年来农村金 融改革快速推进 , 融支农力度逐 渐加 大, 近 金 农村金 融服务 水平 不断提
0 高 但 村 融 展中 深 次 问 金融 险 、 险 担 补 机 缺 等 步 露出 。 。 农 金 发 一些 层 的 题如 风 大 风 分 和 偿 制 乏 逐 暴 来
≯ 本 从 析 村 融 险 状 发,出 立 渠 的 村 融 险 担 偿 制 政 建 。 文 分 农 金 风 现 出 提 建 多 道 农 金 风 分 补 机 的 策 议

; 毫鼍

关 词:村 融 风 补 风 分 机 键 农 金 险 偿 险 担 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 村 金 融 风 险 现 状 分析
害点多面广 ,要准确预测农 业产 量和灾害损失非 常困难 。 三是农业 在整体上还未摆脱靠 天吃饭 的格 局 , 其风险可控 性差 , 通过人工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生产 中的 自然条件还十 分困难。 农业生产面临的 自然风险很容易转 化为农村金融 机构的经 营风险 。 的人力 、 物力来支持业务发展 。 信用社要从长远着眼 , 加快 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 的步伐 , 采用计算机 和现代通讯 技术
对 中 间业 务进 行 调 查 、 析 、 究 和 总结 , 现 问 题 及 时 解 分 研 发 决; 四是 要 加大 稽 核 监 督力 度 , 时 对 中 间业 务 进 行常 规 检 适
中营销与分散营销相结合 、重点 营销 与全 面营销相结合 、
存 贷业务与 中间业务相结合 。要把优化 营销手段 , 改进营 销策略作为抢 占市场份额 , 促进农信社 中间业务发展 的重 要举措 。 二是 因地制宜 、 全面宣传。 农信社经营机构多数位 于“ 三农” 之地 , 劳务输 出旺 , 应抓住元旦 、 春节前后大量务

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8.06•【文号】银监发[2007]67号•【施行日期】2007.08.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7〕67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北京、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为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农村小额贷款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结合当前农村经济金融形势,现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重要意义农村小额贷款是向农户、农村工商户以及农村小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贷款。

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围绕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广度不断拓展,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小企业融资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农村小额贷款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机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深入,坐门等客思想仍比较严重。

二是业务发展不平衡,部分机构信贷管理能力较低,信贷电子化建设滞后,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操作不够规范,办理效率低,业务发展缓慢。

三是部分机构对政策的领会不到位、执行比较僵化,一些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授信额度“一刀切”、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等现象。

四是农村信用建设滞后,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较差。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探讨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探讨
自然 条 件 还 十 分 困难 。农 业 生 产 面 临 的 自然 风 险 很 容
易 转 化 为 农 村 金 融 机 构 的经 营 风 险 。
( )市 场 风 险 。 二
失 信 行 为 的 发 生 。 同 时农 村 法 制 建 设 相 比城 市 也 较 为 落 后 ,农 村 金 融 机 构 面 临 着诉 讼 手 段 、清 收不 良贷 款
自然 风 险 明显 具 有 以下 几 个 特 点 :一 是 损 失 概 率 大 。遭 受 损 失 的 概 率 与 程 度 比 等 产 业 和 行 业 要 3 [业 v 得 多 。二 是 可 预 测 性 差 。 自然 灾 害 对 农 业 生 产 的 危 害
是 法 制建 设 不 完 善 , 融 债 权 保 护 不 力 。 目前 , 金
( )信 用 担 保 体 系 不 健 全 , 难 以 起 到 分 担 农 村 一
金 融 风 险 的作 用 。
是 农 户 、 业 企 业 与 金 融 机 构 之 间 的信 用 风 险 。 农
相 对 于 城 市工 商 业 而 言 ,我 国农 村 地 区仍 是 信 用 缺 失 的 集 中领 域 ,个 人 信 用 档 案 尚不 健 全 ,记 录 系 统 尚不


我 国农 村 金 融风 险 现 状 分 析
完 善 ,部 分 农 户 、涉 农 企 业 缺 乏 诚 信 意 识 ,仍 然 存 在
故 意 逃 废 贷 款 债 务 的现 象 。二 是 农 户 和 农 业 企 业 之 间 的信 用 风 险 。一 旦 农 户 、农 业 企 业 之 间 出现 信 用 违 约 风 险 ,并 对 借 款 人 的还 款 能 力 造 成 不 利 影 响 ,也 会 将 这 种 风 险转 嫁 到 农 村 金 融 机 构 身 上 。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银行在农业信贷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量的信贷交易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如何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成为了农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一、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1. 信用风险农业银行在向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到信用风险。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加之受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使得信用风险成为农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之一。

2. 市场风险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受到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其还款能力。

如果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农业银行的信贷损失。

3. 操作风险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流程和环节,例如贷前审查、贷中监管、风险识别和评估等。

如果操作不当或缺乏有效控制,就可能引发操作风险,导致信贷损失的发生。

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农业银行应当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日常经营管理中。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对信贷业务风险的认识和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 完善信贷审查机制农业银行应当完善信贷审查机制,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和风险评估。

通过深入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还款能力和抵押物情况,科学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避免因信用状况不佳或还款能力不足而造成的信贷损失。

3. 加强贷中监管农业银行应当加强贷中监管,密切关注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

及时发现和应对借款人经营状况的变化,有效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落实贷款资金的使用监管,杜绝贷款资金的挪用和滥用,确保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

4. 强化风险预警和监测农业银行应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和预警信贷风险。

黑龙江省农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黑龙江省农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 业信贷风 险管理 的主要 问题
1 .农业 信贷风 险管理 体制不 完善 问题主要表现 :一是农户信用小额贷款额度较 小 。随着现代 农业 的发展 和 农村 经 济结 构 的调整 , 02万元到 2万元 的小 额授 信 农 贷 额 度 远 远 不够 , .
供求资金反差较大。二是农业贷款利率较高。目 前 农村信用社上浮贷款利率普遍在 2 % ~ 0 %之间 5 10 不等 ,甚 至还 “ 浮到顶 ” 上 ,与现 实 收益 率较 低 的 农业生 产相 比,农 民根本 无法承受 ,同时与 国家 的 惠农政 策相斥 。三是 农业 生产周期 与贷款 期 限严 重 脱节。由于现代农业 已打破传统农业的春种秋收模 式 ,长周期发 展 、反 向季 节 ,很多 特色农 业 的生 产 周期延 长 ,而 当前仍 采取传 统 的农 业贷款 发放办 法 的农业基金部 门,无论用途、贷款种类均实行 2年 内的贷 款期 限 ,早 已无法适 应现代 农业经 济 的发 展 规律 。 四是农 业贷 款抵押 担保难 。 目前县 级金融 担 保体 系 尚未健 全和 完善 ,很大一部 分县市 甚至还 没 有成立 一 家金 融担保 公 司 ,且涉及 农业方 面 的业 务 稀缺 ,大部分 农村 ,小 民营企业 和种养业 农 民因缺 少担保而被拒绝于贷款大门以外。
风险补偿转移分担机制缺乏虽然农村信贷市场部分垄断信息又不对应效率低下高风险性所遇到的信贷给予不平衡可以通过第三方的风险承担和机制转移去解决可我省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中政策性发放贷款信用担保机构和农业保险都没有发挥农村信贷配给的作用
21 0 2年 第 3期
边疆经 济与文化
T HE BORDER ECONOMY AND CU删 RE
No 3 2 1 .. 0 2

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方案农业担保现状

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方案农业担保现状

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方案农业担保现状一想到农业担保现状,我就想起了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还有辛勤劳作的农民朋友们。

他们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石,但往往面临着融资难题。

信贷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就是为解决这一难题量身打造的。

咱们就聊聊这个体系建设方案。

咱们来看看农业担保的现状。

我国农业担保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担保机构实力不足,风险防控能力较弱;农业信贷产品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融资需求;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市场发育不成熟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业信贷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

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这就需要我们构建一个完善的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

1.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机构。

鼓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为农业信贷提供担保服务。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担保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担保主体。

2.创新农业信贷产品。

针对农业产业特点,开发适合农民需求的信贷产品,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产品期货抵押贷款等。

还可以尝试建立农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3.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信贷担保的政策支持力度,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提供信贷支持。

同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风险防控能力。

4.培育市场化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

鼓励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市场化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体系。

还要加强农业信贷担保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担保服务的效率。

5.强化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风险防控机制,包括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处置等环节。

同时,加强担保机构内部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6.加强农业信贷担保人才培养。

选拔具有丰富金融、农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业信贷担保队伍中。

同时,开展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8.加强国际合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重庆市财政局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渝财农〔2021〕107号

重庆市财政局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渝财农〔2021〕107号

重庆市财政局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正文:----------------------------------------------------------------------------------------------------------------------------------------------------重庆市财政局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委、金融工作管理部门、银保监分局,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委、金融工作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各中心支行、南川支行,各支行,重庆市农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积极推动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运营(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探索了有益经验,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前,我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业务规模加快发展,但也存在业务发展不均衡、服务对象不精准、存在一定风险隐患等问题。

根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财农〔2020〕15号)精神,为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机制、严明纪律,促进我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农担体系的政策性定位(一)深刻认识农担工作的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农担体系,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创新,是推动解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题、激发其内生活力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撬动金融资本、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的重要纽带,是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机制的重要布局。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对全国农担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委、金融局(办)、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各级行和重庆市农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农担集团”)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服务我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提高农担业务覆盖面和普惠性,全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财农[2015]121号关于印发《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财农[2015]121号关于印发《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农[2015]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银监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精神,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财农〔2015〕31号),明确提出,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重点要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动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工作,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研究制定了《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2015年7月22日附件: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现代农业需要现代金融的支撑。

建立由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既是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常态下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 用效益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而且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也具有积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立由政府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化解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期,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财农〔2015〕31号),明确将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点内容。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相关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发挥好资源配置中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创新财政和金融协同支农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再保险
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将 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 转移给保险公司,以降低 风险承担。
02
农村金融补偿机制
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补偿
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提供价格、产 量、天气等风险保障,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
农业补偿机制
农业补偿机制是政府为了弥补农民因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而设 立的一种补偿机制,包括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种方式。
01
内控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 各级职责,确保业务操作的规范 性和风险可控性。
内控措施
02
03
内控评价
制定内部控制流程和操作规范, 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确保内部 控制的有效执行。
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及时 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内 部控制水平。
农村金融风险处置的法律制度
风险处置
01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
农业巨灾是指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风暴等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是通过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或再保险机制,将巨灾风险分 散到更广泛的投资者和保险机构身上,以减轻政府和农民的负担。
农业巨灾补偿机制
在农业巨灾发生时,政府和社会应当提供必要的补偿,以帮助农民恢复生产和生 活。这种补偿机制可以通过政府财政、社会捐助、保险机构等多种渠道来实现。
保险政策 组织机构 保费补贴 赔付机制
美国通过立法形式建立了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农业保险共 济体为辅的农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获得充分的风险保障。
美国农业保险由联邦政府主导,通过私营保险公司和农业保险 合作社等机构进行具体操作。

加快完善“三农”金融支持体系

加快完善“三农”金融支持体系

加快完善“三农”金融支持体系作者:黄小东谢阶志来源:《中国农村金融》2014年第03期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改革发展做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其中,如何构建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求的金融支持体系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要做好这项工作,政府应完善机制、加强监管,金融机构应以创新为驱动力,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加快完善政府主导的涉农金融监管机制农村金融业务创利能力较弱,财务可持续难度大,金融机构开展涉农金融业务,既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同时也有必要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激励与约束并重。

完善金融机构涉农服务考核机制。

首先,由政府牵头成立包括财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农口部门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联席机构,统一建立普适性的涉农服务监管考核体系,按年度对辖内金融机构的涉农金融服务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其次,在考核方式上,改变目前仅仅参考贷存比、涉农贷款等单一信贷考核的方式,将涉农服务的产品、渠道、定价、服务效率等内容统一纳入考核框架。

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内部涉农专项工作考评,对自身业务情况定期开展自评估。

再次,将考核结果与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核定、机构准入、人事任免、财政存款分配等挂钩。

对考核靠后的金融机构,适时采取必要的监管手段。

完善农业金融政策补偿机制。

财税方面,建立中央和省级财政金融支农风险基金,为政策性信贷提供贴息和补偿。

对农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减免其营业税,降低或返还其所得税。

货币政策方面,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和利率政策,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经营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

对金融机构开展的低收益高风险农贷业务,由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适度提供利差补贴和呆账贷款损失弥补。

信用环境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使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服务覆盖到广大农村和农民。

完善涉农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建立农村抵押登记制度,加快将林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和农业机器设备、农用车、农产品等动产引入农村信贷业务。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第一条根据《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鼓励区内商业银行加大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信贷支持,规范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是指各级财政统筹整合安排的用于《意见》确定的对特色产业采取贷款风险补偿方式所需的资金。

第三条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由财政和各县(区)财政共同出资设立。

财政和县(区)财政按照1:1的比例出资。

第四条贷款风险补偿的范围为:从事产业生产经营,经行业主管部门推荐,银行不通过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直接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的用于基础设施、设备购置、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贷款逾期后,经按法定程序清偿仍不能追偿所形成的贷款损失,由财政按照和经办银行约定的比例给予银行相应的补偿。

第五条经办银行由财政部门会同产业主管部门招标确定。

经办银行须以不低于风险补偿基金10倍的比例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

贷款利率上浮比例不得超过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30%。

不得以保证金、咨询费、评估费等任何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贷款成本。

- 1 -第六条贷款周期不超过2年,单户贷款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第七条贷款发放到位后,各县(区)财政可将风险补偿基金按照贷款实际发放金额的10%存入合作商业银行,并与商业银行签署存款协议。

第八条经办银行不得自行从风险补偿基金账户中划转代偿。

贷款损失由各县(区)财政、产业部门和经办银行共同认定,认定结果须向社会进行公示。

对经确定为损失类的贷款本息,由各县(市、区)风险补偿基金和经办银行按照3:7的比例分担。

单个银行的单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只补偿一次。

第九条下列情形不得给予风险补偿:(一)未经过产业部门审核推荐的贷款;(二)贷款实际使用用途不符合扶持环节;第十条风险补偿基金已承担并拨付风险损失补偿的贷款,经催收归还的,应按风险分担比例及时返还各县(市、区)财政。

第十一条财政风险补偿基金按照分担比例实际支出超过50%时,县(区)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和经办银行协商一致共同签署终止协议,即经办银行停止办理新的授信业务,直至债权债务清偿结束,终止协议的履行,剩余风险补偿金按原渠道退还各方。

乡村振兴信贷供给的难点及对策分析--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

乡村振兴信贷供给的难点及对策分析--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

Financial Inclusion普惠金融作者简介:李建强,男,硕士,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

王占奎,男,本科,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

王慕星,男,本科,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经济师。

乡村振兴信贷供给的难点及对策分析——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李建强 王占奎 王慕星 (中国人民银行白城市中心支行,吉林白城 137000)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凸显了“三农”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国情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后,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竭力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是金融部门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为此,金融部门应该紧紧瞄准支持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提升农村金融信贷服务的适应性和普惠性,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的信贷服务,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实现金融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笔者通过对吉林省某市有关涉农部门、县域银行业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分层次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乡村振兴信贷供给的难点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乡村振兴信贷供需矛盾仍然较为突出,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客观存在,信贷投入仍难以满足农村各类主体的信贷需求,信贷产品的覆盖面、满足率和服务效率均有待提高,仍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关键词:乡村振兴;信贷;供给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09(2021)4005303一、制约乡村振兴信贷供给的难点(一)在信贷供需两端,贷款投放难和农业经营主体难贷款的现象客观存在根据实地走访调查和涉农银行机构反映,全市乡村地区缺少潜力型企业、优质项目和创业人才,通过扫街式商户调查和农村代办员推荐等方式,已基本解决符合条件的涉农经营主体贷款需求,但新增首贷客户难度很大。

主要原因是全市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银行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

《农村信贷反担保模式创新研究》

《农村信贷反担保模式创新研究》

《农村信贷反担保模式创新研究》一、引言农村信贷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传统的信贷担保模式在农村信贷市场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探索并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信贷反担保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农村信贷反担保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现有模式的问题及不足,并尝试提出创新的反担保模式。

二、农村信贷反担保模式现状及问题(一)现状目前,农村信贷反担保模式主要包括抵押担保、质押担保、第三方保证担保等。

这些模式在农村信贷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抵押物和质押物的选择范围有限,往往局限于土地、房产等传统资产;第三方保证担保则存在信用风险较高、担保人资质审查不严等问题。

(二)问题1. 传统反担保模式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融资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反担保模式难以满足所有需求。

2. 抵押物和质押物选择范围有限。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可用于抵押和质押的资产较少,限制了反担保模式的应用范围。

3. 信用风险较高。

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由于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用风险较高,影响了反担保模式的实施效果。

三、创新农村信贷反担保模式的必要性创新农村信贷反担保模式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创新反担保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创新反担保模式可以拓宽抵押物和质押物的选择范围,降低信用风险,提高反担保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创新反担保模式有助于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

四、创新农村信贷反担保模式的途径及措施(一)引入新型反担保模式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引入新型反担保模式,如农业保险反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担保等。

农业保险反担保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风险保障功能,降低信贷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担保则可以利用合作社的集体力量,提高反担保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农业信贷支持政策手册

农业信贷支持政策手册

农业信贷支持政策手册第1章农业信贷政策概述 (3)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3)1.1.1 政策背景 (3)1.1.2 政策目标 (4)1.2 农业信贷市场现状分析 (4)1.2.1 农业信贷需求 (4)1.2.2 农业信贷供给 (4)1.2.3 农业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 (4)1.3 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4)1.3.1 完善农业信贷政策制度 (4)1.3.2 优化农业信贷资源配置 (4)1.3.3 创新农业信贷产品和服务 (4)1.3.4 建立健全农业信贷风险防控机制 (5)1.3.5 加强农业信贷政策宣传和培训 (5)第2章农业信贷支持对象与条件 (5)2.1 支持对象界定 (5)2.2 贷款条件与资质要求 (5)2.3 贷款额度与期限 (5)第3章农业信贷产品与业务 (6)3.1 常规贷款产品 (6)3.2 创新贷款产品 (6)3.3 政策性农业保险 (6)第4章农业信贷利率与费用 (7)4.1 贷款利率政策 (7)4.1.1 差别化利率政策 (7)4.1.2 利率优惠政策 (7)4.2 相关费用及优惠政策 (7)4.2.1 担保费优惠政策 (7)4.2.2 评估费优惠政策 (7)4.3 利率市场化改革 (8)4.3.1 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 (8)4.3.2 加强利率传导机制 (8)4.3.3 增强金融机构定价能力 (8)4.3.4 加强监管与协调 (8)第5章农业信贷风险管理 (8)5.1 信贷风险识别 (8)5.1.1 借款人信用状况分析 (8)5.1.2 项目风险分析 (8)5.1.3 自然风险分析 (8)5.1.4 政策风险分析 (9)5.2 风险评估与控制 (9)5.2.2 信贷审批流程 (9)5.2.3 信贷担保管理 (9)5.2.4 监控与预警机制 (9)5.3 债务违约处理 (9)5.3.1 债务催收 (9)5.3.2 债务重组 (9)5.3.3 法律途径 (9)5.3.4 风险资产处置 (9)第6章农业信贷担保机制 (9)6.1 担保政策与制度 (9)6.1.1 政策背景 (9)6.1.2 政策内容 (10)6.2 担保机构与合作模式 (10)6.2.1 担保机构 (10)6.2.2 合作模式 (10)6.3 担保风险防范 (10)6.3.1 风险识别 (10)6.3.2 风险防范措施 (10)第7章农业信贷政策监管 (11)7.1 监管体系与政策法规 (11)7.1.1 部门 (11)7.1.2 监管机构 (11)7.1.3 政策法规 (11)7.2 信贷业务监管流程 (11)7.2.1 贷款审批 (11)7.2.2 贷后管理 (11)7.2.3 定期检查 (11)7.3 违规行为处理与处罚 (12)7.3.1 违规行为处理 (12)7.3.2 处罚措施 (12)7.3.3 法律责任 (12)第8章农业信贷政策宣传与培训 (12)8.1 政策宣传策略 (12)8.1.1 制定宣传计划: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农业信贷政策宣传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宣传内容、宣传时间及宣传渠道。

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几个问题

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几个问题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担保覆盖面不够广、担保额度不 足、担保风险较高等。此外,一些地区的担保机构运作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
发展
未来,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需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担保额度、降低担保风险等。同时,还需 要加强担保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运作规范性和风险控制能力。此外,需要加强与其他涉农政策 的协调和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提高担保机构运营效率
加强内部管理
担保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提高业 务操作和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提高专业化水平
担保机构应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对农业产业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对农业产业 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地为农业产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04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发展趋势和 前景
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几 个问题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概述 • 构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问题 • 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对策 •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01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指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和 制度,旨在解决农业生产者融资难、贷款贵的问题。
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担保相结合
总结词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应结合政策性担保和 商业性担保的优势,共同推动农业发展 。
VS
详细描述
政策性担保能够满足农业领域公共利益的 需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商业性担保则 能够提高担保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风险 。两者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为 农业提供融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分担化解贷款风险中的 作用。 四是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创新,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 资产证券化的开发与推广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资产 的流动性。
双流会计培训
ty9916htvv
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高,赔付率大,使得农业保险业务往往处于保本经营甚 至亏损状态。 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完善的负面影响 由于风险分摊机制不完善,涉农信贷机构只能自己设法 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农业贷款利率高启。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联保贷款 利率为基本利率的2.3倍(12.213%),农户信用贷款利率 为基本利率的2.2倍(11.7%),抵押、质押贷款为基本利 率的2倍(10
优惠。免征政策性农业贷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和地方基 金,降低商业性农业贷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税率和农村 金融机构所得税税率,金融机构对减征的税收资金增提 贷款损失准备或补充资本金。 二是建
立农业贷款贴息制度。目前吉林省农村市场利率平均水 平在8%-13%之间,建议按照农业贷款借款人实际承担的 利率相当于或低于城市贷款利率水平的目标,给予贷款 额度3%-5%的财政贴息。
立法扩大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开办农业贷款保险,保 险对象可以是借款方,也可以是贷款方,如果是借款方 参加保险,可以采用降低借款利率的形式使借款农户不 至于增加借款成本,提高其参加保险的积
极性。 三是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建立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市场利率 定价机制。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依据农业贷款成本、利润 目标、风险因素等,综合考虑贷款对象的承受力,确定 农村市场各方主体多能接受的
使涉农金融机构只能发放信用或联保贷款。但担保主体 与贷款主体经济状况类似,生产经营活动类似,风险同 质性强,分担风险的作用有限。较低的文化素养和社会 信用文化缺失,使农村企业和农户的诚信
意识、金融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农村社会征信系统建设 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金 融企业难以获取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农村的逃债、躲 债和赖债现象还比较严重,但失信惩罚机
险进行立法;其次是因地制宜地探索农业保险的组织形 式,开始可以考虑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签订协议代办农 业保险,在财政、市场等条件成熟时组建国家专业性农 业保险公司;再次是给予经营公司保费补
贴、业务费用补贴、管理费用补贴以及税收优惠;最后 是建立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政府独资的再保险公司,或者建立政府与保险公司相结 合的优惠型农业再保险机构,并多方合作
积累巨灾风险基金。 二是建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如建 立农村抵押物流转机构,培育农村抵押物流转市场,积 极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改善市 场结构,遏制市
场操纵行为。 三是以主要涉农金融机构为主,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 创新,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目前吉林省农村金融机构 已经对农户陆续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 房屋、农业机械、林权
、粮食直补资金抵押贷款试点。 增强涉农金融部门的风险分担与补偿能力。一是通过增 强涉农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间接提高其风险承受能力。 可以考虑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农村中小储 蓄
存款免征利息税和实行差别利率,允许其存款利率略高 于央行基准利率。此外,要规范和稳定涉农金融机构特 别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金,拓宽多元资本金融资渠 道 二是建立农业贷款保险制度。通过
证36768本。二是为农村抵押物提供评估、流转服务的中 介机构少。 银行担保方式创新不足。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 管理考核力度,基层机构没有信贷创新权力。同时,金 融机构存在不动产
抵押偏好,与担保组织的合作不主动,限制了这些机构 功能的发挥。 农业保险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专门为农村设计的险种少。 二是保险费率较高。三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点多面广、单 位价值小,定损难度
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增加信贷投入。农业贷款风 险大,没有相应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贷款投放后劲 不足。我们通过对吉林省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的研究, 认为应该尽快建立完善农业贷款风险分
担与补偿机制。 建立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农业信贷风险大。农业自然灾害一方面导致农业生产费 用增加,另一方面导致粮食减产,直接影响农业贷款的 回收。抵押物的缺失,
.62%)。农业银行的农业贷款利率为基本利率的130%, 高于其他贷款利率水平。 贷款强制保险行为的出现。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 必须参加一份70元的人身意外险。虽然贷款附加保险为
农业贷款提供了一种经济补偿机制和避险机制,但参保 后贷款风险降低但相应的贷款利率却没有下降,借款人 参保意愿低。 慎贷现象普遍存在,投放后劲不足。农业贷款的高风险 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
制尚未有效建立。 农业贷款管理难度大。农业贷款具有小额、分散、贷款 成本高、管理难、费用大等特点。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 为例,县级以下有1566家机构,信贷人员5434人,人均 管理贷户
496.7户,人均管理贷款968万元。为管理贷户,信贷员每 人日均行程40公里,费用35元。 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完善的表现 担保机构缺失,担保机制不完善。与农村的现实需
要及相对完善的城市信贷担保机制相比,农村信贷担保 机制的差距明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担保资源不足。一是保证人的担保能力有限。二是农村 融资担保机构缺乏。三是农村担保物范围狭窄
。四是处分担保财产受限。 相关服务待完善。一是政府确权登记滞后。吉林省从 2007年11月开始在省内10个县进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共签订各类承包经营合同49.1万份,目前仅发放林权
三是兴办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建议在粮食主产区 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一定比例注资,以中央财政为主, 成立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 构建农村金融风险消化转移机制
。一是加快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议政府在建立农业保 险体系中担负重要责任,在明确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 的基础上,对农业保险给予法律上的支持、经济上的优 惠和行政上的保护。首先要尽快对农业保
制度,使各涉农金融机构“慎贷”、“惧贷”。2010年 年末,吉林省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少增23.1亿元,增 幅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据了解,农业贷款风险补偿缺失,抑制了 放贷积极性。 建立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建议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具体落实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农村金融的税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