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与自转高一地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2021山东临沂高二上月考)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上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2.①②③④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3.(2021天津六区高二上联考)2019年11月5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
该卫星与地面上的对应点相比( )A.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B.运动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C.运动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D.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4.地球自转线速度对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酒泉(约40°N)B.太原(约38°N)C.西昌(约28°N)D.文昌(约19°N)5.关于北京(40°N)和广州(23.5°N)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D.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2021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二上期中)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A.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7.R处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丘陵B.盆地C.山地D.高原题组二地球自转的周期(2021辽宁大连高二上期中)下面是摄影师分别在甲、乙两地,在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对准星空,长时间曝光而得到的照片,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纬度高于乙地B.甲地星星的绕转方向是顺时针,乙地星星的绕转方向是逆时针C.绕转中心都是北极星D.甲地在北极附近9.在乙地,如果旋转中心的仰角是60°,那么关于该拍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有极夜现象B.该地的纬度是30°C.在该地这张照片连续拍摄的时间为24小时D.甲地的地转偏向力比乙地地转偏向力小10.图甲中某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8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5个多小时C.6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2019年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从南昌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
关于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关于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高一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一地理重点知识点《高一地理重点知识点:一场奇妙的地球探索之旅嗨,各位高一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高一地理那些重点知识点,这简直就是一场超级有趣又有点烧脑的地球探索旅程。
首先呢,不得不提的就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这就好比地球在宇宙这个大舞台上的两种舞蹈方式。
自转就像是地球自己转圈,一天转一圈,这个知道吧?它可是造成昼夜交替的“罪魁祸首”呢。
你想啊,地球这边转到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是白天,转到背向太阳的地方就天黑啦,就像你在路灯下玩那个旋转游戏,一会儿亮一会儿暗的,特别神奇。
而公转呢,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大圈,一年转一圈。
这公转可不得了,它带来了四季的变化。
这个我就觉得很像地球在根据和太阳的远近不同调整着装。
离太阳近的时候,就穿夏装,热辣辣的,像个火球;离太阳远一点,就披上秋装,树叶开始变黄飘落;再远呢,就得裹上厚厚的冬装,到处冰天雪地的;等慢慢又靠近太阳,换上春装,万物复苏。
这背后的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这个知识点,可是解释四季的关键哦,就像一把解开四季这个大礼盒的神秘钥匙。
再来说说大气环流吧,这就像是地球这个大村庄里的风在忙着送信和搞外交呢。
低气压带就像一个个召集风来聚会的场所,高气压带则像是把风往外赶的地方。
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有了水平方向的风。
然后呢,冷暖空气相遇,嘿,又会搞得天气变化多端。
暖气团就像是个热情的大暖炉,冷气团则是个冰冷的大冰块,它们一撞上,要么下雨,要么下雪,要么电闪雷鸣的,可热闹了。
还有那个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像是地球内部的小怪兽在捣鼓,岩浆活动、地壳运动,让山脉隆起,就像大地突然长了个大包。
像喜马拉雅山,那就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这么一撞,然后地球推推搡搡就把喜马拉雅山这个大家伙给鼓捣出来了,还在不停地长高呢。
外力作用则像是大自然的雕刻师,风力侵蚀就像风拿着小刻刀在岩石上一点点刻花纹,比如雅丹地貌,看起来就跟外星人的基地似的。
流水侵蚀呢,像河水这个小工匠,在大地上刻出了深深的峡谷,像科罗拉多大峡谷,壮观得很。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高一地理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而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这两个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一天24小时的基础,它使得地球的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转轴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地轴倾角,目前地轴倾角约为23.5度,这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度不同。
在夏至和冬至这两个节点,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昼长与夜长相对最极端。
自转也形成了赤道带、副赤道带、中纬度地带和极地带等不同的气候带。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一年365天的基础,它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但由于轨道偏心率的存在,地球到太阳距离并非恒定不变。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我们所处的半球将迎来夏季,而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则是冬季。
地球公转的轨道也导致了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点,这时地球上大部分地区的昼夜长相等。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为生物的生长和休息创造了条件。
不同昼夜长度的地区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
其次,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为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提供了时间基准。
例如,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季节,人们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和收获时机。
此外,地球自转和公转还影响了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对气候研究和气象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人们通过卫星观测、仪器测量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影响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天气灾害等问题,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生存。
综上所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高一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交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度差异,而地球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这两个运动对地球的环境和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了解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地理高一第4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划分。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而地理划分则涉及到地理经线、地理纬线以及地理区划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就形成了地球的昼夜变化。
当地球自转的一个半球面接近太阳时,这一半球面就会发生白天,而另一半球面则是黑夜。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二、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地理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也称为经度。
最重要的地理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
地理纬线是指连接地球东西两侧的线,也称为纬度。
最重要的地理纬线是赤道,位于地球正中间,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三、地理区划地理区划是指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便于研究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我们通常将地球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地理区划还可以按照气候类型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寒带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间,气候寒冷;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候适中;热带位于赤道两侧,气候炎热。
另外,地理区划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进行划分,如高山地带、平原地带、河流地带和湖泊地带等。
总结: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划分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地球自转、公转、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地球这个家园。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案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区别。
物理公式高一地理知识点
物理公式高一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地理的概念和理论,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公式。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高一地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公式。
1. 地球的自转公式: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地球自转角度:θ = 360°/24h × t其中,θ为地球自转角度,t为时间(单位为小时)。
2. 地球的公转公式: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地球公转角度:θ = 360°/365.25d × t其中,θ为地球公转角度,t为时间(单位为天)。
3. 纬度与经度的换算公式:纬度和经度是地理上常用的坐标表示方式。
纬度表示地球表面的纬线,经度表示地球表面的经线。
纬度和经度可以相互转换,使用以下公式:纬度 = (距赤道的角度)× 111km经度 = (距本初子午线的角度)× 111km × cos(纬度)4. 高度和大气压力的关系公式:大气压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是由于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致。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高度和大气压力的关系:P = P0 × e^(-h/H)其中,P为特定高度处的大气压力,P0为地面上的大气压力,h为高度,H为尺度高度。
5. 地球表面温度的计算公式:地球表面温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大气层、云层等。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地球表面温度:T = Te + L/ρC其中,T为地球表面温度,Te为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L为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ρ为大气层密度,C为大气层的比热容。
6. 地球的引力公式:地球的引力是地球吸引其他物体的力,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地球的引力:F =G × (m1 × m2)/r^2其中,F为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G为引力常量,m1和m2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1.3地球的运动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
基本思路:四、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创设情景法、演示法、实验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手电筒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画图用具(直尺、圆规)、铅笔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3分)导入:多媒体播放“地球运动动态模型”导入同学们边看模型,老师用诗句切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选出几个本课要重点研究问题记录下来。
①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②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结合他们的预习情况思考刚才的现象,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分享。
可能会提出问题: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情景导入讲授新课,让大家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能实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景导入讲授新课地球自转课堂总结线速度角速度习题检测,知识巩固知识点反馈,解释诗句原理地球公转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讲授新课【一】(15分)一、地球的自转(板书)请三位同学上来根据预习的情况给大家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
(老师在旁边指导)老师演示,知识升华,加强同学对地球自转的绘图能力。
观察地球沿着地轴转动方向【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问】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多少度?读图说出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分布规律。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位置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前后排分小组,他们自己选出组长,整合每个人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讲解,边解决问题:【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因纬度而异(离地轴的距离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同,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大),赤道处最大(1670千米/小时),自赤道向两极渐小,两极的线速度为零。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第二节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第二节一、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而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行的运动。
二、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以及地球表面风向、海洋洋流、水平气压分布等现象的生成。
1. 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上的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 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是每小时1667公里,即一天自转一周,也即24小时。
3. 效应:地球自转产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导致了各地经度的时间差以及时间带的划分。
三、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
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变化和年份的生成。
1. 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也即从北半球看,太阳运行轨迹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
2. 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25天,约合一年。
3. 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其偏心率为0.0167。
四、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影响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椭圆轨道导致了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变化,进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气候变化: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风向、水平气压分布的生成,进而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3. 时间差:地球自转的速度导致了各地经度的时间差异,从而实现了各个地区的标准时间的划分。
五、结语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第二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变化?
66034′N 寒带范围变大 600N 温带范围变小 300N 23026′N
0°
23026′S 300S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600S 66034′S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变小,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夏至日;B为秋分 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 A为
D
A
E
F
C
B
练习:
1、12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B A.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哈尔滨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补充:1、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晨昏 线过极 点),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与经线圈(这个经线圈必须与晨昏线 相交于赤道)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 夜/昼长。
23.50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23.50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0 (南北极圈的度数)
二者之和是900
【例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多选)
A黄赤交角为23°26′ 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例2】下列哪个节日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C )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 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 1. 甲地时间为( )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径流
降水在地表形成径流,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球运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影响蒸发、降水和径流 等环节。
季节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影响不同地区的降水量 和蒸发量。
纬度差异
不同纬度地区的温度和风速差异,影响水循环的 各个环节。
水资源分布及利用
分布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水 资源量差异较大。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由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降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具有突 发性和破坏性。
地球运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震活动与板块运动
01
地震活动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是地震活动
的主要驱动力。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02
地球运动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又与自然灾害的
发生密切相关。
地形地貌与自然灾害
地球形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大气环流和气 候分布产生影响,例如赤道地区温 度高、气压低,而两极地区温度低 、气压高。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昼夜交替与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对太阳辐射的分布产生 影响,进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大气环流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使大气在北半球 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天体系统的引力作用、辐射作用等对 地球的运动和形态产生影响,如潮汐 现象、地震等。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围绕太 阳公转,同时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0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现象
定义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 时间里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从 而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条理清晰。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202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202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如下:
1.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倾斜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地轴运动、地球的经度和纬度。
2. 大地构造与地壳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板块的运动方式(发散、
聚拢、滑移)、构造力和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地壳变动等)。
3. 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划:世界自然地带划分、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区划特点及自然
环境的影响。
4. 气候与气候区划:气候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地形与地貌、海洋流等)、气候要
素(温度、降水、气压、湿度等)、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5. 水文地理与水资源管理:水文循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水资源的利用
与管理、水资源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6. 土地利用与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林业、牧业、工矿业、居住用地等)、农业类型及其区划(农业类型、农业区带、农业区划等)。
7. 城市与工业区划:城市规模与布局(城市规模、城市体系、城市布局)、工业布局
与区划。
8. 人口与人口区划:人口规模与分布(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区带、人口分
布特点)、人口迁移与人口区划。
9. 交通与交通区划:交通发展与交通区划(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交通区划的基本原则)。
这些知识点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重点内容,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形式及自传与公转的特点
3、四季
1、天文上:
夏季是一年中 白昼最长 冬季是一年中 白昼最短
, 太阳高度最高 的季节; , 太阳高度最低 的季节;
2、气候统计上: 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1、12、1月为冬季
4、五带的划分
66034‘N
北寒带
北温带
23026‘N 23026‘S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
北极:逆时针 南极:顺时针
地球的自转周期: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地球的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两极外,其它各点的角速
度相同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 一个恒星年
度。 200W
S
E
4、C点的地方时是
点, 00
昼长是
小时。
B
1800 1600E
900 E
时区的划分
区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时区差,当所求区时时区在已知区时时区东边时用 “+”,反之用“-”。
例题:已知北京时间是今天的9点, 求纽约(西五区)时间、伦敦时间。
纽约:昨天8点 伦敦:今天凌晨1点
地方时
(1)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2)东边经线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早。 (3)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例题:已知北京与兰州地方时差49分44秒, 兰州的经度是103º53¹E,求北京的经度。
(116º19¹E)
例1、北京时间为15点时,赤水(106°E) 地方时是几时几分?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况知识分享
1日是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24小时呢?
恒星日 太阳日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恒星(★)、 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 同一恒星 ★★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转360°,P
S
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1到
E2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转360°59′,
P又位于太阳(S)与地心的连线上。自E1到
思考:
1.北半球1月份正是隆冬季节,地球应该距离太阳 最远才对,怎么会过近日点呢?7月初正是盛夏, 怎么会过远日点呢?
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少与太阳高度有关,与日 地距离年变化的关系不大。 2.一个恒星年是否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往返运动的周期?
不是,参照物不同,周期也不同。
四、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E3为一个太阳日。
P P
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
一恒星为参考点,时间长度
P
E1
E3
E2
为23时56分4秒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
时间长度为24小时
关于恒星日和太阳日
➢概念:恒星日: 自转360°,时间23时56分4秒
太阳日:自转360°59′,时间24小时
思考:
1、自西向东走的人观察到的两者大小 有何变化? 恒星日、太阳日都变短
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增 加,西经度减小
3.北京与上海哪一地的自转线速度大?
上海
4.“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形容哪条纬线 附近的自转线速度?
赤道
三、地球公转
三、地球公转
时间 日地距离 角速度 线速度
一月初 1.471亿km (近日点)
61'/d
30.3km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活
分 析
22 日 ) 正 午 竿 影 长 度 的 数 码 代 号 是
动 解 读
教 学
________。
方
案 设
(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
当
计
变化情况是_____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
堂 双
课 前
度α的变化是__________。
自
基 达 标
主 导
(3)如果一年中测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演示结束
ZT ·地理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学 ,那么该学校位于( )
课 堂
A.南回归线以南
互
课 时 作
动 探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业
究
C.北菜 回单归线以北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4)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则表
图
教 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第 3 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 图
教
表
法 分
理意义
活 动
析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解
读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标要求
当 堂
双
课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前 自
基 达 标
主
导
学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表
法 分
●课标解读
活 动
析
解
教 1.通过演示法,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及正 读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表
法
活
分
动
析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解 读
教 学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 变化及其成因。
2.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
3.能根据资料解释某些与 地球运动相关的自然现象
1.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重难 点)。
2.昼夜长短的变 化(重难点)。
南北回回归归线线及及其其以以南北地地区 赤道区
课
堂
冬至日
北半球
时
互
作
动
二分日
极点
业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表
法
活
分
动
析
解
教 学
1.物体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什
读
方 案
么关系?
设
当
计
【提示】
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太
堂 双
课 前 自 主
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二者呈负相关
基 达
标
活 动
析
解
教 (1)确定所在地的纬度,进而判断该地的其 读
学 方
他地理特征。
案
设 计
(2)判断日影长短和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
当 堂
双
课 前 自
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且日影方
基 达
向总背向太阳。
标
主
导 学
(3)确定房屋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课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门窗朝南;在南 课
堂 互
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
学
时。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表
法
活
分
动
析
解
教 学
2.我国去南极的科考船,一般选择在每年
读
方 案
10月出发,12月、1月、2月等冬季时间在
设 计
南极考察,这是为什么?
当 堂
双
课 前 自 主
【提示】 12月、1月、2月是北半球的冬 季,却是南极的夏季,白天长、温度较高
基 达 标
学 方 案
δ|(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
设 计
直射点的纬度,当地下半年取正值,冬半
当 堂
课 前 自 主
年取负值)。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
双 基 达 标
导 学
(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表
法
活
分
动
析
解
读
教
学
方 案
学 方
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案
设 计
2.通过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当 堂
双
课 前 自 主
变化,理解四季形成的原因及划分方式。 3.通过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
基 达 标
导 学
程,能解释地球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表
法
活
分
动
析 ●新课导入建议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
导 学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法
昼夜长短的变化
表 活
分
动
析
解
教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 读
学
方 案
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
设
当
计 昼长夜短 ;反之则 昼短夜长 。
堂 双
课 前 自
基 达 标
主
导
学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时 作
动 探
屋门窗朝北。
业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表
法 分
(4)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
活 动
析
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
解 读
教
学 方
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如下图,南楼
案 设
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当
计 ,则最小楼间距为:L=hcotH。
课 前 自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最 短 ,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 极昼 现象。冬半年正好相反。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表
法
活
分
动
析
(3)判断: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解 读
教
学 方
(√)
案
设 计
(4)思考:春、秋分日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怎样
当 堂
双
课 的?
前 自
基 达 标
主 导
【答案】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 12 小
表 活
分
动
析
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 α,如甲图。乙图为该
解 读
教
学 方
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回答
案
设 计
下列问题。
当 堂
双
课 前 自
基 达 标
主
导
学
课
课
堂
时
互
作
动
业
探
究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1)乙图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
图
教 法
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月
菜单
ZT ·地理 必修1
课
时
图
教
表
法
活
分
析
2.变化规律
动 解
读
教 学
(1)赤道地区:全年 昼夜平分 ;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
方
案 设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加大 ;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当
计
堂
课 前 自
(2)北半球
双 基
达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短 , 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