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共33页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第15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1.噪声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1)空气动力噪声,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噪声,例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2)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

2.振动(1)使用锤打工具作业,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

(2)使用手持转动工具作业,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

(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作业,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

(4)驾驶交通运输工具或农业机械作业,如汽车、火车、收割机、脱粒机等驾驶员,手臂长时间把持操作把手,亦存在手臂振动。

3.电磁辐射1)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2)红外线辐射——白内障。

(3)紫外线辐射。

常见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等离子焊接等。

电弧光照射——电光性眼炎。

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4)激光辐射——激光所致眼损伤。

激光对皮肤也可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

4.异常气象条件1)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作业环境的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

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

(2)高温高湿作业。

气象条件特点是气温高、湿度大,热辐射强度不大,或不存在热辐射源。

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

具有热害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到30℃,相对湿度达95%以上。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及相关防护措施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于一定的危害因素下,可能导致职工患上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关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关防护措施的培训资料。

一、化学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毒物质、有害气体、粉尘等。

在接触这些化学物质时,可引起中毒、过敏、损害内脏器官等健康问题。

1.有毒物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接触过多会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采取常规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2)控制作业环境,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

(3)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中毒症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2.有害气体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体健康有害。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排除室内有害气体。

(2)采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随时检测室内气体浓度。

(3)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等。

二、物理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因素下,容易导致耳聋、震颤病、放射性损害等。

1.噪音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下会引发聋哑症等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高噪音环境,应建立隔音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

(2)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2.振动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持续接触振动会导致手臂震颤病、腰椎损伤等。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对于振动设备,应采用减振措施。

(2)限制长时间使用手持振动工具,采取轮班制度。

3.辐射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长时间暴露于辐射下会导致放射性损害、癌症等健康问题。

相关防护措施包括:(1)通过屏蔽或隔离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2)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用防护装备。

三、生物因素的职业病危害及相关防护措施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原体、致病微生物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职业病是指因长期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特定工作环境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害因素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和温度等。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因素,高强度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害,并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预防噪声危害可以采取隔音措施、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震动是指机器设备造成的振动,长期接触震动会引起手臂、脊柱和内脏等方面的损伤。

防护措施包括加装减震装置、改进工作技术、合理安排工作等措施。

辐射是指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危害,如X射线、紫外线、粒子辐射等。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辐射源的封闭和屏蔽、规范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设备等。

高温、低温和高压等极端温度和压力也会造成人体伤害,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间隔、改善工作环境等。

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畸。

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和标识、加强通风换气、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等。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病原体和动植物等。

职业性感染是生物因素的主要危害。

接触病人、动物、垃圾处理等工作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加强卫生和消毒措施等。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工作环境、推行工作休息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引言职业病是在特定工作岗位上长期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下导致的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不仅对工作者自身健康带来重大风险,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类型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帮助工作者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1. 职业病危害类型1.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者的听力、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以下是具体的物理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噪声伤害,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控制噪声源的音量。

•振动:长期接触振动可能导致手臂、手指和背部问题。

工作者应使用带有减振装置的工具,并定期休息以缓解振动造成的负面效应。

•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可能导致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者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辐射源。

1.2. 化学因素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毒性气体和蒸汽:工作者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并戴上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有害液体和固体: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手套、工作服和防护眼镜,以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有害物质。

•腐蚀性物质:接触腐蚀性物质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工作者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护手套,并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1.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因素和相应的防护措施:•病原体:在与病原体接触时,工作者应遵循正确的洗手和消毒程序,并正确佩戴口罩和手套。

•有害生物:在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与有害生物接触是常见的。

工作者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和面具。

2. 防护措施为了防范职业病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如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噪音等,来最大程度减少危害因素的影响。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防治什么是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引起职业病或不适的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具体如下:1.化学因素:有害化学物质包括有毒、致癌、致畸形、致变异等物质。

例如:化学品、重金属、毒气等。

2.物理因素:主要有噪声、震动、辐射、高温、低温、高压、电离等。

3.生物因素:各种微生物、昆虫、病菌、致病因子、病毒等。

4.粉尘和纤维:包括矽尘、石棉、化纤等,可以引起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职业病的危害健康是人类生命最重要的财富,而职业病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威胁不可小觑。

根据《中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职业病都在7万例以上,工人残疾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职业病不仅伤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影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后遗症,给工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也给企业带来了工业生产的不稳定和不可预估的风险。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职业病防治是确保工人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国家及企业应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职业病的防治。

1.掌握职业危害因素:根据现有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及时更新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验室及现场检测,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风险。

2.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

严格操作规范,实施工程防护、人身防护等措施。

督促工人每天佩戴防护设备,减少工业危害。

3.健康体检:企业应该按照国家标准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体检,依据检查结果,对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就行预警、或者提出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建议,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4.职业健康教育: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逐步了解职业病的相关知识,让工人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培养工人自觉抵御职业危害因素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职业病防治已经成为了人类生产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现有的职业病种类和本行业实际情况,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实验室及现场检测、规范操作以及督促工人佩戴防护措施等方法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对减少工业危害和维持工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2023/5/14
毒物危害及控制
致敏性
某些化学品可引起 皮肤或呼吸系统过 敏的症状
窒息性
化学品对身体组织 氧化作用的干扰, 导致缺氧窒息
致癌性
化学物质可能引起 细胞的无节制生长 ,形成恶性肿瘤
刺激性
身体与有毒物接触已相 当严重,受刺激部位为 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2023/5/14
麻醉性
化学品中枢神经和周 围神经系统的功能抑 制,导致知觉丧失
2023/5/14
耳塞使用:将耳塞的圆头部分搓细,手从头 后部绕过,将耳朵向上、向外拉起,将耳塞 的圆头部分塞入耳中。轻扶耳塞直至耳塞完 全膨胀定型。为舒适安全的摘下耳塞,请一 边旋转一边往外轻轻拉出耳塞。
噪声危害及控制
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 听力损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听觉器官、 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参加有噪声的作业。对有噪声的作业工人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如实行工间休息,经常监督检查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2023/5/14
构成
防毒面具主要是由过滤元件、 罩体、眼窗、呼气通话装置以 及头带等部件组成,它们各有 各的职责,同时又能默契配合
用途
用于对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 及面部皮肤提供有效防护,防 毒面罩可以根据防护要求分别 选用各种型号的滤毒罐,应用 在化工、仓库、科研、各种有 毒、有害的作业环境
毒物危害及控制
2023/5/14
粉尘除具有职业健康危害外其爆炸危害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粉尘危害及控制
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 ,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 、爆破、破碎、磨粉、农林 产品加工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1.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4)工作环境产生的危害人类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十分复杂.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除了可以引起有关疾病外,还可以产生工效学的影响。

通过对微小气候、噪声、振动、照明、色影等的研究,提出人的最适宜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废品率、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5)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安排不合理如工人的上岗选用和培训、工间休息、轮班作业制度等的安排不合理,使工人不适应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疲劳作业。

2。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如铅、苯系物、氯、汞等;(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4)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3。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小时,连续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装置,压力高,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不仅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超负荷的加班加点;检修时工作量往往过大。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预防
记录保存: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日后查阅。
通报与上报:将事故情况通报给相关单位和人员,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应急救援与处置的保障措施
建立应急救援 体系:制定应 急预案,组建 应急救援队伍, 配备必要的救 援设备和器材。
加强培训与演 练:对应急救 援人员进行定 期培训和演练, 提高其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于受到物理因素伤害的人员,应 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配合相 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
事故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提供详细信息,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原因、危害程 度等。
调查处理: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明确责任,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断等
健康监护档案: 记录员工健康 状况、体检结 果、职业病诊
断等
建立档案的目 的:为员工提 供健康保障,
预防职业病
档案管理:定 期更新、保存、 保密,确保员
工隐私
落实职业病防治经费
制定职业病防治经费预算 确保经费来源稳定可靠 加强经费使用监管 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05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应 急处理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相关知识
培训:组织员工参加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认 识
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海报、视频等,普及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知识
互动活动:举办知识竞赛、问答等活动,增强员工对物理因素职业危害 的防范意识
07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科 研与交流

学术交流:参 加国际学术会 议、研讨会、 论坛等,分享

(优选)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优选)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及防护

二、物理因素相关的职业病
我国列 入法定 《职业 病分类 和目录》 内的和 物理因 素相关 的职业 病
一、职业性眼病 电光性眼炎 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等) 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噪声聋 爆震聋 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中暑 减压病 高原病 航空病 手臂振动病 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 伤(本次调整新增) 冻伤(本次调整新增)
5.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之间不呈直线的相关 关系。 6. 对物理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 “排出”的方法,而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 机体在接触物理因素后,大都会产生适应现象。 8. 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时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 是将其减少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 内。
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
非电离辐射
1. 射频辐射。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 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 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对健康的 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 管系统的变化。
振动及振动病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 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 打夯机等。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 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 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 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 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噪声及噪声聋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  ppt课件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修订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调整为132种 (含4项开放性条款),新增18种。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
㈠.尘肺病… … … … … … … … … … … … … 13种
㈡.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 … … … … … … … … … 6种
二、职业性皮肤病 … … … … … … … … … … … … …9种
职业病有害因素分类
一、职业病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分类 1.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 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职业病
作用条件
接触机会 接触方式 接触时间 接触强度
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定义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 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 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 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 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职业病的特点
① 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 除或减少发病; ② 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 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③ 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④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如 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 ,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⑤ 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⑥ 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⑦ 职业病的发病还取决于个体因素。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企业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来了职业病危害的问题。

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工人患上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企业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文将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物理因素1. 噪音在生产企业中,机械设备的运转、车间内机械作业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噪声职业病,如听力下降、耳鸣等。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比如采用隔音设备、降低设备噪音、设置隔音屏障、佩戴耳塞等措施来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危害。

2. 粉尘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如建筑、木材加工、化工等行业,粉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下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尘肺病、支气管炎等。

生产企业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粉尘的控制,比如加强通风设备、使用吸尘器、佩戴口罩等。

3. 辐射二、化学因素1. 有害气体在生产企业中,一些化工、矿山、石油等行业中,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

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毒等。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有害气体的控制,比如加强通风换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实施预防性医疗检查等。

2. 化学品在生产企业中,许多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使用大量的化学品。

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品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化学中毒、过敏性疾病等。

生产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对化学品进行合理存放、加强化学品管理、提供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等。

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如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因素危害。

在养殖场、食品加工厂、植物种植基地等工作场所,工人容易受到微生物、病毒、真菌的侵害导致感染性疾病。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物因素的控制,比如加强卫生管理、提供个人防护用具、进行职业健康监测等。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职业危害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职业病危害和心理危害。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下面将介绍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1.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听觉损伤、眼睛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声音控制:使用降噪耳塞或耳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振动控制:采用减振装置和缓冲材料,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控制:采用辐射屏蔽设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温湿度控制: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2.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有害物质、粉尘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中毒、过敏、皮肤病等。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佩戴适当的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设备。

-隔离措施:将有害物质储存在密封容器中,减少与员工接触的可能性。

-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将有毒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降低室内浓度。

-健康监护:对接触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3.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包括病菌、病毒、真菌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避免接触到生物危害因素。

-消毒措施:采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场所进行消毒,杀灭潜在的生物危害因素。

-健康宣教: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培养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

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有毒物质、放射线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控制这些危害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粉尘控制:采用局部排风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有毒物质控制:替代有毒物质,使用无毒或低毒的替代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

3. 射线:长期接触射线,皮肤、眼睛等 部位容易受到损伤,甚至导致恶性肿瘤 。
2. 毒: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 具有强烈的致癌性,长期接触会增加患 癌症的风险。
详细描述
1. 尘:长期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 等职业病,严重影响肺部健康。
案例三:生物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详细描述
2. 寄生虫:某些行业如养殖业,可能通过接触动物感染 寄生虫,如血吸虫病等。
报告撰写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撰写报告,包括数据汇总、分析、结论和建 议等部分,以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1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一: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总结词:长时间暴露于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物理因素 ,可导致职业病。
2. 振动:手部长期接触振动工具,如电钻、锤子等,会导致 手麻、手僵、手腕疼痛等问题。
高温、低温
长期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工作可能导 致中暑或冻伤。
辐射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可能导致失眠、 头痛、眼睛疲劳等问题,严重时可能 诱发癌症。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长期接触可能 导致中毒或呼吸系统疾病 。
有害粉尘
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长期吸入可能导致尘肺 病。
有害化学试剂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记录劳动者的职 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 结果等信息。
01
职业健康监护与预防
职业健康监护与预防
• 请输入您的内容Fra bibliotek0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 估
监测方法与程序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监 测方法,如空气采样、个体暴露监测等。
呼吸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防护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有哪些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别可分为哪几类?答:职业病危害因素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按性质分类、按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类(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性质可分为1 化学因素,包括(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2 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χ线. γ线.3 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作业人员或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二)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类. 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化学物质类.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十大类.最后要说明的一点: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是职业病目录中唯一由于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引起的职业病.生产性毒物二、生产性毒物的定义?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统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或引起免疫功能或其他生理功能改变,因而使人易患病或促使原有疾病的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有的毒物具有局部刺激,致敏及腐蚀作用,有的还可致肿瘤,致畸胎及诱发遗传变异等作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三、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毒物在生产过程中能以多种形式出现,同一化学物质在不同行业或不同生产环节显现出不同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原料如制造氯乙烯所用的乙烯和氯;制造颜料蓄电池所用的铅.2. 中间产品(中间体) 如制造苯胺时,硝基苯是中间体.3. 辅助材料如橡胶行业用苯及汽油作溶剂;生产乙醛时用汞作催化剂.4. 成品如农药厂生产的对硫磷.乐果5. 副产品或废弃物如炼焦时产生的煤焦油.沥青;含碳物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粘胶纤维厂.制革厂等产生的硫化氢;冶炼中产生的二氧化硫.6. 夹杂物如某些金属.酸中夹杂的砷.7. 其他生产性毒物可以分解产物或”反应产物”的形式出现.如磷化?遇湿自然分解产生磷化氢;聚氯乙稀塑料制品加热到160-170℃时分解产生氯化氢;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时,四氯化碳与明火或灼热金属物体接触时氧化生成光气.三、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形态有哪些?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 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其对人体的危害以空气污染为主1. 固体如氰化钠. 对硝基氯苯.2. 液体如苯. 汽油等有机溶剂以上两种形态存在的生产性毒物,如果不挥发,又不经皮进入,较安全.3. 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由化工厂管道. 容器或反应器逸出的氯化氢. 氰化氢. 二氧化硫. 氯气等.4. 蒸汽固体升华. 液体蒸发或挥发时形成蒸汽.凡沸点低.蒸汽压大的物质都易形成蒸汽. 对液态物质加热. 搅拌. 喷雾. 通气及超声处理时可加速挥发;暴露面积大也能促进挥发.如喷漆作业中的苯. 汽油. 醋酸酯类等的蒸汽.5.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作粉尘,其粒子大小多在0.1-10μ.6. 烟尘为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的固体微粒.某些金属熔融时所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或氧化形成烟,如熔炼铅时产生的铅烟,熔铜铸铜时产生的氧化锌烟. 有机物质加热或燃烧时也可产生烟,如农药熏蒸剂燃烧时产生的烟.7. 雾为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由于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洒而形成的.如喷洒农药时的药雾;喷漆时的漆雾;电镀铬时的铬酸雾;金属酸洗时的硫酸雾.粉尘. 烟及雾统称为气溶胶. 注意,就同一种生产性毒物而言,其存在的形态常不是单一的. 固定不变的.四、生产性毒物接触机会有哪些?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一些操作或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毒物.1. 原料开采与提炼. 开采过程中可形成粉尘(如锰矿中的锰尘),逸散出蒸汽(如汞矿);冶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蒸汽或烟(如炼铅).2. 材料搬运与储藏. 固态材料产生的粉尘可吸入或经皮进入(如有机汞农药);液态材料可因包装渗漏而经皮进入(如苯的氨基. 硝基化合物);储存气态毒物的钢瓶泄漏(如氯气)而经呼吸道进入.3. 材料加工及准备固体材料的粉碎. 研磨. 过筛. 配料及拌料时可有粉尘发生.液态有毒物质的分装可沾染皮肤. 衣服.4. 加料. 固态原料的手工加料可导致粉尘飞扬;液态原料的手工加料时可有蒸汽逸出;污染操作者的身体和地面,并可成为二次毒原.5. 化学反应某些化学反应如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可发生意外事故;如产热或产气的反应如进行的太快可发生冒锅或冲料,使物料喷出反应釜;易燃性物质反应过激,控制不当可发生爆炸.化学反应过程中可释出有毒气体,有的可同时带出有害雾滴.利用回收的废料作原料,或原料本身不纯,反应过程中可能有夹杂物逸出.6. 完成操作指完成反应后的操作.成品. 中间体或残余物料的出料时,可放出有害蒸汽;如物料是固态,有时工人须进入反应釜内操作.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工人进行处理时接触情况更严重.对成品进行离心处理时可有雾滴甩出.成品的结晶过程有时须用有机溶剂而有蒸汽逸出.成品的粉碎. 烘干. 包装. 分装过程中,由于物态和理化特性不同,可有粉尘飞扬,或有毒蒸汽逸出,或污染皮肤与衣服.7. 辅助操作. 采取样品. 检修设备. 搬运废料等过程可有气体逸出,或有液体逸出而污染双手或体表等.8. 生产中应用. 如在农业生产中喷洒杀虫剂,喷漆中使用苯作稀释剂,开矿时掘进作业使用炸药爆破.9. 其他. 有些作业虽未使用有毒物质,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接触到毒物而发生中毒.如进入地窖. 矿井下废巷道或清除化粪池时可发生硫化氢中毒;修船作业气割旧船体时接触铅烟;检修带汞设备可致汞中毒;用氧乙炔焊接或切割聚四氟乙烯配件可接触氟塑料热解物.五、职业中毒防护的技术措施有哪些?职业中毒的病因是职业环境中的生产性毒物,因此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 根除毒物. 可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如用无汞仪表代替有汞仪表,使用苯作溶剂或稀释剂的油漆,其稀料改为二甲苯等.但替代物不能影响产品质量.2. 降低毒物浓度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以保障接触者的健康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其中心环节是加强技术革新和通风排毒措施,将环境空气中毒物浓度控制在容许浓度以下.(1) 技术革新:对生产有毒物质的作业,原则上采取密闭生产,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尽量采取遥控和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操作者接触毒物的机会. (2) 通风排毒:在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局部通风排毒系统,将毒物排出.最常用的局部通风排毒装置有排毒柜. 排毒罩及槽边吸风等,应根据生产工艺和毒物的理化性质发生源及生产设备的不同特点而选择合适的排毒装置,使工作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的要求.3. 工艺建筑布局: 生产工序的布局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应根据毒物的毒性浓度和接触人数等,对作业区实行区分隔离,以免产生叠加影响.有害物质发生源,应布置在下风侧;如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放散有毒气体的生产工艺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可产生有毒粉尘飞扬的厂房,应防止尘毒二次飞扬.4. 个体防护是预防职业中毒的重要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防护器.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和皮肤防护用品等.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注意其防护特性和效能.在使用时,应对使用者加以培训;平时经常保持良好的维护,才能很好发挥效用.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还应设置必要的卫生设施,对能经皮吸收或局部作用危害大的毒物还应配备皮肤和眼睛的冲洗设施.5. 职业卫生服务 .应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监督;对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实施健康监护,认真做好上岗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芳香早期的健康损害,并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生产性粉尘六、生产性粉尘定义?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