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工程防噪音方案
工程防噪音方案噪音是指那些人们感到不快或不适的声响。
在工程领域中,噪音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工程噪音对环境和人们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噪音的产生噪音在工程中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机械设备的运行,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
这些噪音源不仅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环境造成影响,也可能对工程设备和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2. 噪音的影响噪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短期内可能引起人们的暂时性听力损失,失眠,头痛和恶心等不适症状;长期暴露于噪音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失聪等疾病。
另外,噪音还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造成心理上的疲劳和压力。
3. 工程防噪音方案为了减少工程噪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噪音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程防噪音方案:3.1 设备和工艺的优化挑选低噪音的机械设备,并尽量避免在晚间或居民密集区的时间段进行高噪音活动,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3.2 隔音屏障的设置在工程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隔音屏障,以有效地降低工程噪音的传播。
隔音屏障可以采用吸音材料,隔声墙,隔声窗等多种形式,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3.3 工程噪音控制设备的安装在机械设备和工程施工现场周围,安装噪音控制设备,如声学封闭罩,吸音板等,来降低工程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3.4 合理进行施工计划合理规划施工路线和时间,避免在居民密集区进行高噪音活动,减少工程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5 定期进行噪音监测和评估通过定期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噪音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噪音污染问题,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音达标。
3.6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工程噪音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操作流程,加强对工程噪音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控制得到有效执行。
4. 结语工程防噪音方案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噪音的产生和传播机理,采取合适的技术和措施,进行全面有效的防治。
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噪声是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
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
生产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又称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⑴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的噪声;⑵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的噪声。
工业噪声可以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生产性噪声由于发生源的性质、分布和数量及防护措施的有无和效果等因素的不同,在各种作业环境中其强度和频谱特性可有很大差异。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其危害的有关因素,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
一般认为强度大、频率高、接触时间长则危害大。
其他如噪声的特性(连续噪声或脉冲噪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也有关,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大。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特别是老年人和患病者对噪声更敏感。
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造成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90dB(A)以上,长期接触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3000—6000HZ处呈“V”型下陷,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程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语言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诊断噪声性耳聋的主要依据为:⑴有确切的接触噪声职业史,其他原因的耳聋病史除外;⑵听力检查,具有高频(特别是3000—6000HZ的纯音)听力下降的特点;⑶除气导外骨导也减退。
噪声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26—40dB)、中度(41—55dB)、重度(56—70dB)和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职业性噪声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职业聋、心理压力增加、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职业性噪声对职工的听力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职业性耳聋的发生。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引起耳膜穿孔、鼓室缺损等问题。
职业性耳聋是一种渐进性的听力损害,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
因此,对于具有高噪声暴露风险的工作环境,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上耳塞、耳罩等。
其次,职业性噪声还会对职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时间处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增加工作的焦虑和压力。
研究表明,噪声会干扰人的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降低工作效率和判断力。
因此,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隔音设备、定期维护设备等方式减少噪声的产生。
此外,职业性噪声还会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此外,噪声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健康,导致胃病、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来减轻噪声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为了防护职工免受职业性噪声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对工作环境的定期检测和评估,以及对职工健康状况的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噪声问题,保护职工的健康。
其次,要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职业性噪声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和教育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如戴耳塞、耳罩等,以及掌握噪声暴露的防范措施。
此外,改善工作环境也是关键。
采取隔音设备、吸声材料等技术手段,减少噪声的传播和产生。
此外,控制噪声源的频率和强度也是重要的手段。
这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职业性噪声对职工的危害非常严重,会对听力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受益增多。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
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噪声危害人体健康1.行业与工种分布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
而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业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热电厂的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水泥制造厂的破碎、研磨,纺织业的纺纱、织造、制条以及采矿业的凿岩、爆破、掘进等工种。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听觉敏感度下降、听力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
噪声引起的听力阈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一般是先出现听觉适应、暂时性听力阈移,属于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
继续接触高强度噪声,就可能发生永久性听力阈移,早期以影响高频听阈为主,时间延长会导致全频受损,甚至噪声性耳聋,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
除造成听觉损伤外,噪声还会诱发多种其他疾病,如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全身乏力等;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对心血管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二、做好防护至关重要噪声性听力损伤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防治噪声关键在于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1.做好前期预防上面病例中提到的患者在修锻车间做锻工,该企业投建已有30多年历史,在设计、建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厂区布局很不合理,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高噪声设备与低(无)噪声设备没有隔开;修锻车间内有150 kg、400 kg空气锤,1 t、2 t、3 t蒸汽锤,加热炉,退火炉等生产设备,但这些噪声源与操作人员之间没有任何隔音、隔振防护设施;加热、备坯、检验、模锻成形、热处理、清理、矫正等多个工序被安排在同一车间内进行,使噪声危害加剧。
工业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护指南
工业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护指南1、工业噪声职业危害及防护噪声是一种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它不仅会干扰工作,影响人的情绪,长期暴露下还会造成健康的损害。
虽然有保护听力的防护用品,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形成了职业性听力损伤。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工业噪声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哪些影响。
在我国这个工业大国,噪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的接触人数多,涉及行业面也广。
长期接触一定程度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早期多为可逆性、生理性改变,但如果长期接触噪声机体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性损伤。
工业噪声噪声最主要会引起听觉器官的影响,这是一个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即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就会逐渐发展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一、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接触噪声后引起的听阚水平变化,一旦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便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暂时性听阚位移主要是指听觉疲劳。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的明显下降,听阚提高超过15~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恢复,这就是听觉疲劳。
如果在听力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噪声作业,听觉疲劳就会继续加重,出现积累性的改变,从而发展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二、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常见的病理性改变有听毛倒伏、稀疏、缺失,听毛细胞肿胀、变性或消失等。
此时患者并没有主观性耳聋的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三、职业性耳聋职业性耳聋属于国家的法定职业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听觉损伤。
诊断职业性耳聋的条件包括: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伤为高频下降型。
四、头痛头昏听觉器官感受噪声后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类神经症,严重者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
五、血压升高在噪声作用下,心率会加快或减慢。
2024年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3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性噪声不断加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2024年职业性噪声的危害以及防护方法。
一、危害1.听力损害: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逐渐下降,甚至引发永久性听力损害。
这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工作表现和沟通能力。
2.心理健康问题:职业性噪声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3.睡眠质量下降: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状态。
4.工作效果下降:大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会影响员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从而导致工作效果下降。
5.交通事故增加:职业性噪声导致人们的听觉敏感性下降,容易分散注意力,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二、防护方法1.技术控制:企业应采用技术手段降低噪声源的产生,如采用低噪声设备、隔音设备等。
2.个人防护措施:为员工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有效减少噪声对个体的影响。
3.工作环境改善:控制噪声源的产生,减少噪声的传播,改善工作环境的噪声情况。
4.健康监测和教育:员工应接受定期的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听力问题。
此外,应开展职业性噪声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
5.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履行减噪声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企业进行处罚。
6.关注产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完善职业卫生体系,关注产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并加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三、个人防护除了上述措施,个人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护方法来减少职业性噪声的危害:1.保持距离:尽量与噪声源保持一定距离,减少噪声对自身的直接影响。
2.选择低噪声环境:尽量选择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
3.限制噪声暴露时间:尽量控制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时间,尤其是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时间。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个体的抵抗力,减少噪声对个体的危害。
2024年高温、噪声和振动的危害与防护(三篇)
2024年高温、噪声和振动的危害与防护条件:辐射强度大于4.2J/(cm2min)时,(1)体温调节失去平衡(t38.5℃)。
(2)水盐代谢紊乱;(3)消化和神经系统受影响。
3、预防措施(1)隔热;(2)减少高温接触时间;(3)通风;(4)绿化及清凉饮料。
二、噪声的危害及防护1、声音的物理量衡量人耳感受声音的大小的因素:声压和声频。
(1)声压和声压级①声压:声波引起大气压强的变化量。
②分类:③声压级(2)声频①含义:水源振动的频率。
②人耳声频范围:20~xx0Hz,低于次声,高于的超声。
(3)响度:①含义: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通常声压大,音响感强;频率高,感觉音调高。
②以1000Hz为纯音为基础,定出不同频率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叫响度级。
单位为方(phon)。
③A声级:模仿人耳对40方纯音响测得的噪声强度。
表示.2、噪声的来源及分类分类3、噪声的危害(1)干扰人们休息和工作;(2)对听觉器官的损伤;(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对视力影响;(5)对胃功能影响;(6)对内分泌系统;(7)对胎儿的影响。
4、噪声控制(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①减少噪声源;②合理布局。
40米宽树林可降低10~10。
(2)从传播途径上控制①吸声;②隔声;③消声。
(3)从接受者采取个人保护措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理想防噪声用品应具备:①隔声值高;②佩戴舒适;③对皮肤没损害;④不影响语言交流。
三、振动的危害及防护1、振动的类型(1)含义:指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沿直线经过一中心(平衡位置)往返重复运动。
(2)分类:(3)焦化厂:筛焦楼振动筛振动最强烈。
2、振动危害:3、振动对人的影响因素(1)振动参数;(2)加速度;(3)频率;高频率影响指、趾;低频率影响肌肉和关节。
(2)接振时间长短;(3)机体状态;4、振动控制(1)控制振动源;(2)控制共振;①含义:共振是振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振动机械扰动激励力的振动频率与设备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会使振动更厉害,甚至起到放大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共振。
工业噪声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工业噪声的防护措施有哪些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工业噪声的防护措施:(一)控制和消除噪声声源是一项根本性措施通过工艺改革以无声或产生低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声设备。
如以焊代铆,以液压代替锻造,以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加强机器维修或减掉不必要的部件,消除机器磨擦、碰撞等引起的噪声;机器碰撞处有弹性材料代替金属以缓冲撞击力,如球磨机内以橡胶衬板代替钢衬扳,机械撞击处加橡胶衬垫或加铜锰合金。
加工轧制件落地,可落入水池等。
(二)合理进行厂区规划和厂房设计即在产生强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及居民区间应有一定的距离或设防护带,噪声车间内应尽可能将噪声源集中并采取隔声措施,室内装设吸声材料,墙壁表面装设或涂抹吸声材料以降低车间内的反射声。
(三)对局部噪声源采取防噪声措施采用消声装置以隔离和封闭噪声源;采用隔振装置以防止噪声通过固体向外传播;采用环氧树脂充填电机的转子槽和定子之间的空隙,降低电磁性噪声。
(四)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1、吸声:作用多孔材料如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等,装饰在室内墙壁上或悬挂在空间,或制成吸声屏;2、消声:适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如各种风机、空压机、内燃机等进、排气噪声。
根据噪声的频谱特点设计的消声器有三类: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3、隔声:用一定材料、结构和装置将声源封闭起来,如隔声墙、隔声室、隔声罩、隔声门窗地板等。
4、阻尼:隔振—阻尼是用沥清、涂料等涂沫在风管的管壁上,减少管壁的振动,隔振是在噪声源安装的基础、地面及墙壁等处装设减振装置和防振结构。
如在锻锤地座上安装防振橡胶垫,在立柱的管内充填沙子等。
(五)个体防护由于技术上或经济上的原因,岗位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职工,多采用个人佩戴的耳塞、耳罩或头盔来保护听力。
耳塞、耳罩由软塑料、软橡胶或纤维棉制成。
佩戴合适型号的耳塞、耳罩、隔声效果可达20—40dB(A)。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范文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范文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作场所噪声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会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导致职业病。
本文将介绍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工作场所噪声对员工的危害。
关键词:工作场所噪声,危害,预防一、引言工作场所噪声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噪声,主要由生产设备、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引起。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听力损失、心理疾病、工作效率下降等。
因此,有效预防工作场所噪声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1.听力损失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损失,特别是高频噪声对听力的伤害更为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2000万劳动力因为工作场所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而失去工作能力。
2.心理疾病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进一步影响员工的情绪和工作效率,甚至会导致员工的职业倦怠和离职。
3.工作效率下降高噪声环境下的工作效率会明显下降,员工的集中力和注意力受到干扰,难以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
此外,高噪声环境还会增加员工的错误率和工作压力,进一步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4.其他健康问题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还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血压升高、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增加企业的医疗支出和劳动力流失。
三、预防工作场所噪声的措施1.噪声监测与评估企业应该进行定期的噪声监测和评估,了解工作场所的噪声情况。
通过噪声监测可以明确噪声源的位置和强度,并评估员工受到的噪声暴露水平,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加强设备维护与更新定期维护和更新工作场所的设备是预防噪声污染的重要措施。
老化的设备往往会噪声过大,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应该尽量采用低噪声的设备来替换。
3.合理布局与隔音措施合理的工作区域布局和隔音措施也是预防噪声污染的重要手段。
噪声危害及预防
噪声危害及预防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
工业噪声是引发职业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气体、液体和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波动作用于人耳引起对声音的感知。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
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在300Hz~3000Hz之间。
反映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如细声细语在20dB左右,安静的房间在40dB左右,普通谈话在60dB左右,吸尘器吸尘声在80dB左右,割草机声在100dB左右,链锯声在120dB左右,喷气式飞机附近可达140dB~150dB甚至更高。
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
如果在三步左右距离对话需提高声音来沟通,通常被认为我们已经暴露于有危害的噪音环境中了。
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听觉系统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1)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信号辨别力差;(2)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他不正常的声音;(3)交谈困难,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4)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像被闷住了一样;(5)严重时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
研究发现,噪声的影响是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主要表现在:(1)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 缺血型改变);(3)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4)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出现早期听力损失噪声损害你听力的一些迹象:(1)较难听清别人的谈话,听起来声音变形或压抑;(2)在你的耳朵内会产生一些轰鸣声,噪声听力损失发展较缓慢,耳蜗损害感觉双耳有犹如蝉鸣高调耳鸣;(3)很难听清一些高的或柔和的声音:对门铃声音反应迟钝,对较高的女声听不清楚,鸟叫声不敏感……都应怀疑高频听力受损;(4)由于你提高电视机或收音机的声量而招致一些抱怨;(5)做个常规的纯音测试可测知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程度。
如何防止工程施工噪音污染
如何防止工程施工噪音污染工程施工噪音污染是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噪音污染也日益严重。
噪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工程施工噪音污染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如何防止工程施工噪音污染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工程施工噪音的危害工程施工噪音是指建筑工地、交通建设、采石场、挖矿厂和化工等工厂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它主要通过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交通运输等方式产生。
工程施工噪音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会导致耳膜受损,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听力丧失。
同时,高强度噪音还会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危害,引起头痛、失眠、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容易导致人们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焦虑、烦躁、易怒等症状。
噪音还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甚至引起精神疾病。
3. 对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施工噪音还会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和生活。
在严重的情况下,噪音还会引起居民的抗议和投诉,甚至引发社会纠纷。
三、防止工程施工噪音污染的措施为了有效防止工程施工噪音污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制定严格的噪音管控标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设立相应的噪音管控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工程施工所允许产生的噪音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噪音污染得到有效的管控。
2.选择低噪音设备和技术企业和施工单位应当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施工,尽量降低施工所产生的噪音污染。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和早晨等需要休息的时间进行高噪音的施工,造成居民的休息受到影响。
4.加强噪音监控和治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工程施工噪音的监控和治理,对违规产生噪音的企业和施工单位严格处罚,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形成舆论监督。
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噪声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是持续的,经常性的噪声可以引起头痛、失眠、抑郁、焦虑和其他心理疾病,而且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此外,噪声还会影响人的听力,如果长期暴露在噪声中,会导致耳聋。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宣传,明确噪声污染的容忍度,严格执行法规。
2、控制噪声源。
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减少摩擦,改善设备的结构,以减少噪声污染。
3、采取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屏蔽、隔声、吸音和消声等,以降低噪声污染。
4、采取经济措施。
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改善生产工艺,减少噪声污染。
以上就是关于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业生产中噪声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噪声污染:成因、危害及降噪方法
噪声污染:成因、危害及降噪方法噪声污染是指超过一定强度、频率和时间的声音,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种污染形式。
噪声污染源广泛,如工业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建筑施工等,其产生的噪音通过空气传播,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构成威胁。
一、成因1. 工业活动:工厂机械设备、生产线以及相关的运输工具常常产生噪音。
2. 交通运输:汽车、列车、飞机以及船舶等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
3. 建筑施工:建筑工地的机械设备、打桩机等,常常引起噪声扰动。
4. 社会生活:人们的手机、音响、电视机等电子设备也破坏了社区的安静环境。
5. 娱乐活动:迪厅、酒吧、娱乐场所等高音量音乐产生的噪声。
二、危害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会引发听力衰退、耳聋以及其他与听觉相关的问题。
2. 引发心理上的不适:持续的噪声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
3. 妨碍学习和工作:高强度的噪音会干扰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导致集中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创造力受到抑制。
4. 影响生活质量:噪声会扰乱人们的日常活动,影响休息和社交,降低生活质量。
三、降噪方法1. 群众互动:公众可以通过组织声讨、请愿等方式来推动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
2. 加强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加强制订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限制噪音排放和噪声容忍度。
3. 软件调节:对于电子设备,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音量、使用耳机等方式来降低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4. 环境规划:建筑和城市规划者应设立噪声防护区域,通过隔音设施、绿化景观等方式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5. 声学耳塞和防护设备:在噪音环境下工作或居住的人们可以佩戴耳塞或使用其他防护设备来减少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6. 制定噪声管制措施:针对容易产生噪声的行业,政府可以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噪声管制措施,降低噪声的产生。
综上所述,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噪音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工作场所的噪声危害与控制
工作场所的噪声危害与控制提起噪声的影响,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由于噪声所引起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其实,工作场所的噪声,同样能引发安全事故,也就是存在安全风险。
一、噪声引起的健康损害长期接触噪声,或者突然被剧烈的噪声刺激,可以造成听觉系统的损伤。
这种损伤,有些在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有些情况却是永久性的,致残的。
在国家发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噪声聋”赫然在列。
除了听力损伤外,据调查,神经系统(头痛、耳鸣、易怒、睡眠障碍等)、心血管系统(心率过速或过缓、血压不稳等)和消化系统(胃肠功能紊乱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噪声的影响。
二、噪声引起的安全风险噪声的存在,会影响人们彼此间正常的语言交流;也会影响人们对各种声音警示信号的有效接收,从而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因此,也会带来安全风险。
例如:忽略了一起工作的其他人员的工作指令、忽略了自己身后正在驶来的运输车辆等。
三、噪声职业接触限值基于上述所说的健康风险和安全风险,国家卫生部发行的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作为强制条款,明确规定了噪声职业接触的上限值。
基本情况为:我国目前的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是:85分贝。
具体来说: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8小时,需计算8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不是5天,需计算40小时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
另外,该标准中,还规定了脉冲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的职业接触限值,具体如下:四、噪声的控制为防止噪声所带来的健康风险和安全风险,国家相关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对噪声的控制也进行了规定。
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应对生产工艺、操作维修、降噪效果、技术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
2、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如仍达不到要求,则应采用隔声、消声、吸声、隔振以及综合控制等噪声控制措施。
防噪音作业安全操作守则
防噪音作业安全操作守则在各类作业环境中,噪音常常是一个被忽视但却潜在危害巨大的因素。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不仅会对作业人员的听力造成损伤,还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导致诸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问题。
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制定并严格遵守防噪音作业安全操作守则至关重要。
一、噪音的危害及相关标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噪音的危害程度。
噪音强度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衡量。
一般来说,超过85 分贝的噪音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
长期暴露在85 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逐渐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而在 120 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短时间暴露就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我国对于工作场所的噪音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
根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的噪音在 8 小时工作日内,不应超过 85 分贝。
对于不同的工作时间,允许的噪音上限也有所调整。
例如,工作时间减半,允许的噪音上限可增加 3 分贝。
二、作业前的准备1、噪音评估在进行任何可能产生噪音的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噪音评估。
使用专业的噪音测量仪器,测量作业区域内的噪音水平,确定噪音源及其强度。
2、个人防护设备的选择根据噪音评估的结果,为作业人员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常见的防噪音个人防护设备包括耳塞、耳罩等。
耳塞通常适用于噪音强度相对较低的环境,而耳罩则能提供更好的隔音效果,适用于噪音强度较高的作业。
3、设备检查对即将使用的作业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的额外噪音。
同时,检查隔音、消音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三、作业中的操作规范1、控制噪音源尽量选择低噪音的设备和工具进行作业。
对于无法避免的高噪音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如安装隔音罩、减震垫等。
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对于噪音强度较大的作业,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作业人员长时间连续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
可以采用轮岗制,控制每个作业人员的暴露时间。
3、保持正确的作业姿势作业人员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减少因身体紧张而增加的噪音暴露风险。
噪声,振动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噪声、振动的职业病防治措施一、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噪声和振动是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长期受到噪声和振动的影响,容易导致聋哑、手臂震颤、神经炎等健康问题,甚至严重危害工人的生命健康。
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二、噪声的防治措施2.1 环境防治措施(1)降低声源强度:在生产设备上采用隔音、减振、吸声等措施,选择低噪声的生产设备和机械;在车间内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换,防止噪声污染。
(2)使用隔音墙、隔音门、隔音窗等措施将噪声隔离。
(3)规范生产流程、控制生产噪声的时间和区域。
例如布置涂装车间和机加工车间,减小设备组合,避免相互干扰的情况,提高粉尘收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防噪耳塞或防噪头盔,有效减轻职业噪声所造成的危害。
这种防护设备一般应根据周围噪声分贝值进行选用。
(2)提高职业技能和操作规程,合理安排工作负荷,减小过度劳累对身体的危害。
三、振动的防治措施3.1 环境防治措施(1)减少振动源的频率和振幅,降低振动源的震动,改造生产设备的结构,减少与身体接触的振动源的振力。
(2)在设备、机器和装置的基础上增加锁紧杆或减震装置,减少机床震动。
(3)选用低振动、低噪音的设备。
3.2 个人防护措施(1)佩戴振动防护手套、振动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设备。
(2)合理安排工作,防止过度劳累和疲惫,减少长期受振动影响的危害。
四、结论综上所述,噪声和振动是普遍存在于工业生产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采取环境防治和个人防护相结合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和振动对工人健康的危害,从而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促进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噪声是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
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
生产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又称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⑴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的噪声;
⑵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的噪声。
工业噪声可以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生产性噪声由于发生源的性质、分布和数量及防护措施的有无和效果等因素的不同,在各种作业环境中其强度和频谱特性可有很大差异。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其危害的有关因素,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
一般认为强度大、频率高、接触时间长则危害大。
其他如噪声的特性(连续噪声或脉冲噪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也有关,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大。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特别是老年人和患病者对噪声更敏感。
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造成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90dB(A)以上,长期接触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
力下降,3000—6000HZ处呈“V型下陷,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
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程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语言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诊断噪声性耳聋的主要依据为:⑴有确切的接触噪声职业史,其他原因的耳聋病史除外;⑵听力检查, 具有高频(特别是3000—6000HZ的纯音)听力下降的特点;⑶除气导外骨导也减退。
噪声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26—40dB)、中度(41 —55dB)、重度(56—70dB)和噪声聋。
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称为爆震性聋。
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
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
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
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其他方面如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对噪声性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加强预防措施,至为重要。
工业噪声的控制: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噪声容许值为85dB(A)。
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
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A)。
控制噪声应从声源、传声途径和人耳这三个环节采取技术措施。
(一)控制和消除噪声声源是一项根本性措施。
通过工艺改革以无声或产生低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声设备。
如以焊代铆,以液压代替锻造,以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加强机器维修或减掉不必要的部件,消除机器磨擦、碰撞等引起的噪声;机器碰撞处有弹性材料代替金属以缓冲撞击力,如球磨机内以橡胶衬板代替钢衬扳,机械撞击处加橡胶衬垫或加铜锰合金。
加工轧制件落地,可落入水池等。
(二)合理进行厂区规划和厂房设计。
即在产生强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及居民区间应有一定的距离或设防护带,噪声车间内应尽可能将噪声源集中并采取隔声措施,室内装设吸声材料,墙壁表面装设或涂抹吸声材料以降低车间内的反射声。
(三)对局部噪声源采取防噪声措施, 采用消声装置以隔离和封闭噪声源;采用隔振装置以防止噪声通过固体向外传播;采用环氧树脂充填电机的转子槽和定子之间的空隙,降低电磁性噪声。
(四)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1 吸声:作用多孔材料如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等,装饰在室内墙壁上或悬挂在空间,或制成吸声屏;2 消声:适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如各种风机、空压机、内燃机等进、排气噪声。
根据噪声的频谱特点设计的消声器有三类: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3 隔声:用一定材料、结构和装置将声源封闭起来,如隔声墙、隔声室、隔声罩、隔声门窗地板等。
4 阻尼、隔振—阻尼是用沥清、涂料等涂沫在风管的管壁上,减少管壁的振动,隔振是在噪声
源安装的基础、地面及墙壁等处装设减振装置和防振结构。
如在锻锤地座上安装防振橡胶垫,在立柱的管内充填沙子等。
(五)个体防护:由于技术上或经济上的原因,岗位噪声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职工,多采用个人佩戴的耳塞、耳罩或头盔来保护听力。
耳塞、耳罩由软塑料、软橡胶或纤维棉制成。
佩戴合适型号的耳塞、耳罩、隔声效果可达20—40dB(A)。
(六)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听力及全身的健康检查,如发现
高频段听力持久性下降并超过了正常波动范围(15—20dB),应及早调离噪声作业岗位。
新工人就业前体检,凡有感音性耳聋及明显心血管、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噪声作业。
(七)建立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如实现工间休息或隔声室休息,尽量缩短在高噪声环境的工作时间。
定期对车间噪声进行监测,并对产生严重噪声危害的厂矿、车间进行卫生监督,促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以符合噪声卫生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