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期末测试(二)

合集下载

2019《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9《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价格法》第46条规定:价格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价格法》属于行政法,但由于第46条涉及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属于单行刑事法规,因此,属于广义刑法的范畴。

()2.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无明文规定的事项,仅仅根据该事项与刑法中相关规定的相似性来定罪量刑的解释方法。

这种解释方法为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

但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3.李某于1995年至1997年之间,盗窃机动车共58辆,价值1000万元,1997年9月28日被某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李某于1997年10月4日提起上诉,则本案根据刑法不溯及既往的规定适用旧刑法的规定。

()4.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丙的行为不是犯罪。

()5.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6.甲雇请乙看守山林,长期没有给乙发工资,乙不断催讨。

甲产生杀乙之念。

夏天某日暴风雨时,甲令乙上山看护林木,期待乙遭雷电死亡。

乙果真遭雷击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行为。

()7.身体受到暴力强制时的行为,因欠缺有意性,因此不是危害行为。

()8.抢劫银行的犯罪分子用枪指着银行收银员,银行收银员将巨款交出的行为是符合紧急避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9.刘某因为对社会很不满,伺机报复社会,一天晚上来到一居民楼放火,被保安发现,没有成功。

本案中没有危害结果,行为人不构成放火罪。

()10.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必然因果关系,即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

只有必然因果关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1.犯罪一旦形成预备状态,就不可能发展到未遂状态;一旦形成未遂状态,也不可能发展为既遂状态;犯罪已经既遂,就不可能逆转到未遂抑或预备状态。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刑法学(2) 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 维护社会秩序- B. 保护国家利益- C. 惩罚犯罪分子- D.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答案:A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A.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手段- B.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过程- C.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 D.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过程- 答案:B3. 刑法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 A.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犯罪的关系- B.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司法的关系- C.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国家的关系- D.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答案:A4.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A.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必须性原则- B.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 C.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预防原则- D.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消灭原则- 答案:B5. 刑法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从专门性向广泛性发展- B. 从实践性向理论性发展- C. 从国内向国际发展- D. 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刑法的基本任务。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

它通过制定和适用法律规范,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惩罚,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和稳定。

刑法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有哪些?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过程。

犯罪主体指进行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客体,犯罪行为指犯罪主体所实施的具体行为,犯罪结果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犯罪过程指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

刑法测试题 (2)

刑法测试题 (2)

一、单选。

(40分)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刑法的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罪刑法定B主客观相一致C罪责刑相一致D刑法使用平等解析:无犯罪则无刑罚,无刑罚则无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2、①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的保护国民的人权。

②罪刑法定原则的理念和内容贯穿并规制求刑权、量刑权以及执行权,但并不包括制刑权。

③刑法分则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一立法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④个案裁判过程中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官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突破法律规定。

关于上述论断,下列哪一说法正确()A ①正确,②③④错误B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C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 ①②③④正确解析:A罪刑法定原则原则的本质是为了限制国家刑罚权,并保护公民的人权。

B罪刑法定原则贯穿于刑事立法司法的全过程,故不但规制求刑权、量刑权、执行权,也规制立法上的制刑权。

C空白罪状,是指条文没有直接地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而是指明确定该罪构成需要参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空白罪状是一种立法技术,空白罪状并不违发罪刑法定原则。

D从法理上说,不能违发是法律人的底线,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但是不能突破法律规定。

3、关于禁止溯及既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允许对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法禁止即未规定法定刑的行为科以刑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并不构成滥用国家刑罚权。

C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不影响实体问题,故允许事后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依据。

D继续犯的行为持续到新法生效期间,则不具有关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解析:A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法禁止说明该行为只是违法并不构成犯罪,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或许只是一般的违法治安处罚法。

故不得以事后的法律对该行为科以刑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将会增加构成犯罪的可能性,这属于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且内涵的减少就相当于外延的增加。

即犯罪构成要件的减少,打击犯罪的范围将会扩大。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D. 为了报复,对已经停止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攻击答案:D二、填空题1. 根据我国刑法,_________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当防卫2. 我国刑法规定,_________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紧急避险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定义。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过失犯罪的定义。

答案: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共场合故意伤害乙,造成乙轻伤。

请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中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乙,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符合故意犯罪的定义,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

五、论述题请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的状态。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刑法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的目的,通过处罚未遂行为,可以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减少犯罪的发生。

刑法测试题

刑法测试题

《刑法》测试题1. 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单选题 [单选题] *A、构成犯罪的行为(正确答案)B、一切违法行为C、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触犯了刑律的行为2. 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单选题 [单选题] *A、宪法(正确答案)B、民法C、行政法D、侵权法3. 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单选题[单选题] *A、有期徒刑B、管制C、剥夺政治权利(正确答案)D、拘役4. 刑事诉讼法属于()。

()单选题 [单选题] *A、程序法(正确答案)B、实体法C、特别法D、临时法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单选题 [单选题] *A、市公安局B、区治安联防队C、区公安分局(正确答案)D、李某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单选题 [单选题] *A、故意杀人(正确答案)B、意外事件C、过失致人死亡D、不构成犯罪7. 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单选题 [单选题]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正确答案)D、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单选题[单选题] *A、 14周岁(正确答案)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单选题 [单选题] *A、杀人中止(正确答案)B、杀人未遂C、杀人预备D、不构成犯罪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刑法总论期末测试题(整理打印版)

刑法总论期末测试题(整理打印版)

刑法总论测试题试题1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对前段的例外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C )。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BCD )。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C )。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BCD )。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 )。

A、想象竞合犯B、法规竞合C、结合犯D、吸收犯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D )。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劳改机关D、公安机关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

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D )。

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客体2、犯罪中止3、剥夺政治权利4、数罪并罚5、刑罚执行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

《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

《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刑法学(2) 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C二、判断题1. 答案:错误2. 答案:正确3. 答案:正确4. 答案:错误5.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答案:简要说明刑法中的过错原则。

过错原则是指犯罪行为的主体在实施犯罪时应当具备一定的过错程度才能构成犯罪。

它是刑法责任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犯罪主体在犯罪行为中具有过错,即具备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过错原则的适用可以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保护犯罪主体的合法权益。

2. 答案:简要说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刑法中常见的两种犯罪形态。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结果,但仍然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结果,但由于疏忽、粗心等原因导致违法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

3. 答案:简要说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刑法中两种与自卫有关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突发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必要行动。

两者的区别在于正当防卫是对他人非法侵害的一种合理反击,而紧急避险则是在面临危险时采取的自救行为。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因为情绪失控,在公共场所大声辱骂他人,并将其推倒在地,导致对方受伤。

请判断小明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小明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主体通过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故意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行为。

小明在公共场所大声辱骂他人,并将其推倒在地,导致对方受伤,明显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小明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性,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且有明确的行为表现。

因此,小明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东北大学22春“法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东北大学22春“法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东北大学22春“法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犯罪故意包含的因素有()A.认识因素B.环境因素C.意志因素D.行为因素参考答案:AC2.国家以决定、补充规定等形式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属于()A.刑法典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普通刑法参考答案:B3.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钱包,抢劫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是犯罪正确答案:A4.以刑法对犯罪主体身份是否有特殊要求为标准,可将犯罪分为( )。

A、基本犯B、身份犯C、加重犯D、非身份犯5.甲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在缓刑考验期内,有发现其过去曾犯有贪污罪,对甲的处理应当是( )。

A、对贪污罪另行判决B、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C、采取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从重判处D、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正确答案:B6.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规定的既遂形态具体包括()A.结果犯B.危险犯C.行为犯D.举动犯参考答案:ABCD7.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包括()A.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B.行为人实施了两个行为C.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D.两个行为触犯了一个罪名参考答案:AC8.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里在梦游时将同宿舍里的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

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罪B、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C、过于致人死亡罪D、是睡梦中无意识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D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

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关系。

甲的行为属于( )A、法律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B、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C、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D、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正确答案:D10.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

2019《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9《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价格法》第46条规定:价格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价格法》属于行政法,但由于第46条涉及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属于单行刑事法规,因此,属于广义刑法的范畴。

()2.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无明文规定的事项,仅仅根据该事项与刑法中相关规定的相似性来定罪量刑的解释方法。

这种解释方法为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

但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3.李某于1995年至1997年之间,盗窃机动车共58辆,价值1000万元,1997年9月28日被某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李某于1997年10月4日提起上诉,则本案根据刑法不溯及既往的规定适用旧刑法的规定。

()4.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丙的行为不是犯罪。

()5.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6.甲雇请乙看守山林,长期没有给乙发工资,乙不断催讨。

甲产生杀乙之念。

夏天某日暴风雨时,甲令乙上山看护林木,期待乙遭雷电死亡。

乙果真遭雷击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行为。

()7.身体受到暴力强制时的行为,因欠缺有意性,因此不是危害行为。

()8.抢劫银行的犯罪分子用枪指着银行收银员,银行收银员将巨款交出的行为是符合紧急避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9.刘某因为对社会很不满,伺机报复社会,一天晚上来到一居民楼放火,被保安发现,没有成功。

本案中没有危害结果,行为人不构成放火罪。

()10.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必然因果关系,即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

只有必然因果关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1.犯罪一旦形成预备状态,就不可能发展到未遂状态;一旦形成未遂状态,也不可能发展为既遂状态;犯罪已经既遂,就不可能逆转到未遂抑或预备状态。

刑法第2次课循环测试

刑法第2次课循环测试

北京校逢司法考试2009经典备战班刑法第2次课循环测试测试内容:第1次的重要知识,共13道题目,限时15分钟。

时间到后,没有做完的视为做错。

每题1分,14分合格。

做完后,首先通过文字消息【私聊】将自己的错题及成绩,发送给老师,然后,认真看一下自己的错误原因,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

对于虽然答案作对,但是不能准确回答出理由的题目,仍然算错,对于自己的每一道错题,都要求将题目,连同考点、解析,认真地总结在自己的《过关宝典》上。

郑重提示:1、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对自己负责,不论是何种原因错误,不论是不会还是疏忽大意,只要做错,就要抄写,这个很重要!2、为了测试大家的知识运用能力、审题能力,对部分题目进行的修改,做题时,不要受题目上单选多选的影响,我们的所有题目,均为不定项。

3、千万不要凭印象做题,对于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都要重新思考一遍,不仅要知其然,更为重要的要知其所以然,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都要能够完整准确地将理由表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测试的效果。

仅仅将答案作对,不去想为什么,等于浪费时间。

1、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来自:05/二/1)1A.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C.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2、①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

②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

③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

④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

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8/二/20)A.第①句正确,其他错误B.第②句正确,其他错误C.第③句正确,其他错误D.第④句正确,其他错误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06/二/20)3A 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 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 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4.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4?(2006年卷二1题,单选)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刑法》第307条第l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条规定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罪刑各论概说2.《刑法》第132条规定“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条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罪刑各论概说3.关于法条竞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盗窃枪支、弹药的,属于特别法与普通法的竞合,适用特别法B.为了达到杀人目的而实施的爆炸行为,构成爆炸罪C.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二者之间存在普通法和特别法的竞合关系D.发生法条竞合时,重法优于轻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罪刑各论概说4.信用卡诈骗罪属于以下哪种罪名?( )A.单一罪名B.选择罪名C.类罪名D.概括罪名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罪刑各论概说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定刑中的“以上”、“以下”、“以内”不包含本数B.宣告刑必定是在法定刑内作出的C.即使有加重或者减轻情节,量刑幅度也绝对不能超出法定刑的范围D.刑罚的具体幅度要根据案件的一定事实确定,是浮动法定刑与相对确定法定刑的区别正确答案:D解析:参见《刑法》第63条第2款。

知识模块:罪刑各论概说6.李某是某边疆地区一所高校的计算机教授,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某反华组织,对该行为如何认定?( )A.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D.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危害国家安全罪7.关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B.该罪对象限定为境内组织或个人C.该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D.犯该罪的,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修正案(八)》第20条。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共同犯罪、刑罚概说)模拟试卷1(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1.下列选项中属于主犯的是:( )(分数:2.00)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B.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人√C.在一般共犯中起主要作用的人√D.在聚众性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策划作用的犯罪分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主犯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本题四个选项所说的情况,都符合主犯的条件。

2.对于共犯人的表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分数:2.00)A.对于主犯应当从重处罚√B.对于从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胁从犯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D.被胁迫参加犯罪者可能成为主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处罚规定。

A项中主犯本身不是从重处罚的法定情节。

仅按照其所参与或组织、指挥的犯罪直接处罚即可。

B项中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项中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而参加犯罪这种情形。

刚开始被胁迫参加犯罪,继而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该定为主犯,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

3.下列选项中构成间接正犯的是:( )(分数:2.00)A.甲痛恨丙,并知道乙有喝醉酒发酒疯打人的毛病。

为了痛打乙,甲喊来乙、丙共同喝酒,把乙和丙灌醉后,将乙、丙锁在房间里离开,后发现丙被乙打成重伤√B.医生赵某发现自己痛恨的钱某来看病,就故意开错药,并让护士陈某给钱某注射,致钱某重伤√C.利用他人的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实施犯罪√D.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间接正犯的认定问题。

A项中,即便乙负刑事责任,但甲、乙也构不成共同犯罪,甲是利用乙的犯罪行为达到自己犯罪的目的,因此,甲构成间接正犯。

B项中,护士陈某是作为无罪过的犯罪工具被医生赵某使用,医生赵某构成间接犯罪。

选项CD也都能构成间接正犯。

4.甲、乙共同砍伐一棵路边的大树时,将路人丙砸死。

刑法学第2阶段测试题

刑法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刑法学》第十至第十三章(总分分)时间: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特殊预防是指()、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过去所犯的那种罪、特殊形式的一般预防、预防犯罪分子向其他人传授犯罪方法、被判处管制,判决执行前先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

、日、日、日、不折抵、死刑只适用于()的犯罪分子。

、罪大恶极、社会危害性极大、罪行极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吴某被判处死刑缓期年执行,于年月日考验期满,其服刑所在的监狱于当日上报了将死刑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

两天后即月日,吴某因为同监狱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的一只眼睛打瞎。

对吴某应当如何处理?、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以无期徒刑和故意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某甲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个月,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执行应如何确定?、期限应为年以上年以下,从管制刑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期限应为个月,从管制刑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期限应为个月,和管制刑同时执行、.期限应为年以上年以下,和管制刑同时开始执行、()被判处罚金,同时承担民事责任的犯罪分子,若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则:、执行罚金,不予民事赔偿、罚金和民事赔偿各一半、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待被执行人有能力时再支付、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某甲因走私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应当如何处理?、一律不偿还、只偿还立案以前的正当债务、只偿还查封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经债权人请求,只偿还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刘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年,在服刑过程中又主动交代曾犯有强奸罪。

经公安机关调查确有此事,刘某主动交待其强奸案件的行为:、属于坦白、以自首论、视为自首、属于有悔改表现,不是自首、()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如何处罚?、可以免除处罚、应当从轻处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数罪中判处几个死刑或无期徒刑,或最高重刑为死刑或无期徒刑的,只执行一个死刑或无期徒刑。

法学《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法学《刑法分论》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某甲与某乙投宿同一旅馆同一房间,某甲得知乙是一家大公司的采购员,携带一笔巨款,准备进货。

于是晚上某甲便机请乙喝听装饮料(内掺有安眠药),乙服后很快就错昏睡不醒,某甲便乘机将某乙携带现金的皮包扭开,拿走定货现金15000元。

甲的行为构成(D )。

A.盗窃罪B.诈骗罪C.抢夺罪D.抢劫罪2.甲、乙二人某天晚上携带凶器潜入商店准备进行抢劫,但在进店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着了,两人就在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取得大量商品。

甲乙的行为构成(A )。

A.盗窃罪B.抢劫罪C.抢劫罪预备和盗窃罪D.抢夺罪3.甲偷乙的自行车被乙当场抓住,甲为挣脱逃跑而将乙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A )oA.抢劫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4.甲自己饮酒过量醉倒在路旁,乙从此经过,见有机可乘,就将甲身上的钱掏走,钱包内有现金850元。

甲的行为构成(C )。

A.抢劫罪B.抢夺罪C.盗窃罪D.抢劫罪和盗窃罪5.甲系某宾馆服务员,在上班期间,经常乘客人不在房间之机,窜入房内以旅客的名义偷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

甲的行为构成(B )。

A.贪污罪B.盗窃罪C.侵占罪D.不构成犯罪6.王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但造成了严重后果。

王某的行为构成(B )o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C.盗窃罪和破坏公用电讯设施罪D.危害公共安全罪7.盗窃由单位已盖好印章的空白转帐支票,并冒充签发支票单位的人员向商店骗购大量货物的,应定(A )oA.盗窃罪B.票据诈骗罪C.盗窃罪和票据诈骗罪D.诈骗罪8.甲盗窃了某单位印鉴齐全的空白转帐支票,自己不到商店使用。

于是甲找到邻居乙,对乙说:捡到一张支票,请乙帮忙去商店买些高级音响,并许诺给乙一台录象机。

乙跑到商场签发单位的人员骗购了大量高档音响。

乙的行为属于(C )oA.盗窃罪B.盗窃共犯C.票据诈骗罪D.票据诈骗罪的共犯9.甲、乙二人为了游玩,多次偷开汽车并将其遗弃,严重扰乱工作、生产秩序并造成严重损失,甲乙的行为构成(A )oA.盗窃罪B.流氓罪C.扰乱社会秩序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10.甲系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因其家庭住房紧张,急需一笔资金购房。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不作为犯罪表述正确的是:( )A.甲、乙是夫妻,但封建思想严重,在乙产下一女婴后,二人商定趁凌晨无人之机将女婴送至福利院门口后逃脱,女婴因被护士发现而幸免于死。

因甲、乙二人是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将女婴抛弃,故不属于不作为犯罪B.丙为某国有大型企业董事长,丙在代表本企业赴美国贸易谈判中接受大量高档物品,归国后丙将之直接带回家中隐藏,丙不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C.丁系某特大恐怖、故意杀人犯罪唯一的目击证人,由于丁担心遭恐怖组织报复拒绝作证导致案件无法起诉,丁构成不作为犯罪D.戊为某大型宾馆锅炉工,某日适逢家中来客陪酒过量,当晚,戊在值班期间独自一人值守时睡着而未及时加水,导致锅炉爆炸,戊构成不作为的过失犯罪正确答案:D解析:选项A,错误,属于不作为犯罪,没有履行抚养义务。

选项B,错误,从事公务活动时接收的物品应当上交而没有上交,丙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

选项C,错误,在我国现阶段,证人不出庭作证,不构成犯罪。

选项D,正确,职务、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没有履行就会构成不作为犯罪。

知识模块:刑法2.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

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需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

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通说认为,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 因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同贩卖毒品的社会危害性相当,因而 15 周岁的丙参与走
私、运输、制造毒品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D 15 周岁的丁抢劫了爆炸物,由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原因,不承担刑事责任 5.甲与乙素有仇怨。一日,两人在菜市场相遇,乙故意拦住甲百般辱骂,甲挥舞拳头作势 欲打乙,乙拿起旁边卖肉摊上的一把屠刀将甲杀死。乙的行为属( )。 A 故意杀人 B 紧急避险 C 防卫过当 D 正当防卫 6.对胁从犯的理解,错误的是() A 胁从犯在主观上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参加犯罪 B 胁从犯参与犯罪是自己的意志所无法抗拒的 C 胁从犯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比较消极 D 胁从犯可以转化为主犯 7.甲与乙有仇,一日,甲向乙家扔掷一枚手榴弹,结果不仅将乙炸死,还引起大火,将房
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D 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 甲不构成教唆犯 8. 关于主刑与附加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刑只适用于比较严重的犯罪,附加刑只适用于比较轻微的犯罪 B 对于一个犯罪人来说,一次判刑的最终结果可以是两个以上的主刑 C 附加刑不能够单独适用,只能附加于主刑适用 D 对于一个犯罪人来说,一次判刑的最终结果可以是两个以上不同种的附加刑 9. 下列哪些情形不可以认定为构成自首?( ) A 共同犯罪案件的主犯自动投案后,只是如实向司法机关供述自己所犯罪行,对其他共同
屋烧毁数间。甲的行为属于() A 想象竞合犯 B 牵连犯 C 连续犯 D 构成数个犯罪,应数罪并罚 8.甲男明知乙女只有 13 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 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A 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
B 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C 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D 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9.张某以请客为名,将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 (内有人民币 5000 元)拿走。张某的行为构成() A 诈骗罪 B 抢劫罪 C 盗窃罪 D 侵占罪 10.下列有关教唆犯、主犯、胁从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B 教唆犯不一定是主犯 C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的参加犯罪的人 D 教唆未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11,偷盗婴儿的行为不可能构成() A 绑架罪 B 拐卖儿童罪 C 拐骗儿童罪 D 敲诈勒索罪 12.甲秘密挖掘某古墓葬,窃得珍贵文物若干,出售给他人,则对甲的行为的分析,正确的 是()。 A 甲构成盗窃罪 B 甲的行为构成倒卖文物罪 C 甲的行为应当数罪并罚 D 甲构成盗掘古墓葬罪 13.关于假释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或者违反有关法
边停下来观看,让车夫也停在他身旁。车夫趁甲不注意之机,将钢琴拉走,低价卖给他人 得款 1 000 元。则车夫的行为构成()。 A 侵占罪 B 盗窃罪 C 销售赃物罪 D 民事侵权,不构成犯罪 20.关于没收财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没收财产,是将犯罪人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B 追缴犯罪所得的财物,属于没收财产 C 没收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不属于没收财产 D 判处没收财产时,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
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 5.甲(21 岁)伙同其弟(15 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得钱财共计 3 万余元,并一起强奸 了一妇女。对于本案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二人构成强奸罪和诈骗罪的共犯 B 甲单独构成诈骗罪 C 乙不构成犯罪 D 甲、乙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6. 中国公民李某在美国强奸了中国公民黄某(女),被美国法院以强奸罪追究了刑事责任,
生活作风不检点,与三个男人有染,并将这些东西整理成材料寄到本单位纪检监察部门。
乙因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失常。问甲构成何罪?( ) A 诬告陷害罪 B 报复陷害罪 C 伪证罪 D 诽谤罪 16.甲找到某国有企业出纳乙称自己公司生意困难,让乙想办法提供点资金,并许诺给乙好 处。乙便找机会从公司账户中拿出 15 万借给甲。甲从中拿了 2 万元给乙。之后,甲因违法 行为被公安机关逮捕,乙害怕受牵连,携带 100 万元公款潜逃。关于乙的全部犯罪行为,
D 来自自然界的危险 4.关于犯罪中止,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甲欲杀乙,埋伏在路边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 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 B 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
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 C 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 取了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 D 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
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 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由
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 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
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3.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
期末测试二
一、单选 1.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乘坐公交车时与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后背一脚。章某返身打甲时,公交
车失控,冲向自行车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 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枪,但打中了李某的胸部(未打中心脏)。由于李某是血友
下列说法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A. 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应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B. 应以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C. 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D. 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受贿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17.甲在国家机关任职,乙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某甲送上 5 万元的好处费。某甲答应给 某乙办事,但因故未办成。某乙见事未办成,要求某甲退回好处费,某甲拒不退还,并威
李某回到中国后,中国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A 不受该外国法院判决约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 B 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应当免除刑罚处罚 C 鉴于李某在国外已受到刑罚处罚,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 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不能依照中国刑法在进行追究 7. 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则甲构成教唆犯 B 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间,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行为,结 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C 甲乙共同约定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
便丧失了人身自由。甲对这些女青年或以杀害、破相为要挟,或对女青年先实施强奸,然
后以向他人揭发隐私为要挟,命令这些女青年从事卖淫活动。关于甲行为的定性,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强迫卖淫罪 B 构成强奸罪 C 构成组织卖淫罪
D 构成敲诈勒索罪 11.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行为人对同一宗毒品既走私又贩卖的,量刑时不应重复计算毒品数量 B 为便于隐匿运输,对毒品掺杂使假的行为,或者为了销售,去除毒品中的非毒品物质的 行为,不成立制造毒品罪 C 甲认为自己管理毒品不安全,将较大数量的毒品委托给乙保管,甲、乙均成立非法持有 毒品罪 D 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即使没有牟利目的,也应该以相 关毒品犯罪的共犯论处 12. 甲潜入他人房间欲盗窃,忽见床上坐起一老妪,哀求其不要拿她的东西。甲不理睬而继 续翻找,拿走一条银项链(价值 400 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并未采取足以压制老妪反抗的方法取得财物,不构成抢劫罪 B.如认为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关键在于是秘密取得财物还是公然取得财物,则甲的行为 属于抢夺行为;如甲作案时携带了凶器,则对甲应以抢劫罪论处 C.如采取 B 选项的观点,因甲作案时未携带凶器,也未秘密窃取财物,又不符合抢夺罪 “数额较大”的要件,无法以侵犯财产罪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D.如认为盗窃行为并不限于秘密窃取,则甲的行为属于入户盗窃,可按盗窃罪追究甲的刑 事责任 13. 某国有公司出纳甲意图非法占有本人保管的公共财物,但不使用自己手中的钥匙和所知 道的密码,而是使用铁棍将自己保管的保险柜打开并取走现金 3 万元。之后,甲伪造作案 现场,声称失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应认定为盗窃罪 B 甲虽然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但也不属于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占有,故应认 定为侵占罪 C 甲将自己基于职务保管的财物据为已有,应成立贪污罪 D 甲实际上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得财物的,应认定为诈骗罪 14. 关于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B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包括村委会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不包括村委会工作人员 C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 国有财产的人员,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这部分人员 D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范围比挪用公款罪要大 15. 甲乙二人是交往多年的好友,一日。甲请乙在某酒店喝酒,两人微醉。下楼时,因一小 事意见不合,甲推了乙一把,乙便从三楼摔至一楼,导致颅脑严重损伤,在送往医院的途
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B 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 C 乙不构成脱逃罪 D 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5 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与该幼女发生了性关系,甲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B 15 周岁的乙为勒索财物绑架人质并杀害人质的,乙虽不构成绑架罪,但应对故意杀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