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第1阶段测试题

合集下载

刑法学-江南大学第一阶段练习答案

刑法学-江南大学第一阶段练习答案

刑法学-江南大学第一阶段练习答案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刑法学》(总分100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B) (2 分)A. 嫖宿幼女B. 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C. 走私毒品D. 抢夺多次2. 现有的司法解释将我国刑法中的“飞机”解释为“航空器”属于(B) (2 分)A. 文理解释B. 扩大解释C. 缩小解释D. 学理解释3. 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D) (2 分)A. 提前防卫B. 事后防卫C. 防卫过当D. 防卫挑拨4. 犯罪对象是指(D) (2 分)A. 犯罪客体B.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C. 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物D. 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物5. 影院的工作人员甲负责为偏僻山村的民众放电影。

某年冬天,甲带着电影胶卷到农户乙家烤火,并随手将电影胶片放在火炉旁。

半小时后,甲身体暖和,边和乙两人去村长家吃晚饭。

二人走后,长时间受热的胶片在炉火燃起,并将乙和相连几家农户的房屋烧毁。

对此案,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C)(2 分)A. 甲对于失火行为主观上是故意B. 乙对于失火行为主观上有过失C. 乙不应对该失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 甲和乙对于失火行为都具有过失6.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 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D) (2 分)A. 国刑法B. 国刑法C. 国刑法D. 我国刑法7. 关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 (2 分)A. 有了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B. 数个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出现,则只能认定其中的一个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 有了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罪过D. 在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因果关系的中断8. 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场昏迷,后王某便将宋某杀死,则(D) (2 分)A. 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 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9. 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作斗争(2 分)A. 危害社会的行为B. 违法行为C. 违纪违法行为D. 犯罪行为10. 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毒药。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第一题:罪犯A因犯下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两年,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重新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请分析 A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可以享受的法律地位以及A再次犯罪的刑罚确定原则,并说明依据。

答案: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享受刑罚免除的法律地位。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条的规定,经法律规定可以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宣告缓刑的,可以对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裁定缓刑。

法律明确规定,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案件执行机关应当对判决决定作出终结,并为罪犯免除刑事责任。

因此,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免于服刑。

然而,如果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再次犯罪,则需要受到重新刑罚的确定。

根据刑法第63条第1款的规定,凡是受过缓刑判决,缓刑考验期限届满后又犯新罪的,可以判处原判决的刑罚。

依照该条规定,罪犯A因重新犯罪,应当受到判决刑罚的制裁。

总结: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免除刑事责任,但如果在此期限届满后再次犯罪,需要重新受到判决刑罚。

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所确定的。

第二题:请简述“必要防卫”的法律要件以及适用条件,并结合案例说明。

答案:必要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防止或者抵制非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必要防卫的情节必须符合以下要件:1. 非法侵害:必要防卫行为只允许在受到非法侵害的情况下进行。

非法侵害包括他人对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的非法侵害。

2. 立即必要:必要防卫的行为必须是立即必要的,即不能使用过度的武力。

防卫行为必须是用于抵制或防止非法侵害的最低限度的行为。

3. 被侵害者:必要防卫只允许被侵害者采取行动,而不能由第三人代替被侵害者采取防卫行为。

以上是必要防卫的基本要件。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必要防卫的适用条件。

案例:甲在家中休息,突然发现一名陌生人翻墙进入自己的院子,并试图破门而入。

甲为了防止陌生人进入并对自己及家人造成伤害,持家中的防狼器械击伤了陌生人。

刑法学(一)测试试题

刑法学(一)测试试题

刑法学(一)试题————————————————————————————————作者:————————————————————————————————日期:2刑法学(一)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直接客体2、直接故意3、犯罪中止4、假释5、牵连犯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番号填入题前表中的相应题号下。

错选或者不将正确答案填在规定位置的,该题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1、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1)法律的直接规定(2)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

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1)14500元(2)12500元(3)9500元(4)4000元3、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

甲的行为是()。

(1)犯罪未遂(2)犯罪中止(3)犯罪既遂(4)犯罪预备4、医生甲疏忽大意开错药方,司药乙没注意检查,误照错药方发药,至婴儿服药后死亡。

对甲、乙的行为()。

(1)应按共同犯罪处理(2)甲乙都是过失犯罪,应分别处理(3)属于意外事件(4)甲是过失犯罪,乙不构成犯罪5、甲为了迫使债务人乙还债,将乙关在地下室达一个星期,甲的行为属于()。

(1)连续犯(2)继续犯(3)徐行犯(4)结合犯6、甲因犯某罪,于1987年4月2日被公安机关逮捕。

1987年6月10日,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甲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于1991年4月2日获假释。

对甲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开始计算时间是:(1)1987年4月2日(2)1991年4月2日(3)1987年6月10日(4)1991年6月10日7、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刑法学_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及答案

刑法学_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及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刑法学》(总分100分)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B) (2 分)A. 嫖宿幼女B. 绑架中杀害被绑架人C. 走私毒品D. 抢夺多次2. 现有的司法解释将我国刑法中的“飞机”解释为“航空器”属于(B) (2 分)A. 文理解释B. 扩大解释C. 缩小解释D. 学理解释3. 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D) (2 分)A. 提前防卫B. 事后防卫C. 防卫过当D. 防卫挑拨4. 犯罪对象是指(D) (2 分)A. 犯罪客体B.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C. 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物D. 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物5. 影院的工作人员甲负责为偏僻山村的民众放电影。

某年冬天,甲带着电影胶卷到农户乙家烤火,并随手将电影胶片放在火炉旁。

半小时后,甲身体暖和,边和乙两人去村长家吃晚饭。

二人走后,长时间受热的胶片在炉火燃起,并将乙和相连几家农户的房屋烧毁。

对此案,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C)(2 分)A. 甲对于失火行为主观上是故意B. 乙对于失火行为主观上有过失C. 乙不应对该失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 甲和乙对于失火行为都具有过失6.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A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B国列车上对C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适用(D) (2 分)A. 国刑法B. 国刑法C. 国刑法D. 我国刑法7. 关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 (2 分)A. 有了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B. 数个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出现,则只能认定其中的一个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 有了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罪过D. 在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因果关系的中断8. 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场昏迷,后王某便将宋某杀死,则(D) (2 分)A. 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 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9. 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作斗争(2 分)A. 危害社会的行为B. 违法行为C. 违纪违法行为D. 犯罪行为10. 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毒药。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5-06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Y学05-06

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严重危害=、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直接故意=即与=间接故意=。

7、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 =一年=。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里的“但是”表示的是( a )。

A、对前段的限制 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补充 D、对前段的例外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B )。

A、从旧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C、从新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3、按照( C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4、盲人犯罪后可以( B )A、不负刑事责任 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5、某甲故意用言语和行动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D )A、提前防卫 B、事后防卫C、防卫过当 D、防卫挑拨6、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A学05-06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A学05-06

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文理解释=为和 =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 =属地 =原则为基础,兼采 = 属人=原则、 =保护 =原则和 =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 =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 =刑罚=处罚的行为。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 =已满14 =周岁 =不满16=周岁。

5.精神病人在 =不能辨认=或者 =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 =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括 = 特殊预防=和 =一般预防=两个方面。

8.拘役的期限,为 =一个月=以上 =六个月=以下。

9.对于 = 累犯 = ,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1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 AC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限制D、是前段的例外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C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3.在刑法理论上,以( B )为划分标准,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

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C、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 )。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5、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

对某甲应当( A )。

刑法在线测试题与答案

刑法在线测试题与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B)处罚.A、可以定罪B、不得定罪C、根据情形D、由法官裁定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C)相适应A、犯罪分子所犯罪行B、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C、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3、我国刑法总则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A)处罚原则A、轻重有别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人民代表裁定D、法官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D).A、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应新刑法.B、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C、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试用新刑法D、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改判决继续有效.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A)A、阶级性B、法律性C、道德性D、文化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ABCD)的法律规范的总和.A、规定犯罪B、刑事责任C、刑罚D、其它2、刑法基本原则有(ABC)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阶级性原则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ABC)A、定罪上一律平等B、量刑上一律平等C、行刑上一律平等4、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执行,但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ABC)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B、民族自制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制定由全国人大批准变通或者补充规定C、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行空器内犯罪.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ABC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错误2、无论我国还是外国公民再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错误3、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可以对在国外犯罪在我国境内被发现的外国人行使刑事管辖权.正确4、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5、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正确《刑法学》第02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D).A、国家公民B、国家财产C、私人财产D、社会关系2、甲侮辱乙后,乙因羞愤而自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直接结果B、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间接结果C、受到侮辱是间接结果死亡直接结果D、受到侮辱直接结果死亡间接是直接结果3、甲、乙两个青年在公共汽车上侮辱漫骂一位批评他们不遵守秩序的老人,致使老人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老人犯病死亡结果与甲、乙的侮辱行为二人有无因果关系.(B).A、没有B、有C、不好说D、4、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必须是(C)的有机统一A、主观要件B、客观要件C、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D、5、人们常说的思想犯是不是犯罪(B).A、是B、不是C、根据情况而定D、法官裁定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犯罪行为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有(ABC)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具有刑事违法性C、具有应受惩罚性D、具有反道德性2、抢劫罪必须是包括(ABCD)A、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B、抢了公私财务C、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主观上有抢劫的故意3、任何一个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有(ABCD)构成要件.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4、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有(ABC)A、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根据B、为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供标准C、为无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提供法律保障D、为法官办案难提供方便5、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ABC)A、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B、有助于准确定罪C、有助于正确量刑D、有助于惩治犯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正确2、犯罪分子的侵害社会的犯罪一定是物质的.错误3、思想无罪,言论可以有罪.正确4、犯罪是一种作为,不作为当然不能是犯罪.错误5、对被胁迫实施犯罪的人不追究刑事责任.错误《刑法学》第03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对年龄的规定(A)A、14周岁以下B、已满14不满16周岁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D、18周岁以下2、不适用死刑的年龄限制(C).A、不满14周岁B、不满16周岁C、不满18周岁D、没有限制3、我国判断能否预见的标准(C).A、客观标准说B、主观标准说C、以主观标准为根据、以客观标准作参考D、以上说法都不对4、甲想伤害乙,持刀向乙大腿扎了一刀,随即逃走,不料扎中乙的动脉血管,又因当时无人到场抢救,乙流血过多而死亡.甲负(C)A、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B、故意伤人罪刑事责任C、故意伤人致死罪刑事责任D、故意杀人既遂的罪刑事责任5、可能具备正当防卫的是(D)A、防卫挑拨B、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C、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D、制止不法侵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有关我国犯罪主体的论述正确的是(AC)A、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B、犯罪主体可以不是自然人C、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D、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可以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2、下面那些犯罪可以是单位犯罪(ABCDE).A、受贿罪B、行贿罪C、走私罪D、逃汇套汇罪E、投机倒把罪3、有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ABC)A、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B、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C、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相同D、损害不同4、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认为不是犯罪的有(AB)A、不可抗力事件B、意外事件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5、不适用于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的人群或职业(ABCD)A、参加战斗中的军人B、面对可能烧伤的消防队员C、载有乘客的民航客机发生故障时的机组人员D、治疗疾病时的医生和护士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正确2、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正确3、不处于发病期的精神病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则构成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正确4、聋哑人、盲人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的,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受刑罚处罚,但又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5、行为人误把白糖、碱面当作砒霜等毒药去毒杀人,应以犯罪未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正确《刑法学》第04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存在犯罪停止形态有可能的是(C)A、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疏忽大意犯罪2、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是(C)A、犯罪未遂B、犯罪终止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3、对从犯的刑事责任认定,我们通常采用(C)A、同等处罚说B、必减说C、得减说D、加重说4、自己伪造信用卡诈骗财务(C)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联络犯和组织犯是共同犯,帮助犯不是共同犯B、联络犯是共同犯,组织犯和帮助犯不是共同犯C、联络犯和帮助犯不是共同犯,组织犯是共同犯D、联络犯组织犯和帮助犯都是共同犯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共同犯罪行为可以是(ABC)A、共同的作为B、共同的不作为C、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D、二人以上过失犯罪2、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是(ABCDEF)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B、同时犯C、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罪过形式不同的D、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E、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F、事后同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3、不构成教唆犯的是(ABCD)A、被教唆人犯拒绝了教唆犯的教唆B、被教唆当时接受了教唆,但随后又打消犯意,没有进行犯罪活动C、被教唆人当时接受了教唆犯关于犯某种罪的教唆,但实际上他所犯的不是教唆犯所教唆的罪D、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4、连续犯的要件有(ABCD)A、必须实施性质相同的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B、数个行为必须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C、性质相同、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必须具有连续性D、数个性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5、牵连犯的要件有(ABCD)A、牵连犯是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B、牵连犯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行为C、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D、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客关原因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错误2、犯罪既邃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正确3、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终止.正确4、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正确5、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正确《刑法学》第05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罚的制定是由(D)指定的.A、最高人民法院B、国务院C、司法部D、全国人大2、判处罚金,应当根据(C)决定罚金数额.A、损坏金额B、物品价值C、犯罪情节D、犯罪认识态度3、罚金数额不多或者虽然较多但交纳不困难的,应(C).A、强制交纳B、随时交纳C、一次或者分期交纳D、减少或者免除交纳4、刑事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关系(D).A、都是由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组织给予的B、都是行政机关给予的C、刑事处罚是由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单位给予的,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给予的D、刑事处罚是由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是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组织给予的5、什么是量刑适当的首要根据(D).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C、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D、犯罪的事实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管制的特点(ACD)A、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B、限制犯罪分子一定的自由C、对犯罪分子自由的限制具有一定的自由D、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2、拘役的特点(ABCD)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剥夺自由的期限较短C、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D、享受一定的待遇3、有期徒刑的特点(ABCD)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具有一定的期限C、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D、强迫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4、罚金和行政罚款区别正确的有(ABCD)A、罚金实行罚方法,罚款是行政处罚B、罚金适用于犯罪分子,罚款适用于一般违法分子C、适用机关不同D、适用法律根据不同5、下面那些犯罪可以有可能适用于剥夺政治权利(ABCD).A、严重犯罪B、较轻犯罪C、危害国家安全罪D、普通刑事犯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正确2、拘役和有期徒刑执行的机关不同.正确3、只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错误4、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正确5、当犯罪人被法院一审依法判决后,应立即执行.错误《刑法学》第06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间谍罪侵犯的主观方面是(A)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2、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A)A、一般主体B、特殊主体C、自然人D、共同主体3、重大责任事故罪是(A)A、结果犯B、行为犯C、举动犯D、危险犯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受贿财物,是指(A)A、财产性利益B、财产C、利益D、实物5、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有几个量刑档次(C)A、1B、2C、3D、4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交通肇事罪按照我国现有刑法规定,分为(ABC)A、普通肇事B、肇事逃逸C、逃逸致人死亡D、酒驾重罚2、刑法理论将罪状划分为(ABCD)A、叙明罪状B、简单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3、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体有(AB)A、一般主体B、特殊主体C、单位D、自然人4、交通肇事罪与一般交通事故的区别在于(ABC)A、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B、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C、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直接财产损失无力赔偿数额30万元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D、酒后开车的5、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AB)A、间谍罪B、分裂国家罪C、恐怖活动罪D、爆炸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反革命罪后来演变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正确2、重大责任事故罪只能是过失正确3、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特别指国家工作人员之外的人员正确4、14周岁的王某能否是交通肇事罪主体?错误5、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不是世界通行的做法正确。

刑法学(一)试题

刑法学(一)试题

刑法学(一)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犯罪直接客体2、 直接故意3、 犯罪中止4、 假释5、 牵连犯)1、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

(1)法律的直接规定 (2)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

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

(1)14500元 (2)12500元 (3)9500元 (4)4000元3、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

甲的行为是( )。

(1)犯罪未遂 (2)犯罪中止 (3)犯罪既遂 (4)犯罪预备4、医生甲疏忽大意开错药方,司药乙没注意检查,误照错药方发药,至婴儿服药后死亡。

对甲、乙的行为( )。

(1)应按共同犯罪处理 (2)甲乙都是过失犯罪,应分别处理 (3)属于意外事件 (4)甲是过失犯罪,乙不构成犯罪 5、甲为了迫使债务人乙还债,将乙关在地下室达一个星期,甲的行为属于( )。

(1)连续犯 (2)继续犯 (3)徐行犯 (4)结合犯6、甲因犯某罪,于1987年4月2日被公安机关逮捕。

1987年6月10日,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甲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于1991年4月2日获假释。

对甲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开始计算时间是:(1)1987年4月2日 (2)1991年4月2日(3)1987年6月10日 (4)1991年6月10日7、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

(1)疏忽大意的过失 (2)过于自信的过失 (3)间接故意 (4)意外事件8、某女工一日下夜班路经一僻静深巷时,恰在此时遇住在巷内的男青年冲出门为其心脏病突发的父亲打电话叫救护。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D. 酒后驾车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哪些?A. 故意和过失B. 故意和意外C. 过失和意外D. 故意、过失和意外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D4.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什么?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为了报复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制造事故D. 为了个人利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犯罪未遂B. 自首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B6.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答案:A7.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公司财物D.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私人财物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诈骗罪”?A. 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B. 通过暴力、威胁的方法,迫使他人交付财物C. 通过盗窃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D. 通过抢劫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9.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答案:A10.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走私罪”?A. 非法运输、邮寄、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B. 非法收购、销售国家禁止经营的物品C. 非法制造、销售假药D. 非法占用农用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侵犯财产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抢夺答案:ABD1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B.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C. 对正在进行的盗窃、诈骗等非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D. 对正在进行的故意伤害,采取防卫行为答案:BD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A. 放火B. 决水C. 爆炸D. 投放危险物质答案:ABCD1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尚未完成。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A学03-04

刑法学(1) 试题及答案A学03-04

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根据屈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4.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有期徒刑的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0.追诉期限通常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 A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 D.前段的例外3.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 D )作斗争。

A.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 B。

一切违法行为C.一切违纪违法行为 D.一切犯罪行为4.按照( B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D.犯罪对象的多少5.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可能打死小孩,但打猎心切,于是不顾一切地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大一刑法学考试试题

大一刑法学考试试题

大一刑法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伤害罪?A. 医生在手术中因疏忽大意导致患者受伤B.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慎导致学生受伤C. 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乘客受伤D. 因私人恩怨,故意对他人身体进行攻击造成轻伤3.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岁?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4. 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防卫的时机必须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B. 防卫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C. 防卫的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的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罚金B. 拘役C. 警告D. 有期徒刑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B. 犯罪分子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 犯罪分子在他人劝说下放弃犯罪D. 犯罪分子因意外情况未能完成犯罪7.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犯罪B. 一人实施犯罪,另一人提供物质帮助C. 一人实施犯罪,另一人提供精神鼓励D. 一人实施犯罪,另一人提供犯罪方法8.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自首?A.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C.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D.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9.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10.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立功?A.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 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侦破其他案件C. 阻止他人犯罪活动D. 犯罪后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刑法学第1阶段练习题

刑法学第1阶段练习题

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刑法学》第1章至第12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1.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 )刑法的目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A.打击敌人 B.惩罚犯罪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 )A.组成 B.结构C.内容 D.组成和结构3.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从刑法理论上看比较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4.刑法时间效力的内容不包括( )A.颁布时间 B.生效时间C.失效时间 D.溯及力5.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A.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主义 B.成文法主义C.自由主义 D.平等主义6.作为犯罪主体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 )教唆犯和帮助犯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A.实行犯而言的 B.教唆犯而言的C.帮助犯而言的 D.胁从犯而言的7.下列关于紧急避险问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实行避险行为对行为主体没有任何限制C.危险的来源中不包括人的不法侵害D.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8.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A.惩罚犯罪 B.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刑法的目的C.预防犯罪 D.打击敌人与保护人民9.下列属于普通刑法的是( )A.单行刑法 B.附属刑法C.刑法典D.广义刑法10.根据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与( )A.犯罪目的 B.犯罪动机C.犯罪行为 D.犯罪主观要件11.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12.狭义刑法是指(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C.附属刑法 D.实质刑法1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 )A.属于自然人犯罪 B.属于单位犯罪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 D.适用双罚制14.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 )A.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5.不属于不作为犯罪法律性质义务来源的是( )A.道德义务 B.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C.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 D.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二、多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于解决刑法的空间效力问题,各国刑法采用的原则有(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C.并科原则D.保护原则2.下列属于对象认识错误的是( )A.误人为兽而杀之 B.误兽为人而杀之C.误张三为李四而杀之 D.误把白糖当砒霜杀人3.与自然人犯罪相比,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特点是( )A.整体性B.双重性C.全面性 D.局限性4.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以下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故意杀人B.强奸C.放火 D.投毒5.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A.教唆犯B.主犯C.从犯D.牵连犯三、判断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对于犯罪的盲人、聋子和哑巴,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刑法学第1阶段测试题

刑法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刑法学》第1章至第12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1.我国刑法规定,在( )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A.制定刑法 B.解释刑法C.执行刑罚 D.适用刑法2.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 )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A.犯罪地 B.外国人的本国C.外国人的居住地 D.外国人的经常住所3.在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兼从轻 B.从新兼从重C.从旧兼从重 D.从新兼从轻4.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是( )A.社会关系 B.犯罪客体C.危害结果 D.犯罪对象5.间歇性精神病人在( )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发病 B.住院治疗C.精神正常 D.视具体情节而定6.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 )负刑事责任.A.可以 B.应当C.不一定 D.视具体情节而定7.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 B.应受刑罚惩罚性C.社会危害性 D.阶级性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12周岁 B.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A.可以从重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0.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A.正在实施赌博罪 B.正在实施抢夺罪C.正在盗窃巨额财产D.正在进行暴力绑架1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

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B.保护人民C.预防犯罪 D.惩罚犯罪1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13.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 ) A.通过外交途径 B.通过国际法院C.通过国际条约 D.通过刑事诉讼14.在犯罪的理论分类中,与法定犯相对应的是( )A.自然犯 B.行政犯C.基本犯 D.国事犯15.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是( )A.犯罪概念 B.犯罪构成C.犯罪的主观要件 D.犯罪的客观要件二、多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1.犯罪构成包含的要素为( )A.犯罪客体B.犯罪主体C.犯罪的客观方面D.犯罪对象2.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放火、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强奸罪 B.抢劫罪C.贩卖毒品罪 D.投毒罪3.正当防卫的必备条件之一,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此处“正在进行”是( )的行为.A.客观上确实存在B.并非主观想像或者推测C.即将来临 D.正在进行的4.在犯罪中止中,自动放弃的犯罪中止应满足的条件为( )A.行为人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B.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C.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行为人必须彻底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5.在共同犯罪的形式中,按照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 B.牵连犯C.从犯 D.教唆犯三、判断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可能构成犯罪。

2022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2022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

2022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A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伤害罪?A. 医生在手术中因疏忽大意造成患者受伤B.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慎导致学生受伤C. 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他人受伤D. 因私人恩怨,故意对他人身体进行攻击造成轻伤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的条件?A. 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人身、财产等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答案:C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A.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B. 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C. 携带凶器盗窃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D. 入户盗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答案:C5.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有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答案:D6.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A.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他人个人信息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获取个人信息C. 非法监听他人电话,获取个人信息D. 在公共场所故意散布他人隐私信息答案:B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不是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A. 单处罚金B. 处以罚金C.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D. 责令停产停业8.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非法经营罪?A.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专营、专卖物品的经营活动B.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证券交易活动C.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D. 所有上述行为答案:D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不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A.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B. 未经表演者许可,播放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C.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使用其专利D. 未经许可,出租电影作品的复制品答案:C10.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后,及时退还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C. 两人以上事前通谋,共同实施犯罪的D.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该他人实施了犯罪的答案:ACD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 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B. 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C. 犯罪后能够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的D. 犯罪情节较轻,对社会危害不大的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借给他人使用的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情形构成立功?A. 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B. 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

大一刑法试题

大一刑法试题

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和的法律。

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直接负责的和判处刑罚。

6、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

9、对犯罪的时候的人和审判的时候,不能适用死刑。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着特点是()。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对前段的例外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A、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

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A、社会公德的要求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C、法律的明文规定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

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刑法学》第1章至第12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规定,在()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A.制定刑法B.解释刑法
C.执行刑罚D.适用刑法
2.我国刑法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A.犯罪地B.外国人的本国
C.外国人的居住地D.外国人的经常住所
3.在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上,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兼从轻B.从新兼从重
C.从旧兼从重D.从新兼从轻
4.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是()
A.社会关系B.犯罪客体
C.危害结果D.犯罪对象
5.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发病B.住院治疗
C.精神正常D.视具体情节而定
6.醉酒的人犯罪,依我国刑法规定,()负刑事责任.
A.可以B.应当
C.不一定D.视具体情节而定
7.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
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
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12周岁B.14周岁
C.16周岁D.18周岁
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A.正在实施赌博罪B.正在实施抢夺罪
C.正在盗窃巨额财产D.正在进行暴力绑架
11.我国刑法的目的是()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

A.惩罚犯罪,保护人民B.保护人民
C.预防犯罪D.惩罚犯罪
1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原则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13.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 A.通过外交途径B.通过国际法院
C.通过国际条约D.通过刑事诉讼
14.在犯罪的理论分类中,与法定犯相对应的是()
A.自然犯B.行政犯
C.基本犯D.国事犯
15.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是()
A.犯罪概念B.犯罪构成
C.犯罪的主观要件D.犯罪的客观要件
二、多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犯罪构成包含的要素为()
A.犯罪客体B.犯罪主体
C.犯罪的客观方面D.犯罪对象
2.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放火、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强奸罪B.抢劫罪
C.贩卖毒品罪D.投毒罪
3.正当防卫的必备条件之一,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此处“正在进行”是()的行为.
A.客观上确实存在B.并非主观想像或者推测
C.即将来临D.正在进行的
4.在犯罪中止中,自动放弃的犯罪中止应满足的条件为()
A.行为人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
B.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
C.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D.行为人必须彻底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
5.在共同犯罪的形式中,按照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我国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A.主犯B.牵连犯
C.从犯D.教唆犯
三、判断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可能构成犯罪。

()2.只要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以后,而没有完成犯罪的,均构成犯罪预备。

()3.对又聋又哑的犯罪人,应当给予从轻或减轻从处罚。

()4.当保护的利益与牺牲的利益相等时,可以适用紧急避险。

()5.从犯是根据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所作的分类。

四、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理解释
2.犯罪故意
3.刑法的溯及力
4.刑事责任能力
五、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2.什么是主犯?其种类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题(1题,每题10分,共10分)
1、一日,张女士下班回家,骑车路过一偏僻之处。

突然从路片串出以男子。

只见此人:身高丈二、头戴龙珠帽、身披紫色大红袍,脚蹬青皂靴,手持两杆大银枪。

见到张女士后大喝一声:“拿钱来”。

张女士不从,该男子摇枪便刺。

导致张女士身重八枪,幸亏无碍性命。

该男子抢得一千元后,扔枪便从东南方向飞奔而去。

问:该案中,哪些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所要考察的事实?
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A
3、A
4、D
5、C
6、B
7、C
8、B
9、C10、D;
11、A12、B13、A14、A15、A
二、多选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
2、ABCD
3、ABD
4、ABD
5、ACD
三、判断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四、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理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所作的解释。

2、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该种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3、追诉时效: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4、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五、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答: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合法利益以保全较大合法利益的行为。

区别之处在于:
(1)危害来源不同。

前者只能来自于人的不法侵害;后者可来自于各方面。

(2)行为对象不同。

前者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后者必须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3)行为的限制不同。

前者不受不得已的限制;后者必须是不得已而为。

(4)行为的限度不同。

前者造成的损害可小于也可大于不法侵害;后者必须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5)主体的限定不同。

前者对主体无限制;后者不适用于职务或者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保护本人利益。

2、什么是主犯?其种类有哪些?
答: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主犯有两类:(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犯罪分子;(2)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六、案例分析题(1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行为方式:要枪刺杀的方式抢钱
2、行为结果:抢得一千元钱,导致被害人受伤
3、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