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测试题-(2)
刑法练习题二(已审)
刑法练习题二一、判断题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3、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对国家或公民犯罪,按《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4、刘毛毛过14周岁生日那天,和朋友喝过酒后去舞厅,在晚上九点时和另一人发生争吵,拿起刀把对方捅死,刘毛毛应负刑事责任。
()5、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6、死缓不是死刑,而是介于无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刑种()7、张三1980年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11年,2010年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因距上次释放时间超过5年,张三不是累犯。
()8、李四犯故意伤害罪判处15年,犯诈骗罪判处9年,犯盗窃罪判处3年,有人说总和刑期超过20年应判无期徒刑()9、王五因犯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后因重大立功表现减刑,服刑5年即被释放。
()10、赵六制售假电蚊拍,生产3000把,每把20元,卖出2000把时事发,赵六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二、单项选择题1、犯罪嫌疑人张某采用爬窗入室的方法潜入一居民住宅,窃得人民币500元后,见女青年宋某某单身睡在床上,顿生强奸的念头,即对宋采用卡脖子、按肩膀等暴力手段欲对宋实施奸淫。
由于宋极力反抗,一时未能得逞。
宋为不被奸淫,即向张哀求,并提出让其摸摸的“建议”。
张自感宋极力反抗,无法强奸成功,即侧身睡在宋的身旁,对宋进行猥亵后离开。
犯罪嫌疑人张某的行为属于强奸罪的哪种形态?()A、犯罪的预备B、犯罪的未遂C、犯罪的中止D、犯罪的既遂2、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杀人罪,对甲应如何处理?()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D、直接驱逐出境3、我国刑法第13条“但是”,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4、张某(男,1989年1月1日出生)与李某(女,1989年10月5日出生)系同学,二人从2001年7月起开始谈恋爱。
刑法学综合试题(二)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按刑法规定,可以( )。
A.不再收监执行B.不再执行原判刑罚而犯罪仍然成立C.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D.战争结束后再处以刑罚2.丁某与史某到国营林场,将林场已采伐未来得及运出的木料用车偷运走,木料价值5000元,丁、史销赃得款3000元。
丁、史的行为是( )。
A.共同盗窃罪B.共同盗伐林木罪C.共同销赃罪D.共同盗窃罪和共同销赃罪3.农民梁某与本村现役军人王某的妻子齐某通奸,至齐怀孕。
齐怕众人知道难堪,遂自缢而死。
梁某的行为( )。
A.构成重婚罪B.构成破坏军婚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不构成犯罪4.某县民政局长挪用救灾款,用于个人经商,数额较大,其构成( )。
A.挪用资金罪B.挪用特定款物罪C.挪用公款罪D.职务侵占罪5.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属于( )。
A.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较为普遍地采用了相对确定法定刑,辅以少量的绝对确定法定刑6.安某虐待其10岁的继女玉某达3年之久。
某日,安又因琐事痛打玉,玉有反抗,安即拿起一根铁条向玉眼睛刺去,当场将玉右眼扎瞎。
对安的行为应定性为( )。
A.虐待罪B.故意重伤害罪C.虐待致人重伤D.虐待罪和故意伤害罪7.刑讯逼供罪与暴力取证罪的犯罪主体是()。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既可以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8.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并罚方法是( )。
A.先减后并B.限制加重C.先并后减D.绝对相加9.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
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半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
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B.犯罪预备C.犯意表示D.不构成犯罪10.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
刑法测试题 (2)
一、单选。
(40分)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刑法的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罪刑法定B主客观相一致C罪责刑相一致D刑法使用平等解析:无犯罪则无刑罚,无刑罚则无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2、①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的保护国民的人权。
②罪刑法定原则的理念和内容贯穿并规制求刑权、量刑权以及执行权,但并不包括制刑权。
③刑法分则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一立法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④个案裁判过程中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官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突破法律规定。
关于上述论断,下列哪一说法正确()A ①正确,②③④错误B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C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 ①②③④正确解析:A罪刑法定原则原则的本质是为了限制国家刑罚权,并保护公民的人权。
B罪刑法定原则贯穿于刑事立法司法的全过程,故不但规制求刑权、量刑权、执行权,也规制立法上的制刑权。
C空白罪状,是指条文没有直接地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而是指明确定该罪构成需要参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空白罪状是一种立法技术,空白罪状并不违发罪刑法定原则。
D从法理上说,不能违发是法律人的底线,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但是不能突破法律规定。
3、关于禁止溯及既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允许对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法禁止即未规定法定刑的行为科以刑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并不构成滥用国家刑罚权。
C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不影响实体问题,故允许事后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依据。
D继续犯的行为持续到新法生效期间,则不具有关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解析:A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法禁止说明该行为只是违法并不构成犯罪,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或许只是一般的违法治安处罚法。
故不得以事后的法律对该行为科以刑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将会增加构成犯罪的可能性,这属于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且内涵的减少就相当于外延的增加。
即犯罪构成要件的减少,打击犯罪的范围将会扩大。
《刑法学(2)》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3分,共21分)1.某甲意图杀死某乙,便在某乙值守的机床内安放了炸弹,致使某乙被炸成重伤,正在运行的机床设备等被炸毁,生产活动因而遭到严重破坏。
某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伤害罪B.爆炸罪C.破坏生产经营罪D.故意毁坏财物罪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在( )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A.1万元B.2万元C.5万元D.10万元3.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 )以上的,构成逃税罪。
A.5% B.10%C.15% D.20%4.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应当以( )定罪处罚。
A.伪证罪B.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C.假造国家机关公函罪D.保险诈骗罪5.刑讯逼供罪侵犯的对象是( )。
A.犯罪嫌疑人B.被告人C.刑事案件的证人D.普通公民6.盗伐林木罪侵犯的对象是( )。
A.国家、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B.他人所有的森林和其他林木C.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D.本单位、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和其他林木7.XXX偷割某铁路建设工地正准备架设的一段铁路通讯电缆线(价值余元)作为废品出售,获利500余元,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XXX的行为构成( )。
A.破坏交通设施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盗窃罪D.破坏生产经营罪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8.以罪名所包含的内容为依据,罪名可分为单一罪名、选择罪名与概括罪名。
9.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火车、汽车、电车、____、------等交通运输工具。
10.走私普通货物、物品,偷逃一一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____处罚。
刑法试题1-3
刑法试题1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刑法的解释按其效力可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文理解释E、论理解释2.按照中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均适用我国刑法的中国公民是()。
A.工人 B、军人C.因私出国的国家工作人员 D、国家工作人员E.因公出国的非国家工作人员3.我国刑法中属于限制责任能力的人有()。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C.精神正常时期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D、醉酒人E.限制刑事责任的障碍人4.下列犯罪,构成实质一罪的是()。
A.想象竞合犯 B、结果加重犯C.连续犯 D、继续犯E.结合犯5.剥夺政治权利包括()。
A.剥夺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B.剥夺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C.剥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剥夺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E.剥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6.下列行为中,构成职务侵占罪的有()。
A.某私营企业会计甲涂改帐目,偷拿自己经管的公司资金挥霍B.某国有公司会计涂改帐目,偷拿公司的钱C.某合资企业保管员深夜潜入本公司会计室,偷拿11000元D.合资企业业务员甲谎报单价,将货款占为己有7.下列行为中,构成绑架罪的有()。
A.为勒索财物,用暴力掳走他人B.出于政治目的,用麻醉方法掳走他人C.为要挟司法机关释放罪犯,乘人不备,将公安人员的幼子领走D.以出卖为目的,强行掳走某女8.哪些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可以成为洗钱罪的对象?()A.走私毒品罪 B.走私淫秽物品罪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制造毒品罪9.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有()。
A.某甲是某公司的技术人员,掌握着该公司大量的商业秘密,后从该公司辞职到了另一家公司,并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披露给另一家公司B.某甲从其所在的公司窃取了该公司的商业秘密C.某甲通过金钱利诱的方法获取了某公司的商业后进行使用,获取非法利益D.某甲从某乙处获取了一项技术成果,但其应知该项技术成果是某乙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他人的商业秘密而仍然使用10.下列行为中,构成放火罪的有()。
刑法在线测试题与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B)处罚.A、可以定罪B、不得定罪C、根据情形D、由法官裁定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C)相适应A、犯罪分子所犯罪行B、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C、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3、我国刑法总则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A)处罚原则A、轻重有别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人民代表裁定D、法官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D).A、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应新刑法.B、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C、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试用新刑法D、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改判决继续有效.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A)A、阶级性B、法律性C、道德性D、文化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ABCD)的法律规范的总和.A、规定犯罪B、刑事责任C、刑罚D、其它2、刑法基本原则有(ABC)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阶级性原则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ABC)A、定罪上一律平等B、量刑上一律平等C、行刑上一律平等4、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执行,但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ABC)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B、民族自制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制定由全国人大批准变通或者补充规定C、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行空器内犯罪.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ABC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错误2、无论我国还是外国公民再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错误3、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可以对在国外犯罪在我国境内被发现的外国人行使刑事管辖权.正确4、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5、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正确《刑法学》第02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D).A、国家公民B、国家财产C、私人财产D、社会关系2、甲侮辱乙后,乙因羞愤而自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直接结果B、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间接结果C、受到侮辱是间接结果死亡直接结果D、受到侮辱直接结果死亡间接是直接结果3、甲、乙两个青年在公共汽车上侮辱漫骂一位批评他们不遵守秩序的老人,致使老人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老人犯病死亡结果与甲、乙的侮辱行为二人有无因果关系.(B).A、没有B、有C、不好说D、4、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必须是(C)的有机统一A、主观要件B、客观要件C、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D、5、人们常说的思想犯是不是犯罪(B).A、是B、不是C、根据情况而定D、法官裁定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犯罪行为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有(ABC)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具有刑事违法性C、具有应受惩罚性D、具有反道德性2、抢劫罪必须是包括(ABCD)A、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B、抢了公私财务C、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主观上有抢劫的故意3、任何一个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有(ABCD)构成要件.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4、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有(ABC)A、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根据B、为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供标准C、为无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提供法律保障D、为法官办案难提供方便5、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ABC)A、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B、有助于准确定罪C、有助于正确量刑D、有助于惩治犯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正确2、犯罪分子的侵害社会的犯罪一定是物质的.错误3、思想无罪,言论可以有罪.正确4、犯罪是一种作为,不作为当然不能是犯罪.错误5、对被胁迫实施犯罪的人不追究刑事责任.错误《刑法学》第03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对年龄的规定(A)A、14周岁以下B、已满14不满16周岁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D、18周岁以下2、不适用死刑的年龄限制(C).A、不满14周岁B、不满16周岁C、不满18周岁D、没有限制3、我国判断能否预见的标准(C).A、客观标准说B、主观标准说C、以主观标准为根据、以客观标准作参考D、以上说法都不对4、甲想伤害乙,持刀向乙大腿扎了一刀,随即逃走,不料扎中乙的动脉血管,又因当时无人到场抢救,乙流血过多而死亡.甲负(C)A、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B、故意伤人罪刑事责任C、故意伤人致死罪刑事责任D、故意杀人既遂的罪刑事责任5、可能具备正当防卫的是(D)A、防卫挑拨B、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C、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D、制止不法侵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有关我国犯罪主体的论述正确的是(AC)A、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B、犯罪主体可以不是自然人C、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D、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可以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2、下面那些犯罪可以是单位犯罪(ABCDE).A、受贿罪B、行贿罪C、走私罪D、逃汇套汇罪E、投机倒把罪3、有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ABC)A、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B、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C、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相同D、损害不同4、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认为不是犯罪的有(AB)A、不可抗力事件B、意外事件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5、不适用于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的人群或职业(ABCD)A、参加战斗中的军人B、面对可能烧伤的消防队员C、载有乘客的民航客机发生故障时的机组人员D、治疗疾病时的医生和护士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正确2、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正确3、不处于发病期的精神病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则构成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正确4、聋哑人、盲人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的,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受刑罚处罚,但又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5、行为人误把白糖、碱面当作砒霜等毒药去毒杀人,应以犯罪未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正确《刑法学》第04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存在犯罪停止形态有可能的是(C)A、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疏忽大意犯罪2、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是(C)A、犯罪未遂B、犯罪终止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3、对从犯的刑事责任认定,我们通常采用(C)A、同等处罚说B、必减说C、得减说D、加重说4、自己伪造信用卡诈骗财务(C)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联络犯和组织犯是共同犯,帮助犯不是共同犯B、联络犯是共同犯,组织犯和帮助犯不是共同犯C、联络犯和帮助犯不是共同犯,组织犯是共同犯D、联络犯组织犯和帮助犯都是共同犯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共同犯罪行为可以是(ABC)A、共同的作为B、共同的不作为C、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D、二人以上过失犯罪2、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是(ABCDEF)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B、同时犯C、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罪过形式不同的D、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E、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F、事后同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3、不构成教唆犯的是(ABCD)A、被教唆人犯拒绝了教唆犯的教唆B、被教唆当时接受了教唆,但随后又打消犯意,没有进行犯罪活动C、被教唆人当时接受了教唆犯关于犯某种罪的教唆,但实际上他所犯的不是教唆犯所教唆的罪D、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4、连续犯的要件有(ABCD)A、必须实施性质相同的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B、数个行为必须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C、性质相同、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必须具有连续性D、数个性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5、牵连犯的要件有(ABCD)A、牵连犯是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B、牵连犯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行为C、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D、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客关原因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错误2、犯罪既邃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正确3、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终止.正确4、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正确5、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正确《刑法学》第05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罚的制定是由(D)指定的.A、最高人民法院B、国务院C、司法部D、全国人大2、判处罚金,应当根据(C)决定罚金数额.A、损坏金额B、物品价值C、犯罪情节D、犯罪认识态度3、罚金数额不多或者虽然较多但交纳不困难的,应(C).A、强制交纳B、随时交纳C、一次或者分期交纳D、减少或者免除交纳4、刑事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关系(D).A、都是由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组织给予的B、都是行政机关给予的C、刑事处罚是由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单位给予的,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给予的D、刑事处罚是由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是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组织给予的5、什么是量刑适当的首要根据(D).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C、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D、犯罪的事实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管制的特点(ACD)A、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B、限制犯罪分子一定的自由C、对犯罪分子自由的限制具有一定的自由D、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2、拘役的特点(ABCD)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剥夺自由的期限较短C、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D、享受一定的待遇3、有期徒刑的特点(ABCD)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具有一定的期限C、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D、强迫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4、罚金和行政罚款区别正确的有(ABCD)A、罚金实行罚方法,罚款是行政处罚B、罚金适用于犯罪分子,罚款适用于一般违法分子C、适用机关不同D、适用法律根据不同5、下面那些犯罪可以有可能适用于剥夺政治权利(ABCD).A、严重犯罪B、较轻犯罪C、危害国家安全罪D、普通刑事犯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正确2、拘役和有期徒刑执行的机关不同.正确3、只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错误4、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正确5、当犯罪人被法院一审依法判决后,应立即执行.错误《刑法学》第06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间谍罪侵犯的主观方面是(A)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2、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A)A、一般主体B、特殊主体C、自然人D、共同主体3、重大责任事故罪是(A)A、结果犯B、行为犯C、举动犯D、危险犯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受贿财物,是指(A)A、财产性利益B、财产C、利益D、实物5、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有几个量刑档次(C)A、1B、2C、3D、4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交通肇事罪按照我国现有刑法规定,分为(ABC)A、普通肇事B、肇事逃逸C、逃逸致人死亡D、酒驾重罚2、刑法理论将罪状划分为(ABCD)A、叙明罪状B、简单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3、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体有(AB)A、一般主体B、特殊主体C、单位D、自然人4、交通肇事罪与一般交通事故的区别在于(ABC)A、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B、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C、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直接财产损失无力赔偿数额30万元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D、酒后开车的5、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AB)A、间谍罪B、分裂国家罪C、恐怖活动罪D、爆炸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反革命罪后来演变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正确2、重大责任事故罪只能是过失正确3、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特别指国家工作人员之外的人员正确4、14周岁的王某能否是交通肇事罪主体?错误5、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不是世界通行的做法正确。
刑法(二) 易考通习题册
试卷号2108 刑法学(2)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中目前存在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罪名是(B)A.绑架罪B.劫持航空器罪C.故意杀人罪D.抢劫罪2、拐卖妇女、儿童罪属于(B)A.学理罪名B.选择罪名C.单一罪名D.不确定罪名3、《刑法》第287条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属于(D)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4、《刑法》第133条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第285条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属于(C)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5、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模式基本为(C)A.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和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6、我国刑法分则对10大类犯罪进行排列,主要是以(C)为依据。
A.与刑法总则的密切程度B.习惯排列C.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D.刑罚轻重程度7、建立我国刑罚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B)A.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8、我国《刑罚》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本条的罪状形式是(A)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9、我国《刑法》第177条之一第2款规定:“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本款规定属于(D)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宣告刑D.援引法定刑10、刑法第260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该款的罪状属于下列哪一罪状?(C)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引证罪状D.空白罪状11、“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属于下列哪一罪名?(B)A.单一罪名B.选择罪名C.类罪名D.概括罪名12、关于法定刑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A.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五种主刑和三种附加刑B.可以选择的刑罚方法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C.我国刑法分则存在绝对确定的法定刑D.法定刑不同于宣告刑,在立法时即已确定13、“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属于下列哪一罪名?(B)A.单一罪名B.选择罪名C.类罪名D.概括罪名14、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其子开办公司筹措资金,应外国人乙的要求,潜入单位保密室,将一件国家机密级文件复印后出卖给乙。
201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及答案(2)
2019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题及答案(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
A.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
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B.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
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
”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C.黄某向检察机关投寄诬告信,捏造马某贪污国家财产5万元的事实,后惧怕承担法律责任,遂在检察机关立案追究前撤回控告D.刘某夜间潜入某妇女房内企图实施****,他摸索着往该妇女床前走时不慎踢响地上脸盆。
该妇女惊醒后大呼有贼,刘某害怕,迅速逃离参考答案:ABCD2、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能够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教唆未遂”。
大家能够根据对29条第2款的理解,来判断下列哪种情形里,甲某属于教唆未遂,且应按照29条第2款处理:()A.甲某告诉乙,说看见丙某和乙妻有染,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答应下来,却不什么也没做。
B.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的一位姑娘,但姑娘却对丙某情有独钟,甲某教唆乙某杀害丙某,乙某表示接受并当晚磨了菜刀,但因乙某在晚上磨刀的声音太吵,被周围的革命群众即时报警,第二天刚一出门即被警察抓获。
C.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本地的一位姑娘,丙某每天前往姑娘家献殷勤,乙某非常气愤,于是甲某教唆乙某去敲断丙某的腿,乙某接受教唆并着手实行对丙某的伤害,但是遭到丙某的激烈反抗,乙某一怒之下竟将丙某杀死。
D.乙某、丙某是邻居,两人同时爱上了外地的一位姑娘,但姑娘却对丙某情有独钟,姑娘每天都会给丙某寄一封情书,乙某非常嫉妒。
于是甲某教唆乙某,每天把姑娘寄到丙某家信箱里的情书撕掉,乙某认为这样做不厚道,拒绝了。
参考答案:AB3、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人犯罪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某打算叛逃国外,一日傍晚,甲某怀揣机密文件朝国境线跑去,被边防战士即时发现,在甲某距国境三米远处,抓获了甲某。
刑法测试题
刑法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在行为时没有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C. 行为人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D. 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3. 以下哪项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过失犯罪”?A. 酒后驾车导致交通事故B. 故意杀人C. 故意放火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4. 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所有以上情况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以上都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7.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8.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不构成犯罪。
()9.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在完成之前自行停止。
()10.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刑法中“共同犯罪”的定义及其特点。
12. 简述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条件。
13. 简述刑法中“紧急避险”的条件。
14. 简述刑法中“自首”的定义及其法律效果。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张三在一次聚会中,因酒后失控,殴打了李四,造成李四轻伤。
请分析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16. 王五是一名公司会计,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了公司资金10万元用于个人投资。
后因投资失败,无法归还。
请分析王五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2_真题-无答案
专业基础课-刑法学-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 )。
A.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先执行罚金,剩余部分再支付民事赔偿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剩余部分再执行罚金C.以犯罪分子的财产为限,民事赔偿和罚金各占50%D.先执行罚金,民事赔偿部分暂缓支付2.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 D.是犯罪但应免除处罚3. 易某持枪抢劫开车的甲,强行抢走手机后下车逃跑。
甲立即开车追赶,在易某往前跑了100米处将其腿撞骨折并夺回手机。
关于甲的行为的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被害人承诺 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4. 王某盗窃正在使用的汽车的轮胎,数额不大,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刘某盗窃轮胎厂准备出厂的轮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
王某、刘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B.犯罪对象本身性质不同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5.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 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6. 甲意欲抢劫银行,在去银行途中,因违章乱穿马路,被车撞伤,其处于抢劫的( )形态。
A.犯意表示 B.犯罪预备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7. 把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的标准是( )。
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分工B.按照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犯罪分工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8. 因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行为有( )。
A.假想防卫 B.事前防卫C.防卫过当 D.相互的非法侵害9. 某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刑法-2_真题-无答案
刑法-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 甲骑电动摩托车违章撞伤乙,造成乙手臂骨折。
甲送乙到医院治疗,由于护士的疏忽导致乙因药物过敏而死。
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而言属于:______A.意外事件 B.交通肇事罪 C.过失杀人罪 D.过失伤害罪2. 甲与乙是邻居,因生活上的纠纷发生口角,甲情绪很激动,声称不让乙好活,并立刻去小卖部买了一把水果刀,乙担心甲会加害自己,便在甲回来的路上打伤甲,导致甲手臂和腿骨骨折,一个多月没法行走。
对乙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______A.正当防卫 B.假想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伤害3. 甲在行走时突然听到有人惊呼“杀人了,快跑”,甲来不及细想,慌忙跑向路旁胡同,不料撞倒一个轮椅上的老人,造成老人腿部骨折。
后发现只是小孩子在做游戏时喊叫。
则甲的行为应定性为:______A.防卫过当 B.紧急避险 C.假想避险 D.避险过当4. 民警甲在夜间巡逻期间,见一货车停放在路边,但是驾驶室内并没有人,甲觉得可疑便上车去搜查。
恰好货车司机乙回来,因为夜黑没有看清甲的警服,误以为是偷车的,便手持木棒向其挥过去喝令甲下车。
甲却误以为乙是犯罪分子偷袭,情急之下开枪将乙打死。
下列选项中,对民警甲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______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假想防卫5. 下列属于正当防卫的是:______A.架设电网等“防盗”致人死亡 B.两人斗殴过程中甲求饶,乙继续侵害将甲打成重伤 C.甲挑衅乙不敢打自己,乙遂殴打甲,甲反抗将乙打成重伤 D.甲凌晨闯入女工宿舍,并殴打女工乙,乙遂用水果刀划伤甲6.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
甲的行为属于:______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7. 某夜,A潜入一住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A成立盗窃罪的未遂 B.A成立盗窃罪的既遂 C.A成立盗窃罪的中止 D.A成立盗窃罪的预备8. 某夜,A潜入室内实施盗窃,结果发现是本单位同事家,于是放弃了盗窃的念头。
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练习题(十三)——刑法(2)
刑法(2)101、许某明知其弟犯了强奸罪,不仅没向公安机关报案,反而在公安机关抓捕时,给其弟2000元路费让其弟逃跑。
许某的行为()。
A.构成包庇罪B.构成窝藏罪C.构成妨害公务罪D.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102、下列行为不构成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是()。
A.司法工作人员甲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的严重后果B.辩护人乙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国家秘密公开传播C.诉讼代理人丙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严重后果D.原告丁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后果严重【正确答案:】B103、具有下列情形,并且毒品犯罪嫌疑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推定其“明知”的是()。
A.甲经过海关时,以假报、隐匿等蒙蔽手段逃避检查B.民警在犯罪嫌疑人乙家的院落中查出藏有毒品C.犯罪嫌疑人丙持有毒品D.毒品包装物上留下的指纹与犯罪嫌疑人丁的比对一致【正确答案:】A104、甲作为保险事故鉴定人,为乙能够顺利骗取保险金,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应当认定为()。
A.保险诈骗罪的共犯B.伪证罪C.诈骗罪的共犯D.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正确答案:】A105、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了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了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B.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C.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D.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正确答案:】A106、赵某发现邻居吴某偷了同村杜某家的电视机、手提电脑等价值约1万元的财物,但未予检举。
赵某()。
A.构成包庇罪B.构成伪证罪C.不构成犯罪D.构成共同犯罪【正确答案:】C107、律师甲在代理一起民事诉讼案件时编造了一份对自己代理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虚假证言,指使证人李某背熟以后向法庭陈述,致使本该败诉的己方当事人因此而胜诉。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2.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A. 犯罪的动机B. 犯罪的行为C. 犯罪的目的D. 犯罪的结果3.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持怀疑态度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完全无知4.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轻伤B.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重伤C.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死亡D.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但乙并未受伤5. 我国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是指:A. 对犯罪行为进行加重处罚B. 对犯罪行为进行减轻处罚C. 对犯罪行为进行普通处罚D. 对犯罪行为不予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故意杀人D. 虐待家庭成员7.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8.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得已而伤害他人B.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C. 为了保护他人生命,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D.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9.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于:A. 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人B. 犯罪情节较重的犯罪人C.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人D. 犯罪情节轻微的犯罪人10.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互不知情C. 两人以上事先通谋,共同实施犯罪行为D.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事先没有通谋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1.关于刑法时间效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997年刑法实施之前犯罪,前罪判处的刑罚已经执行完毕,1997年10月1日以后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新刑法的规定B.行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犯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后,行为人逃避侦查的,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适用旧刑法规定C.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的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适用旧刑法规定D.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缓刑考验期间又犯新罪,应适用新刑法规定,撤销缓刑正确答案:A,B,D解析: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时间效力的司法解释。
C选项应适用刑法第68条的规定。
知识模块:刑法2.下列哪些行为适用我国刑法?( )A.甲为继承叔叔的遗产,将拌有毒物的食品从我国邮往美国,将在美国的叔叔毒死B.朝鲜公民甲在该国境内向我边民开枪,造成我国境内的边民死亡C.法国人甲在搭乘我国远洋轮船途中,将一名巴西籍船员杀死D.中国公民甲在中国驻印度使馆办理护照延期时,盗窃前来办事的越南人美金1万元正确答案:A,B,C,D解析:参见刑法第6、7条。
知识模块:刑法3.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对下列哪些犯罪享有管辖权?( )A.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且法律对该犯罪没有特别规定B.发生在行使或停泊于境外的我国交通工具内的犯罪C.我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的犯罪D.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但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正确答案:A,C解析:交通工具的涵义远远超出刑法第6条所规定的“船舶或者航空器”。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犯罪构成)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不作为犯罪表述正确的是:( )A.甲、乙是夫妻,但封建思想严重,在乙产下一女婴后,二人商定趁凌晨无人之机将女婴送至福利院门口后逃脱,女婴因被护士发现而幸免于死。
因甲、乙二人是以积极的身体动作将女婴抛弃,故不属于不作为犯罪B.丙为某国有大型企业董事长,丙在代表本企业赴美国贸易谈判中接受大量高档物品,归国后丙将之直接带回家中隐藏,丙不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C.丁系某特大恐怖、故意杀人犯罪唯一的目击证人,由于丁担心遭恐怖组织报复拒绝作证导致案件无法起诉,丁构成不作为犯罪D.戊为某大型宾馆锅炉工,某日适逢家中来客陪酒过量,当晚,戊在值班期间独自一人值守时睡着而未及时加水,导致锅炉爆炸,戊构成不作为的过失犯罪正确答案:D解析:选项A,错误,属于不作为犯罪,没有履行抚养义务。
选项B,错误,从事公务活动时接收的物品应当上交而没有上交,丙属于不作为的贪污罪。
选项C,错误,在我国现阶段,证人不出庭作证,不构成犯罪。
选项D,正确,职务、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没有履行就会构成不作为犯罪。
知识模块:刑法2.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
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需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
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正确答案:C解析:刑法通说认为,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2)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2)1. 下列关于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的处罚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B.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 对于教唆犯,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D. 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刑罚处罚原则。
A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中应当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包括:(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6)未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7)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8)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故A项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刑法》第二十八条对胁从犯的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当选。
C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故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即首要分子要对他所组织、领导的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
确立这一原则,是因为首要分子是犯罪集团中出谋划策,计划安排犯罪,指挥其他集团成员实施犯罪活动的人,因此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都在首要分子的主观犯罪故意之中,也都是在他的组织、领导、指挥之下实施的,理应对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
(40分)1、“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刑法的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罪刑法定B主客观相一致C罪责刑相一致D刑法使用平等解析:无犯罪则无刑罚,无刑罚则无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2、①罪刑法定原则的本质是通过限制国家刑罚权,更好的保护国民的人权。
②罪刑法定原则的理念和容贯穿并规制求刑权、量刑权以及执行权,但并不包括制刑权。
③刑法分则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一立法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④个案裁判过程中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法官可以在合理围突破法律规定。
关于上述论断,下列哪一说确()A ①正确,②③④错误B ①②正确,③④错误C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D ①②③④正确解析:A罪刑法定原则原则的本质是为了限制国家刑罚权,并保护公民的人权。
B罪刑法定原则贯穿于刑事立法司法的全过程,故不但规制求刑权、量刑权、执行权,也规制立法上的制刑权。
C空白罪状,是指条文没有直接地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而是指明确定该罪构成需要参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空白罪状是一种立法技术,空白罪状并不违发罪刑法定原则。
D从法理上说,不能违发是法律人的底线,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但是不能突破法律规定。
3、关于禁止溯及既往,下列说确的是()A允许对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法禁止即未规定法定刑的行为科以刑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并不构成滥用国家刑罚权。
C改变刑事证据规则,不影响实体问题,故允许事后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依据。
D继续犯的行为持续到新法生效期间,则不具有关于刑法溯及力的问题。
解析:A行为时虽有法律禁止但并未以刑法禁止说明该行为只是并不构成犯罪,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或许只是一般的治安处罚法。
故不得以事后的法律对该行为科以刑罚。
B事后减少犯罪构成要件将会增加构成犯罪的可能性,这属于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且涵的减少就相当于外延的增加。
即犯罪构成要件的减少,打击犯罪的围将会扩大。
故该行为构成滥用国家刑罚权。
C改变证据规则是影响实体犯罪构成认定的,以较少的证据作为定罪依据是不利于行为人的表现,故该项错误D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一直持续存在的犯罪,如果该行为一直持续到新法生效期间,那么该犯罪本来就发生在新法生效期,当然应该用新法,不存在新旧法适用问题4、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在国外某到中国界实施绑架行为,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犯罪有刑事管辖权。
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E国境之后,因争抢座位,F国的汤姆一诺之下杀死了G国的杰明。
对汤姆的杀人行为不适用中国刑法。
C中国法院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对劫持航空器的丙行使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D外国人丁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犯罪的,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解析:A在共同犯罪中只要共同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就属于犯罪的在我国,我国对全案具有管辖权,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而共同犯罪行为不仅包括实行行为,还包括行为、帮助行为。
此外,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中,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地或者可能结果发生地在我国,也属于犯罪地在我国,我国对该案具有管辖权,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B旗国主义规定的交通工具仅限于船舶或者航空器,不包括长途汽产,而本案发生在我国领域外,不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本案的犯罪人不是中国人,不适用属人原则;本案被侵犯的法益不涉及我国,不适用保护原则;本案也不属于国际公约规定的普遍管辖的犯罪,所以,我国对本案不具有管辖权。
C国际公约规定的犯罪,国际公约并没有规定法定刑,所以不能直接适用国际公约定罪处罚。
在国际私法上我们会学到除民商事条约外,国际条约一般要求转化为国法,再行适用,这叫转化适用原则。
所以,依据普遍原则管辖的国际犯罪,定罪量刑的依据也只能是我国刑法。
D适用保护管辖原则除了要求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侵犯我国国家法益或公民法益外,还有两个要求,一个是重罪规则即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双重犯罪规则即我国和犯罪行为发生地所在国都认为是犯罪。
所以本选项说即使按照中国刑法的规定,该罪的刑为3最低年以上有期徒刑,也可能不适用中国刑法。
是正确的。
5、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刑法的解释结论应以立法者原意或者立法本意为准。
B当刑法的解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或者学说时,应当按照有利于行为人的角度解释刑法。
C文理解释在刑法的解释体系里具有始终的优先性。
D对同一法律条文中的同一词语即进行文理解释又进行论理解释,并不矛盾。
解析:A法律一旦制定出来将脱离立法者而成为独立的作品,法律的解释应以个案的公平正义为最高目标。
而不是去需求立法者的愿意或者本意,而且也很难寻求到B证据不足时采用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这是指在关于事实认定方面。
而在法律解释上并不存在此原则C法律的解释应以个案的公平正义为最高目标,文理解释只是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D对同一法律条文只能采用一种解释方法,但可以采取不同的解释理由,故D正确6、关于危害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误将白糖当做毒药投放于乙的水杯,乙喝后安然无恙,甲的行为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B甲对乙有仇,意欲杀死乙。
甲仿照乙的模样捏笑面人,并写上乙的名字,在小面人上扎针并诅咒乙出车祸死亡,到第30天的时候乙果然因车祸死亡。
甲的行为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C村长甲号召村民在雷雨天抢救地里的庄稼,村民乙因之被雷电,甲的行为虽不成立故意伤人罪,但成立过失致人死亡。
D甲深夜驾车经过山区偏僻路段,将路边受伤者转移到高速公路服务站门口离去,但乙因无人救助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解析:A误将白糖当作毒药毒人,属于手段不能犯。
该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法益的可能性,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B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法益的行为,该行为属于迷信行为,不具有侵犯法益可能性C乙是被雷电劈死的,村长并没有实施危害行为,所以不构成任何犯罪D甲将伤者移至服务站,该行为增加了伤者被救助的可能性,所以根本不具有增加侵犯法益的可能性。
而甲对伤者也没有救助的义务,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即甲根本没有危害行为。
更谈不因果关系7、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将自己的的匕首递给乙观看,乙却持刀将旁边的丙刺成重伤,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B甲男假装熟睡,任由邻居家的幼女对自己实施猥亵行为而不予制止,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C甲乙签订协议,约定“在乙外出期间由甲照顾乙的婴儿一个月,乙支付报酬3000元”。
但乙一直未归,甲不在照顾婴儿,致使婴儿死亡,甲成立不作为犯罪。
D甲跳入水中救助落水人员,游近后发现是情敌乙,于是又游了回来,乙在绝望中死亡,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解析:不作为犯罪需要有作为义务,行为人违反作为义务应该作为而不作为,才会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危害行为。
选项A甲对乙的杀人行为不具有阻止义务,故甲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选项B甲具有保护脆弱法益的作为义务,应当作为而不作为,所以构成不作为犯罪。
C选项虽然合同义务已到期,但甲还具有对脆弱法益的救助义务,故甲的不作为构成不作为方式的危害行为。
选项D甲对落水人员不具有救助义务,没有作为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8、甲男在一偏僻处看见同事乙女,顿生歹念。
甲用毛巾遮住自己的脸,将以乙按到在地欲施强暴。
乙奋力反抗,在反抗过程中将甲的毛巾扯下。
甲见事迹败露便跪地求饶请求宽恕,甲的行为构成()A犯罪预备 B犯罪预备阶段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解析:甲将乙按倒在地说明已经实行了强奸罪的实行行为,乙扯掉甲的面巾认出了甲,但对于一般同事甲还能进行强奸行为,甲没有继续,而是求饶。
属于能而不欲,构成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9、甲发现某是寡妇,一人独居,欲入室抢劫,敲门后却出来一个彪形大汉,赶忙说对不起。
但彪形大汉感觉形迹可疑将其扭送至派出所。
方某的行为构成()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无罪解析:抢劫罪的实行行为是使用暴力压制法抗强行取财。
甲敲门的行为只是抢劫罪的预备行为,甲在犯罪预备阶段被人扭送派出所,构成犯罪预备阶段的未遂即犯罪预备10、朱某因婚外恋欲杀死妻子,某日晨,朱某再给妻子炸油饼的时候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敌敌畏。
朱某为防止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达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
不料妻子提前下班将孩子接回,并一起吃饼中毒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确()A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疏忽大意的过失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于自信的过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解析: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到而没有预见到,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到了,但是有所凭借自信危害结果不会发生。
朱某已经预见到了孩子可能吃毒餅,但是把孩子送去了幼儿园,凭借此,他自信危害结果不会发生。
所以本题选C11、关于过失犯罪的论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罪B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C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成立过失犯罪D过失犯罪也具有不同的犯罪停止形态解析:A选项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说明在我国过失犯罪必须要求发生实害结果。
B选项,过失与故意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位阶关系,即故意是比过失更严重的责任形态,对于同一事实,过失成立犯罪故意更成立犯罪。
所以说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
C选项,危害结果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属于行为人的直接追求或者放任的结果,属于直接故意或简直故意,故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成立过失犯罪论断正确。
D选项,犯罪的停止形态全称叫做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所以过失犯罪不讨论犯罪停止形态。
且过失犯罪一定要求具有危害结果,即过失犯罪只具有既遂形态。
12、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恶意透支信用卡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乙的行为造成了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
C丙男(25岁)明知女只有13岁而追求,并在其同意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
丙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D警察丁丢失枪支后不报告,清洁工捡到后立即上交,丁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解析:A选项,信用卡本身就具有透支的功能,对于行为人恶意透支的情形,只有经过发卡银行二次以上催收,三个月仍不归还的才能认定为发生了危害结果。
B选项,拐骗儿童罪的法益是儿童在本来生活场所的生活状态和监护人对儿童的监护状态。
乙诱骗5岁儿童离开福利院已经造成危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