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围头湾填海造陆危害分析
围填海的利与弊
围填海的利与弊---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分析填海是指因为土地使用出现紧张或者因需配合规划等原因而需要将海岸线向前推,用人[]1:第一次是1949工建设的方式扩充土地面积。
历史上我国曾经经历了3次大的围填海热潮年至20世纪60年代。
在这一时期,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我国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盐场分布,初期围海晒盐成为沿海滩涂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盐业加工的重要方式。
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这一时期的围填海项目主要应用于围垦沿海滩涂扩展农业用地。
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海产养殖在这一阶段发展尤为迅速,表现之一是围海养殖热潮的兴起。
[]2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希望。
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都在向海洋要土地,围填海开发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压力的日益增大,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海洋进行围垦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纵观国内外围填海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围填海造地有利也有弊。
利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而弊主要体现在自然和生态环境方面,累积性负面影响更集中表现在资源影响上。
[]42-围填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弊的一面:(1)围填海工程降低了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围填海后使得海洋潮差变小,潮汐的冲涮能力降低,港湾内纳潮量减少,湾内水交换能力变差,使得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下降,削弱了海水净化纳污能力,加剧海水富营养化风险,增加大规模赤潮事件发生概率。
沿海沼泽地、珊瑚礁、上升流与红树林并称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它们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海水和预防病毒的作用。
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围垦、填海、筑坝、取沙、造塘、建港和石油开采等工程,造成河道港湾淤塞,滩涂湿地面积锐减,致使沿海滩涂生态环境恶化,工程完工后没有采取相应的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及办法,再加上海洋捕捞过度、大量陆源污染物未达标排放等因素,致使渔业资源萎缩,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福建省围海造地的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
福建省围海造田现状 “ 八山一 福建省人多地少, 山地多耕地少, 土地利用为
水一分田 ” 的格局。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也 沿海地区甚至不 日趋紧张。 目前人均耕地只有 ’( ’"./0& , 足于 ’( ’&/0& ,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也远落后于联合国粮农 组织认定的警戒线水平之下。 因此, 用地矛盾加剧, 耕地明 显减少, 土地占补失调, 后备资源贫乏的局面始终是制约福 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台湾海屿西岸, 海域面积有 比福 建省陆域面 积大 !( 4 2 !’) 30& ; 海岸线 !"( 1 2 !’) 30& , 居全国第三位; 沿海岛屿 !)’’ 多个, 居全国 长达 ""&)30, 第二位; 港湾 !&4 个; 浅海面积约 )!( " 2 !’) /0& , 滩涂面积 约 &’ 2 !’) /0& ; 有海洋生物 "’’’ 余种, 其中鱼类 .4’ 多种; 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 人均占有量为全国之最。 如此丰 厚的海洋资源优势为福建省发展为海洋大省提供了良好条 件。 基于福建省土地资源少的现状, 福建省围海造田自新中 “九五 ” 国成立以来始终没有停止过。 期间, 福建省政府就提 “十五” 期 出 了 !’ 年 围 海 造 地 "( " 2 !’ /0 的 规 划 目 标 。
%&’()*+* ,- .&/+0,&12&3’( 415’63 ’&7 830’329) ’:,;3 <,02*=,02 >26(’1’3+,& +& <;?+’& @0,/+&62
围海造陆利弊分析
“今天疯狂填海,明天高价还海”
• 围海造陆的危害: • 围海造田虽然短期解决了土地紧张问题, 但是,围海造田将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拉 直”,成片的红树林、滩涂等自然湿地被 破坏。表面上看,围海造地可能会带来一 些短期效益,但是,长此以往,却会带来 湿地消失,加重旱情;生物多样性降低, 渔业资源减少;诱发洪灾;加重赤潮危害; 改变自然景观等多种自然灾害。“生态功 能没有了,人类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也 无法保障。
具体例子
• 舟山市由于围海造陆,海水终年浑黄不堪,航道 淤积日渐严重。 • 又由于海洋环境不断恶化,渔业资源急剧衰退 • 广东的汕头港的航道因其内湾历年实施围海造陆 而逐渐淤浅,仅上世纪从50年代到80年代汕头湾 就被围去近70平方公里,导致了纳潮量由1956年 的2.96亿立方米税减到80年代的1.5亿立方米,致 使湾口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并淤浅。后来耗巨 资修建外导流堤仍见效不大,万吨海轮进出汕头 港受航道水深的限制,近年不得不在湾口外另寻 广澳湾作为新的深水港。
• 不合理的围海造陆,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环 境,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 造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不少海湾 的自然环境因不合理的围海造陆活动而改 变,严重损害了其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 导致原有生物群落结构的破坏和物种的减 少。例如,北海由于填海建港,填海造地、 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 浅滩消失,海岸的天然程度降低,损害生 物的生态环境,使海洋渔获量减少,物种 也减少很多。
“靠海吃海”不是出路
• 韩国,有一个庞大的围海造陆工程—新万 金计划,新万金项目自动工至今,已历时 12年,其间经历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 和卢武铉四任总统领导的政府,先后投入1 万多亿韩元(1美元约合1180韩元)。随着 工程总量已完成过半,伴随而来的是政界 的唏嘘,民间的抗议,世界三大环保团体 之一的“地球之友”国际总部主席纳巴鲁 也曾赶到汉城要求新万金项目停工,最近, 韩国汉城行政法院接受环保团体的诉状, 裁定新万金围海造田工程停工。
围填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影响及保护建议
围填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影响及保护建议发布时间:2021-07-27T15:57:22.84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周高锐[导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开展大规模围填海项目建设。
三亚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海南三亚 572000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开展大规模围填海项目建设。
本文分析围填海项目建设产生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水文动力、水质、沉积物等环境影响,并充分从科研、施工和监管的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今后围填海项目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的重点将在施工阶段和后期的海洋环境修复工作。
关键词:围填海、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环境保护、监管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导致沿海地区土地资源逐渐匮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不断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把目标转向了海洋,兴起新一轮的围填海热潮。
随着围填海范围和规模不断的扩大,人类工程活动对海洋的环境影响进一步加深,围填海给沿海城市带来大量土地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引发各类环境和生态问题。
我国原有1.8万km长的大陆自然岸线,大规模围海造地后,目前,我国自然岸线保有率不足50%,岸线资源的严重破坏,使得近岸潮间带生物大量消失,渔业资源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逐年锐减,近岸珊瑚礁、红树林等生态系统逐渐消亡1。
如何科学规划、适度围填海,同时确保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在发展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1、围填海项目建设主要环境影响 1.1、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围填海项目永久占用海床底土及生物资源空间、围填海工程引起的泥沙淤积变化、填海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水质变化等造成底栖生物、鱼卵、仔稚鱼、游泳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珊瑚礁等损失。
围填海活动的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影响及对策建议
围填海活动的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影响及对策建议身份证号:******************山东青岛266555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凸显优势,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诸多关注。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海洋开发和利用为基础,随着海洋开发热潮的到来,海洋工程建设也逐渐增多。
但在建设初期由于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对海洋工程建设的管理不到位,以及对海洋工程污染损害疏于防治,致使海洋工程建设出现较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乱填海、炸岛、填岛、建设连岛大坝、违法设置排污口等。
目前在海洋工程污染海洋环境及资源案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相关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围填海;海洋环境;生物资源引言海洋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但随着海事活动日益频繁,海洋环境正发生改变。
因此,为保持良好海洋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加强海洋环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一,海洋环境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蕴含丰富资源供人类生产生活。
但由于部分民众法律、生态意识薄弱,在从事海洋活动不重视环境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洋环境,且由于海洋污染扩散快、持续性强、危害性大,影响了海洋生态和人类生活。
基于此,我国政府应着力加强海洋环境防治工作。
其二,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一些海域出现劣四类水质,个别点位总磷、氨氮、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超标,虽然从总体上我国海洋环境持续向好,但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因此,我国政府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不容松懈。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由于海洋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海洋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外部性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海洋环境规制予以解决。
环境规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国家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补偿论”认为,海洋环境规制通过制定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对海洋污染治理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能够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海洋产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进而促进海洋环境治理。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摘要】围填海是一种在海岸线上填加土石或垃圾,形成陆地的行为。
这一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沿海生物多样性和破坏海岸线生态景观等问题。
目前围填海的监管现状存在着一些不足,监管不严、执法不力等问题普遍存在。
有必要加强对围填海的监管,并提出一些建议,如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力度、加大处罚力度等措施。
只有加强对围填海的监管,才能有效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在未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行动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们应该赋予监管机构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共同努力保护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关键词】围填海、生态环境、监管、问题、影响、分析、建议、执行、措施、总结、展望、未来、提出、背景介绍、监管现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围填海是指利用砂石、土地等填海造地或者将海湾内未利用的滩涂填平,使原本的海域变成陆地。
这一行为对于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围填海行为频繁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围填海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行为,它会破坏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海洋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对围填海行为的监管和控制变得至关重要。
围填海不仅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问题,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必须对围填海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管理,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1.2 问题提出围填海是指通过填海造地或围海造田的方式,将海域陆地化以满足经济发展或城市扩张的需求。
围填海在迅速推进的过程中,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围填海过程中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海洋生物栖息地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甚至可能导致某些珍稀生物灭绝。
填海造地会导致海水污染、资源消耗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进一步威胁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1围填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11近岸海域水文动力环境改变围填海项目建设是要按照“先围后填”的原则,通过在工程外围修建海堤、围堤、护岸等永久性水中构筑物将填筑区域与海相隔,然后通过推填、吹填等方式形成陆域。
新建的海堤、围堤、护岸一般即为新形成的海岸线,此类岸线多为笔直或呈弧形,与原有自然岸线相差较大,邻近海域的潮汐、波浪都将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区域的水动力、泥沙冲淤、地形地貌等。
如郭伟等[6]发现经过20年的围填海,到2000年深圳西部海岸滩槽演变剧烈,伶仃洋海岸地区纳潮量减少20%~30%,深圳湾纳潮量减少15.6%,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影响;大连市于普兰店湾、复州湾和大窑湾内部进行大面积围填,使得水动力条件不断减弱,海域淤积严重,进而丧失海湾属性[7];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开发直接改变了海域潮流运动特性和水动力条件,大大减少海域纳潮面积,出现明显的淤积现象。
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甚至可能影响到项目所在海湾的纳潮量和防洪排涝,对沿海城市处理风暴潮和内涝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产生风险隐患。
12沿岸海域生态系统受损围填海占用的是海洋空间,是将海洋变成了陆地,作为海洋的“原住民”———海洋生物所受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破坏,迫使游泳动物举家搬迁,浮游动植物随波逐流,潮间带和潮下带底栖生物大部分遭遇灭顶之灾,红树林、芦苇等环境敏感湿地植物被砍伐填埋,从而丧失了生态调节功能,区域生物的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都将随之改变、演替[9],这种变化和影响会通过生态链、食物链逐渐延伸到沿海陆地生态系统、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和沿岸浅海生态系统,而且其影响程度和结果都是不可测的。
如胶州湾沧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从60年代的141种锐减到90年代的不到10种,且在2007年的海洋生态系统评价中被评为亚健康。
13滨海湿地生态和景观破坏滨海湿地除了在净化海洋、降低海洋污染、防治海岸侵蚀方面有重要作用外,芦苇、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也可为丹顶鹤、白鹭和黑嘴鸥等多种珍稀鸟类提供栖息、繁殖地及迁徙的中转地,独特的、优美的滨海景致和自然风光,也是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自然、促进身心健康的首选。
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围海造陆是一种人为干预的工程,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将海洋的一部分变成陆地。
这种工程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1.生态系统破坏:围海造陆通常需要填海造地,这可能导致对原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填海区域原本是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填海改造后可能造成物种丧失、生态系统的破碎化以及珊瑚礁、湿地等栖息地的丧失。
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负面的影响。
2.潮汐和海洋动力变化:围海造陆可能改变海洋及周边地区的潮汐和海洋流动模式。
填海后的陆地将改变水文循环和水流路径,从而影响水域的潮汐动力学和洪水的传导。
这可能导致河口和港口的水深和水流变化,甚至导致河口的淤塞和海岸线的退缩。
3.水环境和水质变化:围海造陆工程可能影响水环境和水质。
填海造陆后,填海区域原有的海水会变为淡水,这对原有的水生态系统以及相关物种的适应性产生影响。
此外,填土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污染物和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局部水体的污染问题。
4.气候湿度和温度影响:填海造陆后,原本的海洋蒸发会减少,对局部气候造成影响。
填海区域可能出现湿度降低和温度升高的情况,由于海洋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这些变化可能影响气候格局和当地的微气候。
5.土壤质量和地质问题:填土造地的过程可能破坏原有的土壤质量,因为填土材料可能与原有土壤有差异,并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和生物活性。
此外,填充的土壤可能不够稳定,会导致地质问题,如沉降、滑坡和地震的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围海造陆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此类工程时应进行合理评估和管理,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环境修复和保护。
关于围填海造地相关问题的探析
关于围填海造地相关问题的探析摘要:围填海造地是一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一种用海方式,它对海域具有永久的破坏性。
围填海造地一方面具有经济效益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缓解了人地矛盾,同时也具有负面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
本文对围填海造地中出现的问题、围填海造地中海域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之间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围填海造地;海域使用权;完善建议一、目前我国围填海造地存在的问题(一)海域使用权与土地使用权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是否按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重新审批的问题《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2条规定,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三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
从条文中的“换发”和“确认”来看不是重新赋予权利也不是行政审批许可行为,并不需要重新审批。
围填海造地后假使需要重新审批,那就相当于之前批准的围填海项目的行政许可行为是无效的。
2.是否需要交纳土地出让金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法律法规没有对海域使用权变更为土地使用权是否缴纳土地出让金问题作出统一具体的规定,导致各沿海地区对缴纳土地出让金问题出现不同的做法。
各沿海地区会对同一个现象出现不同做法原因是:一方面,国家立法上缺失围填海造地行为的专门的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海域使用管理法》对围填海缺乏可操作性,对海域变为土地的条件、要求、审批没有做出具体专项的规定,在围填海活动上缺乏强制力和执行力。
另一方面,还有现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控制围填海造地活动的同时又出台一些鼓励措施来刺激围填海造地的发展,使得围填海活动出现混乱的局面。
3.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为土地使用权的问题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对海域使用权证书如何办理土地登记和换发土地使用权证书作出具体规定,使得实践中出现不同的观点。
填海工程施工期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探析
填海工程施工期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探析填海工程可有效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填海工程施工也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相关部门应在填海工程施工期落实相关事故防范和环保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后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争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标签:填海工程;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对土地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滨海地区的土地储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填海造地工程充分利用了海洋资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当的填海工程可以补充土地资源,能有效地防治自然的灾害袭击,比如可有效防御风暴潮的袭击,对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保护作用等等。
我国的填海造地工程开始实施于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从上个世紀80年代开始大规模填海造地,截至2007年7月,全国各沿海省、直辖市围填海造地面积共计222504.02hm2。
我省近期正在建设中的国投湄洲湾石门澳港前路工程拟围填海48.2公顷,它的建设对促进海西经济区、福建省、莆田市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将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
当外界环境变化量超过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就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改变了该海域局部区域底栖生物的栖息环境,导致底栖生物被掩埋死亡致死,损失的底栖生物将不会得到恢复。
填海过程中产生的泥沙的沉积和悬浮对附近水域的底栖生物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2)对浮游植物影响分析。
施工区域内局部悬浮物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使溶解氧降低,削弱了水体的真光层厚度,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局部水域内初级生产力水平降低,使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
【优质文档】沿海地区填海造地的现状和分析与研究模板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沿海地区填海造地的现状和分析与研究填海造地是指把沿海地区的海域变成陆地的一种方法。
由于中国大陆地形复杂,东部沿海城市地形多不平整,于是填海造地就成为发达地区拓宽城市陆地面积的一个有效方法。
如我国的香港、澳门、深圳均以此法制造土地。
到九十年代后期,我国沿海地区填海造地面积已达1.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围填面积也达到230至240平方公里。
填海造地在缓解人地矛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过度的填海造地增加了土地资源,短期解决了土地紧张问题,但是对附近海区生物种类多样性造成严重的破坏。
同时,滩涂和海湾大面积削减,严重影响纳潮量和海水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以大连为例,在缺乏规范的填海运动席卷过后,不仅扰乱了沿海居民的日常生活,损害了渔民们的经济来源,破坏了大连的海洋资源。
大连海洋局曾根据调研结果估算出,大连到2020年填海造陆的需求将达到3万多公顷,但一年以后,再次发出同样的调研请求,结果显示至少会超过四五万公顷。
究竟五年后的大连实际需要多少土地,至今我们仍无法准确预测。
201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后,国家每年对填海造陆的规模都控制在一百多平方公里左右。
我们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2条关于海域使用权证换取土地使用权证的规定存在缺陷,成为填海造地行为的不良导向。
因为在土地价格畸高的当下,开放商只需要以低廉的价格取得海域使用权,进而以填海造地的方式就可获得大量的土地。
大连市关于填海造地诸多不合规范的审批,操作涉及《物权法》《海域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多个方面。
针对上述状况,大连市尚无可行条例予以规范。
填海造地是沿海地区,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带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飞速发展,而人为的破坏自然的结果。
这种行为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改变,一旦失去制度的约束,盲目或者不合理的行为甚至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
DOI:10.16661/ki.1672-3791.2020.02.087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郑丽丹(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洋与渔业局 山东潍坊 261108)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相关工作的深入发展,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在迎来不断增长的同时对于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却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
究其根本,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便在于沿海地区为了进一步扩大经济用地而不断地进行围填海活动实现有效经济用地面积的提升,这一方式在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以及推广。
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围填海造地所引发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
该文就我国围填海的监管工作的开展策略进行探究,以及为我国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借鉴以及参考。
关键词:围填海造地 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监管策略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b)-0087-02建设填海造地是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获取土地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沿海地区开展经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围填海造地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经济用地,这的确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随着近些年来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围海及填海造地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高质量发展。
1 围填海造地活动所引发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1 海洋水环境质量下降滨海地区在开展围填海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滨海地区海湾地形的封闭程度来进行吹填活动,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围海及填海造地所耗费的工程以及资源投入数量,同时也是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开展造地活动的最便捷方式。
这样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将使得滨海地区内水域面积不断缩小,因此原有的潮汐地带在进行潮汐活动的过程中潮差将逐渐缩小,这就使得滨海地区潮汐的冲刷能力相较于围填海之前大大减弱,从而降低沿海地区潮汐活动带来的内水交换能力,以至于海水难以通过定期潮汐活动来进行原有的自我净化,并加速滨海地区围填海活动周边水域水质的恶化速度。
晋江围头湾填海造陆危害分析
围头湾晋江围头湾填海造陆危害分析高三年(12)班许莹莹1晋江围头湾概况晋江围头湾位于晋江东南部,石狮南部(图1),北纬24.44。
东经118.38。
,晋南金井、英林、东石三镇的近海区域,东起金井镇塘东村,西至东石镇白沙村,涉及的海岸线长约20公里,用海区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
原本是用于种植紫菜、海带和海蛎等的泥沙滩涂,是晋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围头湾开发原因分析2.11缓解人地矛盾晋江的经济建设用地一直比较紧张。
目前,晋江的人均耕地保有量为0.3亩,低于泉州市的平均水平。
晋江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而随着晋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也非常大,并且现在根本没多少地可征了,我们晋江此时的土地资源利用也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面对此次挑战,晋江决定在围头湾进行填海造陆。
造陆工程完成后,将开辟出一块40平方公里的新大陆,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型城镇,可以极大缓解晋江的用地紧张问题。
2.12围头湾独特的区位优势围头湾位于泉州南部,距离厦门、泉州中心城区均约50公里,福建沿海南通道和泉州的沿海大通道从湾区穿过,规划区将成为泉州、晋江和厦门的重要联系节点。
便捷的交通加上围头湾与金门、厦门相邻,今后在开放建设方面,也会受到辐射和带动。
围头湾必将成为晋江另一个经济中心,为晋江经济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2.13快速推动晋江经济的发展围头湾区域初步划分为白沙新港生活区、大众餐饮娱乐区、度假酒店、生活性码头等16个功能分区,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高标准建设,成为晋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3围头湾开发危害分析围头湾的开发必将带来眼前的经济利益,带动晋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围头湾危害造陆必然带来巨大的危害。
3.11改变自然景观,破坏生态环境湿地被人类成为地球之肾,围头湾作为晋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围海造田应科学审慎
围海造田应科学审慎摘要:中国为拓展沿海地区房地产和工业化用地及保护耕地面积开始了新一轮围海造田高潮。
围海、填海造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给海岸线和近海生态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引起部分专家对海洋环境的忧虑而呼吁,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关用海项目的申请和审批,科学、有序、合理地开发海洋。
本文就围海造田带来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作分析,建议围海造田应科学审慎。
关键词:围海造田;生态危害;科学审慎1、前言我国随着滨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劳动力迅速向此区域集聚,各类土地的需求量供不应求,土地储备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存量建设用地的容积力度有限,围海造陆的土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中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推动诸多行业诸多经营综合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适度围海造堤与岸线整治,能够很好抵御狂潮侵袭,缓解海蚀影响,改良岸线风景,保护人财安全;适度围垦造地还可安置沿海贫困山区移民,从而扶贫富民并缓解辟山造田所新生的问题。
但同时,由于生态伦理价值观的缺失,加上规划和管理未能到位,盲目的围海造地致使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赤潮发生频率不断增高,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部分海湾围海造田后淤积严重,危害到临近港口的正常运营。
2、我国沿海地区围填海造地发展趋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掀起了四次围海热潮。
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围海晒盐,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加速了岸滩泥沙的淤积;第二次填海大潮主要向海域拓展耕地,这次围海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大面积的近岸滩涂消失,野生资源及自然海岸线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次围垦热潮发生在改革开放初始,人类追求经济大发展,沿海地区也开始大兴养殖热,这次围海主要发生在低潮滩和近岸海域,这些工程的不断拓展实施,一点点的蚕食着我国的“蓝色海岸线”。
围海养殖业的兴起使得大量海产品的人工增殖,使得水体富营养化突显出来,我们近海域生态环境开始趋向恶化。
管窥海岸侵蚀及围填海活动对我国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
管窥海岸侵蚀及围填海活动对我国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摘要:我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是一个河口丰富的国家。
自古即有“舟楫之便,渔盐之利”之说。
虽然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河口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海岸侵蚀和围填海活动所带来的不利之处。
为此我简述了我国河口三角洲的现状以及海岸侵蚀和围填海活动对三角洲带来的不利影响,呼吁人们合理进行河口三角洲的开发,保护河口三角洲。
关键字:河口三角洲;海岸侵蚀;围填海;意见1 我国河口三角洲的现状我国有长达18000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其上分布着数十个入海河口。
河口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人口的聚居地和经济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其中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丰沛的自然资源闻名于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解决港口、码头、通航航道、居住地、三角洲农田等实际问题,对三角洲进行开发和利用。
第一共围垦滩涂800万亩,改善沿海工农业用地不足的状况。
第二随着沿海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滩涂面积达到400万亩,增长13万倍。
以及在盐田开发,港口建造,油田的建设取得不错的成绩。
随着对河口三角洲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涨问题日益突出。
突出问题就是海岸侵蚀和围填海活动对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岸侵蚀(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上升了0.9摄氏度,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问题成为人们重大的关注点。
研究表明在未来一百年内趋势将还会持续下去。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加剧致使三角洲的面积明显减小,最大问题就是海岸侵蚀。
下面将以黄河三角洲为例阐述目前我国海岸侵蚀的现状。
黄河河口地区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地处中纬度,主要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1]。
其形成和演变明显的受黄河来水来沙量的制约。
江海携带大量泥沙入海所形成的河口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侵蚀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填海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填海工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学号:2008**************姓名:张坤摘要: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同时面资源短缺问题,直面海洋、兴海强国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填海工程解决了资源问题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主要就讲述了这一系列环境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然而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显。
电力不足、石油短缺、淡水匮乏、农田减少等等都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海洋是天然的自然资源宝库和环境空间,为人类对食品、水资源、矿产与能源的需求提供了新的保障,所以直面海洋、走向海洋、开发海洋,兴海强国是我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填海是指因为土地使用出现紧张或者因需配合规划等原因而需要将海岸线向前推,用人工建设的方式扩充土地面积。
它可以有效制造平地,以供市区发展填海造出来的土地就可以增加城市建设、工业生产用地,如建房屋、建道路、搞绿化、建工厂等等,可以缓减土地供应压力;也可以美化海岸线,改善沿海景观。
然而,缺乏科学评估与规划、无序无度的围填海将会带来严重的生态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及灾害等多方面问题。
①海岸线急剧缩短。
海岸线长度是海岸空间资源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
我国大部分的围填海工程均位于海湾内部,其直接后果就是岸线经截弯取直后长度大幅度减少,海岸动态平衡也被破坏。
此类实例不胜枚举,如厦门市杏林湾海堤和马銮湾海堤、珠海市唐家湾的十里海堤、乐清湾内的大规模填海工程、葫芦岛市龟山岛附近7公里长的围海海堤等等,都是造成我国海岸线长度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的原因。
②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滨海湿地、红树林、河口、海湾等都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围填海活跃的地区,缺乏合理规划的大规模围填海活动致使这些重要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
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天津滨海湿地一半以上已被改造为生物种群较为单一,生态功能较为低下的人工湿地。
【精品推荐】填海造陆的弊端有哪些
填海造陆的弊端有哪些
小编希望填海造陆的弊端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对于山多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陆是一个为城市有限空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方法。
填海造陆的弊端有哪些?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相关的内容吧。
填海造地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通过人工技术手段转变为陆地的行为。
对于山多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陆是一个为城市有限空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方法。
大家知道填海造陆的弊端有哪些吗?
填海造陆的弊端
1、填海造地人工化会破坏自然生态,出现盐碱化以及地表沉降,海水倒灌等负面相应
2、国外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围海造田国家近年来也推崇退田还海。
3、破坏海洋生态,影响水中生物生活,不但生物不能生存,更大量出现了赤潮的情况。
4、过度填海会使海港收窄,令水流更急速,波浪波幅更大,影响船只航行。
5、对于直接把雨水排出大海的地区,填海令地下的雨水渠延长。
而因为延长部份斜度的不足,所以整条雨水渠的排水力减低。
在雨季时,就可以因为大雨而造成。
填海造陆弊大于利(一辩稿)
填海造陆弊大于利(一辩稿)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
(正如正方一辩所说)填海造陆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
但在这一股热潮的后面,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我们做的对吗?追求产值和利润的增长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认识不到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模式,就是不值当的。
所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方认为填海造陆弊大于利。
以下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一:填海造陆对我们的生态平衡和地质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首先从海洋方面来看,因为填海造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迫害。
比如鱼类的回游路线被阻断,生物的栖息产卵地被损害,直接导致了海洋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衰退。
同时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海水自净减弱,造成严重的水质恶化。
其次,从陆地上来看,填海需要大量的泥石,会造成陆地表层水土流失、地质下沉,从而引发严重的洪涝与海啸灾害。
深圳湾填海工程就导致深圳河河口段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降至30年一遇。
而洪涝也使较多地表水渗到地下,天然泄出口受阻,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上升。
广州深圳近年就发现不少楼房基础受地下水浸泡,导致楼房开裂,地下室进水等问题,可见其弊端有多大。
第二:填海造陆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出行,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
地质下沉导致住房结构不安全,填海又使雨水渠的排水力下降,大大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
不光如此,大量的填海使得海港收缩,航道淤积,船只出行时水流急,波浪大,又极大地影响出海。
而当垃圾污染物排放到海里,引起海水富营养化,产生赤潮,水生生物的死亡时,人类的食品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海滨生态环境的恶化,海岸国土侵蚀日益严重,近海珍珠养殖业整体衰败,滩涂养虾暴病,村区、近海资源逐渐减少。
以上种种情况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填海造陆有着如此大的弊端。
第三:我们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我们不否认填海造陆是能够增加土地,促进经济发展。
但现如今经济发展的关键还是要保证经济的蓝色,而经济的蓝色却是不能以破坏海洋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的。
填海造地工程的施工风险及预防措施
填海造地工程的施工风险及预防措施【摘要】近年来,可耕地的非法占用导致了我国的土地面积迅速减少,这就造就了围海造地的发展,围海造地是一项艰巨而困难的项目,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此,要提前对施工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围海造地、安全风险、砂袋围堰一、前言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建设用地需求迅速增长。
合理利用滩涂资源,加快围海造地是缓解建设用地压力,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土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
著名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化学工业园区都是依靠围垦海边滩涂获取建设用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作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压力的主要手段,沿海城市的围海造地工程逐年增多。
二、围海造地工程施工方式、工艺和设备以及难点1、围垦工程施工的主要方式有:先筑促淤坝,然后向围区内吹填土方,再筑围区大堤。
现代围垦工程施工主要工艺包括抛砌块石和理砌块石、铺设软体排、水力冲泥灌袋筑大堤堤身、用硷或块石建大堤护坡护脚、安装消浪防冲的硅异形块、在大堤上面建硷防浪墙、在外海海底采砂进行库区吹填等。
主要施工材料为砂、石、土工布,以及水泥、钢材和道路路面用材等。
主要施工机械有运输船舶和施工船舶,运输车辆,水力冲泥机械和柴油发电机组等。
2、围垦工程施工的主要工艺传统的围堤施工方法主要有抛石坝和袋装土围堰两种。
相对于传统围堰筑堤工艺,砂袋围堰施工工艺技术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各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围海造地工程的关键是建造海堤、围堰,砂袋围堰采用土工织物具有很多优点,也使得过去的一些施工难题得以解决,而且造价低廉、施工简单、可靠性高。
随着砂袋围堰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如今无论从材料上还是施工工艺方法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延伸。
其中,对主要材料编织布已研制出了防老化编织布,主要为适应外海风浪和日晒要求。
使用防老化编织布加工砂袋用于砂袋围堰坝体的施工,可充分利用编织布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护等功能,显示出独到的技术及经济优势。
晋江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启动征海
晋江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启动征海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是我省13个大型填海造地项目之一。
工程用海规划海岸线长度约19.4公里,用海面积约41.03平方公里,拟形成陆域面积33.9平方公里。
作为我省13个大型填海造地项目之一的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历经两年精心筹备,昨日(8月3日)晋江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正式启动,并发布该工程海域使用补偿实施方案。
按照规划,晋江将用5年时间完成约40平方公里的填海造地工程建设,今后填海新区将成为晋江南部具聚集力和发展活力的中等规模滨海生态新城。
“新大陆”面积约为晋江现有陆地面积的1/16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是我省13个大型填海造地项目之一。
工程用海规划范围东起金井镇水产养殖场,西至东石镇白沙村,涉及东石、英林、金井三个镇的近海海域,海岸线长度约19.4公里,用海面积约41.03平方公里,拟形成陆域面积33.9平方公里。
项目填海造地面积相当于晋江现有陆地面积(649平方公里)的十六分之一,比晋江一些镇(街道)的面积还大,如英林镇面积为28平方公里左右。
可以说,填海造地后的“新大陆”面积相当于晋江一个中型城镇。
工程将充分合理利用潮间带海域资源,通过适度围填海造地,缓解晋江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迫切需要解决的空间制约问题;依托围头湾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对台优势,建设先进体育城市和省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引进台湾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运动休闲、生物医药、健康疗养等产业,建设度假酒店、游艇中心、海洋公园等项目,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休闲度假、宜业、宜商、宜居的滨海生态城。
填海新区可住40万人“晋江现有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已建用地占了44.8%,扣除山体、水体、耕地、绿化外,剩余的可用空间相当有限,实施填海造地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昨日,晋江市委书记尤猛军表示,晋江围头湾填海造地工程是解决晋江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建设用地紧张,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强化土地保障而采取的一项长远战略举措,也是全省13个大型围海造地项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头湾
晋江围头湾填海造陆危害分析
高三年(12)班许莹莹
1晋江围头湾概况
晋江围头湾位于晋江东南部,石狮南部(图1),北纬24.44。
东经118.38。
,晋南金井、英林、东石三镇的近海区域,东起金井镇塘东村,西至东石镇白沙村,涉及的海岸线长约20公里,用海区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
原本是用于种植紫菜、海带和海蛎等的泥沙滩涂,是晋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围头湾开发原因分析
2.11缓解人地矛盾
晋江的经济建设用地一直比较紧张。
目前,晋江的人
均耕地保有量为0.3亩,低于泉州市的平均水平。
晋江非
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
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而随着晋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对于土地的需求也非常大,并且现在根本没多少地可征了,
我们晋江此时的土地资源利用也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面对此次挑战,晋江决定在围头湾进行填海造陆。
造陆工
程完成后,将开辟出一块40平方公里的新大陆,相当于再
造一个中型城镇,可以极大缓解晋江的用地紧张问题。
2.12围头湾独特的区位优势
围头湾位于泉州南部,距离厦门、泉州中心城区均约
50公里,福建沿海南通道和泉州的沿海大通道
从湾区穿过,规划区将成为泉州、晋江和厦门的
重要联系节点。
便捷的交通加上围头湾与金门、
厦门相邻,今后在开放建设方面,也会受到辐射
和带动。
围头湾必将成为晋江另一个经济中心,
为晋江经济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2.13快速推动晋江经济的发展
围头湾区域初步划分为白沙新港生活区、大
众餐饮娱乐区、度假酒店、生活性码头等16个
功能分区,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开发,高标准
建设,成为晋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3围头湾开发危害分析
围头湾的开发必将带来眼前的经济利益,带动晋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围头湾危害造陆必然带来巨大的危害。
3.11改变自然景观,破坏生态环境
湿地被人类成为地球之肾,围头湾作为晋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填海造陆必然会改变海岸带的自然景观,破坏生态平衡,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造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在中国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不合理的围海造陆活动而改变,严重损害了其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导致原有生物群落结构的破坏和物种的减少。
3.12围海造陆地可能带来赤潮
晋江纬度低,春夏温暖,水温较高,围头湾海区封闭;加上晋江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晋江,汇集到围头湾。
围海造陆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湾内纳潮量减少,海水的自净能力也随之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加上围海造陆的陆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各种污染物较多,尤其
是各种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可能引发赤潮的概率也大大增加,给沿海的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3.13引发洪灾
1994年夏季,华南地区发生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但气象专家却说降水量并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围海造的陆地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泄,同时,洪水造成的内涝,使较多的地表水下渗到地下,而围海造陆又导致某些天然泄出口受阻,因此又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上升。
晋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上季风气候非常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季变化大,加上多台风登陆,洪涝灾害频繁。
围头湾填海造陆必将加剧洪涝灾害的威胁。
4建议及解决措施
土地资源的稀缺的确阻碍了晋江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我们更需冷静思考,沉着应对,而不是简单地向大海借一个镇的手段去解决,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4.11加大对已供土地的监督力度,依法处理了闲臵土地。
对已供未用、尚未构成收回条件或使用效率低的土地,通过协商、补偿等方式,及时把它调出来。
同时对供地后缺少项目或资金投入不足的,通过督促仍未开工或没有全面履行供地合同的,通过强制手段把多余土地从这些业主手中分离出来,对闲臵一定时间的土地,责令限制动工开发建设并向土地使用权人收取土地闲臵费。
4.12向企业要土地
在发展中认识到,既然企业是土地的主要消费者,那么也就应该成为土地资源主要的节约者。
为此,可出台鼓励企业出租出让现有闲臵厂房和存量土地的政策。
这项政策的出台,可极大地调动和活跃了该市闲臵厂房和存量土地的租赁和转让,较好地解决了部分企业生产用房紧张,而部分企业大量厂房闲臵浪费的问题。
对于一些耗能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给予取缔,把土地解放出来。
此外,还可多方引导企业内部挖潜,鼓励企业对厂房进行改造,平房建楼房、二楼建多层,;鼓励企业降低绿化率,提高容积率,利用厂内剩余空间建造生产车间,实现横向拓展空间。
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节约生产空间;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库存管理系统。
4.13加大宣传,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
目前晋江大部分以自建房为主,自建房面占地积大,使用频率低,浪费严重,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节约土地资源的紧迫性和必要,依法对自建房进行改造,把土地资源解放出来,对乱占耕地资源给予坚决取缔。
4.14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制造业需要建设大量工厂,占地面积大,附加值低,然而晋江经济中,制造业占的比重大,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土地资源的不足和积极的快速发展。
高兴技术产业占地面积小,附加值高,是晋江经济发展的方向,晋江应以土地资源的稀缺为契机,加快产业升级,获得经济效益和土地资源的双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