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齐鲁工业大学
超齐全的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 细胞(cell)是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这一基本单位的含义即包括结构上的,也包括功能上的。
2.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生长、运动、遗传、变异、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的学科。
3. 医学细胞生物学(medical cell biology)以人体或医学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或学科。
4.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且遗传信息量小,因此进化地位较低。
5.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主要特征是有细胞膜、发达的内膜系统和细胞骨架体系。
6. 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也称多聚体,由许多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7. 多肽链(polypeptide chain)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组成的肽称为多肽链。
8. 细胞蛋白质组(proteome)将细胞内基因活动和表达后所产生的全部蛋白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在正常或异常情况下,某种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状态,从而阐明基因的功能。
9. 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核仁,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就称为拟核。
10. 质粒(plasmid)很多细菌除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双链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11. 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所组成的生物膜。
12. 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人们把生物膜和细胞内各种模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13. 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近代物理学、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乃至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属于普通生物学的范畴。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Schleiden和施旺Schwann提出,其基本内容为:(l)所有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绝大多数生命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非细胞生命体现其生命存在的重要平台。
原生质构成生命机体的原始生命物质。
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由于分子量巨大、分子结构复杂并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故称生物大分子。
核酶(ribozyme)具有酶活性的RNA,参与RNA的剪接过程酶(enzyme)是生物体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二硫键的位置和数目。
二级结构是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主链内的氨基酸残基间形成氢键;阿拉法螺旋、贝塔片层、三股螺旋;球状蛋白和纤维状蛋白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由侧链非共价键或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氢键、离子键、疏水键等);具有生物学活性四级结构是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一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结构更为复杂;每个独立的三级结构成为功能亚基(亚单位);亚单位间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的单位膜:电镜下,生物膜呈“两暗夹一明” 的形态结构。
细胞膜是围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又称外膜,在电镜下表现为单位膜结构。
内在膜蛋白又称穿膜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通过疏水性氨基酸部分,直接与膜脂的疏水区相互作用而不同程度嵌入膜内。
外在膜蛋白又称周边蛋白,占膜蛋白总量的20%-30%,完全位于脂双层之外,通过非共价键等与膜脂的极性头部或膜镶嵌蛋白的亲水部分相互作用而间接与膜结合。
脂锚定蛋白位于膜两侧,以共价键与膜脂分子结合。
膜的不对称性是指细胞膜中各种成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包括种类和数量上都有和大差异,这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 细胞概述1. 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
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 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2. 细胞质(cell plasma)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3. 原生质(protoplasm)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4. 原生质体(p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 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 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6.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1861年由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 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并把细胞明确地定义为:“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活物质”。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完整版)U4-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与特性1、膜流(membrane flow):膜性转运小泡穿梭于细胞内膜和细胞膜之间进行物质转运的过程中,膜脂和膜蛋白等膜的主要成分也在各膜性细胞器之间进行转移和重组,形成膜流。
2、膜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又可称为膜内在蛋白或跨膜蛋白。
指单位膜中分布的一类蛋白质,其为兼性分子,它们的多肽链可横穿膜一次或多次,同时也可以由1条或几条多肽链构成。
其主要有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蛋白等类型。
3、膜脂(membrane lipid):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是兼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极性头部亲水,非极性尾部疏水。
4、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膜的脂双层结合的蛋白质通称为膜蛋白。
主要类型有镶嵌蛋白(膜整合蛋白)、脂锚定蛋白和周围蛋白(膜外在蛋白)三种。
5、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几乎存在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是多次跨膜的蛋白质,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或离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实现对这些物资的穿模运输。
U5-细胞膜与物质转运6、ATP驱动泵(ATP-driven pump):是一种ATP酶,都是跨膜蛋白,在膜的胞质侧具有一个或多个与ATP结合的位点,能水解ATP,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或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离子和小分子,保证了大多数离子的跨膜浓度差。
7、胞吞作用(exocytosis):又称内吞作用,是细胞膜内陷,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包围形成小泡,转运到细胞内的过程,包括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
8、穿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蛋白质穿过细胞器的膜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器内的运输方式称为穿膜运输。
9、受体介导的胞吞(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细胞通过受体介导,有选择地高效的摄取细胞外特定的大分子的过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生物大分子(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细胞中大部分物质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
细胞内主要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结构复杂,在细胞内格子执行独特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形态与行为的多样化。
2.肽键(peptide bond):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肽键。
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α羧基脱水后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肽键属共价键。
3.常染色质(euchromatin):间期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相对伸展的形式就是常染色质,它是异染色质之间的浅染区域,由30nm纤维和袢环两个结构层次组成。
4.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在间期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是聚集成簇或团块的高电子密度颗粒以及夹杂其间的浅染区域,这些高电子密度的颗粒团块为异染色质)间期核内,一条染色体上的染色质并不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包装状态,其中最紧缩的形式就是异染色质。
主要分布于内层核膜下面和核仁周围,并分散于核内各处。
大部分折叠成异染色质的DNA不含有基因,约只有10%基因组包装在其内。
被包装的基因通常不能表达。
对端粒和着丝粒的维持很重要。
(异染色质为高度卷曲紧缩的染色质,大部分为不含有基因的DNA,或所含的基因不进行转录,而常染色质为松解伸展的DNA部分,正在进行活跃的基因转录活动。
)5.组蛋白(histon):是含量最高的一种染色体蛋白质,(其总量相当于DNA的量,分子量较小)含大量带正电的精氨酸和赖氨酸。
可分为:H1、H2A、H2B、H3、H4。
五种组蛋白因其在染色质上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两大组:核小体组蛋白(包括H2A、H2B、H3、H4)和H1组蛋白。
核小体组蛋白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盘绕城核小体,H1组蛋白不参与核小体的组建,而是负责把核小体包装成更高一级的结构(在某些种属中可以没有H1)。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膜(Cell Membrane)/质膜(Plasma Membrane):细胞膜是指围在细胞质外表面的一层薄膜,因而也称为质膜。
其基本作用是保持细胞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内环境,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信息、能量的出入,同时还参与细胞的运动。
2.细胞核(nucleus):细胞核是真核生物中由双层单位膜包围核物质而形成的多态性结构。
是细胞遗传物质储存、DNA复制和RNA转录的场所,对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及繁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3.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质是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外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由细胞质基质、内膜系统、细胞骨架和包容物组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4.膜性结构(membranous structure):膜性结构包括真核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和膜性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和过氧物酶体等)5.非膜性结构(non-membranous structure):包括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中心体、微管、微丝、核仁和染色质等。
6.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在电镜下观察所呈现的较为一致的3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厚约3.5nm的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
7.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8.双亲媒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被称为双亲媒性分子。
9.分子团(micelle)/双分子层(bilayer):由于细胞膜的三种主要脂质都有双亲媒性分子的特点,因此在水相中都能够自发地以特殊方式排列起来——分子与分子相互聚拢,亲水头部暴露于水,疏水尾部则藏在内部。
这样的排列可以形成2中构造:球形的分子团和双分子层。
在细胞膜的双分子层中,2层分子的疏水尾部被亲水头部夹在中间。
10.镶嵌蛋白(mosaic proteins)/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占膜蛋白的70%~80%,可能是双亲媒性分子,可不同程度地嵌入脂双层分子中,其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
2.细胞体积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有关,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3.古细菌:一些长在极端环境中的细菌。
4.光学片层:蓝细菌中位于细胞质部分的同心环样的膜片层结构。
5.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
6.细胞表面:细胞膜及其相关结构。
7.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组装而成的网架系统,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
第四章细胞质膜1.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2.生物膜:细胞内膜系统和质膜的统称。
3.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一种人工膜。
4.去垢剂:一段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5.成斑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于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
6.成帽现象:在某些细胞中,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分布,聚集于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进而聚集于细胞的一端。
7•相变温度:膜脂由液态转变为晶态的温度。
8.膜的不对称性:细胞膜中各种成分分布不均匀,包括数量和种类的不均匀。
9•脂筏:一种相对稳定、分子排列紧密、流动性低的膜脂微区结构。
10•膜骨架:一种在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1•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特异性传导功能的蛋白质,它能与特定的溶质结合,通过构型的改变介导分子的跨膜运输。
2•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亲水性离子通道,允许特定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3•被动运输: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4•协助扩散:各种极性分子以及金属离子如氨基酸、糖、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产物等借助协助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无需细胞提供能量的进行跨膜转运的一种运输方式。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一、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分化等。
细胞分化:其本质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功能蛋白质的过程。
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又称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内膜: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内膜的总称。
细胞外被:也叫糖萼,由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
膜骨架:质膜下起支撑作用的网络结构。
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
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等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
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运输。
水孔蛋白(aquporins;AQPs):或称水分子通道,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不具有“水泵”功能,通过减小水分跨膜运动的阻力而使细胞间的水分迁移速度加快。
协助扩散:也称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通道蛋白:跨膜亲水性通道,允许特定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又称离子通道。
配体门通道: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引起通道构象改变,“门”打开,又称离子通道型受体。
协同运输: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
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
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
分为:同向协同和反向协同。
膜泡运输: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细胞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细胞”这个最基本的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就像构成一座大楼的砖块一样。
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细胞都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它就像一个卫士,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细胞质”则是细胞膜包裹的内容物,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就像一个大的化工厂。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
例如,“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它通过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
“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内质网”是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上面附着有核糖体,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光面内质网则与脂质合成等有关。
“高尔基体”主要负责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然后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
“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就像一个司令部。
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物质 DNA,通过控制基因的表达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在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以细长丝状的染色质形式存在;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它维持着细胞的形态,参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等。
“细胞周期”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是指由磷脂的磷脂酰碱基构成亲水极性头部和脂肪酸链构成疏水非极性尾部的分子,是膜脂的主体。
2、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它贯穿膜脂双层,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分子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膜蛋白不溶于水,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如膜上的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
3、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外在膜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主要在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能够暂时与膜或内在膜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易分离。
4、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质膜外侧的蛋白质通过糖链连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质—糖—磷脂”复合物,或质膜胞质侧的蛋白质通过脂肪酸链共价结合在脂双层上,这种蛋白即称为脂锚定蛋白(GPI)。
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rc、Ras蛋白。
5、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顺物质浓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
6、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质膜转运小分子物质时,不需膜蛋白的帮助,可以顺物质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方向进行,它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扩散。
以简单扩散方式运输的物质为:脂溶性小分子、非极性的小分子。
7、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穿越膜时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将溶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转运,这种运输方式称易化扩散。
部分载体蛋白; 非脂溶性物质。
属于被动运输的范畴。
8、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Na+/K+泵:能水解ATP,使α亚基带上磷酸基团或去磷酸化,将钠离子泵出cell,而将钾离子泵进cell的膜转运载体蛋白。
2、胞间连丝:相邻植物cell之间的连通,直接穿过两相邻cell的细胞壁。
3、受体蛋白: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的结合某种配体的蛋白质分子。
4、细胞连接:在瞎报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
5、过氧化物酶体:真核细胞中含多种活性酶的细胞。
利用分子氧氧化有机物。
6、细胞培养: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对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包括原核生物细胞、真核单细胞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病毒的培养。
7、转移小泡:也称小囊泡,直径40—80nm,常散布于扁平囊的形成面,一般认为它是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把rER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扁平囊上,并使扁平囊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8、Ras 蛋白:单体G蛋白家族成员,在信号从细胞表面传递到细胞核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9、信号序列:蛋白质中有特定氨基酸组成的连续序列,决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最终定位。
10、细胞通讯: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1、G-蛋白:GTP结合蛋白,具有GTPase活性,以分子开关的形式通过结合或水解GTP调节自身活性。
有三体和G蛋白两大家族。
12、微丝:由肌动蛋白单体组装而成的细胞骨架纤维。
他们在细胞内与几乎所有形式的运动相关。
13、信号转导: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14、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或配体)选择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它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15、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之间的有序过程。
16、细胞周期检验点:在细胞周期中特异的监控机制,可以鉴别细胞周期进行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特异的抑制因子,阻止细胞周期进一步运行。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第四章P16提要第一段;细胞生物学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称为细胞生物学。
它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主要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4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 细胞工程P46提要真核结构:1生物膜体系以及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各种独立的细胞器2.遗传信息表达的结构体系3细胞骨架体系P80提要,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和性能参数1、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光学放大系统,为两组玻璃透镜: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聚光镜;机械和支架系统,主要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置和灵活调控。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它由光源的波长、物镜的镜口角和介质折射率三个因素决定。
2、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光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是以电子束为光源。
3、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物镜和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
一、名词解释外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为水溶性蛋白质,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膜蛋白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
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是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
与脂肪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内侧,与糖脂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外侧。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从显微、亚显微及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2.细胞学说: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核细胞产物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利用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4.密度梯度离心: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不同组分以不同的沉降率在密度梯度溶液中沉降,形成不同的沉降带,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组分的目的。
5.光脱色恢复技术(FPR):使用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与蛋白或脂质耦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6.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一般指培养的第2代至传10代以内的细胞。
7.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8.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9.细胞质膜:又称质膜,曾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10.生物膜:质膜和细胞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11.流动镶嵌模型:一种描述生物膜的动态模型。
生物膜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具有流动性,膜蛋白镶嵌在脂双层或结合于脂双层表面。
12.脂筏模型:脂筏是以甘油磷脂的生物膜上,胆固醇和鞘脂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筏"一样,载着具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外周蛋白: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易分离。
3内在蛋白: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以疏水氨基酸与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结合,结合力较强。
只有用去垢剂处理,使膜崩解后,才能将它们分离出来。
4血影是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结构,是研究质膜的结构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的理想材料。
5脂筏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大小约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
脂筏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6脂质体: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的封闭囊泡,是一种人工膜,称为脂质体。
7、细胞外被:细胞外被(cell coat):又称糖萼,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结构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8简单扩散:物质直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9协同运输: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为动力进行运输。
10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11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2微粒体: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离ER膜,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经低速离心去除核及线粒体后,再经超速离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为许多小囊泡(直径约为100nm),这就是微粒体。
细胞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p156)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是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 强调信号的接收与接收后信号转换的方式(途径)和结果, 包括配体与受体结合、第二信使的产生及其后的级联反应等, 即信号的识别、转移与转换。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强调信号的接受与放大③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受体;④活化受体启动靶细胞内一种或多种信号转导途径;⑤细胞内信号作用于效应分子,进行逐步放大的级联反应,引起效应。
⑥信号的解除,细胞反应终止。
受体(receptor)(p158)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多为糖蛋白,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
根据存在部位分为:①细胞内受体(intercellular receptor)离子通道耦联受体②细胞表面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GPCR)(cell-surface receptor) 酶联受体G蛋白G蛋白是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的简称,位于质膜胞浆一侧,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
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生物膜(biomembrane):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单位膜(unit membrane)生物膜内外两侧为电子密度高的暗线,约为2nm,中间位电子密度低的明线,约为3.5nm,总厚度为7.5 nm,这种“暗-明-暗”的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一种生物膜结构的模型,它认为生物膜是磷脂以疏水作用形成的双分子层为骨架,磷脂分子是流动性的,可以发生侧移、翻转等。
蛋白质分子镶嵌于双分子层的骨架中,可能全部埋藏或者部分埋藏,埋藏的部分是疏水的,同样,蛋白质分子也可以在膜上自由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生物膜: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2.载体蛋白:又称通透酶(permease)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跨膜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跨膜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3.通道蛋白:能形成穿膜充水小孔或通道的蛋白质。
担负溶质的穿膜转运,如细菌细胞膜的膜孔蛋白。
通道蛋白的特点:1)介导被动运输。
2)对离子有高度选择性。
3)转运速率高4)不持续开放,受“阀门”控制。
4.单克隆抗体: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获得的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强、能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来自单个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5.离子泵:离子泵是膜运输蛋白之一,也看作一类特殊的载体蛋白,能驱使特定的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穿过质膜,同时消耗ATP形成的能源,属于主动运输。
6.钠钾泵:此类运输泵运输时需要磷酸化,具有两个独立的α催化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绝大多数还具有β调节亚基,α亚基利用ATP水解能发生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从而改变泵蛋白的构象,实现离子的跨膜转运。
7.协同运输:协同运输又称偶联主动运输,它不直接消耗ATP,但要间接利用自由能,并且也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运输时需要先建立电化学梯度,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靠钠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建立的H+质子梯度8.脂筏:生物膜上富含(神经)鞘脂和胆固醇的微小区域,与生物膜某些功能的发挥有关。
9.脂质体:在水溶液环境中人工合成的一种球星脂双层结构。
10.组成型胞吐途径:在真核细胞,有高尔基体反面囊膜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膜泡运输过程,呈连续分泌状态,完成质膜更新,分泌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子等功能。
11.调节型胞吐作用:在真核生物的一些特化细胞,所产生的分泌物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受到胞外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合并并将内含物分泌出细胞。
该胞吐作用方式称为调节型胞吐途径。
12.膜骨架:细胞质膜的一种特别结构,是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这种结构称为膜骨架。
13.血影:是指人的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剩下保持原来的形态和大小的细胞膜结构。
14.胞吞作用:通过质膜内线形成膜泡,浆细胞外或者细胞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15.细胞通讯: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16.信号分子:细胞的信息载体,种类繁多,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化学信号诸如各类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等,物理信号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等17.N-连接糖基化:新合成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的一种方式。
糖通过与蛋白质的天冬酰胺的自由NH2基连接,所以将这种糖基化称为N-连接的糖基化。
N-连接糖基化:在ER和Golgi中,由酶催化将寡糖链连接到蛋白质天冬酰胺原子上的糖基化形式。
直接结合的糖是N-乙酰葡糖胺18.O-连接糖基化:是将糖链转移到多肽链的丝氨酸、苏氨酸或羟赖氨酸的羟基的氧原子上。
O-连接的糖基化是由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的, 每次加上一个单糖。
同复杂的N-连接的糖基化一样, 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残基,这一反应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和TGN中19.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20.信号识别颗粒:在真核生物细胞质中一种小分子RNA和六种蛋白的复合体,此复合体能识别核糖体上新生肽末端的信号,顺序并与之结合,使肽合成停止,同时它又可和ER膜上的停泊蛋白识别和结合,从而将mRNA上的核糖体,带到膜上。
SRP上有三个结合位点:信号肽识别结合位点,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翻译暂停结构域。
21.易位子:位于内质网膜上的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的蛋白复合体,其本质是一种通道蛋白。
22.信号肽: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23.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覆盖有网格蛋白衣被的运输小泡。
介导从质膜和高尔基体开始的小泡运输24.网格蛋白:又称笼形蛋白,是一类包被蛋白,由3条重链和3条轻链组成,组装形成多面体笼型结构25.分子伴侣:一种与其他多肽或蛋白质结合的蛋白质,以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变性或聚集沉淀,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以及跨膜转运有意义。
26.核定位信号:是另一种形式的信号肽, 可位于多肽序列的任何部分。
一般含有4~8个氨基酸, 且没有专一性, 作用是帮助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入核信号与导肽的区别在于: ①由含水的核孔通道来鉴别; ②入核信号是蛋白质的永久性部分,在引导入核过程中,并不被切除, 可以反复使用, 有利于细胞分裂后核蛋白重新入核。
有多种类型的核定位信号,这些信号都具有一个带正电荷的肽核心。
27.着丝粒:染色体中连接两个染色单体, 并将染色单体分为两臂:28.动粒:位于着丝粒外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结构,是纺锤体微管的附着位点。
29.核仁组织区:是细胞核特定染色体的次缢痕处,含有rRNA基因的一段染色体区域,与核仁的形成有关,故称为核仁组织区。
30.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染色体结构稳定、末端复制等有重要作用。
端粒常在每条染色体的末端形成一顶帽子结构。
31.核型: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多线染色体:染色体DNA经多次复制而不分开、呈规则并排的的巨大染色体,昆虫中的巨大染色体形态特征最为典型32.灯刷染色体:较普遍存在于鱼类、两栖类等动物的软木细胞减数分裂双线期,有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环流形成类似灯刷的特殊巨大染色体33.MF (微丝) :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直径为8nm的纤维。
微丝是双股肌动蛋白丝以螺旋的形式组成的纤维, 两股肌动蛋白丝是同方向的。
肌动蛋白纤维也是一种极性分子, 具有两个不同的末端,一个是正端,另一个是负端。
34.粗肌丝:组成肌节的两种特征性纤维之一,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在横切面上粗肌丝被城六角形排列的6根细肌丝所包围。
35.细肌丝:组成肌节的两种特征性纤维之一,由肌球蛋白构成,在横切面上细肌丝按六角形排列包围在粗肌丝周围。
36.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之间的有序过程。
37.中心体:由一对相互重叠的柱状中心粒及周围无定型的电子致密的基质组成,是微管组织中心。
38.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主要是确保周期每一时相事件有序、全部完成并与外界环境因素相联系39.纺锤体:细胞分裂是形成的形似纺锤的结构,其主要元件包括微管(Microtubules),附着微管的动力分子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s),以及一系列复杂的超分子结构。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配对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复合结构,既有利于同源染色体间的基因重组,也有利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40.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1.组织特异性基因(奢侈基因):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功能。
42.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43.细胞凋亡:一种有序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的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
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以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
44.肌质网:及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储存有高浓度的Ca2+。
45.受体络氨酸激酶:能将自身或胞质中底物上的络氨酸残基磷酸化的细胞表面受体。
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
46.蛋白质的分选: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合成之后必须准确无误地运送到细胞的各个部位,此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分选。
47.G-蛋白偶联受体:一类在质膜上7次跨膜的受体。
配体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导致受体的构象改变,与G蛋白亲和力也随之增加,从而通过G蛋白的偶联向下游传递信号。
泛素: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与要讲解的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共价链接,知道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进行讲解。
48.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后,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的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分解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49.第二信使: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cAMP,IP3,Ca2+等,有助于信号向细胞内进行传递。
50.分子开关:细胞信号转到过程中,通过结合GTP与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
51.杂交瘤:有一个正常的常胜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一个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的杂种细胞系。
具有无限增殖和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52.有丝分裂纺锤体:有丝分裂过程中,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纺锤体两极组成的装置,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对复制后染色体的排列与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53.中间丝:直径约10nm的致密索状的细胞骨架纤维,组成中间丝的蛋白亚基的种类具有组织特异性。
中间丝为细胞和组织提供了机械稳定性。
54.细胞自噬:指溶酶体或者液泡内膜直接内陷将底物包裹并降解的过程。
5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与周期蛋白结合并活化,使靶蛋白磷酸化、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
55.水孔蛋白:动植物细胞质膜上转运水分子的特异蛋白,为水分子的快速跨膜提供通道56.锚定连接:通过细胞质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连接起来。
57.间隙连接:在动物细胞间专司细胞间通信的连接方式。
相邻细胞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行程中空的完整的间隙连接结构,以利于小分子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