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1](https://img.taocdn.com/s3/m/d90c1b2059eef8c75fbfb3ae.png)
《趣联巧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中的内容,是课外拓展性内容,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讨论对联如何设计,完成教师布置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喜爱对联,收集对联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联的发展历程、对联的分类难点:对联的结构特点与设计四、教法、学法设计本课设计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这一基本特点出发,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本课学习活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融入了内容的整体感知、内容的深入探究和知识的积累运用等活动;贯穿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了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品读感悟法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简介对联:在文学创作上,古代人喜欢以诗词歌赋,文言文的形式去抒发内心情感。
在生活中,他们喜欢在酒席宴会上“吟诗作对”,这是古代人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
这些无一不证明了古人对语言文字的掌控。
其实这些都为“对联”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二)课文导入唐伯虎同祝枝山来到山村,看到水车,祝枝山出了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当即对了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回文联)相传清代的乾隆皇帝宴请群臣,指着一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者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花甲"指六十岁,"花甲重逢"指两个六十岁,再加上"三七"二十一岁,恰好是一百四十一岁.有个叫纪晓岚的学者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古稀"指七十岁,"古稀双庆"指两个七十岁,再加上"一度春秋".也就是一年,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数字联)(三)对联的发展历史秦汉(桃符)、五代(骈文、律诗)、明清(盛行)、现在(习俗)(四)对联的分类按字数分: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对联按用途分:可分为春联、贺联、挽联、赠联、行业联、自勉联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3afd1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b.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八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研究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修改自己的作。
3.读“我的发现”,研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5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名言导入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
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播放,师生齐读)XXX说:“书籍是宏大的气力。
”XXX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XXX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XXX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XXX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崇高的人说话。
”别XXX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介绍一本好书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位同砚介绍一本好书。
b.收XXX的看法,想了解哪一个同砚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砚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并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响应他们的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且大家又感兴趣的书。
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八组-四年级下《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八组-四年级下《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2913e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a.png)
《趣味语文—趣联巧对》教学设计通川区第七小学校杨兴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在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简单对联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会简单对联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复习对子歌导语:诗词和对联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对子歌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道课前测试。
天对(),雨对(),大陆对()。
山花对(),赤日对()。
孩子们,认识老朋友吗?这是什么?(对子)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读不好就停下来,读出韵律)评价语:有进步,读出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了。
2、揭示课题,引出对联导语:和老朋友打过招呼,现在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
它是谁?——对联什么是对联呢?请一个同学替老师大声地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
(出示对联定义)对联,俗称对子,亦称楹联,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
一般把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语对偶,音韵平仄对称,内容上相互关联呼应,形式上彼此排比、对称的两句话组成的文体,称为对联。
对联具有诗的神韵,再加上优美的书法,显著的张贴,从而成为艺术中的艺术。
今天要学习的对联,不仅富有韵律感,还很有趣呢!齐读课题:趣联巧对二、趣联巧对1、初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是方式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两个故事有趣在哪里?导语:古人喜欢对对联,著名才子唐伯虎和学者纪晓岚他们不仅喜欢对对联,还发生了有趣的故事!想不想知道?翻开书本,读读这两则故事,思考:这两个故事有趣在哪里?(用自己喜欢是方式读文)2、学生反馈,并出示两幅对联。
3、指名读对联,并指导多音字“扇”的正确读法。
4、学习第一副顶针联,并迁移学习欣赏另一幅顶针联。
学习“风扇”“扇风”以及“水车”“车水”的不同,体会对联的趣味。
(做笔记:顶针联讲解:顶针就像穿针引线一样,一针又一线,首位相连,一气呵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8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8](https://img.taocdn.com/s3/m/d170d45c4b73f242336c5f87.png)
《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趣联巧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敢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质疑的习惯,对于新接触的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素欲望。
但是,面对对联的学习可能在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无法深入探讨对联的特点,并进行简要概括。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目标: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会简单对联的应用。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会简单对联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发兴趣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跟着念一念。
(出示课件1:播放《笠翁对韵》视频)导入2、这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编著的一本书,书名叫《笠翁对韵》。
这本书是一本对联启蒙【手写板书:联对】,根据不同的韵部来写,由浅入深,读来朗朗上口,如今更是被诗词及对联爱好者奉为宝典。
2、那么究竟什么是对联呢?请一个同学替老师大声地介绍一下。
(出示课件2:对联定义)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今天就来好好学习学习,让我们共同走进“语文园地八”,品味“趣味语文”里面的对联,它们不仅富有韵律感,还很巧妙!【补全板书:趣巧】二、趣味学文,初识对联(一)初识“顶针联”1、导语:古人喜欢对对联,著名才子唐伯虎和好朋友祝枝山两人之间就曾对过一副工整巧妙、传颂一时的对联。
请大家翻到书本15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副对联, 想一想:这副对联有趣在哪里?(自由读文)2、(出示课件3: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人生。
)(1)谁来挑战读读这幅对联?(指名读)(2)注意下联中多音字“扇”的正确读法。
(点击课件:“扇”的不同读音)(3)掌握了“扇”的正确读法,咱们全班集体读读对联。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2f3b947f69eae009581bec6a.png)
《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升审美水平。
3.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4.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很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体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识对联
从生活中入手,展示各种对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相机板书熟悉陌生
三.学对联
1、从读对韵歌开始
2、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鲁迅小时候对课故事、有趣的清华试题、绝妙的
无情对)四字联
3、对对乐园
四.赏对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诸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五.创对联
雏鸟觅食但求羽翼丰满雄鹰展翅唯图河山壮丽
上对联课用二四六块黑板传中华魂需千百万颗赤心六.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4](https://img.taocdn.com/s3/m/730b68020912a216147929ae.png)
趣味语文-----趣联巧对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喜爱对联的感情,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
2.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
3.指导学生试作对联。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喜爱对联,喜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难点:发现对联的基本特点,试作对联。
过程:教学准备,书法对联作品。
一、猜谜导入,引入对联。
1.出示谜语:兄弟姐妹双对双,身披红袍站门上,新春佳节换新颜,家家喜庆又吉祥。
2.生猜谜底:春联。
师:大家猜得很对,其实春联就是对联的一种。
3.介绍对联说到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如我们刚才背诵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因此人们又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它保留有待诗的某些特点,对仗工整,言简意深,声韵和谐,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我们也曾学过不少对联,谁还记得?指名背诵已学过的对联、春联等。
4.回顾对联结构特点: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句式一致,节奏相谐。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二、学习对联,了解对联师:同学们记住了这么多对联,很不简单,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对联,感受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
1.请大家读读书上的《趣联巧对》,看看讲了什么?2.自己读读书中的两副对联,读懂对联的意思,(出示两副对联)。
3.指名讲讲两副对联的意思,说说两副对联巧在哪里?(相机板书:回文修辞、顶真修辞、暗含数字)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有趣的巧对?(指名学生说)三、讲对联故事,感受对联。
1.出示故事录音《猜字妙对》,相机板书:巧用同音。
2.生讲“趣联巧对”故事。
四.过关游戏,试对对联。
1.看图对2.词语对3. 看对子猜地名、职业。
4.选下联。
五、拓展:小组合作对对子。
试对:鸟儿枝头落,。
小结: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对对联有了更多的了解,今天,老师送给全体同学一副对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好祖国的文化,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2](https://img.taocdn.com/s3/m/d3f5d5a7240c844768eaee00.png)
人教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趣联巧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有节奏地读好两副对联;2、学生了解对联工整对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有节奏地读好两副对联三、教学难点:学生了解对联工整对仗、语言巧妙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课前准备:ppt,对联五、教学过程(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识联同学们,清朝有一位大学者编了一本书叫做《声律启蒙》,对于小朋友吟诗作对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我来考考大家,1、开火车回答2、拍手有节奏地读。
3、你发现这些对子有什么规律:4、播放微课,了解对联的特点5、小结(板书:①词性相当②字数相等③平仄相对④内容相关)过渡:对子又叫对联,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今天回到明朝的诗意江南,看看大文豪唐伯虎和祝枝山是怎样趣联巧对的?(板书:趣联巧对)【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对联启蒙《声律启蒙》入手,由熟悉的内容,结合微课总结对联的特点,初步认识对联,拉进学生与对联的距离】(二)读你千遍不厌倦——赏析顶真联1、自由读第一个对联故事,找出文中的对联。
2、读准多音字,齐读下联3、男女生赛读,读准节奏4、出示古时候的对联,学生找古今异同,生读预设:①没有标点符号,从左往右②竖着书写5、文中哪个词语形容了这副对联,你认为这幅对联巧妙在哪里?预设:①工整对仗(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②顶真(逗号最后一个字是下一个字的开头)6、情景诵读,全班齐读7、观看视频,拓展顶真联八方桥,桥八方,八方桥上观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观看视频进一步拓展顶真联】(三)读你千遍不厌倦——赏析数字联1、请同学默读第二个故事,找出第二副对联(生读,提示读音与节奏)2、这幅对联很巧妙,是一幅数字联,里面蕴藏着两道古老而又神奇的数学题,你能算一算这位老先生的岁数吗?预设:①把自己的年龄暗含在对联(花甲是60岁,两个花甲就是120岁;三七二十一,加起来就是141,古稀是70岁,两个古稀就是140再加一就是141)3、小结4、【设计意图:通过解答数学算术的形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直观清晰】(四)对联大闯关----拓展A、火眼金睛游戏规则:本轮游戏一共6道题,老师说开始以后方可举手抢答,答对可获一颗5分小星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单元《《语文园地八》](https://img.taocdn.com/s3/m/4692d4b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0.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八》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学习伙伴、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语文天地。
这些内容既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口语交际、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词语,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词语,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口语交际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ea46a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9.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诗歌、散文、童话、民间故事、科普文章、古诗、阅读理解和写作。
这些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本节课将围绕这八个方面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短篇文章,理解基本的文章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
但是,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写作练习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文章内容的理解。
3.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
2.教学多媒体课件。
3.生字词卡片。
4.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题。
5.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文章,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进行认读和拼写。
针对容易错的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语文园地八》中的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05efa70a941ea76e59fa040d.png)
楹联课教课方案教课内容:认识春联中的平仄,懂得仄起平收的含义并会以此分辨上下联,基本掌握一三五无论,二四六分明的联律规则。
教课要点:掌握二四六分明这个联律规则。
教课时间:一课时教课过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这节是楹联课,我们持续学习楹联的有关知识,板书:楹联知识(居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里面包括了一副名联,我们看那位同学看的认真,听的认真,而且可以把这幅春联记下来。
(视频播放,学生观看)谁听出来了?(指名1---2 名学生回答)(夸奖:真不错,听得很认真!)屏幕打出春联:千年古树当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
大家一同读:(学生读)哈哈,同学们看,什么当衣架?(齐声:千年古树),什么作浴盆?(齐声:万里长江)你们家有这样的古老的衣架和这么大的浴盆没有?(学生笑,没有!)是啊,作者在这里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这副春联,名传千古啊!我们一同再来赏读一次这幅名联:师指着春联,学生栩栩如生地朗诵。
(夸奖:读得真不错!)(师变换一下语气)同学们,老师想问一下,你们方才在读这副春联时,对联中的每个字,你们都读的是第几声?师问生答同时电脑标明四声:千年古树当衣架;—′∨∨ˋ——万里长江作浴盆。
∨∨′—ˋˋ′我们方才标明的呀,是一般话的四声,我们今日学习的是春联,春联中的声律是这样规定的:一般话的一二声,春联中称之为平声;一般话中的三四声,春联中称之为仄声,春联中就这平易仄两个声律。
换句话就是说,春联只分平声和仄声。
大家听懂了没有?(听懂了)那么此刻我们把这副春联的平仄来标明一下:平声还用符号“ —”来取代,仄声我们用符号“|” 来取代哈(把本来春联中的一般话四声转变成春联的平仄两声)(学生说,师电脑操作)千年古树当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
||——||—稳固练习:大家看这春联的平仄,难划分不?(学生:不难!)好,下边老师把自己在。
发布过的一副喜悦之作拿来,同学们给标明一下平仄吧:(学生先看片晌,再集体校正)金猪摆尾撒欢去;玉鼠探头报喜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3](https://img.taocdn.com/s3/m/eab5a876e45c3b3566ec8b13.png)
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有趣的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面对对联的学习,勤于动脑,对于新接触的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了解顶真修辞手法。
3、读故事,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会简单对联的应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
1、对对子。
2、出示《声律启蒙》,让学生齐背。
3、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学过的诗词对联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一起来回顾学过对联吧!(课件出示)4、师: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对对子,流传下许多趣联巧对的千古佳话。
今天,就让我们从这些故事中去领略对联的魅力吧!二、师生互动,解读趣联。
1、初读课文。
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思考:这两个故事有趣在哪里?2、学生反馈,并出示对联。
3、指名读对联,并指导多音字“扇”的正确读法。
4、学习第一副顶针联,并迁移学习欣赏另外的顶针联。
(1)学习“风扇”“扇风”以及“水车”“车水”的不同,体会对联的趣味。
(2)欣赏另一幅顶针联: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下联: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5、学习数字联,并迁移学习欣赏另外的数字联。
(1)体会上联和下联均表达老者是一百四十一岁的巧妙。
(2)欣赏另外的数字联: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下联: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三、延伸阅读,对联妙用。
1、师多媒体出示趣联巧对的故事。
2、体会趣联用语之精妙。
四、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1、第一关:点石成金2、第二关:火眼金睛3、第三关:妙笔生花五、总结谈话,阅读分享。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希望同学们继续打开对联的大门,愿你们在对联的世界里尽情的遨游,享受对联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六、拓展作业。
1、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8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8](https://img.taocdn.com/s3/m/b751192ea2161479171128ae.png)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了解对联的历史。
2.能力目标: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会简单对联的应用。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会简单的对联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古诗导入。
(课件出示)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们今天先来看一首古诗,这首诗同学们都很熟悉,(春节),春节的时候,人们不仅要放鞭炮,还要在门上干什么呢?(板书:春联)。
放鞭炮、贴春联是为了增加一种节日的喜庆氛围,咱们先来感受下这种氛围(课件展示)。
这些都是春联,其实,生活中不仅有春联,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对联,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相机板书:婚联寿联景联名胜联门联……这些都统称对联(板书),说到对联,我们曾经在上学期学到了几种对联(课件出示),和学生一起复习巩固。
二、对联的来历。
1. 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对联,我们大脑当中肯定会产生疑问:对联是怎么来的呢?(板书:来历)课件出示,了解对联的来历,了解神荼和郁垒及中华第一联。
2.幻灯片出示幻灯片的来历。
古代盛传山林里住著“神荼”、“郁垒”两位神仙专门吃鬼怪,人们就把桃枝刻成这两个神的模样悬挂在门上,期能永久平安,这就是所谓的桃符。
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
到五代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
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三、对联的读法及张贴1.说完了对联的来历,那么对联该怎么读呢,(课件出示)对联分上联和下联,贴对联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所以读的时候是从右往左读,学生读对联。
2.举例,让学生纠正贴法错误的对联。
四、学习《语文园地八》“趣味语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单元《语文园地八》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单元《语文园地八》](https://img.taocdn.com/s3/m/15c58a6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c.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诗词欣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阅读技能–理解诗词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色彩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 感受诗词的意境,体味其中的情感难点: - 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解读 - 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与意境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谈论生活中的有趣事物引起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导入新课•师生共同欣赏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理解。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诗词欣赏•分段解析诗词,指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促进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亮点和难点,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6. 课堂检测•组织课堂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检验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的意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对语文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对故事情节理解不够深刻,下节课需要做更多案例分析。
以上是本单元《语文园地八》的教学内容概述和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修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7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语文园地八 趣味语文》研讨课教案_17](https://img.taocdn.com/s3/m/fafad7b12cc58bd63086bd0d.png)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园地八趣味语文《趣联巧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以“走进故事长廊”为主题,编排了《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4篇课文。
《趣联巧对》是安排在园地八趣味语文的两则对联故事。
这两则故事讲了唐伯虎和祝枝山对出有趣的顶针联,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对出有趣的数字联的故事。
这两则故事展现了古代文人才思敏捷,展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对对联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了解一些对联的含义。
但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掌握的文化知识比较有限,特别是对对联的平仄、押韵、古代年岁称谓等知识比较陌生。
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拓展有趣的对联故事、师生共同讨论、闯关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对联特点,在品读有趣的对联同时,感受到了古代灿烂的文化,进而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古代灿烂文化的兴趣。
【设计理念】这是两篇小故事,教学中,我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落实了新课程中提出的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另外,给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策略】这两个小故事的内容很简单,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图,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
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
教学中我配合使用多媒体利用PPT展示。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第一,在兴趣之上,进行充分的朗读,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读懂趣联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才思敏捷。
2.在阅读中初步感受对联的特点,激发积累对联的兴趣。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喜爱对联的感情,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联巧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喜爱对联,收集对联的兴趣。
2、感受语文的趣味性、丰富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1宣纸写一副对联和对联的特点粘贴在卡纸上。
2教师自制课件。
3选36个学生,分好组,编号位置。
4事先唱一唱笠翁对韵。
学生:1布置学生搜集职业对联写在图画本的一张纸上;2准备语文书、草稿本、搜集的对联。
教学过程:一:1我们来拍手读《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jì)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yào)斗(dǒu)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shù)旅;三冬江上,漫漫朔(shuò)雪冷渔翁。
过渡:看对对子,既可以对意思相反的、相近的,也可以对相同类型的词。
3我们也来对对子,怎样?一个字:红对()闲对()两个字沉着对(慌张)凶恶对(善良)三个字定心丸——(迷魂汤)打圆场——(和稀泥)四个字:百花齐放——(万木争荣)细雨绵绵——(瓢泼大雨)对子就包含在我们的对联中。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贴《趣联巧对》】二、新课《趣联巧对》引入:孩子们,我们习以为常的对联可谓历史悠久,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也喜欢用对联来游戏,比赛,借此施展自己的才学。
接下来,让我们进行一次时光之旅,来到大明王朝的江南,去看看大才子唐伯虎与祝枝山之间的一段故事吧!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56页。
自读第一则短文,完成以下要求:(默读)(一)第一则故事1、出示要求。
(1)自读第一则短文,找出其中的一副对联,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想一想,上联和下联之间有什么联系?(3)这副对联的趣味在什么地方?(2分钟)2交流:(1)你找到了什么对联?(指名回答)这个多音字“扇”,作名词时读“扇shàn”,作动词时读“扇”shān,在这儿该怎么读呢?。
(纠正多音字)风扇(shàn)扇(shān)风,风出扇(shàn),扇(shàn)动风生。
读的时候还要注意节奏哦!【显示节奏】听老师读一遍。
(非常有感情和节奏,并加上动作)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shàn)扇(shān)风,风出扇(shàn),扇(shàn)动风生。
全班来表演读一遍。
AB大组表演读,分别读上联和下联。
(2)孩子们,上联和下联之间比较对照,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字数相等)(3)对联讲究对应,水车对应什么?都是什么词?“车”对应什么?是什么词?“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呢?所以对联要求相同位置的词性相同。
(板书:词性对应)(4)看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止”,几声?三声,三声和四声相当于古代的“仄声”(屏)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生”,几声?一声,一声和二声相当于古语里的“平声”。
(屏)在对联里,上下联要求平仄和谐【贴平仄和谐】(5)水车和风扇有联系吗?水车转动时运输水,风扇摇动时产生风,内容相关。
【贴内容相关)】小结:对联上下联要求“字数相同、词性对应、平仄和谐、内容相关”。
6对联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体裁精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使用方便,往往还因为它独特的趣味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看看这副对联的趣味在哪儿?仔细观察上联。
(出示上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前一个分句末尾的字,正好是后一个分句开头的字。
看“水”“车”【显示带点】再看下联哪个字相连?【出示: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哪个字相同?“风、扇”小结:像这种形式的对联,我们称作“顶针联”7、补充对联:看这两副顶针对联,有的字被墨团弄脏了,猜猜看弄脏的字是什么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回答后学生不再读了)一心守道()无穷,()中有乐万事随缘()有份,()外无求山羊上(),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没水牛腰8我们以前学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回文联】我们还学过“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是:叠字联】(二)第二则故事引:告别了两位大才子,让我们再次进入时光隧道,这次能穿越到哪儿呢?看,来到了清朝王宫,【出示宫殿】那里正举行一场有趣的千叟宴会,我们将见证一副精彩对联的诞生。
请看书上第二则故事。
完成以下问题:(默读)(1)自读故事,找出其中的对联,认真地读一读。
(2)想想,上联和下联表示多少岁?是怎么得来的?(3)这副对联巧在什么地方?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对联?【读完后出示: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对联还要注意读出节奏。
听老师读。
AB两大组扮演两个角色来读一读。
3、上联和下联分别表示多少岁呢?(全班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60×2+3×7=?70×2+1=?4、这副对联巧吗?(对联巧妙地将“141”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5、故事中的老者很喜欢这副对联,想贴在自家的大门上,谁来贴一贴?【出示预先写好的对联让学生贴在黑板上】(如果学生贴错了再提示大家纠正)我们的祖先写字读书时习惯从右到左。
所以上联应该在右边。
6孩子们,花甲指多少岁?(60岁)古稀呢?(70岁)那你还知道哪些整十岁年龄的别称?10岁(幼学)20岁(弱冠)30岁(而立)40岁(不惑)50岁(知命)60岁(花甲)70岁(古稀)80岁(杖朝)师:真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7(1)看,我们就可以这样介绍自己的年龄了。
你多大了?(10)我可以说你是“幼学之年”。
你呢?(指伍艺琳11岁)我可以说你的年龄为幼学之年,增加一度春秋。
(2)老师今年39岁,你也这样来介绍一下老师,行吗?(而立之年,更多三三岁月)8故事还没结束:这时一位老人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夫今年127岁,恳请陛下以老臣年岁为题,再出一联,如何?”孩子们,我们来帮帮乾隆皇帝吧!(知命)重逢,增加(三九)岁月。
(花甲)双庆,更多(七度)春秋。
三、郭沫若对对联是啊,对联对得好,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郭沫若是我国的一个大文学家,不过,小时候的郭沫若可调皮了。
【出示私塾图片】郭沫若进私塾念书时,一天午间,郭沫若和几个顽皮的同窗抽空跑出去,偷吃了附近寺庙里的桃子。
和尚知是私塾里的淘气学生所为,便向先生告了状。
在追问无果的情况下,先生改变了策略,他出了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出示】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对下联呢?(用笔写一写,怎样?)谁来说说你写的下联。
(4个)很不错,你们都是郭沫若的高材生。
那你想不想知道当时的郭沫若是怎样对的呢?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攀桂步蟾宫”啥意思?(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比如考取状元)从“必定有我”,你读出了什么?(郭沫若远大的志向)小小年纪的郭沫若竟有如此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抱负,先生当然非常高兴,于是就赦免了这些孩子们。
四、职业对联送对人1孩子们,你搜集了哪些职业对联,我们来想想你的对联送给谁合适呢?血汗挥洒育桃李,花果芬芳谢园丁。
——教师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有知音;——音乐家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理发师走遍万里河山,搜尽奇异美景。
——摄影师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医生五、结束语,推荐阅读。
孩子们,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雅俗共赏,文人雅士对对联更是情有独钟。
它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或寓意吉祥,或警世醒人,或意境悠远,或诙谐成趣,更与书法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极具艺术价值。
同学们不妨读一读《中华对联大全》。
“(师)悠悠楹联情,(生)丝丝沁我意;漫漫学海路,步步促我行。
”希望我们将对对联的喜爱之情落实到行动,将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趣联巧对内容相关4月22日四年级六班试上后同事们的宝贵建议:1两首对联后总结对联特点。
穆昌荣2最后两则故事取消。
3猜职业对联时创造情境,如:对联贴错了地方。
4职业对联要展示给学生看,看过后才好猜。
5自己说多了,读多了。
6阅读要求可以让学生默读,免得浪费时间。
7不要中途突然带动学生读,可以事先范读。
8贴对联的环节居然搞丢了。
9录制视频后,自己看看需要剪切哪些地方?李杨:1不要再重复一遍学生说的话。
2年龄那儿内容多了。
3郭沫若的故事可作为欣赏。
4和学生交谈身子不要弯下去。
5写年龄对联可作为机动时间。
可能用的着的对联: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游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2018年度相同的内容秦丽侠市优李凌市优杨天月市优张帆市优纪(jǐ)晓岚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孤掌难鸣,五指三长两短。
回文联斗鸡山上_________龙隐洞中_________对联是诗歌里的对偶句,又称为“粘贴的诗句”对联可以对意思相反的词,也可以对意思想近的词。
唐伯虎、祝枝山、纪晓岚天生就能对出这样的对联吗?最后老师阐述插入古琴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