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合集下载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云计算应用研究: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中小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更加灵 活、高效、安全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中小型企 业需要研究如何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的快速扩 展和缩减。
5、移动化应用研究: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中小型企业需要研究如何将信息 管理系统与移动设备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随时随地办公和数据查询,提高工作 效率和响应速度。
二、开发流程
1、需求分析: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需求,明确系统需要实现的功 能。这一阶段需要对企业业务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整合,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打下 基础。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MIS进行整体架构设计。包括系统功能 模块、数据流程、系统接口等。
3、系统开发:依据系统设计,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开发。可以采用不同的 编程语言和工具,如Java、Python、BPM等。
6、后期维护与优化:LIMS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因 此,需要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以满足实验室不断变化的需求。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一款高效、可靠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提高实验 室运营效率和提升实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 我们能够构建出满足实验室需求、提升实验效率的LIMS系统。在未来,
6、测试与调试:在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 定性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7、培训与推广:针对员工和业务部门的需求,开展系统使用培训和推广工作, 提高员工的应用能力和系统使用率。
三、中小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 研究
中小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安全性研究:如何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防止 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安全风险,是中小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 之一。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信息系统开发是一种涉及许多的复杂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务和物力投入。

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则是一种科学的、可行的、可控制的方法,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高效地开发、运行和维护。

下面,我们将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做一简要的介绍。

一、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模型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基本模型。

它是将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明确规划各项任务,以便确保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常见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等。

其中,瀑布模型是最经典的一种。

瀑布模型主要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实施和维护。

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目标、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

系统设计阶段:在此阶段,将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结果,绘制系统的架构图和流程图。

编码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将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代码,并对代码进行优化。

测试阶段:在此阶段,需要测试系统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实施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将系统推向广大用户并进行反馈。

维护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对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

二、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

它强调将软件系统看作一个对象集合,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主要包括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

在分析阶段,重点是确定软件系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功能;在设计阶段,重点是将分析阶段得到的程序使用对象的形式表示出来,同时进行抽象和继承;在编码阶段,重点是将设计完成的对象转换成程序语言,并对其进行调试和优化;在测试阶段,重点是对程序进行各种测试,以便进行系统的交付和维护。

面向服务的系统开发方法主要是针对当前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的现实环境。

它而是集成了各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管理知识,以便能够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

在面向服务的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开发的重点是将总体的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然后将模块看做一个服务,以便能够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和交互。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方法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最早被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种方法,它强调了线性且有序的开发过程。

该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五个阶段,并要求每个阶段必须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

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较小规模或较为简单的系统,但由于需求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不能改变,未考虑需求变化和用户反馈,容易导致开发结果与用户实际需求不符。

二、原型模型原型模型强调通过构建原型系统来满足用户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并通过反复迭代改善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该模型在需求阶段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快速建立一个原型系统,以便用户了解系统的功能和界面,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根据用户的反馈,逐步改进并逐渐完善系统。

原型模型适用于系统需求较为模糊或复杂的情况,因为可以通过原型演示迅速调整和改变系统的功能。

三、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将系统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增量阶段,每个增量阶段完成一个或多个子功能的开发。

每个增量阶段的功能越来越完整,逐步完成系统的整体构建。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开发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增量模型适用于系统需求比较稳定,但对系统性能和功能有需求变更的情况。

四、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方法是一种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和系统维护等开发过程融入一个迭代循环中的方法。

通过不断地迭代和交付功能模块,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更进行调整和改进。

敏捷开发方法注重用户参与和团队合作,强调响应变化以及快速交付价值。

它适用于需求较为模糊、需要快速迭代和响应变化的情况。

购买开发购买开发是指通过购买现有的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来满足系统的需求。

这种方法可以节约开发时间和人力成本,但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并与供应商进行合作和沟通,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和用户的期望。

购买开发适用于需求相对简单且可以通过现有产品满足的情况。

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方法应根据实际需求、项目规模和开发团队的能力进行选择。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开发概述(开发中涉及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开发概述(开发中涉及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特点及原则1.信息系统开发的任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根据企业和部门管理的战略目标、内容、规模、性质能具体情况,建立起一套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软硬件结合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工作要取得成功,必须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选择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建立信息系统;同时在具体的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从系统整体出发,运用结构化、系统化的方法指导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特点(1)系统开发的技术复杂。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各类管理决策方法都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借以实现各种功能的手段。

(2)系统开发的内容复杂,目标多样。

面向管理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特征,管理系统需要的信息量大面广、形式多样、来源复杂。

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要支持各级多部门的管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非一般技术工程所能比拟。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样品就是产品,在实际运行前无法进行现场试验,系统开发中的问题只有投入运行后才能充分暴露。

加之系统开发周期长,容易找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3)系统开发的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种高智力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简单劳动所占比例极小,这也是一般技术工程所不能相比的。

与此同时,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是无形的间接效益,不想一般技术工程取得的效益那样直接和容易计算。

(4)系统开发的环境复杂多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必须十分重视、深刻理解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发展趋势,考虑到管理体制、管理实现、管理方法和手段,考虑到人的习惯、心理状态以及现行的制度、惯例和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

(5)信息系统开发必须与管理变革相结合。

首先需要用户和开发者很好地结合,开发单位的领导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可以对业务起到促进和改进的作用。

开发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了解管理实践,深入了解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实际步骤,才能恰当地估计信息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与限度。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需要合理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来确保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设计系统架构、实现功能和进行测试。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迭代模型和敏捷开发。

瀑布模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最早被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

瀑布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一系列连续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

每个阶段的输出成果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输入,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文档和检查点来确保开发过程的质量和可控性。

瀑布模型适用于开发过程线性、需求稳定的情况,但在需求变化频繁、用户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瀑布模型的刚性结构可能导致开发困难。

原型模型是一种通过创建系统的初步版本来理解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的方法。

原型模型通常使用迭代循环的方式,反复与用户讨论并改进系统设计。

原型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创建一个可视化的系统原型,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反馈自己的需求,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然而,原型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原型与最终系统之间的差距可能较大,需求变更带来的影响可能较大。

迭代模型是一种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的方法。

每个迭代周期都会完成一些功能的开发,并进行测试和修复,然后再进行下一轮迭代。

迭代模型强调持续反馈和改进,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风险管理。

但迭代模型也要求开发团队具备较强的迭代管理和组织能力,同时需要及时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以确保各个迭代周期的成果能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敏捷开发是一种基于迭代模型的方法,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响应和用户满意度。

敏捷开发将需求分解为一系列小的用户故事,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和估算,然后团队通过短期的迭代周期(如2-4周)来交付可用的系统功能。

敏捷开发强调不断的用户反馈和团队协作,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和提高开发效率。

敏捷开发还采用了一些技术和工具,如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以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方法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方法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外购和外包三种方式。

1. 自主开发:企业内部组建开发团队,根据自身需求和要求,从头开始设计、开发和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优点是可以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可以灵活调整和变更系统功能,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且对技术要求较高。

2. 外购:企业以购买的方式获取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加以定制适配。

优点是省去了自主开发的时间和成本,可以快速部署和上线,但部分功能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特定需求,还需进行定制和二次开发。

3. 外包: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或服务提供商。

优点是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的内部资源,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可以借助外部专业团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但需要对外包合作方进行严格的选择和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瀑布模型、螺旋模型和敏捷开发方法。

1. 瀑布模型:按照线性流程逐步进行系统开发,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适用于需求相对稳定的项目。

2. 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确定目标、风险评估、开发、评审和计划下一次循环等阶段。


个循环都可视为一次迭代,可以灵活应对需求的变化和新的风险,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或风险较高的项目。

3. 敏捷开发方法:强调迭代、增量和交互式的开发方式,重视需求的变化和快速响应。

采用短周期的开发、测试和反馈循环,通过持续交付高质量的软件来满足用户需求,适用于快速变化的项目和较小规模的开发团队。

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特点,可以综合选择适当的开发方式和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使命是组织的存在价值和长远发展设想,它是组织最本质、最总体、最宏观
的“内核”。 微软公司的使命是:“领导计算机软件新潮流,向全世界提供一流的计算机 软件平台和工具。” 迪斯尼公司——使人们过得快活 索尼公司——体验发展技术造福大众的快乐 惠普公司——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技术贡献 耐克公司——体验竞争、获胜和击败对手的感觉 沃尔玛公司——给普通百姓提供机会,使他们能与富人一样买到同样的东西 IBM公司——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要带动人类的进步
3.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开发方法 结构化开发方法,又称生命周期法(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最老的系统开发 方法之一。 采用结构化思想、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按照用户至 上的原则,先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大模块,自顶向下进 行模块分解,然后,再自下而上按照系统的结构将各个 模块进行组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开发。
优缺点
3.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委托开发 委托开发是现在非常流行的软件外包方式之一。该方式 适合于使用单位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 人员但资金较为充足的单位,双方签订系统开发项目协 议。
优缺点
3.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方式是指用户和拥有丰富经验的机构或专业人员 共同开发系统。如果企业有开发系统的能力但是能力较弱, 或者缺乏经验丰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或者缺少高水 平的程序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希望通过和有经验的开 发单位合作开发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让企业自身的员工 也参与到系统的建设中,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 优缺点
面向对象是把构成问题事务分解成各个对象,建立对象的目的不是为 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叙某个事物在整个解决问题的步骤中的 行为。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是指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流程。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指为了管理和决策支持而开发的信息系统。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MIS的开发方法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包括瀑布模型、原型模型、敏捷开发和增量开发。

首先介绍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开发方法。

它将系统开发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这种开发方法适合需求变化较少的项目,但缺点是开发周期长、风险高。

因此,在需求变化频繁的项目中,适合采用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发系统的方法。

它强调与用户的紧密合作,通过快速交付可工作的软件原型来验证需求和改进设计。

敏捷开发注重团队协作和快速响应变化,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项目规模较小的情况。

通过迭代开发和及时反馈,可以减少项目风险,提高用户满意度。

原型模型是一种通过快速构建原型来进行系统开发的方法。

原型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变化对原型进行修改和完善。

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或用户需求变化较大的项目。

通过原型模型开发,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增量开发是一种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按照优先级逐步开发的方法。

每个增量都可以独立交付并投入使用。

增量开发适用于大型复杂项目,通过逐步交付可以减少项目风险和提高开发效率。

同时,增量开发也便于用户对系统进行试用和反馈,有助于及时检测和修复问题。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开发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融合开发、面向对象开发等。

不同的开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和需求,开发团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开发方法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项目的时间、质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方法是指为满足管理需求,利用技术手段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流程,对MIS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过程。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四个方面介绍MIS的开发方法。

首先是需求分析阶段,这是MIS开发的基础,包括确定管理目标、明确功能需求、收集数据等。

在确定管理目标时,需对组织的目标进行分析,了解组织的战略、业务流程和管理需求。

在明确功能需求时,需根据管理目标,确定系统所需的功能和特性,例如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报告等。

在收集数据方面,需采用各种方法,如面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收集与系统开发相关的数据。

接下来是系统设计阶段,包括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等。

数据库设计是MIS开发的核心环节,需根据功能需求和数据收集结果,设计出适合系统需求的数据库结构,包括表、字段和关系等。

界面设计是指设计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需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界面友好性和易用性等。

系统架构设计是指设计系统的整体框架,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选择、系统的分层结构和模块划分等。

然后是系统实施阶段,包括系统编码、测试、培训和上线等。

系统编码是指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将设计结果转化为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在测试阶段,需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培训是指对系统使用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对系统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最后是系统上线,即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的运行环境中,供用户进行正式使用和操作。

最后是系统维护阶段,包括故障排除、功能更新和性能优化等。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排除。

此外,当管理需求发生变化时,需对系统进行功能更新,以满足新的管理需求。

同时,还需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在MIS的开发方法中,需注重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

项目管理是指对MIS开发过程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包括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需求: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之前,首先需要与相关部门和最终用户充分沟通,了解
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能涉及到开展调研、需求分析和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等工作。

2.系统设计:在确定了需求之后,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包括制定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
界面设计等。

系统设计阶段还会涉及到技术选型、功能模块划分、系统流程设计等工作。

3.开发实施:根据系统设计的方案和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开发和编码工作。

这个阶
段包括软件编码、数据库开发、界面设计、系统集成等工作。

在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4.系统部署:经过测试和验收确认后,将开发完成的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可能涉及到硬件设备的部署、软件安装配置、数据迁移等工作。

5.系统运维: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后,需要进行系统运维工作,包括系统监控、
故障处理、安全管理、性能优化、版本更新等工作。

同时也需要为系统管理员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地管理和维护系统。

6.系统评估与改进:系统上线后,需要对系统进行评估和监测,收集用户反馈和系统运行
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并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

以上是一般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当然具体的开发流程会根据具体项目的规模、复杂性和需求而有所差异。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与用户的沟通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开发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有三种常见的开发方法,分别是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开发过程是线性的,按照顺序依次完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开发周期长、需求稳定的项目,具有开发过程清晰、文档完备、易于管理等优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瀑布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在开发前充分了解需求,避免后期修改和重构,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但是,瀑布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开发过程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需求变化等。

二、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一种快速原型开发方法,它的开发过程是迭代的,通过快速构建原型来验证需求和设计方案。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不确定、开发周期短的项目,具有快速响应需求、易于理解和修改等优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原型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验证需求和设计方案,减少后期修改和重构,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但是,原型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原型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求变更、设计方案不稳定等问题。

三、敏捷开发模型敏捷开发模型是一种迭代、增量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持续交付和团队协作。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需求不稳定、开发周期短的项目,具有快速响应需求、灵活性高、易于管理等优点。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敏捷开发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

但是,敏捷开发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求变化频繁、文档不完备等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三种。

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开发方法,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些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哪些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很多种,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开发团队有效地设计、构建和实施一个高质量的信息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型是最古老和最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之一。

这种方法采用线性顺序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瀑布模型适用于开发比较简单、需求明确的项目。

2.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RAD)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是一种迭代和增量式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小模块,每个模块可并行开发和测试。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着重于快速的原型开发和用户反馈,从而加速开发过程。

3. 原型模型(Prototyping Model)原型模型是一种通过构建原型快速验证需求和设计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需求不明确或难以确定的项目。

通过创建原型,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进行修改和改进。

4.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敏捷开发是一种强调迭代和协作的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通过小的迭代周期(通常是2-4周)来快速交付可用的软件。

这种方法注重适应变化、用户反馈和持续改进。

5.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螺旋模型是一种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循环迭代的方式,不断评估和改进系统的需求和设计,以降低风险和提高质量。

6. V模型(V Model)V模型是一个与瀑布模型相似的开发方法。

这种方法注重测试,开发团队在每个开发阶段都同时进行测试。

V模型通过测试进一步强调了开发和测试之间的关系。

7. 基于组件的开发(Component-Based Development,CBD)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的组件,并通过组装这些组件来构建应用程序。

这种方法在提高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方面有很大优势。

公司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公司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性,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公司管理条例》《信息安全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据公司实际情况,适用于公司全部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包含新系统开发、旧系统改造和系统集成项目。

第三条定义•信息系统开发:指依照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编码、软件测试和软件部署的过程。

•项目经理:指负责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掌控的责任人。

•开发小组:指由分析员、设计师、程序员、测试员等构成的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团队。

第二章项目管理第四条项目规划1.开发项目前,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和资源等。

2.项目计划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系统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和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资源需求和调配计划;–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3.项目计划应提前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确认,确保各方的共识和支持。

第五条项目构成与分工1.项目经理依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组建开发小组,并明确各角色的职责和权限。

2.开发小构成员应具备相关技术和工作经验,并乐观参加培训和学习,不绝提升自身本领。

3.项目经理应合理布置开发小构成员的工作任务,并定期进行进度检查和评估。

第六条需求管理1.项目经理负责收集、分析和管理用户需求,并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

2.需求规格说明书应包含用户需求描述、系统功能清单、数据流程图等内容,并经用户确认后纳入项目计划。

3.在开发过程中,需求更改应依照更改掌控程序进行管理,确保更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七条开发管理1.开发人员应依照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设计和编码,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易扩展性。

2.开发过程中应使用版本掌控工具,对代码进行管理和备份,保证代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3.开发小构成员应遵守编码规范,并进行代码自测和代码评审,确保代码的质量和稳定性。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和评价五个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概要说明如下。

1.系统规划阶段(项目立项、初步调查、总体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审核批准)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在对原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给出新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产生系统开发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份文档。

2.系统分析阶段(详细调查、组织机构与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分析、系统分析与逻辑模型设计、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开发计划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

它是提交给用户的文档,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分析说明书要通俗易懂,用户通过它可以了解新系统的功能,判断是否所需的系统。

系统分析说明书一旦评审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系统最终验收的依据。

3.系统设计阶段(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系统流程图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数据存储设计、输入与输出设计、指定设计规范、编写程序说明书、编写系统设计报告)系统分析阶段回答了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即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所以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

它又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产生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与系统测试,程序设计,程序和系统调控,系统切换、试运行,系统测试、验收,编写技术文档)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应用程序的编制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制度一、制度概述信息系统开发是企业重要的技术支持与发展手段。

为了规范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或外部委托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

三、管理机构1.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统筹和协调。

2. 技术部门可以设立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和执行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制度。

四、开发项目管理1. 项目规划项目启动前,需要进行项目立项和规划,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明确开发目标和需求,制定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

2. 需求分析对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研,确定用户需求和功能要求,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得到用户的确认。

3.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

需要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4. 编码实现根据系统设计,开发人员进行编码实现,编写程序代码和实现系统功能。

5. 测试验收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验收测试后,系统达到预期要求,得到用户的认可。

六、开发管理制度1. 制度宣贯技术部门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制度的培训,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并遵守制度。

2. 组织架构公司技术部门根据需要设立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小组,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规划、指导和检查工作。

3.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应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的开发流程,按照计划实施项目的各项工作,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 质量管理对整个开发流程和开发成果进行全程质量管理,确保整个开发过程符合质量标准,达到用户预期。

5. 成本控制根据预算计划,按照成本控制要求,控制整个开发过程的成本,保证项目开发的经济效益。

六、审查评审在项目不同阶段进行审查评审,评估工作的质量和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七、变更管理对项目的需求变更进行认真的评估和规划,确保对变更的控制和管理。

八、合同管理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确保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开发工作。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MIS的开发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瀑布模型、原型模型和敏捷开发模型。

一、瀑布模型瀑布模型是MIS开发中最传统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将整个开发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和交付成果。

每个阶段的输出成果都是下一个阶段的输入成果。

瀑布模型的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系统交付和维护。

瀑布模型的优点是开发过程清晰明了,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交付成果。

同时,由于每个阶段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因此可以确保开发出来的MIS质量更高。

但是,瀑布模型也存在缺点,例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规划和管理项目,同时,如果需求分析不充分,可能会导致后续阶段出现大量变更,从而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

二、原型模型原型模型是MIS开发中的另一种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快速开发一个可操作的原型系统来验证需求和设计。

原型模型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型设计、原型实现、原型测试和最终系统设计。

原型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验证需求和设计,从而减少后续开发过程中的变更和错误。

同时,原型模型可以提高用户参与度,减少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

但是,原型模型也存在缺点,例如原型系统可能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从而需要进行大量修改和重构。

三、敏捷开发模型敏捷开发模型是MIS开发中的新兴方法之一。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快速交付可用的系统来满足用户需求。

敏捷开发模型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交付。

敏捷开发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变更。

同时,敏捷开发模型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减少项目风险。

但是,敏捷开发模型也存在缺点,例如需要更高的开发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需要更加灵活的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

总结MIS的开发方法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模型。

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稳定和较大的项目,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稳定和较小的项目,敏捷开发模型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和变更的项目。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定义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定义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定义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来设计、开发和维护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的过程和活动。

它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和运筹学等多个学科。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决策能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一、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组织或企业的需求,设计和创建能够支持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的软件系统。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例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

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是确保系统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和易用性,同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信息系统开发可以分为自主开发和外包开发两种方式。

自主开发是指组织或企业内部自行进行开发工作,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外包开发是指将开发工作委托给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或个人,可以减轻组织的负担,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以确保项目的成功。

二、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是指对已经建立的信息系统进行维护、运营和改进的活动。

信息系统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持续性。

管理工作包括系统维护、问题解决、性能优化、安全管理和用户培训等方面。

信息系统管理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和流程,以确保系统能够适应业务变化和技术发展。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背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的利益,提高业务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三、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决策能力,使业务流程更加高效和精确,减少冗余和错误。

其次,它能够帮助组织及时获取和处理海量、复杂的信息,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分析的依据。

再次,它能够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总结起来,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关注技术手段的运用,又关注管理方法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组织的重视。

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高效、精准的决策,增强竞争力。

然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士的合理规划、设计和实施,务必避免不当决策、技术实现难度大或者实际应用效果低下的风险。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是一个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和效果。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系统贴合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前,首先要调查企业的实际需求,并确定目标、范围和规模。

因为系统必须与企业活动密切贴合,否则将很难得到用户的认可和使用。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需求、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可在一定范围内预测未来的行业趋势,以此来决定设计方案。

2.系统应该易于操作、实用系统设计时需要关注用户的体验,理解用户使用系统的流程和需求,系统用户体验度的提高、降低系统使用难度和提升效率是设计和开发过程的重大因素之一。

同样的,系统还需具备强大的实用性,提供预留可扩展位,避免界面拥堵、无效繁琐,确保实现计划目标。

3.考虑安全性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设计时需考虑系统的安全性是否得到充分的保障,如何防范信息泄露、外部攻击等情况。

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保障数据的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确保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包括系统规划、需求分析、设计和实施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开发步骤:1.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明确、整体的计划制定。

规划应关注系统的目标、功能、时间表和预算等方面,这些方面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最终实现效果和投入成本。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环节,能够保证系统与用户的需求相符,同时也是设计工作的基础。

需求分析的过程包括对业务流程、数据结构、输入输出等方面的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系统功能和解决需求痛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资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训目的与要求:本实训以南京彩天粉末涂料实业有限公司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为例,详细说明系统开发各主要阶段的内容。

通过本实训的学习,要求所有同学掌握在系统开发实践中,如何进行资料收集、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及系统设计工作,掌握使用Visual FoxPro工具进行系统的开发,掌握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任务一:资料收集一、公司介绍南京彩天粉末涂料实业有限公司是南京天河科学研究院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而创办的股份制企业。

南京天河科学研究院于1958年在国内最早研究开发出粉末涂料这一环保产品,并一直致力于技术推广与新产品开发。

1992年南京天河科学研究院在浦口建立粉末涂料生产基地,1998年进行股份改制创建南京彩天粉末涂料实业有限公司。

公司有一批专业水平高的科技队伍,在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十多年间,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公司现有的纯环氧、环氧/聚酯、纯聚酯/TGIC、纯聚酯/PRIMID、纯聚酯透明、丙烯酸、聚氨酯七大类型的热固性粉末涂料,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不同的表观效果形成多种系列产品,40多年的粉末涂料研究开发及技术储备,10多年的粉末涂料生产经验,年产5000吨各种粉末涂料的生产能力,多次获省、部级多项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二、组织结构南京彩天粉末涂料实业有限公司有职员245名,现有八个部门: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人事部、经营部、综合部、后勤部、一车间和二车间。

其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结构三、业务流程图2 公司业务流程图四、相关数据资料南京彩天粉末涂料实业有限公司的工资发放流程如下,月末,核算员根据人事部的“人事变动通知单”、“工资变动通知单”及“上月工资表”编制“工资表”初表;核算员根据各部、车间考勤员上报的“出勤表”及后勤部的“扣款通知单”计算工资,然后将制好的工资表送主管会计审核;然后,核算员根据已审核工资表汇总工资,并编制工资汇总表,出纳到银行提款然后发放工资。

表1 人事变动通知单年月日表2 工资变动通知单年月日表3 出勤表年月日表4 扣款通知单年月日表5 工资表年月日部门:表6 工资汇总表五、数据处理(1)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表7所示。

表7 个人所得税计税表(2)工资计算公式应发工资=基本工资+补贴+奖金应纳税=(应发工资-8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上月扣零—所得税—房租—水费—电费(取整)扣零=应发工资+上月扣零—所得税—房租—水费—电费—实发工资六、用户对系统的需求(1)对部门编码进行维护(部门库追加、修改、删除)。

(2)对人员编码进行维护(人员库追加、修改、删除)。

(3)对工资数据进行维护。

(4)系统自动计算奖金、税金、应发工资、实发工资。

(5)系统工资自动扣零处理至元。

(6)系统对实发工资进行面值分解,以便从银行提款发放工资。

(7)按人员查询工资数据。

(8)按部门查询部门工资。

(9)按部门汇总工资数据。

(10)工资分配(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

任务二:系统分析一、数据处理分析图3 工资系统数据处理进程图二、数据字典根据调查的资料分析,设计的数据字典如表8所示。

表8 数据字典任务三:系统设计一、系统功能结构设计此工资系统的系统功能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功能结构二、系统流程设计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

此工资系统的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

三、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阶段的任务:根据以上工资系统资料,设计该工资系统数据库,其步骤如下:1.建立表在U盘上创建一个gzgl文件夹,启动Visual FoxPro,在命令窗口中执行set default to e:\gzgl。

建立项目和有关的数据表,建立各表之间的联系及参照完整性,输入数据验证完整性,其步骤如下:(1)建立项目。

项目的名字为:gzxt.pjx(2)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的名字为:gzdata.dbc,如图6所示。

(3)根据表9建立七张表。

(4)建立各表间的关系及参照完整性。

如图9所示。

(5)输入数据。

(6)进行相关操作,验证数据完整性。

图5 工资系统处理流程图6 gzxt项目管理器图7 department表设计器图8 department表索引的设计图9 表关系和参照完整性的设置图10 输入数据2.视图设计建立工资表、工资汇总、工资面值分解、工资分配的SQL查询视图,如表10所示。

表10 查询视图建立步骤如下。

(1)建立工资表SQL查询视图(2)建立工资汇总SQL查询视图(3)建立工资面值分解SQL查询视图(4)建立工资分配的SQL查询视图其中所得税视图的SQL语句如下。

IIF(应发工资<=800,0,IIF(应发工资-800<=500,(应发工资-800)*0.05,IIF(应发工资<2500,(应发工资-800)*0.1-25,IIF(应发工资-800<5000,(应发工资-800)*0.15-125,(应发工资-800)*0.25-375)))) AS 所得税3.窗体设计建立主窗体、部门、人员基本情况、工资固定项目、扣款项、考勤等表单的设计。

(1)建立主窗体在计算机中搜索所有jpg格式的图片,选择一张复制到gzgl文件夹中。

在gzxt项目管理器中选择表单,点击“新建”按钮,设置主窗体的属性及方法程序,如表11所示。

主窗口表单名保存为main。

在主窗口中添加控件,如表12所示。

lb控件是主窗体中显示的系统标题,timer1 用于以字幕方式显示lb的内容。

表12 主窗体控件图11 主窗口的设计(2)设计登录表单图12 登录表单登录表单如图12所示。

在gzxt项目管理器中选择表单,点击“新建”按钮,调整好表单的大小,设置表单的属性如表13所示。

登录表单名保存为login。

图13 登录表单的设计表13 登录表单的属性在登录表单中添加如表14所示的控件,并设置相关的属性。

打开数据库表login,在login表中设置姓名和口令,如下图14所示。

图14 登录姓名和口令的设置选择主窗口main,点击“运行”按钮,启动login登录窗口,输入姓名和口令,确定后自动启动工资管理系统的主窗口,如有错误,请调试。

(3)设计主控菜单①菜单栏的设计根据前面介绍的系统功能结构图设计系统的主控菜单。

在项目管理器中,将“其他”展开,选择“菜单”,点击“新建”按钮,选择新建菜单,进入菜单设计器。

输入菜单栏名称,五项的结果全选择“子菜单”。

如图15所示。

图15 菜单栏的设计②子菜单项的设计选择要设计的菜单栏,点击“编辑”按钮,输入该菜单栏的子菜单项,在各个子菜单项的结果中,选择“命令”,点击“编辑”按钮,输入命令的内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五个菜单栏的子菜单项。

如下图16所示。

图16 子菜单项的设计在系统退出菜单项下建立子菜单项:退出,设计退出的命令为main.release。

③设置菜单的属性。

在VFP主窗口“显示”菜单中,选择“常规选项”,将菜单设置为顶层菜单。

如图17所示。

图17 常规选项设置④生成菜单。

将菜单保存,取名为mainmenu,然后选择VFP主窗口“菜单”菜单中的“生成”选项,如图18所示。

图18 菜单的生成选择主窗口main,点击“运行”,输入姓名和口令,启动工资管理系统,如图19所示。

图19 工资管理系统运行效果(4)建立部门编码维护表单部门编码表是工资管理系统的辅助数据表,可以使用表单向导设置该表单。

这里使用自定义的方式设计该表单,以数据记录控件设计为主要内容。

如图20所示。

图20 部门编码维护表单①设置自定义数据表单类。

在项目管理器中选择“类库”,点击“新建”按钮,出现新建类对话框如图21所示。

在类名框中输入myform,在派生出的下拉组合框中选择form,输入类地存储目录及文件名。

图21 新建类对话框将类库下的myclass展开,选择myform,点击“修改”按钮,打开类设计器,如图22所示,在类设计器中,给myform 添加新的属性,各属性值如表15所示。

图22 类设计器选择“类”菜单,点击“新建方法程序”,添加方法fref,如图23用来控制表单中的数据记录控件的可用性,dref的内容如下。

图23 新建方法程序drefif eof().and.bof()this.dt=.t.this.de=.t.elselocal ernbernb=recn()go topif eof()this.dt=.t.this.de=.t. elsego ernbdo case case bof() this.dt=.t. go top this.de=eof() case eof() this.de=.t. go bott this.dt=bof() otheskip -1if bof()go top this.dt=.t. skipif eof()go bott this.de=.t. elseskip -1 this.de=.f. endielseskipthis.dt=.f. endiskip 1if eof()go bott this.de=.t. skip -1if bof()go top this.dt=.t.elseskipthis.dt=.f.endielseskip -1this.de=.f.endiendcendiendithisform.refresh()前面的内容做完后,将类设计器中的myform进行保存。

将类库下的myclass展开,选择myclass,点击“新建”按钮,新建类commg,如图24所示,在类名框中输入commg,在派生出的下拉组合框中选择commandgroup,输入类地存储目录及文件名。

图24 新建类对话框选择commg,点击“修改”,设置commg的buttoncount属性为10,用鼠标调整10个按钮的排版位置,如图25所示,在类设计器中,给commg 分别设置命令按钮的click和refresh方法属性,各属性值如表16所示。

图25 按钮类设计选择myform ,点击“修改”按钮进入类设计器,点击表单控件工具中的添加,选择“添加”,将myclass 添加到表单控件工具中,如图26所示。

图26 表单控件工具的添加添加后,点击commg 工具,在类设计器中的表单的底部绘制按钮组,如图27所示。

图27 myform类的设计②创建部门编码维护表单。

选择vfp 主窗口中“工具”菜单,点击“选项”选项,设置选项中表单选项页,设置表单的模板类中的表单模板为myform。

如图28所示。

图28 表单模板的设置在项目管理器中,选择“表单”,点击“新建”按钮,新建表单。

设置表单数据环境为department,将数据环境设计器中的department表拖至表单中,再分别把数据环境中department表的dp_id和dp_name两个字段拖至表单中,如图30所示,在表单中添加标签,设置字体字号和颜色以及布局,如图29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