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昌勇版土壤学 绪论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学 绪论

土壤肥料学 绪论

3)土壤发生学派
Hale Waihona Puke 以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为代表,运用综合发展 的观点认识土壤,他们认为自然土壤的发生是以生物 因素为主导的生物、母质、气候、地形和时间五种自 然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土壤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 循环相互对立统一的结果,由于生物气候带的不同, 土壤在地球上的发生演变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类型土壤有内在发生学上的联系。土壤发生学派 揭示了土壤肥力发生演变的规律,为认识自然土壤的 肥力状况和进行土攘分类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 三相物质组成。固体部分包 括矿物质土粒和土壤有机质 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 和动物。固体部分含有植物 需要的各种养分并构成支持 植物的骨架。土壤液体和气 体共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土壤液体是土壤水分,因溶 解多种养分物质,实际是稀薄的土壤溶液。气体是土壤空气。
土壤三相物质的体积比因环境条件的差异有所不同。一 般情况下土壤固体占50%;液体和气体占50%,气体和液体 不稳定,其比例为气体占15%~35%。
0.2.2 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发生发展 1)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土壤肥力。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认为:“土壤肥力 就是土壤在植物生活的全部过程中,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给 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分及水分的能力”。 南京土壤所: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 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侯光炯先生: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的体质和生命。
有毒化合物污染影响的面积2200万hm2 ,占退化总面积
的1.l%。
据统计,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 ,占
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已发展至 179.4万 km2,占国土面积的 18.6%,每年流失表土约 60亿 t。 耕地中有667万~800万hm2 ,已发生次生盐化,有 1.0亿hm2 草地退化。我国现已有重金属污染耕地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Soil Science)一. 基本信息课程编号:C6U2118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分:2.0总学时:3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二. 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应以下基本知识:1. 掌握上壤学的基本概念:决左肥力的物质基础的组成和性质:2. 上壤固相部分的基本性质;3. 上壤肥力因素的存在状况及调控措施;4. 掌握建立和形成土壤学科的物理,化学原理。

5. 运用上壤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上壤资源的野外调查技术,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上壤资源的方法和措施,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产生的有关上壤环境问题。

三.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介绍上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上壤和上壤肥力的槪念、上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分支学科及主要研究内容,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1. 使学生了解上壤在农业生产及丄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 理解上壤作为自然资源的特点及保护上壤的重大意义:3. 掌握上壤和上壤肥力的槪念及正确认识土壊的几个基本观点:4. 了解上壤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动态,明确丄壤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任务。

重点: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槪念。

难点:土壤肥力的生态学意义。

第二章:岩石矿物的风化与土壤母质的形成教学内容:上壤矿物质的矿物学组成,次生矿物的种类、构造、特性以及其对上壤形成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基本要求:1. 理解上壤的矿物学组成、化学组成和上壤质地对上壤物理,化学性质和上壤肥力的影响。

2. 掌握髙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层构造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粘土矿物形成的理论及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重点:上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和硅铝铁率。

难点:三大类粘粒矿物的晶体构造特点。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教学内容:上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组成、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上壤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的因素、土壤有机物质的性质。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一、土壤学概述土壤学是一门研究土壤形成、性质、利用和保护的自然科学。

土壤是地球表层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具有肥力、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质等基本性质。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土壤知识,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土壤分类及其特点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土壤可分为岩石土壤、次生土壤和人工土壤等。

岩石土壤发育程度较低,矿物质成分复杂;次生土壤发育程度较高,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人工土壤是人类活动形成的,如水稻土、石灰岩土等。

三、土壤形成过程与因素土壤形成过程受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共同作用。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的水分、温度和风化程度;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和有机质基础;生物因素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循环;地形影响土壤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时间因素使土壤在长时间内逐渐发育和成熟。

四、土壤性质与土壤肥力土壤性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物理性质主要有土壤结构、质地、水分、温度等;化学性质主要有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性、盐分、养分等;生物性质主要有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生物周转等。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适宜程度,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

五、土壤利用与管理土壤利用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等,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土壤管理旨在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维持土壤肥力,包括土壤保持、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改良等。

六、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包括源头控制、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等。

七、土壤改良与培育土壤改良是通过添加物质、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

土壤培育是利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八、我国土壤资源与保护我国土壤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为保护土壤资源,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土壤资源调查、分区管理、法律法规等。

土壤学—课件-302页

土壤学—课件-302页

土 壤 学
土 壤 学
土 3、土壤物质组成 壤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组成 学 • 固相由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生物组
成,其中土壤矿物质约占土壤固相体积的 45%~50%。
• 液相:包括土壤水分以及溶解于水的矿物质和 有机质
• 气相:包括各种气体。气体和液体存在于固体 颗粒间的孔隙中。孔隙的体积约占整个体积的 50%~55%。
这需要我们了解地壳的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主要有:氧、硅、铝、铁、钙、镁、 钛、钾、钠、磷等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锰、锌、 铜等
土 壤
元素组成的特点:
学 ➢ 1、地壳中氧、硅含量最多,铁、铝次之,所
以组成的化合物大多是氧化物,尤其以硅酸盐 最多
➢ 2、地壳中植物生长必须要的元素含量很低, 分布不平衡,满足不了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的需 要
“净化器”作用
土 2、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利用管理三者的关系 壤 学 “用地养地”
把植物生产的有机收获物用作动物生产所需 的饲料,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生产废物,通过 微生物的利用、转化及循环培肥土壤,提高 土壤肥力
土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

成部分

大气圈
生物圈
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 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 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肥力称为“有效肥力”,又称“经济肥力”,
即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
那部分肥力,亦称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的总和。
➢潜在肥力 一部分肥力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称
“潜在肥力”,指受环境条件和科技水平限制
不能被植物利用,但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可转化
为有效肥力的那部分肥力。
土 壤
4、土壤生产力

ESS-绪论-土壤矿物质

ESS-绪论-土壤矿物质

土壤的重要性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的再生性与质量的可变性 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土壤资源的破坏=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土壤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的重要性
中国土壤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和部分国家的比较 人均占有量
土地类型
总面积(hm2)
土壤的重要性
• 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中,人类消耗的 约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 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源自土壤。
土壤 植物性生产 动物性生产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本!
土壤的重要性
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1、提供营养(Nutrients)
贮存(Storage):土壤是陆地生物必需的营养 物质的重要来源(H、O、N、P、K及微量元素 等)
-
-
《庄子· 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HEAVEN
Search Our Interesting Live
《易经》将天、地、人 并立起来。天有天之道, 天之道在于“始万物”; 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 于“生万物”。人有人 之道,人之道的作用在 于“成万物”。
天人合一
SOIL
土壤的重要性
• • • • 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世界 中国 2.77 0.91
美国 3.92
巴西 6.28
印度 0.43
耕地(hm2)
草地(hm2) 森林和林地(hm2)
0.31
0.66 0.84
0.10
0.27 0.13
0.80

黄昌勇版土壤学绪论

黄昌勇版土壤学绪论

黄昌勇版土壤学绪论土壤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土壤剖面4、土壤生产力5、自然肥力6、人为肥力7、有效肥力8、潜在肥力9、土壤圈10、土壤生态系统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按形成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地球表层系统中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

4、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至下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最基本的发生层组成。

5、土壤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5大成土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6、土壤肥力根据其利用情况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7、俄罗斯土壤学家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土壤的是由、、三相组成。

9、土壤的物质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为化验土壤养分应采集_____土样。

A 原状B 剖面C 耕层混合2、土壤是()A 、发育于地球内部的结构表层B、不能生长绿色植物C、疏松但内部少孔隙D、能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3、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五大圈层()A、土壤圈B、大气圈C、地壳 D. 水圈4、五大成土因素之中不包括()A 、母岩B、生物 C 、温度D、气候5、关于土壤下列选项中是珍贵资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土壤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B、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C、土壤资源质量上的可变性D、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四、判断题1、母质不是土壤,因为母质不具有肥力。

第二章 土壤学概论

第二章 土壤学概论

一、土壤的基本概念
(一)土壤在地球上的位置
组成地球的四大圈层: (1)岩石圈: (2)水圈: (3)大气圈: (4)生物圈:
岩石圈:位于地表,主要由富含硅、铝 的硅酸盐类岩石所构成,又称为地壳。 水圈:包括地球表面的湖泊、江河、海 洋等水域,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空间, 上至海平面上十多公里,下至海平面以 下十余公里乃至地下几百米。 大气圈: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
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了一层疏松 的物质,称为母质。 由这层疏松的风化物质构成的地壳表层, 称为风化壳。 风化壳厚可达几十米,薄的仅几厘米,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疏松的母质层的上部,生物活动比较 强烈,累积的有机质比较多,这就是土 壤。
(二)土壤的概念
不同行业的人给土壤下的定义不同。 从农业的角度出发,可以给土壤如下的 定义: 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 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基本特性
1、土壤具有肥力:这是土壤区别于其 它自然体的质的特征。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肥力概念的演变
十七世纪末: ---英国的John Woodward得出细土是植物生长 “要素”的结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腐植质是 植物生长“要素”; 1840年: ---德国化学家李比西(Liebig)发现植物依靠土 壤中的矿质元素而生活,创立著名的“矿质营 养学说”。该观点后来又被著名的洛桑试验站 (Rothamsted)所证实。
三土壤、植 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垂直立体空 间,土壤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土地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属性,而 土壤的“社会经济”属性较弱。
四、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摘要:一、土壤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土壤学的概念2.研究对象及范围二、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土壤组成成分2.土壤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三、土壤类型与分布1.土壤类型划分2.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四、土壤形成与演变1.土壤形成过程2.土壤演变因素及影响五、土壤资源与利用1.土壤资源的重要性2.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正文: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的组成、性质、类型、分布、形成与演变,以及土壤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等。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由岩石碎屑、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物质。

土壤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固体部分(包括矿物颗粒和有机质)、液体部分(水分)和气体部分(空气)。

土壤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土壤结构、孔隙度、水分等)、化学性质(如pH 值、养分含量等)和生物性质(如微生物数量、生物活性等)。

这些性质受土壤组成成分、成土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组成,我国土壤可以划分为多个类型,如水稻土、红壤、黄壤、黑土、棕壤等。

这些土壤类型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地形、气候、成土母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成土母质的改造、土壤矿物质的形成、有机质的积累和微生物作用等。

土壤演变受自然因素(如气候、地貌、生物等)和人为因素(如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变化等)的共同影响。

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多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以及不合理利用等原因,土壤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第一章++绪论——土壤学

第一章++绪论——土壤学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概括了人类—
—农业——土壤之间的关系。农业是人类生
存的基础,而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任务是发展人类赖以生 存的绿色植物的生产。 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有日光 (光能)、热量(热能)、空气(主要是 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分和养分。
o土壤通报
oPedosphere
(SCI) o土壤肥料 o水土保持学报 o水土保持通报 o生态环境
教学安排
第一章 绪论
preface
•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 “土壤”的基本概念
• 土壤科学发展史简介
• 土壤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任务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 境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2.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4.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者更长的时间;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
土壤不仅是陆地植物的基础营养库,还是绿 色植物在土壤中生根发芽,根系在土壤中伸 展和穿插,获得土壤的机械支撑,保证绿色 植物地上部分能稳定地站立于大自然之中。 在土壤中还拥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生物 群,地下微生物在这里生活和繁育。
4m
10 米 以 下
5.稳定与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界面,是地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
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 固定和解毒作用; 4.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 的功能。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 自然资源

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

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

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标题:《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全面探索土壤学的新进展简介:《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是一本全面介绍土壤学领域最新进展的专业书籍。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土壤形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书的内容和关键亮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并选择是否购买。

正文:第一章:土壤形成与发育本章介绍了土壤形成的基本概念、土壤发育的主要过程以及各种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分析和比较,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机制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土壤物理性质本章详细介绍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孔隙等。

读者可以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水分、空气、温度等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壤的功能和特性。

第三章:土壤化学性质本章系统介绍了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中的有机质、无机盐、酸碱度等。

读者可以了解土壤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来源、变化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本章还介绍了土壤肥力的评价和调控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第四章:土壤生物学本章重点介绍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土壤动物及其生态位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读者可以了解土壤生物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土壤生物来改善土壤环境。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修复本章主要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和影响,以及土壤修复的原理和方法。

读者可以了解到当前土壤污染形势,学习到如何评估和修复受污染土壤,为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章重点讨论了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包括土壤肥力管理、土壤保护和土壤生态系统服务等内容。

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实现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的土壤资源利用策略。

总结:《土壤学黄昌勇第二版》是一本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土壤学专业书籍。

本书通过对土壤形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污染与修复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土壤学的最新进展。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化、分类和利用的学科,它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按照《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的内容,对土壤学的基本知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母质、生物和时间等。

气候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的过程和性质都有所不同。

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来源于岩石和地表的物质,经过风化和物质迁移等过程,形成不同种类的母质,从而影响土壤的成分和性质。

生物是土壤形成的活动因素,植物的生长和死亡、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等都会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逐渐发育成熟,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总之,土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形态和特性。

第二部分:土壤的分类与性质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可以将土壤分为不同的类型。

土壤的分类有很多方法,常用的包括美国土壤分类系统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美国土壤分类系统根据土壤的形态、成分和产生过程等特征,将土壤分为12个大类,每个大类下面还有多个细类。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则根据土壤的成份、形态和地理分布等特征,将土壤分为17个大类,每个大类下面还有多个细类。

通过对土壤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功能,为土壤的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土壤的性质是指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结构、孔隙度和密度等。

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酸碱性、养分含量和离子交换等。

土壤的生物性质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蚯蚓和根系等。

这些性质相互作用,决定了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的利用方式。

第三部分:土壤的利用与管理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基础,正确的土壤利用和管理对于保持农田生产力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等。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一章第1章绪论1.土壤土壤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之一。

人们提起土壤一词,都会认为土壤就是支撑我们生活和居住的土地。

显然,这是人类对土壤最直观的认识。

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们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其看法和认识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道路、房屋的工程建设中,土壤是受压承重的基础,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常把土壤作为一种物质材料来看待。

地质学家把土壤看作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地表岩石的风化覆盖层,受侵蚀搬运作用的影响,地质学家将土壤视为“去海洋途中的岩石”。

在农业生产中,土壤的植物生产性最受农艺学家的重视。

大约早在10000年前,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起,就把土壤当作植物生长的介质了。

我国古籍《说文解字》中,对土壤的解说为“土者,吐也,吐生万物”。

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土壤最显而易见的功能之一,是对植物的支撑作用,植物的根系必须固定在土壤中才能保持直立。

此外,植物的生长,至少有16种元素是不可缺少的,除碳、氢、氧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余13种元素大多来自土壤,这也是植物能够在土壤中生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在自然界里,植物的生长繁育必须以土壤为其基地,作物的优质高产则必须建立在肥沃土壤的基础上。

我国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种肥沃的土壤应能使植物“吃的饱(养分供应充分),喝的足(水份供应充足),住的好(土壤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站的稳(植物根系能伸展,机械支持牢固)”。

土壤的植物生产性,是我们土壤科学研究的核心。

原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认为“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物的疏松层次”。

“陆地表面”说明土壤的空间位置;“疏松层次”表明其外观形态;“产生植物收获物”则是土壤最基本的生产性能。

2.土壤与农业生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农业生产的基本任务是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植物的生产,而绿色植物之所以能立足于自然界中,使自己能经受风雨的侵袭不致倒伏,则是由于其根系伸展于土壤之中,获得了土壤机械支持的缘故。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土壤学黄昌勇2000版
(最新版)
目录
1.土壤学的概念与重要性
2.黄昌勇 2000 版《土壤学》的主要内容
3.《土壤学》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土壤学是一门研究土壤形成、演化、性质、分布及其与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黄昌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他的 2000 版《土壤学》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

《土壤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土壤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理论体系。

其次,详细阐述了土壤形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

接着,深入讨论了土壤性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还涉及了土壤环境、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黄昌勇 2000 版《土壤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价值,它为土壤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提高学者的研究水平;二是实践价值,书中关于土壤改良、土壤肥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为我国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教育价值,作为一部权威的教材,它为土壤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1页共1页。

《土壤学》图书简介

《土壤学》图书简介

当当网购买链接>>>点击进入【教材名称】土壤学【编著】黄昌勇主编【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9787109062573【版、印次】2010-8-1【页数】311内容简介本书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九五”规划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立项教材。

全书由绪论和3篇构成。

第一篇(1~6章)阐述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水及空气的物质组成和性质;第二篇(7~10章)叙述土壤的环境过程,包括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过程、土壤养分循环与平衡、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等;第三篇(11~14章)介绍土壤耕作和管理、土壤污染与防治和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等土壤管理和保护的理论及技术。

全书各章前后呼应,对土壤学基本原理及过程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土壤学作为农业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广泛服务于农业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建设、区域治理、资源利用与保护等。

本书不仅作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也适用于农学、生物、地学、环境、生态专业学生的教材与参考书,并可供从事土壤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前言绪论第一节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壤及土壤科学的发展一、土壤的概念二、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三、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主要观点第三节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一、分支学科及研究内容二、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三、土壤学的研究方法考研屋:提供各大机构考研、公务员、四六级辅导视频课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剖面
4、土壤生产力
5、自然肥力
6、人为肥力
7、有效肥力
8、潜在肥力
9、土壤圈
10、土壤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按形成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地球表层系统中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影响土壤肥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

4、作为一个发育完全的土壤剖面,从上至下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最基本的发生层组成。

5、土壤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5大成土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6、土壤肥力根据其利用情况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7、俄罗斯土壤学家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在、、、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土壤的是由、、三相组成。

9、土壤的物质组成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为化验土壤养分应采集_____土样。

A 原状
B 剖面
C 耕层混合
2、土壤是()
A 、发育于地球内部的结构表层B、不能生长绿色植物
C、疏松但内部少孔隙
D、能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物多样性
3、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五大圈层()
A、土壤圈
B、大气圈
C、地壳 D. 水圈
4、五大成土因素之中不包括()
A 、母岩B、生物 C 、温度D、气候
5、关于土壤下列选项中是珍贵资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资源数量上的有限性
B、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C、土壤资源质量上的可变性
D、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四、判断题
1、母质不是土壤,因为母质不具有肥力。

()
2、母质是土壤的前身和物质基础,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因此母质可以称为土壤。

()
3、土壤质的特征是土壤生产力。

()
4、土壤是指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

()
5、土壤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收获物,是土壤的本质,也是土壤的基本属性。

()
6、土壤只有使用合理,用养结合,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越种越肥。

( )
7、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再可生资源。

但从土壤的数量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8、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的区别在于自然肥力是在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
9、土壤学的研究方法只有两种,分别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综合、交叉研究。

()
10、土壤从数量来看是可再生的,是无限的自然资源。

()
11、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肥力叫“有效肥力”;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12、土壤生产力就是我们说的土壤肥力。

()
五、简答题
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起着极重要作用?
3、土壤资源的(自然——经济)特点?
4、土壤学的研究方法?5.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近代土壤科学发展的分支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