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技术】梨锈病发生与防治
梨树锈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梨树锈病的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近期很多种植梨树的客户发现自己的梨树叶片上已经有了梨锈病的症状。
梨锈病也称赤星病、“羊胡子”,主要危害梨树嫩叶、新梢和幼果。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表面产生许多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
天气潮湿时,其上会溢出淡黄色粘液,粘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组织逐渐变厚,叶片正面微凹陷,北面隆起,并丛生黄色毛状物,病斑以后逐渐变黑,严重时引起落叶。
幼果、新梢、叶柄被害症状与叶片相似。
二、梨锈病的发病条件1、转主寄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欧洲刺柏等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若梨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有桧柏、龙柏等树木,梨锈病发生严重。
2、寄主越冬病菌基数:在有桧柏、龙柏等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锈病发生就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3、气候状况:2-3月份的气温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病菌一般只侵染幼嫩组织。
一般4月中旬是冬孢子的发芽盛期,常与梨树的盛花期一致。
从梨树发芽到幼果形成这一段时间内,担孢子散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遇到适宜的条件就萌发,直接从表皮细胞或者是气孔侵入,风力和风向也会影响发病程度。
4、品种抗性:梨的品种对锈病的抵抗力也会有差异。
防治措施:1、清除转主寄主或对其喷药:在建立新梨园时,尽量远离桧柏、龙柏等种植区,如有零星桧柏,应彻底砍除。
如梨园附近桧柏、龙柏等不宜砍除时,可在梨树发芽前对其喷雾喷雾靓果安150倍+大蒜油800-1000倍+粉锈宁。
2、对梨树喷药:在梨树萌芽至展叶后25天内为宜,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期整株喷雾防治,喷雾靓果安150-300倍+大蒜油1000-1500。
梨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施靓果安100-150倍+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溶液,杀死病菌孢子。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症状梨锈病又称赤星病、羊胡子,是梨树和桧柏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既属于果树病害,也属于花卉病害。
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除了为害梨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关键词:梨锈病;病原;危害;传播;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68—11 病原梨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胶锈菌属。
梨锈病病原蓖需要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在梨、山楂、木瓜等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子器,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角。
2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嫩梢和幼果。
在叶片受害初期,叶正面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并密集着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点,并且看起来有光泽,即性孢子器。
后逐渐扩大,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粘液。
即性孢子,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
在叶片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增厚,背面隆起并长出一丛灰黄色毛状物,如山羊胡子状,即锈子器。
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子。
幼果病部凹陷,产生灰黄色小毛发,丝生或束生,畸形早落。
果梗、新梢、叶柄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
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次年3月间,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可见红褐色、圆锥形的角状物(冬孢子角)。
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为橙黄色舌状胶质块。
3 发病条件3.1 转主寄主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1.5~3.5公里)内,一般患病桧柏越多,梨锈病发生越重。
3.2 气候在转主寄主存在的条件下,病害流行与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病菌一般只能侵害幼嫩组织。
当梨芽萌发、幼叶初展时,如遇天气多雨,温度又适合冬孢子萌发,风向和风力均有利于担孢子的传播,则病害重。
若冬孢子萌发时,梨树还没有发芽,或当梨树发芽、展叶时,天气干燥,不利于冬孢子萌发,则病害发生均很轻。
3.3 种和品种抗性一般中国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如慈梨、严州雪梨、二宫白、砀山酥梨等发病较重,鸭梨、三花梨、今村秋、明月梨、大青皮梨、莱阳梨等次之,康德梨、晚三吉和博多青、开桦梨等较抗病。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梨园附近有栽植桧柏的地区均有发生。
梨锈病菌不为害苹果和山楂树。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有桧柏、龙柏、刺柏等。
梨锈病使梨树叶片干枯,果实呈畸形,易早落,影响梨果产量和质量,今后随着街道及庭院化的发展,桧柏类树木栽植数量的增多,梨锈病有日益加重为害的趋势。
1、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幼果和新梢。
叶片受害,开始在叶片下面发生鲜明的橙黄色圆形斑点,数目不一,以后当病斑扩展到4-8毫米直径时,病部中央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
天气潮湿时,溢出浅黄色粘液,此粘液由无数的性孢子组成,粘液干后小粒点变成黑色。
病斑组织变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的部位上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长约4-5毫米,此为病菌孢子器。
一个病斑长出毛状物10至数十条。
锈子器成熟时,先端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病菌的锈孢子。
后期病部变黑,叶片枯焦,易引起早期落叶。
幼果受害,在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和毛状物。
病部生长停滞,梨果变成畸形容易早落。
新梢、果梗和叶柄被害时,与果实被害症状大体相同,病斑上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后期病部龟裂。
叶柄、果柄受害易引起落叶、落果。
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部分常枯死,易被风折断。
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稍隆起,翌年3月,病菌突破表皮生出褐色角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高5毫米、横径2毫米左右。
雨后吸水膨胀,成为黄色舌状胶质块。
2、发生规律:梨锈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
翌年3月开始显露冬孢子角,气温14-15℃时,冬孢子成熟约需10-20天。
冬孢子萌发时期在3月下旬-5月上旬,主要是4月下旬-4月中旬。
降雨后冬孢子才能萌发,产生担子孢子,借风雨传播。
从梨树发芽展叶至幼果期,均为感病期。
当担子孢子飞散,落在嫩叶、新梢和幼果上时,孢子萌发后直接从表皮侵入,也可从气孔侵入。
侵入10天左右手形成病菌斑。
梨锈病防治技术的探究
梨锈病防治技术的探究梨锈病是由梨锈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在梨树上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会融合扩大,最终导致叶片凋萎、果实减产等症状。
为了有效地防治梨锈病,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技术。
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梨锈病的关键。
在进行梨树品种选择时,应尽量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一些抗病性较高的梨树品种,如新娘梨等,这些品种对梨锈病菌的感染能力较弱,能有效地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
合理施肥是防治梨锈病的重要环节。
梨树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适当施肥可以增强梨树的抗病能力。
一般来说,梨树每年需要进行2-3次的施肥,分别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
春季施肥主要以氮、磷、钾为主要元素,夏秋季施肥以钾为主要元素,可以提高梨树的抗病能力,减少梨锈病发生的几率。
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也是防治梨锈病的重要手段。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然的敌害生物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的一种方法。
在梨锈病防治中,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具有抑菌能力的生物制剂,如青霉菌、链格孢霉菌等。
这些生物制剂可以通过接种在梨树上,阻止梨锈病菌的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定期清理病残体也是预防梨锈病的重要措施。
梨锈病菌在病残体上可以长时间存活,成为次年病害发生的源头。
在梨锈病发生期间,需要定期将叶片、果实上的病斑进行清理,避免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病残体可以用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将其变成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防治梨锈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和定期清理病残体,可以有效地降低梨锈病的发生率,保障梨树的健康生长。
随着科技的进步,还有其他一些新的防治技术不断涌现,未来可以进一步提高梨锈病的防治效果。
梨锈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梨锈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梨树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其果实鲜美可口,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梨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梨锈病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真菌性病害。
那么,梨锈病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是怎样的?一、梨锈病的发生症状1、叶片症状梨锈病最早的症状通常出现在梨树的叶片上。
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而黄色的斑点,这些斑点后来会逐渐扩大并变为橙红色的圆形病斑,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对比。
这些病斑通常位于叶片的上表面,而在叶片的下表面则会形成凹陷的黑色小斑点,这些小斑点是梨锈病的分生孢子产生的地方。
2、果实症状随着病害的发展,梨锈病也会影响到梨果实。
受感染的梨果表面会出现黄色、橙红色或棕色的圆形斑点,这些斑点会渐渐扩大并融合,导致果实的变形和腐烂。
果实的品质受到破坏,不适宜食用。
3、枯萎症状在重度感染的情况下,梨锈病还会导致梨树的叶片和枝条出现枯萎和死亡的症状。
这会显著影响梨树的生长和产量。
4、孢子形成在梨锈病的感染过程中,病菌会在叶片和果实上形成许多分生孢子。
这些分生孢子会在湿润的条件下传播到其他梨树上,继续感染,因此梨锈病容易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扩散。
二、梨锈病的防治方法1、清除病源及早清除感染了梨锈病的叶片、果实和枝条是控制病害扩散的关键。
被感染的植物部分应该被剪除和销毁,以防止病菌的继续传播。
同时,要保持梨园的卫生,减少潜在的病源。
2、适宜的栽培管理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降低梨锈病的发生。
这包括定期修剪梨树以提高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湿度。
另外,要确保梨树有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以提高其抵抗力。
3、防治化学药剂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
这些化学药剂应该根据标签上的说明来正确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应该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以减少病菌对药物的抗性。
4、选择抗病品种如果梨锈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可以考虑选择抗病品种来栽培。
抗病品种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梨树锈病病因、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梨树锈病病因、危害症状、防治措施梨树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然而,梨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梨树锈病就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病害。
那么,梨树锈病病因、危害症状、防治措施是怎样的?一、梨树锈病病因梨树锈病是由梨锈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该病害主要通过孢子在潮湿环境下传播,特别是在雨季或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下易于发生。
梨树锈病的发病也与梨树的品种、生长环境以及管理措施有关。
一些抗病性较差的梨树品种更容易受到感染,而疏于管理、树冠通风不良的梨树也更容易成为病害的目标。
二、梨树锈病危害症状梨树锈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色至橙色的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大片的锈斑。
受感染的叶片逐渐变黄、枯萎,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果实的发育和产量。
此外,梨树锈病还可能侵袭果实、嫩枝和花序,导致果实变形、裂缝以及产量下降。
三、梨树锈病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梨树锈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梨树品种是防治梨树锈病的基础措施之一。
合理选择品种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合理施肥和管理:保持梨树的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施肥,特别是氮肥。
过度施氮肥会使梨树生长过旺,枝叶茂密,通风不良,增加病害的发生机会。
3、病害监测:定期检查梨树的叶片、果实和枝条,一旦发现锈斑等病症,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病害扩散。
4、疏枝通风:保持梨树树冠的通风良好,及时修剪病叶、病枝,减少病害的传播。
5、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控制病害的蔓延。
但要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杀菌剂,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6、生物防治:可以引入一些对梨树锈病有天敌作用的生物,如天蓟马、茶蚜虫等,来帮助控制病害的发生。
7、清理病残物:每年冬季对果园进行清理,清除落叶、病残枝等,减少病害源的存在。
综上所述,梨树锈病是梨树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但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梨锈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河北果树HEBEI FRUITS 2016(6)经验交流梨镑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刘英胜,孙昊洋(河北省衡水市林果病虫害防治检疫站053000)中图分类号:S436.612.1+9 文献标识码:B DOI编码:10.19440/ki.1006-9402.2016.06.0081症狀1.1叶片叶片受害后,叶面出现橙黄色具光泽斑 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边缘较淡的黄色病斑,直径 4〜8 mm。
表面密生黄色微凸小斑点,为病菌性孢子 器。
空气湿度大时,从性孢子器溢出淡黄色黏液,内含大量性孢子。
黏液干燥后,斑点变黑,病组织加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处生出褐色毛状物,形似山羊胡 子,即为锈子器。
毛状物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为锈 孢子。
病斑多时,可引起梨树早期落叶。
1.2果实发病后,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后期病斑 凹陷,中间密生孢子器,形成黑色木栓化硬疤,其上着生小黑点和毛状物。
病部生长停滞形成畸形果,果实 易早落。
1.3新梢、叶柄、果柄新梢、叶柄、果柄上的病斑与 果实症状相似,病斑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后 期病部龟裂,引起梨树落叶、落果。
1.4桧柏为病菌转主寄主,染病初期在针叶及小枝 上出现浅黄色隆起斑病,翌年3月份病斑破裂,溢出 红褐色冬孢子角。
春季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呈 橙黄色舌状胶质体,干燥时缩成表面有皱纹的污胶物。
2病原梨锈病由真菌引起,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胶锈菌属,又名红隆、羊胡子。
冬孢子和担孢 子阶段在桧桕树上度过,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在梨树 上度过,无夏孢子阶段。
春季侵染梨树,为典型的单 病程病害,无再侵染。
该病为转主寄生病害,在梨上 产生的孢子只能侵染桧桕,不能侵染梨树;在桧桕上 产生的孢子只能危害梨树,不能侵害桧桕。
病菌靠气 流传播,阴雨季节发病较重。
3发病规律梨锈病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桕类植物组织上形 成虫瘿越冬。
冬孢子堆球形、褐色,发芽最适温度为 17〜22 °C ,遇雨膨胀破裂形似桕树“开花”。
梨锈病用什么药好梨锈病防治方法
梨锈病⽤什么药好梨锈病防治⽅法梨锈病是梨树常常发⽣的病害,也被⼈叫做⾚星病,梨锈病的出现影响了梨树的发育⽣长。
梨锈病⽤什么药好呢?下⽂我们⼀同来介绍下梨锈病⽤什么药好以及梨锈病防治⽅法信息,供⼤家参考学习哦!梨锈病⽤什么药好梨锈病症状叶⽚发病初期在其正⾯产⽣橙黄⾊近圆形的⼩点,后逐渐扩⼤为病斑。
其上密⽣针头⼤的橙黄⾊⼩粒(性⼦器),分泌淡黄⾊粘液。
粘液⼲后,⼩粒变为⿊⾊。
病斑背⾯隆起,⽣出初为淡黄褐⾊,后为淡灰⾊的⽑状物(锈⼦器),长约5⾄6毫⽶。
⽑状物破裂,散出⼤量黄褐⾊粉末(锈孢⼦)。
之后病斑变⿊,叶⽚枯焦脱落。
叶柄受害形成橙黄⾊隆起纺锤形病斑。
幼果受害后形成近圆形病斑,初为黄⾊,后为褐⾊。
其上⽣有黄⾊⽑状的锈⼦器,果实⽣长停滞或畸形。
梨锈病发病规律梨锈病菌以多年⽣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
⼀般在翌年的春季开始显露冬孢⼦⾓。
春季降⾬时,冬孢⼦⾓吸⽔膨胀,成为⾆状胶质块。
冬孢⼦萌发后,产⽣有隔膜的担⼦,并在其上形成担孢⼦。
担孢⼦随风飘散。
从梨树发芽到幼果形成这⼀段时间内,担孢⼦散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遇到适宜的条件就萌发,产⽣侵染丝,直接从表⽪细胞中侵⼊,也可以从⽓孔中侵⼊,侵⼊的过程需要⼏个⼩时。
当⽓温达到15℃时,并在有⽔的条件下,担孢⼦需要1个⼩时完成侵染。
梨树⾃展叶开始到展叶20天内容易感染,展叶25天以上,叶⽚⼀般不易感染。
梨锈病的潜育期为6~10天,其长短除受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叶龄影响。
叶龄越长越不易感染梨锈病。
梨锈病的发病轻重还与桧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有关,尤其与距梨树栽培区1.5~3.5㎞范围内的桧柏关系最⼤。
在有桧柏存在的条件下,病害的流⾏还受⽓象因素的影响。
病菌⼀般只能侵染幼嫩组织。
⼀般4⽉中旬是冬孢⼦的发芽盛期,常与梨树的盛花期⼀致。
⼀般3⽉上中旬的⽓温⾼,冬孢⼦的成熟也就早。
此外⾬⽔的多少也直接影响梨锈病的发病状况,2~3⽉份的⽓温和3⽉下旬⾄4⽉下旬降⾬,是影响当年梨锈病的重要因素。
梨锈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梨锈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日期:梨锈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园林梨锈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李翠英(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湖南沅江413100)梨锈病又名梨赤星病、羊胡子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南北果园均有发生。
除危害梨树外,还可危害山楂、贴梗海棠和堂梨等。
但不危害苹果,病原菌为转主寄生的锈菌,其转主寄主为桧柏、圆柏、龙柏、柱柏、翠柏、球柏、金羽柏、欧洲刺柏、欧洲柏、高塔柏等,其中以桧柏为主要寄主。
因此,凡梨园周围种有桧柏或附近的学校,机关、工矿企业等种有桧柏的附近梨园,梨园的锈病发病就会特别严重。
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
叶片受害,开始在叶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小斑,以后扩展为近圆形病斑,中部橙色,边缘淡黄色,空气潮湿时溢出淡黄色液,病组织逐渐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部位长出灰褐色的毛状物,像羊胡子,为病原菌的锈子器。
一个病斑上一般有十几个到数十个,病斑以后逐渐变黑,一片叶上的病斑过多,往往枯死脱落。
果实、果梗、叶柄和新梢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病部稍隆起,初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点,以后在同一部位长出灰色毛状物,最后病部发黑龟裂,落叶落果。
2发生规律梨锈病在梨树上形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桧柏枝叶,形成孢子越冬。
因此,梨锈病的流行与转主寄主的多少和春季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下年春遇到雨水,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再随风传到梨树上,经过一段时间形成性孢子器,再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小孢子再侵染梨树,一般传播距离为2.5~5千米。
小孢子遇干燥条件易死亡,病菌萌发最适温度为17~20℃,低于5℃或高于30℃的温度条件下,该病发生就轻,若梨园周围方圆5千米范围内没有桧柏植物等转主寄主,梨锈病则一般不会发生。
梨锈病5—6月为发病盛期,一般在梨树萌芽、梨叶初展开时,开始侵染发病,以后陆续表现出羊胡子状。
梨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梨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作者:张鸿来源:《现代园艺》2011年第15期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是梨树和桧柏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各地梨产区均有分布,以梨园附近有桧柏栽培的地区发病严重。
常造成早期大量落叶,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产量。
笔者把这几年梨锈病发生的规律及防治对策归纳如下,以供同行和果农参考。
1 症状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图1),严重时也能危害幼果。
叶片受害,开始在叶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数目不等,可自1、2个到数十个。
后扩展为近圆形病斑,中部橙色,边缘淡黄色,空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黄色粘液,粘液干后,病组织逐渐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在隆起部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最后散发黄褐色粉末,病斑变黑枯死,可引起早期落叶。
而幼果受害,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密生橙黄色的小粒点。
后期在同一部位产生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子器。
病果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
新梢、果梗病害时,症状与果实上大体相同。
2 病原梨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胶锈菌属。
病菌需要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
在梨、山楂、木瓜等寄主上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子器,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上产生冬孢子角(见图2)。
3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
一般在春季3月间开始显露冬孢子角。
遇雨时,冬孢子角吸水膨胀,成为舌状胶质块。
萌发后在上面形成担孢子。
自梨树发芽展叶至幼果形成的这段时间,担孢子散落在嫩叶、新梢、幼果上,在适宜条件下产生侵染丝,直接从表皮细胞和气孔侵入。
当温度为15℃左右,在有水的情况下,担孢子需1小时可完成。
梨树自展叶开始直至展叶后20天容易感染,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
一般来说,植物锈病流行与春季气候条件关系密切,3~4月江南一带降雨次数和雨量多,即相对湿度90%以上时,容易引起该病的流行,最适温度为17~20℃。
一般在梨萌芽、梨叶初展开时开始侵染发病,4月上、中旬就表现出羊胡子状。
梨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关键措施分析
技术推广梨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关键措施分析丁排红(隰县果业局,山西临汾041000)摘要:梨根种植人员还需要就梨锈病的发病规律进行明确,在日常种植管理工作中,做好对梨锈病的防治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梨锈病对梨树种植效益所造成的影响,保障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梨锈病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梨锈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1梨锈病的危害症状梨锈病病菌一般会对梨树的幼叶、新梢、幼果以及果柄等幼嫩组织造成一定侵染。
其中幼叶在受害之后,叶片首先会呈现出橙黄色以及有色泽的小斑点,随后逐渐演变为圆形的病斑,在病斑中央呈现为橙黄色,其表面还密布有多个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这也就是病菌的性抱子器。
在天气潮湿情况下,倒病对于花瓜幼株所造成的影响,保障黄瓜的健康生长。
2.3花打顶防治花打顶主要是指黄瓜在种植过程中,苗期跟结瓜初期在顶部难以形成心叶,从而导致了雌雄花杂糅等问题发生。
花打顶会导致黄瓜的发育延迟,对于黄瓜的产量以及食用口感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在进行该病害的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将大棚内的地表温度控制在10b以上,在必要情况下也要做好开沟与晒土等操作,来对土壤内的含水量进行控制。
3温室大棚内黄瓜虫害的防治措施3.1妍虫防治蜗虫作为黄瓜种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虫害类型,在进行蜗虫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还可以在早期就做好黄瓜的采摘处理工作,在必要情况下还要进行喷药防治。
此外在蜗虫的孵化阶段,可以通过农药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
一般采用1.3%烟参碱乳油联合10%毗虫咻进行防治。
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修枝处理工作,并且要保证大棚内拥有良好的通风性,从 而将蜗虫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3.2红蜘蛛防治在黄瓜大棚种植过程中要想获得良好的红蜘蛛防治效果,可以采用克蟻特1300倍稀释液进行农药防治,该过程中也需要保障喷洒处理的均匀性,实现被病害侵袭的叶片上面还会溢出一些浅黄色的粘液(这些粘液是由多个性抱子构成,在粘液干之后会变成黑色。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杂草长出 2~3 片叶时喷雾
稗草、马唐、牛筋草、狗牙根、芦
在杂草萌芽前或刚萌芽时定向喷雾,
苇、野燕麦、看麦娘、双穗雀稗等
喷后中耕,
使苗土混合
在稗草等杂草长出 3~5 片叶时,
稗草、马唐、牛筋草、狗牙根、芦
48%拉索乳剂
苗床喷雾
200~250 毫升
20%拿扑净乳油
喷雾
75 毫升
稗草、马唐、牛筋草、车前、狗尾
物的多少和远近会影响该病的发
发芽至展叶后 25 天内进行,可选用
于 5 ℃或高于 30 ℃时不易发病,春
灵乳剂 400 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
生。该病发病适温为 17~20 ℃,低
季多雨潮湿时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在梨园周围 5 千
片可产生多个病斑,常造成叶片干
枯脱落。新梢染病后,初期病部稍
月份向桧柏上喷药,以抑制冬孢子
土壤湿润时喷雾
双子叶植物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马唐也有一定效果,但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草对其反
在气温高、土壤墒情好、杂草生长旺盛时施药,除草效
应不敏感。若禾本科杂草与阔叶类杂草混生,且发生量
果较好。●
叶类杂草占优势,可选用 24%达克尔乳油进行喷施,对
草剂用量。若气温低、土壤墒情差,则施药效果不好;
较大,可用达克尔配合盖草能、稳杀得等进行防除,但最
来源:
中国草莓科技网
表 1 草莓地常用化学除草剂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药名
35%稳杀得乳剂
喷药时间 用药剂量(每 667 平方米)
防除杂草对象
备注
稗草、马唐、牛筋草、狗牙根、芦
杂草长出 2~3 片叶时喷雾
【植保技术】梨锈病发生与防治
【植保技术】梨锈病发生与防治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仅在果园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和城市郊区危害较重。
例如在北京、南京、杭州以及陕西秦岭北麓的眉县、周至、西安等地,往往造成大量早期落叶或果实畸形。
危害程度因年份和品种而异,栽培感病品种的果园在病害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60%以上。
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
一、梨锈病为害症状海棠叶片正面和背面症状棠梨叶片正面棠梨叶片背面主要危害梨树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
幼叶被害,叶片正面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
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
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十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锈孢子器),内有大量褐色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列散出。
后期病叶变黑干枯,病叶早落。
幼果被害,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后期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发病严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
叶柄、果柄受害,病部橙黄色,并膨大隆起呈纺锤形,病斑上也可长出性子器和锈子腔。
新梢受害后的症状与叶柄、果柄相似,但后期病部凹陷并易折断。
梨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转主寄主为松柏科的桧柏、龙柏、欧洲刺柏、高塔柏、圆柏、南欧柏和翠柏等。
病菌侵染转主寄主后,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产生淡黄色斑点,病部于秋季黄化隆起,翌春形成球形或近球形瘤状菌瘿,菌瘿继续发育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圆锥形或楔形的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成熟后,遇雨吸水膨大呈橙黄色的胶体。
梨锈病菌冬孢子角二、病原病原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
此外台湾还有美赭痂锈菌引起锈病的报道,但影响很小。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编辑:王磊*******************畜牧兽医梨锈病是危害梨树的最重要病害,特别是近年来,该病在我国普遍发生。
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致使叶片枯黄早落,给园林景观、苗木生产、园林养护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应重视梨锈病的防治。
危害症状梨锈病主要危害梨树叶片,最适宜发病的温度在20℃左右。
在叶面正面,最初出现橙黄色圆形小病斑,一叶多达几十个。
天气潮湿时,溢出淡黄色黏液,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
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增厚,叶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灰黄色毛状物,一个病斑上可生出十几个到几十个毛状物,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
严重发病时,叶片枯黄,卷曲,甚至落叶,严重影响树势。
除危害叶片外,该病害也能危害叶柄、嫩枝和果实。
叶柄、果实上的病斑明显隆起,果实畸形,多呈纺锤形。
嫩梢感病时病斑凹陷,易从病部折断。
后期,也能够在叶柄、嫩枝和果实的发病部位,产生许多黄白色毛状物,引起新梢枯死,落叶落果,致使无收。
发病条件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梨树的新梢、嫩叶和幼果上危害。
影响梨锈病的发病条件如下∶1.降雨降雨是影响该病害发生的最重要环境因素。
该病病原菌是梨胶锈菌,病原菌的冬孢子萌发和担孢子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5~20℃。
据调查,近年来,在山东各地,特别是青岛、威海等地,3~4月,降雨频繁,连绵多雨,其温度和湿度,适宜病原菌孢子萌发和侵染,而且连续多年来,其降雨条件适合病害的发生,导致近几年病害发病持续严重。
2.转主寄生梨锈病病菌有转主寄生的特性,必须在桧柏、龙柏等树木上越冬,文/ 青岛市园林林业技术学校 张晓林 胥丽娜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转主寄主,3.1.3~5连喷2~3是在是每年点,各个时间点喷药的目的不同。
一个是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喷药保护,可喷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二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选择10%已唑醇悬浮剂4000~5000倍液,每隔7~10天,连喷2~3次,注意开花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梨锈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后病斑组织逐渐变厚 , 正面微 凹陷 , 面凸起 , 背 不久在 凸起
处 长 出淡 灰 褐 色 的 毛 状 物 , 4 rm , 长 ~5 a 即病 菌 锈 孢 子 器 。 1 个病 斑 长 出毛 状 物 十条 至数 十 条 。锈 孢 子 器 成 熟 时 , 端 破 先
年同期 , 雨天数也多 , 得有 几天晴天 , 温却略偏低 , 阴 难 气 这
些都 有利于该病害的流行 。 3 3 防治存在误 区 多 年来本地 区仍沿 袭旧办法 , . 药剂防
控梨锈病 的方 法是在 4 月下半 月联防两次 , 用药 间隔期 1 ~ 0
1d, 2 %三唑酮乳油 2 0 倍液 ,采用工农 一l 2 用 0 00 6型小背包 进 行喷雾 , 不仅防治 次数 少 、 首次防治过迟 、 用药间隔期长 ,
3 】 转主寄主增 多 近几年上 海为迎接世博会 , . 进行 了大 面积植树造林 , 桧柏 、 龙柏 、 刺柏 等树木作为园林绿化树种也
得 到扩 大 种 植 , 植 数 量 增 多 , 梨 锈 病 的 加 重 流 行 提 供 了 栽 为
死,易被风折断 。
2 发病 规 律
充分 菌源保障 , 而导致梨锈病 发生加重 。 从
萌发 , 则梨锈病 发生就重 。因此 , 春季适 温多 雨是造成 梨锈
病 流行的重要 因素。在上海地 区 , 梨树一般 在3 下旬开始 月
发病 , 月 为发病 盛期 , 月上旬 发病 又趋 减少 , 4 5 因此梨锈病
流行与否 主要受 3 中旬 ~4 下旬气候条件的影响 。 月 月 2 4 越冬 病菌基数 在有 桧柏 、龙柏 等桧柏属树木存在的 .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者:张波来源:《果农之友》2010年第08期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在我国分布很广,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幼果和新梢,以梨果园附近有桧柏栽植的地区发病严重。
梨锈病使梨树叶片早枯。
幼果呈畸形,易早落。
影响梨果产量和品质。
1危害症状(1)叶片:开始在叶正面形成数目不等的橙黄色近圆形斑点,当病斑逐渐扩大到直径4~8毫米时,病部中央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病菌的性孢子器)。
天气潮湿时,溢出浅黄色黏液(无数的性孢子)。
黏液干燥后,小粒点变黑,病斑组织渐变肥厚,向叶片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不久在隆起部位长出灰褐色毛状物(病菌锈子腔)。
每一病斑可长出十多条毛状的锈子腔。
锈子腔成熟后,先端开裂,散出黄褐色粉末(病菌的锈孢子)。
叶片上病斑较多时导致叶片早枯脱落。
(2)幼果: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
病部稍凹陷,后期在同一部位产生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子腔)。
果实生长停滞,往往畸形早落。
(3)新梢、果梗与叶柄上的病斑大体与果实上的相同。
叶柄、果梗受害引起落叶、落果。
新梢被害后病部以上常枯死,并易在刮风时折断。
2发生规律梨锈菌属真菌,能产生冬孢子、担孢子、性孢子和锈孢子,但无夏孢子阶段。
不发生重复侵染。
病原菌为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为松柏科的桧柏、龙柏、刺柏等。
病菌以多年生的菌丝体在桧柏等转主寄主的病组织中越冬,翌春2-3月间开始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形成担孢子借风传播危害梨树。
病菌侵入后,叶面产生橙黄色病斑,病斑表面长出性孢子器,然后在病斑背面或附近形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锈孢子不能危害梨树,只能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危害,并在转主寄主上越夏、越冬,至翌春形成冬孢子角。
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与气温和叶龄有密切关系,一般约为6~10天。
温度越高,叶龄越小,潜育期越短,展叶后25天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受感染。
梨锈病发生的轻重与转主寄主、气候条件、品种的抗性等密切相关。
3防治措施(1)清除转主寄主:砍除距梨园5千米以内的桧柏类树木,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方法。
当前梨树注意防治锈病
当前梨树注意防治锈病近日,本报接到读者的咨询电话,反映自家种的梨树叶子上出现了一种病害,症状为:叶片正面有黄色斑点,表面凹陷,有针头状的小点,叶背面凸起,有的长出似毛发胡须状的东西。
对此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本报专家顾问团成员、杂果专家马志峰教授,就此病害的防治办法给广大果农做以解答。
马志峰说:“这是梨锈病,既危害梨,也危害苹果树的叶片和幼果。
叶片受害,叶子正面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并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
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粘液,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
梨锈病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第二年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随气流转至寄主上越夏和越冬。
病害发生的轻重与转主寄生的多少、距离的远近有关系。
如果梨园,苹果园周围方圆5千米范围内没有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梨锈病则一般不会发生。
发生这种病症,还和气候有关系。
春季梨树萌芽展叶时,如有降雨,温度适宜,冬孢子萌发,会有大量的担孢子飞散传播,发病必重。
此时风力和风向都可影响担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轻重有很大关系。
如果3月上中旬的气温高,冬孢子成熟早,冬孢子成熟后,若雨水多,冬孢子萌发,而此时梨树、苹果树尚未发芽,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没有侵染梨树幼嫩组织的机会,发病就轻。
如果梨树发芽前天气干燥,气温又较低,冬孢子未萌发,而在梨树展叶后气温高,雨水多,冬孢子大量萌发,则梨锈病发生就重。
所以,2-3月份的气温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当各地开始建设园林工程,栽植此类美化树木,在一定程度上就给病害传播提供了途径,进而导致该病害发生、传播和预防、治疗不彻底。
马志峰教授提醒广大果农,防治梨锈病要做到以下几点:清除转主寄主:清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
在新建梨园时,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如有应全部清除,若数量较多,且不能清除,则不宜建梨园。
梨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梨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作者:杨健来源:《果农之友》 2016年第7期杨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郑州450009)编者按:近段河南、四川、湖南、贵州等地梨树种植户纷纷通过微信、短信发照片,咨询梨树上发生的梨锈病比较严重,不知对其有哪些防治方法,编辑部特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杨健研究员撰写了此文,以饗读者。
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
但在风景区、城市郊区、公路等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的梨园,应引起高度重视。
武汉市东西湖区107国道沿线两旁绿化带全部栽种桧柏,且防治措施不到位,造成2003年梨锈病流行,4 个农场共1 400 公顷梨园绝收,满树焦叶,惨不忍睹,可惜找不到当年照片。
1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
叶片染病,叶正面病斑初为橙黄色,具光泽,外围有黄色晕圈,叶背面长出灰褐色毛状物,后期发病严重时大量落叶(图1、图2)。
2 发病规律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欧洲刺柏及龙柏等转主寄主病组织中越冬,翌春遇雨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梨树发芽展叶至幼果期为感病期,展叶1~9 天感病最重,25 天后,一般不再感染。
病菌侵染后经6~10 天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黄色病斑;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
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并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而不能侵染桧柏等。
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在5 千米的范围内或更远(图3、图4)。
3 防治措施3.1 清除转主寄主清除梨园周围5 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
梨锈病应该怎么防治和用药
梨锈病应该怎么防治和用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组织200名权威专家为您提供多渠道、多模式线上和现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并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科技情报、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工程规划等多方面研究与推广工作。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病等,病菌在松、柏病组织中越冬。
春季3月间随风雨侵入梨树的嫩叶、新梢、幼果上。
梨树展叶20天之内最易受侵染。
防治方法:1、果园5000米范围内不能种植松、柏等寄主植物。
2、早春在果园周围不能砍的松、柏上喷波美2~3度石硫合剂或者100~160倍波尔多液1~2次。
3、在梨树萌芽至展叶后25天内施药保护梨树。
第1次用药掌握在梨树萌芽时期进行,喷1:2:240波尔多液,每l0天喷药1次,连续2次。
若雨水多,应在花前喷1次,花后喷l~2次25%三唑酮(粉锈宁)粉剂或乳剂3000~4000倍液效果很好。
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醚菌酯、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腈菌唑、戊唑醇、三唑酮等。
如果生长后期果实已受侵染,喷1次25%粉锈宁3000~4000倍可以控制病情。
叶片背面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农管家app专家解答:郭欣华(山东省聊城市——擅长作物桃树、苹果等)锈病,用嘧菌酯、氟硅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嘧菌酯等药剂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邢瑞芳(山东省青岛市)梨树锈病危害,选用氟硅唑或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防治,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冯涛(安徽省六安市——擅长植保技术)锈病。
建议用75%肟菌·戊唑醇10-15克/亩喷雾10%苯醚甲环唑50-80克/亩喷雾5%己唑醇30-40克/亩喷雾80%戊唑醇6-10克/亩喷雾25%三唑酮50-60克/亩喷雾可以用以上药剂结合氨基酸叶面肥交替使用防治卢芃源(河南省郑州市——擅长植保技术)锈病危害,可用氟硅睉。
刘涛(山东聊城市——擅长作物梨树、苹果、葡萄等)梨锈病,用杜邦法砣2000倍或三唑酮1000-1500倍或戊唑醇1000倍,苯醚甲环唑2000倍+腐殖酸类叶面肥喷雾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保技术】梨锈病发生与防治
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仅在果园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和城市郊区危害较重。
例如在北京、南京、杭州以及陕西秦岭北麓的眉县、周至、西安等地,往往造成大量早期落叶或果实畸形。
危害程度因年份和品种而异,栽培感病品种的果园在病害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60%以上。
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
一、梨锈病为害症状海棠叶片正面和背面症状
棠梨叶片正面
棠梨叶片背面主要危害梨树的幼嫩绿色部分,如幼叶、叶柄、幼果及新梢。
幼叶被害,叶片正面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色,周围具有黄色晕圈。
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中央产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病菌性孢子器),潮湿时小粒点上溢出淡黄色黏液(性孢子),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变成黑色。
之后病斑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几根至十几根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管状物(锈孢子器),内有大量褐色锈孢子,成熟后从锈孢子器顶端开列散出。
后期病叶变黑干枯,病叶早落。
幼果被害,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后期病部长出锈孢子器,发病严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
叶柄、果柄受害,病部橙
黄色,并膨大隆起呈纺锤形,病斑上也可长出性子器和锈子腔。
新梢受害后的症状与叶柄、果柄相似,但后期病部凹陷并易折断。
梨锈病的诊断要点可以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红点渐变黑、后长黄毛细又长”。
梨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菌,转主寄主为松柏科的桧柏、龙柏、欧洲刺柏、高塔柏、圆柏、南欧柏和翠柏等。
病菌侵染转主寄主后,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产生淡黄色斑点,病部于秋季黄化隆起,翌春形成球形或近球形瘤状菌瘿,菌瘿继续发育突破表皮露出红褐色、圆锥形或楔形的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成熟后,遇雨吸水膨大呈橙黄色的胶体。
梨锈病菌冬孢子角
二、病原
病原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
此外台湾还有美赭痂锈菌引起锈病的报道,但影响很小。
病菌具有专性寄生和转主寄生特点,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龙柏及欧洲刺柏等柏类寄主上,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发生在梨树上。
病菌没有夏孢子阶段。
性孢子器扁烧瓶形,埋生于梨叶正面病组织的表皮下,孔口外露,内生许多无色单胞纺锤形或椭圆形的性孢子。
锈子器丛生于梨叶病斑的背面,或嫩梢、幼果和果梗的肿大病斑上,细圆筒形,有长刺状突起,内生锈孢子。
橙黄色,表面有瘤状细点。
锈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
冬孢子角红褐色或咖啡色,圆锥形。
冬孢子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双胞,黄褐色,在每个细胞的分隔处各有两个发芽孔,柄细长,其外表被有胶质,遇水胶化。
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7~20℃,冬孢子萌发时长出担子,4胞,每胞生一小梗,每小梗顶端生一担孢子。
担孢子卵形,淡黄褐色,单胞,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5~23℃。
三、病害循环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欧洲刺柏及龙柏等转主寄主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的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冬孢子成熟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散落在梨树的嫩叶、新梢及幼果上,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从表皮细胞或气孔侵入。
梨树从展叶开始直至展叶后20
天容易被感染,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受感染。
梨锈病菌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暂时期产生担孢子侵害梨树,且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2.5~5千米,最远不超过10千米。
梨锈病的潜育期一般为6~10天,连续阴天和高温是感病的重要条件。
潜育期的长短与气温和寄主叶龄有密切关系,展叶期为4天且平均温度15℃时,潜育期为8~9天;展叶期为11天且平均温度为20℃时,潜育期为6~7天;展叶期为23天时,潜育期为14~15天;展叶期为33天且平均温度达22.5℃时,该病不能发生。
病菌侵入经过潜育期后,在叶面呈现橙黄色的病斑,然后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内生性孢子。
性孢子成熟后由孔口随蜜汁溢出,经昆虫或雨水传带至异性的性孢子器的受精丝上。
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约25天后,在叶斑背面或果实、嫩梢病斑正面逐渐长出细小管状的锈孢子器。
锈子器内产生的锈孢子不再危害梨树,而是经气流或风传送到转主寄主桧柏的嫩枝、叶上萌发侵入,并在桧柏上越夏和越冬,至翌年春再度形成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吸水胶化,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梨树。
四、发病条件
转主寄主:梨锈病发生的轻重与梨园周围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尤其与1.5~3.5千米范围内的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关系最大。
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内一般是桧柏等转主寄主越多,病害发生越重;反之病害发生越轻。
气候条件:病菌一般只侵染幼嫩的组织,当梨萌芽、幼叶初展时若天气多雨,同时温度对冬孢子萌发适宜,就会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散,发病必定严重。
在冬孢子萌发后,风力的强弱和风向都可影响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也有影响,若2~3月气温高,冬孢子成熟早,当冬孢子遇水萌发时,梨还未萌芽或梨萌芽展叶时天气干燥都不利于冬孢子形成担孢子,也不利于担孢子萌发侵入,则病害发生轻。
所以2~3月气温高,3月下旬与4月下
旬的雨水多是影响当年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种和品种抗病性:梨品种间抗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感病品种有鸭梨、慈梨、严洲雪梨、二宫白、明月及今春秋等。
中国梨或日本梨系统的品种比较感病,西洋梨或西洋杂交品种品系表现抗病或免疫。
五、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是控制初侵染来源,防止担孢子侵染梨树,是防治梨锈病的根本途径。
1、清除转主寄主新建梨园应远离桧柏、龙柏等柏科植物多的风景绿化区,梨园与转主寄主间的距离不能少于5 千米。
在不必要栽植桧柏、龙柏及欧洲刺柏的地区,彻底砍除果园周围5 千米以内的桧柏等转主寄主。
因病菌缺少转主寄主无法完成生活史,锈病不发生或发病很轻。
2、控制桧柏等转主寄主上的病菌在风景绿化区,不可能彻底砍除桧柏等转主寄主,因此,需要在春雨前修剪桧柏等,剪除冬孢子角,也可以在梨树萌芽前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喷药1~2次,以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3、喷药保护在不宜砍除转主寄主的梨区,可喷药保护梨树防止锈病发生。
一般在梨树展叶期喷第一次药,10~15天再喷一次即可。
常用药剂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腈菌唑、星粉净、普菌净、克菌宝和1:2:200~240的波尔多液等。
为了防止病菌侵染桧柏、欧洲刺柏、龙柏等转主寄主,避免病菌越冬,在6~7月份喷药
1~2次保护转主寄主,常用药剂与上述相同。